邓小平思想考试题与答案

时间:2019-05-13 08:3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思想考试题与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思想考试题与答案》。

第一篇:邓小平思想考试题与答案

1.简述“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1.答:“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答: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就“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重在铸魂,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

1.中共十三大正式确认了()的战略步骤

A:两个阶段

B:“三步走”

C:一个中心

D:四个现代化

批阅: 选择答案:B

正确答案:B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

A: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批阅: 选择答案:B

正确答案:B

题目: 3.党的十三大指出,百年大计,()�

A:教育为本

B:育人为本

C:质量第一

D:安全至上

批阅: 选择答案:A

正确答案:A

第一次作业

简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

答: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和坚定不移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让我们全面深刻地掌握它的基本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明确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学习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加以实践使之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

(2)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坚定不移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学习邓小平高瞻远瞩,着眼于全局的战略眼光,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有利于遵循邓小平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造和逐步形成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利于像邓小平那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为教育事业发展多做实事、多办好事。

2.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

答: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简述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答: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如下:

(1)教育战略性;

(2)教育时代性;

(3)教育务实性;

(4)教育阶级性;

(5)教育适应性。

4.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

答: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有: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产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选择题

1.邓小平教育思想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马列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2.邓小平抓政治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B)

A.推翻“两个估计”B.批判“两个凡是”C.强调实事求是D.坚持调查研究

3.邓小平抓教育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B)

A.批判“两个凡是”B.推翻“两个估计”C.强调实事求是D.坚持调查研究

4.恢复高考制度是(B)

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

5.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C),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可的。

A.经济搞上去了B.生产发展了C.教育搞上去了D.人民富裕了

6.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是(C)的一部分

A.无产阶级B.劳动人民C.工人阶级D.人民群众

7.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A)改革的决定

A.经济体制B.教育体制D.科技体制D.政治体制

8.邓小平提出(A)是第一生产力

A.科学技术B.经济建设C.教育卫生D.生产劳动

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D)

A.改革开放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0.1929年,邓小平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A)

A.百色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南昌起义

11.1997年9月12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B)全国代表大会

A.第十四次B.第十五次C.第十四届五中全会D.第十三次

12.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根本方法是(C)

A.历史分析法B.调查研究法C.理论联系实际法D.总结经验法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1.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是:其一,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其二,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其三,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 "四有”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道德,就是要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有文化,就是指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纪律,就是指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和各项纪律。在“四有”中,理想和纪律是社会主义新人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而道德和文化则是建立理想和遵守纪律的前提和基础。

选择题

1.邓小平教育思想根植于中国土壤,有其形成与发展的(ABC)

A.实践基础B.理论来源C.历史条件D.阶级根源

2.“两个凡是”的内容是指(BC)

A.凡是真理都要坚持B.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坚决拥护

C.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始终不渝遵守D.凡是文件都要学习

3.1985年,邓小平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ABCD)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4.邓小平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AB)

A.提出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B.提出引进外国智力,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C.提出自力更生D.提出培养目标

5.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ABC)是敌后的三大任务

A.战争B.生产C.教育D.斗争

6.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主要方法有(ABCD)

A.理论联系实际法B.历史分析法C.调查研究法D.总结经验法

7.邓小平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时的基本观点是(ABC)

A.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B.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开放

C.经济要发展,教育要适合国情D.经济要发展,教育要稳定

8.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AD)不断有新的发展

A.内容上B.途径上C.原则上D.方法上

9.邓小平认为(B)与(C)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政治B.红C.专D.业务

10.邓小平的辩证思想对其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ABC)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红与专的辩证关系

C.利用外国智力,走教育开放之路D.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第三次作业:

1.从何说明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答:(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育人的基本要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重视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育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2)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主成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3.论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答:(1)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工作体系,使培训工作专业化,制度化;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完善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师德修养。

(2)办好师范教育:健全和完善师范教育体系;深化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学水平。

选择题

1、毛泽东教育思想是(C)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A:马克思主义B:民主主义C: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D:社会主义

2、邓小平同志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知识分子真正作为一支(C)的力量

A:团结 B:联合C:依靠D:统一

3、毛泽东同志除了强调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外,还更加全面、完整地提出教育要同社会实践和(D)相结合。

A:生产劳动B:经济建设C:社会发展D:科学实验

4、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改革,并把改革(B)作为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A:旧社会 B:旧教育C:旧观念D:旧中国

5、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是(A)的教育思想。

A:毛泽东B:邓小平C:马克思 D:列宁

第二篇:2016《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业答案

1、中共十三大正式确认了(B)的战略步骤

A.两个阶段

B.“三步走”

C.一个中心

D.四个现代化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B)A.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党的十三大指出,百年大计,(A)A.教育为本

B.育人为本

C.质量第一

D.安全至上

4、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B)的现代化

A.劳动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经济

D.文化

5、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B)A.条件

B.核心

C.前提

D.基础

6、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A)A.基础

B.力量

C.条件

D.源泉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C)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8、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D)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9、“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最早始于(A)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新中国成立问题

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生产资料为社会占有

C.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B)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全体人民享有言论政治的权力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C)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良好的人际关系

13、江泽民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A)A.马克思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无产阶级思想

D.毛泽东思想

14、党的七大把(B)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党的十五大把(D)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

1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17、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B)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8、邓小平指出教育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C)A.基础

B.前提 C.重点

D.关键

19、检验真理的标准是(C)A.四项基本原则

B.党中央文件

C.实践

D.马克思主义著作

20、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A)A.放在第一位

B.放在重要地位

C.放在战略地位

D.放在发展地位

2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B)A.战争与反战争

B.和平与发展

C.生产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22、邓小平自告奋勇当教育的(C)A.参谋

B.领导

C.后勤部长

D.助手

23、毛泽东教育思想是(C)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A.马克思主义

B.民主主义

C.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D.社会主义

24、毛泽东同志除了强调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外,还更加全面、完整地提出教育要同社会实践和(C)相结合。

A.经济建设

B.社会发展

C.科学实验

D.生产劳动

25、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改革,并把改革()作为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A.旧社会

B.旧教育

C.旧观念

D.旧中国

26、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是(A)的教育思想。A.毛泽东

B.邓小平

C.马克思

D.列宁

27、邓小平认为,(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劳动后备军。A.劳动

B.科技

C.教育

D.思想

28、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与(D)相结合的方针。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资料

D.生产劳动

29、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B)的重要思想。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恩格斯

D.列宁

30、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D)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A.小资产阶级

B.农民

C.知识阶层

D.知识分子

31、邓小平同志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知识分子真正作为一支(C)的力量 A.团结

B.联合C.依靠

D.统一

32、邓小平同志认为,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进行(C)A.教育发展

B.教育联合C.教育改革

D.教育开放

33、邓小平教育思想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马列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34、邓小平抓政治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B)A.推翻“两个估计”

B.批判“两个凡是”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调查研究

35、邓小平抓教育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B)A.批判“两个凡是”

B.推翻“两个估计”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调查研究

36、恢复高考制度是(B)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37、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C),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可的。A.经济搞上去了

B.生产发展了

C.教育搞上去了

D.人民富裕了

38、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是(C)的一部分 A.劳动人民

B.人民群众

C.工人阶级

D.无产阶级 39、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C)改革的决定 A.科技体制

B.政治体制

C.经济体制

D.教育体制

40、邓小平提出(A)是第一生产力

A.科学技术

B.经济建设

C.教育卫生

D.生产劳动

4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42、1929年,邓小平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A)A.百色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43、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根本方法是(C)A.历史分析法

B.调查研究法

C.理论联系实际法

D.总结经验法 44、1997年9月12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B)全国代表大会 A.第十四次 B.第十五次

C.第十四届五中全会

D.第十三次

45、邓小平教育思想根植于中国土壤,有其形成与发展的(ABC)

A.实践基础

B.理论条件

C.历史条件

D.阶级根源

46、“两个凡是”的内容是指(BD)

A.凡是真理都要坚持

B.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坚决拥护

C.凡是文件都要学习

D.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始终不渝遵守 47、1985年,邓小平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ABCD)

A.有理想

B.有文化

C.有纪律

D.有道德

48、邓小平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AB)

A.提出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B.提出引进外国智力,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C.提出自力更生

D.提出培养目标

49、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ABC)是敌后的三大任务

A.战争

B.生产

C.教育

D.斗争

50、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主要方法有(ABCD)

A.理论联系实际法

B.调查研究法

C.总结经验法

D.历史分析法

51、邓小平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时的基本观点是(ABC)

A.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B.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开放

C.经济要发展,教育要适合国情

D.经济要发展,教育要稳定 52、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AD)不断有新的发展

A.内容上

B.途径上

C.原则上

D.方法上

53、邓小平认为()与(BC)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政治

B.红

C.专

D.业务

54、邓小平的辩证思想对其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ABC)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红与专的辩证关系

C.利用外国智力,走教育开放之路

D.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55、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就“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重在铸魂,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反对精英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反对以分数决定学生的命运,反对重理论,轻实践。

56、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是: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7、简述“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答:“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8、试述各级领导怎样才能抓好教育工作?

答:邓小平始终把教育看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把教育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

首先,领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关键。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干部是关键。

其次,领导必须抓好教育工作。邓小平指出,我们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个重点,本来就应该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说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那里的领导干部就要负责。

再次,领导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切实解决学校实际问题。邓小平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特别要注意狠抓落实。

59、为什么说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答: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负责者;只有通过教师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知识技能的代代相传,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②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教师本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文化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人才的成长。

60、简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

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是:其一,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其二,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其三,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61、简述“四有”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道德,就是要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有文化,就是指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纪律,就是指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和各项纪律。在"四有”中,理想和纪律是社会主义新人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而道德和文化则是建立理想和遵守纪律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篇:邓小平思想历史意义

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原则上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科学地揭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100多年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作出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这里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得好就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并不断取得胜利;相反,采取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态度,必然会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和失败。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次曲折,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对此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来说,也同样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在这方面,我们曾走过不少弯路,有过不少曲折与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20多年的实践,正确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和路线的关系上,我们党是有过教训的。党的八大曾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尽快地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八大以后不久,党就在指导方针上背离了八大路线,以致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八大路线为什么未能坚持下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我们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搞了阶级斗争扩大化。这种错误的理论最后发展成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我们终于从迷雾中解脱出来,找到了正确的理论,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制定和执行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这里,路线是关键,理论是根本。理论和路线是党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无限光明的。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

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中广网 08月05日 11:3

4江泽民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

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现在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发扬这个优良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注释:这是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第三部分。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第四篇:浅谈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浅谈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摘要】: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脱贫致富过程中, 彻底纠正了毛泽东在贫富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 透辟分析了我们长期不能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 明确指出了消灭贫穷的必要性、战略步骤和根本途径,最终提出了指导我们摆脱困境的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原理的一个支点,其理论来源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的影响,列宁、斯大林的共同富裕思想影响,并且是对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1. 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指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利益。因此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目的,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1 ] “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 ]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 ] [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总结多年的认识成果,更将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地位:“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 ] 确立了共同富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地位。与之相联系,邓小平认为只有共同富裕才能规定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

[ 1 ]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在1990年12月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 ]

2. 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 而不是少数人或阶层的富裕。

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上讲,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社会生产不是为了仅仅满足极少数个人的贪欲, 而是要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从而也就界定了共同富裕的主体应是全体人民, 而不是少数个人或阶层。一方面共同富裕意味着发展生产力, 消灭贫穷。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要求共同富裕, 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又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发达的资本主国家是富裕的, 但它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富裕, 存在着自身无法克

服的两极分化的严重弊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就是共同富裕, 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剥削阶级都不可能提出的远大目标。1984 年6 月, 他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 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 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 我国生产力起来了, 也不会两极分化。”他还说:“中国现在有人口, 到那时候十二亿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 绝大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 按社会主义的分则, 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

3.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物质生活是基础,必须有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这是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内容。邓小平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2]“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因此,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2]但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不能用物质生活的富裕掩盖和冲淡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邓小平在强调物质文明起第一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绝不能忽视,认为只有精神文明高度发达才能保证物质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只有坚持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他多次强调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2]“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1]“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成功,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1]“没有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即使现代化建设起来了也不好,富起来了也不好。”[4]由此可见,精神和物质是相对应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 其中一个根本区别, 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 不搞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动机和实质是剩余价值, 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值, 而工人阶级由于劳动力价值是他们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最高界限, 这就必然造成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扩大, 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状况日趋恶化。尽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会在资本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得到改善和提高, 但从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业状况、精神生活等整体来看, 仍然趋于贫困, 特别是与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增长更快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相比, 差距在扩大, 生活水平在下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假如资本增加得迅速, 工资是可能提高的;可是资本家的利润增加得更迅速无比。工人的物质生活改善了, 然而这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的降低为代价换来的。横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社会鸿沟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只能产生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 而不可能是共同富裕, 这已被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所证实, 也是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个制度下, 社会生产的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两个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为我国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生产关系前提和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 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 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所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 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根本原则。1985 年5 月, 邓小平在同陈鼓应教授谈话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 不搞两极分化。”1986 年9月,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时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1992 年, 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逐步的、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绝非意味着平均富裕和同

步富裕,而只能是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以同等速度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不允许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1]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全新思想和主张。他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我们知道,邓小平提出的这一共同富裕的构想,也是建立在他对我国国情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中国底子薄,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现在仍然是世界上的贫穷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发展规划。再加上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劳动者之间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不可能做到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这就决定了我国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渐进历史过程。同时,邓小平也多次强调: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以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一方面,先富裕起来的地区所开创的致富之路、所积累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走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先富起来的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对落后发展地区提供援助和支持,带动落后发展地区也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人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2]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强调:“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4]他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则体现

了共同富裕的不同的实现层次,与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总之,在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把归宿点放在全体人民、整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共同富裕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63页,第277-278页,第115页,第378页。

[2]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125页,第258页,第152页,第367页。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255页,第78页,第38页,第184页。

[4]张桂岳,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8,(6).

第五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设置、一种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保障措施。

2、凯恩斯

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人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才华横溢的理论创新者、杰出的经济理论学家。

3、《贝弗里奇报告》

答:《贝弗里奇报告》所揭示的福利理念及所勾画的福利国家蓝图,代表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遍理性化的具体实践,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它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成为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重要政策基础。

4、福利

答: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5、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理论。

6、空想社会主义

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经过16-18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初达到最高阶段------“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7、欧文

答:欧文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二、简答题

*

1、简述中国现代福利思想。

答: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和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相联系的。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各种保障人民福利权利的法规,以制度化的福利表达了中国现代福利思想的含义,这就是国家从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促进人民生活幸福的角度给予人人福利保障,突出了国家的福利责任。同时。人民也有承担自己的福利发展的责任,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承担各种社会义务,自主的谋求自己的福利。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完成了其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

2、简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

答:第一,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以公民权利的政治理念为核心,把社会福利当作实现人的权利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社会福利的实施来缩小贫富差别,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第二,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第三,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为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线索,使我们阐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学习和掌握其特点和主要理论,并对它们表达的理论观念进行分析和思考,揭示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本质的基本依据。

3、简述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

答:第一部分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第二部分则是他所谓的理想社会。他对私有制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深刻揭露,表明他对乌托邦社会的描述,是针对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问题而构想出来的,绝非一般所谓“乌有之乡”的虚构。

4、简述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社会福利问题?

答:马克思对待社会福利问题的态度是站在彻底的社会批判的立场上,对造成贫困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把一切关于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措施归结为资产阶级用以维护和改良其统治的工具。

*

5、什么是“边际革命”?

答:边际效用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在马歇尔之前就已经在经济学中北广泛研究。边际效用原理,掀起了一场经济学研究中的“边际革命”。

6、简述福利经济学的思想。

答:福利经济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来是同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

7、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传统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和批判,采用宏观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以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为中心线索,以国家干预为核心,以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为研究目的的完整理论体系。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可以总结成如下几个部分:就业一般理论,有效需求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

*

8、福利国家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答: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第二个表现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福利国家危机;第三个表现是失业危机。

*

9、当代新自由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答:从理论上论证了国家或政府在维护个人需求、保障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需要作用。这种“新”自由主义所持的是积极自由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她的政治诉求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性基础。

*

10、概述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要点。

答:洪秀全的社会福利思想;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引入;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论述题

*

1、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

答:特征:

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和服务性

广义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其他社会体系包括:公共福利、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职业福利、公司集体福利、国际社会捐助。

狭义社会福利体系主要是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构成的社会安全体系。

*

2、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有哪些内容?

答:

一、圣西门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 圣西门认为历史是合乎规律的现象。每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是以往全部历史的必然结果和延续,都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傅里叶的“和谐制度论”傅里叶认为资本主义集中以前社会中一切卑鄙龌龊的东西,是一个颠倒世界和社会地域。她的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即“和谐制度”。欧文空想共产主义社会。欧文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3、对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评价。

答:首先,古典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倾向。其次,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史西方现代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开端,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福利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古典经济学和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及当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社会福利理论仍然在当代社会福利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载邓小平思想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思想考试题与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

    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成才(重庆教育学院/钱晓科)内容提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用邓小平的历史教育思想教育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研究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研究摘要: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指明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依法......

    邓小平廉政思想心得

    参观“邓小平廉政思想与实践”专题展 心得体会 12月24日,我参观了“邓小平廉政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通过学习教育本人感触很深,使自己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研究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管理实践中经验和方法的总......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论文

    论文题目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容摘要】现如今,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问题增多,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这几个方面......

    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邓小平法治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

    浅谈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浅谈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 薛小强 引言: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但在其发展战略中却包含了丰......

    邓小平法律思想关于民主、中国共产党与法制

    邓小平法律思想关于民主、中国共产党与法制摘要:邓小平中国特色的民主是有限制的民主,至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中国特色的法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律活动。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