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必读的书 适合教师阅读的十本书
适合教师阅读的十本书
1.薛涌:《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推荐理由:可以把“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作为一个类型,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是:《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唯一的遗憾是“旧”了一点)、《我在美国教高中》(珊伊著)等等。
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如果有人在当今这样的时代竟然因害怕“全盘西化”而排斥“别国的教育”,那是可耻的。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
推荐理由:《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杜威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并不是杜威最有理论地位的书(一般认为杜威最有理论含量的书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但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杜威的系列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为一本《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特别适合现时代的教师阅读。
3.李泽厚著:《论语今读》
推荐理由:如果说第一紧的任务是为了理解“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化。不见得古典的都是好的,但是经典图书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选择,纵使不少后人对它提出批评,但它既然够格成为经典,自有它构成经典的力量。
既理解“别国的教育”,又立足于“自己的文化”,这是比较开明的“文艺复兴”道路。
4.[日]黑柳彻子著:《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理由:对学者来说,可以直接经由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来研究“别国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对大众而言,需要借助于“文艺”的道路。除“教育小说”之外,尚有一部比较奇特的“动物小说”值得阅读,那就是姜戎的《狼图腾 》。它可能让某些读者热血沸腾,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与力量。而这种品质,恰恰是某些教师所严重匮乏的。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推荐理由:依然看重的是“教育文艺”与“教育启蒙”的意义。
6.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
推荐理由:如果说中国教师第一紧要的任务是理解和领会“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第三紧要的任务是进入“教育文艺”,那么,第四紧要的任务便是承担“教育启蒙”(包括“自我启蒙”与“启蒙他者”)。相关图书包括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7.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
推荐理由:就思想领域而言,这“两兄弟”几可以撑起整个近代中国。他们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可以担当“启蒙”的大任。
8.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
推荐理由:张文质老师的书几乎都可以视为“教育文艺”作品。好的“教育文艺”总是悄悄地不显山不显水地把“教育道理”隐含在作品中。按照这个标准,张文质老师的书堪称优秀的“教育文艺”作品。
9.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们所憧憬的“教育启蒙”是指“对教育现实问题表达关注,并对真实问题
勇敢地做出批判性思考,让中国教育更自由、更平等、更民主、更人性”。在这条道路上,肖川老师的作品是闪闪发光的灯塔(尽管也还只是一座微小的灯塔)。若“教育启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题,那么,肖川教育博客、刘铁芳教育博客、许锡良教育博客三者便值得每日观看。三者之间,刘铁芳老师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等是值得阅读的;而许锡良老师的《教育观察》(我个人自做主张的命名,尚未出版,文章尚在他的博客中)会令老师们眼前豁然一亮,或许会在阅读许锡良老师的文章当下便发誓不再过“旧式的生活”。
10.[美]亨特著:《心理学的故事》
推荐理由:因为它关于“心理学”,又以“故事”形式呈现
第二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十本书
适合教师阅读的十本书
1.薛涌:《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推荐理由:薛涌,旅美学者,被称为“中国民间意见领袖”,198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本书所讨论的主要是贫富分化背后的文化动力。美国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服务社会的理念。富裕家庭的子弟,要通过参与基层社会来完成自己的精英教育。从“二战”以来,几乎每二十年,美国的高等教育就对精英子弟提出新的挑战,逼着他们不断地适应,无法故步自封。美国精英家庭的孩子,不少十三四岁就开始到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锻炼,成为全球社会的一个积极参与者。
可以把“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作为一个类型,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是:《素质教育在美国》、《我在美国教高中》(珊伊著)等等。
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没必要因害怕“全盘西化”而排斥“别国的教育”。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
推荐理由: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了解教育学的简单办法是“吃掉”、“消化”教育学领域的几个著名人物。这个领域著名人物当然首推杜威。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杜威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并不是杜威最有理论地位的书(一般认为杜威最有理论含量的书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但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杜威的系列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为一本《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特别适合现时代的教师阅读。
3.李泽厚:《论语今读》(相关的图书包括《道德经》,二者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和张力,但可以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推荐理由: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如果说第一紧要的任务是为了理解“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则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尤其需要从老子、孔子、孟子等人开始。
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谚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答认识,而且也作用于人们的情感、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4.[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理由: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代表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对学者来说,可以直接经由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来研究“别国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对于大众而言,需要借助于“文艺”的道路。在教育领域,较少有“教育文艺”,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卢梭的《爱弥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爱弥尔》乃世界公认名著,但节奏太慢,教训口气太重,所以,我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
若论“教育文艺”,自然包括教育小说和教育电影。后者如《春风化雨》(电影)、《音乐之声》(电影)、《大国崛起》(电视片),等等。
除“教育小说”之外,尚有一部比较奇特的“动物小说”值得阅读,那就是姜戎的《狼图腾 》。它可能让某些读者热血沸腾,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与力量。而这种品质,恰恰是某些教师所严重匮乏的。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收了他,“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巴学园”有着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们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是小豆豆的电车教室。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这期间校长只是微微笑着问几句:“后来呢?”或者说:“原来是这样的啊!”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有人写作文,有人做物理实验,有人做数学题。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他感兴趣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相关“文章”)。
推荐理由: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既有“教育启蒙”的意义,又有“教育文艺”的形式。
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6.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上下修订本)。
推荐理由:如果说中国教师第一紧要的任务是理解和领会“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第三紧要的任务是进入“教育文艺”,那么,第四紧要的任务便是承担“教育启蒙”(包括“自我启蒙”与“启蒙他者”)。相关图书包括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可以从“教育文艺”与“教育启蒙”的线索把这几本书找出来并推荐给老师。7.谢泳:《胡适还是鲁迅》(相关的图书包括《鲁迅全集》、《胡适全集》)。推荐理由:就思想领域而言,这“两兄弟”几乎可以撑起整个近代中国。他们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可以担当“启蒙”的大任。
8.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者相关的书包括《教育的真情与智慧》)。推荐理由:若“教育启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题,那么,刘铁芳老师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张文质的《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等等便值得阅读。与之相关,肖川教育博客(http://blog.cersp.com/81650.aspx)、刘铁芳教育博客(http://blog.cersp.com/80111.aspx)、张文质教育博客(http://blog.cersp.com/34964.aspx)、许锡良教育博客(http://blog.cersp.com/57248.aspx)等教育博客是值得观看的,阅读博客文章的好处是可以与作者进行“网络对话”。
9.[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推荐理由: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10.[美]亨特:《心理学的故事》(相关的书包括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朱晨海编著的《天平上的心灵——实验心理学的故事》)。
推荐理由: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如果要选择一本心理学的入门读本,可以把本书作为首选。它讲了大量的严肃的“心理学”的故事,又以“有情节的故事”形式呈现出来。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幽渺的思维世界的面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要类希望了解的。作者所著的《心理学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是思想领域中的探索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皮亚杰、斯金纳„„
他们在的孤独的修行者、耽于声色犬马者、狂热的神秘主义以及理智的唯实论者,他们认为人类可以检视、理解,这一点最终指导或控制了他们的思想进程、情绪和行为结果,使他们成了另一类人——心理分析者。
本书不是注重人物的个人经历,而是通过描述使者能迅速理解心理研究的手法和正确的理论以及作为心理学主要的构成部分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功效。
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11.[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
推荐理由: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范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同时他也是北美和欧洲六种教育与人文科学研究国际学术杂志的顾问或国际编委。
本书告诉教师什么是“教育机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通过语言”、“通过沉默”、“通过眼神”、“通过动作”、“通过气氛”、“通过榜样”„„。选择这本书,同时也选择了一种“教育写作”的方式。
《给教师的建议》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作为教师,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
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我们教师来说,尤其是对正在经历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书中所举的事例及解惑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每读一节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验,他那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中最美中的瑰宝。
第三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十本书:2010年修订版
适合教师阅读的十本书
刘良华
1.熊明安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相关的图书包括《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
推荐理由:从中国的本土历史中寻找教育变革的灵感和智慧。
2.薛涌:《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推荐理由:可以把“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作为一个类型,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是:《素质教育在美国》、《我在美国教高中》(珊伊著)等等。
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没必要因害怕“全盘西化”而排斥“别国的教育”。
3.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
推荐理由:《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杜威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并不是杜威最有理论地位的书(一般认为杜威最有理论含量的书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但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
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杜威的系列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为一本《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特别适合现时代的教师阅读。
4.《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书中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学”、“终身教育”等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永恒主题。相关材料可参考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日]黑柳彻子著:《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理由:对学者来说,可以直接经由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来研究“别国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对大众而言,需要借助于“文艺”的道路。在教育领域,较少有“教育文艺”,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卢梭的《爱弥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爱弥尔》乃世界公认名著,但节奏太慢,教训口气太重,所以,我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若论“教育文艺”,自然包括教育小说和教育电影。后者如《春风化雨》(电影)、《音乐之声》(电影)、《大国崛起》(电视片),等等。除“教育小说”之外,尚有一部比较奇特的“动物小说”值得阅读,那就是姜戎的《狼图腾》。它可能让某些读者热血沸腾,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与力量。而这种品质,恰恰是某些教师所严重匮乏的。
6.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相关“文章”)。
推荐理由:依然看重的是“教育文艺”与“教育启蒙”的意义。
7.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上下修订本)。
推荐理由:如果说中国教师第一紧要的任务是理解和领会“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第三紧要的任务是进入“教育文艺”,那么,第四紧要的任务便是承担“教育启蒙”(包括“自我启蒙”与“启蒙他者”)。相关图书包括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可以从“教育文艺”与“教育启蒙”的线索把这几本书找出来并推荐给老师。
8.邵建著:《胡适与鲁迅》(相关的图书包括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
推荐理由:就思想领域而言,这两人几乎可以撑起整个近代
中国。他们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可以担当“启蒙”的大任。
9.[美]亨特著:《心理学的故事》
10.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第四篇:十本书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
十本书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
[ 录入者:本站中文编辑 | 时间:2009-09-17 09:30:25 | 浏览:619次 | 来源: | 作者: ]
1.薛涌:《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推荐理由:可以把“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作为一个类型,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是:《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唯一的遗憾是“旧”了一点)、《我在美国教高中》(珊伊著)等等。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如果有人在当今这样的时代竟然因害怕“全盘西化”而排斥“别国的教育”,那是可耻的。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
推荐理由:《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杜威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并不是杜威最有理论地位的书(一般认为杜威最有理论含量的书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但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杜威的系列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为一本《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特别适合现时代的教师阅读。
3.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相关的图书包括《道德经》,二者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和张力,但可以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推荐理由:如果说第一紧的任务是为了理解“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化。不见得古典的都是好的,但是经典图书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选择,纵使不少后人对它提出批评,但它既然够格成为经典,自有它构成经典的力量。既理解“别国的教育”,又立足于“自己的文化”,这是比较开明的“文艺复兴”道路。
4.[日]黑柳彻子著:《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理由:对学者来说,可以直接经由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来研究“别国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对大众而言,需要借助于“文艺”的道路。
在教育领域,较少有“教育文艺”,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卢梭的《爱弥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爱弥尔》乃世界公认名著,但节奏太慢,教训口气太重,所以,我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
若论“教育文艺”,自然包括教育小说和教育电影。后者如《春风化雨》(电影)、《音乐之声》(电影)、《大国崛起》(电视片),等等。
除“教育小说”之外,尚有一部比较奇特的“动物小说”值得阅读,那就是姜戎的《狼图腾 》。它可能让某些读者热血沸腾,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与力量。而这种品质,恰恰是某些教师所严重匮乏的。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相关“文章”)。推荐理由:依然看重的是“教育文艺”与“教育启蒙”的意义。
6.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上下修订本)
推荐理由:如果说中国教师第一紧要的任务是理解和领会“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第三紧要的任务是进入“教育文艺”,那么,第四紧要的任务便是
承担“教育启蒙”(包括“自我启蒙”与“启蒙他者”)。相关图书包括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可以从“教育文艺”与“教育启蒙”的线索把这几本书找出来并推荐给老师。
7.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相关的图书包括《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推荐理由:就思想领域而言,这“两兄弟”几可以撑起整个近代中国。他们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可以担当“启蒙”的大任。
8.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以及作者相关的《幻想之眼》、《保卫童年》等等)。
推荐理由:张文质老师的书几乎都可以视为“教育文艺”作品。好的“教育文艺”总是悄悄地不显山不显水地把“教育道理”隐含在作品中。按照这个标准,张文质老师的书堪称优秀的“教育文艺”作品。
9.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者相关的书包括《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我们所憧憬的“教育启蒙”是指“对教育现实问题表达关注,并对真实问题勇敢地做出批判性思考,让中国教育更自由、更平等、更民主、更人性”。在这条道路上,肖川老师的作品是闪闪发光的灯塔(尽管也还只是一座微小的灯塔)。
若“教育启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题,那么,肖川教育博客、刘铁芳教育博客、许锡良教育博客三者便值得每日观看。三者之间,刘铁芳老师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等是值得阅读的;而许锡良老师的《教育观察》(我个人自做主张的命名,尚未出版,文章尚在他的博客中)会令老师们眼前豁然一亮,或许会在阅读许锡良老师的文章当下便发誓不再过“旧式的生活”。
10.[美]亨特著:《心理学的故事》
推荐理由:一本有关心理学史的书,非常适合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第五篇:教师必读书[范文模版]
教师必读书:有效教学方法
(美)鲍里奇
第一章 有效教师
一、什么是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他必须像所罗门王那样高明,像西蒙·佛洛依德那样深刻,像爱因斯坦那样渊博,还要像蓝顶格尔那样富有奉献精神。
二、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1、清晰授课。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多样化教学。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
3、任务导向。指把多少课题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是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
三、与有效教学有关的一些辅助行为
1、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包括认可、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的回答,从而促成课时目标,并鼓励学生参加。
2、组织。教师用来组织将要呈现的内容,或者总结已经呈现的内容的语言,可以称为组织结构;另一种组织方法是使用强调。
3、提问。作为教师,提问艺术将成为你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4、探寻。是指教师用来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答案的陈述。
5、教师影响。教师要有热情,热情是指教师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教师在课堂呈现过程中的活力、能力、投入、兴奋和兴趣。
四、如果你来教五年级的数学(或语文),你会强调哪两种有效教学行为?(自己解答)
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
一、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要求教师抽出时间来调整课时,使它适应学习者的各种要求,先前的履历和经验,然后再对课时加以分析和批判。
二、为什么要注意个体差异?
1、通过认识个别差异,你可以帮助学习者利用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意义和理解,有了这些知识,你就能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更好地协调起来
2、当你向学生提供有关成就和行为方面的建议,或者就次话题与他们的父母谈话时,你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你所描述的现象
三、作为有效教师,你会在课堂上用哪两种方式运用个体差异的知识?
1、把教学方法和个别学习需要相匹配
2、理解个别学习者学业成就背后的原因。
四、什么是适应性教学?
学习者在先前成就、学科倾向和学习风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让众多学习者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的方法。包括:纠正性方法和补偿性方法。
五、叙述环境主义者和遗传主义者有关在学校运用一般智商测验的观点。环境主义者相信各群体之间智商分数的差异可以归因于社会阶层或环境差异。遗传主义者相信决定智力的注意因素是遗传而不是环境。
六、比起一般智商,能力倾向或者因素更可能预测出学生在特定的学校学科或职业中的成功。试鉴别出一些这样的能力倾向或因素
据一些估计,学校学习大约有75%可以用社会能力来解释,只有25%受到智力的影响,如果能够排除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习的影响,预期学习者之间的智商差异回减小。
七、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指的是什么?
他认为:那些以前被认为是自遗传、不可改变的智力特征,实际上能够通过教学来改善。此为还认为不仅智力是可教的,而且课堂正是堂堂正正教授的场所。
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被称为三元理论,因为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
1、个体的内部世界;
2、个体如何获得智力;
3、个体的外部世界。
八、学生时期的三个埃里克森危机是什么?
1、成就感对自卑感
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亲密感对孤独感
九、焦虑
分为两种类型:状态焦虑和特征焦虑。
1、状态焦虑是一种与特定环境状况相联系的害怕或受到威胁的体验。一定程度的状态焦虑对学习是有必要的,分数、报告卡以及作业一般来说可以提供合适的水平的状态焦虑,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2、特征焦虑是一种感到受威胁的普遍倾向,个体把相当范围的情形都理解成有害的。
十、下列哪些表现最能体现状态焦虑,哪些最能体现特征焦虑?
1、考试前显得紧张而疲倦(状态焦虑)
2、别人一问他住哪他就紧张(特征焦虑)
3、不停地梳头化妆(特征焦虑)
4、不断地想上大学(特征焦虑)
5、只要教师一要求口头阐述就会逃学(状态焦虑)
6、总能完成额外学分的任务(特征焦虑)
7、总是吹嘘夸大他约会了多少个女孩子(特征焦虑)
8、经常抄别人作业(状态但也是特征)
9、想成为学校里最受尊敬的运动员(特征焦虑)
10、从来不把分数低于甲的试卷带回家(特征但也是状态)
十一、学习风格
是指学习者偏爱在什么样的课堂或环境条件下学习。它有场依存和场独立的特征。
十二、学习风格中的文化差异:一些警告
1、注意思维定势
2、注意群体内差异
3、在多样化的课堂里可能更难以实施具有文化针对性的教学
4、文化上的应对性关注,可能使人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熟练的常规”上。
十三、确定出两种在课堂上处理扰乱性同辈群体的方法,在各种成员构成的教室里如何运用它们?
由来自不同同辈群体的成员组成性质不同的小组,引导全班学生形式的小组讨论。
十四、如何在课堂上理解并促进家庭—学校的伙伴关系?
1、从系统—生态观来看待家庭。
2、承认美国家庭的变化。
3、用授权式而不是赤字模式来看待父母的参与。
4、在安排机会让父母参与时,要认识到父亲和母亲们的特殊需要。
5、要体谅父母,他们和你一样—经历着周期性的情感、家庭和经济等问题。
6、要理解学校—家庭联系纽带的多样性,尊重家庭对学校事务参与程度的偏好。
十五、据加涅和柏林纳,在你与学生的互动中可能有许多类型的偏见,举出四个。
1、前半/后半
2、女孩/男孩
3、能力较强/能力较弱
4、非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十六、几乎每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都显示出某种类型的偏见,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避免它们?
1、对那些你确定自己对他们有偏见的学生类型,有意识地安排互动。
2、随即挑选学生完成特殊任务。
3、隐蔽地对你有偏见并出于相对位置的学生,再与各对中的每一个进行互动。
4、在课堂笔记做笔记,以便提醒自己提问那些自己可能有偏见的学生。
十七、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家庭—学校伙伴关系的含义。在课堂上你会怎样促进这一关系?(自己解答)
第三章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方针、目的、目标?
方针是表达了为我们提供方向感的社会价值观,但它对于大量个体来说则显得非常空泛。
目的是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目标是向学生传达需要获得哪些特定行为,展示这些行为需要哪些条件,以及这些行为必须达到怎样的熟练水平。
二、目标有什么用途?
(1)把空泛的方针和目的与实现它们的特定课堂策略结合起来;(2)以某种格式表达教学策略,使你能够测量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作用。
三、为什么需要行为目标?行为目标起什么作用?
之所以需要行为目标,是因为教师会很自然地关心自己和教学任务,却偶尔会忽略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
行为目标的作用:
(1)把教学集中在一个具有可观察结果的确切的目标上;(2)界定出在什么条件下学习能够发生;
(3)明确规定行为的水平和数量。期待这一行为将会在规定条件的教学中发生。
四、什么是表示动作的动词?
表示动作的动词可以使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学习结果变得可操作。
五、当行为这个词出现在目标前面时,它意指哪三个事物?
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并且发生在可以明确限定的一段时间内。
六、编写好的行为目标有哪三个部分?
可观察的行为,观察时的条件,展示的熟练水平。
七、从历史观点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行为目标这个概念?
因为教师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和教学任务上,有时就会忽略对学生的影响。
八、把诸如精神健康的公民、全面发展的个体以及自我实现的学龄儿童这些目的转化为行为结果时,为什么必须使用表示动作的动词?
因为动作动词真实地指向期待行为的实现和对实现情况的观察等目标。
九、在一个行为目标中定义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展示行为时的环境。
十、明确规定条件是怎么帮助学生学习和准备考试的? 通过确定行为测验时的条件,可以指导学生怎样学和学什么。
十一、在努力确定行为目标所包含的条件时,哪一点考虑最为重要,它应该作为你确定行为目标的指南吗?
条件与在现实生活中执行该行为时的条件的相似程度。
十二、在行为目标中,标准的水平是怎样定义的? 展示行为必须达到的熟练水平。
十三、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是什么? 认知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个性化。
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模仿、控制、精确、连接和自动化。
十四、在使用目标分类中有哪四个重要警告?
1、没有哪个明确规定的行为一定比另一行为更为人们所期待。
2、较高级的认知技能经常比较低级的认知技能更真实。
3、比起较复杂的行为,较不复杂的行为不一定更容易教授,更省时或者需要更少的资源。
4、执行一个领域中的行为,可能需要同时完成其他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行为。
十五、行为目标的文化根源是什么?
行为目标的根源在于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所持有的教育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最广阔的民族水平上为人们所分享,并通过行为目标转化为实践,课文、课程以及部门和学校的政策是对这些价值观的诠释。
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
一、准备课时计划时要考虑哪五个方面问题?
了解目的和目标,了解学习者,了解学科材料内容和组织,了解教学方法,了解隐含知识。
二、计划过程中有哪四种主要活动?
确立教学目标,界定学习者的需要,选择和组织内容。
三、单元计划的两个目的是什么?
(1)把空泛陈述的活动和结果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课时。(2)提供长期目标的图画。
四、什么是垂直单元计划?什么的水平单元计划?
单元垂直计划安排,是强调课时内容的等级关系,以及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序列)。单元水平计划安排,是强调包含跨学科知识的主题,传达出把世界不同方面结合在一起的关系和模式。
五、在垂直计划中,方框表示什么?直线和箭头表示什么? 方框阐述了处于各种概括水平的内容领域,或者教学目的。
直线和箭头指出课时序列以及课时结果怎样在彼此的基础上达到单元目标。
六、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单元计划中如何运用等级和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两个概念?
等级帮我们看清个别课时结果和单元结果之间的关系,还帮我们鉴别出不大不小刚好合适的课时。教师使用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鉴别出教授单元结果所需的恰当的课时序列。
七、垂直单元计划的三个活动是什么?
1、通过一种或多种行为分类法划分单元结果的种类,单元结果的行为复杂水平高于课时结果。
2、安排教学序列,使先前教授的课时结果有助于达到后面的课时结果。
3、在必要的地方重新安排或增加课时内容,从而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八、水平计划的三个活动是什么?
1、确定一个跨学科主题
2、包含跨学科的知识体
3、界定出把世界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关系和模式。
九、等级和与任务相关的学习内容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 两者都能帮我们描绘课时计划的流程和序列。
十、说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中各自的行为复杂水平的名字? 认知的: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的:价值化、组织化、性格化。动作技能:精确、连接、自动化。
十一、解释垂直的图表式单元计划与水平的图表式单元计划有什么不同? 前者必须展示等级和序列,后者不必。
十二、在课时计划的情境中,界定出一些为学生的多样性做准备的方法。你认为在你所教的年级水平或内容领域中哪一个会最为重要?
能力分组、同辈指导、学习中心、回顾、跟踪材料。
十三、说出课时计划中叙述到的七个教学事件的名称?
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
十四、界定出一个或若干教学事件,对于它(们)来说,多样教学这一关键行为最重要。
呈现刺激材料。
十五、界定出一个或若干教学事件,对于它(们)来说,学生成功这一关键行为最重要。
评估行为。
十六、界定出一个或若干教学事件,对于它(们)来说,使学生投入这一关键行为最重要。
引发期待行为。
十七、指出提供反馈和评估行为这两个教学事件如何随着下面两个方面有所变化:(1)提供反馈的评估特性,(2)给出反馈的时间间隔大小。
提供反馈:即时而且非评价性的。评估行为:延迟和评价性的。
第五章 直接教学策略
1、教与学的分类。
学习的两种宽泛划分是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类型1),与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类型2)。类型1 的结果一般来说代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复杂水平较低的行为;而类型2的结果经常代表这几个领域中复杂水平较高的行为。类型1的教学活动要求把处于知识和理解水平的事实、规则组合成动作序列,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观察、机械重复和练习来学习。类型1的结果有惟五的“正确答案”,能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学习。类型2的教学活动超越事实、规则和序列,帮助学习者创造、综合、鉴别和识别出不能轻易模仿或记忆的答案。类型2的结果可能有许多“正确答案。”这些答案具有构成概念或模式的标准的特点。对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最常用强调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来教授;而对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最常用强调咨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来教授。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被称为直接教学模式的过程来最有效地获得。这一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以讲演——朗诵方式传递给学生,其中涉及大量的教师谈话,问与答,回顾与练习,以及对学生错误的迅速纠正。
2、直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直接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全班(相对于小组)教学;以你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学习;提供详细而反复的练习;呈现材料时使学习者掌握一个新事实、规则或序列,然后教师再呈现下一个;正式地安排课堂,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操练和练习。
3、何时最适合使用直接教学?
在下列时候最适合使用直接教学:课文和练习册的内容不是以大小接近的上块形式出现的;为了激发或提高学生的举,需要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教的内容代表着后面学习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4、每日回顾和检查的技巧包括下列哪些?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鉴别出难的家庭作业。●抽样检查部分学生,看看全班的理解情况。
●明确回顾当天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
5、呈现并组织新材料的技巧有哪些? ●建立部分——整体关系 ●鉴别序列关系 ●发现组合关系 ●寻找比较关系
6、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哪些? ●让学生私下作答,然后逐个帮助。●不管学生是否举手都点名叫他们回答。●事先准备问题,随机让学生回答。
7、提供恰当的反馈和纠正涉及了解如何回复一些回答,这些回答有哪些类型:
(1)正确、迅速而肯定;(2)正确但犹豫;(3)由于粗心而出错;(4)由于不知道而出错。
8、对于正确、迅速而肯定的回答,认可它,然后要么再问同一个学生另一个问题,要么很快转向另一个学生。
9、对于正确但犹豫的回答,作出肯定答复,并很快重述正确答案所需要的事实、规则或步骤。
10、对于由于粗心而出错的回答,指出回答是错误的,并很快转向下一个学生,不加过多评论。
11、对于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不知道而出错的回答,通过暗示、探询或一个相关但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寻找正确答案。
12、对于绝大多数涉及知识获得的学习,课时连续部分之间的步骤要足够小,从而在一个练习与反馈期内产生大约60%—80%的正确答案。
13、回顾、再解释和提示在学生回答的准确率达到80%以前是有效的,过了这一百分点,就要简化纠正过程,指导学生学习个性化材料。
14、设计独立练习,从而让学习者把事实和规则组合成动作序列,并使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相似。独立练习的机会要尽快地紧随学习之后。
15、安排教学节奏,使学生在每周和每月例行的回顾中正确、迅速而肯定地回答问题的比率达到95%左右。
16、运用独立练习和家庭作业,使回答准确率,从有指导练习和反馈时的60%—80%,提高到每周和每月回时的大约95%。
17、在多元文化课堂里,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促进学生的投入:认可学习者的独特回答,降低竞争,促进同辈互动,传达出培养之情和关心感。
第六章 间接教学策略
1、什么是间接教学?
间接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习的背景是一个问题。在间接教学中,学生通过将刺激物转换为一种回答来获取信息,这种回答它不同于(1)呈现的刺激物,(2)学生先前所作出的任何回答。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刺激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
2、普遍性原理帮助学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因此提高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适用范围。
3、辨别过程通过排除那些看似概念而与概念本质层面有别的事例,有选择地界定可接受事例的范围。
4、普遍性原理和辨别过程一起有助于学生将表面不同的刺激物按本质属性的原理归入到同一类属性中。本质属性如同磁石,将同一概念的所有事例聚合到一起,无须亲见或记忆每一个事例。
5、间接教学法提供了激发概括化和辨别活动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
6、间接型的教学职能是什么? ●使用先行组织者
●概念性活动——归纳和演绎 ●正反例的使用
●通过问题引导探索和发现过程 ●利用学生的观点 ●学生自我评价 ●使用小组讨论
7、先行组织者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概念性的预习,为保存和备用而帮助学生储存、标记、组织内容。
8、问题中心法、有层次的决策法和网络工事法是构建先行组织者的三种方法。
9、归纳始于对一组有限的资料所进行的具体观察,得出一个边界较广的概括化理论。
10、演绎是将原则或一般性原理应用于具体事件的推理活动。
11、正反例呈现益于界定本质和非本质的属性,从而构建出精确的概括化原理。
12、正确使用正反例,包括哪些步骤? ●提供多个例子。
●使用与所定义的概念无关的多样化例子。●使用含有该概念某些层面的反例。
解释为什么反例含有同正例相同的部分特征。
13、在间接教学法中,问题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发现难题的新的层面,或解决两难境地的新方法。
14、间接教学过程中,使用某些问题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重新聚焦
●展现需要解决的矛盾 ●探索更深、更彻底的回答 ●将讨论扩展到新领域 ●将责任传给全班同学
15、学生的观点可以被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围绕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科内容,根据学生个体需要而调整有关反馈,激发对学科的积极态度。因为这些目标不能成为自身的终点,你必须计划和组织如何利用学生的观点来促进推理、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
16、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有时被称为“非指导性发现学习”,允许学生选择学习经验的形式和材料。这适于独立性地进行实验、研究项目、自然科学项目和证明。然而,为确保学生观点的使用和贴近课程内容,常常有必要进行预先组织和指导。
17、间接教学过程中,当你给学生机会来说明他们的答案,这样你和其他同学可以建议他作一些必要的改进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回答就出现了。学生最容易以生-生-师交流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在这过程中,你鼓励学生对他们自己或彼此的回答的精确性进行评论和思考。
18、小组讨论使得学生在大范围的学生中连续的反应进行交流。在这些交流活动 中,只有偶尔为了复习或总结时,你才可以打断,或者你安排周期性师生互动,评价每组的进展,并且在必要时为小组讨论重新定向。
19、用于讨论的最好是课本和练习册所没有正式组织好,而且学生对之没有形成高度一致认识的话题。
20、在讨论中,你的调节职责包括哪些活动? ●为学生制定讨论目标
●提供可能需要的新的或更精确的信息 ●复习、总结和讲述观点和事实 ●使观点和信息重新回到讨论的目标
21、小组的意见越趋一致,小组中人数越少,他们领会概念和理论的能力越强,你对小组的权威角色就越应消减。
22、教师通常一并使用直接和间接教学法,你不要使用一种而排除另一种,因为每种皆包含一套职能,构造有效的教授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或者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方法。
第七章 提问策略什么是“问题”
一、判断题
1、最基本的提问顺序是:组织、激发、反应。(√)
2、识记型问题在回答时不需要认知思考过程,而理解型问题需要。(√)
3、学生解决应用型问题须依靠当初的上下文和当初的内容。(×)
4、如果你教的是概念、模式、抽象理论,那么你应该提出分析、综合和评价层次的开放性问题。(√)
5、对于忘记做家庭作业的学生,有意问他一个家庭作业上的问题是一种惩罚。(√)
二、简答题
什么是有效的问题?
有效问题是,使学生能够积极组织答案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三、论述题
提问的七个具体目的是什么?用你自已的教学内容来给每一个举出例子。获得兴趣和注意,诊断和检查,复述具体事实或信息,管理的,鼓励较高水平思维过程,组织和重新指导学习,允许感情的流露。(举例略)
第八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元认知
一、判断题
1、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法.(√)
2、元认知指的是这样的心理过程,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通过内化、理解、记忆的思维反思>(√)
3、如果你的回应使学生产生不准确但有意义的回答,那么互动将会回到不友善的状态.(×)
4、理解监控策略是学生通过在上课期间不断检测自已的进展来评估他们理解情况的一种策略.(√)
二、简答题
什么叫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适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你对内容的流速及复杂性所进行的现场调节称为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调节指导性对话以帮助学生重新调整他们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向预期的结果靠拢。
三、论述题
要向某个个体学习者教授自主学习的技能,应采取什么步骤?什么样的学生行为会使你决定花费额外时间来教授这些技能?
A、提供新的学习任务。B、要求学生解释他是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和(如,掌握内容)。C、提供学能尝试新方法的学习任免。
D、当学生正在学习新材料之时塑造自我提问行为。E、淡化你作为督促者的角色,提供又一次练习机会。F、通过提问有关理解的情况,核实结果。
第九章 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哪两种基本目标相同?
(1)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2)促进更高、更复杂类型的思考。
2、在你的课堂教学里,建立合作任务结构需要哪五步? A、将任务具体化 B、组织任务 C、教授合作的过程 D、督促小组表现 E、简要说明
3、花最少时间完成一个具体目标,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大约有多少?你能想像这样一种情景: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小一点,或大一点,而其职能有效运转?
4~5人
4、合作学习结束后,可用什么活动来进行总结?你愿意在你的课堂里使用哪一种?
(1)公开地谈论有关小组的工作情况。(2)寻求怎样提高过程的建议。(3)得到预先任命的观察者的意见。
第十章 课堂管理
一、判断题
1、和学生发展信任关系,作为课堂管理的起点,对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对)
2、教师可追求的五种社会权力或领袖身份有专家权威、参照物权威、角色生成的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对)
3、奖励权力是课堂中有效的工具,它能取代参照物权威和专家权威。(错)
4、课堂的社会气氛可从权威主义到放任主义之间波动。(对)
5、成功的小组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即风暴,形成,规范,作业。(错)
6、组织的气氛同物理的或视觉的安排有关,它由课桌,椅子和教室的其他内部特征决定。(对)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你能在课堂里采用的传达不同水平的权威的三中角色?这三种角色的每一种怎样在学生观点的表达、师生谈话的比重、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功能上发生变化?
(独立的信息提供者(主管),学生观点的转述者或总结者,在创造思想和解决问题时与学生是相同的伙伴;学生观点,学生谈话,自发性将从前者到后者增加。)
2、举几个课堂活动的例子,它们会导致①竞争性的②合作的③个体主义的课堂气氛。
(A、操作和练习B、小组讨论 C、座位作业)
3、在转换过程中有助于避免淘气行为的四种教学实践是什么?你认为哪一种你会用得最多?
(A、不许谈天B、不许超过必要的时间C、根据需要花费的时间,而非需完成的练习来做安排D、留给5分钟和做出2分钟警告)
4、如果你在一个多元文化或异质的班级里教学,你会尝试什么方法来连接不同的文化或在不同的阶级形成一个富有成效的,有凝聚力的班级?
(营造一个公开而没有风险的气氛。按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安排授课。允许与学生文化相宜的活动和责任。)
第十一章 课堂秩序和纪律
一、判断题
1、“你总是在门口聊天,迟进教室。”而不是说,“我们都应该在铃响前坐在座位上。”这是在表达明智的信息。(错)
2、绝大多数纪律问题都是低强度,持续性的,并且与那种较大的,严重的事件有关。(错)
3、行为矫正通过给某种行为施加一定类型的强化来改变或矫正行为。(对)
4、课堂上发生的某些违纪行为是无意中通过强化而增加了发生的可能性,因为学生所感受的违规行为的后果是理想的。(对)
5、两三次警告后,应该实施惩罚。(对)
6、肉体惩罚对消除违规行为没有什么效果。(对)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开发一项课堂管理计划的六种标准?
(A、建立良性关系B、防止注意力涣散和逃逸工作C、迅速而不张扬地重新校正不良行为D、制止顽固的、长期的不良行为E、教授自我控制F、尊重文化差异)
2、你可能怎样同时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制止某学生不断讲话?试举例说明。
(正强化:在理性行为之后立刻给予奖励。负强化:当理想行为出现时,终止不愉快的状态。)
3、试举课堂教学中具体一例,说明在哪两种情况下运用惩罚最为奏效。(在实施惩罚的时刻向学生说明理想行为,并且与奖励配套使用。例略)
4、举行教师---家长座谈会的两个目标是什么?还可能有其他什么目标?(A、获得父母的支持,使他们承担一部分纪律管理过程的责任。B、设计在家庭和学校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其他目标略)
第十二章 评估学习者:客观测验和论述测验 第十三章 评估学生:表现捍
卫档案评价
1、简答:鲍里奇提出的常模参照测验和校际参照测试具体内容是什么? 评估学生的进展取决于教师的目的:常模参照测验(NRT)所揭示的是学生在群体中相比较而言的地位或等级,之所以称之为常模参照测验,是因为这种测验将一位学生的表现同常模群体的表现进行比较(一个大的、有代表性的学生群体)。当教师需要将一个学生的表现与相同年级或同龄学生相对比时,这种测验取得的信息是有用的。校际参照测验(CRT)揭示出学生的一项技术或一组技术的熟练水平或掌握度,之所以被称为校际参照测验,是因为该测验将学生的表现同一个绝对的标准,即所谓的“校际”进行对比(如75%的正确率)。这样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判断一位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来达到一种或一组技能。
2、判断:从学生的检测分数完全可以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
3、简答:鲍里奇对检测题中是非判断题的设计提出什么建议?
建议有:在学生开始答题前,清楚地告诉他们怎样标出正确或错误记号;编写准确无误的且不带限制条件的正确陈述或错误陈述,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试题,给学生误导;让真言陈述和假言陈述保持大致相同的长度,确保真言题和假言题数量大致均衡;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陈述;避免出现不确定程度的术语(如:大、长时间、有规律地)或绝对性术语(如:从不、仅仅、总是);在试题的编排上要避免让学生感觉到有规律的编排方式;不要在没有核实上下文情境的情况下,直接从课文中取出一段陈述。
4、简答:增加检测的可信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如何具体操作? 方法有三种:前测—复测、更替形式、内部一致性。
前测—复测是恰如其分的测评信度的方法。教师对同一位个体两次测验,判断相互关系——前面一组得分和第二组得分的相互关系。
更替形式测试是指如果教师手头有一项测验的两套相等的试题,教师能够运用这两套试题来评估该测验的可信度。教师对一组学生实施这两套测试,判断两组分数之间的关系。因为两套试题题目不同而内容相似,这种测评消除了在前测—复测评估信度中的记忆和练习所导致的问题。同一学生若在假定测量相同行为的两套题得分差异极大,则说明该测验不可信。运用这种方法测量可信度,必须拥有两套相等的测验题,并且教师必须尽可能在近似相等的条件下、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内实施测验。
如果测验测量一个单个基本原理,那么可以有理由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解答一道题,那么他正确解答其他的、相似的题目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说,题目应该相互关联,测验应该具有内部一致性。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该测验的可信度能够通过内部一致性方法进行测量。
5、鲍里奇所说的标准化测验就是指用只含判断、选择、填空题型的试卷检测。()
6、鲍里奇提出的表现测验时什么?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表现测验?
表现测验是基于学生表现的一种评价方法,它运用直接学习测量,要求学习者分析、解题、实验、决策、测量、同他人合作、口头展示或生产产品。表现测验不仅能够评价较高水平的认知技能,而且能够评价非认知的学习结果,如自我指导、同他人共事的能力以及社会意识。
表现测验能够评价过程和成果;表现测验可以包含在教学中;表现测验能够评价情感的和社会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