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3 08: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第一篇: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任务。而信息化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江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江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两大战略性趋势:一是主要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乃至价值观念。二是主要从资源和环境角度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以往发展过程与行为后果的冷静反思,体现了人类对未来发展道路与目标模式的理智抉择。

一、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多集中于传统意义上人口、资源与环境,沿袭物质能量的条件和方法。在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信息化有效减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物流、人流负担,具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先进的智能工具,提高物质能量开发利用水平,开发新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效率,减低环境污染,使许多悲观难题迎刃而解。因此,信息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级阶段。

以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标志的信息化道路,通过高质量信息对社会生产过程的介入,在提高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能力的同时,保持改善生存环境,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信息化程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江西信息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缺乏整体规划的宏观调控,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脱离社会经济基础盲目追求高速化倾向;产业结构不合理,重硬轻软,开发利用能力薄弱,忽视信息化空间布局,导致信息化发展失衡,整体效益低下;由于处于信息化初期,较少考虑信息化本身产生社会危机和环境问题,缺乏超前意识和预防措施,存在传统工业悲剧在信息社会重演的可能。因而,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江西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首要原则,采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方法指导信息化建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沿,教育信息化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和作用,及时进行观念的更新和策略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帮助江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以江西高校教育信息化为例来探讨江西信息化建设。

二、江西信息化发展的困境——以教育信息化为例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

现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回首过去的几年,江西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是基本延续着信息化建设初期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主要体现在:

1.教育与技术的关系错位,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畸形,重硬件建设、轻软件资源与人才培养仍然是普遍现象;

2.教育信息化无用论甚嚣尘上,其应用仍然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课、应付学校等级评比检查上,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等都没产生本质性、大面积的影响,缺乏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和动力;

3.教育信息系统无法实现进化式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大量资金的浪费状况之中;

4.各种教育信息系统由于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不够,系统之间彼此隔离,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不能进行互联互通,导致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5.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一直以来都在已有的教育体制、组织结构下进行,只做局部优化,但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必然要求教学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实现优化和变革,要求在更大的组织范围内产生影响,然而一旦触及固有的组织关系、结构就会遇到无法想象的阻力,信息化的相关改革便往往不了了之。

这种教育信息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使江西信息化建设步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三、走出江西信息化发展的困境

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应用无法深入、缺乏创新。一个行业的成熟,绝不仅仅是满足当前浅层次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应用创新,推动行业业务模式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更高效率地运转。假设微机行业只停留在最初做一些简单计算的层面上,没有后来的电子办公、大容量数据存储与管理、多媒体娱乐、网络应用等推动行业发展的革命性应用,那就不会有现在的PC产业。教育信息化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只有能够真正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和管理的变革,真正推动管理与教学效率与效益的提高,才会有持续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应用无法深入、缺乏创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缺乏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来认识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意识,把教育信息化的重心放在技术层面,忽视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与管理活动;技术与教育实践互相脱节,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没有形成;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长期规划,过于关注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要使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进行思考,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

我们把“信息生态”这个产生于社会学领域的比喻式概念迁移到了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借用其生态观和系统观,构建了学校信息生态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强调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认为,通过对教育信息生态内涵的解析,有助于启发解决江西高校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问题的新思路。

1.对教育信息化工程进行系统化规划。学校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包含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社会监督等多个角色组成的人的网络,也包含由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课室环境、办公环境等组成的物质环境网络,还包含由教学实践活动、师生交流活动、教学科研活动等组成的实践网络。那么教育信息化要对该生态系统产生持续的影响,需要考虑人、设备、技术、教学实践、管理流程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从系统的角

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规划。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合理协调教育投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机构变革、标准架构、应用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并要把关注点从技术、硬件环境转移到人及其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从而使教育信息化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

从系统观点出发对教育信息化进行规划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的变革问题。“重硬轻软”的现象会阻碍教育信息化深层次发展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何该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呢?其根本原因在于,硬件方面的投资效果往往最显著、快捷,而软件、应用、培训等的投资则往往见效较慢且不易评估效果。如果不以系统观点对教育信息化进行长期的规划,仅从短期效果来衡量,则很难真正改变教育信息化投资“重硬轻软”的现象,很难为教学资源建设、教育技术培训、运营服务、标准研究等投入充足的资金。在系统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由于物质环境网络、实践网络产生变化,人的网络也必须改变。因此,实现组织机构的变革将不再是一件难上加难而又无法预料的事情了。可以通过硬件环境建设、核心示范性科研项目启动去带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初步组织变化,在示范性项目中逐渐促进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更广范围内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最终实现学校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实现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

2.教育信息化要真正以“人”为本。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中强调人是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中坚种群”,是系统的“关键性物种”,而人的发展则是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信息环境下,如何使用技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是否能恰当地使用甚至判断技术运用能否对教学的效果带来影响等的决定因素都是教师。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决定了这个系统是否是一个动态、开放、多样的系统,决定了“技术”能在该系统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决定了这个系统中的核心价值将能如何实现。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先进的技术不是主角,主角应该是有开放教育理念的教学人员。

3.促进技术在教育中的“消融”。教育信息生态强调“多样性”和“情境性”。也就是说,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由多样的群体元素组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普通传统教室,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络教学资源和粉笔黑板,网络社区和真实的班级社会并存,这些不同的角色和群体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就是生态学中所说的“栖息地”,多种角色和群体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彼此不断调整和适应。同时每一个群体角色都有其自身的适应情境,从教育信息生态“多样性”和“情境性”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诸如“教育信息化是否就是要用电子文稿代替粉笔黑板、是否就是要用网络代替教师”的质疑——教育信息化并不意味着技术万能,并不是要完全颠覆传统学校,也不是要追求最新最好的技术,合适的、恰当的、能促进教育信息生态核心价值实现的技术才是最好的。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我们提出“让技术回归教育的幕后”,“影

响力最大的技术是那些已经消失的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将自身编织在了日常生活的网络之中,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

4.适应教育信息系统动态进化与互联。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它的动态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稳定性,内部都努力保持平衡。但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又必然处在不断的动态演化中,它允许新事物的进入,在与系统内部原有元素互相适应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毕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要实现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就需要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阶段性发展模式:在较小的成本下实现软件的升级;在不同的教育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强调以服务为基本粒度的、功能之间松散耦合、新的系统架构方便低成本的软件升级,另一方面要积极研发和应用教育技术标准,并在监管机构、标准研究专家、从业人员、产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保证各种教育系统采用的通讯数据格式符合统一标准、通讯方法与平台无关、通讯机制足够简单安全,从而实现教育信息系统的整体聚合,推进管理与教学的整体优化。

5.突破体制制约,实现学校组织结构优化。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的应用,会触动现有教育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必然要求构建一体化的、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组织体系,通过促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来逐步实现学校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从而实现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实质仍然是“教育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信息化”上做文章,它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同体制、制度、应用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的问题。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的数据”,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价值的现代教育管理,还必须要有管理理念、技术规范、基础数据库、安全体系、人员和制度的突破,要处理好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管理流程调整、利益格局调整所带来的与现行体系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江西要构建一个健康的教育信息化市场,首先就需要打破目前教育信息化采购与使用分离的现象,要让教学实践的使用者直接参与采购选择,这样才能促使教育信息化的从业企业追踪一线教学,能在开发的产品上实现“以应用为本”;其次,教育信息化市场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主”而非行政力量的参与干涉,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广泛应用教育技术标准,形成企业之间互相合作的产业链,打造大型诚信的教育信息化企业。

江西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涉及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各种因素,含义远超越发展信息产业本身,因此必须从社会全局高度统筹规划、逐步实施,采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方法,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协调多方关系,注重整体功能,宏观调控,合理布局,加强信息化质量潜力的建设,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启贵,李建阳.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J].中国电算化教育,2005,(11).

第二篇: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的建设事业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事业电子商务是建设事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对建设事业的信息化重点工作、电子商务建设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建设事业 信息化 电子商务平台

一、引言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建设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28万亿元,其中,住宅与房地产投资约为7500亿元,建筑装饰业投资约为7800亿元,城市建设业的投资约为4000亿元,再加上水利、铁路、公路等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建设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样,建设事业信息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建设部“十五”期间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大力推进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进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建设领域传统产业,培育建设领域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二、建设事业信息化重点工作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0%,已进入了城市发展的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预示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百姓生活对信息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方式急需变革,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化城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信息化将成为21世纪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在改造并提升传统产业中作用重大。建设部“十五”期间将根据国家信息化有关方针政策,围绕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建设行业信息化、以及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开展工作,全面提高政府政务信息化水平,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以及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改造传统的建设行业,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

(一)建设事业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将在今后一个时期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相结合,改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2002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主要措施。建设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建设部电子政务总体规划,明确了工作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工作。结合建设领域的特点和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建设部电子政务内网、外网与公众信息网的建设,建立健全建设政务信息化标准指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行业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以及为公众服务能力。建设部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1、建设部电子政务内网的建设。按照中办17号文件要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公众服务网构成,政务内网一期主要连接中央政务部门和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行政部门的网络平台。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之间要物理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支持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业务和其他涉密业务,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传输的信息根据不同密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按照密

级和权限规定运行和利用。

2、建设部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外网的建设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OA)和建设部业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在部业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首先重点建设好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等四个业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国住宅与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3、建设部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的建设。根据中办17号文件精神,将整合部内现有网站资源,集中建设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互联网站”和“中国建设信息网”,建成建设部统一的、权威的对外公众信息发布网站。

4、建设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在建设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整合建设事业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和数据库。

建设事业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全国建设领域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建设事业电子政务的建设,其社会效应将远远超过其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它的建设将推动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观念变革、管理方式变革以及业务流程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建设事业的信息化革命。

(二)建设事业行业信息化工作

建设事业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80年代末期,主要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地形图数字化、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开始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设领域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IC卡等方面。同时,建设事业各个行业也引进了许多新的信息化模式和概念,例如电子商务等。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矛盾越来越突出,缺乏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信息无法共享,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信息化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发展,而且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建设事业信息化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整个行业的总体规划,集中实施对关键技术的攻关。第二、推动建设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建设。第三、建设事业各领域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第四、依托行业创新体系,为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五、抓好示范基地的建设。(三)建设事业企业信息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管理思想,优化企业生产流程、优化企业管理、优化企业的市场营销,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营销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企业事业信息化工作内容包括:

1、组织制定推进企业信息化规划、政策、技术标准等;

2、组织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技术;

3、组织各类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

4、组织产业化基地建设;

5、建立企事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6、开展人才培训工作。

建设领域涉及的行业多,大多属于传统企业,包括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自来水、煤气、公共交通、市政公用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相关咨询服务企业。建设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业,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改造能够大大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拓展其市场的过程中引入了电子商务的概念,利用其高效、快捷的特性帮助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用发展的眼光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建设事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建设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商业交易的技术手段,最近几年,其发展速度非常快。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已达到3770亿美元,未来十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国际贸易将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来完成。我国的电子商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已达1500家,电子商务交易

额达到771.6亿元人民币。通过应用电子商务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有关各方的工作效率,而且使商业交易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还可以使商业交易的过程透明化从而便于监督,从而最终提高投资效益。在建设行业引入电子商务,可以增加工程招标的透明度;提高承建商的工程开发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帮助房地产商更直接地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房地产投资和开发的盲目性;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购房或租房服务,使之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或租到自己称心的房屋。

在建设领域中,日本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建设产业信息化推进中心”,并制定了建设电子商务规范CI-NET,目前该中心的会员单位已经达102家,包括了主要的总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最近两年,基于CI-NET的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系统更是发展非常快,仅富士通商务系统公司的WebCON一家预计今年底包括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大业主在内的相关单位用户数达到5000家。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建设事业电子商务体系的系统研究。虽然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电子商务网站,但基本上是以材料供应商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的封闭体系,这些体系之间几乎没有实现任何信息共享,而且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广告,根本没有实现电子支付的电子商务的实质性内容。另外,各家网站并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因此,对采购方而言,往往需要去访问许多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去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还需要进行专门的信息加工,才能对各家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电子商务具有其明显的个性,既体现在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也体现在采购对象相对复杂、技术性比较强等方面。目前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阶段,有必要加强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专业研究。研究分析国际国内建筑和房地产业电子商务的现状,形成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框架。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为前提,解决目前我国建设事业中商业交易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综合基础平台,建立建设事业电子商务安全机制。同时在建设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研究,加快研制建设事业电子商务标准,包括对现有标准的利用和新标准的开发,建立完善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结语建设事业电子商务建设是建设事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速发展的态势将有力推动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为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其发展将引导我国建设领域经济结构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清除或减少“三角债”,并有利于改善我国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参与国际性城市的建设,对保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坚信,只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一定会将建设事业信息化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2002年7月

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2002年8月

3. 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要点 2001年2月

4. 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五”计划 2001年

5. 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周宏仁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1月

6. 建设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发展对策与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 建设事业电子政务与信息化 2003年3月

8. 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3年5月

第三篇: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对武威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认识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 杨万学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是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要进展,园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看,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与许多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给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新机遇,理清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新起点上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园区经济的重大意义

我区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对于增强我区经济增长后劲,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首先,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当前,国际产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产业正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后,东部加工贸易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快园区建设,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东部产业向我区转移,以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发展园区经济符合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方向和要求,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我们必须把园区作为工业化的主战场和城镇化的重要阵地来加快建设。

第三,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的现实要求。园区是内引外联、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前沿和窗口。只有加快园区发展,不断完善园区投资环境,才能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企业和产业。把我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要体现到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落实到园区建设上。我们必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来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园区经济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物耗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第五,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要把我区当前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园区经济与培育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后劲持续不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西部各省区市对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各显神通,新招频出;越南等周边国家也在千方百计争抢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快则主动,慢则被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园区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形成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园区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肩负着新使命,我们要做到成绩面前不停步,机遇面前善把握,困难面前不畏缩,明确新目标,打开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形成新合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发展园区经济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就是:(1)发展要有新目标。园区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三年内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要翻番。(2)工作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就是在园区建设资金筹措、土地供应、标准厂房建设、财政资金扶持、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

(一)以招商引资新方式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招商引资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做不好,园区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从长远看,招商引资关键是要培育园区的竞争优势。要从园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前“万商西进”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珠”合作、“泛北”合作、西南协作、兰洽会把优秀人才派到招商引资最前沿,把优惠政策落实到第一线,采取组团招商、驻点招商、媒体招商、活动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运用筑巢引凤法、以商招商法、名企吸引法、产业聚集法、工贸联动法、网上推介法等多种办法,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依托产业基础招商,依托园区优势招商,依托合作项目招商,依托区位优势招商,依托市场优势招商,使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以搭建投融资新平台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要实现园区经济新发展,关键是要打破近年来过度依赖财政性资金、融资渠道狭窄的状况,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用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要通过组建投融资公司,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采取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方式,运用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吸纳社会资本、募集市场资本、开展金融租赁等多种做法,拓宽园区建设投融资渠道。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园区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努力实现担保资金筹集社会化、担保机构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为园区企业发展融入流动资金。要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创园区良好融资环境。

(三)以土地供应新方式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土地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大,是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每年分配给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土地是稀缺的资源,要想方设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最大的产出。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拓展园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切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要通过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来解决园区经济发展用地难问题。要单列园区用地指标,便捷企业用地。今后,国家每年下达我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20%要专项用于重点园区;各市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中,80%以上安排给所在市(县、区)的园区。要着力解决土地报批时间较长、报批费用较高等问题,切实加快土地供应的速度。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合理地确定园区二三产业的土地利用组合方式,保证园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配套服务产业,让投资者和劳动者在园区安居乐业。要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实行园区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园区供地要向大项目倾斜。要加强闲置土地管理,盘活土地存量。要通过收购、清理、置换、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或按国家法律法规收取土地闲置费和收回土地,对闲置土地进行二次招商。要对这几年批出去的土地进行一次调查清理,坚决按照国家的规定,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一律依法收回,对没有开发能力的企业用地要坚决进行调整。要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集约使用土地。

(四)以标准厂房建设运营新机制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凡是由政府大包大揽、垄断建设和经营标准厂房的,其活力都不强、发展都不好;凡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经营标准厂房的,其发展就比较顺利。今后园区的标准厂房建设,必须彻底改变政府和部门大包大揽、垄断经营的方式,而要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的方式来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资产或土地使用权以入股方式参与标准厂房建设。

(五)以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新方式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园区建设长期靠财政直接投入是难以为继的。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把财政安排的资金直接投入建设的简单做法。省本级安排的园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大部分要以资本金注入的方式投入到各园区投资公司,没有投融资平台的园区一律不给予扶持。各市、县财政也要拿出配套财政资金注入园区投资公司。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搭建好园区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提高园区投资公司的投融资能力,真正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倍增效应的作用。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财政资本金注入和管理办法,切实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保证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园区的滚动发展。

(六)以建设服务新体系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要牢固树立速度就是竞争力、效率就是效益的理念,结合正在开展的作风年建设活动,大力推进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机制创新。要研究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高效服务机制,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环节,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设法治、诚信、服务型政府,提高工业园区的运作效率,切实解决园区建设及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创造园区投资发展的新优势。要广泛开展尊重企业、尊重纳税人活动,使入园企业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要切实解决企业职工落户及子女入学等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要协调当地和周边政府整顿市场秩序、进行综合治理,为工业园区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内外环境,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能发展。

(七)以组织管理新机制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心协力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的组织管理体制。各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园区工作,亲自抓好领导、管理和服务。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的职责,形成合力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要大力加强园区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务实、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要着力提高园区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倡导和培育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想敢试、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于负责、敢抓敢管的勇气,用精神的、物质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支持改革者、起用开拓者、鞭策落后者、淘汰无为者,保证园区建设与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让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思路新举措奋力开创承接产业转移和园区发展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第四篇: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充分加大公司工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组织优势,举办类似图片修改、网站制作等计算机操作知识培训及其它计算机知识竞赛等活动。

二、结合公司内网改造,尽快制作工会网站,提高工会活动宣传信息量。

三、加强工会工作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在职工教育、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会劳动生产竞赛、职工合理化建议、困难职工档案、短信通知介入信息化建设,将工会工作考核纳入资料系统进行考核。

四、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推荐电子书籍管理纳入工会工作。

五、厂务公开。

六、多媒体信息与内网建设的结合。

第五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杭州解百义乌商贸有限公司党总支

杭州解百义乌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成立于1996年5月,现有正式党员28人,预备党员2个,其中:男党员11人、女党员17人,下设三个党支部。近年来,解百党总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引导监督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以“创五好、争五星”目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素质,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工青妇”群体组织活力和动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支持。我总支先后获得了“义乌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示范点”、“义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不断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公司累计销售额已逾20亿元,上缴税收7000余万元。回顾这几年的党建工作,我们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公司作为我们的目标,总支部班子坚持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带头作专题辅导,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定期进行交流,形成全体党员爱学习、想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整体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二是认真落实党组织活动制度。按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并结合工作会、月度例会和每周行政会议等作为加强沟通与协调的平台,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想办法、出点子创新党组织活动,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创新能力和决策水平。

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提高领导干部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完善制度,并签订了《反商业贿赂协议书》。

二、加强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发挥其作用

结合公司年青职工多、女职工多的特点,总支从关心、培养、维权

等工作角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这些群众组织的作用。

一是拓展工会工作领域。积极探索公司工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从以前局限于福利性工作、探视病号、组织各类活动和规范化服务监督检查等工作路子,向着积极参与公司发展与建设、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转变,工会成为联系党政领导和职工的纽带。

二是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针对40岁以下的职工占总数的90%以上的现状,公司十分重视对青年职工的培养、教育和使用,积极创造机会,给机会、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实际中锻炼成长。党总支及时给予思想政治上的指引,营造青年人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团结爱岗的良好风气。

三是重视女职委工作。我公司女员工比例在总人数的80%以上,为让女性员工在公司安心、尽心地工作,党总支十分注重关怀女职工工作生活,积极指导女职委组织女员工开展和参与上级举办的妇女活动,公司为每位女员工购买平安险,并定期安排健康体检等,让每位女职员都感受大家庭似的温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提升队伍素质、树立一流形象

义乌解百作为一个老牌企业,有着企业信誉、规范管理、团队向心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管理层年龄结构老化,整体队伍素质不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等情况,为此公司党总支十分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岗前培训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另一方面,与义乌工商学院签订协议,成为该院的劳动实践基地,向实习中表现突出者抛出橄榄枝,为公司管理层注入高素质的新鲜血液。同时,十分重视党员后备力量建设,有计划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考察,严格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慎重、稳妥地发展新党员。近期新发展的3名党员,2名发展对象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全部为中青年业务骨干,是企业的先进分子。

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型提升是百货商场必走之路。下一步,我们总支将围绕打造义乌解百 “精致生活,休闲人生”这一精品百货形象的中心任务,积极发挥参与决策、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凝聚人才、服务社会、带动群团等作用,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扎实开展“双强争先”活动,使党的工作与新社会组织发展深度融合,共创解百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下载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油田以信息化推动大油气田建设[大全5篇]

    新疆油田以信息化推动大油气田建设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江书程 刘宪广)井场进微机,运筹千里外。距离新疆油田克拉玛依基地250多公里,位于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精选]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鑫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

    加快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1

    加快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 努力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加快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和怎样加快医......

    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 舒标治 怀化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

    加快惩防体系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五篇范例)

    加快惩防体系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以来,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市《实施办法》要求,逊克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实施办法......

    发展总部经济 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等低端环节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

    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是加快县域经济

    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是加快县域经济 发展的必由之路—调研报告 2006年以来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按照“以人为本、工程为重、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倾力服务......

    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流动的财富,是流动的生产力,是区域竞争的焦点,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大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