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编教育学教程
《新编教育学教程》是受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委托编写的一本教材,供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使用。在有了众多的教育学教科书之后,再要编写出一本有自己存在价值的教育学教科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把此书命名为《新编教育学教程》。正是反映了对它的存在价值的追求。
作为“教程”,我们首先把编写的立足点移到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一边,即从一个师范生所必需的教育学学科修养出发考虑教材的组织。立足点的转变带来了视角的变化和全书结构的变化,迈出了“新编”的第一步。我们认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首先应对教育的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并以此指导自已的教育实践。其次,未来的教师应了解学校教育的整体模式,从目的、制度到课程,明确自己未来的具体工作是在怎样的整体结构内开展的,这将拓展他的教育学视野和修养,使他可能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理解和体现整体性的要求。最后,根据教师的工作处于学校教育第一线的特点,作为教程应把全书的重点放在为他们提供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剖析,提供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这样,就构成了《新编教育学教程》三大编的结构模式。从三编的内在联系看,这是对教育的认识从功能到实践,从学校外部到学校内部,从一般到具体的逐级内化过程。
在内容上,我们编写的原则是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教育现象,把史与论结合起来,反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思想,反映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验,写出我们对当代教育问题的思考。我们始终没 有忘记,这本教材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写的,是中国人编写的,是为即将为二十一世纪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编写的,它应该具有时代的和中国的气息。
为了让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阅读教材后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可依此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我们在书中提供了较多的资料,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观点,也发表了我们的见解。自然,受篇幅和自身水平的限制,这一切都还是不足的。为了弥补,我们在注释、附录和参考书目中又提供了较广范围的阅读线索。读者可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必读范围。我们希望这《新编教育学教程》能为教师选择教学参考资料和学生进一步自学提供一些帮助。
在练习设计方面,我们抓住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问题三个方面,力求让学生思考问题时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强对教育学的理解和体验。有些问题还带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希望能有益于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增加新的思考题。
教育事业是一个不仅需要人的理智,而且需要人的热情的事业。我们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倾注在书中,但愿它能激发起未来教师的情感,使他们能在看到这一事业的全部艰巨的同时,看到它的全部伟大。
第二篇:《教育学新编》教案
《教育学新编》教案
(做合格教师的科学—教育学)??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教育以及教育学的含义,了解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及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等基本理论。? ?2.通过本章学习,初步形成现代教育观念,热爱教育工作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 ?3.通过学习,结合同学们的实际,学会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提高同学们关注教育问题的心向与能力。? 课堂讨论:
1.谈谈你生命中带给你最重要影响的一位教师。
2.你在各种媒体上还看到过哪些令你感动的老师的事迹,能和同学们共享吗? 3.斯霞、霍懋征、李吉林、魏书生等老师的教育经历给你什么启示? 4.你打算以后怎样当老师? 第一节? 教育及其本质
一、什么是教育
(一)关于教育的概念:.
1.我国教育家的观点:孔子、鲁迅、蔡元培、陶行知、钟启泉、秦文君等;
2.西方教育学家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康德、爱因斯坦、霍华德.加德纳、蒙台梭利、雅斯贝尔斯、亚米契斯等;(参看课本)本书观点(余文森、郑金洲): 教育(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狭义):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起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作业 :
?? 请任意选读斯霞、李吉林、魏书生、于漪、霍懋征等特级教师的事例,写一份读书心得,不少于1000字。于第三周星期四下午上交。
(二)教育的一般过程 1.教育的实施过程:(1)宏观过程——;
(2)微观过程——即教学过程; 2.教育的发展过程:
2.教育的发展过程(补充材料)? 历史观:
(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专门的教育,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联系;(2)古代社会的教育: ??? 奴隶社会教育---阶级性; ??? 封建社会教育---等级性。(3)现代社会的教育:
??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大规模、班级授课制; ? 社会主义教育---平等性。
发展观:
(1)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教学民主化。
讨论:据报载,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湖北仙桃民工在和一位北京的工程师交谈中发现,两人都曾参加过1987年的高考,湖北民工当年的高考成绩比北京工程师还高50分,然而结果是民工在湖北落榜了,而工程师却在北京被录取了。(2)教育的终身化:
①教育的终身性: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 ??? ②教育的全民性: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民教育; ??? ③教育的开放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 ④教育的自主性: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 ??? ⑤教育的实用性:完善自我的教育。? 发展观:
(3)教育的国际化: ?? ①教育目标的国际化; ? ②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 ③教育渠道的国际化。
??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全球知识、全球技能、全球价值观、全球行为。(4)教育的个性化
(5)教育的信息化 复旦大学面试题 1.讨论《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 2.说出全国政协常委委员的名字。3.说出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字。4.描述你所希望的大学生活的一天。5.说说对社会上乞讨者的看法。6.“两会”是指哪两会?
7.在一秒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8.请谈一下数学以后的发展方向。
9.你对“安乐死”有和看法?为何我们要禁止? 10.请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11.三轮车有几个主动轮?哪几个?„„ 香港大学面试题: 1.老人越来越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2.对婚前同居的看法?
3.香港电影短期内为什么发展得如此繁荣? 4.如果给你300亿,你如何改进中国的状况?
5.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6.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创建了微软,你认为中途退学对个人成功好不好? 7.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乐园? 8.在公共场合吸烟应不应该被罚款? 9.为什么中国电影不如好来坞?
10.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你认为国际人才的要求是什么?
(二)教育的一般关系
1.教育的事实关系:
(1)宏观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关系;
(2)微观关系:教育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家庭社会影响的关系、教育教学与教育者的职业操守的关系。
2.教育的价值关系:
(1)教育的社会价值(如: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教育的个人价值(如:人的发展指向,发展能力,身心素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三)教育内容;
(四)教育手段;
(五)教育环境和情境。
三、教育的本质
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看,教育是人力资源的 开发;
2.从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角度看,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过程; 3.从教育的育人功能角度看,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
?? 教育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人人化、社会化的活动。练习:教育与生产劳动基本要素的比较。第二节?? 什么是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一)教育现象: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都可称为教育现象。1.广义的教育现象和狭义的教育现象; 2.宏观的教育现象和微观的教育现象。
(二)教育学研究的范围
1.从教育组织者角度——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从教育对象角度——含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3.从教育内容角度——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
(三)教育学的分类
1.从教育组织者角度——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从教育对象角度——含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3.从教育内容角度——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
?? 本书属于研究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学。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二、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本书的框架结构:
(一)教育及其本质;
(二)课堂(师生);
(三)教学;
(四)课程;
(五)学生与学习方式;
(六)教师与教学方式;
(七)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
(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九)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第三节? 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略)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一)学习的最佳策略是从研究教育现象入手;
(二)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观察;
(三)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思考;
(四)学习的最简捷的途径是读书;
(五)记录学习成果的最好形式是日志。(教学叙事、教育叙事、教育自传)案例: ? B
课题:第一章??? 课堂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同学们初步掌握课堂交往、有生命的课堂、建构课堂等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同学们初步形成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同学们在课堂中的交往意识,生命体验意识,建构意识,为未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3.通过本章教学,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教会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提高同学们关注现代课堂教学意识。
第一节? 交往的课堂
??? 阅读案例材料,分析问题: ??? 三次教学的本质差别何在?
一、关于交往
1.人们为什么要交往?
2.为什么说教学的实质就是交往?
二、交往的功能
(一)智识共享功能;
(二)相互理解功能;
(三)意义创生功能;
(四)情感体验功能;
(五)社会适应功能;
(六)个性发展功能。
三、交往的类型
(一)师生交往;
(二)生生交往。
补充材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
一、为什么大学生要有良好的交往能力
(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交往需求迫切但又不尽人意。
(二)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
(三)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四)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十分重视平等交往。
(五)交往功利性和情感性并重。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
??? 1.新的家庭;2.同学友情;3.称呼世俗化;4.室友关系 ; ?? 5.秘语交流。
(二)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交际圈 ? 学习圈;娱乐圈;社团圈;合租圈。
(三)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
(四)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 一是交往角色的虚拟性; ? 二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
? 三是交往心理的隐密性;
? 四是交往过程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 ?五是交往动机多样性。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认知障碍 2.自我封闭型 3.社会功利型 4.猜疑妒忌型
5.江湖义气型
五、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因探析
(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首因效应:
?? 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在这种交往情景下,对他人所形成的印象就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首因效应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次见面,我们会根据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等,形成对方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 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为了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仪表,衣服要整洁,服饰搭配要和谐得体;其次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锻炼和提高自己交谈技巧,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定势效应
??? 《吕氏春秋》、《列子.说符第八》:“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 投射效应
?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 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 此外,还有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等。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认知偏差的影响
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
?? 对自我认知的两种偏差。一是过高评价自己,孤芳自赏;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轻自贱。? 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见待人,三是从众,缺乏主见,人云亦云。2.情绪失控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3.态度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4.语言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5.个性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六、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交往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1.平等的原则: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应邀到俄国访问。有一天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可爱的小女孩,一时兴起,便高兴地与她玩起游戏。分手时,萧伯纳得意地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是萧伯纳。”谁知小女孩天真地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骄傲地说:“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克里.佩丝莱娅。”这个回答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事后,他感慨万分地对朋友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常常保持谦虚的态度,这个俄国小女孩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2.相容的原则3.互利的原则4.信用的原则 5.尊重原则6.共情原则
(二)大学生应该掌握交往的艺术 ?1.端正交往动机
?2.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3.重视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1)干净;(2)传情;(3)高雅;(4)幽默。?4.努力使对方容纳自己 ? 首先学会赞美别人; ? 其次学会倾听。
5.学会拒绝,掌握拒绝的艺术 6.正确处理人际冲突 第二节??? 生命的课堂 ?? 阅读故事:听说同班一个男孩的爷爷去世了,这下子,全班同学不仅没有悲伤,反而都很高兴。老师觉得奇怪,问大家为什么是这样?小明说:“因为他爷爷是数学家,经常辅导他数学,所以他数学成绩很好,这下好了,他爷爷不在了,以后没人辅导他数学,我们终于有机会超越他了”„„
??? 看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一、课堂的生命表现
(一)生活经历 ?? 1.课堂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 2.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 ?? 3.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地方。
(二)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
(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四)建构与创生的运作系统
二、为课堂注入生命
(一)为学生设计健康的学校生活方式;
(二)搭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沟通的桥梁;
(三)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
(四)激励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第三节??? 建构的课堂
一、“传递”让位于“建构” 建构主义:P51
二、创设“学习环境”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二)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三)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四)强调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五)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三、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策略
(一)支架式教学
(二)抛锚式教学
(三)随机进入教学 本章思考: C ? ??? 第二章?? 教学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教学的概念与实质、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其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方法、教学艺术等教学理论。
2.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现代教育观念,的为未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3.通过本章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教学原则与方法的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决教学教学现象的方法,提高学生关注现代课堂教学意识。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广义)——
教学(狭义)——余文森: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
二、教学的实质
?? 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表现如下:
1.教学起源与人类的交往活动;
2.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是师生之间的特殊交往形式:有独特的交往目的;有特殊的交往内容;有特殊的交往主体;有特殊的交往方式。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从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看:分为:
1.组织教学的因素:准备、提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实践活动、练习、复习巩固、检查、评价。
2.认知和操作中的心理因素、方法因素、内容因素。
(二)从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脉络看:
?? 1.20世纪前,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突出教师“教”的教学过程理论; 2.20世纪初,形成以杜威为代表的突出学生“学”的教学过程理论;
3.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了教学过程理论融合的状态,特别是威尔曼提出的教学过程理论。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
(二)引导学生感知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三)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案例一:“蝴蝶”的启示
?? 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学生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 案例二: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三、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认识过程的简约性
(二)教与学的相互依存性
(三)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性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1.要教给学生科学、系统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3.注重启发式教学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把握好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水平的关系 2.重视教师自身的作用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二)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进行教育
(三)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教育
(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并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二)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
??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二)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讲解密切配合
(三)研究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启发性原则
???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1.问题启发;2.比喻启发;3.情境启发;4.活动启发。
(三)发扬教学民主
五、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
(一)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二)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三)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并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
? 案例分析: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求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子路和冉求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案例分析:
? 1.有位教师讲《阿 Q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介绍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子便调动起来了。
? 试说明这位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运用了哪一条教学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对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哪些具体的要求?
? 2.指出下例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分析。??? 鲁迅先生领着同学们去采集标本,同学们看到路边一株小黄花,就问博物员这花的名称。回答说:“这叫‘一枝黄花’”。同学们认为他是信口开河,便哄然大笑。鲁迅先生却严肃地对同学们说:“我们做学问的,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论是学生还是先生,都是这样。这种植物是不是叫‘一枝黄花’,你们可以查看植物大辞典。这是菊科植物,是叫‘一枝黄花’。
? 3.早几年,有的学校不断用考试的方法,调整偏班,将考试成绩好、升学希望大的学生编入“快班”,着重培养,连毕业考试也不忙看结果,一直加班到升学考试前几天才结束,对考试成绩较差,升学希望不大的学生则编入慢班,放慢进度,提前结课就毕业离校,请评价这算不算因材施教,为什么? 第五节? 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一)讲授法 1.涵义:
2.种类: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3.要求:(略)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一)演示
(二)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一)练习法
(二)实验法
(三)实习法
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一)发现法涵义
(二)发现法要求:(略)
补充材料:
? 发现教学法是教师提供适合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早在18、19世纪,法国教育家J.J.卢梭和美国教育家J.杜威等曾经提倡实践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力结构发展理论,指出每门学科都有它的基本结构,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从学科内容本身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运用发现法,就能达到上述目标。
发现法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机,强调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辩证统一,提倡直觉思维。
?发现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探究的问题,明确要发现问题的方向和目标;(2)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3)引导学生猜想、臆断等,教会探索的方法;(4)归纳总结,上升为概念和原理,得出结论;(5)将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发现法的优点是:
(1)学生亲自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产生兴奋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2)学生能掌握发现的思路和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学习内容,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案例:
? 孙犁先生的《黄鹂》写于1962年,他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指出当时对待文艺的极“左”的错误思想,而作为现代的高一学生,却很难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并且我认为,教师如按常规告诉学生黄鹂象征文艺,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也使一篇优秀的文章失去了文学价值,学生就会兴味索然,失去了创新求问的兴趣。于是,我采用温老师的研究发现式创新教学程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列举了很多自然现象包括文中提供的一些自然现象,以供学生联想。
上课初始,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自然空间是五彩缤纷的,像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都是普通的自然现象,可是偏偏有人要打破这种现象,出现了关在笼子中的老虎、在禁锢中嘶鸣的飞鸟„„这一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呢? ? 同学们讨论得相当热烈,有的联系到当前的教育体制对学生能力束缚,有的联系家长教育孩子,有的联系人性的自由发展,还有的同学深一步谈到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的关系,谈到中国几千年制度的变革,甚至有的同学大胆指出有些人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犹如笼中鸟等待主人来喂食„„
? 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我又进一步问:那么,这些有生命的个体你认为在什么状态下是最美的呢?课堂讨论更激烈了,很多同学抢着发言,大约有如下看法: [1]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的鸟,悦耳的啼叫都是最美的。
[2]密林中虎啸群山,称雄而立的雄风,骏马奋起扬蹄,昂首嘶鸣的壮姿。
[3]讲台上的老师,演讲台上的演讲家,T型台上的模特,交易所中的操作员,赛场上的球员„„
面对林林总总的回答,我自然引导:为什么非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呢?模特身型健美婀娜,T型台下也一样是美的,为什么你们要加上一个环境呢?课堂上出现了暂时的寂静,接着又开始了讨论,我又适当提供信息:这些环境是不是典型环境呢?
经过师生的交流,一致得出:只有在相应的环境里,事物才能展现它的美丽。我又问:他们有没有比此刻状态下更美的状态呢?回答说:没有。那么此刻状态下所展现的就是它的——极致。于是师生共同总结出这样的观点:这样在一定的环境中,事物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极致。
?? 接着,我让同学们打开课文,看孙犁先生怎样表达这一观点的,同学们读后加深了理解,赞叹他的精巧的构思,一篇优秀的文章所体现的内蕴学生心领神会。
研究并没有停止,为了让学生更深地领会其内涵,培养他们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理解社会和人生,我又布置了研究题目:捕捉社会中展现极致的画面,谈你对人生的认识。一周后,同学们交上上了自己的研究性作业,我被同学们敏锐的眼光,苦苦的思索,人生的见解,以及对社会有些方面的迷茫深深震撼了,在他们的笔下,有烈日下为供养家庭而辛劳的“祥子”,有风雪跺着双脚卖糖葫芦的老人,有歌舞厅中醉酒的色眼,有公共场所对骂的“英姿”,有台上台下截然不同的人民“公仆”,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师长„„,同学们用自己尚稚嫩的心灵,感触了社会人生,知道极致也有相反的两面,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了真善美,了解了假丑恶,他们用自己纯洁公正的心灵,向老师向社会保证:自己愿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展现自己美的极致。
??? 至此,这一篇课文才在我的掩卷沉思中,在我的心灵震荡中,在教者学者共同的感悟中结束了,可同学们却在感悟中成长着。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拓宽了知识范围,联系了课堂内外,既掌握了知识,又了解了社会,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品质,提高了能力,而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六、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
(一)当代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实现 2.重视学生的知情智力的统一 3.加强学习方法研究 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 ⑪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⑫教学内容的特点
⑬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⑭教师自身的素养 ⑮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⑯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2.教学方法的应用
⑪要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⑫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⑬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⑭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
?? 案例分析:
? 请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分析如下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他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问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足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部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是吗 ?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实。”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 “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哪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第五节?? 教学艺术 ?
一、教学艺术的概述
?
(一)教学艺术的涵义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能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1.教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
⑪教学艺术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⑫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艺术活动的主体。⑬教学活动是教学艺术的客体。
⑭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手法与众不同。2.教学艺术是教师追求的特殊教学境界
⑪审美性,⑫主体性,⑬独创性,⑭教育性,⑮科学性,⑯实践性,⑰表演性。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1.陶冶功能,2.转化功能,3.谐悦功能,4.整体功能。
二、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语言艺术
1.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
2.情真词切,真挚感人,富有情感性; 3.生动直观,形象具体,富有趣味性; 4.刚柔相济,顿挫有致,富有节奏性。
(二)组织教学的艺术 1.组织课开端的艺术
⑪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⑫组织课的开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式: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借助知识,导入新课。
④ 直观演示,导入新课。补充材料:导入的方法(1)直接导入
?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但这种导入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 例如: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人体内物质运输有重要作用的血液的知识。那么,血液是如何流通全身的呢?体内的血管是否一样呢?(2)直观导入
? 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3)问题导入
? 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问题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学生提问;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从侧面提问设置悬疑;可以由直接问句形式来呈现,也可以由“谜语”等形式来呈现。(4)情境导入
??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情境导入以“情”为纽带,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情境导入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
? 例如:教读《听潮》,一边在磅礴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一边播放“海睡”“海醒”“海怒”幻灯片,并伴以海潮涌动、拍打岩石的音响。
? 教《沁园春?雪》放映诗朗诵电视片,欣赏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去感受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
创设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具有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当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致时,学生的认识功能也发展到极致,教师的教授能力也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会产生忘我的精神状态。上述例子,即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深刻体验教材内涵之美。
(5)温故导入
?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使学生回顾旧知识,获取新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旧知识不一定是指前一节课的知识,而是指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回顾旧知识应简明扼要,不应占用太多时间。
? 例如《春》一课的导语: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会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出得最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领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这个导语的设计,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宽旧知识,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在具体导课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和利用旧知识,把新旧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异同,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新知。要注意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把温故课上成一种纯粹的复习课。(6)悬念导入
?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总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创设悬念要恰当适度,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不悬则无念可思,太悬则望而不思。只有巧妙而适度的创设悬念,才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 例如《论求知》一课的导入: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把一只空口袋用手提起来,然后往讲桌上连放几次,口袋都摊倒在桌面上。后来,老师给口袋里装满书,再往桌子上一放,袋子便端端正正地立在大家面前。这时,老师问同学们看到这一过程后有何感想,请他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有的学生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有的说:“一个人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等等。在学生认为教师紧接着要向他们讲一番道理时,老师只是停留片刻,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然后,把话锋一转,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同学们想获得知识吗?获得知识都有哪些方法?请看《论求知》是怎么说的。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7)经验导入
? 经验导入是指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作为切入点,通过激活与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 生: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
生: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师: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
生:疑惑
师: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
生:这是血管。
??? 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8)故事导入
? 例如《词义所指的范围有大小》的导入:有个小孩喜欢随地吐痰,爸爸看见了对他说:“吐痰不卫生!”从此小孩有痰就不吐出来,憋着劲往肚里咽。有一天,父亲看他涨红了脸,拼命咽东西,问他咽什么,他说咽痰。爸爸说:“有了痰不吐出来不卫生!”孩子迷惑不解地问:“前几天,你不是说吐痰不卫生吗?今天怎么又说有痰不吐不卫生呢?到底你以前说的话对,还是今天说的话对呢?” ? 请说一说,爸爸说的哪一句话对?这件事中是爸爸有过错还是儿子有过错?是爸爸有错。孩子幼稚天真,对他讲话不能省略,必须明确指出吐痰所指的范围是“随地吐痰”,孩子就不会误解了。
? 运用故事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应该注意的是故事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能说明问题即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适时转入新知识的教学环节(9)歌曲导入。
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愚公移山》时导入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MTV片段,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很快进入学习阶段。2.组织教学进程的艺术
⑪善于利用教学反馈,组织教学进程。⑫掌握教育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案例: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①善于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②善于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 比如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o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③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同学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同学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3.组织课结束的艺术 ⑪精心小结。⑫问题结尾。⑬巧作铺垫。⑭曲终奏雅。
(三)板书艺术
?? 教师板书应力求作到以下几点:
1.要简洁,要集中反映教材的精华,成为教学内容的“眼睛”。2.要有条理,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清晰,提纲挈领。
3.要规范,要工整,做到书写清楚,布局合理。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好的微型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便于学生学习、模仿、创新。所以,不少同仁认为,板书是一堂语文课的“眼睛”,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与口头诉述,形象演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 板书,既然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板书呢?首先应该明确板书的基本要求:
?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板书要从课文内容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点而板书,而不能为板书而板书,甚至扔掉课文而板书。? ?板书的内容要有精确性。要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突出课文的重点,把握课文的中心,才能精心地设计出精确的板书内容。? ?板书要形式多样化。语文教学有它的规律性,科学性。方式方法有它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某一板书时得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突出某一重点,或强调课文的某一侧面而去精心考虑。? ?权书的内容要精心考虑。板书本身就决定它的特点:提纲挈领。板书不能“多”书,而要“精书”,书在点子上,求其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 板书有哪几种类型?一般地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所以反映文章的板书自然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了。
?从内容上说:板书有对字、词、句的理解分析的;有对表达方式和句子运用鉴赏的;有对逻辑论证与推理方法演示的;有对段落层次章法结构示意的。? ?从形式上说? ①有提纲式——按层次段落或按情节结构设计。②线索式——按事件发展的中心设计。
③评述式——按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分析设计。④摘要式——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设计。⑤递进式——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性,用递进的方式设计。
⑥对照式——按正反、新旧、今昔对比设计。
⑦示意式——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建筑物的构造等,可通过示意图的方式设计。
⑧综合式——把课文内容、结构、写作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起来设计„„。
?? 可见,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内容,结合教学的买际情况突出某一重点或强调某一侧面精心设计好板书。?? 例如: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我是这样考虑的:本诗感情真挚,脉络清楚,构思精巧,形象而又集中地揭示了“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的深刻主题。板书意在理清线索,再现诗中意境的深刻含义,因此,本诗的板书采用了线索式: ? 想念 急切呼唤,深切的想念(点题)就答画面:
高山—不辞辛劳 辽阔大地 ? 呼唤??? 大地—关心农业 拟人
森林—关心林业 侧写??(主体)周总理,?? 海洋—关心海防 间隔 你在哪里?? 世界—关心革命 反复 ? 寻找??? 天安门—关心政事?? 中 南 海 ? 呼应开头,总结全诗
?? 回太阳居住的地方 ——象征:总理革命精神??? ?? 与山河共存,日月同辉。? 又如:在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本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顺序,采用摆事实讲道理,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论述的,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板书,正是从体现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的特点和突出问题的角度设计的,象这类的文章多采用提纲式。《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一、提出问题:巩固胜利?? 需要时间 需要力气 ???
二、论证??? ①资产阶级的怀疑 ???(分析问题)??? ③帝国主义的估计
???
1、艰巨性?? ③随着胜利,可能产生 ?(论据)? 的四种情况
??? ④糖衣炮弹的攻击
??? 夺取全国胜利——万里长征 ???
2、长期性?(喻整个革命进程)的第一步(论据)?? 一出长剧(喻整个革命进程)??? 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
三、结论:两个“务必”(中心论点)?
(四)教师仪容与体态的艺术 1.仪表语汇优雅美,2.表情词汇自然美;
?? 面部表情要:自然;适度;温和;宽容。3.眼神语汇神韵美; 4.举止语汇从容美。(1)手势的力度美;(2)头姿的优雅美;(3)身姿的稳健美。
本章思考: D 第三章?? 教学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教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理论来实施教学。
2.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学会备课,上课、教学评价、课后反思等教学的基本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的课堂教学能力。重难点分析: 1.备课; 2.上课。
教学时间:共8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标要求(上述)〔三〕学习新课程 第一节? 备课
一、备课的方式
(一)钻研教材 1.钻研课程标准; 2.钻研教科书;
(1)对教科书的内容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2)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要恰当地处理和组织教材。3.查阅教学参考资料
(1)教学指导性参考资料;(2)教学经验性参考资料;(3)资料性教学参考资料;(4)综合性教学参考资料。
(二)了解学生
1.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表现; 2.学生的生活经历、活动范围;
3.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要求; 4.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状况、智力水平、接受能力; 5.班级正常上课的秩序、纪律、班风、学风; 6.对任课教师教学的适应性、评价和期望。
(三)考虑教法 1.考虑教学任务; 2.考虑教学内容;
3.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 4.考虑教师的素质 5.考虑学校设备状况
(四)准备教具
??? 如各种模型、图表、仪器、图画、地图、幻灯、投影仪、录象机、录音机、电影机、计算机等。
二、备课的种类
(一)学期备课
要作好几方面的工作:
1.钻研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全面了解学生 3.通盘考虑教法;
4.确定各课题所需的教具和其他资料;
5.了解学校工作计划、学年教学日历,以便安排教学进度; 6.写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二)单元备课
(三)课时备课(教案)
三、新课程下备课的一般策略
(一)开放性备课策略;
(二)预设性备课策略;
(三)结构性备课策略;
(四)反思性备课策略。补充资料:
具体要求如下:
(1)学科:即课程名称;
(2)课题:即章节标题或核心内容。
(3)授课班级及时数:一般以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
(4)教学目标及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技能和思想教育等?? 方面的目标及要求。(新课程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5)实验仪器及教具:要写清实验所用仪器、器材的规格、数量。教具可填写模型、挂图、投影仪、电脑平台等。
(6)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教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应准确无误。
(7)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8)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应包括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程序安排、时间分配。其中①组织教学;②复习导入;③新授课;④课堂练习、技能训练;⑤小结、布置作业等环都应在教案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9)板书设计:应针对重点、难点、主要定理、公式等进行设计,要求精美、简洁、实用,能体现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灵活性、审美性、感染性等特点。
(10)课后小结:课后及时把授课中的感受记录下来,以便今后进行改进。课后记录可以包括:教案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法的选择和应用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疑难问题、典型错误、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今后教学建议、资料索引等。参考资料:教案格式(之一)课题:8.新型电影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热爱科学。
2.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并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3.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默读课文,并做到边读边思考。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内容,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我看电影会当成真的一样。教具准备:幻灯片、影片 学具准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育学教案教案格式.doc 参考资料:教案格式(之二—详案)《落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
二、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三、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四、尝试写新闻。?[教学重点]
???
一、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二、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
一、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二、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
???
一、预习课文,尝试完成课后习题。
???
二、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 ???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 李庆云敬上
? 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应该读一读这篇56年前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二、作者介绍
??? 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97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三、文体介绍
???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 ??? 为了加深对新闻特写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用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来比较。新闻速写简称速写,又叫巡礼、鸟瞰,它与特写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竖着写或纵着写,而特写则是横着写。这就好比我们水利工作者进行河道测量时,在对河道顺水流方向测量、绘制河床纵断面图的同时,还要垂直于水流方向测量、绘制河床横断面图,前者好比是速写,而后者好比是特写。
??? 怎样写好新闻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需注意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彩“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彩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
? 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彩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彩的片段、精彩的场面或精彩的表演、动作等。
?
四、解题
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五、内容分析
? 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 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2.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 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3.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 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4.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 选材应围绕中心。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5.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 插叙。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六、艺术手法分析
?
(一)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和人物),体会其妙处。(讨论)? 1.环境
???(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 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2)关于乐队: ??? “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
??? 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
???(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
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 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 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2.人物
?(1)神态:
???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
??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2)外貌:
???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
??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3)动作
???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二)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 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七、作业
??? 就开篇所提及的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一事,结合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伤害的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评论。参考资料:
教案格式(之三—简案)
课题: 《送别》
一、设计思想
? “送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这些诗词向读者展示了许多不同的送别场面,抒发了深深的离别之情。送别诗词有许多共通之处,如选取典型意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等等。
本课将以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为例,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境,感悟男女恋人分别时的万千愁绪,掌握送别诗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将采用学生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局部研讨-拓展提升-归纳总结”的过程进行。
二、教学歩骤:
?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送别》创设情境?
(一)导入
由“送别”这个话题回顾曾经学过的与送别有关的诗句,列举送别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引出新课柳永的《雨霖铃》。
(二)诗词鉴赏 1. 介绍作者柳永
2. 学生诵读词的上下阙,自主疏通词句的意思。3. 欣赏比较《雨霖铃》的两幅插图,从意象与意境上感受本词。
4. 学生交流讨论: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教师引导鉴赏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感受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
(三)拓展提升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张先的《江南柳》与柳永的《雨霖铃》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哪里?
同:都写了别情;都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都写了别后,虚实相生。
异:柳词想象别后自己远行的情景,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
(四)归纳总结
送别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选取别时的典型意象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五)作业布置:背诵《雨霖铃》,完成练习。本课作业:自选材料,写一个完整的语文教案。要求:项目齐全(写详案)。
第二节? 上课
一、课的主要类型与结构
(一)课的类型
1.根据教学任务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检查课等; 2.根据一节课完成的任务分:单一课和综合课;
3.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讲授课、演示课、讨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等。
(二)课的结构:
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内容;4.巩固新内容;5.布置作业等。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
(二)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三)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
(四)上课组织得好,具有教学机智;
(五)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
(六)师生积极性高,配合默契。
三、上课的技能
(一)驾驭教学信息的技能
(二)运用语言的技能;
(三)集中学生注意的技能;
(四)把握课堂反馈信息的技能;
(五)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1.以静制动; 2.暗示改正; 3.妥善处理; 4.坦诚交流。
(六)控制情绪与教态的技能;
(七)板书和运用教具的技能。补充材料:《丝绸之路》教学录像 [窦飞].rmvb 第三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1.依评价的功能(布卢姆):
?? 分为诊断性平价、形成性平价和总结性评价;
2.依据评价内容: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 过程评价:主要关心和检查用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往往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的倾向于完成还需要修改的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但是也完成过程中对时间,费用,学生接受情况等方面的总结评价。
?? 成果评价(结果评价):使关心和检查计划实施后的结果或产品使用中的情况。倾向于完成总结性评价的功能,但也可提供形成性评价的信息。
3.依据评价的基准,分为相对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自身评价;
(1)相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伙计和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注意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
? 优点:可以了解学生的中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的优劣;
? 缺点: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绝对评价
? 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来判断其优劣。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
?? 成绩主要表明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成绩分布为偏态的。
优点: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可使每个北平者看到自己的差距,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种评价,可以鉴别各种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
缺点:在制定和掌握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原有的应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也不宜分析处学生见的学习差异。
(3)自身评价
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优点: 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
缺点: 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
? 4.依据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 定性评价:对评价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结果是一种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进行思维加工。用于对成果或常品的评价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定量评价: 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归路性的结论。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有定性评价来规定。? 5.依据评价的对象,分为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规定的学校培养目标,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是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它们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具体活动实现的。在评价过程中,把师生的活动分解成或干部分,并制定出评价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判定师生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偏离了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有无全面完成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保证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学评价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
(二)鉴别和选择功能
? 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优点、缺点、矛盾和问题,以便对教师考察和鉴别。这有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领导决定教师的聘用和晋升,有助于在了解教师状况的基础上,安排教师的进修与提高。
? 教学评价能对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上的程度作出区分,从而分出等级,为升留级、选择课程、指导学职业定向提供依据,为选拔、分配、使用人才提供参考。?? 同时,也是向家长、社会、有关部门报告和阐释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
(三)反馈功能
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教师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和实现程度,明确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 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能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此外,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研究表明,经常对学生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并加以适当的评定,可以有效地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学习。
(四)咨询决策功能
?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决策的基础。只有对教学工作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例如,1981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历经18个月的教育评价活动。在教学方面评价后,明确指出:由于学校课程平淡,学生学习时间短,鼓励学生学习的措施减少,教学质量下降,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庸才。
? 对教学工作的这个评价结果,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有50个州对学校教学进行了决策,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教学要求,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有计划地培训教师,提高教师水平。教学决策实践表明,任何科学的教学决策都是建立在教学评价提供的具有说服力的评价结果基础上的。
(五)强化功能
?? 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师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实验证明,适时地、客观地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可使教师明确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可促使教师进一步地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鼓励、学习成绩测验等,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评价能促进学生根据外部获得的经验,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即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六)竞争功能
教学评价尽管不要求排名次等级,但其结果的类比性是客观存在的。如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就能引起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了解到教师、学生、本班、本学科的优势和劣势,看到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总体中的相对地位,客观上能起到竞争的作用
三、学生学业评价
(一)评价指标(含应试内容、预期反应、评判标准)
(二)评价的主要方式(日常检查、考查、考试、测验)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一)重视发展功能,淡化选拔功能;
(二)重综合评价,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三)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
(四)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评价内容的真实性、情景性,评价的有效性;
(六)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讨论:
??? 当前我国中小学学业考试评价存在哪些的问题(弊端)?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 3.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
4.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
? 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2.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4.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 这次改革举措意味着,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了几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
第四节 课后的反思
一、课后反思的概念
?? 课后反思——指教师在课后对自己在上课之前、上课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教学效果的回顾、检讨和总结性思考。
二、课后反思的内容
(一)对课前教学准备的反思
(二)对课堂教学中行为的反思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三、课后反思的方法
(一)对照教案反思
(二)记教育日杂反思
(三)通过教育叙事的方法反思
(四)通过与学生或听课教师交流反思
(五)借助教学录象、录音反思。参考资料之一:教学叙事 案例1.挥之不去的烦恼 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一、期望:
我心目中的好课该具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然而最近我的语文课堂却逐渐变得“清风乍起”,“水波不兴”。我想改变教学现状!
二、实况:
??? “看了社戏,姚老师重又拾起久违的童心;于是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大家一起来分享„„”
教室前上方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了“耍肥皂泡”、“打仗”、“偷果子”等一系列图片,有漫画手法的活泼,又具工笔描绘的细腻,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极富童趣的场景,画面淡淡的色调仿佛是童年记忆的痕迹。
这是我精心制作的《社戏》第二课时的课件,尽管我对这些图片已经很熟悉,但在课堂上播放时却另有一番投入之后的感官享受;我看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课的五六位老师对此也颇感兴趣;更何况是54位天真烂漫的初一学生呢? ??? “同学们,欣赏完图片,你有什么新发现?”
? 我希望一只只小手能够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为这一节公开课添点活力和光彩;我不希望同学们都回答得多么头头是道,只需简单地说“这些图片唤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记忆,童年是美好的”就够了;只要学生能大胆举手,我就会无比欣慰。然而,希望如屏幕上的肥皂泡泡一般,顷刻间破灭:低头的,观望的,皱眉的;学生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就是没有一人举手。? 在我的再三鼓动下,还是没有一位学生敢举手,于是点名叫两位优秀学生回答,答案很是圆满,有情有理有据,“恩,感悟真挚,角度独特„„”我在微笑着尽力夸奖这两位学生的同时,内心却无法笑出来,我预感到:新学期出现的新烦恼仍将登门造访,我将如老牛拉破车一样地去调动这群逐渐变得“深沉”、含蓄,下课活生生,上课死沉沉的学生,45分钟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这是学校语文教研组为选拔两位青年教师参加县优质课评比而举办的活动。说实话,我很在乎这堂公开课的成败!课前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求同学们与我通力合作,大展风采。作为一位教龄接近4年的年轻教师,倘若这次展示再不得到众老师的认可,教学事业就似乎将达到顶峰。
自我感觉我上课不算枯燥乏味,能够较为广泛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但是今年新学期第一节课,就发现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远不如上学期,据说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有类似的感受。我曾经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一课时,留了一道题目:老师也遇到了一个小烦恼,希望同学们每人能写一封信帮老师分析以求解决烦恼。学生即刻就知道我的烦恼是他们上课举手不活跃。我总结出大致有六条绳索捆绑了学生的手: ?1.是真的不懂无法回答; ?2.没十成的把握所以犹豫; ?3.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学嘲笑;
?4.怕同学们说他爱出风头; ?5.怕回答错误会挨老师批评; ?6.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举手。于是我想过许多点子:有苦口婆心跟全班同学讲道理的,有在家长会上摆事实给学生父母听的,有单独召开班干部或合作小组长会议的„„
在我不断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努力下,大多学生对认识到举手发言的重要性,而且好多同学也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会胆大一些。? 案例2.阿玲是哑巴吗?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的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的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旁批:教学冲突出现了)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 ??? “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 备课时,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旁批:教师的反思以及行动)
??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只是提出了,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 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的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吭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旁批:最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思考:
? 新课程大课堂下,老师们呐喊着要让学生们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主体性”教育的口号也有震耳欲聋之势。然而,目前的教学实践尚未能完全打破教师是“僵师”、学生是“僵生”、管理者是“僵官”的僵局,教学景象暮气昏昏、管理氛围死气沉沉,以致于学生主体性还在一潭“绝望的死水”中漂浮。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应该说仍是教学中的一个极其富有共性的难题。
其实,我所任教的初一(5)班学生上学期有许多同学发言挺积极,但这一学期在我提问时,同学们却时常出现了瞻前顾后的心理、“欲饮琵琶半遮面”的神情,仿佛只有在集体回答时才有足够的底气。我曾多次由此而责怪学生,但效果适得其反。诚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学生整体的性格和班级的氛围有关,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看教师的调度能力。初中生毕竟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教师的雕刻水平如何,就直接影响到了艺术品的质量。
如何才能让几十位学生一个个都成为课堂、课后的教学主体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现在深刻地感悟到,惟有教师自身先成为教育事业的主体才有可能达成目标。提升自我,烦恼不再!
参考资料之二:教育叙事
? 案例1.未选择的路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我感到非常遗憾!
?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美国: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者佚名)案例2.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
?? 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
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
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作者佚名)案例3. 我和班长的故事
? 这个故事本来在一个月前就应该写了,或者说发生了,但一直到现在才记下来,是因为有很多观点和做法我都要思考,想记点比较冷静的文字。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故事引起的几个故事。
?? 开学第10周,我在8班教学生下象棋,忽然想起隔壁7班有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在上藏东历史的选修课,就到7班教室的后门看了一阵。她们三个坐在一起,李**的手里拿着手机,不知道在干什么。我一直给她们讲,我们要对自己的历史有所了解,不了解历史,就不能把握未来,所以有点强迫性地要她们选了这门课程,我想这也是为她们的人生着想和负责。看到作为班长的李**竟然在上课时玩手机,别提当时有多生气。现在想来,还有点其它情绪,当然首先是失望,继而生气,甚至愤怒。脑筋转了好几圈,想出一个考验她的办法,我编辑并发了一条短信:在给谁发短信呢?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不能叫她,老师正在上课呢,不惊示她,这节课就白白浪费了,当然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发完以后,又观看了好一阵,她一直都没有朝这边看看,不能不说我有点失望,也不知道她当时在想什么,是故意不理我还是有其它的,我不得而知。我心情复杂而又沉重地回到了8班教室。不久,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条短信:听不懂,在打游戏。首先冒出的想法是她怎么会听不懂藏语,然后又想她怎么会选这门课程呢?记得没有强行要她选啊。为了弄清她到底是否懂藏语,我又给她妈妈打了电话,得知她确实不懂藏语。我就糊涂了,既然不懂,为何要选呢?这些问题只有等到下课后解决了。
下课了,我急忙把她找来,料想她知道我要讲什么,于是我就想让她先讲点甲乙丙的。安静地等了好久,我也盯了她好久。可能这场面让人难受或难堪,她说了一些,但我觉得她不得要领,就提醒或暗示了某些东西,如班长的身分,可情况没有如我所愿的改变。我有些失望,心里就想,作为班长,要带好头,以身作则,有错就改,看问题要比别人看得全面些,要求比别人严格一些,可不能这样。有这种期望,所以不免失望。
? 看她也没有再深谈的意思,我就直接地比较自我地下了结论。说她至少犯了四个错误:一是不懂藏语却选了藏语,既然选了又不认真学;二是手机带进校园,而且上课玩手机;三是对如何认识朋友存在误区;四是学习没有放在心里,白白浪费两节课。我想这四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值得一个班干部去检讨,去深入思考,就要求她把开学以来的班级管理、学习纪律等问题作个总结,写好后交给我。说完,我生气地转身就走了。我想让她明白一个班干部要怎么带头,怎么严格要求自己,我也以为自己的这一生气转身会让她有点想法的。
? 此后,我一直等待自己期望的结果,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对她信任的基础上的希望,会有好消息的。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事,家里、办公室、路上都有思考的痕迹。过了几天,并没有出现好消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也一天一天给自己讲,不急,她会的。时间还在流驶,这事没有结果,心中良好的愿望却被另一件事彻底破碎了。两周以后,中间还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学校统一安排在原来的女生宿舍(因为刚拆迁,很脏)大扫除。我们在教室分了工,一半人去公区,一半人留在教室。到公区后,我发现劳动量比较大,就让人去教室把另一半人也叫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来。说是把教室卫生搞完了,这也不错,两边都没有耽误。这没有什么要批评的。由于上次那事没完,在劳动中就特别注意她。只能说她很活泼,和同学们很谈得来,这里说说,那里动动,手指沾沾,背腰弯弯。怎么说呢,我对她的表现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心中有些想法吧,也可能是因为她为班长,没有带好头,没有给其他同学作出表率。在天快要黑时,我看差不多了,准备让大家休息了。好像我们有那种默契,都朝教室那边慢慢移去,我突然往后面看到卫生工具没有人管,往前面看到她也和其他人一样准备回去了,心里的火一下就冒起来了,冲她背后就吼:班长,那铲子为什么没有人管?(大概是这意思,原话不太清楚)
?? 她可能受了惊,很生气;也可能一直闷着气,要爆发了;也可能觉得扫了威信,很生气;也可能有其它的,我不得而知。她也吼:那么多人为什么要我拿?我听了,真的无语可说,就走了,没有说大家散了,也没有批评她。当时,可能主要是她没有写好总结,没有带好头,我很失望,故而很生气。我一直希望她能主动地总结自己的过去,当然不一定是错误,成绩也行。我想,一个人只有地不断地总结中才能发现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所以我很重视学生自己写总结,对思想、学习和心理等进行客观的分析。
从此以后,我对她也不正眼看,她也不正眼看我。好像彼此变得那样陌生,那样仇恨,那样冷视对方。当然我没有停止对此事的思考,也没有真的放下这事。我想,她可能应该是肯定也没有放下这事,怎么可能放得下呢?我想让时间来融化这事,多点时间两个人都想想,主要是想冷一冷她。她呢,可能是想赌把气。总之,两人冷上了。
? 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班长也换了,检讨也来了,但这都不是我的所愿,没有朝好方向发展,而是越来越坏。
? 现在,还是冷的,但我想得解决这事了,而且是彻底的,我必须得讲清楚一些想法和做法,一个简单的道理,老师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和学生争高下的。
? 这事拖了好多天,让我思考了好多问题,特别是在班干部的问题上。说我教育学生,还不如说学生也教育了我,让我在教育的路途上越来越成熟,我得真心感谢像班长这样的一个又一个学生。
? 我想,我们在处理班干部的问题时,不能脱离实际,过高地希望他们有很强的认识能力,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希望值。自己希望他们怎么做,还是要讲清楚,不能让他们花时间来揣摩自己的意图,也不要希望他们就一定能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学生有了矛盾,老师得反省,要首先伸出解决问题的橄榄枝,不要怕丢面子。这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圆满的事例,在将来等到此事解决好了,我再将其方法写上,以印证上述心得。参考资料之三:教育自传
? 案例1.靳娜老师在她的教育自传里讲述了她的学生如何让她转变了对学生以及对整个教育的理解:
初为人师,我22岁,很担心学生不怕我。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因病留级到我班的学生总是不能交作业。我让他写检查并让家长签名,然后拿到班会课上念。
当时我也觉得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担心他会反抗,所以提前和他商量。他答应了,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在学生面前丢面子。
这件事这就样过去了,他按照我说的做了,也起到了我的预期的“杀一儆百”的作用。可是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这位同学的日记中,我知道了在这件事中真正对他起教育作用的并不是那次难堪的当众检讨。他在日记里说:“今天,我心里很矛盾,因为前些天我有一件事骗了你,今天我想把事实告诉你,不想再骗你了。因为今天早读的时候无意中我看到你正费力地给我们班糊窗户,那么冷的天气,同学们读书都不愿伸出手来,可是你却不怕冷,吃力地把一扇扇窗户的缝隙糊好,把刺骨的寒风挡在外面,让我们的教室温暖起来。老师,上次你让我念的检讨,我并没有让家长签名,而是我偷了爸爸的印章自己盖上了印。当时你问我原因时,我就骗你说是爸爸盖的,当时我还为骗过去而庆幸,可是直到今天看到你是这样关心我们,我忽然觉得我这样做是多么对不起你,老师,我决心以后改掉不写作业的毛病。我没有勇气向你道歉,就写在这篇日记里,当你看到的时候,希望能原谅我。”
??? 这篇日记震撼了我的心灵,原来孩子的心是那么细腻,孩子们那么懂感情。我为我以前的过激行为而悔恨。
??? 这篇日记让我对眼前的这群“毛孩子”刮目相看,我开始喜欢这群孩子了。以后我们班上发生了很多温暖人心的事。那些学生直到现在还常常提起他们难忘的初中生活。„„ ??? 现在想起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我真有些感动。是学生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是学生教会了我,让我尊重学生,爱学生
? 案例2.简敏静老师在她的教育自传里讲述了她选择做教师这个职业的故事:
许多人因为喜欢教师这一职业而成为教师,而我却恰恰是因为讨厌教师而去做教师的。说起来也有一段故事: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对我的严加教育,所以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可能是我性格比较内向,很少说话,在班上表现并不活跃,所以我并不是老师心目中的“爱将”。即使我考试考到第一名,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我一次。相反,那些平常话很多、很讨老师喜欢的向位班干部,老师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表扬他们。那些表扬语,连我都听腻了。然而,我想听一句老师对我的赞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求。更可气的是,每次家长会,班主任对我妈妈说的都是同一句话,而且是惟一一句话:“你的女儿就是一块死木头,根本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 这句话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为了这句话,我不知在多少个不眠之夜哭泣。我不明白老师为何如此不公,如此偏心。
? 也是因为这一句话,我暗地里下了决心:我日后一定要做一名教师,而且要做一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教师。结束了小学那段不愉快的日子后,我更加努力学习,而且开始不断改变自己。我努力去和同学、老师交往,并积极地在各方面表现自己。在中学和师范大学的学习期间都受到老师的一致赞许。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后,我果然成为了一名教师。
? 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接触到那一张张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面孔时,我的心融化了。他们使我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对教育的狂热之情。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小学教师不喜欢我呢?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只在于老师有没有用心去挖掘而已。? 在我教的第一批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在许多教授过他的老师心目中,他是一个顽劣可厌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处处与老师作对。刚接班时,由于我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更加不怕我。上数学课,他就拿语文书,上语文课,他就拿数学书。你叫他去东,他就偏去西。你骂他,他习以为常。
? 在一次体育课中,我教学生学青蛙跳时,他不仅不学,而且还冲着我说:“你以为我们是白痴,无聊。”说完他拔腿就跑。我不服气,就在后面追他。跑了几圈后,我不仅没有追上他,还被他抛开了一段距离。
? 这时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他跑步如此之快。我停下来不再去追他,站在原地高兴地鼓起掌来。他回过头来惊奇地看着我。
??? 我对着学生们说:“同学们,原来我们班有一个跑步健将,他就是曾××。如果不相信,咱们就来个跑步比赛,好吗?”学生们都一致赞同。
“你敢不敢跟同学比比,证明自己的实力呢?”以他那不认输的性子一定会答应的。果然,他马上答应了。经过几轮的比赛后,他果然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被同学公认为我班的第一跑步健将。所有的同学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从那次以后,我发现他变好了。上数学课时,他悄悄地把数学书放在桌子上了„„ ? 还记得一次上数学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段绳子,要让它变短,但不能剪断,你有何方法?”经过一分钟的思考后,这些一年级的学生居然想出了多种方法:把它对折,重叠;用纸把它遮住一部分;拿一段比它更长的绳子跟它比„„我及时表扬了学生,他们居然说还要再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答案,我很高兴。?? 一个女孩又举起手:“老师,我还有答案!”话音刚落,一个学生马上大声说:“老师,她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其他学生立刻附和:“语文老师天天表扬她!” ? 我让这位学生发表她的意见,她说:“把绳子打上结,它就变短了。”
? 我肯定了她的想法,接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说这位同学是全班最聪明的,老师不同意。我觉得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聪明。” ? 教室里突然静了下来,学生们瞪大眼睛望着我,那目光流动着新鲜、好奇,还有微微的喜悦和羞涩。我说:“有的同学字写得好,有的同学会讲故事,有的同学做事很快,这都是聪明„„”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无惊喜地用眼神悄悄地交流着自豪,那女同学却有些茫然,大概是受惯了表扬,今天老师不再单独表扬她,有些不适应。我于是接着说:“但是要使自己更聪明,都要积极动脑筋,像这位同学一样。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聪明。还要有很多的聪明。”学生们都使劲地点头。?? 下课了,“老师,她是我们班最聪明的”这句话还萦绕在我的耳边。我实在感到悲哀,才一年级,班级就形成了从众的氛围,就形成了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那些边缘生(经常受老师批评和被忽略的学生)目光中的畏惧不安、疑虑是多么令人心痛啊!正如我的童年一样,那段经历就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阴影。要知道,他们漫漫的人生路才刚刚开始!而有一些“中心人物”又是那样骄傲,不可一世。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处罚和赏识的度。??? 每个人都有权利使自己成为人类认识领域中的一个开拓者。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以一名帮助者、支持者、欣赏者的身份瞳近学生,这才是我们做教师的真正含义。
参考资料之四:教育随笔
? 案例1.让质疑变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 新学期伊始,我不停地咀嚼着这样几句教育名言:“学贵有疑”“学始于思”。“发现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广大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们还仅限于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而非把“质颖”当作一种学习习惯对学生加以培养。所以我们的课堂多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教师问:同学们学会了很知识,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而学生也只有在这一环节下,才会动脑想问题,由此可见,“质疑”远未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 怎样才能使“质疑”形成习惯呢?我认为必须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教学观念。如:课堂必须举手,教师点名后方可发言的规定,教师的话、书上的答案永远是对的观念,这些条框严重地桎梏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生疑。为此,我在开学的第一堂课,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以便解放学生,使他们可以时时生疑,处处质疑。新的要求如下: ?
一、课堂上,做到两个“随时”。?
1、随时起立答题,不待教师点名。
?
2、随时提出问题,无须教师发出指令性的语言。
?
二、课堂上做到三个“不”
?
1、不从众,对于问题的看法要多角度,多层次去考虑,不要人云亦云。
?
2、不唯书,对于一些知识和认识,不要总认为书上永远是对的,要敢于质疑书本。
?
3、不唯师,对于一些问题,不要盲目崇拜老师,唯吾师话是真,要敢于批驳老师的观点。? 此一番新要求,果然在学生身上起了作用,我在教第一课《海上日出》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太阳即将跳出海平面的简笔画,一生马上起立道:“老师,你这幅画,画得不对”。? 师:“哪儿不对?” ? 生:“太阳冲破的不是海面,而是云霞。” ? 师:“是吗?我们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在学生的建议下,我又在太阳下画上了一朵朵云彩,修改了原来错误的画法。让“质疑”变成学生的习惯,于学生,于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学生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许就会变成整堂课开启知识的金钥匙。也许比教师精心设计的任何一个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价值。
案例2.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 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翼着找到一把可以开启教学之门的金钥匙,窦桂梅老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无疑使我们茅塞顿开,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面对窦老师的提问,“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我真的不敢面对这些问题。也不敢堂而皇之地说:“我做得很好。” 我们的语文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束缚,考试分数和教学评价捆绑得还是太紧,我们根本没有把语文教育提高到关注学生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正是我们的差距之所在。我们所关注的还只是一些即得利益,死扣字词,压几篇作文,考试便可多打几分,教师的成绩也便斐然了。
教师的教学,首要考虑的是关于考试,什么读书兴趣、什么语文实践、什么人文精神、什么情感体验,什么批判精神,这些于提高成绩有几多益处呢?于是乎,统统束之高阁。于是我们的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中心(考试考教材),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上讲的是要考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说的都是要考的答案)。这些樊篱都阻碍了我们的教学,而窦老师恰恰是冲出沼泽,跨越了雷池,作为开拓者,为我们开辟一片绿州,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面对21世纪的教育,我们要做到: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为实现这一教学理想:
? 首先,我们要完成观念上的转变,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固有思维,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示范性,文质兼美的材料,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学。超越教材切不可脱离教材,超越教材是在教材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延展,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丰富人生涵养的过程。
其次,我们要善于架设课堂和课外的知识桥梁,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会,读书竞赛,演课本剧,成立文学社等等。再次,做为教师,我们确实是到了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时候了,教师一定要真诚面对学生,这不仅仅是见到学生机械的笑一笑,故意摸一摸孩子的头,而是教师要把属于孩子的权利交给学生,如:思考的权利,发现的权利,批判的权利,甚至于犯错误的权利。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呈现出一番景象。案例3.??? 由《寻找教育的遗憾》想到的
?近日,在教育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寻找教育的遗憾》看后颇有感触。? 文云,去年天津市武清区雍阳中学召开了一次以“寻找教育的遗憾”为主题的教师交流会,有20多位教师在会上追忆了自已的教育遗憾。其中,有在从教生涯中不经意制造的遗憾,有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不经心留下的遗憾,还有在学生时代受教育时留下的遗憾。一句话,不管我们大家承认与否,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从教经历中,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遗憾。有些教师也许没有意识到,有些教师也许不愿承认,有些教师也许不敢面对,我便是这也许中的一位。
? 恍惚记得那是十年前吧,那年的冬天格外冷。我担任四年级五班的班主任,一名姓张的男生,(名子我是记得的)因作业没写完上午间操时我走到他跟前,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便顺口说了一句:“不写作业,别回教室,就在这呆着吧!”间操上完后,同学们都回了教室上课了,我也回办公室批改作业了,第四节课我回到班级安排放学,这时一名同学胆怯地站起来说“老师,张××? 还在操场上站着呢。”我一下子怔住了,心急如焚地说:“赶快去叫张×× 回来!”。张×× 被 同学们叫了回来,两眼低着,不敢直视老师,全身微微发颤。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下涌上我的心头,年轻的我还不时地在心里劝慰自己:谁让他不写作业了怨他自己,此后的好几天,他没来上学,因为他得了感冒。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年了,经过十年的教学磨励,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记忆的长河里这件事沉沉地积淀了下来,它带给我的只有愧疚,我时常对自己说:“也许因为有了那次教训,那个学生因而奋发图强而成材了。”其实我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自欺其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能考上好的高校而高兴,时常也遇到过一些学生,每每相见总是细细打听他们的情况,然而时至今日,曾经被我伤害过的那位同学,我未曾听到他一点音信,也未曾与他谋上一面,想必真有四目相对之日,低下头不敢看对方的该是我吧。
??? 今日把自己经历的这件憾事昭示笔端,实无意减轻自己内心的自责,只是想让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知道,只要我们能把昨天的遗憾变为今天实实在在的反思和提高,那么这种寻找就有了非同寻常的价值。同时也想让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们以此为鉴,不再有我这样的遗憾,也不再经历我这样的心路历程。E ? 第四章?? 课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课程概念、课程结构等课程理论和原理,应用这些理论来实施教学。
2.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情况。重难点分析:
1.课程结构;课程内容。2.课程改革。
教学时间:共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标要求(上述)〔三〕学习新课程
第一节?? 课程类别
一、课程的概念
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课程概念:
(一)从课程要素或属性层面来界定:
1.课程是知识。此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课程的只要使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或者认为课程是学科。(国内有代表性的观点)2.课程是经验。此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杜威)
(二)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来界定: 1.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预设性)。2.课程是活动或进程。(生成性)。
(三)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 1.理想的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尚没有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已经开设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课堂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有合理性,也都有局限性。
?? 本教材的课程概念:课程是知识。
??? 广义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课程——是指一个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二、课程的种类
(一)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按教学内容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
(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按教学内容是分科还是综合)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按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
(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按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第二节? 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概述
? 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 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课程类型结构
1.工具类:语文、数学、外语。
2.知识类: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
3.技艺类:体育、艺术与技能类。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职业导向、计算机科学、器乐、缝纫、家电使用与保养等。
(二)课程科目结构
??? 语文、数学、外语等不同科目所占的比例。
(三)课程内容结构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与体系
我国现存的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1.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活动课程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选修课程少之有少。
2.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3.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长期以来为繁、难、偏、旧的症结所困饶。
(一)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
1.学校课程分别以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计划的形式呈现出来。2.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二)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课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课课程为主。
第三节? 课程内容
一、分科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略)
二、综合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略)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教育学教案国内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doc..教育学教案综合课程的设计.doc 第四节? 课程改革
一、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课程综合化;
(二)课程信息化;
(三)课程科学化;
(四)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
..教育学教案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doc
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现存问题: 1.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
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3.课程结构——严重分科主义。
4.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5.课程评价——选拔取向。6.课程管理——中央集权。
(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1.课程目标(功能):由重知识技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价值观
2.课程内容:由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3.课程结构:由分科主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综)初中(分与综)高中(选修)? 综合实践
4.课程实施:接受学习——发现、探索、研究性学习5.课程评价:选拔取向——全面发展。
6.课程管理:集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三)实施步骤
1.酝酿准备阶段:1999—2001.8 2.试点实验阶段:2001.9—2004.7 3.全面实施阶段:2005秋季始。?
教育学课件(中)
2008-01-31 13:09:37|??分类: 教案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 第五章?? 课程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们初步掌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等课程理论和原理,应用这些理论来实施教学。
2.通过本章教学,让同学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重难点分析: 1.课程标准。
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时间:共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标要求(上述)〔三〕学习新课程
第一节?? 课程计划
一、什么是课程计划
??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
(一)培养目标
(二)指导思想
(三)课程设置
(四)考核办法
(五)课程管理
三、课程计划的编制(略)
第二节? 课程标准
思考: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有何区别?
一、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一)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规定了学科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
(三)规定了学科内容的基本框架
(四)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五)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向
二、课程标准的结构(见下页)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补充材料: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6年级
7~9年级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 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 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四、评价建议
??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第三篇:《新编税法 教程》心得体会
《新编税法教程 》
心得体会
新的一学期我们开始了更多专业课的学习,每一门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去对待,现在也许只学到一点皮毛,但是有很多必须是我们要一步一步去实现的。
学习税法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新鲜的课程,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新鲜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与税收无时无刻不存在,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紧密联系。以前听说,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现在了解一些后,对这种说法的感受更加深刻了,也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随着学习的税种越来越多,也开始懂得了其中的含义,我开始明白在以前的思维中停留在那仅仅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的增值税、营业税、关税、消费税、企业(个人)所得税早就不再像原来一样,在我心中是一些没有活力的专业术语,专业名称。它开始变得有生机有活力。
学习了税法以后,我开始了解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了解了我国对税收贡献最大的是增值税。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有一般纳税人才能开具,小规模纳税人开的是普通发票,如果一定要开专用发票,就必须由税务机关代开,对于税收征收额的多少须由税务机关界定,这是有国家掌控的。但是学习税法也并不是仅仅让我们认识到怎样做一个好公民,让企业认识到的仅仅是遵守国家的税法制度与其他法律规章吗?它还让我们必须要从里面推陈出新,要学会利用税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根据税率不同,按不同行业的征税标准不同来使自己少缴一部分税,为企业,为自己多创造一些经济利益。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是消费者,就会为你的消费行为负担一部分的税,不管是从量定额,从价定额,或者其他,都会使自己成为万千纳税者中的一部分,只是在最初税务局在计量时就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已经征税。我们不仅仅属于间接纳税者中的一人。所以我们只有按照税法做到并做好该做的一切。
对于营业税我理解很简单,因为它的概念就很简单,就是销售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一种流转税。但是我国的营业税比重比外国低,是因为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当于发达国家弱,而第三产业不仅仅指服务业,还包括银行、金融和保险等行业。
对于关税,其实就是一项跟铁道部的管理差不多的税务,只是关税海关制定政策并征收,不像我们其他的税是由税务局征收。关税需由海关认定,在相关的政策条件下可允许退税、减税、免税高价物品实行低税率,对于进口物品适用高税率,有利于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降低倾销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发生概率。但一旦触犯关税法的有关规定,海关就会强制征收或者追征。
以前的企业都分为内资、外资和合资企业,但是现在按照注册地和管理机构统一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两种,所以有些相关的规定也不一致了,因为对于企业所得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有的企业把注册地定在国外税收少的地方也为了实现其本身的经济效益。
税法让我懂得了不管有多繁琐的人生,只要真正的参透了其中含义,并认真的理解其中的含义,那你现在所体会到的每一种不容易都将是你以后解决问题的重要财富,因为只有懂得了,才会做得更好。
在最后我要谢谢何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给我们讲课,从来没有浪费一点时间。老师你辛苦了!
班级:会审13-3
姓名:陶苗苗
学号:25
第四篇: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
一悼词的概念和种类 一悼词的概念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今天的悼词是从古代的诔辞哀辞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二悼词的种类 悼词分类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 1按照用途分 1宣读体悼词 这种悼词专用于追悼大会由一定身份的人进行宣读它是对在场参加追悼的同志讲话而不是对死者讲话悼词表达出全体在场的人对死者的敬意与哀思同时勉励群众化悲痛为力量宣读体悼词以记叙或议论死者的生平功绩为主而不以个人抒情为主另外宣读体悼词受追悼大会本身的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在形式上相对来说也较为稳定 2艺术散文类悼词
这类悼词内容广泛包括所有的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情文并茂的文章这类文章大都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种文章通过对死者过去的事情的回忆展现死者的品质和精神虽志在怀念但却落脚在死者的精神对活着的人的鼓舞和激励上 2按照表现的手段分 1记叙类悼词 记叙类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论这是现代悼词最常见的类型朴实的记叙文体字里行间却充满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均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如朱自清《哀韦杰三君》
2议论类悼词 以议论为主抒情叙事为辅的悼词这类悼词重在评价死者对社会的贡献议论类悼词能够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是社会意义较强的一种哀悼文体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抒情类悼词 这类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地结合叙事或议论抒情类悼词经常以抒情散文的形式出现文学色彩浓厚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它与一般抒情散文的不同在于悼词的情感不同于普通的情感它崇高而真挚质朴而自然如郭沫若的《罗曼·罗兰悼辞》 二悼词的写作格式 通常来讲悼词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宣读体悼词形式却相对稳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宣读体悼词的格式与写法 宣读体悼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标题的组成方式有两种情况 1直接由文种名称承担标题如《悼词》 2由死者姓名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在宋庆龄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二正文 悼词的正文通常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1开头 以沉痛的心情说明召开或参加此次追悼会的目的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说明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要注意这些称呼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 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享年等 2主体 承接开头缅怀死者这是悼词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修养等作出综合的评价介绍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如鼓舞激励了青年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等该部分的介绍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介绍也可先具体地介绍再概括地总结 3结尾 主要写明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事业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最后要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之类的话 悼词的结尾要积极向上不应该是消极的所以最后的结尾尽量不用安息吧这句话因为安息吧是西方天主教为死者举行仪式时用的一句话这里面含有人生在世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幸福的消极思想 三落款 悼词一般在开头就已介绍了参加追悼会的人员情况所以悼词的最后落款一般只署上成文的日期即可 三悼词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悼词以悼为中心饱含深情全文要写得深沉庄重肃穆但不要低沉伤感凄惨要达到哀悼死者激励后人的目的 二悼词的作者对所悼念的对象应该比较了解悼词所写的死者生前的经历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材料必须真实既不夸大也不能缩小对死者的评价要恰如其分既不要无原则地颂扬也不要故意贬低对死者的缺点一般不要写入悼词悼词写好后最好征得死者单位或家属同意 例文811 悼词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同志 ×××同志因患肝癌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6月15日晚9时15分在××市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同志1925年4月生于广东省××县1947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担任东江荻恿缭薄=夥后任××县粮食局科长副局长××公社副书记书记后任××市财政局副局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1985年5月离休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同志忠于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错误路线干扰下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蒙冤10多年仍坚贞无悔坚持革命信念其高尚的品格勘为后人楷模
×××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行政管理岗位还是在企业管理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廉洁自律×××同志为人正直谦虚谨慎生活节俭家庭和睦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 ×××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政廉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同志榜样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再创佳绩以慰×××同志在天之灵
×××同志精神永存 ×××集团公司 二○○六年×月×日 评析
这篇悼词以沉痛的语气介绍逝者的姓名逝世原因享年追述逝者的主要经历和对国家对人民所作的贡献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最后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学习逝者的优秀品质写得深沉庄重但又
不
低
沉
伤感达到哀悼死者激励后人的目的 第四节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 欢迎词 一欢迎词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一欢迎词的概念
欢迎词是由东道主出面对宾客的到来表示欢迎的讲话文稿
近年来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内容和形式不同规格和规模的节庆活动按照惯例和程序在节庆活动开幕式上常常要由一位东道主方面的要员向来宾敬致一篇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那么撰写一篇合乎规范的节庆活动欢迎词自然就是活动筹备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细节工作了 二欢迎词的特点 1欢愉性 中国有句古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致欢迎词当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言词用语务必富有激情和表现出致词人的真诚只有这样才可给客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为下一步各种活动的完满举行打下好的基础 2口语性
欢迎词本意是现场面向宾客口头表达的所以口语化是 欢迎词文字上的必然要求在遣词用语上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即简洁又富有生活的情趣口语化会拉近主人同来宾的亲切关系 三欢迎词的种类 1.从表达方式上分 1现场讲演欢迎词 一般由欢迎人在被欢迎人到达时在欢迎现场口头发表的欢迎稿 2报刊发表欢迎词 这是发表在报刊或公开发行刊物之上的欢迎稿它一般在客人到达前后发表 2.从社交的公关性质上分 1私人交往欢迎词 私人交往欢迎词一般是在个人举行较大型的宴会聚会茶会舞会讨论会等非官方的场合下使用的欢迎稿通常要在正式活动开始前进行私人交往欢迎词往往具有很大的即时性现场性 2公事往来欢迎词 这样的欢迎词一般在较庄重的公共事务中使用要有事先准备好的得体的书面稿文字措辞上的要求较私人交往欢迎词要正式和严格 二欢迎词的写作格式
欢迎词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组成一标题
欢迎词的标题一般由致词人致词场合和文种三要素构成如××在××会上的欢迎词或在××招待会上的讲话还可以单独由文种命名如欢迎词在首行正中书写标题 二称呼 在开头顶格书写被欢迎者的称呼要写明来宾的姓名称呼如尊敬的各位先生们女士们亲爱的××大学各位同仁等后要冒号个人姓名要用尊称 三正文 首先要说明致词者代表什么人向哪些来宾表示欢迎接 着阐述来访或欢迎的意义作用或赞扬客人的成就贡献或回顾双方的交往和友谊最后再次表示欢迎之意以及对今后的祝愿和希望 四落款
要署上致词单位名称致词者身份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三欢迎词写作的注意事项
欢迎词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而使用的因此要十分注意礼貌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称呼要用尊称感情要真挚要能较得体地表达自己的原则立场 二措辞要慎重勿信口开河同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应避开对方的忌讳以免发生误会
三语言要精确热情友好温和礼貌
四篇幅短小言简意赅一般欢迎词都是一种礼节性的外交或公关辞令宜短小精悍不必长篇大论 欢送词 一欢送词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一欢送词的概念 欢送词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公共场合欢送友好团体回归或亲友出行时致辞的讲话稿 二欢送词的特点 1惜别性 有句古诗说的好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国人重情谊这一千古不变的民族传统精神在今天更变得可贵欢送词要表达亲朋远行时的感受所以依依惜别之情要溢于言表当然格调也不可过于低沉尤其是公共事务的交往更应把握好分别时所用言辞的分寸 2口语性 同欢迎词一样口语性也是欢送词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遣词造句也应注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使送别既富有情趣又自然得体 三欢送词的种类 欢送词同欢迎词在分类上大致一样这里不详加说明 只作一简单的列举 1按表达方式来分可分为现场讲演欢送词和报刊发表欢送词两种 2按社交的公关性质来分可分为私人交往欢送词和公事往来欢送词两种 二欢送词的写作格式 同欢迎词一样欢送词也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构成一标题
同欢迎词的标题大体相同或由欢送对象与文种构成如欢送×××归国的讲话或单独以文种名为标题如欢送词
二称呼
与欢迎词的写法相同
三正文
首先简要表达真挚热情的欢送之意接着叙述被送 者或宾客的成绩贡献或双方的友谊并对此做出积极的评价最后要再次表达惜别之情以及对被送者或宾客的希望勉励
四落款 与欢迎词的写法相同 三欢送词的写作要求 一称呼用尊称注意宾客身份致辞要恰到好处感情要真挚诚恳而且要健康 二措辞要慎重勿信口开河要尊重对方风俗习惯以免发生不该发生的误会
三语言要精确热情友好温和礼貌
四要言简意赅篇幅不宜过长欢送词也是一种礼节性的社交公关辞令要短小精悍这样更宜于表达主人的尊重和礼貌 答谢词 一答谢词的概念种类
一答谢词的概念
答谢词是指特定的公共礼仪场合主人致欢迎辞或欢送词 后客人所发表的对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关照表示谢意的讲话答谢词也指客人在举行必要的答谢活动中所发表的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讲话 二答谢词的种类 依据不同的致谢缘由和致谢内容答谢词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1谢遇型答谢词
遇招待款待谢遇型答谢词即用来答谢别人的招待的致词它常用于宾主之间既可用于欢迎仪式会见仪式上与欢迎词相应也可用于欢送仪式告别仪式上与欢送词相应
2谢恩型答谢词
恩受到的好处即别人的帮助谢恩型答谢词即用来答谢别人的帮助的致词它常用于捐赠仪式或某种送别仪式上例如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民在接受全国各地捐赠物品的仪式上在洪水退后为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送行的仪式上就都使用了这种答谢词 二答谢词的写作格式
答谢词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语组成一标题
在第一行居中的位置上写上答谢辞词
二称呼 另起一行顶格写致辞对方的姓名头衔既可以是广泛对象也可以是具体对象称呼后加冒号以引领全文
三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对主人的盛情表示感谢表达出自己的荣幸与感激这是答谢词的写作重点
其次畅叙情谊或表明自己来访的意图诚意效果意义或褒扬对方的成就贡献
再次应提出与对方进一步发展关系的强烈愿望 四结语
再一次用简短的语言表示感谢 三答谢词的写作要求
一客套话与真情
在礼仪场合必要的客套话是不能省略的比如感谢致敬之类热情洋溢充满真情的词语 二尊重对方习惯 在异地做客要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尊重对方习惯 三注意照应欢迎词 主人已经致词在前作为客人不能充耳不闻答谢词要注意与欢迎词的某些内容照应这是对主人的尊重即使预先准备了答谢词也要在现场紧急修改补
第五篇:教育学教程
教育学教程
绪论
1.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属于社会科学的门类,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
2.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形态、结构,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
3.高等教育: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中等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4.高等教育学: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高等教育现象,解释其本质,探求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5.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历史法、统计法、测量法、比较法、个案法等
6.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
1)有助于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学现象
2)有助于指导高等教育实践
3)有助于进一步学习高等教育科学理论
4)有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历史
1.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2.文翁兴学:蜀郡太守文翁选择属下官吏去京师学习给予官吏,治理蜀地,这一措施推动了儒家思想在蜀地的传播,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就是教育史上的“文翁兴学”;
3.判断:西周时期的大学有“辟雍或西雍”“泮宫”;
4.四学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
5.宋朝中央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辟雍皆属大学性质;
6.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我国宋朝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如何?)
1)高等教育受到足够重视,但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2)讲求尊师重道,师道尊重。以“道”为求师的标准,强调“师”与“道”的依存关系;
3)主要采用“学在官府”的办学形式,书院官学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到了清代,在政府的控制下,大多数书院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
4)教学内容重视人文科学的教育,请示科学技术教育;
5)在选士制度方面,产生于隋、发展于唐、改革于明、结束于清的科举制度,成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科举制度;
7.选择:1862年成立我国第一所过渡性质的近代高等学校“京师同文馆”学制八年,学习外语
及社会科学知识;
8.选择: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设教育部,蔡元培任第一任教育总长。
9.选择:学位分为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10.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动向(试析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6)高等教育的个性化
2)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3)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4)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5)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1.选择: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制约与反作用
2.选择: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3.选择: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只是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经济
增长的主要源泉;
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高等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4)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5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1)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职能
2)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职能
3)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4)引导和批判职能
5)社会成层的职能
第三章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应试教育:是指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3.影响人的发展的一般因素:
1)遗传素质: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2)社会环境: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3)学校教育: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4)个体自身: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4.选或判: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是大众化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则为普及化教育阶段;
5.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1)规范各类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保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大力发展网络化多媒体教育,是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捷径;
3)完善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骨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兴办
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4)政策配套、措施落实、积极发展民办高等院校
第四章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
体设想或规定。
2.多选:教育意义功能 1)指导功能 2)调节功能 3)评估功能
3.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社会本位理论的理论基础
2)个人本位理论的理论基础 3)辩证的观点
4.人的全面发展:指治理和体力、知趣和才能、道德和审美等方面全面自由协调发展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观点(简答)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2)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3)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4)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5)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6.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内涵:
1)他们包含着使受教育者“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的内容;
2)他们还包含着“培养创造性”的要求;
3)他们也包含有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
4)他们还包含着“培养完人”的目标;
7.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第五章高等教育制度
1.高等教育制度: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规章总和,还包括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
2.高等教育制度有哪些?招生制度、学生就业与分配制度、教师聘任与使用制度、经费使
用制度、学生和教师奖罚制度、学位制度;
3.我国学位制度实行时间,包括哪些?
1981年1月1日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博士后不是学位)
4.我国教师聘用制度:指高校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
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5.我国高校现行学制: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制颁布,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校可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等学校三类,普通高等
学校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阶段;
第六章大学教师与学生
1.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1)教师明确的行为规范
2)教师鉴定的政治方向
3)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
4)教师积极的社会实践态度
2.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要素:
1)专业知识2)相关科学知识3)教育科学知识4)社会知识
3.大学教师能力结构要素:
1)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管理能力4)协调能力5)自我调解能力
4.大学教师的职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理解结构;
5.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包括:
1)大学生德育2)大学生体育 3)大学生美育4)大学生知识能力教育
5)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6.大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论述)
1)高学历 2)专业化 3)综合化 4)政府主导化(道德、知识、能力、政治素养等方面)
第七章高等学校专业设置
1.专业:指高等学校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
类;
2.新时期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素质和道德风貌 2)专业素质
3.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应遵循的原则:
(前瞻性、可行性、因需性、因地制宜原则)
1)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专业设置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3)专业设置应从实际出发,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培养的目标
4)专业设置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
5)专业设置要因循学科、专业本身变化发展的规律
6)专业设置的范围应有较宽广的覆盖面
7)专业设置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
第八章高等学校课程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内容建设是否精当,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
2.课程的分类:
根基教育重点在客体上还是主体上分为: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根据学科是分科组织还是综合组织分为:学科并列型课程、核心型课程;
根据层次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
根据适应性和相关性分为:必修课、选修课;
根据课程计划目的分为:显性课程、隐隐蔽课程(潜在课程);
3.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或学习资料
4.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
和学时(学分)的分配;教学计划可以按学年制和学分制来编制;
5.课程设置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个性化原则
6.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简答)
1)高等学校课程的基础化
2)高等学校课程的综合化
3)高等学校课程的人文化
4)高等学校课程的职业化
5)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
共同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
2.教学活动系统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影响;
3.教学过程本质的观点:实践说、交往说、知青统一说、多本质说;
4.为什么教育过程是特殊的认知过程?
1)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 2)认知以书本为主 3)认知目标改造主观为主
5.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程序
7.教学方法改革趋势特点:
1)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的突出位置;
2)教学方法的发展日已建立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
3)以系统论的观点改革教学方法;
4)心理学已成为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的学科分支;
8.高等学校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参观学习法;
9.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10.教学评价:根据教学标准对教学的活动结果进行判定的过程;
11.教学评价的原则(多选):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12.讲授法(多选):是讲述、讲解、学校讲演等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总和;
13.相对评价法:以及体内他人为标准的评价,是分类划等级的评价,具有相互
参照评价的性质;
第十章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1.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包括:本科科研、教育科研;
2.科学研究:指的是人类在实践中用正确的观点和客观的方法,观察未知事物并通过理论思维
正确反映其本质规律;
3.科协研究根据性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1)提高高等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办学层次;
2)承担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课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造就高级科研人才;
4)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1)产业性 2)综合性3)基础性4)应用性5)聚合性6)多元性7)地方性
6.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鉴定功能3)激励功能 4)管理功能
7.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原则(简答):
1)科研评价重在实效的原则
2)科研评价分门别类的原则
3)科研评价质量第一的原则
4)科研评价工作公开性原则
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评价与学术腐败(案例分析):
1)要提倡开展平等的学术争论,不以资历、名望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克服人为学术壁垒,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扩大资源共享;
2)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把创新性摆到基础研究立项的突出位置;
3)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对于孕育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杰出科研后备
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特别强调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5)将成果的创新性引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6)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制度;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
1.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简答):
1)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
2)做好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与道德建设,保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维护学校稳定;
2.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内容: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迷住与法制教育
5)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6)道德品质教育
7)学风教育
8)劳动教育
9)心理健康教育
3.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继承和创新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层次性原则
6)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1)动机与效果统一的方法
2)定性与定量统一的方法
3)动态与静态统一的评价方法
5.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
2)教职员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4)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
5)社会实践
6)校园文化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管理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内容(简答):党委领导下的校委负责制;
1)党委集体领导
2)校长负责全校的全面工作校长为法人
3)教职工通过校代会、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
2.教育体制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与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几种形式:中央集权型、分权型、集权和分权结合型;
4.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1)中央高度集权,一切管理权都集中在中央高等教育管理部门;
2)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各自封闭办学;
3)科类单一的学校过多影响办学的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4)机构和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匹配不能优化,总体办学效益不高;
5.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任务:
1)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教育制度,掌握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
2)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确定各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做出全面规划;
3)掌握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律、速度;
4)保证教育经费
5)提高信息服务,组织社会评估,总结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