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讲练测——专题五 数列、数学归纳法 专题方法总结
专题方法总结
本专题由数列和数学归纳法两部分主要内容组成,它融代数、三角、几何于一体,性质多、技巧性强、方法灵活、应用广泛、综合能力要求高.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和性质是本专题复习的重点,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载体的代数推理问题,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及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是难点,它们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方程观点、等价转换、消元法、待定系数法是贯穿于本专题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复习好本专题的基本要求.
1.关于等差、等比数列
(1)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①利用定义判定;②an+an+2=2an+1
anan+2=an+1(an≠0)
22{an}是等差数列,{an}{an}是等差数{an}是等比数列;③an=an+b(a,b为常数)是等差数列,Sn=an+bn(a,b为常数,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
列.
(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注意脚码、奇偶项的特点等.
(3)数列是定义域为自然数集(或自然数集的子集)的函数,即an=f(n)(n∈N).因此我们可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处理数列问题.如等差数列当公差d≠0时的通项公式为n的一次函数,前n项和为n的二次函数,有关前n项和的最大、最小问题可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2.关于一般数列
(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这类问题常利用
S1(n=1),an= Sn-Sn-1(n≥2)求解.
(2)用递推公式给出来的数列,常利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求解.
3.关于数列的求和
(1)公式法:①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②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
(2)错位相减法.
(3)倒序相加法.
(4)裂(拆)项法.
4.关于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①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恒等式;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3)归纳—猜想—证明.
第二篇: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复数 专题复习讲练 2 复数的应用
§2 复数的应用
一、复习要点
复数的三角形式、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是数形结合的桥梁,是应用复数知识解题的主要结合点.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本轮复习应把握以下几点:
1.《考试说明》对复数的应用没有提出特别要求,复习时只介绍一些简单应用,切忌随意拔高.
2.使学生在思想上明确:
(1)应用复数可以证明三角恒等式,求反三角函数的和;
(2)应用复数可以证明不等式;
(3)应用复数可以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4)应用复数可以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3.熟练掌握并应用复平面内的: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过原点的射线、直线方程;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4)圆的方程;
(5)椭圆的方程.
4.本节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复数与三角、复数与几何的简单综合问题上.
二、例题讲解
例1(1)已知复数z1=3-i,|z2|=2,则|z1+z2|的最大值是().A.
B.
5C.2+
D.2+2-
2(2)已知复数z满足|z-1|=|z-3|且arg(z-i)=π/4,则z等于________.讲解:(1)本题的条件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复数及运算的几何意义,首选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答.在复平面中,方程|z2|=2的图形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而|z1+z2|=|z2-(-z1)|表示z2与-z1所对应的两点P2与P1间的距离,即线段P1P2的长,如图6-1所示.显然当P1P2经过原点时,线段P1P2最长,其值为2+.∴ 选C.
图6-
1本题亦可选用代数方法解答,把z2用三角式表示后,则关于复数模的条件最值问题便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无条件最值问题.运用三角恒等变形方法和弦函数的值域性质即得结论.简解如下:
设z2=2(cosθ+isinθ)(0≤θ<2π),则
|z1+z2|=|2cosθ+3+i(2sinθ+1)|22
=(2cosθ+3)+(2sinθ+1)
=14+
4≤14+4sin(θ+φ)=(1+).222
当sin(θ+φ)=1时,等号成立.
∴ |z1+z2|的最大值为2+,选C.
图6-
2(2)显然用数形结合方法解答最为适宜.方程|z-1|=|z-3|的图形是复平面中以实数1和3所对应的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而方程arg(z-i)=(π/4)的图形,是复平面中以复数i所对应的点为端点,倾斜角为(π/4)的射线,如图6-2所示.故射线与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复数即为所求,即z=2+3i.
例2已知复数z1=cosα+isinα,z2=k(cosβ+isinβ),z3=(2-k)(cosγ+isinγ),且满足z1+z2+z3=0.问k为何值时,cos(β-γ)分别取最大值、最小值(0<k<2).
讲解:本例是复数与三角关系的问题,利用虚实转化思想,由z1+z2+z3=0,应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可转化为三角条件最值问题.则有
解法1.由z1+z2+z3=0,得
cosα+kcosβ+(2-k)cosγ=0,sinα+ksinβ+(2-k)sinγ=
kcosβ+(2-k)cosγ=-cosα,ksinβ+(2-k)sinγ=-sinα.
①+②,得
cos(β-γ)=(2k-4k+3/2k(k-2))=1+[3/2k(k-2)].
若注意到复数的性质,可以考虑利用整体思想求解,则有
解法2.由z1+z2+z3=0,得
|z2+z3|=|z1|,两边平方,得|z2+z3|=|z1|,∴(z2+z3)(2222222① ② +3)=1,3即|z2|+|z3|+z2
注意到z2
232+2z3=1. +22z3=2|z2|·|z3|cos(β-γ),则k+(2-k)+2k(2-k)cos(β-γ)=1.
∴ cos(β-γ)=(2k-4k+3)/(2k-4k).
若注意到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则可以考虑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从而有
解法3.∵ |z2-z3|=2(|z2|+|z3|)-|z2+z3|=2(|z2|+|z3|)-|z1|, 而且注意到复平面内的余弦定理:
cos(β-γ)=(|z2|+|z3|-|z2-z3|/2|z2|·|z3|), ∴ cos(β-γ)=(2k-4k+3)/(2k-4k).
上面三种不同的解法是在三种不同的基本思想启迪下得到的.这正是灵活运用基本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应予足够重视.
下面完成此题的解答.
令 y=f(k)=1+(3/2k(k-2))=1-(3/2k(2-k))(0<k<2)≤1-(3/2·((k+2-k/2)))=-(1/2).
∵ |cos(β-γ)|≤1,∴ -1≤y≤-(1/2).
由ymax=-(1/2),得
1+(3/2k(k-2))=-(1/2)k=1;
由ymin=-1,得1+(3/2k(k-2))=-1k=(1/2)或(3/2).
所以当k=1时,cos(β-γ)取最大值-(1/2);
当k=(1/2)或(3/2)时,cos(β-γ)取最小值-1.
此题实际上只是以复数作为载体,求给条件的余弦函数的最值,进而又转化为求条件分式函数的最值.运用了均值不等式,也可利用判别式法求上述分式函数的最值.(留给读者自己完成)
例3 设复平面内两点A、B对应的复数分别为α、β,且|α-2|=1,β+(1+i)α=0,O为原点.试求△AOB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且求相应的复数α、β.
讲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S=(1/2)|OA|·|OB|·sin∠AOB知,只要求得|OA|、|OB|及∠AOB的值就行了.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OA|=|α|,|OB|=|β|;由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可求得∠AOB的值.于是有如下解法:
由β+(1+i)α=0,得β=-(1+i)α.
∴ |β|=
β=|α|,222222222222222(cos(5π/4)+isin(5π/4))α.
由乘法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内角的范围知
∠AOB=(3π/4),∴ S△AOB=(1/2)|α|·|β|sin(3π/4)=(1/2)|α|.
又∵ |α-2|=1, ∴ 可设α=2+cosφ+isinφ, 则|α|=
∴ S△AOB=(1/2)(5+4cosφ).
当cosφ=-1,即α=1,β=-1-i时,Smin=(1/2);当cosφ=1,即α=3,β=-3-3i时,Smax=(9/2).
若明确|α-2|=1是以(2,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复数方程时,可画出图形,由图形的直观性可立即得出结果.
①在由|z-a|=r(a∈R)求|z|的最值时,可作出z=a+r(cosα+isinα)的巧妙变换,即可将求复数模的最值转化为求三角函数式的最值,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解;,2
②若能注意到复平面内一些特殊曲线的方程,画出图形后就可简化求解过程.
三、专题训练
1.在复平面中设复数-3+3i对应的点是P,以原点为极点,实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那么点P的极坐标是().
A.(B.(-
3,(3π/4)),(5π/4))
C.(3,(5π/4))
D.(-3,(3π/4))
2.设z1=-1,z2=(1/2)+(/2)i,则z1、z2、、所对应的点:①在单位圆12
上;②它们是正方形的顶点;③它们关于y轴对称;④它们可构成正三角形.以上说法中,正确的只有().
A.①
B.③
C.①③
D.①④
3.设复数z=sin(π/6)+icos(π/6),若zn=
A.
3B.
4C.
5D.6
4.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
虚轴正半轴上,则向量,若把三角形放到复平面中,使A点重合于原点,AB边落在,则自然数n的最小值是(). 所对应的复数是().
A.1+
B.1-
C.
D.±i i+i +i
25.设复数z=cosθ+(2-sinθ)i,当θ∈(-(π/2),(π/2))时,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点的轨迹的方程是________.
6.设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Z,将点Z绕坐标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π/4),再沿实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z1.若点z1与点Z重合,则复数z的值等于________.
7.已知辐角分别为θ1、θ2的复数z1、z2满足z1+z2=5i,|z1·z2|=14,则cos(θ1-θ2)的最大值是________.
8.设O为复平面的原点,A、B为单位圆上两点,A、B所对应的复数分别为z1、z2,z1、z2的辐角主值分别为α、β.若△AOB的重心G对应的复数为(1/3)+(1/15)i,求tg(α+β).
9.如图6-3,B是半圆O上的动点,OB=1,OA=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斜边,建立适当的坐
标系,利用复数求点B对应何复数时,O、C两点距离最大,并求此最大值.
图6-
310.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各顶点对应的复数zO、zA、zB、zC依次是0、2+(a/2)i、-2a+3i、-b+ai(a,b∈R),求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
第三篇:高考数学复习之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本站推荐)
高考数学复习之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高考数学复习之导数题型解题方法
专题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知识整合1.导数概念的理解。
2.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高考数学复习之数列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之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高考数学复习之不等式题型及解题方法
不等式
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知识整合1。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法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转化。在解不等式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数形结合,则可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得分类标准明晰。
2。整式不等式(主要是一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函数的单调性,将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化归为整式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分类、换元、数形结合是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和相互变用。
3。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象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
4。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作差(商)→变形→判断符号(值)。
2013高考数学函数七大类型解题技巧之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及解题策略
确定函数的奇偶性,一般先考查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判断与的关系,常用方法有:①利用奇偶性定义判断;②利用图象进行判断,若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奇函数,若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③利用奇偶性的一些常见结论: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偶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偶奇奇;④对于偶函数可利用,这样可以避免对自变量的繁琐的分类讨论。
高考数学复习之导数应用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专题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二、知识整合1.导数概念的理解。
2.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高考数学复习之立体几何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之立体几何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知识整合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⑵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⑸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⑹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⑵、⑷、⑸、⑹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第四篇: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数列不等式(放缩法)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数列不等式(放缩法)
教学目标:学会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问题 教学重点:数列的构造及求和 教学难点:放缩法的应用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例1求
k1n
24k
2
1的值例2.求证:1
2
1(2n1)
12(2n1)
(n2)
例3求证:1
4116
136
14n
14n
例4求证:1
4
1n
n
例5已知an4n2n,Tn
a1a2an,求证:T1T2T3Tn
.直接放缩
1、放大或缩小“因式”:
例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n5Sn1成立,记bn(I)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II)记cnb2nb2n1(nN*),设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Tn
例2.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2an1nN(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Ⅲ)证明:
例3.设数列{an}满足a12,an1an
4an1an
*
(nN)。
32;
1a2
1a3
1an
1
nN3
1an
(n1,2,).证明an
2n1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
例4.已知数列an满足a1
4,an
an1
(1)an12
n
(n2,nN)。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Ⅲ)设cnansin
anN. 例5.数列xn由下列条件确定:x1a0,xn11xn,
2
xn
(2n1),数列cn的前n项和Tn,求证:对nN,Tn
47。
(I)证明:对n2总有xn
圆锥曲线:
a
;(II)证明:对n2总有xnxn1
1.已知将圆xy8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压缩到原来的22
12,对应的横坐标不变,得到曲线C;设M(2,1),平行于OM的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m(m≠0),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个不同点.(1)求曲线C的方程;(2)求m的取值范围.2.设椭圆C1:
xa
2
yb
1(ab0),抛物线C2:xbyb.(1)若C2经过C1的两个焦点,求C1的离心率;(2)
设A(0,b),Q
54又M、N为C1与C2不在y轴上的两个交点,若AMN的垂心为B(0,b),3
4且Qb),MN的重心在C2上,求椭圆C1和抛物线C2的方程
3.已知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y
(1)求椭圆C的方程;
x
2
(2)设A、B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OAOB0,过原点O作直线AB的垂线OD,垂足为D,求点D的轨迹方程.
4.设双曲线C:
21(a>0,b>0)的离心率为e,若准线l与两条渐近线相交于P、Q两点,F为右焦点,2ab
△FPQ为等边三角形.
(1)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e的值;
x
y
(2)若双曲线C被直线y=ax+b截得的弦长为
bea
2求双曲线c的方程.
课后作业: 1.求证:
2.已知数列{a}的前n项和S满足Sn2an(1),n1.n
n
1
3
1n
4n
(Ⅰ)写出数列{a}的前3项a1,a2,a3(Ⅱ)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n
3.已知a为正实数,n为自然数,抛物线yx线在y轴上的截距,用a和n表示f(n);
圆锥曲线作业: 1.已知椭圆
C1:
xa
a
n
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A,设f(n)为该抛物线在点A处的切
yb
1(a>b>0)
与双曲线
C1:x
y
1
有公共的焦点,C1的一条渐近线与以
C1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
交于A,B两点,若
A.
a
C1
恰好将线段AB三等分,则()
B.a13
132
C.
b
D.b2
=4:3:2,则曲线r的离心率等
2.设圆锥曲线r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若曲线r上存在点P满足于()
1或3
PF1:F1F2:PF2
A.22B.3或2C.2
或
2D.3
或
3.若点O和点F(2,0)分别是双曲线的取值范围为()
xa
y1(a>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OPFP
A.)
B.[3)C.[-
74,)D.[
74,)
4.已知双曲线E的中心为原点,过F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B的中点为N(12,15),F(3,0)是E的焦点,则E的方程式为()(A)
x
y
61(B)
x
y
1(C)
x
y
1(D)
x
y
1
5.点A(x0,y0)在双曲线
x
y
1的右支上,若点A到右焦点的距离等于2x0,则x0
6.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2.(Ⅰ)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Ⅱ)若过点N(,1)的直线l交动点M的轨迹于C、D两点, 且N为线段CD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21
第五篇:高考数学数列专题训练
高考限时训练----数列(45分钟)
一、选择题
1.已知等比数列{a2
n}的公比为正数,且a3·a9=2a5,a2=1,则a1= A.12B.22C.2D.2
2.等差数列a2
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m1am1am0,S2m138,则m
(A)38(B)20(C)10(D)9
3.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则a20等于
A.1B.1C.3D.7
5.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3 =6,a1=4,则公差d等于
A.1B53C.2D 3
6.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若a1=1,则s4=
(A)7(B)8(C)15(D)16
7.设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12且a1,a3,a6成等比数列,则an的前n项和Sn=
A.n27nB.n445nC.n3323n
4D.n2n
二、填空题
8.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72,则a2a4a99.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q1
2,前n项和为SS
n,则4
a
10.若数列{an}满足:a11,an12an(nN),则a5
前8项的和S8(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 1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716,a4a60,求{an}前n项和Sn.1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Sn14an2(I)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I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