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美国家大数据战略及市场情况
欧美国家大数据战略及市场情况
2014-06-10 19:45:00 来源:
大数据正逐渐走进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研究、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可持续发展、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许多人相信,随着数据量的持续增长和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大数据必将在未来社会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在欧美国家,有关大数据的讨论也正如火如荼:
一、国家战略
在欧美国家,大多数国家推出的相关战略中都或多或少涉及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美国是最先推出大数据战略的国家。2012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提高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的储存、分析、收集),以加快科学研究、加强国家安全、改革教学和培训体系以及促进专业人才发展。
爱尔兰以“成为大数据技术领域领先国家”作为其大数据战略的主要目标。爱尔兰在2013年推出的《就业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从人才培训到创建公司一条龙的服务,并投资1亿欧元建设大数据研发中心,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欧盟于2012年举办了大数据论坛,并计划在2年时间内投入300万欧元创办互联网论坛,主要讨论欧盟大数据发展方向,为产业、科研和政策制定者们提供一个关于大数据经济的讨论平台。
法国政府在其公布的“投资未来计划”框架下,有七个项目涉及大数据,预计将投资1150万欧元,受惠企业包括了信息系统设计企业、软件企业、技术集成企业、研发中心以及众多初创企业等,此外还有四个项目正在考察中。
法国中小企业、创新和数字经济部还推出了大数据规划,计划于2013年至2018年在巴黎创建大数据孵化器,通过公共私营合作方式投资3亿欧元,大约有数百家大数据初创企业可享受资助。该部部长认为,此项投资回报预期能达到28亿欧元,创造上万就业岗位。此外,法国出台的其他战略规划中也积极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如创新2025规划、新工业法国规划等等。
二、市场现状
根据一项调查,2012至2013年度,欧美国家1217家营业额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中,643家企业制定了大数据战略,其中7%的企业至少投入了5亿美元、15%的企业至少投入了1亿美元发展大数据。
相比起在市场上的火热,大数据在大多数国家的公共领域中应用遇冷。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数据能带来的好处难以量化,另一方面,公共部门具体实施起来会有较多约束,个人隐私权保护、政府机构间数据共享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在法国,无论是在行政部门的公共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估方面,还是在日常管理中都罕见大数据的应用;在英国,大数据主要应用于医疗等个别领域。仅有澳大利亚例外:澳大利亚积极支持借助大数据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并在2012-2015年信息通信技术规划中,提出建立特别办公室分析和管理所有行政机构的数据或实行行政机构数据共享。
资料来源:法国战略规划委员会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张靖
第二篇:欧美国家政治体制
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政治体制异同
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主要大国得以确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各国又呈现出复杂的政体局面。法国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发展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经过几百年的波折,确立了其中庸式的半总统半议会制度。英国、德国形成了一会民主制的政治模式。而美国则是一个典型的总统制国家。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产生了五位总统,这种“半总统制”既有总统制的特点,又有议会制的特征。总统候选人由政党联盟推荐,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权力不如美国总统大,但又远远大于内阁制国家的总统或国王。议会权力与总统相当,互相制衡,形成了世界政坛上独特的现象。政府由获得下院即国民议会多数的政党组成,总理也由该党领袖出任,并由总统任命,政府主要职责是治理经济与内政事务,同时对总统和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质询并弹劾政府。法国的总统和议会一般都实行两轮投票制,总统、议员都是由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相对多数的候选人出任。这种政治模式的优点是,权力相对分散,不易于导致专制和专权,总统握有一定的实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其缺点是,行政权力的分散使得政府权威较弱,不利于国家治理。
英国、德国是责任内阁制政体,是典型的议会民主制政体,在西方国家较为普遍。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总统或国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政党大都是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体系,但右翼比左翼要松散。这种政权模式的优点是,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但缺点是,体制或制度轻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
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总统制的国家。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在全国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美国的政党体制相当松散,政党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各类选举的工具,选举之后,政党作为一种组织体系作用相当微弱,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选举党”。美国的国会即众议院、参议院议员一般由政党推荐参选,由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美国总统的权力较大,总统受政党的约束小,独立性较大,有利于较快地作出政治决断,提高执政效能。但美国三大权力体系的相互制约与牵制明显,造成一些体制消耗。
第三篇:国家大数据战略
国家大数据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
大数据很忠诚,它真实记录人们的每个足迹,深藏功与名;大数据很任性,它的分析有根有据,拒绝流言蜚语;大数据很友好,它提供各种权威参考,它创造绿色经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世界已经进入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最前沿,带领全国人民迈入大数据时代。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学习中国”今天推出《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系列文章之“国家大数据战略”篇。
一、大数据引领生活新变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我们打电话、用微博、聊QQ、刷微信,我们阅读、购物、看病、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大数据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须臾难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说:“不管你是否认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2015年5月,习近平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
“大数据”并不神秘。实际上,大数据就在你我身边,虽然你看不到它,不在意它,但它却始终在你身边、且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着你的生活。习近平和彭丽媛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时,校方赠送给彭丽媛的羊绒披肩就有大数据的功劳,披肩尺寸就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得出的。校方还向习近平展示了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国内人口迁移情况,“一带一路”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个性化医疗的推广,以及上海地铁的负载分布和应急办法等。习近平对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必应搜索通过集成以往的飞机票价画出未来票价走势;谷歌利用用户搜索记录判断出美国流感疫情的现状,在时间上比美国疾控中心的预测还快两周;对冲基金通过剖析社交网络推特的数据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实时路况;交友网站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寻找爱情,并来帮助需要的人匹配合适的对象;利用穿戴装备(例如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生成最新的数据,可以根据自身热量的消耗以及睡眠模式来进行追踪身体是否健康。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数据掀起的风暴已席卷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数据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大数据孕育发展新思路
数据是发展的产品,发展依靠数据获得新思路。“数谷”是贵阳这座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山城的新名片,2014年贵阳在大数据产业的带动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27亿元、增长13.9%。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贵州搞大数据产业招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很好的选择。”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来到贵阳市大数据广场,走进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听取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应用情况介绍。贵州省以发展大数据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习近平对当地干部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大数据经济”的背后逻辑,是中国经济悄然发生的“质变”。中国经济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率不降反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行了政府的自身改革,推出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引发小微企业、个体户井喷式增长。而这些企业、商户中多数人的经营业务都是依托于互联网展开的,都与数据有关,大数据正在孕育出更多的新业态。李克强指出:“13亿中国人,八、九亿劳动力,这其中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依托新业态发展,就会培育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也必将会对社会发展、人民进步造成深刻影响。”
大数据不只是一个产业这么简单。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无所不在,可以与N个产业“相加”,形成“大数据+”,“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和数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说:“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将形成数据材料、数据探矿、数据加工、数据服务等一系列新兴产业。”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这是“大数据”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成为一种稀有资产和新兴产业。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习近平强调:“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三、大数据开辟国家治理新路径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一场经济变革,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着作《大数据时代》中说:“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和保护数据的做法会使政府在面对大规模而复杂的数据时应接不暇、不堪重负。而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互联,提高政府应对各类事件和问题的智能化水平。“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大数据正有力地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正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驱动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参”。习近平在参观腾讯公司时说:“互联网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较大作用,我们怎么去适应它?我看到你们做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这样的海量信息中,你们占有了最充分的数据,然后可以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析。这方面对政府提供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李克强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说:“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李克强考察山东浪潮集团时指出:“不管是推动政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依靠大数据、云计算。所以,它应该是大势所趋,是一个潮流。”大数据使得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政府树立大数据意识,促进相关数据完全共享,更多地依赖数据进行决策,可以实现从以有限个案为基础向“用数据说话”转变的全新决策。
近年来,“大数据”议题已经成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座上客,“大数据”战略早露端倪。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其中要求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2014年9月17日,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包括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方便企业获得政策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服务。2014年10月29日,要求重点推进6大领域消费,其中强调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2014年11月15日,提出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2015年1月14日,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化拓展发展空间,提出要创新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2015年2月6日,确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对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政府运用大数据的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化征信服务。
四、大数据重塑世界新格局
“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大数据正在改变各国综合国力,重塑未来国际战略格局。2013年7月,习近平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大数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00亿TB,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重新定义了各个大国博弈的空间。在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家竞争焦点已经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的争夺转向了对大数据的争夺。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未来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大数据将改变国家治理架构和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用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元化、多样化数据的高速处理,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提高公共决策能力。
鉴于大数据潜在的巨大影响,很多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将大数据视作战略资源,并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并设立了2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希望增强海量数据收集、分析萃取能力,认为这事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迄今为止,美国在大数据方面实施了三轮政策,开放了50多个门类的政府数据确保商业创新。欧盟正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为320万人增加就业机会。日本积极谋划利用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体系,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联合国推出的“全球脉动”项目,希望利用“大数据”预测某些地区的失业率或疾病爆发等现象,以提前指导援助项目。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个国家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数据开放推动政府从“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撰文指出,中国需要加快形成大数据国家战略。着力规划“大数据战略”中长期路线图与实施重点、目标、路径,统筹布局,加快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研发,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以及安全方面的相关立法与标准制定,抢占新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战略机遇期,重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已经迫在眉睫。
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是每个企业的大数据,更是整个国家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吹响向大数据进军的号角,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国家必将一一实现。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大数据战略推动国家全面转型
2015-11-12 00:41:00 来源: 东方财富网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谈到创新发展理念时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也是继前不久国务院通过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后再次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驱动”成为新的全球大趋势。国家竞争战略正从对资本、土地、人口、资源及能源的争夺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大数据颠覆性地改变经济形态、国际安全态势、国家治理和资源配置模式,引发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变革。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产的大数据,既用于经济基础改造,也用于上层建筑改造,成为世界多国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手段。
首先,大数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未来20年,全球50亿人将实现联网,“人人有终端、处处可上网、时时在链接”,这将使全球数据量呈几何式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0ZB(1ZB=10亿TB),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大数据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家竞争焦点已经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的争夺转向了对大数据的争夺,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争夺日趋激烈,制信(数)权成为继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之后的新制权。大数据使得数据强国与数据弱国的区分不再以经济规模经济实力论英雄,而是决定于一国大数据能力的优劣。例如,像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小国,完全可以凭借资金雄厚,人才济济,通过大数据及时对竞争性大国展开博弈,战略竞争对手逐步增加。
第三,大数据将改变国家治理架构和模式。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一场经济变革,更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大数据时代,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和保护数据的做法会使政府在面对大规模而复杂的数据时应接不暇、不堪重负,而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元化、多样化数据的高速处理,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提高公共决策能力。另外,数据主权的提出也使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角色发生转变,使国家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从国家独大的治理结构转向多元共治,从封闭性治理结构转向开放性结构,从政府配置资源模式转向市场配置资源模式的转变,作为基础设施的大数据和作为基础性制度的大数据同时存在。
最后,大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之一。当前,借助大数据革命,美国等发达国家全球数据监控能力升级,美国先后推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国际行动》等重要战略规划,确保自身在网络空间和数据空间的主导地位。数据安全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机构所承载着的庞大数据信息,如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大数据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安全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将数据开放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个国家制订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如:八国集团签署了《开放数据宪章》;欧盟颁布了对《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的修订;美国颁布了《增加联邦资助的科研超过访问的政策》,奥巴马总统签署了《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器可读行政命令》;日本颁布了《日本再兴战略》,提出开放数据;澳大利亚发布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旨在推动公共领域利用大数据分析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推动政府从“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
大数据引发的经济社会革命才刚刚开始,这是一场关乎中国前途未来,涉及利益深刻调整的革命。新一轮大国竞争,并不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通过大数据对整个世界局势施加影响力和主导权,因此一切挑战也才刚刚开始,需要全面提升大数据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治理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
大数据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据统计,2013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为34.3 亿元,同比增长率超100%,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员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预测:2013-2025年,互联网将占到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0.3%-1.0%,互联网将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我国已经具备建设数据大国的潜在优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创新发展,准确把握大融合、大变革的发展趋势,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的行动计划。特别是前不久出台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为我国大数据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看作是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是全方面的,作为具有强大变革能力的大数据,不仅引发技术革命,经济变革,更引发国家治理的变革。
当前,我们正在从IT 时代走向DT 时代,大数据、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时代的发展深深地“镶嵌”在一起。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的核心是数据治理,主张推动G2G(政府与政府之间)、G2B(政府与企业之间)、G2C(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数据开放与共享,激发全社会的智慧和创意,充分释放数据的附加值,大数据也为政府“精准治理”、“高效治理”,以及“洞察经济”创造了新的手段,搭建国家主导下的“国家-社会-市场”多元化治理平台。因此,数据的生产、加工、开放、共享与流动的过程就变成了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创运动”。
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开放数据与共享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商业价值,为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气象数据的公开。美国政府公开来自政府卫星和地面气象站的数据直接推动了美国气象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气象预报、商用农业咨询服务,以及新的保险服务等。同样的例子包括美国政府公开全球定位信息GPS。之前这一领域的数据只保留给军事用途,现在已经开放给民用和商业领域,推动了一系列以GPS信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包括航空器导航,精确播种和各类LBS服务等,给美国每年总的经济规模贡献多达数十亿美元价值。
归根结底,大数据最大的价值是通过数据提高社会生产力,将大数据作为未来新兴增长点培育和挖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和创新创业。鉴于目前中国的人口要素红利在退潮,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日益紧张,将大数据作为新的战略性生产要素释放出来,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集成研发能力,激励基于大数据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对于还属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来讲,通过大数据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和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必须进一步做好大数据与工业宽带建设的对接,率先将工业宽带的传输、工业大数据采集、数据中心的计算应用等环节流程整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和中国的工业4.0体系。
拥抱大数据,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球数字化发展大势,树立全新的数据经济发展观,打造国家数据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培育世界级大数据公司,构建创新开放共享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大数据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这是促进中国数据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第四篇:市场开发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
厂家如何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成功打入一个新的市场,并牢牢占领市场,提升品牌,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丰厚的销售
业绩,个人总结要通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充分的市场调研
第二,产品策略
第三,寻找合适的渠道
第四,销售政策的支持
第五,后期的跟进与维护
第一阶段:市场调查
调查包括目标市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竞争环境等等
第二阶段:产品策略
包括产品的定位,价格,目标客户等
第三阶段:寻找渠道
寻找合适的代理商或经销商,了解其渠道和终端销售双管齐下
第四阶段:政策支持
公司提供经销商或代理商营销策略,宣传手段,激励措施等
第五阶段:跟进与维护
包括终端维护,服务与售后。
第五篇:市场战略分析
商业银行的市场战略分析
(一)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
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商业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实施准确的市场定位,才能更容易地实现利润。以中德住宅储蓄银行为例,它在2004年成立之初,错误的估计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定位于低收入人群,最终导致前四年的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发展极为不好。然而2008年,当其拿到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双牌照之后,重新审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积极地改变自己的营销战略,转而定位于中(低)收入人群,最终于2009年实现了盈利,成功实现转型。据年报显示,中德住房储蓄银行2010年末资产总额为82.13亿元,较上年增长129.67%;净资产9.84亿元,较上年增长2.61%;实现净利润2499万元,较上年增长3751万元。由此可见,市场定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其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成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在产业界早已达成共识,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这一点在服务业中依旧成立,在金融这种专业服务领域中就更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品牌是指为金融产品而设计的名称、术语符号或设计,其目的是用来辨认金融机构各自的产品或服务,并使这一特色金融产品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区别。金融品牌营销,则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品牌的创立、塑造,树立品牌形象,以利于自身在金融市场的竞争1。所以说,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则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保证和助力。
(三)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相结合的服务营销模式
商业银行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理财产品和银行卡等。以银行卡为例进行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在其市场营销活动中需要将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实现有机的结合。银行卡产品为顾客带来的核心价值是安全便捷的资金流转服务,但是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金融产品的日趋丰富、行业内竞争的日趋激烈, 这种核心利益已经由起初的核心价值变为了每一个持卡者的基本需要。在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发卡银行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基本都能为自己银行卡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所以,继续关注银行卡产品本身,商业银行已经很难再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时就要求发卡银行开始认真考虑产品的附加服务, 以期通过增加产品价值形来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