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建立县级文件阅览中心的思考与对策初探
建立县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思考
与对策初探
我县自2005年建立现行文件阅览中心以来已历时4年,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建设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和挑战,为此,笔者结合我县的实践,对县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建设进行进一步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请教于同仁斧正。
一、县级建立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作用
1、建立县级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件阅览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县档案局的文件阅览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阅览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
理利用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利用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阅览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县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2、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阅览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阅览是县级档案工作管理利用的发展方向。
二、县级现行文件管理与利用现状
县级文件阅览中心的建立及运行模式,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县级文件利用存在诸多弊端。
1、现行文件管理与利用小而全的模式,浪费严重。县级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而且阅览室很多单位因办公用房紧张无力建立,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2-3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一整套的管
理程序和方法。仅以我县各部门单位为例,目前大部分单位
以办公室作现行文件阅览利用室,一方面影响办公,一方面也不符合现行文件阅览利用要求。且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2、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我县大部分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是办公室人员兼职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
3、县级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4、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利
用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
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5、文件社会化难度大。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三、县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建立对策
1、建立县级文件阅览中心,规划合理体制。文件阅览中心应为政府职能,是一种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
2、从分发挥县级文件阅览中心的职能。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一是文件阅览中心的收集工作。文件阅览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二是文件阅览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文件阅览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
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三是文件阅览
中心的利用工作。文件阅览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阅览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县级文件阅览中心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影响,从分发挥其作用。
3、县级文件阅览中心应丰富资源,注重利用。建立县级文件阅览中心作为县档案局馆应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支持,首先应争取建立县级现行文件中心,使文件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对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如何衔接,文件中心如何成为文档一体化的有益补充的问题,笔者认为文档一体化是总趋势,是全方位无范围限制的,是任何单位都应该推行的,而文件中心适合在档案工作薄弱的基层和特定的范围内实行,其首先应在县级档案馆建立。县级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一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县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第二步,取代县委、政府下属部局单位的档案室,为县委、县政府工作服务;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其次是县级档案馆要从分利用现行文件阅
览中心,集中人力、物力利用好现行文件,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服务,真正构建群众了解政务信息平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总之,县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对我们来说是-种新事物,从松散的档案室管理向集约式的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管理模式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从思想上、管理方法上、专业要求上都要有一个过渡阶段,才能逐渐走上正轨,而且在具体工作中,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使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成果 运用机制 思考对策
一、内部审计成果的内涵
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在审计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书等相关审计资料,产生于工作过程中以电子文档、书面形式记录下来,是内部审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帮助单位组织实现增值目标、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为“效率和效益”的载体。审计成果是否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审计价值的实现、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审计免疫功能的发挥。审计成果的运用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被审计部门或组织对审计问题及时纠正,并能真正规范财务行为,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二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组织效率,实现企业增值。
二、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现实意义(一)内部审计价值实现的要求。
1999年,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全新的视角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将内部审计表述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运用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3年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监督、评价活动是内部审计的工作特征,而提高效率、实现组织增值才是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审计成果在未来的管理运营中使单位获得超额收益,即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监督、评估风险的过程中,凭借其职业经验及对单位运营的了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管理层,后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运用这些信息,创造出预期之外的超额价值。由此,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加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其作用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完成与实现。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服务目标要求。
纵观内部审计定义的历史演变可知,内部审计的对象已经从传统的“以控制为基础”转变为如今的“以风险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目标从监督检查向价值增值转移,增值范围从传统的财务领域向风险管理领域、内部控制领域以及公司治理领域增值拓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与“传统内部审计”不同,它具有目标的价值增值性、对象的紧密结合性、职能的发展性等特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评价、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治理风险过程,通过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服务于组织管理、决策活动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职能才能履行。因此,建立有效地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将审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组织管理中,对实现内审工作效能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的结果。
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成果的质量,即指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应用水平。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效果、降低审计风险,规范审计行为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要求。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必然要考虑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程度及水平,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之一。
三、内部审计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制约因素(一)内部审计成果质量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了审计成果的质量,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相对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起步较晚,加之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广泛,从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预决算审计到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等,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些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知识结构贫乏的内审人员,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滞后,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同时,内审人员缺乏对审计成果的总结与分析,不能针对组织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领导和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及防范措施,只是就问题谈问题,不做深层的原因分析,导致审计成果难以得到认同与关注,也就难以得到重视与应用。
(二)内部审计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法规从上世纪8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颁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个具体准则及两个实务指南。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级组织所认识,审计模式也依次由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的功能也相应实现从传统监督、评价功能向咨询服务、价值增值拓展。与之相对应,内部审计法规也有待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充分肯定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这使审计成果转化应用无章可循,难以真正的实现其增值的目标。(三)组织管理层对审计成果重视不够
现实工作中,既有单位领导层不重视内审成果的情况存在,也有被审计单位和部门对审计结论或意见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存在。无论是领导还是被审计部门,大多数认识还停留在审计只是查找问题,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等,审计成果的运用只是附带产品,不是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因而存在重存在问题的整改,轻制度源头的建立;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审中监督,轻后续督查;重审计过程,轻审计成果的运用与转化现象的存在。
(四)工作成果运用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单位普遍没有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机制,审计成果产生与转化运用之间没有良好和有效地衔接,后续审计监督工作力度较弱。没有制度约束和机制作保障,如果只是依靠领导和部门的自觉,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不可能落到实处。同时也因为利用的随意性而使审计成果无法连续地发挥作用,导致实际运用效果较差。正因如此,本文旨在探索从建立制度入手,为审计成果的转化提供机制保障。
四、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长效机制的建议与对策(一)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的前提是审计能为单位提供有价值、有质量、可具操作性的信息。首先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作为审计人员要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审计技术和手段,加强学习和培训,注重综合知识的积累,既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加强对审计问题的分析、总结和研究,提高从繁杂的审计资料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的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其次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审计质量标准,从审计计划、方案拟定到审计实施、报告撰写、建议的提出,都要使用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审计成果更加规范。第三,审计内容向纵深发展。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管理、效益、风险审计延伸,以为组织实现价值增值为出发点,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层次,全面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组织内部为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审计工作相对其他工作,更需要领导的支持与各部门的配合,良好、顺畅的工作环境是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领导重视是审计成果得以应用的动力,有了领导层的批示和要求,各部门会认真整改审计问题、改善管理漏洞。其次,加强和被审计部门及其他部门的联络沟通,赢得对审计工作的尊重与理解,是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内审人员对外多做宣传,要和领导、各级部门在审计价值增值的目标上获得一致共识;向领导积极汇报审计要情;对外增加内审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和相关各部门通报审计结果。同时,在履行监督评价职责的同时,充实咨询服务工作内容,提高服务意识,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将监督贯穿于服务之中来提高审计工作地位。
(三)开展后续审计,监督审计成果落实。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为了检查督促被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与效果而进行的后期跟踪审计,是保障审计成果落实的关键环节。通过后续审计,可以监督检查被审计部门是否对问题进行了纠正,对建议是否采纳,对管理中的薄弱环境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重要步骤。内审部门应强化后续跟踪审计,将其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列入审计计划,这也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树立审计权威的良好时机,通过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成果得到真正的转化、应用。
(四)建立完善审计成果运用的机制,保障审计成果的运用落到实处。
1、制定审计成果运用系列制度,建立成果运用工作机制。制度是工作的保证,单位应制定关于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规定,确定相应主管领导、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制定责任追究程序,还要建立起审计成果汇报和公告制度、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制度;健全后续跟踪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还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分析和案例备查机制,以及审计结果及建议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制度来进行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其逐渐成为单位的一项常规工作。联合纪检监察、党委、财务等部门,形成审计成果落实的合动力。
2、实施审计成果利用实效考核制度。将审计成果运用的效果效率作为各单位、部门,也包括内部审计部门职责完成情况的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增加领导对成果转化的重视和责任。
3、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作为企业组织,审计委员会由财务、纪检、人力、审计等部门组成,直接受董事会的领导。通过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使审计工作从审前的目标、计划、方案的制定到审计问题的整改、审计成果的运用都能得到纪检、财务、人事等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审计委员会也能及时将审计成果反馈到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及时的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中,达到改善管理水平、为组织增值的目标。
第三篇:对如何建立乡镇级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对如何建立乡镇级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高宏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07春行政管理专科
[内容摘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我国政权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经常,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而在当前,依法行政难已成为乡镇行政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在乡镇工作多年,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认为当前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现实的原因,更不能排除人为的原因。在此笔者围统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镇;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一、关于当前乡镇依法行政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官司本位观念是造成信用证法行政难的主观原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高度官僚集权制度,使人们形成了牢固的权力本位观念,权力崇拜意识、权大于法的思想还在影响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强调的是集中集权,使有些领导干部过夸大了手中的权力,“官大一级压死人”,谁职位高、谁说了算已习以为常,民主的氛围、法治的氛围比较薄弱。中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法治行政的新局面,党的十五大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但权力唯上、官司本位观念作为一种传统的专制力量仍在钳制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动。特别是少数基层领导,官本们意识还比较浓厚,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一些乡镇干部时常摆“官老爷”架子,架子,认为自己是一方“土诸候”,遇事不分青红皂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盲目行政,导致违法行政、土法行政现象屡见报端。如:某地某村两户村民为临街的基地发生、纠纷,村支书以脚为“法”,步到中间,脚趾划线,手一举说“听不听我的?听我的就这样,线以东是你家的,线以西是他家的,否则你们今后不管有什么事都别来找我这个支书“。据了解,这种简单直接的处置方法还传为美谈,支书的行为居然还得到乡镇领导的赞赏。
2、体制缺陷是造成依法行政难的客观原因。
在行政管理和行政体制中,由于国家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转轨时期,还没有能够及时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点在基层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乡镇政府、街道法定代
第四篇:关于如何建立、完善屯级专职保洁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建立村屯专职保洁员队伍
建设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的思考
古砦乡政府---覃胤光
为充分发挥乡镇屯级保洁员的作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我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真正营造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根据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要制定应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村屯保洁员队伍建设,是完善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实施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是做好保洁员选配和管理工作,发挥好保洁员的作用,对于保持农村卫生整洁的环境、提升保洁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保洁运作模式
1、各村委要成立美丽乡村工作清洁委员会,以保洁合作社模式组建一个保洁队伍专门负责本村辖区的保洁工作。
2、乡镇政府一次性配备各合作社所需电动、人力垃圾清运车辆,合作社骋请保洁员实行上门收垃圾服务,对责任区内村屯、公路环境、田间沟渠进行每天8小时保洁。
3、合作社根据本村屯实际,由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分捡、分类、焚烧等)处理。
4、乡镇给予合作社一定的经费补助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减少疾病传播,1 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件好事,也是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件实事。各包村组、村民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积极做好宣传启动服务工作。
(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和动态性的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好保洁员的作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并逐步提升的重要课题。要实现农村环境长效保洁,保洁员的职责、劳动报酬、保洁效果考评必须落实到位。
(三)落实责任。各村合作社负责本村内各屯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乡包村组负责全面合作社保洁员工作督促检查工作,形成乡、合作社两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保洁员的报酬筹措及标准
1、农民群众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和管理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2、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保洁员资金保障体系。并由各村合作社管理,保洁员名额原则上按2个自然屯配备1名保洁员,各村配备名额附后。专职保洁员工资1200-1400元/月,并将部分工资作为考核相挂钩,各村每名保洁员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保洁员工资补助经费筹措按照群众自筹或村集体出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方式,群众自筹或村出资部分可采取几种途径筹集:一是召开群众大会,按人均多少筹资,由合作社负责逐户收取垃圾清运保洁费。二是通过村集体资金或公益林资金中支出等方式。
(五)保洁员管理考评办法
1、各村成立保洁合作社模式组建保洁队伍开展保洁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内容,各村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2、保洁员的配备和管理
一是保洁员是指负责村屯上门收集垃圾服务和一定区域内家园、水源、田园、道路等场所的垃圾清理、收集并运至指定转运点的人员。
二是保洁员一般选择本村屯的群众担任。由各村合作社面向社会公开招骋,专职保洁员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一年签订一次,采取灵活的动态管理办法,在季度和考核中,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完成任务的及时调整。
三是保洁员原则上按照我乡清洁乡村工作方案要求的标准选配。应选择热爱环保工作,不怕苦、累、脏、热心集体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正派,身体健康,能胜任卫生保洁工作的村民担当。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两委任干部、农村困难党员、群众以及低保户、特困户。
四是各村合作社是保洁员队伍管理的主体,对保洁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管理。乡党委政府是保洁员工作考核的组织者,并对保洁员队伍进行保洁及安全知识培训。
五是各合作社必须明确本村保洁员的保洁责任范围和岗位工作职责,并建立检查、评比、季度考核和考核制度。
(六)保洁员的职责
1、实行上门收垃圾服务,对责任区内村屯、公路环境、田间沟渠全面进行保洁。
2、每两天负责清扫路面一次,每季度至少组织群众参加大扫除活动。
3、对垃圾进行分捡、分类、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
4、主动参与乡政府组织的培训和环境卫生集中突击整治工作;
5、爱护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维护好、使用好环卫设施;
6、发现不良卫生习惯及乱倒乱扔垃圾现象应予劝止;
7、督促村民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
8、引导村民将房前屋后物品堆放整齐(保洁标准参照自治区“清洁乡村”验收标准执行)
(七)、保洁员的考核
1、建立保洁员绩效考评机制,规范保洁员管理,形成有利于发挥保洁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
2、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对保洁员进行定量或定性考核。
3、乡镇政府和各村清洁委员会成立专门考核小组要做好保洁员的督查工作。一是乡村办要建立严格的明查暗访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制度建设,组织人员按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的要求,同时结合上级、县乡村办督查、暗访结果,对保洁员开展季度和考评,对于做得比较好的村另外给予奖励,对于明查暗访发现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村按一定比例扣发补助资金。二是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监督公约制度,充分发挥村屯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巡查督查力度,增加巡查密度,完善“合作社监督、群众监督、乡政府抽查”的检查督促机制,检查设施运转和保洁制度执行情况,做好巡查记录,保存内业档案资料,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八)保洁员经费的管理
1、保洁员工资由各村合作社统一发放;
2、乡政府要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公开、透明、规范、有效。
第五篇:建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建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开辟教师教育全新工作局面
胡维森 张家福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教师职后教育,一直是以院校培训为主。由各级教师教育院校承担教师在职培训任务,我省多年实行的是分级别、分地域培训机制;各地、市、州师范专科学校负责初中教师职后教育;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各自培训辖区内的小学教师,后期有电大、农职对口院校参与进来,其规模数量也很有限。培养目标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为主,培训方式主要是进修、函授、短训等,教学形式大多是口耳相传的班级授课法。这种格局延续经年,为基础教育师资水平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训任务以分配方式落实到各级培训机构,大家都在计划模式下运作,皇帝女儿不愁嫁,院校坐等,不怕你不来。教师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久而久之,培训主办单位更重视的是自己的利益范畴,从而忽视了参训者的主观需求。
2、教育教学内容方式陈旧单一,老师、教授讲,学员听,五年一个周期,再见到的仍然是熟识的面孔,听到的是老生常谈的说教,做完了学历培训,再做继续教育,早已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3、学员学习资源贫乏,大部分教师并不能享受进修优惠,只能是业余学习,培训单位提供的学习资源就只有教材和教师的讲义。
4、学员参训局限于被动学习,匆匆来去,很少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学员之间的合作探讨更是无法实现。
5、培训成本提高,初中、高中教师完成一个阶段的继续教育任务,要到数十乃至数百公里开外的培训点上去学习,除开培训费、资料费之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车船费、住宿费,学校编制紧张的走一个人得请一个人,于单位或个人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进入新世纪,教师教育进行多元化,开放式的改革的时机已完全成熟,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按照教育部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建构思想来创建服务机制,就应该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改革创新,更好地为教师学习服务。
以下是我市教师进修学校在 2004 - 2008 年间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服务方式改革的一些探索,力图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替换因循守旧的培训模式,建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我市的教师教育开辟全新的工作局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教师网络学习的平台奠定了基础。
世界经济经历了第三次浪潮的冲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开放的中国奋起直追,各地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我市地处湖北宜昌,三峡工程建设带动了本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被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到目前为止,我市现有 96 所学校,已有 49 所学校接通互联网,17 所学校配备了多媒体微机房,8 所学校建立了局域网,全市 3000 多名教师中有 700 余人拥有个人电脑,500 多户连接宽带网。随着全国农村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开展,政府投入增加,群众认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还会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师教育的条件日臻成熟。互联网给教师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网上教学使得各种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穿越时间和空间,以更加生动的传播形式,随时随地传播到那些渴望知识的教师之中。对传统教学的方式和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比较之下,互联网支持教师教育,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新颖:能够链接最新的知识信息,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使学习者不断更新、提高。
2、快捷:随着宽带网络的不断改善,信息传播速率极快,时空界线几乎为零,教师上网浏览、下载即点即到,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企及的。
3、多元:网络教育资源容量大,使用搜索功能,可以获得广泛而多样的信息资源,远远超出了传统课堂上的举一反三的功效,可谓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4、高水平:教师参与互联网学习,能作自由选择,可与顶尖专家优秀教师直接面对,可以享用一流的科研成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就等同于贵族享受了。
5、互动共生:网络的交互性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自由的互动对话环境,教师可以加入论坛参与讨论,可以制作网页展示自我,可以上传教案、课件,可以发表论文、感想,可以转帖共同分享,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能体现出持续发展的优势。
经过上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之后,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多数具备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辅助教育教学的先进意识和初步能力。已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对个人职业经验技能的强劲挑战,在我市举行的新一轮教师教育意向调查中,学会使用教育信息技术和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新知识分别排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首位,现在已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能够应用网络技术学习提高,浏览教育网站,加入教育论坛,制作个人网页,通过交流、观摩、实践、创造,涌现了一批先进代表,给教师继续教育吹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去冬今春,教育部支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以下简称继教网)开展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为我市教师教育解困、创新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们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一直图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继续教育的路径,特别关注教师网络联盟建设的进展,希望高水平的教育机构能够提供网络教育空间,但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率先开通非学历远程教育,为教师网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且收费低廉,正好顺应了我们的诉求。
二、启动试点工作,大力开展非学历远程教育。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出之后,我市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立即向市教育局主管领导汇报,提出参与培训的动议,得到局领导的大力支持,遂向省、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提出申请,作为省、市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地的教师培训市场有自主的掌控计划,鉴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开辟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路子,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创新之举,同意我们率先进行试点,批准我们组织初中、小学教师首批参训。至此,我市教师进修学校多管齐下,开始启动工作。
一是通过教育局制发了枝教字[ 2005 ] 5 号文件:《关于印发 < 枝江市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的实施方案 >的通知》,就开展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组织办法、实施原则、工作要求作了明确的部署。
二是建立了枝江市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以市教师进修学校为轴心,整合电大、教研室、仪器装备站等培训资源,挂牌成立了市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以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继教网培训为主要形式,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字[ 2004] 4号)文件精神。
三是面向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宣传动员,鼓励教师自愿报名参与培训,教师进修学校安排相关人员到校调查访问,讲解网络学习的优势以及继教网提供的优质服务,引发了许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学习兴趣。
四是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签订培训协议,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系统,安排了教学计划,聘请了学科辅导教师,拟定了各种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组织学员交费、注册、选课。
经过一系列努力,我们于 2004年 4月正式启动非学历远程教育,全市 49所学校近千名教师参与培训,现已发放学员登记卡,开通了网络学习的平台,5月份全面完成注册、选课,年底修完第一期合计 10学分的网上课程。
三、探索远程培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在我市启动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过程之中,我们面对全新的培训方式,审视我市教育信息技术开发的现状,感到需要科学预见,深入研究,才能使远程培训落实到位,为此,我们边行动、边探讨,就教师参加网络联盟学习的宏观控制和微观操作做了一些思考,理出了一些脉络:
在学习方式层面上,我们作了以下布置:
1、上网学习根据我市教育信息技术实用条件,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 独立自主学习,拥有个电脑且能连接互联网的教师,随时随地上网,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能根据本人的个性进行拓展性学习。⑵ 分批轮换学习,教师没有个人电脑,但学校有电子备课室,有数台或数十台微机同时上线,对参训教师按学习小组分批轮流上线学习。
⑶ 集中上网学习,边远乡村学校教师,年轻进取、熟谙信息技术的,自愿参加网络学习,可由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统一安排,到市内大型功能网点集中上网学习。2、教师个人上网获取网上资源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注册――学员凭分配卡号登记注册;选课――学员登录“学习中心进行”按照培训要求和各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的学习课程;课程学习――在学习中心的“所选课程”中,点击课程名称进入课程在线学习,注意操作方法,系统记录学习时间;作业――学习经过网上自学之后,按辅导教师的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练习;交流――登录论坛或进入其他局面与学员、辅导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3、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指导实践创新的路径:
由继教网站授权,允许学员通过地方主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员通过互动交流发表教案、课件、论文、案例反思等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上传介绍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经验帖子,参与网站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拓展自己专业发展的空间。
在管理层面上,地方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相应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明确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各岗位工作职责。中心主任办公室下设教务、学籍管理、后台管理等岗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2、建立教学辅导站,每门课程聘请一至二名辅导教师,详实规定辅导教师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
3、以集体上网单位为单元,设立学习网点,指定网点负责人,制定网点学习制度,在各网点按学员选课分类成立学科学习小组,建立合作学习机制。
4、市级学习与资源中心对照继教网站管理制度,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学业结业考核办法,加强质量监控,我们最初实行机考和文本考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后逐步过渡到全部实现机考。
同时也将学员的创造成果纳入到学业成绩总评之中,借以鼓励学员创新。
5、仍然倡导教师教育多元化,允许多种培训方式并存,要互相取长补短,尤其要注意协调与上级培训院校之间的业务关系,在自愿、公平的原则下引导教师参加培训。不能一刀切,乱收费。我市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刚刚开始,成败尚难预料,但我们相信科学,用心操作,只要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整体提高,我们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通讯地址:湖北省枝江市教师进修师训处学校 4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