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

时间:2019-05-13 09: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

第一篇: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

谈谈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

【摘要】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因而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教书育人思想教育数学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它告诉我们,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她也为我们的数学教育明确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挖掘数材自身的思想教育丰富素材,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这是每位教师需探讨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要想在数学课上做到知识教学、智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就需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数学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它是人们对祖国深沉的但又是十分具体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优秀文化、历史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孕育、沉积形成的。我国数学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卓著,这些辉煌成就很值得我们传颂,很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具体落实到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自身的数学史知识,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七年级学习有理数引入负数概念时,让同学们知道:负数的引进,起源于中国。《九章算术》中出现了相当于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的正负术,其对正负数的解释沿用至今。在国外,负数出现很晚,长时间被一些数学家认为是“荒谬的”,直到十七世纪,笛卡尔建立了坐标系,负数得到了几何解释,才逐渐得到公认。

同时,老师还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圆周率知识》,九章算术,以及华罗庚推广的优选法,陈景润的陈氏定理还有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学生学习进取精神。1

二、利用数学美感,培养集体主义的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比如在讲授圆时就可以把集体主义渗透到这个知识点中。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可以启迪学生,你们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班集体就像一个圆,集体形象和荣誉与你们的努力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循集体纪律,就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新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得到更好地研究与发展,其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情发展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它一改过去不敢把扑克、骰子摆进教材中的做法,而是把他们摆在教材中作为教学的素材,对其进行分析,如(在学习《概率》)编排的游戏公平吗?摸到红球的概率等内容,在这里教师就很有必要开展德育教育,反对拜金主义。社会生活中有“体育彩票”、“福彩3D”、“ 排列5”、“几十选几”、“六合彩”的玩法,个体经营者有赌博机器(老虎机等)存在,都是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数学分析探讨,让学生知道有的概率大,有的概率小,让学生明白赢的概率小,输的概率是大,让学生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指导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不要赌博致富,要反对拜金主义,形成勤劳致富的优良品质。当然,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它难就难在“寓”字上。它要求水乳交融,自然渗透,隐而不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家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只有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全面发展;只要每一位教师都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就一定会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工一.《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导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7月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教育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4]中国教育网.《校园网上的最佳资源》

第二篇: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张连富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

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没有政治、历史科的思想教育那么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家教育要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把握时机,适时渗透。

一、用名言警句陶冶情操

一句激发人向上的格言,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有时会改变人的一生命运,有人将这些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当做座右铭用来鞭策自己。短短的一两句话,常常激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产生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我每天早晨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一条自己喜爱的思想教育性强的格言警句,要求学生能背诵下来,并做好积累。在我上课时,学生起立的一刹那,全体学生一齐背诵这条格言。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很多条格言警句。如齐白石的“不教一日闲过”,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有些学生还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写在了日记中、书本的扉页上,用来激励自己面对人生。通过抄写格言警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名人,丰富了知识,感染了他们的心灵,陶冶了思想情操,而且在行动上也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收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思想教育的奇葩

课前三分钟演讲,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想教育方面更是有意外收获。学生演讲的题材广泛,情节感人,激人奋进。有热爱祖国的《祖国在我心中》,有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生命之柱》,有同学间团结友爱的《谈友谊》,有孝敬父母的《感恩的心》等等。这些感人至深,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感染了学生,感染了老师,难忘的场面时常出现在课前这短短的三分钟演讲,充实了课堂思想教育的内容,给学生留下的记忆是长远的,这是一朵奇特美丽的花朵。

三、明确教育目的,有的放矢。

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文、人物传记、散文,都浸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教材编写的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的是多角度多重性的。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了思想教育目标,第一: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第二:学习鲁迅先生珍视师生情谊,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第三: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目标明确了,才能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四、把握时机,逐步渗透,寓思想教育于授课之中。第一、通过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来渗透思想教育。

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学习课文前,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十分必要。如果教师再对背景稍加点“香料”,这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诱饵”,引学生“上钩”。

如介绍《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背景介绍,学生理解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对白杨树充满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第二、结合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的作品,渗透思想教育。在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讲到课文中的松骨峰战斗时,我把魏巍写的长篇小说《东方》里的第三部第八章:闸门

(三)的故事情节介绍给学生,学生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感染,被战士们顽强英勇的精神所感动,使学生加深了对志愿军的热爱之情,并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真正理解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让情感进入“角色”,以声传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义”能现,“情”也能现,但不一定非要读上百遍。让情感进入“角色”,“情”自然就能显现。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提前选出几个学生代表,分成男生小组和女生小组,将课文分成几部分,每人分派任务,熟读背诵各自的章节。上课时,在我把课文背景介绍完后,学生登台演讲,学做闻一多,下面的学生当听众,配合文章的内容,按要求适时鼓掌。女生组的演讲让男生出乎意料,一个新时代巾帼形象的闻一多站立起来;男生组的演讲又让女生组不得不承认,从前的闻一多仿佛就在眼前。

一句句慷慨陈词,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庄重严肃的气氛,好像就是几十年前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面对这感人的场面,何须再多言呢?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了让全体学生把爱和恨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我又把闻一多演讲后被反动派暗杀的经过讲出来。学生听后,义愤填膺,瞪大眼睛,有的还攥紧了双拳。然后我放了一小段《国际歌》乐曲,学生的情感再达到高峰,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又增强了为真理而奋斗的信念。学生的情感进入了“角色”,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全体学生起立,齐读课文最后两段“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掌声)。”学生群情激奋,把强烈的爱憎情感推向了高潮,仿佛他们自己都变成了闻一多......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朗读锻炼了学生,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第四、在分析课文中渗透思想教育。

每一篇课文都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巧设问题,学生一定会从内容中分析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开头我在提出了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烈日下祥子表现怎样呢?祥子在烈日下内心真的愿意拉车吗?祥子为什么这样拼命地拉车?通过学习得到的感悟是什么?学生跟着情感思路,得出了有思想教育的结论,并能结合课文主题思想,拓展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提出有思想教育的问题,引导有思想教育的回答,做有思想教育的结论,抓住时机,适时渗透,教育效果明显。

五、讲微型小故事,让课堂的思想教育锦上添花。

正常的授课内容完成以后,讲一些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也取得了意外收获,并且让课堂内容锦上添花。记忆中学生讲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王尔烈的故事》《徐悲鸿不给蒋介石画像》《陈毅喝墨水》《毛泽东谦虚二三事》等思想教育性强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将永远铭记在师生心里,激励我们去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语文科的思想教育,就像春雨一样滋润万物细无声,相信通过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语文科的思想教育,一定会让语文教学春花满园、姹紫嫣红。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柳河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篇: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会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的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并以教师为榜样和楷模,来进行自我人格塑造。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教师的思想、信念、品质、作风、行为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耳濡目染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痕迹,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品质得到陶冶。这种身教比任何言教和规章制度的作用都大。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老师那优美的板书设计、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的教学仪态,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榜样感召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二、充分开放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根据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上课铃响,老师提着大包小包(有青菜、苹果、味精、玩具)走进教室,孩子们见到老师这副模样,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老师把东西放在讲台桌上。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我刚从哪里回来? 生:“菜场”、“超市”。

师:对,我刚去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 生:去过。

师:你知道超市里是根据什么付款的? 生甲:根据每件东西的价格和数量付款的。

师:刚才我忘了买水果糖,谁愿意帮我去买五包水果糖?(生抢着去)师:要是你能告诉我买五包水果糖一共要付多少钱,就让你去。

生乙:老师,你没告诉我们要买几元钱一包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一共要付多少钱。师:昨天你们语文老师买了三包水果糖,用了15元,就买这种糖。(学生思考一会后,争着举手)。

生丙:老师,我知道了要付25元。因为三包是15元,每包就是15÷3=5(元),那么,5包就是5×5=25(元)。

师:说的真好!数学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本领——归一应用题。

开放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燃起了学生迫切想学好数学知识的愿望和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丰富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重量单位”时,可以补充习题:每人节约1粒米,全国13亿人口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7000克,合多少千克?学生算出合3217千克的结果,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215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每1粒米,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在教学 “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科学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数学的发现与发展,数理中蕴涵的矛盾对立统一哲理等,经常地进行形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丰富的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思考,得出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例如,在教学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长为7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①7+3+7+3=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②7×2+3×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③(7+3)×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诸多能力。同时,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习惯。

五、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拿乒乓球演示,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深,记得牢。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领悟到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又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加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地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培养应融入数学学习、思考、作业等过程中。个性品质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考试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渗透德育。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相信只要各科教师合力,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长期精心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渗透,定会绽开灿烂的德育之花!

第四篇: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摘要】现在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总是说要淡化概念教学,其实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要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又全面的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设置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方向”,让学生理解概念的逻辑性、明确概念的层次性、掌握概念的抽象性、抓住概念的扩展性,经过反复运用,让学生熟能生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实质。

【关键词】概念;数学概念;理解;运用。

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所以,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概念的形成实质可分为两个阶段,从表象通过分析,综合发展为抽象的概括,在具体的应用中使抽象的概念再得以再现。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表象抽象出本质属性,如何应用于实际呢?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合理做好概念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二.概念的引入

1.运用具体实物或模型,形象地讲述新概念

恩格斯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数学来源于客观世界,应用于客观世界。离开了客观存在,离开了从现实世界得来的感觉经验,数学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成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觉材料。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观察有关的事物、图示、模型的同时,获得对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逐步认识本质,建立概念。如我在教学中,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用电影票上的排号引入。“负数”可用零上几度与零下几度、前进几米与后退几米、收入多少元与支出多少元等等这些相反意义的量来引入,这些都是身边的实例,同时也可以结合图示的直观进行分析,让学生看到也感到,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

恰当地联系数学概念的原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目的意义,弄清每一概念是从什么问题提出的,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从而激发学习新概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

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引入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在教学中,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入,我就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中分数通分、约分的依据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的。这样的引入不仅回忆旧知识,同时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3.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概念的定义当中,有一种定义方式叫属加种差定义。种概念的内涵在属概念的定义当中已被揭露出来。所以只要抓住种概念的本质特征(即种差)进行讲授便可以建立起新概念,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四边形后,只要把平行四边形的条件特殊后便可引入菱形、矩形、正方形。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同一数学概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在同一数学体系中,一般只能采用一个定义。事物方面的本质属性,可以由所给的定义推出,作为性质定理处理。这样分析后,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对知识的掌握很有条理性。

4.从数学的本身内在需要引入概念

在学生的历程中,以及人类史上数学的发展,概念都是在不断的需求中引进的。比如人类起初没有数的概念,便用结绳的办法记数,当有了自然数的概念后,记数问题解决了,可是在减法中自然数不能满足,便引入负数。当作除法时,整数不够用了,便引入了分数,使数扩展为有理数。但进一步学习,计算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时就不是有理数了,又引入了无理数。通过这样的讲述,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了,数学确实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的一步步需求一步步满足,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注重概念现成过程,加深学生感知,避免机械记忆

学习新数学概念时,先唤起学生的一切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行新旧知识联系,从而让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概念的学习。如:平方根概念的教学,先复习学过的乘方运算,(1)、2=4,(-2)=4,3=9,(-3)2222=9,(2)、()=16,()=81,x=64,学生自

222然回答得出±4,±9,x=±8。教师归纳出±4,±9,±8分别称为16、81和64的平方根,在此基础上引出若x=a(a≥0)则x是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x=±a(a≥0)。

四、注重学概念隐含条件的教学设计

一些数学概念往住念隐含某些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往往会忽视,为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相应的问题,挖掘概念的内涵,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量力。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y=kx时,设计问题:(1)已知一次函数y=(2a-6)x,求a的取值范围,(2)已知一次函数y= kx-2,化简︱a-5︱等,让学生充分掌握一次函数的k≠0,x的次数为1的运用。

五、注重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数学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概念教学还应该承担着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的任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试着对概念进行适度的联系与发散,努力找出概念间一些体现共性的东西,以使学生形成功能良好的认知结构。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六、理解新概念

(1)对概念的剖析及辨析

刚刚对新概念的学习之后,要想理解概念,首先应该是对概念的剖析及辨析,概念生成之后,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之前,往往要进行概念剖析,即用实例(包括正例与反例)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包括对概念特性的考察,可以达到明确概念、再次认识概念本质的目的,在剖析概念时通常要对概念的多种表示语言进行转化,数学语言主要是文字叙述、符号表示、图形表示,要会三者的翻译,同时更重要的是强调符号感。还可以从中体会概念中所呈现的转化问题的方法,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2)利用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 2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数学概念中的某些字、词的含义,为我们提供了记忆概念本质属性的直观材料,强调概念中具有这种特征的字和词,能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本身具有“一元”、“二次”、“方程”3个关键词,抓住这3个特征,学生自然也就掌握了这个概念.又如三角形的内切圆、外接圆中的“内”、“外”分别指出了圆在三角形内部、外部;“切”、“接”分别指出了圆与三角形的3条边相切,圆与三角形的3个顶点相接.教学中着重强调这些字词,使学生一看到这一概念,就会联想到这一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3)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

如果说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学生的理解,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其本质特征更清晰.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可要求学生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两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比较和总结不难得出,两种图形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四边形,都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不同点是: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都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通过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点,学生很容易抓住它们的本质属性,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是一个组合图形,是由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的,所以它基本上没什么性质,而是通过图形分解,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问题的。其次教师要将这一点传递给学生,学生如果明确了,那么也就能自觉地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了。如果进一步能够弄清四边形与三角形如何拼成梯形,那么,对于如何添加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就不是特别困难了。

七、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八、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九、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 3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以上例子反映出数学概念的逻辑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简到繁、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规律,沿着概念的收扩过程,顺着“树状图”,把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种属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因此,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不断运用相关的概念组成正确而又恰当的判断,进行逻辑推理;不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的学生解题能力才能逐渐得以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平时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应变能力,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整个初中知识的结构图,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也才能真正做到“快乐数学”!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云。概念教学中的“动场”建构刍议。《中国数学教育》2009,(07—08)

2、赵振威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修订二版)第一分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中永 《教育学》 远方出版社

4、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论文:寓德育教育于诗歌赏析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诗歌赏析教学之中

中华诗词的发展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源头也是一条主脉。它是中国人文精神之根。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指出:“让中华诗词陶冶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融入学生心灵,铸造校园辉煌。这是时代与形势的需要,是国家与民族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新课标倡导学生走进经典,品味优秀作品,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古典诗词经典作品,意欲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进而完善人格。

诗歌音韵和谐,内涵极为丰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媒介之一。我们知道,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生和生命的探索和理解。在诗歌创作中,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对题材、意象的选择和喜好,或是他在诗作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情趣,可以说都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外现。因此,适时的、有针对性的通过诗歌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学中应把诗歌诵读和赏析作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步骤,让学生在吟诵中熏染,在吟诵中感悟,在赏析中积淀、升华。让他们在吟咏中感受杜甫的爱国本色;感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和真挚;感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惊喜和期盼;感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沉重和悲衰;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和雄奇;感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的懊悔和理智;感受《卖炭翁》中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疾苦……总之,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喜怒哀乐,提高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铸就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帮助他们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气质,从而达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 “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作文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久而久之,教师失去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诗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冰点”。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顺应素质教育 的要求,把语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一、利用诗歌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美育是一种偏重于感性,侧重于情感,着眼于生命体验的人文主义教育,而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很有可能也很有必要让美育渗透其中,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存在于自然中,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热爱美,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是人的天性。高尔基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语文学习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诗歌教学很有可能也很有必要让美育渗透其中,因为其需要一种人文的关怀,在感性、情感、生命体验中让诗歌产生奇妙的效果。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我挑选了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让学生赏析,我先不急着说,而是让学生去我们美丽的校园逛逛看看,学生回来说,老师,闹是形容枝头上花开繁多,五彩缤纷;有的学生说闹是花开正艳,蜜蜂蝴蝶在花间留连忘返一片繁忙的景象,有的学生说“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花儿争先恐后盛开的春日美景。正如一位美学教授这样定义:“美育是偏重于感性,侧重于情感,着眼于生命的体验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让学生静下心来,结合诗句发现生活中的美对他们而言是享受更是教育。

二、利用诗歌对学生进行正确爱情观的培养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材中选了《蒹葭》,在教学时我补充了《诗经》中的《关雎》和《静女》,《关睢》是《诗经》第一篇。孔子评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要。这里也包含了古代的伦理思想:“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而《关睢》写的是“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认为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德行的教材。作为教师,在介绍《关睢》时,并不是在宣扬什么封建旧道德,而是客观地把作品以及人们对作品的评价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滋味。至少他们可以了解到,其实爱情没有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感情愉悦,而是要想到家庭、社会,以及人类的利益。这样,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自然就会深刻一些了。

《关睢》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求之不得时,“辗转反侧”的苦恼,以及求之既得的喜悦,是一种很理想很“规矩”的爱情。

《静女》写的是一对正在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的场面,表现了男女青年的热烈的感情。引入这些诗歌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爱情是怎样的,然后讨论,应该说有良好的效果。

直面爱情追求是敏感话题,告诉青春期的孩子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美好以及它与亲情、友情都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正确地引导青春期的孩子们认识爱情,使他们了解“爱情并非仅如《流星花园》、《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所展现的爱情,父母之间太过平凡的爱情中更包含着情感与事业上的志同道合。

其他古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中的部分爱情诗,这一类的作品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作品所表现的爱情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对爱情的忠贞,这对于现代作品中所体现的“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的爱情是完全不同的,对学生的爱情观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代诗歌《致橡树》、是一首标准的爱情诗歌,但它不像常见的爱情诗,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考问和判断——“伟大的爱情”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和平等。作者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呼唤和憧憬。学生感觉耳目一新。

三、利用诗歌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核心所在。而诗歌的“教化”功能,可以说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些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忘身报国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激荡在我们心中的澎湃汹涌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地把诗歌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用诗歌这一简练、明快的独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下载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寓思想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