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时间:2019-05-13 09: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第一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1.答题思路:按照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

(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中西文化差异

1,由于中国式隐伏型的文化思维模式的作用,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会见英美客商、洽谈生意、谈判、发

展相互关系时,西方代表都期望我方从议事的主题直接人手,而我方人员往往喜欢避开主题,从时间或空间的远方开始,一个方面接一个方面地说明情况,暗示问题或意向,比较委婉的表述我们的意见和态,但是西方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习惯的,所以有时往往还没明确点出主题,对方注意力就已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因而转换了话题,以致于失去了谈判良机。之所以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从而这样会影响彼此的文化交流。

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我们老祖宗嘲弄人情淡薄的形象描述,而拿来形容西方社会的邻里关系

却是活灵活现,在中国,邻居家里的衣服被风刮掉了,帮忙捡起来是人之常情,在美国社会则不然,很可能被视为侵犯私人领地,因为不打招呼的话就侵入,主人是可以开枪的,几年前一名日本中学生在美国侮辱他人住宅院落,结果被主人射杀,凶手就没有受到制裁,因为在美国,美国的法律是保护这种行为的。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冲突。

3,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比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与成见都可能引起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成功的交际离不开礼貌原则的遵循。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心态,遵循礼貌原则的方式也不同。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英语国家的人曾普遍抱怨,中国旅店的工作人员就像英语国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一样,把旅客当成住院病人一样看待,服务人员随便出入客人房间,旅客无权得到独处的自由。在英语国家。旅店住房是客人的临时领地。服务人员不经允许无权进入室内。在英语国家的饭馆,一位客人坐到一张桌子旁边后,这张桌子就成了他的临时领地。后到者宁可等候空桌也尽量不与他人同桌。实在无空桌时,也必须征得先到者同意。以表示尊重先到者的权利。在公园,要坐到已有人的长椅上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英语国家的人极为重视对本人物品的所有权。他们视衣着为他人无权触碰的个人私物。不准别人轻易触碰。中国人见到别人穿一件好衣服,就爱摸一摸,甚至还要询问购自何处、价钱多少等等。这在英语国家是禁忌。在中国人与人的界线是很模糊的:如朋友亲戚间借钱不打借条;在饭馆抢着付费;在车上抢着买票等等,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而英语国家的人在中 1

国往往感到旅馆和住宅拥挤不堪,人们相互干扰,毫无个人宁静和独处可言。

4,语言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所处文化背景不同,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

相同。不同文化之间又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推测对方,这往往就会导致语言使用上的误差。我们应从文化入手,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语言差异,从而避免失误。

5,跨文化交际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在西方国家,个体观念相对强一些,而大部分中国人则注重集体主义。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个体是群体的一分子,个体的意愿应该服从集体的意志。反过来,集体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个体度过困难。个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个人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相帮助、互相依赖是集体观念的主要体现,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隐私可言。在西方国家,个体主义观念相对突出。他们注重自身的发展,强调独立平等,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一个人的事绝对不是大家的事,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私密空间。所以,他们强调尊重自己的隐私。因此,相对中国人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如中国人那么紧密,互相之间关系平等,较少依赖。由于较强的集体观念,中国人非常注重朋友之间的友情。价值观的不同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了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又必然地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这套系统告知人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应该赞扬的,什么是应该抑制的。但是,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好的,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就被看作是差的;在一种文化中某种行为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文化中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也就是说,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6,增加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交际双方加强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实例证明,交际者对双方文化上的异同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深,跨文化交际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人类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将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深入,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正步入我们的视野,国家、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与日俱增,不断出现的外来文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出现文化冲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客观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克服交际中的潜在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改进跨文化交流显得日趋重要。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文化差异

(一)时间观念

中西方的时间概念的差异是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在西方,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和概念很精确,守时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比较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此类差异,在西方无论是拜访朋友或是赶赴约会,都会提前安排并计划,事先通知和约定,并按时赴约。而且会在拜访见面之前说明目的,商定好准确的会见时间、地点。而中国是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对时间观念并不明确,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拜访朋友或者赶赴约会等等事项的约见时间并不是固定在某时某分,而是准备了时间提前量,赴约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在这方面,双方都认为互不适应,西方人认为东方人不守时,不信守承诺;东方人认为西方人做事太死板,缺乏灵活性。

(二)客套语

受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的中国人注重谦虚,视谦虚为一种美德,推崇“贬自己尊人”的为人处世准则,遵循“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原则。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敬语和谦词,在与人交往时,对待长辈或上级时要用敬语,如:“您”,“先生”,“部长”等敬语,否则会被认为失礼;谈及自己时要用谦语,否则会被视为有失礼节、没有礼貌。当收到别人的赞美或夸奖时,中国人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常使用谦虚的话来回答,有时还会加以适当的自贬意义,比如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不够好”,“过奖,过奖„„”,“不敢当”;在发表学术文章时,总是以“浅析„„”,“试析„„”,“试论„„”等为标题,在出版书籍刊物时,总会在前言部分使用“成书仓促,不尽详解,偏颇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之类的谦语表示谦虚。不愿意突出个人主义,强调集体观念。西方在客套语方面的观念与中国大不相同。西方文化具有个人主义的特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这种主体上的平等关系使人们追求自我实现,高度重视个人权利、个人隐私,因而更强调人际之间的“平等”。在接受赞扬夸奖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之意,常以“Thank You”回答,并没有过多的自谦自鄙的意义,认为接受赞扬是对对方的尊重并避免伤害对方的积极面子。比如说:赞扬朋友新买的衣服漂亮好看。西方人会接受赞扬表达感谢之意,中国人会谦虚推辞,说款式不好或者颜色不对,甚至会说是去年过时的款式之类客套话。西方人会认为你否定了他人的赞扬或者否定了自己的优点成就,因而认为中国人的态度是不诚实的、虚伪的。

(三)餐饮习俗

热情好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餐饮习俗上尽显无疑,中国人宴客吃饭,菜式丰富、待客热情。主人会提前预备丰盛的佳肴招待客人,但还会谦虚地说“没准备什么好菜”,“招待不周” 之类的谦语;席间,主人会主

动给客人夹菜、敬酒敬烟,整个饭桌一直热热闹闹,饭后,会询问客人是否吃饱、吃好,还会自贬地说“招待不周,没让您吃好”。传统习俗中甚至还有“忍嘴待客”的说法,宁愿主人少吃一些也要招待好客人,唯恐怠慢了客人,尽显主人好客热情之道。与人交往中往往把餐桌当作一个交际平台,人情往来、商务谈判无不在餐桌边进行。而西方的餐饮习俗较为简单。菜式并不是很复杂,不是以菜式的数量来衡量主人的好客程度。由于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主人不会主动给客人夹菜,也不会劝酒敬烟,以各人的喜好和选择就餐,氛围轻松随意,席间注重情感交流,很少有人在饭桌上高声喧哗。

(四)隐私问题

在社会中,人有社会的一面,也有个人的一面;中国文化是群体主义取向,所以强调人的社会的一面超过了个人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取向,强调人的个人一面超过社会的一面。中国人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讲求相互关心,因此常常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乐于共同分担,替别人排忧解难,使人感到温暖、宽慰,人情味 十足。再如,中国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隐私观也不是很明确,父母可以询问子女任何一方面的情况,并以自己的认识判断左右子女意识。而西方人坚持独立的自我观,在交际中比较注重个人空间、个人权力和个人隐私。年龄、家庭出身、工作单位、收入情况、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宗教信仰、私人友谊等方面都是个人的隐私范畴,既不愿意向别人提及自己的私事,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评价和干涉。在中国人看来不去主动关心朋友所发生的事情,不去共同分担的朋友太过冷漠和冷淡,没有人情味;而在西方人看来主动了解朋友的事情,探听隐私共同讨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侵犯了他人的独立空间。

(五)称谓用语

不同的称谓体系反映着各民族独特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不仅能直接体现社会的意识形态,还能部分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历史。中国人常常无法弄清西方人的亲属关系,觉得一片混乱,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而西方人也无法弄清中国称谓中复杂的亲戚关系。例如:英文中的sister一词既有中文中“姐姐”又有“妹妹”的意思,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一)了解自己,了解异国文化,了解文化差异

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特性。每个人都是从自身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都是其文化背景的产物。在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和熏陶下,对待性别、种族、家庭、年纪、宗教、职业等方面的观点都有自身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了解本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性别角色、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语言使用等构成要素,客观地看待本国文化的各个要素在个人发展中起到的正负面作用。其次,要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要素,以及其个体发展的特点。了解文化差异,承认文化差异,客观看待文化差异才是可取之道。

(二)运用移情,增加交流的灵活性

移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所在。移情是一种能力,通过移情能理解并认同对方的感知、处境和情感,通过移情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观点出发来看待世界,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文化世界中,通过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了解对方的情绪和经验感知。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移情是解决文化冲突,增进理解和了解的重要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增强跨文化交流中的灵活性。交流的客体不是固定唯一的,各文化及个体都具有特殊性,为了实现有效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特点调整交流的策略、方式和行为。增加灵活性关键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对一个陌生人或者一个新环境没有观察得出足够的信息时不能妄作决断;第二,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尝试验证和失败都比套用固有交流模式有效。

(三)承认差异合理性

正如刘易斯所说:“移情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话语和行为背后的含义。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相互尊重,承认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容忍并接受不同的意见,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跨文化交流。

(四)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多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规范体系,广泛阅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材料,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拓宽我们审视西方文化的视野,增加文化素养,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等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

第二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简介

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专业的设立,旨在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

2009年经国家教育委会批准,辽宁大学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正式启动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现已面向国内外招生。

为了保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质量和效率,学院成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心(简称MTCSOL中心),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教学和学籍学位管理等项工作。

目前,在教学设施方面,MTCSOL中心拥有数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图书阅览室,专用新型微格教室也即将开始建设。在师资与教学方面,MTCSOL中心以本院专业优秀教师为支撑,聘请校内外相关专业学者,采取课程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能够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为加强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部处负责人和文学及语言学教授组成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和审议该专业学位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同时还成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学位的资格审核与授予工作。制定并实施各种规章制度也是加强和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和管理的重要步骤。到目前为止,MTCSOL中心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教学与管理文件有“MTCSOL研究生培养方案”、“MTCSOL研究生招生录取规则”、“MTCSOL研究生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MTCSOL研究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MTCSOL研究生学分制实施办法”、“MTCSOL研究生考试管理办法”、“MTCSOL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实施办法”、“MTCSOL教学优秀奖奖励办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MTCSOL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规定”、“MTCSOL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MTCSOL学位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以及“MTCSOL中心管理工作制度”等。这些文件的实施将保障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附: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1.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

2.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各类人员;

3.海外具有同等资质的汉语教师或专业人员。

二、报名

1.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交费、照相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报考人员都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指定的网站进行报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凭报名号到报名点进行信息确认、交费和照相。报名的具体安排和要求请于9月中旬登录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查询。

2.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并牢记网上报名生成的报名号及密码,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3.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考生在报名前须认真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考试科目共4门:政治理论、外语、汉语基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其中前两门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后两门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海外考生只参加后两门考试,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下)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古代汉语》(一、二)王力 中华书局1999;(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赵金铭 商务印书馆2004;

(4)《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外国文化导论》刘建军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复试时间由我校自定,复试前(4月初)通过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复试

以面试、笔试方式进行,主要考核考生外语听说、教师修养等。

四、录取与招生名额

1.学校根据考生的初试、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2.计划招生25名,秋季新学年开始时入学。

五、学习年限与学费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写作1年。确系特殊情况,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延期1年毕业。

2.学费总计24000元人民币。持录取通知书办理入学手续时一次性交齐。

六、学位授予

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与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并通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联系方式

62202492林老师

第三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与实习工作细则

(征求意见稿)

教育实践与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全部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完成总体教学目标,规范教育实习各个环节,切实完成教育实践与实习这一重要任务,使学生教育实习取得应有的成效,并按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实习指导性意见》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此工作细则。

一、教育实践与实习工作具体要求

(一)实习期限

全日制和在职培养的中国研究生实习期限为一个学年;全日制培养的国际学生实习期限为一个学期。具体的实习时间由培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实习工作量

参加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工作量应根据其实习接收单位的具体要求确定,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实习工作时间应不少于50个工作日(满工作量);教学实习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40学时,还应包括相应的观课、备课、批改作业、组织课外活动等的工作量;文化传播、教育管理岗位的实习工作量参照教学实习的工作量,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三)实习方式

1.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实习方式略有差别:

全日制研究生实习方式主要有三种:海外实习、培养单位安排国内实习、自主实习。在职培养研究生实习方式主要有四种:海外实习、在岗实习、培养单位安排国内实习、自主实习。

国际全日制研究生实习方式主要有两种:参加国际合作实习项目、自主实习。

2.关于实习方式的具体说明详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管理规定》。

二、教育实践与实习工作管理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实践与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共同管理。

(一)基地管理模式

1.基地成立教育实践与实习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务秘书和学生辅导

员组成。

2.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担任实习领导小组组长,主管教育实践与实习工作。

3.教务秘书负责收集学生实习相关表格及材料、联络实习单位指导教师。

4.学生辅导员负责联系实习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动向。

5.实习期间,实习生须与基地教务秘书及学生辅导员适时联络,定期主动汇报实习情

况或所遇问题。

6.实习期间,实习生仍须服从基地的管理安排,若遇特殊情况,实习生需向基地教务

秘书和学生辅导员提交书面请假条,说明原因。

(二)实习程序

1.基地联系各实习单位,选定1~2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具体安排、指导学生的教育实践与实习工作,并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估。

2.实习前半个月,基地将组织实习学生召开实习动员会,并进行实习前培训。

3.实习学生赴实习单位,在单位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自觉、主动完成实习各环节。

4.基地教育实践与实习领导小组会不定期地与实习单位联系,或派专人赴实习单位调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5.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实习学生向基地教务秘书上交所有实习材料。

6.基地教育实践与实习领导小组在收到学生实习材料后一周内,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综合鉴定。

7.基地教育实践与实习领导小组完成对学生实习情况的综合鉴定后,组织实习学生召开实习总结大会。

三、教育实践与实习纪律准则

实习期间,所有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他人,与学校领导、同事和同学和谐相处;一般不准无故缺勤,因事因病需外出的务必履行请假手续,并经得实习指导教师的准许方可离开。根据具体实习工作的不同,现将具体规定告知如下:

(一)教学实习具体规定

实习期间,具体从事教学实习者需遵守以下规定:

1.拟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案。

2.按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备全教学道具,认真做好教学记录,如实填写实习日志。

3.课前必须充分备课,上课应提前到场,课堂上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4.充分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同时应积极献计献策,为实习单位完善中文教学大纲、规范学习教材、开展语言文化项目和营造中文学习环境等方面贡献力量。

5.如在教学方面遇到难题,应及时向实习学校或基地反映,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非教学实习具体规定

实习期间,具体从事非教学实习者需遵守以下规定:

1.拟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2.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如实填写实习日志。

3.工作前须做好充分准备,实习应提前到场,合理分配工作时间。

4.工作中应多与指导教师及同事沟通、交流,了解工作需求,体现工作积极性。

5.如在工作方面遇到难题,应及时向实习学校或基地反映,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四、教育实践与实习考核标准

(一)考核程序

1.学生开始具体实习后,需向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提交《实习工作计划表》;计划应结

合实际、科学合理,反应汉语国际教育特点。

2.学生实习期间,一般在每个工作日均需填写《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实习日志》,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

3.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自评表(教学工作)》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自评表(非教学工作)》;完成《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实习总结报告》,一般字数不少于2000字。

4.从事教学实习的学生需从已有教案中,选择3份最出色的教案,并根据教案内容填写《教案表》。

5.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及负责人根据实习学生平日表现,填写《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实习单位鉴定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综合鉴定表》相应部分,并加盖单位公章。

6.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将《实习工作计划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实习日志》、《华

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自评表(教学工作)》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自评表(非教学工作)》、《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实习总结报告》、《教

案表》(非教学实习的学生无需上交),以及盖好公章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实习单位鉴定表》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综合鉴定表》交至基地教育实践与实习领导小组处。

7.基地教育实践与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平时表现,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填写《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综合鉴定表》相关部分。

(二)考核依据及考评等级

1.基地教育实践与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生所上交的所有实习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结

合学生平时表现、学生自评及实习单位鉴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反映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综合鉴定表》上。

2.实习成绩等级:(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

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获得实习学分。

第四篇: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陈述

背景介绍 小李每周四上午常在二体二楼打球,直到中午12:30才离开。因为那时是苏菲和小颖上排球课的时间。他们因此经常碰面,并有几次目光的接触。1 初次印象

小李在打球时,十分积极的救球、组织进攻并常喊“好球”、“我的错”等等。另外也是场上主要的得分手。因此,常是场内外观众的关注焦点。小李得分时,苏菲在场外有时会鼓掌。这次,苏菲在场外练球不小心把球打到场内,小李帮忙捡起并面带微笑递给她。苏菲也微笑且眼神流露歉意并用中文说了句“谢谢你!”。2 苏菲生气

小李打完球,到场边铁衣架上取风衣外套。大家风衣挂同一支架上,小李的风衣在最里面。他问了一句,“有人吗?麻烦让小李拿下小李的衣服好吗?” 然后又开玩笑的说,“有人吗?谁躲在里面?”因为那么多外套全挂在一个地方,看着很大,所以让人感觉里面藏着一个人。小李边问边在衣服四周打量。由于没人反应,所以小李就把衣服抱起来。准备取自己的衣服。这时,苏菲和小颖连忙从不远处小跑过来。小李向苏菲微笑示意,她没有回礼,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的表情。小李一不留神,将自己风衣掉在了地上,却没察觉,苏菲眉头皱了起来。小李见苏菲的表情,再之没找到自己的外套,有点不知所措,急忙想把满手的衣服都挂回原位。但是没成功。接连试了几次都不行。苏菲这时伸手帮忙,嘴里一边还咕哝着。小李只听出苏菲说的是法语。而且声音中含有不满和抱怨的情绪。小李更加的慌神了,怎么也没有办法把外套都挂上。这次,苏菲用了非常重的语气说了一句话,是不太标准的中文,“拿过来吧你!”她把衣服用力拽走了,眉头紧皱,表情非常生气,而且侧脸对着小李。由于苏菲的身材很好,拽的过程中,小李的右臂碰到了苏菲的胸前,条件反射似地连忙把手缩回来,而且一脸尴尬的表情。这一举动使苏菲转过头来直瞪着小李,小李感觉脸很烫,不敢直视对方。这时小李的同学汤宁把地上的风衣捡起来,并准备拍两下灰被小李顺势拦住并接过。小李说,“不用拍,没关系的,外套就是让它脏的。”之后,苏菲把衣服挂好了,小李对她说了声sorry。苏菲没有理会。在一旁的小颖说,“没关系,没关系。”苏菲又斜视了小颖一下。小李做了个深呼吸调整了一下心态。用很谦卑的神态和可爱调皮的语气对苏菲说,“You are so beautiful like la lune!”,“沙律”,“沙哇滴卡”,“欧呵哇呵”。一旁准备上课的学生们都被逗笑了,但是这些招数对于苏菲似乎没能奏效,小李只好用很无奈很歉意的手势表达了此刻的心情。刚准备离开时,灵机一动,先微微鞠个躬,然后一边膝盖微微触地,手势做照相状,微笑着用英语问了一句,“Could you say 'cheese' to me?”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苏菲,苏菲没有理会,转身背对小李,小李只好离去。3 苏菲say“Hi”

过完周末,星期一,小李去一教上专业课的途中,有个女生相向走来,小李没有认出是苏菲。走到跟前时,苏菲主动微笑着说,“你好!”小李这才认出是苏菲,连忙回礼,“沙律”。4 两人默契

星期四,又是体育课,这时苏菲在场外,当小李回头看她时,她用手示意了一下。小李也向她挥了挥手。接着,她用手指了指小李挂在支架上的风衣,又指了指她自己的风衣,然后做了个对调的手势。小李明白了她的意思,微笑着用力地点了点头,给了个OK手势,并大声说,“OK!OK!”

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流阶段分析

小李与留学生的上述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即友好的开始、**的引发、积极的补救和重归于友好。下面来逐一分析。

第一阶段——友好的开始

首先,小李和苏菲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具备较高的素质且都有与人为善的意愿;其次,苏菲来中国求学也是对此怀有美好的憧憬;再者,小李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最后是体育课给了他们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机会。通过初步接触,双方都展现了各自的闪光点。小李的闪光点有俊朗、健康、活力、热情等,这可以从案例1中小李的外貌神情和打球时的表现看出。如:积极救球、喊好球、帮人捡球等。苏菲的闪光点有美丽、聪明、善良、良好素养等。这可以从苏菲的外貌神情以及案例1中苏菲在场外鼓掌以及将球打到场内时歉意的表情中看出。由于双方在对方面前都只传递了正面的信息,因此,他们很自然是种友好的开始。

第二阶段——**的引发

首先,小李犯了“己所欲施于人”的错误。他不介意别人打量和触碰自己的衣服,就想当然别人也不会介意自己这么做。尽管事先问了一下,可由于没考虑到对方的情况是个留学生,可能对我们的话反应不够迅速。更何况打玩球手是比较脏的。接着碰到女性身体比较敏感的部位后,又流露出猥琐的神情。最后的一串逗人笑的举动更是哗众取宠。上述行为使苏菲的反感逐步升级,先是严肃,接着皱眉,进而咕哝,愤怒地说“拿过来吧你!”,双眼直瞪,以至于到最后,背对着我。

其次,小颖说,“没关系,没关系!”显然是站在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上,认为我不是有意的,可以原谅。另外,小颖是苏菲的同学,她对苏菲可能比较了解,知道苏菲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肯定会原谅我,因此大胆断言或代言。但是,毕竟小颖不是苏菲,她没有权力代表苏菲说没关系。所以苏菲斜视了小颖一下。

最后,小李觉得自己该认的错认了,可是对方仍丝毫没有谅解的信号。只好无奈离去。暂时的结局就是,谁也不理谁了。

第三阶段——积极的补救

这个**的诱因主要是小李。因此,小李开动脑筋进行了补救。首先是怀着愧疚的神情说sorry,进而是一串搞怪逗笑的礼貌用语来缓和气氛,最后十分机智创造性的半跪装作照相乞求原谅,既给了对方最高的尊重,毕竟给你跪下了;同时也给了自己回旋的余地,因为这个姿势也可以是照相,不至于太低贱。最后说,“Could you say 'cheese' to me?”一方面是照相用语,即请对方笑一笑;另一方面在此时此刻又是请求对方微笑以表示对小李所犯的错的原谅;可谓非常经典。但是显然当时在气头上的苏菲不吃这一套。

小颖这里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可惜文化背景上是站在小李的一方,因此很容易谅解小李的行为。相信之后,她平时私下和苏菲交流时也在向她解释中国人的一些行为,可能也包括了小李的这次行为,使苏菲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些生活、学习等习惯。

苏菲事后冷静下来也回顾了整个过程。苏菲是很聪明和善良的留学生。当她明白小李并非有意侵犯隐私,意欲轻薄,哗众取宠等等。且积极道歉和传递友好信号后,且从意义上说,小李并未给苏菲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哪怕是损害。当然,苏菲是个宽容豁达有很高修养的人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总之,她的素养,使其通过价值判断,觉得这是件小事。于是当她四天后,见到小李,就主动打招呼传递友好信号。

第四阶段——重归于友好

对于小李和苏菲相互传递友好信号,双方都做出了积极回应。促使双方最终重归于友好。但是,正如伤口愈合,伤疤仍在;绳断了,接起来也会有个结。因此,两人仍然面临一个尴尬的结。聪明的苏菲,通过一个手势向小李示意要把小李的风衣取下,先放自己的风衣,然后再把小李的风衣套在她的外面。这样,小李打完球取衣服就比较方便了。小李也心领神会。于是,两人就有了这种默契。跨文化交流现象分析

案例涉及了、沟通障碍、忌讳、文化休克、非言语语言等等的相关现象。下面来给予总结。

沟通障碍: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言存在差异性,因此双方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小李不懂法语,英语也不流利,加之当时的紧张。因此,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歉意,只能多说些相关的话,来表达自己的重视,讨好对方的心态,以及想化解矛盾的心情。但是外在形式、陈述内容都是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言辞。因此,苏菲很难在当时领悟到小李内心所谓的重视、心态和心情。

苏菲中文不流畅,发音也不标准。她的第一反应还是法语,因此,当她不满时,嘴里就在咕哝法语。而小李听不懂,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回应。当然,皱眉、咕哝、大声说话、甚至抱怨、怒骂等等总算是传递了比较丰富的情感信息。小李的回应就比较宽泛没有针对性,只能围绕表达歉意,和做些让对方开心的事来弥补。

跨文化忌讳: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忌讳就是逆鳞,通常是不可触碰的。一旦触碰,后果很严重。之前打下的友好印象的基础几乎是要被颠覆的。

小李和苏菲本来见面会互相打招呼和微笑的。这样的关系是健康的良性的。可是后来被打破。就是因为小李触碰了苏菲的忌讳。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这里,对于苏菲来说,小李触碰了两个比较严重的忌讳。第一是打量她的衣物并伸手抱到身上,这侵犯了她的隐私权。第二,对于像法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来说,是值得赞美的事物。在他们的文化里,是怀着开放健康泰然的心态来看待RF。而在中国,大部分人还是受传统影响,对待RF还是比较忌讳。这就就造成了小李的尴尬表情。在中国文化看来,一个男士不小心触碰,表达了尴尬,是种礼貌的表现。而在西方人看来,小李的行为相当于是得了便宜卖乖。而且是对女性的极为不尊重。

文化休克:苏菲经历了小文化休克过程。

蜜月期——小李和其他同学们给她的好印象,以及她自身对中国的憧憬,对体育课的喜爱。这些都使她感觉到北大的美好和甜蜜。这个时期就是蜜月期。

沮丧期——小李连续触碰了苏菲的忌讳,并说了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使得她非常的反感。如此生气的情况下,身边的中国朋友居然还帮着中国人说话,自作主张说没关系。这些都使得苏菲情绪消极。这个时期就是沮丧期。

调整期——苏菲在事后冷静时,回顾并思考了整个过程。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看法,逐渐理解并原谅了小李的行为。这个时期就是调整期。

适应期——由于经过了这次事件,相当于使苏菲产生了抗体。以后对类似事件就会有一定的免疫力了。以后对小李或其他中国人的行为就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以后的时期就是适应期。在该篇论文的几个案例中并无明显迹象表明苏菲到达了适应期。本人只是根据后来苏菲主动和小李打招呼,以及替小李把外衣挂在最外层,使他好拿。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断苏菲已经调整好自己。因此很自然地进入了适应期。

案例总结

通过案例,我们了解到,在与留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们是会遇到诸多问题。语言沟通的困难、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等。但是,我们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是都怀有寻求友好的心,有可以相互理解的手势、面部表情等等。只要当双方遇到问题时,都能克制和理性并采取积极的心态进行补救。最终双方是能够重归于友好。也就是说,尽管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和留学生还是完全有可能实现友好相处的。

第五篇: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上午九点半,王老师早早地走进教室,调试了一下多媒体设备。这节课要讲解的主要内容是《汉语教程》一的第25课——状态补语,除了平日里的26名学生以外,还有五名研究生实习教师要来见习观摩。

在新内容“补语”的引入环节,王老师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首先问大家人民币的汉语怎么样(该同学水平不错),众人回答“好”。引导说出“人民币汉语很好”,然后给出之前学过的句子S+V+O,比如“我吃苹果”“小王说汉语”,然后提出如何把“小王汉语很好”“小王说汉语”合并成一句话。同学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有“小王说汉语很好”、“小王汉语很好说”等等。有一个同学说出了正确答案,但是声音很小。王老师特意让他大声说一遍“小王汉语说得很好”,同学们一起朗读了几遍。随之,王老师又将其他两种句型“小王说汉语说得很好”、“小王说得很好”都教给了同学们。并要求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这三个句子三遍。此时,有些同学的注意力就不在课堂上了,他们开始聊天,玩手机。而此时,两名迟到的同学笑闹着走了进来,从老师身后穿过讲台,坐在了离同学们稍远的角落。教室里起了一阵骚动。

王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安东尼、马修,你们坐到这边来。”王老师一边说着,指了指前方的座位,一边打开PPT,开始带领同学们做练习。Gif动图练习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他们兴致勃勃。在用 “在电视台

表演 我 愿意”造句环节,玛丽问王老师“我在电视台表演”与“我在电视表演”是否可以说,反复问电视台的“台”是什么意思,王老师讲解了一遍,玛丽仍然不明白,王老师又讲解了一遍,其他同学也用英语告诉玛丽原因,玛丽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此时已经过去了五分钟。

下课铃响了,王老师赶忙布置了作业。今天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二,下次课还需要补上。

分析:

在有关教学与课堂管理方面,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在讲解语法与练习语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王老师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是否要在讲授新课时将三种句型一并展现,有待商榷;同学们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与学生互动,是不是应该做一些练习等等,这一点王老师做的很好;最后,在处理个别同学的上课提问时,因为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而耽误了全班同学的时间,影响了课堂进程,这一点是需要改进和注意的。

首先,是引入“补语”环节。在新内容“补语”的引入环节,陈老师的做法很新颖。没有采用我们熟知的情境引入法,如:

师:“你今天吃早饭了吗?” 杰克:“吃了。” 师:“那你吃了什么?” 杰克:“吃了包子。” 师:“吃了几个包子?” 杰克:“吃了五个包子。” 教师:“五个包子多不多?”

众人:多/不多。然后问同学们用一句话应该怎么表达,从而引导出今天的主题:“杰克吃包子吃得很多/不多”的句型。

而是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首先问某位同学的汉语怎么样(该同学水平不错),众人回答“好”。引导说出“小王汉语很好”,然后给出之前学过的句子S+V+O,比如“我吃苹果”“小王说汉语”,然后提出如何把“小王汉语很好”“小王说汉语”合并成一句话,这时候就会有各种回答,一般情况下至少会有一个同学说出正确答案,然后可以点他大声说一遍。然后,全班同学一起重复,再点个别同学重复。随之,王老师将“小王说汉语说得很好”、“小王汉语说得很好”、“小王说得很好”三个句子进行了对比,并归纳句型。我认为陈老师将此三种句式都做展示的方法是否值得借鉴,要视学生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掌握得好,接受能力强,就可以进行比较教学。输入时要遵循克拉申的“i+1”输入原则,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定量输入。但我个人比较赞成第一次引入给出一种示范,在复习课环节再做比较。因为一次引入太多,并进行了错误句子的示范之后,同学们容易混淆。

第二点,是课堂进行到一半时有同学迟到、以及思想开小差的情况。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上课方式,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上,我们要注意跨文化交际差异。就我的感悟而言,西方同学上课迟到会比较随意一些,东南亚同学尤其是印尼同学上课积极性很高,也不常迟到。这时,老师要保持好的心态,尊重文化差异性,不要觉得自己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王老师让迟到的安东尼和马修坐到教室中间来,也是为了控制课堂纪律性。

最后一点,针对学生上课提问,是否需要回答与解释。我认为要看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比如某同学提问,“我在电视台表演”与“我在电视表演”是否可以说,反复问电视台的“台”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就不具有普遍性。而如果是“我愿意表演在电视台”,这个问题就值得在课堂上纠正并练习。同时,课堂管理和掌控很重要,第一次课上课就应该给学生制定好或者通过清楚的课堂环节和细节展示出规则,例如让学生们明白在这个课堂上发言,提问是有时间安排和流程的;我们是要以团队精神一同学习的。如果遇到像玛丽这样的学生,可以顺便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让同学来给玛丽解答。如果经过沟通学生仍然故我,教师不要表现出不知所措,不要因此而喜怒形于色,否则其他同学对特殊学生的不满会转移到老师身上,认为老师不够专业。对有价值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回答,对属于该生自己的没有价值的问题,告诉她课下单独为其解答,以不变应万变,保证课堂秩序。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自由,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自由也不是无限制的,如果只是个别学生自己的问题,就不应该耽误全班同学的课堂时间。

备注:

听课时间: 听课地点: 教学内容:

学生人数:20人左右,有同学请假或者旷课 课程类型:综合课

教师情况: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有激情,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下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例分析题答题参考范本(范文)

    案例分析题答题参考范本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法律依据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一)陆某(20岁)与王某(17岁)窜至甲公司盗窃了价值10万元的电子产品之后来到王某的朋友姜某(2......

    案例分析题答题格式

    《重庆市产品质量条例》考试 案例分析题答题格式 首先,根据案例中的题干涉及到的违法事实,不作判断,引用《重庆市产品质量条例》的对应法条,能正确引用对应法条,可得分,如: “根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写作素材part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汉语艺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我非常荣幸能生活在这样伟大的祖国,能够学习汉字这古老而又悠久的文字,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有趣的艺术,是世......

    浅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xiexiebang.com)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使得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全球产生了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派往海外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人数随之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报考院校排行情况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报考院校排行情况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考研需要一个详细周全的计划来帮助大家完成考研......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前景分析5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汉语热”的兴起,汉语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汉语水平已经成为学生进入......

    2019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分享

    2019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备考的,一直准备到了十二月末。这10个月大致可以分成三轮复习。如果觉得不是很把握的话,可以在新祥旭报个一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各人看法有不同,择其善者而从之(一)语言教师发展研究类: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