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镇:发展特色农业开“新花”

时间:2019-05-15 13:4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寨镇:发展特色农业开“新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寨镇:发展特色农业开“新花”》。

第一篇:九寨镇:发展特色农业开“新花”

九寨镇:发展特色农业开“新花”

走进金秋九月的九寨大地,放眼望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独具特色的特色农业集中连片,文明和谐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处处昭示着激情与活力。

九寨镇是我市农业大镇,素有“辽南水果之乡”、“东北大棚桃第一镇”的美誉。全镇水果总产量达6.6万吨,水果总产值达5.3亿元,其中裸地水果产值1.1亿元,大棚水果产值完成4.2亿元。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镇党委书记杨永义能经常带着党员干部下到基层、来到农家,这么近的距离与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给我们贫困地区基层群众带来的不只是意外,还有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期盼,跟我们话家常、谈致富。”九寨镇村五美房村民李大爷对笔者说。向贫困宣战!不是“虚晃一枪”,而是真抓实干。九寨镇党委政府“联村联户”不是简单的干部下乡,而是扎扎实实解决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联系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订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开发高起点、建设大基地、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全力配合开发城镇化建设,全镇共建设设施农业小区295个,水果温室大棚26,800多栋。为了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去年,我们认证了绿色食品油桃、巨丰葡萄、红富士苹果和青椒,申报绿色食品基地3.5万亩,注册了“迎新月”、“营九牌”绿色食品商标。目前,该镇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基地”,被省农委确定为“辽宁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我家水果温室大棚里种的李子和油桃,一个温室大棚年收入8万多元不成问题”。谈起高效设施农业带来的实惠,五美房村农民杨大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力开展苹果标准示范园建设。营造富民强镇产业铺天盖地、遍地开花的局面,加快九寨人脱贫致富的步伐,该镇投资210多万元,在五美房村新建面积100亩的高标准苹果优良新品种示范园,品种为2年生嘎啦1,700株,3年生珊沙500株,水、电、路设施齐全。此示范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

(于学忠)

第二篇: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农村旅游经济

——关于城关镇西河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刘红星

城关镇西河村位于县城西边沟底,距离县城仅1.5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地理环境不好,农村经济发展困难。近年随着县城人群体到西河锻炼休闲的增多,加之西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初步完成,为西河村发展村级旅游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对该村的详细调研,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河村应当围绕以乡野农村水利观光和休闲健身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城镇人群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以展特色农业为主,充实农家乐形式,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具体如下:

一、西河村基本情况

西河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640人,总耕地面积748亩,由于位于狭窄沟川地带,全村河川水浇地仅42亩,其余706地均为沟坡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很差。全村农业生产以水地种植蔬菜为主,沟坡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另在荒山荒坡上种植有400亩花椒和10亩核桃。2013年全村种菜收入25.3万元,第一产业收入仅75.8万元,可以说农业生产除因离城近蔬菜销售方便收益较高外其他农业包括经济林收益很差。

二、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的优势、现状与问题

西河村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洗肠泉”为古代高僧佛图澄开

肋洗肠之地,“搠枪泉”因武帝饮马而得名,“跪姑泉”被定为“宫泉”。1997年以前这里是通往县城西北的交通要道,但是随着新西河桥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曾经繁华的西河村渐渐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千年普济寺断续香火,军队营房破烂不堪,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近几年来,随着人们锻炼身体的需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发展,离县城较近有沟有河的西河村成为县城人群健身娱乐的“后花园”,每天从县城到西河村健身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有2000多人的流量。2013年,澄城县委、县政府依托“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西河村有水、近城、便于休闲等特点,作出“实施西河风景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把西河村开发建设成集水上游乐、休闲避暑、农家餐饮等现代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绿水生态风景区”的重大决策,拉开西河走向生态田园的序幕。西河风景建设被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亮点走进政府工作报告,“投资2500万元,实施县西河生态风景区建设工程”成为县长向全县40万人民公开承诺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841.7万元,对县西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河道2.89Km,新建排水涵管2处,新修下河踏步23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务局投资120余万元,新增实施了8座拦水坝工程,使西河老桥上下游1km范围内形成了3.6万平方米水面景观;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总投资1212万元,对县西河风景区河段及沿河两岸山坡进行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西河

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经有农家乐、农家烧烤等出现,村民也自发形成了新鲜蔬菜销售群体。

通过调查,我认为,西河村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突出优势,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引导。

1、发展能力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群众对乡村休闲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没有多少效益,发展路子不多。该村的村民多数外出打工,条件好的也多在外地或县城安家,不愿意回村创业,现有群体没有投资发展能力。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县城通往该村的道路差,有一条水泥路得是很窄,离县城处道路污水垃圾纵横,严重影响消费群体进村。风景区内没有娱乐设施,留不住来往人群,现有接待消费者的农家乐的硬件设施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目前,该村发展休闲娱乐等产业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作指导,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4、形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在发展中没有和农业发展结合,没有特色,难以吸引人。由于缺乏市场理念、定位不准、现有农家乐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没有规范化经营观念,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三、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休闲娱乐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农”、“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从农业入手,可以依托该村蔬菜种植强项,迎合城区人员消费喜好,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等农业产业,结合自采自摘,净菜超市等项目,使之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也可以利用沟坡发展经济效益好的土鸡养殖,野鸡养殖等项目,并结合农家乐现场进行消费,以吸引群众喜好。

2、保护环境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只有山表示水秀才有吸引人,必须要保护好西河村的水、两边沟坡的林、植被等自然资源。特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把西河变成臭水沟,让群众丧失消费心情。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起居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都要

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环境。

4、突出特色效益的原则。发展乡村休闲娱乐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要尊重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观念,多考察,多调查,有针对性进行开发,同时又要做好基础设施改善,加快水面开发游乐设施,并发掘民间文化,建设有质量、有特色、有内涵的娱乐消费产业。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在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村休闲游乐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适合本村的发展规划。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统一管理安排,对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产业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规范引领,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建设好乡村休闲娱乐项目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村政府要积极争取,在配合县上建设好后续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各种农村建设性项目资金,加快本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全力做好通村道路和文化广场建设,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第二,争取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给本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利用本村外出干事人

多,路子多,资金活的优势,以一些好的娱乐项目吸引外来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本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3、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西河村旅游发展应当借助县上的大力支持,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4、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中介机构,以水利风景、农家美食、传说遗迹、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乡村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2014年6月4日

第三篇:九寨镇:以农业产业化促农户致富

九寨镇:以农业产业化促农户致富

近年来,九寨镇以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倡导农户建成反季日光温室,发展老果园改造经济林,促使农民尽快致富,尤其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更是将农业产业作为帮扶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到目前,全镇共建设施农业小区287个,大棚26000多个,占地25100亩。

在九寨镇九寨村一组苗圃基地,笔者看到绿意葱葱的苗木,不仅感到好奇,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殿金笑了笑说:“我们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开展了农业富民,向荒山、荒地、荒沟要效益;新品种的引进、新栽植模式推广、科技培训、加大力度解决树龄老、树势弱、果园郁闭等具体问题,想方设法引进新品种,进行绿色健康苗木培植生产,对老果园改造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去年,我们亲临周边省、市各个苹果示范园区现场进行技术考察,深受体会。在专家的建议下,引进栽植了烟富三号、新世界、皇家嘎啦、寒富等多个新品种。

特色林果业是九寨镇探索出的又一条促农增收的产业,全力推进高效、优质果品农业示范区老果园改造建设。采访中农户告诉笔者,这一片苗圃基地大约投入40多万元,整体面积有19亩;镇、村两委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九寨镇党委更是把特色林果业作为全镇发展的主导产业,这切实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拓宽增收渠道,发展精品农业。实行标准化建园,高规格出园,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镇政府还即将邀请相关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户培训科学管理和防虫防病技术,确保全镇特色林果业壮大发展,加快农户奔小康。九寨镇以农业产业化促农户致富,不仅使以往的粗放式生产迅速走出低谷,而且逐渐成为细心化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于学忠)

第四篇:特色农业发展报告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边贸口子镇经济发展

——胡家营镇落实“一区两带”农业规划论文报告

胡家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汤建明

2010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总体发展战略的关键年,也是促进胡家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创新工作,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围绕一区两带建设,实施“123”工程。一是以土地沟为中心建设一个万亩桑蚕核心园区;二是以胡家营镇为平台建设“汉江源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和“木瓜批发交易中心”(即边贸农产品流通中心);三是以316国道线建立蔬菜产业带、以汉江沿线建立木瓜产业带、以陈庄山区沿线发展药材产业带。以集镇美化、亮化、净化为抓手,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桑蚕产业名镇、边贸物流名镇”,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开发、社会稳定等工作。

一、特色产业发展前景

我镇发展特色农业是深入贯彻十堰市委“一统三分”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方针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县委确定的“一主两翼”生产力布局和生态型库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拓展和深化;是培植农村主导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我镇又好又

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我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镇积极实施“123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调优结构、扩大规模、提升品质”的思路,确立了“山上木瓜山下桑,种药种菜奔小康”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是以桑蚕产业为核心,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逐步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农业发展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村组发动,财政补贴等措施,推动了以土地沟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八个村的桑蚕产业发展,区域性桑蚕版块联动式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产业发展企业化经营思路引导下,土地沟村农民自发组织的“郧县合叶桑蚕合作社”得到上级领导重视和大力支持,该合作社生产的“桑绿牌”系列产品天然绿色养生蚕砂枕头、高档蚕丝被等产品已销售到国内很多省市。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带动了焦元、上红、陈庄、白塔、其林等八个村栽桑养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目前全镇桑园基地面积已增到4000余亩,桑农700多户1000多人,其中技术能手200名,至年底,桑蚕产业经济总量达380万元,带动全镇农民年人均增收100余元。

二是充分发挥山大人稀,山场面积大的优势,突出发展林特、养殖、药材等特色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截止目前,仅两河口、陈庄两村就建设金银花基地200亩;以科学养殖、规模养殖为主,全镇已形成年出栏牛30—50头,山羊60—100头,牲猪50头以上的大户20余家。

三是为稳定和发展桑蚕、木瓜、养殖、药材等特色产业项目,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针对桑蚕、木瓜、药材、养殖管理技术不到位、产量低、规模较小的问题,镇政府领导除加大农业科技培训的力度,还积极与县产业办、桑蚕办、木瓜办、畜牧局等单位联系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要求每户必须有一人熟练掌握一项农业项目科学管理技术,对发展较好的村和个人,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和奖励。由于农民从经营中得到较好收益,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积极性普通提高,目前全镇已发展桑4000余亩,木瓜8000余亩,药材1000余亩,养殖上规模的大户20余户,农业产业化版块式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三、我镇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相应对策

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

1、农民心中有顾虑。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组织程度、传统观念等自身条件的局限和资金、技术、流通、市场等外部条件的约束,广大农民对发展特色产业还有许多的担忧。一忧结构定位是否准确可靠;二忧种植技术能否可靠及时;三忧销售渠道是否畅通宽广;四忧服务组织是否尽心尽力;五忧自身能力能否适应调整。介于以上原因,农民对特色产业种植有后顾之忧,对此信心不足。

2、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一是受传统家庭为单位经营模式的影响,目前特色产业种养规模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比较效益不突出。二是特色产业缺乏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产、供、销严重脱节,致使许多特色农产品有优无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

3、农业新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在新品种、优良品种的引进上力度不大,品种不多,新技术推广应用比较慢,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种养技术,仍处于粗放型生产技术层面上。加之缺少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机制,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使用新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弱,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份额小。

4、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镇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镇上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招商引资难度大且进展慢,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项目比较缺乏,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从我镇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特提出以下对策和意见:

1、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形成发展特色产业的整体合力。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我镇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发展特色产业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大力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心中顾虑,放开手脚,积极投身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形成发展特色产业的整体合力。

2、创新经营方式,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区域优势,要积极发展桑蚕、木瓜、药材等高效产业,搞好示范区、示范点和示范户,用“示范”来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二是培植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外部市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强化科技应用,努力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一是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要按照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积极推进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品牌创新。加强科技培训指导,全面提升种养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对乡、村技术人员、种养大

户进行各种生产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掌握先进实用的种养技术。二是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片基地,拉动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的思路,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放大高科技的示范效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5、畅通融资渠道,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我镇每年可以安排一定的特色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围绕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强化龙头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

四、我镇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是优化结构强产业。加快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强“123工程”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打造名优品牌,建生态边贸经济强镇。

1、重点突出桑蚕生态产业版块建设。发展壮大桑蚕种植面积,以胡家营镇土地沟村桑蚕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富家河、上红、两河、沙沟四个村的桑蚕产业园建设面积达10000亩,稳定桑蚕版块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强桑蚕产业系列产品市场开发,努力开拓省内市场,争取产品上货柜、进超市。最终达到“产业规模上水平,产业生存重效益,产业发展创品牌,农民、集体、企业联动发展双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状态。

2、抓住市县关于316国道沿线有机蔬菜产业带建设机遇,突破性发展蔬菜产业,打破胡家营镇无蔬菜产业的历史,在富家河、陈庄、两河、大桥、将军、店子、上红、沙沟等村建设一个市级蔬菜产业带,力争实现明年上半年蔬菜面积达到500亩,两

年达到2000亩的目标,届时将实现直接与白河县、十堰市市场对接。

3、以“焦园、沙沟、漆沟、胡家营、木瓜、店子、冻青、洄水”等为主的“山上木瓜产业带”,全镇达到15000亩。培育出“焦元、木瓜、冻青、洄水、店子”五个“木瓜专业村”。

4、以“南沟、两河、陈庄、大桥、白塔、其林、焦元、洞沟”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全镇达到5000亩。(其中:金银花达到3000亩)。

5、在洞沟、白塔等村开展农家鸡、牛、羊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在洞沟等村发展牛、羊2000头,在白塔等村发展土鸡散养10000只。

二是整合资源活经济。围绕“绿色生态桑蚕产业名镇、边贸物流名镇”目标,大力发展以桑蚕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建设,根据“一村一策”原则,科学实际地结合各村区位优势,适时适地的发展蔬菜、木瓜、药材、养殖等富民产业。以发展汉江沿线生态经济为总的指导,以胡家营铁路货运站、十天高速等便利交通为平台,重点建设好“汉江源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和“木瓜批发交易中心”(边贸农产品流通中心)两个中心,为胡家营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平台和产业发展孵化器,以此促进郧西沿江乡镇、白河县,五峰、鲍峡等江南产业区域经济互动式发展,提升胡家营镇地跨两省三县的边贸口子镇政治经济地位和作用。

规划在思维,践行在实践,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胡家营镇将会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为郧县的发展添上艳丽的一笔。

第五篇:镇农业特色亮点工作

宝林镇农业特色亮点工作

宝林镇位于邛崃市东南面,幅员面积36.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涉农社区、10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41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2人,劳动力人数11025人,耕地面积30000余亩,属于典型的农业乡镇。宝林镇农业发展一直坚持规模化、高端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宝林特色的白茶产业和猕猴桃产业齐头并进,乡村旅游紧随其后的良好格局。

2007 年,宝林镇引进了浙江安吉乳玉茶厂和乐山绿源林业有限公司,在邛崃注册“邛崃市联农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 万元,下称“联农公司”),与宝林镇金鸡村合作进行白茶种植试点。经过一年育苗选种,培育出了宝林独有的白茶品种后,公司立即注册了“金联农”商标。联农公司在销售宝林产的安吉白茶时必须用“宝林白茶”这一地理标识。

“宝林白茶”是一种不受任何污染的纯天然食品,产品为变异绿茶高端茶种,由浙江引种培育而来,其经济价值较高,主要特点就是高氨低酚。经权威部门检测,氨基酸含量高达29.9%,茶多酚仅为15%,不苦不涩,口感极佳。其所含氨基酸中,茶氨酸含量极高,具有极高的保健、增强免疫力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对白茶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盛赞。

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双轮驱动”的紧密联系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业生产者和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的稳定和品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了单家独户种植的自然风险和市场

风险,有效地带动了宝林镇全镇规模茶叶发展。依托林盘整治、拆院并院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方式,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共同开发茶具、茶叶包装、旅游饮品、茶礼品等产业,兴建茶艺馆,通过举办“白茶节”等特色节会活动,积极发展集茶园观光、现场采茶、制茶体验等旅游休闲活动为一体乡村旅游,实现以“一叶带多业”,推动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同时,依托白茶标准化基地建设,延伸加长产业链,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加工业、商贸和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掘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入股等方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对促进农村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

宝林镇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实现三次产业互动为重点,通过“农户土地入股、企业自主经营、社企协调合作、收益按股分红”,基地投产后的前5年,联农公司保证鲜叶按不低于100 元/公斤的价格结算收益,如果市场价格低于100 元/公斤,则由联农公司补足。预计丰产后,以一季春茶算,每亩劳务收入1300 元/年,每亩入股分红可达1346 元,入股总面积5000 亩,可实现劳务总收入663 万元,分红总收入686 万元,此项产业年总收入可达1349 万元,按此计算,仅此项收益每户农户年收入可达 7412 元。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经济壮大的纯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宝林镇白茶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占地面积达100亩的白茶精深加工

项目已在邛崃工业园区新建,建成后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到1.2亿元,可实现年产值2.4亿元,税收约2000万元。

按照成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和邛崃市产业发展规划,宝林镇抓好白茶发展的同时,错位发展猕猴桃产业。四川三甲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260万元,公司业务以猕猴桃基地建设鲜果加工、销售为主。并于2007年11月25日成立了四川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科技合作社——邛崃市三甲猕猴桃产业研发合作社。以公司为依托,专业合作社为支撑我镇现有凤山村三甲果园1号示范基地一个,是三甲公司重点打造的红阳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基地内有抗旱生态养鱼池、观光灌溉环流渠、生态养猪场、养鸡场及沼气池等,实现了猕猴桃园区“果—草—畜—沼—果”的生态循环模式,是集种植、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同时三甲猕猴桃项目采用“公司+示范基地+科技合作社(核心示范户)+农户”的全新运作模式,目前在我镇发展合作社社员100余户,带动310余户,种植猕猴桃近3000千亩,也带动了邛崃相邻乡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下载九寨镇:发展特色农业开“新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寨镇:发展特色农业开“新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永善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永善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高原农特产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缩小......

    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摘 要: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 开拓创新 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

    茌平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茌平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茌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

    甘肃特色农业发展论文

    摘 要:分析了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在探讨甘肃特色农业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甘肃特色农业必须坚持走产业化道路,注重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