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一参加三参与职能问题思考探讨

时间:2019-05-15 13:3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履行一参加三参与职能问题思考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履行一参加三参与职能问题思考探讨》。

第一篇:履行一参加三参与职能问题思考探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快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迈进,也昭示着我国政党政治日益成熟。日前,中共陕西省委下发了贯彻《意见》的《实施意见》,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民革陕西省委正在深入学习和思考,探讨如何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利用《意见》提供的制度保障,正视并认真对待自身建设中阻碍民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真正在组织结构、党员素质上不断改进和提高,在制度模式、活动方式上不断健全和完善,使民革工作运行机制和效能与参政党职能相适应、相协调,与执政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步伐相一致。

就民革“一参加、三参与”职能,对照《意见》精神的要求,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点:如何充分注意政治协商程序,真实反映组织的意见诉求

程序是实现内容的保障。《意见》提出了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同时明确规定了协商的程序,包括制定协商计划、做准备、集体研究讨论、民主交换意见、及时反馈情况等。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与当地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的政治协商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这种直接的参政议政行为,是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参政的较高层次,也最能体现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

面对执政党地位在政治协商中日趋制度化、规范化,民革目前如何应对的确缺乏程序保障,尤其在“做准备”的环节上,还没有形成集体研究讨论、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形成党派意见和建议、体现本党集体智慧的程序保障。也就是说,同执政党进行政治协商这种高层次的参政行为,或多或少取决于党派领导人本身的水平和能力,有的甚至停留在个人意见和认识的基础上。从某种角度讲,这是民主党派政治资源的一种空耗和浪费,显然难符《意见》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参加政治协商活动的程序和加强集体讨论和研究、广集民革党员及集体智慧的机制。民主党派领导人多属学者型或专家型人才,相对执政党领导人而言,从政阅历少,知情不多,难以应对政治协商所涉及的众多问题和领域,为此,我们需要整合民革的人才资源,建立一支专业门类相对齐全、高素质的参政议政智囊团作后盾,在政治协商的重大问题中,尽可能充分地反映民革组织的意见和主张,使政治协商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二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参政议政主力军的政党意识和责任感

《意见》还对如何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人大、政协、政府和司法机关中的作用,做出了具体、明确且操作性强的规定,为民主党派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履行“一参加、三参与”职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应当充分肯定民革组织中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他们是民革履行“一参加、三参与”的主力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民革工作,努力履行职责,在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岗位上体现了良好的参政党形象和水平。自民革八届陕西省委会以来,民革陕西省委会在省政协每年提交的提案数量和质量一直名列前茅,就是很好的见证。

但我们更应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参政议政要想参到点子上,议出水平来,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参政议政主力军,不仅需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还需要自觉坚持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善于、勤于调查研究,了解国情、省情,特别是社情民意,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是非辨别能力,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如今,中共党委和政府工作日渐公开、透明,民革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和应有的力度和深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力量而彰显作为一个党派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确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审视现实,我们发现,个别党员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后,因种种原因很难保证参加民革组织各种会议和工作。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有的民革人大代表,一方面因少与、难与选区选民见面,不能充分反映他们的意志和要求,另一方面也认为民主党派在人大不能以党派身份活动,不代表党派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事实上成为不能广泛反映广大群众意见的人民代表,背离了作为人民代表的应有之义。政协委员也往往只重视每年“两会”期间以个人名义提交提案,却较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群众,缺乏及时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自觉性、主动性等等。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机制,能够使得民革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及司法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等,将他们在“一参加、三参与”中所获得的信息、知识转变为指导或帮助民革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工作可利用的信息和方法;使得他们通过一定的形式向民革组织报告工作并接受民革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使得他们

能够牢记自己是代表民革组织参政议政,有责任、有义务联系广大党员及普通民众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诉求。

第三点:如何建立参政议政工作保障机制,有效发挥整体参政议政功能

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民革必须结合本组织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参政议政保障机制,将民革潜在的优势挖掘出来、能量释放出来、智慧整合起来。

先,各级组织的领导班子,一定要保证精力和时间研究参政议政工作,形成一种研究工作的机制和氛围。反观现状,由于兼职领导多,主委会议、常委会议,常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难深入研究某项工作,这种现象应该改变。

其次,要认真研究、组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善于通过民革组织的渠道反映见解和主张、意见和要求。

再次,民革组织要积极认真地归纳、整理社情民意,经常性地向有关方面反映;要通过持久、有效地教育、宣传,配之以制度保障,逐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逐步将反映社情民意的行为从“要我做”提升为“我要做”的层面上。

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及时表彰在参政议政及社情民意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积极分子,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民革组织发挥整体参政党功能。

第四点: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

民革在吸收高层次、综合性人才方面困难较多,加之我们缺乏培养后备干部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支撑,因此后备干部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结构上也呈“三多、三少”状况,即“自然科学界多,社会科学界少;专业型人才多,复合性人才少;专家学者多,行政领导少”。尤其是一些地方组织政治交接困难,也影响了民革“一参加、三参与”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时不得不采取“突击发展”、“突击提拔”的方法以应付换届需要,使得一些缺乏统战知识和党派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或其他人士仓促走上民革重要的领导岗位。这些同志需要有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非数年磨炼难以完成。但刚刚进入角色佳境,即又面临新一轮政治交接。年龄问题使参政党难得的一些人才难有用武之地,如此循环往复,势必造成“一参加、三参与”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个问题值得中央和各级组织关注。

《意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必将有效帮助解决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但凡事都需要有过程,过程是以时间为代价的。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借《意见》实施带来的大好机遇,从组织发展环节入手,着眼于改善民革党员队伍结构。从入党后培训着眼,制定近、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按照培养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后备干部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民革工作实践,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保证民革政治交接的顺利进行,保障民革“一参加、三参与”职能的更好履行。

第二篇:履行新职能推进依法行政问题思考

“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情况交流”20字新职能,是国务院在总结全国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多年来依法行政工作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赋予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新职能,同时也是对政府法制工作在发挥好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的具体职能定位。20字新职能准确把握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中,在不同层

面、不同角度、不同阶段所承担的各项职责,为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关于“统筹规划”

应该说,“统筹规划”这项职能对于政府法制工作来说,还是一项相对较新的职能。以往,谈到政府法制工作,往往就是参谋、助手和顾问这三个词汇。顾名思义,这几个词汇表达的都是一个层面的含义,即政府法制工作仅起辅助作用和出谋划策作用。“统筹规划”就不同了,它所表达的含义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从较高的层次,对以后要开展的工作提出进行全盘思考、长期谋划,以及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工作作出有操作性、方向性的安排。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也有相关的表述(“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情况交流”16个字),唯独没有“统筹规划”。这说明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国务院提出的“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省政府关于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等一系列决策,都是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来谋划和操作实施的。可以说,“统筹规划”职能出现在国务院《决定》中,绝不是偶然。同时,这也对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履行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顾我市这几年的工作,在统筹规划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每年都要印发全市政府法制工作要点。在工作要点中,对当年需要开展的工作,如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范性文件审查和备案工作等,作出详细的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具体的步骤和措施。二是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召集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研究和部署下一步的依法行政工作重点等,对年初的工作安排作出适当调整。通过科学规划和及时调整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统筹规划、有序发展。但毋庸讳言,由于职能不明确等多种因素,做得还很不够。《决定》的颁布,为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加强统筹规划职能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有利契机。

要充分履行“统筹规划”职能,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到深思远虑。这主要从“规划”这两个字来理解。所谓规划,就是要对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指明方向,作出总体安排,明确工作步骤。这就需要我们要在总结以前和现在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依法行政工作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深入思考、长远考虑,不能就事论事、只看现在,也不能鼠目寸光、看一步走一步。二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在深思远虑的基础上,思考、安排和部署工作时也要突出重点,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规划得再好,也只会事倍功半,什么也干不好。当然,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我们始终认为,依法行政是一项综合工程,个别方面的工作(或地区)首先达到依法行政要求是可能的,但如果其他方面(或地区)过于落后,只会畸形发展。所谓统筹,就是要用最少的精力出最大的效益,就是要寻找最佳的平衡点,科学发展。三是要稳步推进。我们提倡创新、提倡跨越发展,但前提是要扎实、稳妥。稳定和发展二者不能偏废。统筹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切实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能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

二、关于“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情况交流”

(一)关于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应该说,这两项职能是这几年最为强化和加强的职能。特别是自2005年省法制办在全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以来,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履行这两项职能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政府法制工作逐渐走上了整体发展、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这方面,**市也探索着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建立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最少召开一次市、县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听取县区政府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部署的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了督查台账。对于工作要点中部署的重点工作,明确明度,及时督查,对于不能按时完成阶段工作任务的,记录在案,纳入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评体系。三是建立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将以往的年终抽查转变为日常的全面评查,根据不同执法系统的执法案件办理情况,分阶段、分批次地进行集中评查,既保证了评查的全面性和连续性,又能够及时地指出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违法或不当执法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化解在行政程

序中,有效减少了行政争议。

但是,由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自身的机构编制性质等因素,在上下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之间、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法制工作科室之间,存在着各为其主、相互关系不够明确,进一步加大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力度无从下手等问题,制约了这两项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有些同志讲,总感觉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开展这些工作方面有

点象政府的督查机构。这一方面说明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在发展,同时也说明了发展方向有所偏差。这需要在贯彻落实《决定》的过程中尽快加以研究解决。

(二)关于政策研究。应该说,政策研究是法制工作机构的优势。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于依法行政越来越重视,各项政策的出台,都存在一个合法性的问题。相比党委、政府的政策研究机构来讲,这项专业性的工作由法制工作机构来作,无疑是最为合适的。我们常讲,搞调查研究,一是要调查,二是要研究。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沉下去,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其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提炼出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工作。但是由于人员力量不足等多种原因,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精力去进行广泛调查,更没有精力去静下心来进行分析、研究。

(三)关于情况交流。近几年,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之间的交流出现了爆发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随着县区政府法制机构的健全和法制工作人员的不断充实,市政府法制办和县区政府法制办、政府部门法制机构之间,县区法制机构之间、政府部门法制机构之间,交流越来越多。通过广泛深入的沟通、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政府法制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但是,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外交流不多,特别是和兄弟地市之间的交流及与省政府法制办的沟通不够。二是交流的形式仍大都是传统方式,信息交换不够及时,特别是通过网络等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加强交流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目前连政府法制门户网站还没有建立。这些方面,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三、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上下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市、县两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机构设置。前面多次谈到,20字职能主要还是基于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之间的关系出发的。不明确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设置不够统一,就很难切实履行20字职能。二是要将20字职能的履行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评体系,出台一些硬指标。20字职能和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传统的“务实”工作不同,是一项相对“务虚”的工作。“空对空”的开展工作,很容易失去把手。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县工作的指导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与市县政府的沟通和交流,为市县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提供宽松的环境。四是多组织一些全省性的交流活动,做到信息共享、经验互通,促进全省政府法制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第三篇:关于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思考

关于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思考

民建廊坊市委 董铁刚 2014年8月7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存在的问题。

民主党派如何在履行参政党职能中做出突出贡献,关键在于人才的多少。目前,在市一级民主党派组织中,参政议政方面普遍做得比较好,但依然存在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是在参政议政中写出有见地的调研报告的人才十分短缺,大部分党派成员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工作突出,可一涉及到撰写有关全局性的社会发展和民生方面的提案或建议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关键。当前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参政党理论建设滞后。

目前,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党职能过程中,面临着新形 势、新要求,需要有具体、科学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可遵循,更需要系统、全面的参政党理论的指导和理论支持。随着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环境的变化,对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党派有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民主党派理论就是要对民主党派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形成体系,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使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更富成效。而建立一个怎样的参政党,怎样进行参政党建设,是参政党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摆在各民主党派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组织建设存在瓶颈。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既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民主党派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为民主党派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党派的政党意识、政治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高,党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 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建设新形势下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领导班子建设受客观条件制约。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属兼职的多。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多数不是专职人员,这是民主党派有别于中共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民主党派市级领导班子一般只有1名专职副主委(有的党派甚至没有专职领导),其余领导班子成员都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这些兼职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各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本职岗位任务繁重。因此,各民主党派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班子成员精力集中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合力形成难的现象,影响了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能力的提高。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虽有分工,但客观上由于大多为兼职干部,且不熟悉党务工作,造成工作有分工,职责难落实,党务工作基本由专职副主委承担的现象。而专职副主委不可能包办所有党务,只能承担日常事务,使得党派工作机关化,影响党派组织活动、参政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组织活动中程序性、联谊性较多,研究部署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较少。班子成员由于多数兼职且本职工作繁忙,定期的组织活动中程序性、联谊性成分较多,而真正就 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的互相交流少、深度浅,难以形成在共同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基础上的团队精神和政治合力、思想合力、工作合力。班子成员之间的合作共事氛围的好坏则往往取决于主要领导人或者专职副主委的个人心胸和能力,影响班子整体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2、基层组织的活动受人员、硬件设施和资金限制。

一些基层组织习惯于过去政治学习式的活动方式,往往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或是聚会就餐,搞搞联谊活动,主要是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种质量不高的活动,影响了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民主党派成员不断增多,因工作变动转岗的民主党派成员不断增多,因拆迁、购房而居住地发生变化的民主党派成员不断增多,因外出工作而成为流动民主党派成员的不断增多。再加上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缺少活动经费,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干部多为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和从事民主党派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个别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功能还有退化、软弱涣散的现象。

3、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空间在缩小,难度加大。由于无 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有代表性人士政治参与的途径逐渐增多,相对减少了民主党派对他们的吸引力,一些尚未加入党派的知识分子认为,保留无党派身份在政治上同样会得到社会重视;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担心参加民主党派后活动增多,会影响业务的发展而不愿意参加民主党派;在一些基层单位出现一个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几个党派都去做发展工作的尴尬局面。

4、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参政议政人才与其党内职务、实职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安排和选拔相脱节,缺乏锻炼的台阶,使一些优秀的后备干部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人才的埋没。另外,一些基层单位党委对于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民主党派在认识上存在矛盾。

5、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党员的参政议政机会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尤其是高校知识分子集中的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活动越来越活跃,应该成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拓展和延伸。但长期以来,他们直接参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活动的机会不多。

(三)派机关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民主党派机关是党派运转的中枢和承上启下的综合办事机构,在党派工作中发挥着组织、联络、协调、指导、管理、服务等多项职能,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机关建设成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民主党派要搞好自身建 设,首先应该抓住机关建设这个环节,可以说机关建设在党派自身建设中是个纲。机关建设也成为体现民主党派工作水平的重要窗口。

在机关工作的党派干部,本质上是好的,许多同志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党派事业。但是由于民主党派机关所具有的“牌子大”、人员少、流动难、制度弱、手段少的特点和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些问题,其机关建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机关干部中参政议政、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人才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日益增加的参政议政调调工作的开展。

二是地方组织的机关干部太少,有的设区市的市委会才1个专职干部,未能形成有效的工作班子。

三是随着民主党派机关中层干部的相继退休,而一些年轻干部又缺乏锻炼,出现中层干部“ 断层”现象。

四是机关干部“ 进”与“ 出”都很困难,能胜任民主党派工作,通过公开招聘的人员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党派的需要,而原来一些机关干部由于历史原因,总体素质偏低又很难调出,占用了有限的编制,引进新人受到限制。

二、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从提高认识上重视政治文明建设的学习和参政党理论建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和肩 负的历史使命。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及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履行参政议、民主监督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使能政党的整体功能和政治参与的潜在优势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许多事实说明,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但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可以克服职业、专业上的限制,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就能为发挥参政党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重视和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参政党必须有自己的理论队伍,必须造就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质的队伍,尤其是培养中青年的理论骨干。民主党派的理论队伍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理论队伍的一个方面军,自觉地为爱国统一战线和参政党的实践需要服务。

(二)从制度建设上搞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跟踪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培训、推荐、安排等跟踪管理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1、民主党派组织确定的后备干部,在管理上应与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中共党委取得联系,请他们协助管理,提供锻炼机会,并参与考核。同时,要明确后备干部的培训内容与分工。民主党派组织着重培训什么,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着重培训什么,要有大致分工。以明确各自任务,相互协作,促进这些后备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也有利于今后的推荐与任用。

2、政府哪个部门需要什么样的党外干部,拟担任什么职务?民主党派推荐后备干部到哪个部门,担任什么职务?中共各级组织和民主党派组织双方之间应多沟通多协商,力求达成共识。只有荐用双方协商化,才能既保证任命对象的素质,又保证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在德、才、能、绩等条件与党内同等的前提下,考虑到民主党派成员普遍要求具有中高级职称,而根据我国目前中高级职称评定情况看,具有中高级职称者年龄多数偏大的现实,对党外干部的任用年龄和级别规定上,要比中共同级干部略宽些。另外,目前一批在各政府部门任职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干部多数是副职,应允许符合条件的干部任“ 正职”,而长期担任副职的还应允许“跳级”。中共各级党委应继续有意识地将部分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留在党外,并积极推荐给民主党派,帮助做好说服动员工作,支持民主党派搞好高层次、有代表性人士的组织发展工作。

(三)加强特约人员的选聘和管理,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应邀为“特约人员”,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也是参政党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创新形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特约人员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1、逐步扩大邀聘特约人员的单位范围。特别是那些公 共权力大又易滋生腐败的尚未邀聘特约人员的政府部门都应邀聘特约人员。

2、制定《 特约人员选聘与管理工作条例》(对其产生方式、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规范选聘特约人员的条件、程序及其工作权责;规范特约人员任职期限(一般不超过2个任期)、考核与奖惩办法。

3、建立三项制度,充分发挥特约人员民主监督的整体功能。一是由统战部门主持,定期召开不同部门特约人员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积极吸纳特约人员参加政府“对口”部门的大案要案参与制度。特约人员多系兼职,有本职工作,可以考虑阶段性参与,在不妨碍本职工作前提下,也可全程参与。三是培训制度,凡新上任的特约人员,都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以提高其责任感、使命感和监督水平。

(四)加强培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作用。中共各级组织对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要与参加党校学习一视同仁,即在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或党派组织的培训的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据民主党派的特点,增设有关履行职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政党与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调查方法”、“ 提案的写作方法”等课程,以及有关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强化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履行职能的综合能力。

(五)拓展参政议政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党派成员参政 议政的积极性。各级党委要考虑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活动纳入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运作系统之中。如在各级统战部网站上建立“参政议政论坛”,并使它成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党员有序政治参与的新型活动平台,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共和民主党派组织应给予及时处理和反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的参与率,体现民主党派的整体作用。

(六)加强机关建设,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中共统战部门应进一步协助民主党派建设好机关,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党派机关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晋升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机关中“ 人浮于事”、“ 忙闲不均”、“ 苦乐不公”问题,提高机关效能。既考虑多数人的效益,也照顾少数人的利益,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中共党委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从长远考虑应当允许民主党派机关参照政府部门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在本党派成员中选调并培养或从社会上公开招聘政治学、社会学、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职干部,也可以推荐、调配党政机关处级干部到民主党派机关工作,改善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世纪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综上所述,民主党派如果不加强自身建设,就不能巩固 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就不可能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就不可能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民主党派如果不加强自身建设,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民主党派要在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磨练意志、成长进步,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现象,要更加自觉地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做出新贡献。

第四篇:司法警察职能履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法警全面参与、保障民事审判是法定的职责,不能以法官审理个案的需要为前提。

1、从工作目的性上讲,法警参与民事审判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障民事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审判的权威和国家的形象。严格地讲,法警的职责是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被免除。所以,法警是否参与民事审判活动不能仅以审判法官是否需要为标准,更应当从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出发。为了保障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更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法警应当成为民事审判的法定成员,必须参与民事审判活动。

2、从法律性规定来看,法警不仅是民事审判中的重要成员,而且是一支不或缺、不可替代的司法保障力量。《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法警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法警是依法参与审判活动的重要成员”。另外《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值庭规则》、《法庭规则》还具体规定了法警的职责。其中法警在民事 判中的职责是:(1)、送达法律文书、诉讼文书;(2)、参与对裁定(诉讼保全)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3)对必须到庭而拒不到庭的 的被告执行拘传,强制其到庭;(4)、警卫法庭,维护法庭秩序,对进入法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旁听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保障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的安全;(5)、传递证据材料、传带证人、鉴定人;(6)、对妨碍诉讼、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秩序,危及审判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人员采取训诫、责令退出法庭、强制带离、实行拘留、强制缴纳罚款等强制措施。法定的职责,就当全面履行。不仅法警自身不能放弃,而且任何组织或个人也无权免除。

3、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书记员在外出执行送达、财产保全、调查取证中经常遭到辱骂、威胁、甚至殴打,庭审中时常发生当事人、旁听人员相互辱骂、争吵、扭打,故意损坏法庭设施、辱骂法官,当事人持刀当庭自伤、自杀,无关人员突然擅自闯入法庭等情况。一方面,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仅影响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更严重的是破坏了法庭的严肃、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另一方面,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审判法官难以预料的。审判法官根本无法确定审判中是否需要法警提供保障。但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再临时要求法警处置,可能就晚了、被动了。所以,为了保障民事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法警必须全面参与民事审判活动。并以国家权力即国家法律规定的职务权力制止、打击一切妨碍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

二、法警参与,保障民事审判活动应以法律的规定为依据,体现在民事审判活动的全过程。

1、庭审前:法警必须依据法律性规定,认真履行下列职责:独立完成有关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的送达工作。要积极参与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活动,全力协助法官、书记员的诉讼保全工作;要全力为法官、书记员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做好安全警卫;要依法拘传必须到庭的被告人到庭参加诉讼。减轻法官、书记员的工作量,制止在庭审前的一切妨碍诉讼乃至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法官、书记员的人身安全,保证民事审判活动能够按时、有效进行。

2、庭审中:民事合议审判庭或独任审判庭必须在开庭前一天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及简要案情,特别是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通报法警部门。法警部门必须根据通报情况和一般规律,认真分析,作出人员、装备的组织准备。并拟定处置突发情况的预案,做好值庭中的防范工作。及时指派值庭法警参与民事审判活动。参加庭审的法警必须按时到达岗位,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据《法庭规则》、《值庭规则》、《法警条例》、《民诉法》的有关规定,法警在庭审中必须认真履行“安全检查,禁止醉酒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该进入的人进入法庭,禁止任何人携带管制刀具、枪支及易燃易暴、危险品等进行入法庭。按照审判法官的指令,对哄闹、冲击法庭、辱骂、威胁审判人员、当事人及旁听人员间的争

吵、扭打、故意损坏法庭设施、擅闯审判区、擅自录音、录像、记录等一系列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进行警告、训诫、强制拉出法庭。按照审判法官的指令及时传递证据、引导证人、鉴定人”。以全面服务审判,预防、制止庭审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保障法庭的严肃、庄重和民事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法律和法院审判的权威与尊严。

三、要真正发挥法警在民事审判中的作用,确保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加强法警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增加法警人数,壮大法警队伍。目前基层法院法警人数一般只有5-8人,不到法院人数的8%(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是12%)。而在正常情况下,法院各岗位所需法警的情况是:法院门厅警卫1名,刑事押解、值庭日均2—3名,执行送达日均1—2名,协助、参与执行2—3名,民事、行政庭前保障日均3-5名,民事、行政开庭值庭3-5名(按法院平均每天同时开庭案件3-5个,每个庭审派1名法警值庭计算)。总计需要法警11—19名。所以现有法警人数不到所需法警的一半。而且现有法警年龄老化(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专业知识、技能整体不够理想。很难胜任全面保障法院审判的现实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大力加强法警队伍的自身建设。

1、利用政法行政编制,从军转干部、地方院校、警官学校引进新法警。利用地方政府批准的财政拨款编制,招聘合同制法警。以充实警力,调整法警年龄、提高知识结构,逐步实现法警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增强法警队伍的整体力量。

2、加强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提高队伍政治思想素质,确保队伍的纯洁性。培养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甘愿献身法警事业的法警人才。提高法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业务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提高警务保障能力。为全面履行法警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

(法发[2003]13号)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值庭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值庭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法庭审判活动中,为维护法庭秩序,保证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的安全,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所实施的职务行为。

第三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在法庭审判活动中,根据审判长、独任审判员的指令,依法履行职责。

第四条 值庭前的准备工作由司法警察部门组织落实:

(一)根据庭审活动的时间、规模、类型、诉讼参与人的数量、场地条件等情况,选派司法警察值庭;

(二)制定实施方案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三)与相关部门联系,交换意见,明确任务。

第五条 司法警察值庭的职责:

(一)警卫法庭,维护法庭秩序;

(二)保障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的安全;

(三)传唤证人、鉴定人;

(四)传递、展示证据;

(五)制止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第六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当按照规定着警服、佩戴警衔专用标志,警容严整。女司法警察不得浓妆、披发、戴饰物。

第七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应当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配备、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八条 对旁听人员,值庭的司法警察应当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其他不宜旁听的人员,应当阻止或者劝其退出审判法庭。

第九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当站立于审判台侧面,背向审判台,面向旁听席。根据需要采取立正、跨立姿势或坐姿。法庭宣判时采取立正姿势;法庭调查开始后采取坐姿。值庭时间超过一小时可替换。出入法庭时应以齐步动作行进。

第十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接取、传递、展示证据时,应注意安全。

第十一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传唤证人时,应当打开通道门,引导证人到达指定位置。

第十二条 对旁听人员违反下列法庭纪律的,值庭的司法警察应当予以劝阻、制止:

(一)未经允许录音、摄影和录像;

(二)随意走动或擅自进入审判区;

(三)鼓掌、喧哗、哄闹;

(四)擅自发言、提问;

(五)吸烟或随地吐痰;

(六)使用通讯工具;

(七)其他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

第十三条 对下列行为,值庭的司法警察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一)未经许可进入审判区,经劝阻、制止无效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的;

(二)严重违反法庭纪律,经劝阻、制止无效的;

(三)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威胁、殴打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第十四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包括:责令退出、强制带离、强行扣押、收缴、检查等。

第十五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提高警惕,防止当事人自伤、自杀、行凶、脱逃等行为的发生。遇有突发事件,应全力以赴,沉着应对,果断处置。

第十六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当遵守法庭纪律,精神集中,举止端庄,行为文明,态度严肃。不得擅离岗位,不得让无关人员接触当事人,不得侮辱或变相体罚当事人以及实施其它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第十七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违反本规则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处理。

第十八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最高人民法院

2003年7月16日

司法警察职能履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独立警种,作为人民法院直接管辖的一支武装性质的司法力量,它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护法和执法两个方面。护法是指司法警察在人民法院审判过程中有效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审判环境,保证人民法院能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顺利地完成各项审判任务;而执法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各类判决、裁定,其职能的实现是国家强制力在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中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维护法律尊严和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自《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为开创司法警察工作新局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司法警察工作在职责履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花大气力、深层次去研究解决,为各项审判提供更有力保障。

一、司法警察工作要求高标准严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各项审判工作对其基本保障作用的司法警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司法警察要更好地服务于审判活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司法警察职权明确化。这是司法警察依法履行公务的要求,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这是一支占法院干部总数12%的大队伍,我们不能无视他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必须对司法警察职责、职权进一步明细化。

2、队伍建设规范化。确立规范的垂直领导体制,确立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司法警察的领导,形成最高法院?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法警队伍的警力网状布局。做到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提高法警在一个地区的整体作战能力。

3、司法警察警务活动效能化。这是法院审判工作对法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法警工作的前提。只有实现效能化,才能真正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才能确保不贻误战机。实现警务活动的效能化,要求对整个法警队伍实行科学、严格地管理,切实严明纪律,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制约司法警察职能履行的因素

认识上的偏差。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之一,是人民警察职能的分工与细化。但是,《人民警察法》没有明确赋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享有人民警察的警察权,其它“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更没赋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具体警察权,“暂行条例”只是人民法院内部管理上规定了法警必须执行的八项任务,而不具有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行使警察公权力的授权性质,司法警察有职无权。由于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一部分法警本身,对法警的工作性质及工作任务存有模糊认识,认为法警就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法官和法警之间存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一些法警工作消极,不愿从事法警工作,想法离开法警部门,这样不仅无法充分发挥法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法警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而且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审判工作全面、高效、健康地运行。

履行职责上的偏差。由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权的法律定位不明确,使其一直处于人民法院的附设从属地位。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心工作是依法审理各类案件,依法保障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根据法警工作的特点,其重点是服从、服务于审判工作、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审判进行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满足审判需要的同时,为审判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工作中,法警主要是做好刑事审判的人犯押解工作,在庭审活动中是维护法庭秩序,做好法庭的警卫和值庭,根据需要,传唤证人,出示证据,在执行活动中,协助执行人员,维护执行秩序,完成任务,在诉讼活动中,及时、准确、合法地送达法律文书等,这些工作都是按照领导和审判人员的旨意进行的,法警始终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

管理上的偏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受所在人民法院院长的领导,接受所在人民法院和上级法院司法警察部门的管理”,受法院定编限制,法警“单位配制”严重不足,难以形成整齐警力。其次人民法院的编制和经费都是由本级财政和人事部门决定,上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部门管理下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只是形势上的管理,难以付之行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双重领导、编队管理的机制往往不能落实到位。司法警察偏离职责、警力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法

院各个部门都有法警的身影,书记员、驾驶员、执行员等,“人”与“事”配置协调不合理,呈现出一支“勤杂工”的队伍。

素质上的偏差。1956 年5 月,公安部、财政部、司法部、国家人事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1956 年7 月1 日起,将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列为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我市司法警察部门在三级法院党组和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机构基本定位,编制基本落实,但在人员配置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受进人渠道的约束,法警队伍老龄化、文化结构偏低化、专业技能普通化、综合素质一般化,难以胜任司法警察机动性、警务性、专业性的保障职能。司法警察人员只进不出,这些人长期艰苦地工作在审判工作前沿,年龄偏大的现象普遍存在,队伍整体结构差,完成任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走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道路

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司法警察的现行管理体制和规范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应该从强化队伍职业化建设着手,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司法警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规范警务工作内容,推进装备现代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需要。

(一)司法警察人员选用专业化

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司法警察整体司法水平的高低。司法警察专业化,首先是警员的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司法警察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是改革用警制度,严把“进人关”。欲进入法警队伍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有献身司法警察事业的敬业精神,在文化水平上一般要达到法律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层次,同时应当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胜任司法警察的警务工作任务。应当从警官学院或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中遴选出符合条件人员,由上级法院会同同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录用公务员的程序、方式择优选用,确保进人的质量关。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目前从事司法警察工作的警员,绝大多数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和社会录用人员,缺少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法警的专业化改革,必须从加强对现有警员的教育培训入手,对他们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通过培训增强警员的政治意识、公正执法意识,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公正司法大局;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做到爱岗敬业、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提高自身修养;通过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培训,使警员掌握最基本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法律知识,坚决依法办事,提高司法效率。通过专业化建设,转变司法警

察工作作风,培养自身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职业气质,树立司法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受尊重度、信任度。

三是使法警工作稳定化、职业化。法警实行专业化改革,就是要使法警工作职业化,实行单独序列管理,无特殊情形,警员不得被调离、免职、辞退或处分,并且与法官一样,在法院内部有平等晋升的机会。

(二)司法警察职权行使的专业化

司法警察权的行使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独立性。法警作为人民警察的特殊序列,其司法警察权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家公权力,同时,法律也赋予了法警独立执法的主体资格。因此,司法警察在行使司法警察权时,也应当是独立、主动的、不受干涉的。从目前现状看,1997年《条例》颁布之后,法警司法警察权的行使相对集中,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往往更多地是听命于法官安排。司法警察要更多地提高自身工作的独立性,保障、配合法官的审判工作,必须主动地、自觉地承担审判分工任务,将司法警察工作与审判工作有机衔接,从立案程序开始到案件处理结束,法警的保障、送达等工作就应程序化、固定化。根据审判流程而不是根据法官的临时指令安排警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司法警察工作的独立性,推动专业化改革,为法官审判工作提供更加

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法警在行使司法警察权时,应当享有自己独立的决定权、自由裁量权,比如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警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根据司法警察的专业要求来制止、惩罚违法当事人,有权决定制止违法行为的方式、标准等。目前,这些权力仍在由法官行使,实际上是法官的审判权使用扩大化,法官的审判权应当是对案件进行裁判的权利,而对民事诉讼程序的维持,应当由法警的司法警察权来承担。

(三)司法警察管理体制的专业化

目前,司法警察实行的是“双重领导、编队管理”的体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司法警察的人事管理和经费使用归属于同级法院。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管理相当薄弱。而司法警察执行死刑、重大执行等任务时,常常要求上下一致、统一行动、整体作战,这些有时会与同级法院的要求或工作安排发生冲突。因此,法警专业化发展更要求建立法警单独序列。上级法院法警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法院法警的垂直管理,建立统一调警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和集中训练制度,下级法院法警部门负责人的选拔、任用要充分征求上级法院的意见。另外,随着司法警察更多地参与案件的执行、值庭、押解等和法警力量的不断充实,司法警察内部人员分工的专业

化也应引起重视,要不断向前推进,在各领域均要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

(四)建立专业化的评价机制

法警专业化评价机制首先包括对法警工作如何考核。目前全国法院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法院一般参照办公室等司法行政人员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法警工作的特点及工作实绩,不利于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司法警察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司法警察工作做出准确的概括,明确法警工作的各项标准和奋斗目标。法警专业化发展后,应当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要突出干警素质的迅速提高和各项警务任务高质完成。

其次,应当建立对法警的职业监督和惩戒制度。法警的司法警察权的独立行使应以受到严格的监督为基础,要建立权威性的对行使司法警察权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只对法警个人进行监督,还要对司法警察权行使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把预防和惩治滥用、乱用司法警察权寓于对法警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如建立法警的廉洁自律档案,鉴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兑现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现有违法乱纪、滥用司法警察权的行为,坚决子以惩戒处理。

司法警察作为人民法院内部一支特有的准军事化力量,在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和内务保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为司法警察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克服阻力,排除困难,找准目标,不懈努力,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首先,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重要保障力量。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高智能犯罪、团伙犯罪的比例不断增加。群众涉法上访人数不断上升,执法环境越来越差。因此,司法警察的作用就越来越显的非常重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这项工作是任何人和任何部门都不可替代的,司法警察部门也是人民法院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必须大力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这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对司法警察队伍的客观要求。司法警察部门是人民法院的窗

口。既然是口,司法警察的形象就显的非常重要。几年前,电视剧《法官潘火中》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歌颂、赞扬法官潘火中,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并非是电视剧剧情感人,而是法官潘火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而感人。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学习方永刚的先进事迹,学习方永刚就是要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执着探索精神;学习方永刚就是要从党政干部做起,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事、多干打牢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学习方永刚要带头讲正气、树形象,做到职务服从职责,对工作恪进职守;学习方永刚要带头孝敬父母,对贫困群众献爱心、立足本职有责任心、改变家乡面貌树信心。人们普遍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能有这样的好典型,实在是太好不过了。相反,有的法院干警搞行业不正之风,在办案过程中吃、拿、卡、要、拖,这种行为严重败坏了人民法院的形象,贬低了广大法院干警的形象,用这种形象在人民群众中行使权利,老百姓怎么能接受呢? 其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形象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讲,体现着人民法院的整体形象,体现着执政党的形象。人民法院是中国共产党的专政机关,是打击犯罪、保卫政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审判机关。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司法警察形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着执政党的形象。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朝阳

市纪检委林钧栋同志的事迹就是执政党形象代表的最好体现。林钧栋同志是党的忠诚卫士,我们要学习他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政治本色;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脚踏实地,勤奋创新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不畏艰险秉公执纪的优秀品格;学习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高尚情操。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境界,永保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树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

再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审判工作,同时,也是人民法院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审判活动的一个保障条件。因为,只有一个好的司法警察形象,老百姓才乐于接近,人民群众才会相信你。在具体履行法律职务时,人们才能心情舒畅的配合你,对人民法院才能有一个好的评价和印象。这对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于某些案件的顺畅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为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要严格执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内务条令》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的要求。反之,如果在具体执法活动中,知法犯法,办关系案、人情案,吃、拿、卡、要、拖,偏袒一方,贪赃枉法,不但要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谴责,这样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是树不起来的。那么,怎样才能树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形象呢?

方永刚、林钧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树司法警察形象应该怎样去做?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认真去思考。笔者认为,树司法警察形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行为形象。在我们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干什么就要象什么,对于司法警察警容风纪(包括着装、仪容、举止、礼节)的要求是行为形象的突出要点。①着警服要保持警容严整,在工作期间必须着警服;②司法警察应当保持头发整洁,不准染发,不留长发,不得纹身等;③司法警察应当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态良好;④司法警察在不同场合,分别要行举手礼、注目礼、持枪礼,在不同场合都有相应的礼节。在执行公务时要履行告知程序,先敬礼,对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讲清权利和义务。对于形象而言,在具体执法行为过程中,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形象,所以,要用自身的行为来维护自身的形象。

2、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社会主义法律制定之后,能否正确顺利地实施,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是法律本身能否取信于民的根本问题。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就是要围绕保障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这一中心任务,建立其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按照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培养司法警察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公正廉明、英勇善战、无私无

畏、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保证司法警察队伍圆满完成任务,树立司法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3、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时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依法履行职责。要坚定政治信念;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保持司法廉洁;加强职业修养;注重警察仪表;约束举止言行。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押解规则、值庭规则、看管规则、安全检查规则履行职责。要制定预防突发事件预案措施,应当重视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建全多项安全制度,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执行职务时,应当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

4、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这就要求司法警察要坚定政治信念、加强职业修养、崇尚法治、维护正义;公正廉洁、文明执勤;秉公执法、办事公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毅勇敢、不怕牺牲;勤勉敬业、忠于职守。履行职责要旗帜鲜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摒弃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丑恶行为,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总之,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树立起来了,司法警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才会蒸蒸日上,人民法院的建设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纪工委履行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纪工委履行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09年6月12日

按照市委、市纪委要求,我县于2007年8月探索开展了乡镇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在保留乡镇纪委的基础上,向全县15个乡镇派驻了3个驻中心镇纪工委,具体负责对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两年来,3个纪工委按照县委、县纪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辖区乡村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能,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于市县领导的要求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存在的问题

1.对乡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多是为完成宣传教育任务而开展宣传教育,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都是老一套、老模式,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2.对乡村干部监督不到位。纪工委的监督触角还没有延伸到乡村干部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三重一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重大项目的实施,资产、资源的处臵等还存在监督乏力、手段落后的问题。

3.对乡镇纪委工作指导不到位。对乡镇纪委工作缺少系统性的指导,和科学的工作部署、督办落实体系,使乡镇纪委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干部还存在忙中心工作时间多,忙纪检监察工作时间少,主业不突出的问题。

4.深入基层时间少。群众对纪工委职能作用了解程度不够,对纪工委缺少足够的信任度,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宁可长途奔 1

波到县纪委和相关部门来反映,也不到纪工委去处理。

二、原因

1.制度执行不力。在纪工委成立后,省市纪委和县纪委都相断下发了纪工委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纪工委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比如《中共绥化市纪委关于县(市)区纪委派驻中心乡(镇)工作委员会工作管理的意见(试行)》、《县(市)区纪委派驻中心乡(镇)工作委员会联系乡(镇)制度》、《中共绥化市纪委关于县(市)区纪委派驻中心乡(镇)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乡(镇)村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县纪委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性文件,这些制度和意见对纪工委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纪工委和乡镇都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些制度。比如“纪工委成员列席重点联系乡(镇)党委会议、民主生活会或其他重要会议”这一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纪工委和乡镇都没有很好地执行。只有个别乡镇召开重要会议时邀请纪工委参加,没有被邀请参加的纪工委,也主动放弃了自己实施监督的权力。

2.乡镇党委、政府对纪工委工作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各乡镇存在本位主义,对纪工委工作支持、配合意识不强。工作遇到困难时,把纪工委作为度过难关的工作,当“枪”使;在一起重大决策、大额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臵时,把纪工委当作“累赘”。召开会议不通知参加,逃避纪工委监督。

3.管辖范围大,布局不合理。我县共15个乡镇,设了3个驻中心镇纪工委,每个纪工委辖5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中心镇距最远村100多公里。战线过长,使工作开展顾头顾不了尾,影响了职能作用的发挥。由于纪工委设臵数量少,致使布局不尽合理。如,永丰镇纪工委所辖永丰、建设、劳动、兴华、德胜五

个乡镇,从永丰到劳动、建设开展工作,要从县城绕行,即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效率。致使一些乡村老百姓向纪工委反映问题和绕到县城再倒车,费时费力费钱,很不方便,所以,一些群众就直接到县里反映问题,既增加了县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影响了纪工委职能作用的发挥。

4.人员力量不足,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我们每个纪工委设3个编制,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专职委员1人。在3个派驻中心镇纪工委的9名工作人员中,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的只有2人,其他7人都是从乡镇选拔到纪工委工作岗位上来的,熟悉农村工作,但对纪检监察工作了解的少。虽经过岗前培训,但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了纪工委作用的发挥。

三、对策

1.加大对纪工委职能和作用的宣传力度,扩大纪工委在乡村及百姓中间的影响力。利用发行到乡村范围的机关内部刊物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对纪工委工作及职能的宣传力度,做到在乡村人人了解纪工委,人人熟悉纪工委的工作职能,群众主动到纪工委反映解决乡村干部不廉洁问题,扩大纪工委在乡村的知名度。同时,要通过开展信访下基层、专项治理等工作,加大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反馈力度,和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扩大纪工委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2.健全制度执行的保障机制。由于纪工委成立时间短,各项工作还在探索阶段,缺少成型的模式。所以县委、县纪委要加大对纪工委工作的支持力度,定期听取纪工委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在一些工作制度的执行上,应建立起一套问责、问效的保障机制。针对制度执行不力,乡镇对制度视而不见、无行无素、逃避监督等问题,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到

乡镇年终实绩考核,逐步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长效机制。

3.实行乡镇纪委书记例会制度,加强工作指导。要将年初县纪委部署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每项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落实到各乡镇纪委具体责任人,由乡镇纪委负责抓好落实。按月召开基层纪委书记例会,听取各乡镇纪委上个月工作完成情况,研究部署当月重点工作,做到每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切实发挥乡镇纪委的作用。

4.注重纪工委干部的培训与交流。要定期组织纪工委干部参加县纪委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并定期选择优秀的纪工委干部参加省市和国家组织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纪工委干部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大纪工委干部的交流力度,将优秀的委内年轻干部可以调到纪工委挂职锻炼,对一些长时间不适应纪工委工作的干部要及时交流出纪检监察队伍。

5.增加编制,增设数量。要协调有关部门增加纪工委的编制,并根据当前纪工委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至少增设1个纪工委,以适应当前繁重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6.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各级领导责任。督促各乡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制,并按照“一书、一督查、一报告、一谈话”的“四个一”监督检查办法,加强对各乡镇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听取辖区党委反腐倡廉建设开展情况的汇报,对于重视程度不够、领导不力而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和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乡镇,要严厉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

下载履行一参加三参与职能问题思考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履行一参加三参与职能问题思考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几点思考

    高校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几点思考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修改后的《工会法》,是在我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颁布的。修改后的《工会法》针对......

    街道办事处如何履行安全监管职能的一点思考

    街道办事处如何履行安全监管职能的一点思考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辖区的企业密度越来越大,人口密度也加大,商家不断增多,在新情况下,对街道安全生产工作......

    关于企业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企业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构建和谐企业,加强工会基层建设的纲领性文......

    我国政府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问题探析(精)

    我国政府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问题探析 (广东汕头大学法学院魏红英) 内容摘要: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与此同时,政府履行社会保障职能也暴露出一些急......

    工商局实现服务职能问题思考建议

    工商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部门,基本职责是监管执法,其本质是服务。工商部门要从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单纯的行政监管转变成为行政监管和行政服务相结合上来,增强尊......

    对人民银行履行社会反腐败职能的思考(大全5篇)

    对人民银行履行社会反腐败职能的思考 人民银行承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能,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根据自身业......

    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精)

    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基层央行全面履行国库职能的思考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作为国家预算收入的执行机构,担负着政府各......

    人民银行履行国债监管职能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民银行履行国债监管职能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民银行作为国债管理和监督部门,在规范国债运行秩序,规避国债资金风险,维护投资人权益,促进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