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源市经济发展战略
河源市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河源市先后实施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两个五年计划,即2001—2005的“十五计划”和2006—2010的“十一五规划”,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文章以河源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河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现状;问题;发展路径
一 河源市经济发展现状
河源市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第三产业、农村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五大发展”,取得了后发的优异成绩,如下表是河源市这几年的经济生产总值和增长比率,我们可以看到河源市的经济生产总值每年都在增长,而且一直处于高增长比率状态,经济发展速度快。具体来说表现在十个方面,即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一园六区”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发展。
河源市的经济要继续发展,要依赖于其本身的优势,它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土地、森林、水源、矿产、生态等资源的潜力比较大。全市人均矿产、森林、水、土地资源均居全省第一,温泉资源极其丰富,拥有丰富的“金、木、水、火、土”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二是区位优势,河源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境内京
九、广梅汕两条铁路交汇,并在龙川设有京九铁路南段最大的编组站,惠河、梅河和粤赣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河源已经全面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和沟通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陆桥”,为绿色农副产品的流通运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还可发展成粤北山区新的物流中心。
三是人文优势,“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初步建立,客家文化、恐龙文化等地域特色逐步形成,地域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以上述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
四是产业优势,目前河源市形成了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钟表产业集群和模
具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成为河源产业的中流砥柱,“一园六区”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河源市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推动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和强力引擎,同时,现代生态农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六大产业”、“六大基地”,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产业带动作用不断加强。
五是生态优势,河源风景秀丽,生态优美,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
二 河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
河源市与广东的其他市相比经济总量小,在全省的排名是倒数的,是“后无追兵”的落后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据2009年3月市扶贫办的统计数据,按人均收入2000元一年的贫困标准,全市贫困人口有30万人。[1]若按1994年联合国制订的一人一天一美元的贫困标准(2500元人民币/年),贫困人口更多。按现在的美元汇率和物价水平,联合国一人一天二美元的贫困标准(4964元人民币/年),则全市农村人口263.62万人全是贫困人口。因此,解决庞大的贫困人口是河源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十分艰巨的任务。
2相对缺乏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
河源市有各类企业和经营单位,数量很多,但是基本为中小企业,称得上龙头企业的屈指可数,只有西科通讯、龙记模具、农夫山泉、万峰陶瓷、丰达科技、力王实业、美平家电等七、八个。只有一个河源电厂是本市的自主品牌。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这与“工业立市”的战略不相适应。
3专业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河源市科技、管理、技能型人才缺乏,科技、教育投入不足。河源市现有劳动力总数175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的约占4%,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70%;农村劳动力素质更低,如农村实用人才37965人,约占全市农业人口1.47%。[2]而且因为经济比较落后,不能吸引其他地方的高端人才过来就业。河源市的教育在全省的排名也是在末尾的,高考入学率低,只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大专院校,缺少高等教育院校和相应的科研机构,无法提供足够的人才。劳动力素质偏低,既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又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社会基础建设相对薄弱
河源市至今仍未组建“120”急救指挥中心,无法对突发意外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全市卫生监督机构至今也无独立的办公场所,靠租借场地办公;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社会治安力量也明显不足,警力配备比例较低。办事经费不足,警车每个月的运转经费还不够一个月正常运转所需油费的一半,维修保养就基本谈不上了。同时,发展环境也有待优化。个别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有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5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够高
如下表,我们可以看到河源市的三大产业在近几年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产业总值每年都在增加,产业结构也在逐年优化,但是优化的程度不够高,虽然第一产业所占的产值比重逐年在减少,但是第三产业所占的产值比重却没有上升,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需要继续提升。
三 河源市的发展路径
1把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生态农业
河源市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资源大市,农业发展中应注重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发展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按“优势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化与基地化—主导产业—产业集群”的思想,走出一条“产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农业发展路子。具体来说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选择适宜河源的重点产业。这需要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引进推广,加快发展“三高”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加和增强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加大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推进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的认证,集中抓好生产过程技术指导,推动标准产业化生产。
二是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创建生态产业品牌。在确保农业优质生产的基础上,应重点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工业,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对水果产品初加工、蔬菜产品初加工、肉类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的建设,着力改变目前农产品加工率低的状况,利用加工体系带动物流业的发展,拉伸产业链。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创建生态绿色的产业品牌。
三是软硬件建设相结合,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根据农产品流通现状,在各主导产业区建立相应的专业批发市场,完善现有批发市场的流通功能,建立畅通高效、卫生安全、交易方式先进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构建网上农产品流通平台,建立权威的农场品信息网络,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为农业企业、专业户提供网上交流、贸易平台。
2发展具有积聚化、高端化效应的生态工业
河源发展以生态特色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应坚持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集聚发展新兴制造业以及培植培育“四新”生态工业;充分利用河源已有的工业基础以及珠三角核心区的产业辐射,强化工业内部联动,实现工业产业从“低端分散”到“积聚化”向“高端化”的转变。
在工业企业中,实行品牌联合战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入知名品牌的生产链、营销链等环节;大力引进配套、关联项目,延长产业链,促进高新技术企业
集群发展,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有选择、高起点地承接国际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在工业区域发展中,做好“两个链接”,一是衔接好珠三角核心区的产业转移,加快河源工业产业集群的引进发展;二是衔接好广东对欠发达区域的发展实施的重点突破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3发展现代生态服务业
利用河源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构建既能为工农业提供强力支撑、又能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娱乐性服务的现代生态服务体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发展生态融合型旅游业。这需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文化旅游,发展商贸旅游。加强旅游业规划和管理,提升旅游景区建设水平,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宣传促销,重点加快温泉资源开发,将河源建成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与农业、工业以及商贸有机融合”的目标。
二是全面提升物流产业。利用河源市优良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物流业及配套产业,是河源市成为珠三角城市的“后勤”基地以及交通内陆的重要要道,建设成为粤东北地区的物流中心。
三是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业。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布局,强化功能原则,不断优化河源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科学规划,指导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强化承接珠三角、辐射粤东北的作用和影响,加快“商贸河源”工程的建设,推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河源成为珠三角发达地区通往内陆省份的重要经济走廊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四是深度挖掘文化创意产业。河源具有满足创意、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这种新兴产业形态的独特优势,而且环境幽静、绿水青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提升河源的产业层次。河源应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的战略为载体,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力争把河源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集聚区。
五是重点构建信息服务业。这需要以服务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展为方向,在电子商务数据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建设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采取综合性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同时,以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变革为主导,开发和集成各类信息、知识和技术资源,积极稳妥的加快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快构筑包括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肖成建.河源市经济发展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月总第626期
[2]《我市就业形势情况报告》.河源市劳动保障局.2009年3月9日
第二篇:南海经济发展战略
佛山南海区发展经济争当排头兵
2003-06-12 12:25:55佛山日报
南方网讯面对新一轮经济网站发展的良好机遇,在经济建设上一路高歌的南海,如何超越自我,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南海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南海。今年1月~5月,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实现工业总产值371.42亿元,同比增长25.6%;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8.8%。抓工作作风转变,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投资软环境
南海经济发展要争当排头兵,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是工作着力点。尽管近几年来南海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的单位和领导还是习惯于凭老方式想问题、做工作,客观上不利于南海的大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会议,通过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改进工作作风、加快各项制度改革,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的观念,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诚信环境和服务环境。
为了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环节,简政放权,南海区政府根据市政府简政放权、下放权力的要求,一方面承接好市下放到区的各项审批事权,充分发挥和运用好下放的权限为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迅速有效地把区级可以下放、应该下放的审批事权彻底下放到镇(街道)、部门。4月22日,南海将首批原由区一级政府部门和省直属管理部门行使的63项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道)、部门。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区委区政府决定,自5月26日起,区各职能部门的各项审批项目一律启用新的、更短的承诺时限——“承诺件5个工作日内办结,报批件3个工作日内上报。”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机关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办事环节少了,行政效率高了,投资软环境更好了。现在南海的审批承诺时间,所有审批环节加起来最长仅需30个工作日,比原来缩短了近140个工作日。积极实施“园镇互动”,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壮大园区经济
为改变南海工业规模小、零散分布的现状,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佛山市有关产业强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精神,结合实际提出了“工业进园、集中发展”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发展壮大园区经济。首先,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按照《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意见》,对相关的镇(街道)充分放权,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架构,落实精干人员,切实使这些园区行使好经济管理职权;二是加强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资源整合,重点建设好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南海软件科技园和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开发建设的融资新机制,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四是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大幅度降低工业地价,增强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4月底,区政府出台政策把工业用地的收费按区级收费原标准降低50%。
此外,对一些大、优、强,高新技术、技术密集、高产出、影响大的项目,还可以进行大幅度的地价优惠;五是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将招商引资的实绩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五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南海园区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南海区及各镇(街道)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428.51平方公里。今年1月~5月,全区招商引资超百万元项目355个,计划投资总额42.8亿元,其中投资额超千万元项目106个;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同比增长36.7%。继续实施固本创新工程,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是南海经济的一大特色,目前已占国民经济近九成。为了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去年南海区政府专门出台“扶大扶优扶强”的奖励措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区政府对5批企业进行了奖励,获奖企业281家(次),奖励总金额1018万元。今年上半年新增国家免检产品和省著名商标数量均为历史之最,分别达到16个和11件。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镇级领导班子挂钩帮扶重点企业的制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奖励出口创汇多、上交税收多的民营企业等。从2003年起,连续3年,每年区财政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三项科技经费,用于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用于扶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用于扶持吸纳下岗人员就业的民营企业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区政府将于近期组织成立2家~3家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针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南海继续抓好“五个一工程”的实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金沙镇在这次非典疫情肆虐期间,充分利用华南五金交易网,协助会员企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寻找新客源、洽谈生意以及进行产品交易,扩大出口,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据估算,本地会员今年1月到5月通过华南五金交易网撮合的交易额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使素有“小五金之乡”美誉的金沙今年1月到5月仅五金业的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比就增长了48%。(编辑:李美仪)
第三篇: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委副书记邬弘辉
2005年 第八期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县域经济是一个蕴藏希望、充满活力的经济。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应着力抓紧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把投入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选择。有投入才有产出,有投入才有拉动,有投入才能壮大实力。经济增长靠三架马车,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而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尤其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所以,要力争上一批重大工业产业项目,才能增加经济总量。同时,也要加强铁路、公路、港口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把发展工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首先,要确立以工业立县(市)的指导思想。县(市、区)、乡镇必须要转变思维。要由过去主要力量精力抓农村工作转到抓工业上来,用80%的力量和精力来抓工业。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工业为主导,优化结构,做大支柱,提升档次。相比之下,广西初级工业化水平要比全国平均水平整整慢了将近30年的时间。工业化水平低一直是制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招商引资,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谁能上项目,上大项目,谁就能在县域经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要想靠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先导,选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层次盲目重复建设。必须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项目建设,壮大经济发展基础,壮大经济总量。
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加快发展要有项目做支撑,上项目就要有投资,而要投资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来保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
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已经开始由注重优惠政策向注重投资环境转变,投资环境成为吸引资金的关键因素,成为各生产要素流向的基础条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和高效率,这些都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来保证。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只有使农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
第四篇:河源市教育局
河源市教育局
河教思〔2012〕2号
关于开展2012年全市中小学优秀
德育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科研氛围,深入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趋势、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经研究,决定开展“2012年全市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市中小学(含职校)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含团队干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德委会会员。
二、论文内容
以新形势下学校德育中的“班集体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为重点,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德育论文和德育管理论文(课题研究报告不在评选范围内)。以下研究方向可供参考,论文题目自定。
1.当前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及模式探讨;
2.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3.对中小学德育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4.当前中小学德育热点问题研究;
5.全球化对中小学德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6.网络环境下对中小学德育的挑战及策略研究;
7.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
8.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小学各学科渗透的方式方法研究;
9.班主任叙事形式与评价;
10.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11.建国以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变迁及原因探讨;
12.教师教书育人的经验总结及启示;
13.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14.成功的中小学德育个案的分析与启示;
15.对中小学生传统主题(爱国、理想、诚信、责任、礼仪、集体主义等)教育的方法创新研究;
16.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小学生的重要影响探索;
17.青春期青少年早恋现象剖析研究;
18.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
19.对中小学德育资源、渠道的挖掘与探索;
20.民办学校德育的重点、难点及策略研究;
21.中职学校德育的特点和难点探索;
22.中小学德育基地的建设、管理与作用研究。
三、参评要求
1.论文观点正确,语言流畅,论证严密,逻辑合理。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
供操作和借鉴,有推广价值。防止生搬硬套的空讲理论,不得抄袭报刊或他人的有关文章(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抄袭:⑴引用或摘抄达30句;⑵引用或摘抄达400字;⑶论文主要结构、思路和论述层次类同),一经查实剽窃抄袭他人文章的,将通报抄袭者姓名。每篇文章只承认第一作者。
2.论文字数以2000—3000字为宜。稿件请用A4纸打印(否则不予评审),标题字体采用二号宋体字,正文字体采用四号仿宋字,左侧装订,标题下务请注明学校、作者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各校经初评选出若干篇优秀德育论文送所在县区教育局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股室(并将论文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直接发送到电子邮箱:hyjyjdyk@163.com),由县区教育局收齐后将论文及《2012年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参赛表》(见附件)统一交河源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市教育局德育科)。市直学校以校为单位参照县区报送要求直接报送。
3.每篇参评论文需交评审费50元,并随论文一齐缴交。
4.截稿时间:2012年4月20日,过期不候。
5.报送的论文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6.各县区教育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鼓励广大教师踊跃撰写论文参评。
四、评奖办法
德委会邀请有关专家对参赛论文进行评审,分小学组、中学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各等次名额分别按参评论文总数的5%、10%、15%、20%确定),并颁发荣誉证书。获奖论文将推荐参加省举办的德育论文评选,并推荐给有关报刊杂志刊登或推荐给有关出版社结集出版。对组织发动工作积极,报送作品多、质量高、获奖多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分别设立“最佳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五篇:河源市学期工作总结
二OO四——二OO五年第二学期
学
期
工
作
总
结
郭为
2005.7.2
学期工作总结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六年级电脑课,并担任电教组组长。这个学期的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六年级共8个班,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课,可以说任务较轻,但担子并没有比上学期轻。在这个学期里,学生们并没有轻视计算机科的学习,都一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计算机上机实操很有积极性。这学期主要讲授学习了二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幻灯片POWERPOINT,学习了如何制作幻灯片,如何设计自己的幻灯,如何播放。最关键的是教会了他们自己去创作。如何自己或与其它同学一起去完成一个作品的创作。第二是网上浏览。教会他们如何上网浏览,关键是引导他们上一些有益的健康的网站,引导他们如何应用网络这个“双刃剑”。
随着我校硬件设施的改进,我们都使用网络教室平台上课。通过学习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前传统的方法,要求上课有了良好的互动性,学生有合作、探究的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兴趣和方法。教
师讲了某一重难点,同学们可立刻实操,如有问题可立即提问解决。老师可以接着下一知识点的讲解演示。互动性很强,因此学生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但因为我还有学校其它方面的任务,上课时数不足,有部分内容讲得不够详细。但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让我感动。因而为以后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要计算机基本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我校申请的课题《新课标下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这为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教学要以这为契机,更好的发展、提高,并使之成为市二小的特色之一。
郭为二OO五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