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整合大戏 政府意图与市场意图拉锯战

时间:2019-05-15 14: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钢铁整合大戏 政府意图与市场意图拉锯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钢铁整合大戏 政府意图与市场意图拉锯战》。

第一篇:河北钢铁整合大戏 政府意图与市场意图拉锯战

河北钢铁整合大戏 政府意图与市场意图拉锯战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10-03-17 17:12:35来源:新浪财经

历时近两年的河北省钢铁整合终于随着2010年1月25日原唐钢股份(00709.SZ)复牌并更名为“河北钢铁(5.53,0.08,1.47%)”而尘埃落定。但有业内人士评论,河北钢铁的整合远未完成。从河北省国资委得到的说法是,河北钢铁集团目前所完成的整合与河北政府统一全省钢铁市场的意图相差甚远。

河北冶金行业人士分析,河北钢铁作为河北省政府意图的执行者,下一步的任务是收回石钢、邢钢、曹妃甸的控制权。

占据中国钢铁产能近两成、产量连续多年第一的钢铁大省——河北,显然已经成为群雄必争之地。

纷争河北

完成国资整合后的河北钢铁集团产能,既达不到5000万吨规模,也达不到2/3比例。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在石家庄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大型省际钢铁集团。这个新组成的钢铁集团产能达到3100万吨,已经超过当时宝钢的规模。

但河北方面显然志不在此。河北政府的规划是让河北钢铁集团在2010年底达到5000万吨,成为世界级的钢铁企业集团。而同时,河北省发展规划还要求到“十二五”末将河北省钢铁产能由2007年底的1.2亿吨压缩到8000万吨。这意味着在整合、淘汰过程中,河北钢铁集团将占河北省钢铁产能的2/3以上。

然而,完成国资整合后的河北钢铁集团产能,既远远达不到5000万吨的规模,也达不到2/3的比例。按照河北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目前完成整合的国资产能在4000万吨左右,而河北省的钢铁产能在一亿吨以上。很明显,河北钢铁整合大计远未结束。

不过,它面临的是一个纷争的战场。在河北地盘上,首钢控制着唐山曹妃甸钢铁基地的主动权,这将是未来河北甚至是中国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港资控制着邢钢、石钢两大原河北省国资企业,占据河北六大国企的三分之一;宝钢曾经借助邯宝钢铁进入河北邯钢。除此之外,占据着河北钢铁产量一半以上的大小民企,依然活跃,并呈连纵之势。

在河北地盘上的钢铁纷争能否随着河北钢铁集团的亮相而结束,一时难下结论。其实,整合并非如想象般的顺利,此前几次失败的重组计划已使河北省丧尽先机,让钢铁“列强”纷纷进入自己的地盘。

错失先机

在整合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先整合再改制,还是先改制再整合。

河北政府的钢铁整合意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那个时代,整合大旗并没有处处飘动,河北算是先行一步。1995年12月,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下,原河北省冶金工业厅出具了河北钢铁整合的第一份可考方案——《关于组建河北钢铁集团的初步方案》。

方案提交到省政府后,很快得到了当时政府高层的支持,河北钢铁的整合工作进入实质操作阶段。2000年5月,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复,将唐钢、宣钢、承钢、石钢、邢钢5家企业的全部国有资产合并,由河北省国资委做出资人,设立国有独资的“河北唐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但是,第一次整合努力以失败告终,“河北唐钢集团”并没有挂牌成立。

一年后,河北省又提出过更大胆的计划:将原省政府已经批复成立的河北唐钢集团与邯郸钢铁集团进行合并,组建一个集团。经过一年多的研讨论证,提交的组建方案并没有得到政府高层的批复。

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的新唐钢集团。2004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后,河北省国资委提出了以唐钢、邯钢为核心企业组建南北两个钢铁集团的建议。

2005年11月,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复,由唐钢联合宣钢、承钢共同组建新唐钢集团,并为进一步联合重组做好准备。此后,开始讨论整合的操作细节和进一步的问题。但同时,国企改制也在全国展开。因此,整合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先整合再改制,还是先改制再整合。

除此之外,即使整合支持者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组建一个集团还是南北两个集团并存。河北还在不同声音、不同思路中寻找平衡时,邢钢、石钢完成了企业改制,先后被港资控制;宝钢通过与邯钢组建注册资本高达120亿元的邯宝钢,进入河北市场;首钢也在搬迁曹妃甸的过程中把河北变成了自己的主场。

河北国资钢铁业失去的不止于此。在面临大钢铁整合计划的冲击中,民营企业或合纵、或连横,也开始了布局。在邯郸武安市12家民营钢铁企业组建了新武安钢铁集团、唐山丰南三丰合一组建了当时河北最大的非国有钢铁企业集团国丰钢铁.....这也意味着河北方面丧失了整合河北钢铁市场的主动权。

打响抢夺对于邯宝钢铁有过几次控股之争的宝钢集团,竟然选择主动退出。

石家庄钢铁在风声鹤唳中度过了2009年。困扰它的有两件事:一是搬迁,二是产权归属。在河北省国资改制中,2006年中信泰富以近15亿元人民币进入石家庄并获得控股权。但在谈判过程中并未提及搬迁事宜。在2008年初,时任中信泰富主席的荣智健到石钢考察,准备对石钢进行投资扩产。

意外就发生在此,河北之行,荣智健获知河北政府的限迁令,即2010年12月31日期必须搬迁,否则关掉。此后中信泰富停止了原先的投资计划。事情到此并未结束。在搬迁事宜爆出后,中信泰富虽有不满,但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搬迁方案,并上报至河北政府。但河北政府一直没有给予答复,也没有公开自己的搬迁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传闻四起,问题的核心已不是搬迁问题,而是归属问题。

河北发改委提出的方案是搬迁至黄骅港,建立特钢基地,但中信泰富不再控股“石钢”,而是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主体;河北国资委也提出自己的方案,由其控股的河北建设投资公司收购石钢,然后转让给河北钢铁集团;这个过程中还有原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收购石钢的说法,只是没有得到杜双华的认证。

不过,中信泰富至今没有正面回应石钢问题,只是一再强调自己的特钢战略。中信泰富特钢部对此的回应是,“中信泰富会继续强化此前的特钢战略”。

河北钢铁整合第二波将以抢夺战为主,对手包括港资、首钢、中钢以及民企钢铁集团。其实在2005年的重组方案几近敲定的时候,首钢与唐钢拟双方共同投资曹妃甸千万吨基地的项目就险些破产。感受到变故风声的首钢当时也曾在公开场合宣称在保持该项目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引入战略投资者。

在已经完成国资整合的河北钢铁集团面前,“把首钢赶出曹妃甸”的传闻更不会是空穴来风。河北省冶金行业人士称,已成大势的河北钢铁整合必然会在曹妃甸项目的争夺中与首钢正面交锋。

值得注意的是,宝钢集团在河北的投资已经全面撤出。2009年8月,在河北钢铁基本完成国资整合一年时间,宝钢集团以“双方合作条件已发生变化”为由退出邯钢。外界纷纷评论为宝钢失利河北。

对于邯宝钢铁有过几次控股之争的宝钢集团,竟然选择主动退出,而且是彻底退出——不仅股权转让,连新上的生产线和设备等项目投资也一并转让。不过,宝钢宁可无功而返,亦要主动退出,仍给人遐想的空间。

第二篇: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学习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初二学生最初的几章就是几何知识,要抓住教学契机及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观,这对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思路的拓展及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很大帮助的,现在我就以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知识谈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用处。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AA1BCB1C1

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图形发现他们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直观地发现,从而较快地引入我们的新课)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画图更能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深一步讲数和形结合在一起)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Ⅱ.导入新课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

ADBADAECBC甲EF乙DB丙C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得出:△ABC≌△DEF,△ABC≌△DBC,△ABC≌△AED.(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COAB

问题:△OCA≌△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

将△OCA翻折可以使△OCA与△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重合. ∠C=∠B;∠A=∠D;∠AOC=∠DOB.AC=DB;OA=OD;OC=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DABDEC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和△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解:对应角为∠BAE和∠CAD.

对应边为AB与AC、AE与AD、BE与CD.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

AEOBCD

借鉴例2的方法,可以发现∠A=∠A,•在两个三角形中∠A的对边分别是BC和DE,所以BC和DE是一组对应边.而AB与AE显然不重合,所以AB•与AD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AC与AE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B与∠D是对应角,∠ACB与∠AED是对应角.所以说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

∠AED.

做法二:沿A与BC、DE交点O的连线将△ABC•翻折180°后,它正好和△ADE重合.这时就可找到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

(设计意图:这几个例子都需要辅之图形,说明在做几何题时并不是将数和形剥离开来的,代数中渗透图形能使我们更直观地分析,几何图形中也离不开数的计算与分析,所以在解答数学题时我们要习惯使用数形结合的思维去思考。)Ⅲ.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Ⅴ.作业

课本习题11.1 1、2、3 Ⅵ.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脱离形来谈数,又不能丢开数谈形。形是数的直观呈现,数是形的逻辑表达。数与形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由形象直观——抽象概括的“度”。教学中一定要从直观的实物呈现,逐步抽象概括出数理、算理知识,并逐步过渡到由“实物呈现”转变为由“形代替实物”的“形呈现”,从而实现思维的质的飞跃。就如同上面的几个实例,如果没有图形,学生理解起来势必会很抽象,弄不清楚甚至弄混淆概念。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理解掌握数形结合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用正确的方式画图表达出题意,从而实现把题目的抽象叙述变为直观呈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点,总之,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更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模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先看一段动画片——《小马过河》。(播放动画)像小马想的那样过河真的不会有危险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设置“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小马像它想的那样过河一定不会有危险吗”的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

师: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了。瞧,三(1)班各小组的男、女生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套得准的获胜。这是第一小组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略),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生1:张强套中5个,徐同套中9个,周宇套中6个,吴鹏套中4个。

生2:徐同套得最多。

生3:张强比周宇少套中1个。

„„

师:现在请你们来当回小裁判,这4个男生谁套得准一些,为什么?

师:从第一小组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略)看,4个女生分别套中几个?谁套得准一些呢?

师:如果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比,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师:当男、女生人数相同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比总数来判断谁套得准一些。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分析平均数的需要,本环节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整合,创设了男、女生各4人套圈谁套得准一些的情境,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比较总数得出结论。】

三、合作探索

1.教学例题。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小组的比赛情况):从这幅图(略)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男生4人,女生5人)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男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6+9+7+6=28)女生呢?(10+4+7+5+4=30)因为女生的总数比男生多,所以我觉得是女生投得准一些,你们同意吗?(学生讨论交流)

师:当男、女生人数不同时,通过比总数来判断比赛结果不公平,那怎么才能更合理、更公平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算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可以把几个人套中的个数“匀一匀”,让每个人看上去一样多,然后再来比较谁套得准一些。

师(引导学生观察“匀一匀”的方法):刚才这位同学是从多的匀一些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同样多,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就叫做“移多补少”。

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回答:(1)从9个里移走了几个?(2)给李钢补了几个?(3)给陈杰补了几个?(4)他们两人一共补了几个?(5)移走的个数和补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等)(6)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总数变了吗?(不变)

师:通过移多补少我们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个“7”就是原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也就是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些数据,它们有的比平均数7大,有的比平均数7小,还有的与平均数7相等。平均数7比最大的数9小,比最小的数6大,它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9与最小数6之间。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男生套圈的平均数,现在你能估一估女生套圈的平均数会在哪两个数之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学具摆一摆,并移一移,看看女生套圈的平均数是多少。(学生小组合作)

师:女生平均每人套了多少个?(6个)这个平均数反映了女生套圈的平均水平,它在最大数10与最小数4之间。

师:通过移多补少,我们得出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是7个,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是6个,现在你知道是谁套得准一些了吧?

师(小结):当男、女生人数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平均数来判断比赛结果。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它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除了用移多补少法得出平均数,你能通过计算求出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吗?【28÷4=7(个),30÷5=6(个)】这个28求的是什么?这里的30呢?它们都是先把每组的数合起来求出什么?(总数)然后再把总数怎样?(板书:再分)这种方法就叫做“先合再分”。

师:为什么求男生的平均数时除以4,而求女生的平均数时却除以5呢?

师(小结):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就要除以几。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等活动,揭示平均数的概念,并利用方块图的移动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感性支撑,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比较平均数和相关数据组中的各个数,自主地感受平均数的范围,发现平均数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突出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量的属性。】

2.统计图变化。

师:如果男生中李钢套中的个数从6个增加到10个时,其余同学的不变,男生套圈的平均数会有变化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师:我们发现当其中一个数变大,其余数不变时,平均数会随着变大。

师:如果陈杰套中的个数从6个减少到2个时,男生套圈的平均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来算一算,验证一下。

生4:2+9+7+6=24(个),24÷4=6(个)。

生5:4÷4=1(个),7-1=6(个)。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陈杰套中的个数从6个减少到2个,减少了几个?平均每人少了几个,我们就从刚才的平均数里减去几个?

师:一个数变小,其余数不变时,平均数是怎样变化的?

师(小结):看来,平均数和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第四篇:搭配问题教案与设计意图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 莒南县第二小学 孙崇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例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有顺序地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通过合作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条理的叙述活动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顺序地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卡片。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师: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丽丽的图像)丽丽说今天妈妈要带她去公园的猴山去玩,她可高兴了!起床后,她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可是穿什么衣服好呢?你们愿意来帮帮我吗? 生:愿意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真响亮。我们来看一看,红红从衣柜里面找出 来她最喜欢的几件衣服,观察一下,她一共找出来几件上衣,几件下衣呢?

师:如果选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算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丽丽怎样穿更漂亮?提提你的建议吧!生:

师:刚才同学们给出的建议都很好,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观点是不一样的。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衣,就是要把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进行搭配。

师:其实,在二年级时我们曾研究过类似的问题(出示图:两件上装和两件下装)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一共有几种穿法? 生:四种。

师:你是怎样快速搭配的? 生:

师:(出示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图)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师:好的,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搭配中的数学问题。并板书课题。【在遇见新问题时,教师借助二年级上册类似的练习二十三第一题“有两件上装和两件下装,一共有几种穿法?”的练习题唤起学生对搭配知识的回忆,为解决 “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的新问题做好准备以此展开学习。】

二、探究与解决 1穿衣搭配(1)猜测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可能有几种穿法? 生:

师:谁说的对呢?(是不是6种呢)我们来动手摆一摆。(2)学生动手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利用里面的衣服卡片摆一摆。要边摆边思考怎样能摆的又快又对,看谁最聪明!生活动,师巡视。

师:摆完了?小组的四个人有顺序的说一说自己的摆法。别人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她和你摆的方法一样吗?开始吧!生活动,师巡视。实物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要认真观察他们是怎样摆的,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一:

师:还有那个组也来试一试。其他同学观察,找出你喜欢哪个组的摆法?

组二:

组三:

师:都同意有6种搭配方法吗,谁猜对了?恭喜你!师:你喜欢哪组的摆法? 生:

师:你们喜欢哪种摆法?为什么? 生: 师板书: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我们有顺序的摆,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师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有顺序的摆一摆学具,找出了6种穿法。【通过摆一摆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搭配时要有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动手活动中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学生连一连(脱离学具操作)

师:现在我们不移动学具,你能直接在图中表示这6种搭配方法吗? 生:连线

师:你来连一连好吗?

生台前连线。(用两种彩色粉笔)师:你看他是怎样连的? 生:

师:他先选择了一件上衣分别和三件下衣进行搭配,一共几种?(3种),然后又选了另一件上衣分别和三件下衣搭配,一共几种,也是三种,最后一共几种?他有没有遗漏呢?有没有重复?为什么? 生:有顺序。

师:刚才这位同学选定上装分别和下装连线,还可以怎样连线?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看如果在连线的旁边我们标上序号,是不是更容易看出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呀。

师小结:不论是先选定一件上装还是一件下装,只要搭配是做到有顺 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搭配方法都找出来就可以了。师:好,我们比赛看谁能快速的把学具收好。坐正。

师:丽丽真的很高兴,我们居然用数学知识帮助她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他很佩服大家。

【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感受数学符号

师:那老师要问了,如果老师今天没有给你们准备图片,你能用什么方法又快又清楚的在练习本上把搭配方法表示出来吗? 生活动师巡视并收集作业。实物投影展示:

学生一般有画图、汉字、图形、数字等形式表示。

师:刚才老师发现,我们很多同学有的用字母来表示,有的用文字来表示,还有的用图画来表示,这些方法表示的非常明确和简洁,我们的数学家也经常用到这些简单的符号来替代实际复杂的物体,今天我们自己也能想出这样的方法,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适时渗透符号化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

三、训练与应用 1早餐的搭配

(一)师:丽丽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挑选了一套最满意的衣服,她带我们到来楼下的早餐店里。看!这里的早餐有(出示早餐图)丽丽要挑选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她可以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2早餐的搭配

(二)师:这时服务员又加一种饮料,(课件出示图片)想一想会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

师:怎么想的? 生:

师:你们很聪明。3线路的搭配

看大家的表现真是不错,丽丽就把上次出去游玩的照片拿来给大家看,快看看吧!课件出示图

师: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从百鸟园到猴山有几条路线? 师:怎样说得清楚?

师:不宜说清,我们用符号表示每条路线。(课件出示ABCDE分别标注在每条路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生: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

师:谁来到前面指着图和大家说一说。师生解决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学会了有序的思考问题。指的非常的清楚,一共是有六种走法,老师要问你,如果你是丽丽,你准备选择哪一条路 呢?

【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联系生活,数学欣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搭配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由不同的搭配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课件播放

五、小结与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帮助丽丽解决了那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教师评价学生表现。

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搭配,可以连线找出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但是在生活中还会遇见比较多、比较麻烦的,如超市的货架物品,上一排的和下一排的物品个选购一种,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我们连线比较麻烦,能不能找出规律,通过计算找出方法呢?以(服装搭配)它为例,你能把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爱动脑筋的学生可下可以想一想,算一算。和同学说一说。

第五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设计与意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发现信息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观赏美丽的街心花坛。(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花坛每排有23盆花,共12排。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预设:

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梳理并随机板书问题: 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3.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算法。(1)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谈话:要求“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23×12 为什么用乘法?(每行23个,共12行也就是求12个2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谈话:咱们用格子来代替花盆,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一下一共有多少盆花。在算之前,我讲一下要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在格子图上表示出来,待会找同学说说你的的算法。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探究的方向,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二、算法交流,提升优化 1.交流各种算法

⑴口算:全班展示,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23×10=230

B:20×12=240

23×2=46

3×12=36

230+46=276

240+36=276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点格子图圈一圈,每个算式算的是哪部分? ⑵笔算:23×10=230

23×2=46

230+46=276

谈话:以第一种算法为例,同学们大胆想象,试着将横式变成竖式,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

学生试做,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1)2 3 2 3 2 3 0 X 2 X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学生充分说明先算什么,在算的什么,最后算的什么、2)2 3 3)2 3 × 1 2 × 1 2

4 6 + 2 3 0 2 3 2 7 6 2 7 6(230的个位上的0可不可以不写?如果擦去0,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23,为什么?如果不写0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算的时候不写0,可以简便我们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

2、进一步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4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23表示什么?怎么来的?尤其要明确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个十,也就是230。(课件)

3、规范计算过程,形成算法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2 3

× 1 2 谈话:先用23和个位上的2 相乘。(板书)2 3 ↖ ↑

× 1 2 4 6 谈话:再用23和十位上的1相乘。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为什么? 在十位下面写3就表示3个十了。一二得二,2写在哪?为什么?

↑ ↗

×1 2 4 6 2 3 2 7 6 师:竖式中的46是怎么来的?23实际上是多少?它是怎么来的?(板书:23×2和23×10)2 3 ↖ ↑

×1 2

——23×2 2 3 ——23×10 2 7 6——46+230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解决问题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谈话: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竖式再完整的写一遍。

你能试着把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横式变成竖式吗?在练习本上写写试试。遇到困难前后位交流解决。

请对比两个竖式,你发现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 3 1 2 × 1 2 ×2 3 4 6 3 6 2 3 2 4 2 7 6 2 7 6 预设:因数的位置不同,中间的得数不同,最后的积相同。

谈话: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因数的位置发生变化,积是不变的。这就是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1.解决问题

每个柠檬大约重34克,这盒柠檬 大约重多少克? 谈话: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

2.刘刚有33张邮票,张强的邮票数是刘刚的12倍。张强有多少张邮票?

谈话:张强的邮票数多,还是刘刚的邮票数多?求多的用什么法?(乘法)如果求少的应该用什么法?(除法)

(1)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应用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面回顾,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总结:

1.梳理本节课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2.交流获得知识的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再次梳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学习,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继续学习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23×12= 276(盆)

23×10=230

23×2=46

×1 2

230+46=276

——23×2

——23×10 7 6 ——46+230

下载河北钢铁整合大戏 政府意图与市场意图拉锯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钢铁整合大戏 政府意图与市场意图拉锯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纸船与风筝》板书设计意图(5篇)

    《纸船与风筝》板书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板书展示出小松鼠的家在山上,小熊的家在山脚下的小河旁,使学生明确两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为下文松鼠使用纸船、小熊使用风筝来建立友谊作......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意图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学设计平度市同和小学 侯卫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两......

    《分类》教学设计意图与反思

    一年级《分类》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材分析: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与意图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 目标 : 1.通过测量 、剪拼等方 法 ,探索和 发现三角形 内角 的度数和等于 180度。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 ,会求 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与意图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2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57-58及相应练习。二、......

    桥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桥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5篇范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设计理念】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苏醒、激越、成长的过程,能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演绎一种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