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心理问题★

时间:2019-05-15 14:0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严重心理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严重心理问题》。

第一篇: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1、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2、按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5、症状表现: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6、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影响了社会功能,有回避出现。

转介时需注意什么?

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

3、转介时可向新到额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漏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私,否则就是对求助者不尊重。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

阻抗表现形式: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原理及注意事项:程序: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原理: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二篇: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范文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方强劳教所心理矫治科金 萍

【摘要】:本文是一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因前女友举报其骚扰而入所,而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情绪异常。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个阶段的咨询,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使得求助者在情绪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学员丁某某,男,1985年3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汉族,小学文化,农民,未婚。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二、【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情压抑,烦躁,内心苦闷,爱发脾气6个月。

个人陈述:半年前因为骚扰其前女友而入所,自己对此有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其他学员也看不起自己;入所后自己在在社会上最好的朋友在来看望他的途中出车祸死亡,对此有强烈的自责心理,看谁都不顺眼,也不愿和别的同教罗嗦;感到改造没目标,出去也丢人,生活没有目标。

近四个月来,自己感觉心情压抑,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和其他同教相处得也不好,自己好冲动,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容易产生暴力行为且不考虑后果。民警带其到医院检查脑电图以及心电图,都没有发现问题,后请求民警带来作心理咨询。

三、【观察和别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丁某某自知力较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在提及自己的朋友出车祸时伤心落泪,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

(二)陪同来的劳教所民警反映:丁某某容易被激怒,情绪较难控制,有暴力行为,有 1

时为了泄怒,会用手捶打墙壁,平时爱一个人待着,不喜欢搭理人,觉得他挺怪的。

四、【心理测验】

SDS标准分60分;

SAS标准分58分。

五、【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评估、诊断:

根据丁某某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其反映的材料是真实可信的。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丁某某本人对症状自知,有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丁某某有精神病。丁某某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骚扰其前女友入所;入所一个月其好友出车祸去世,在所内和其他学员不能正常相处,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痛苦的情绪反应强烈,已达6个月,不良情绪已泛化,对社会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引起丁某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

(1)自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

(2)骚扰前女友入所;

(3)入所一个月最好的朋友出车祸去世;

3、心理方面的认知因素:

(1)该求助者自小时,父亲和母亲就对他极其溺爱,造成了他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怎样和别人相处,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2)思维方式单一,遇到问题时,往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暴力行为;

(3)由于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比较偏颇,骚扰前女友而入所,感觉比较丢人,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是由于受入所不适应、好友出车祸的现实刺激所致属心理冲突的常形,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短,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功能,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已经有六个月左右,而且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也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善抑郁、焦虑情绪,调整认知方式,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二)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注释1)。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按照心理咨询的制度要求明确咨询师以及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

(三)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7次.(四)咨询收费:50元。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首先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阐述了咨询师以及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咨询过程的保密原则,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第二次)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最后,咨询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二阶段:(第三次)咨询师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其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第三阶段(第四次):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首先检查了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完成较好。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第四阶段:(第五、六次)在本阶段中,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咨询师运用“黄金法则”,让求助者明白“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去这样对待别人”,以此来改善他在劳教所和其他同教的人际关系,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除此之外,咨询师还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遇事时深呼吸),帮助他在遇到事情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第七次)最后暗示求助者要结束咨询,求助者内心和行为较平和,结束咨询。

九、【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压抑情绪有所减轻,通过咨询,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也觉得心情比较畅快。

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说至动情处潸然泪下,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

所在劳教所民警评估:能够和他犯相处,但情绪有波动,自控力有所增强,改造与以前相比较积极。

心理测验评估:

SDS:52分;

SAS:52分。

咨询小结与体会:

1、建立咨询关系是很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是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是很强的;二是咨询师完全接纳与理解求助者是件困难的事;三是与人沟通是件困难的事,不能深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不能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仅就事论事对求助者进行讲道理,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求助者道理都懂,就是不改变。

2、平时求助者没有机会倾诉,只有建立情感的氛围,他才可能在这种氛围中探索自己,触摸自己平时不敢触摸的心灵的痛楚,咨询师不是灵魂的修理匠,其职责是“助人自助”,让求助者自己做自己心灵的向导,所有的一切都靠自己领悟。

3、在咨询过程中,容易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一是由于多年的管理教育学员,容易在咨询中产生解决求助者的实际问题;二是不能理解咨询关系,容易把咨询关系转变为管教关系。这些都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4、许多学员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认知或认知障碍,如不良的认知品质、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认识,等等。在对学员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伴随着学员原有错误认知的牢固性,对咨询师的要求很高,咨询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反复,需要从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制定方案、咨询过程等各个环节都认真准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注释: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汪道之编著、《心理咨询》、北京市、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二○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三篇: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解读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

1、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

2、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

3、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有因,有度,有时)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Ø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Ø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Ø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的定义(许又新教授的定义):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1.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2.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3.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症状自知力。

4.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5.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1.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朋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1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者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扣除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回避,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守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效完全回避,评3分。

总分为3,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德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区分不同类型神经症-神经衰弱(1)

症状可分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精神易兴奋主要表现是联想和回忆增多而且杂乱无章,病人感觉到分心和控制不住,但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躁狂病人也联想多,但是躁狂人不痛苦,不想控制。

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精神易疲劳(是情绪性疲劳)

(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

a、烦恼(焦虑是针对未来,烦恼针对过去和当前);b、易激惹;(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精神病性的易激惹病人不感觉痛苦和难受。)c、心情紧张。(过度紧张的人有紧迫感、负担感、自控感、精神过敏、效率下降)

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Ø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Ø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Ø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

Ø睡眠障碍;

Ø头部不适感;

Ø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

(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焦虑性神经症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性焦虑,一种是急性惊恐发作。

3、恐怖性神经症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4、强迫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病人重病不重治疗)

(1)对健康过虑;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

(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

6、抑郁神经症:

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②对前途悲观;③无助感;④感到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低; 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抑郁神经症与抑郁人格:

首先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①人格障碍的诊断是成人诊断;②表现的是一个人行为方式过分突出、过分显著,让别人不能接受,而影响到人际关系,造成适应不良;③发病早,始自于童年,至少是青春期,而持续到成年。(比诊断神经症还要长,损人不利己,行为方式每个人都有,但是他太突出,叫人无法接受)

抑郁症:

心情不好;天天如此;超过两周。(晨重夕轻)

7人格解体神经症

狭义的人格解体,即“无我感”,感到“我”异乎寻常地不真实,似乎不存在。

现实解体,病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了,像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

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轻重软硬等到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失去了政党时的真体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什么感觉也体会不到,身体麻木不仁。

情感解体,感觉父母等都不爱他了。感到十分痛苦,伤心。

可疑神经症:不能确诊是否神经症。

神经症性反应:不到3个月,其他的症状都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诊断神经症性反应。

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

1.是一级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

3.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4.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5.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

6.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7.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8.自知力充分

9.神经症包括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症症、神经衰弱

识别重性精神病

1、双相情感障碍—F31

主诉: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下述的抑郁,躁狂或兴奋。

诊断要点(典型症状)

躁狂期间出现:精力和活动增加

心境高涨或易激惹

言语加快

失去控制

睡眠需求减少

自高自大

患者注意力容易转移

可能某段时期出现抑郁: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

2、抑郁症

3、恐怖障碍

4、惊恐障碍

5、广泛性焦虑障碍

6、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7、适应障碍:感到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压或难以应付。可能存在与应激有关的躯体症状诸如失眠,头痛,腹痛,胸痛和心悸。

8、分离性(转换)障碍

附体、经常起病突然并与心理应激或困难的个人处境相联系。与别人的关注有关,越关注他症状越明显。起病后原来的症状消失,转化为现在的躯体症状。

9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

10、神经衰弱

11、进食障碍

12、睡眠问题

13、性功能障碍

14、精神发育迟滞

15、多动障碍

16、品德障碍

17、遗尿症

18、居丧障碍

癔症(hysteria)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本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癔症是不是神经症现在存在分歧。

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

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

癔症的十个特点:

1.转换:生活事件产生的心理刺激引起当事人强烈的情绪反应,然后当事人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失明,失音,瘫痪,感觉消失,昏迷,但此时情绪反应消失。

2.当事人对躯体的转换通常泰然处之,没有焦虑,好像当事人能从中获益,通常没有求治愿望,不配合医生检查,拒绝检查。

3.当事人的暗示性特别强,但是不是诊断癔症的唯一标准。

4.癔病病人发病症状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不能解释,是矛盾的,不符合的。

5.分离: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常见的有附体现象,身份障碍,遗忘,否认。

6.特殊的情绪反应,生动但是夸张,给人感觉做作,幼稚肤浅。

7.反应的延时性,常见的有盲目的盲动,发呆,假死,幼稚的模仿行为,其机制是高级神经活动麻痹,低级中枢的释放。

8.反应的目的性。

9.自我戏剧化,比如幻想自己是公主,比白日梦时间持久

10.具有引人注意的特点。用撒谎,自戕等行为引人注意,严重的可以用自杀来引人注意。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

”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 ”③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损人不利己)

1、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至少要有以下三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⑤易有病理性嫉妒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方不达目的不罢休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2、分裂性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性格明显内向;表情呆板;对赞扬和批语反应差;缺乏愉快感;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

重点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至少有以下三项。

严惩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不新生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别人;对他人漠不关心;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很容易责怪他人;对挫折的耐受性低;易激惹,有暴力行为;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

重点

4、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至少有以下三项: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有空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自我形象目的和内在偏好的不稳定;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至少符合以下三项

定于自我表演;肤浅;自我中心;追求刺激;渴望受到赞赏;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暗示性高

6、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符合以下至少三项

过分谨慎;很早以前做计划并不厌其烦;凡事需要反复核对,因对细节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过份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谴;刻板固执;因循守旧。

7、焦虑性人格障碍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意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8、依赖性人格障碍

9、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

包括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抑郁性人格障碍和自恋性人格障碍。

压力的定义:

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另一种说法认为,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应。

对压力产生反应包括三个环节:

1.压力的来源:生物性,社会性和心理性。

2.压力反应:产生的躯体问题和心理问题。

3.中间过程:跟个性因素有关。导致作用的靶器官不同。

压力也叫应激,不同于情绪状态中的应激的概念。

当事人深究到客观刺激或者客观要求(负荷)超出了自身的应对能力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全身性的反应,反应的结果可以是适应,或者不适应的。

压力源的认知评价包括原发性评价和继发性评价,综合两种评价的结果决定了当事人的情绪状态,然后引起心理的,生理的和行为的三方面的改变。不适应则引起神经症性的反应。

压力的中间过程包括:

1.心理的中间过程:包括觉察,认知评价,情绪反应

2.生理的中间过程:神经,免疫,内分泌

压力的结果:适应和不适应。

不适应一开始表现为很多生理功能的紊乱,时间一长变成器质性的病变,这个病我们叫做心身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溃疡病,哮喘病等,诊断过程中的原因诊断就是要搞清楚压力的来源和压力产生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压力的来源:生物性,社会性和心理性)

在压力源的产生当中,要注意压力源的质和量,即压力源的性质和发生的频率。压力源有轻有重,恶劣程度不同。

压力源产生后到底能造成多大影响还要看社会支持系统,其中还包括家庭的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有两种,一个是客观利用度,一个是主观利用度。

某些压力源对于某个个体来说其无法应付,对其他个体则起不到什么作用。

对压力源的觉察之后,则看个体怎么对其进行认知评价,个体如果认为自己能应付,则对此压力源可以适应,否则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对压力产生了情绪反应之后,仍然可以实施心理咨询,比如对不正常的行为进行行为矫正。

摄入性谈话

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确定谈话的内容与范围。

Ø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确定提问方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限制性开放式提问)。

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便听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在听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不能插入自己对谈话内容的评价。倾听,还要注意思考,要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逻辑。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把握“关键点”。

倾听的要点:

1.要有深刻的同情心

2.要有科学的好奇心

控制谈话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

1.最常用的方法是“释义”所谓“释义”,就是征得患者同意后,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2.再一个方法就是中断,所谓中断就是在谈话中暂时休止一下。

3.为控制谈话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患者,使他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

4.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伸出新话题。

对谈话内容归类

具体操作: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在交谈中,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极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7.其他。Ø

谈话法 的技术

1倾听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深刻的同情心,科学的好奇心,耐心细致地听

2态度

心理咨询师在与当事人谈话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中立性原则。“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把人和事区分开。(事不是好事,但是人是好人。有些时候,有些人,会那样做。)

3.区别

对患者的谈话内容首先要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更主要的是对谈话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对诊断和咨询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十分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

谈话法的种类

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常用病史采集法

鉴别性会谈法: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

治疗性会谈: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咨询性会谈:涉及的往往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

“应急性或叫做危机性谈话:当患者或当事人发生意外时医生和心理学家用谈话法给以帮助的情况。

怎样提问题

(l)“为什么……”的问题。(2)多重选择性问题。”(3)多重问题。(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6)解释性问题。

提问过多的坏处

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产生防卫的倾向;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谈话内容的选择

(1)适合患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患者的兴趣。

(2)对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患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患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患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谈话法的有效性

Ø简单的说就是三个方面:可接受性,针对性,建设性

摄入性谈话 注意事项

(一)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二)提问中避免失误。

(三)咨询员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五)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六)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 相关知识(1)

(一)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与验证:

l)当事人个体方面的情况(生物特性的、心理与行为的以及自我意识及其表现的);

2)有关当事人的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的物质条件);

3)他人对她的评价(对她的一般印象、对治疗情况的评价等)。

(二)不管从哪方面入手去归纳和解释资料,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资料的可靠性。

当我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个思路:就事论事、寻找相关、迹象分析。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过分随意的交谈、咨询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患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

同一个咨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

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密切咨询关系。因为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

对初期印象(第一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避免出现这个问题,首先要克服定势,其次要灵活但不随意。

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非专业的观察者:只是依据日常生活概念,从自然角度看问题

从医疗的或病理学的角度看问题:倾向于当事人有病;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或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容易强调当事者是学习、行为或认知方面的障碍;

生物学家:倾向于从人的发展生长角度上看问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我发展上受到阻碍;

生态学家或持生态学观点的人:觉得当事人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等等。

通常一般心理问题最适合于心理咨询;其次就是某些类型严重心理问题,单独使用心理咨询或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也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至于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目前主要靠药物治疗,显然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对于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边缘状态者,心理咨询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1)

工作程序

(一)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

(二)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或治疗)过程如何。

注意事项

克服定势,独立思考,身心相关,注意细节,职业道德

确定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

谈话法,观察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通过这四种方法进行纵向比较,验证可靠性,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点(不只一个)是(1)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2)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质不变。

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则。

(一)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强迫症是强迫和反强迫的冲突。自知,但控制不住。

躁狂:自我感觉特好,自我评价特高,吹牛无边无际,动作特多,不知疲劳。

躁狂抑郁症(躁郁症):躁狂与抑郁交互发作,中间有一段时间可以是正常的。

(三)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四)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1)咨询师确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的哪方面出了问题,其表现程度如何,引发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是什么。

(2)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也可能不只一个,要分别对其在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做出评估。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美妙的旋律不但没有给她带来愉悦,反而让她痛苦,使一个少女失去了自我,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让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通过分析、了解、观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系统脱敏法相结合,从求助者的认知入手,改变错误的认知想法,引领求助者摆脱紧张、害怕的心理,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一、一般资料与主诉

苏某,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1.54米,体态正常,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去年下岗现做点小生意,经济不宽裕,无老人同住。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庭无精神病历史。

家住苏北某市,在幼儿园时老师夸奖有音乐天赋,上小学父母为其买了钢琴并请了老师学习,父母教育严格,希望她能考上名牌大学。小学成绩较好,并通过了钢琴六级考试,受到邻里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上初中转到一所较好的学校,自我感觉学习任务加重没精力再学钢琴,后听父母说钢琴考过十级,升重点高中时可优先入取,(当地学校规定有音、体、美特长的考生优先入取)如能考入重点高中才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为此就没再想不学钢琴的事。

近来学习成绩不很理想,自己特别着急,上钢琴课也不专心,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事后很后悔、自责,每想到两年内要考过十级,心理就紧张、害怕,担心考不过去,不能优先入取重点高中,对不起下岗的父母,近4个多月来,心情一直很烦躁,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无心学习,不愿意上钢琴课,担心自己弹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想到考级,弹琴时手心冒汗,心里发慌,不能放松,文化课也受到影响,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不仅考重点高中没希望,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想到这些心理就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为此非常痛苦,不知道怎么办,特来求助。

二、观察了解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衣着整洁,说话时一直低着头,叙述时不停的流泪。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从小听父母老师的话,做事认真,非常懂事,要强,很体谅父母的难处,父母下岗后家里经济不宽裕,为了多赚钱让她学钢琴,起早贪黑的忙生意,无暇顾及她,只对他学钢琴和考试成绩过问较多,近来发现她钢琴练的比较少,问她也不说,再问就是哭。从老师同学处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同学来往,下课不喜欢活动,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胆量小,做事追求完美。

三、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总分179分,超出分界值160分。其中抑郁因子 2.4焦虑因子2.8 躯体症状2.3 人际关系2.2分,均大于因子分2分。

2、EPQ(幼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35 分,P:70 分 N:68 分。

四、评估与诊断 a、症状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按照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紧张害怕,失眠等症状,但从时间持续短(4个多月),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明显的道德性质,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变形不同,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不够6分,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据分析求助者有较强烈的现实刺激,要参加钢琴考

级,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的并具有现实意义,求助者有求助的愿望,想摆脱心理的痛苦,病程4个多月,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影响了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综合以上分析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b、主要表现:

1、对是否能考过钢琴十级过分担心、害怕,产生不良情绪。

2、想到钢琴考级就紧张、心慌,伴有一定的躯体反应。

3、对钢琴考级的过分害怕是表层出现的情绪反映,实 则是对未来升学的担心。

c、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女性,12岁,已来月经,刚 步入青春期。

2、社会因素:

(1)家庭经济不富裕,父母对其期望值过高(名牌大 学)。(2)父母对求助者关心、沟通不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未得到正确的指导。

3、心理因素:

(1)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考不过十级就不能优先入取 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不能上名牌大学。

(2)对学习钢琴缺乏正确的理解。

(3)求助者从小学到初中心理过度出现了断层,由“突

出”(受到邻里表扬,同学的羡慕)到“一般”(成绩不很理想、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等)造成不自信的心理。

(4)求助者的性格内项,缺少交往,做事追求完美也 是造成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本人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分析产生钢琴考级紧张的原因,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求助者的不合理想法。

(2)增进与父母、同学的交流沟通,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3)通过系统脱敏法帮助求助者治疗钢琴考级的紧张害怕心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求助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的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改变求助者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分析产生紧张的原因调整不良的情绪。

该求助者是以“钢琴考级”而产生紧张、害怕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心理负担太重造成的,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我认为采取这两种方法比较合适是可以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的。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权利和义务权利: 权利:

(1)有权选择更换咨询师

(2)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方法、过程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1)向咨询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资格相关的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果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共7次左右,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每次30元人民币。

心理测量收费:《SCL—90》40元/次 《EPQ》5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三个阶段的咨询自2005年12月20日开始,前两次属于诊断阶段,其中四次为心理帮助阶段,后两次属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05年12月20日)主要包括: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咨询关系;

(3)初步探寻心理发生问题的原因;(4)进行心理测验《SCL-90》 《EPQ》

(5)介绍咨询涉及的相关事项,协商咨询时间。

第二次(2005年12月27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继续查找引起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2)进行心理诊断(3)确定并商讨咨询目标及实施方案,并调整求助者的学琴动机,帮助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

过程:(1)助者的父母交谈,对产生钢琴考级害怕心理等问题进行分析。(2)求助者简单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让求助者自己分析认知方面出现了那些偏差。寻找不合理的思维观念,改变错误的认知。

(3)助者学会沟通交流,能借助社会系统的支持来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4)作业:每天要和父母交流10分钟,在校尽量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参加活动

第三次(2006年元月4日)目的:

(1)过系统脱敏的训练解决对钢琴考级紧张、害怕的心理。(2)实施系统脱敏治疗

过程:

(3)上次咨询后留的作业

(4)介绍放松的方法,并在咨询师的引领下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放松的技巧

(5)系统脱敏治疗的原理方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建构焦虑等级。

苏某在第三次来访时,自诉通过两次的交谈,许多的道理已经想明白了,还是对钢琴考级一事不能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因此我们本次应用系统脱敏法来治疗。

放松指导: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的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放在沙发的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部、面部、颈、肩、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反复练习三次求助者基本掌握了放松。

咨询师引导求助者把引发焦虑(钢琴考级)的情景归纳整理,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排一个顺序,并为每个情景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为0,最大为100。构成一个焦虑等级表。(1)考试前的三天 10(2)考试前一夜 20(3)走在钢琴考级路上 30(4)走向考级教室门外等候 40(5)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10分钟 50(6)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5分钟 60(7)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2分钟 70(8)听到老师在叫自己的名字 80(9)走向钢琴,坐在琴凳上 90(10)开始弹奏考试曲目 100 建立了这样一个等级表,准备开始脱敏。并鼓励她尽量忍耐治疗中产生的焦虑情绪体验,能和我密切配合。

这次咨询师为求助者只做了前两个等级的脱敏,因时间关系,其它等级的系统脱敏安排在下三次咨询时做。结束前安排求助者回家要反复练习放松。(将放松具体方法的材料给求助者按其要求来做)

第四次(2006年元月11日)

继续实施系统脱敏治疗,咨询地点改在钢琴室进行。

目的:让求助者置身其中,感受到实际的刺激,在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时,通过放松达到不再焦虑紧张为止。

过程: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上次布置的放松作业你在家里练习了吗? 求助者(以下简称求):练习了,我每天放学后按您教的每次练20分钟

咨:效果怎么样?

求:还行,比这里练的差一些。

咨:现在开始放松,你觉得全身肌肉都放松了之后,举起右手食指,让我知道。(过了几秒钟,苏某举起了右手食指)

现在我们进行第三个等级的脱敏治疗,你闭上眼睛想象正走在参加考级去的路上,想象的画面尽量清晰,情景在脑海里出现时,举起你的右手食指告诉我,(过了十几秒钟,求助者:举起右手食指,咨询师:停顿了5秒)

咨:停止想象那个情景,告诉我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大约10分

咨:现在继续想象刚才那个情景。程序同上,(第二次的焦虑分数大约5分,反复训练,第三次分数降到0分。等级表第三项结束,可以进入下一项)程序同上,逐级脱敏。

经过三次,以后又进行了两次(元月18日,元月25日)的系统脱敏,苏某基本不在害怕钢琴考级了,虽然想起钢琴考级还会紧张不安10单位,但通过放松能自行解决。

结束:

1、求助者谈收获。

2、咨询师谈求助者前后的变化。

3、为求助者再次测试SCL-90 总分下降到正常,其他指数一切正常。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在求助者积极配合下治疗有了明显的效果,求助者学习钢琴参加考级不再感到是负担。在半学期后随访证实已无考级前的情绪反应,并顺利考过钢琴8级。咨询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

第五篇: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来访者:李某,女,15岁,初二学生。初一因害怕去学校休学了半年,复学后又常跑回家,后来父母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去学校,因此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患者在初一时,给一男生写过一张表示自己喜欢对方的字条,因为不敢当面交给那位男同学,便让另一位女同学帮自己传给对方,那位男生没有任何表示,自己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那位女同学已经将自己写字条的事告诉了别的同学,认为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遂不肯再上学。父母见其无法坚持学习,便为她办了休学半年的手续。休学在家时,因怕别人说自己有病,就极少外出,在家多以睡觉、看电视打发时间。半年后转学到另一学校,但依然不敢与同学交往,害怕同学知道自己过去的事,又因为离家远了更想家,于是经常不去学校,后来就坚决不上学了。因为不去上学,父母对她特别失望,经常不回家,这使她很担忧。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13岁时因不敢上学,到医院检查没有明确诊断,曾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效果不明显。未发现家族史,但其母亲性格也较为敏感,面子观念较强。体格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精神健康检查:年貌相符,衣着整洁,说话虽有些胆怯,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余感知觉障碍,表情不太自然,伴有紧张、焦虑,自知力完整。辅助检查: SAS为32分,SDS为40分,没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二、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1.心理咨询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依据:来访者为少女,她的问题是不愿上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造成该心理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其早期经历、青春期性的萌动与成熟及其家庭教养、父母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均有关系。时间经历一年,从无法面对同学,不愿意上学,发展到为了不让他人说自己,尽量不外出。在这段时间里,平时对李某事事迁就的父母,既不能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和帮助,反而是因为望女成凤心切,多次逼其去学校学习,这使她在精神上又产生了新的痛苦,致使该问题持续时间较长。2.心理分析

李某心理问题的产生,除特定事件的刺激外,更有其人格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原因。从来访者的陈述中得知她从小受父母宠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只要有困难都由父母出面解决,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如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少女的怀春心理使其渴望与异性交往,但被老师、家长反对后不敢违抗,家长、老师认为不正经、学习不好的女孩子才会与男生交往,这一观念影响着她,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使她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了解异性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于是只好从影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又由于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无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受情爱镜头的刺激不能自持,养成了自慰的不良行为,而从父母对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态度中她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因此而自责。这种不良的性经历,还使其产生了怕羞心理。

三、心理护理方法与技术 1.方法:

(1)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给予来访者积极的关注和共情,使其负性情绪得到渲泻。(2)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一是阐述心理障碍产生的个性、心理社会因素及文化因素,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发来访者思考、发现其错误认知的非理发性,从而逐步领悟到引发疾病的内在因素。二是制订每日活动计划表,分散注意力,降低对自我的关注程度,树立自信心及愉快感。

(3)家庭干预治疗(咨询)。通过咨询者对来访者家庭中的成员定期进行接触与交谈,促进家庭做出某些适应性改变,从而减轻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许又新教授说:“家庭是整个生活的基础”,“家庭成员若相互供给感情上的支持,则能团结一致应付各种困难”。[1](4)家庭作业。每次面询后留给来访者的任务。如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主动和人打招呼,逐渐扩大与外界的交往。2.护理技术:

初次面询,首先是建立信任的咨访关系。观察到李某情绪低落,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迫切希望有人能体谅她的苦恼,希望有人相信她的害怕是有根据的,并不是自己无端地想出来的。为此,主要是鼓励她将自己的烦恼说出来,倾听其陈述,她详细说了自己父母要逼着自己去读书,自己不愿去又怕父母伤心的矛盾心理。通过分析,使其压抑已久的负性情绪得到较好的渲泄。我表达了对她目前不敢去学校读书的理解,并引导她思索以下几个问题:自己害怕的究竞是什么?害怕的根源来自哪里? 其他同学被别人说过吗? 他们怎么处理? 让她将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下周来咨询时告诉我答案。同时布置作业,回去和父母好好谈一次,告诉他们自己希望父母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帮助自己。结束前李某表示终于有人能够理解她的痛苦了,对别人说了这么多的心理话,感到轻松了许多,表示愿意好好配合治疗。

其次,与李某父母会谈,进行家庭干预的第一步。请他们回忆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自己一直来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及对女儿成长的利和弊。当他们谈到女儿过去的听话和现在的不愿上学的巨大反差让他们无法接受,使他们心灰意冷,以至于看女儿呆在家里,就尽量晚些回家,希望用冷落她的办法促使她尽快回学校读书时,我让他们思考一下这样做后有什么效果? 他们说没有任何作用,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为了让他们理解女儿,我又让他们换位思考,即假如他们是李某,这时最需要的该是什么呢? 是冷淡还是关爱? 当他们有所领悟时,我们一起讨论了该如何关爱孩子的问题。爱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爱显得很功利,往往会伤害孩子。爱的方式也是个问题,如果对小孩过于溺爱,会造成小孩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难与人人相处。

初次咨询将重点放在家庭干预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的背后往往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个体出现心理障碍,特别是孩子,仅仅纠正个人是不够的,改变一个家的不良互动模式,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和家长会谈中做到不责备,提问不纠缠于过去,而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会谈较为成功,李某的家长表示一定会配合咨询老师一起对女儿进行帮助。

一周后,李某第二次面询。述说心情好了许多,与父母讨论了他们的态度问题,父母答应以后下班后按时回家,也不再要求自己一定要去学校后,心理没有那么紧张了,白天可以看一段时间的书,也试着上过一次街,买过两回菜,但父母要求自己早上不能睡懒觉还没能做到,晚上还是很爱看电视,还特别担心:下周开始要去一位退休老师家补课进校门怎么对门卫说? 别的同学看见了怎么办?我建议过一会儿再讨论这一问题,先说说上次让其思考的问题。害怕的究竞是什么? 害怕的根源来自哪里? 她说她想了很久就是害怕别人说自己,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她认为害怕的根源可能是自己的性格,因为以前班上也有人跟男生玩而被别人说,可她们根本不管,照样跟男生玩,自己做不到。我肯定了她能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并针对她和她同学对相似事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为切入点,说明一个人的看法和态度是如何影响到人的心情和行为的。并让她认识到:如果一个人在过分敏感的状态下可能会把事情放大,也就是说这时的感觉并不是真实的,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例如我提问:“你总说别人都在议论自己,实际上是不是听到了呢?”她回答只听到过一两个同学说过。接下来,与来访者交谈了其家庭及其成长经历。自述: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小学成绩好,听话,父母宠爱,凡事都不用自己动手,但家里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严。后来因喜欢和男生玩,父母不让,常把我锁在家中,我很闷,变得不爱学习,天天看电视。后来的事在上次我都告诉你了,但还有件事我不好意思说,说了会很丑,你会不会看不起我?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将自己喜欢看爱情片,看到一些接吻的镜头就会忍不住手淫的事说了出来。这件事对她是个很大的压力,一是认为自己是个不正经的女孩子,这是她产生自卑心理和害怕他人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二是担心自己以前经常做,以后会影响结婚和生孩子。我从青春期发育谈到性生理和性心理健康,说明手淫只要不过度,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让她正确地看待,不要有思想负担。继续与其父母交流意见,嘱多鼓励少参与,对其进步要及时表扬,适当奖励,在出现反复时要相信她,不说懈气的话,培养她的自信心,激发她的自尊心和积极心态。

此次咨询,完成了来访者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关注自身的个性和心理障碍的过度,来访者将困扰自己已久的性心理问题倾诉了出来,这是这种错误的性观念是导致她自卑心理和害怕他人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种种条件或观念的限制,这种要求会受到压抑或指责,令他们在异性面前产生害羞感,极力掩饰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使他们处于想见异性又怕见异性的矛盾之中。李某又因家庭环境影响,做事较不成熟,让同学传了字条后方知后悔,从没有独档一面的她采取了逃避。布置作业让其进一步认清自己,启发她将自己不敢上学、怕别人说与自身的个性缺陷、心理紊乱联系起来。同时继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及家庭治疗,共同协助来访者降低对自我的关注程度,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

两周后,李某第三次面询。心情较为放松,脸上有些笑容。自述:自己在家中接待了一大帮来看望自己的同学,买了好些水果给他们吃,以前当别人吃自己的东西时会觉得不舒服,但因为之前和你通了电话,明白了礼尚往来的道理,同学关心自己,自己招待他们是应该的,那天大家玩得较开心。她还说:“现在才发现以前我一点都不会和别人交往,没有朋友也不能只怪别人,我太爱考虑自己了。现在能外出,也主动去表姐家玩或和同学出去玩,自己还开始到另一个学校老师家中去补课,但还是尽量避开人多的时候,只是有一两次因想睡懒觉没有去。”她还找到了自己不少优点,例如,绘画、书法都不错,英语和作文也学得比较好,会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还说读了我那本书后也能控制自己,不再有那种自慰行为了。

从李某的陈述中,可能看到她明显的成长,她已基本找到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了。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还缺乏信心和毅力,因为不去上学可以不用去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正是她不能迈出关键一步的原因所在。遂采取支持疗法,肯定了她在三次咨询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及认识上较大转变,并说明每个人都不是一开始就能战胜困难的,都是一点一点进步的,相信不久之后的新学期她一定能重新回到同学中去。同时,具体地和她谈了与亲人、同学、老师、陌生人交往的一般礼貌和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需要,让她在生活中去体验,同时让她体会这句话:不敢独自在外生活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我不怕自己在学校生活,逃避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胆怯。让她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

一个月后,来访者单独前来咨询室告诉我说自己现在准备去学校上课了,但因为上初三,暑假要补课,比原计划提前了,心理上还有些不安,但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去。她自己评价自己经过两个多月的几次面谈和多次电话交流,觉得自己开始有了自信,认为自己如果努力,也可以读重点高中,甚至读大学。我及时给予了赞扬和支持,并嘱来访者在今后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咨询,以巩固成效。目前,李某和其母还常有电话联系,其母表示在孩子出现反复时一定会给予支持、鼓励。

四、护理的体会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产生往往与家庭教养方式和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有一定关系。此案例中的来访者正是这两方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心理问题。表面上看是因一突发事件引起而害怕同学议论自己,从而不愿上学。其深层的原因一是因为家庭的溺爱,教育方式不当,导致来访者自我中心、脆弱、依赖、胆怯的个性特征,不善于与人交往,从而导致的闭锁心理;二是在青春期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苏醒之时,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需要被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父母所限制,在她做出了不同寻常的举动后及她早期有过的不良的性经历(自慰),从而产生了羞耻感、罪恶感,导致对与字条事件有关系的同学的害怕,以至于不肯上学来逃避矛盾,而这种逃避矛盾的方式又正是早期的家庭教养导致的。这是一种消极的防御,当然也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但由于家人不明其由,一味逼其上学,使李某的心理紊乱长达一年之久未能得到消除。咨询开始,考虑到来访者蓄积已久的担忧无处宣泄,因此并没有过多地与其谈该不该上学等问题,以免引起患者的反感和失望。而是耐心倾听,任其宣泄,来访者感到遇到了能理解自己的人而愿意配合。以此奠定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没有将咨询者对她形成的印象和分析结果通过劝导、说教的方式强压给他,而是通过让其与父母亲沟通讨论、布置作业的形式引导其发现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错误的性观念,并让其自己领悟到不上学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困难,从而找到心理紊乱产生的根源。并通过家庭干预,使其父母亲能较好配合,不再对她施加压力,从而缓解了她内心的紧张和担忧,完成了短期目标。

咨询的长期目标应是协助来访者改进人格缺陷,促进自我成长。岳晓东说:“心理咨询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是不可逾越的。”因此在咨询中应促使其在充分认识自身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不断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包括性观念,培养其自信,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她真正成长,在遇到新的困难时,不再逃避矛盾。当然,长期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咨访双方长期、共同的努力,在此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反复,咨询者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下载严重心理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严重心理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推荐五篇)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张用锋 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的焦虑情......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五篇模版]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关键词 一、一般性资料(人口资料) 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主诉,医学和心理学中用语。是病人(来......

    一例高中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精选5篇)

    一例高中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一个高中生张××,因其最好的朋友和最敬仰的老师发生了性关系,最后导致了老师被开除公职,最好的朋友被迫转校。此事件后两个月以来,......

    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增无减 优秀生或更严重5篇范文

    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增无减 优秀生或更严重 2011年05月27日09:41中国妇女报陈若 在不少老师和家长眼里,优秀生乖巧、听话、成绩好、有上进心、能力强,是获得荣誉的“专业户”。他......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超过了数字报告揭示的问题。 4月24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工业园(大埔片)周围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样本的重金属超标严......

    心理问题分类

    心理问题分类 1. 社会学分类层面 1.1 恋爱婚姻与家庭问题。 1.2 人际关系问题 1.3 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1.4 职场工作压力与适应问题 1.5 重大生活事件应激 1.5.1 社会生活的......

    七年级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

    战士心理问题

    战士大致存在的心理问题: 1、训练量大,考核多,尤其是在腿疼、脚疼(骨折时才能休息,其他情况均不行)的情况下仍需要跑5公里长跑,跑后腿脚会更痛,下一次跑步时更艰难,战士感觉压力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