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5 15: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与运用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新农村幼儿园教师需要积极回应和适应这些变化。

近年来,随着全国上下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整个浙江省都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我们三墩镇周边的农村也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楼、厂房矗立在原来的农田、茶园上,新

一代农居点的建设让一个个自然村变得如同城市里的花园小区,村落间的泥泞小道变成了水泥、柏油的康庄大道,到企业、公司上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老辈人都忍不住感叹:“我们乡下人也变成城里人了!”我们三墩镇中心幼儿园章家桥分园的全体教师们身处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城镇化给地方、自身和幼儿园带来的影响,也让我们有一种紧迫感:农村正在变成城镇,周围的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能原地踏步吗?,《新纲要》的总则中提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新农村建设,没有旁观者,我们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回应和适应新农村的变化,让每一个新农村的孩子们接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前教育。

为此,我们进行了基于环境特点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探索,实施基于农村自然材料的区域活动。经过全体教师一致的努力,我们所实施的区域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们专业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操作、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发现城镇化的进程也同样引发了区域活动材料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同样需要我们的积极回应与调适。

(二)新农村的变化,引发了自然环境、幼儿和文化构成的变化,推动了区域活动材料的变化,对我们的区域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让农田面积不断缩小,区域活动中收集自然材料的难度不断增大。

城镇化的进程,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土地被征用和大量企业、商业机构进入的现象,这些产业构成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我们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农田面积的不断缩小,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最直接的影响是一些原来唾手可得的自然材料不再那么容易收集到了。比如稻草,原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但是现在就完全不同了。一次,我们向家长提出收集稻草的要求,一位家长挺无奈地告诉我们:“我们家的田都被征用完了,我们自己都要买米吃了,怎么还会有稻草呢?”,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工业的产品越来越多见了:废旧瓷砖、布头,原来不可能找到的物品变得越来越寻常。所以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固守原来的农村自然材料特色,而是应该有所改变,让我们的区域活动能逐渐适应这些变化。

2、物质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慢慢远离土地,他们逐渐表现出城镇孩子的行为特征:

随着企业的增多,大量的外来务工者进入乡村,越来越多的外地孩子涌入了我们的幼儿园,在我园仅中班一个班级的外来幼儿比例已经达到16%;而本地的孩子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各方面也在逐渐变化,他们不再是原来那些以农田为最广阔的游戏场的孩子们了,很多孩子既不知道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也不会进行最简单的农业活动。新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们,无论在生活环境、经济条件还是在所见所闻上都在发生变化,在我们的幼儿身上,有些独有的特质正在慢慢消失而新的行为特征也在不断涌现。因此,我们的区域活动内容与形式也需要随之变化,特别是我们运用最多的自然材料,设计的活动方式要适应教育对象的明显变化。

3、人的变化,让乡村文明逐渐变革,一些传统文化因其“土气”而逐渐消失:

不断变化的环境,促进了人的变化,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更替,原来的一些传统文化在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弱势文化,长期流传的一些乡村文化习俗越来越不为人所知:吃立夏饭、编宝塔、绕草绳,舞龙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应然”,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我们实施的区域活动应该以合适的方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合理利用现有的活动材料,既传承传统又适应现代文明,在传承与发展中寻求新的平衡。

(三)了解与适应城镇化进程给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带来的变化变化,设计与实施适宜的区域活动,是我园教师建设富有新农村特色幼儿园校园文化的有益尝试。

为深入了解与适应城镇化进程给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所带来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幼儿园区域活动,让我园的区域活动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为为适应城镇化的进程,教师们将开展《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与运用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将进行以下的探索,让我们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既适应城镇化的变化趋势,又能体现农村特点;既表现乡土性,又呈现工业文明;既传承传统文化,又能符合社会进步:

(1)尝试以生态的眼光看待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试图从活动材料的变化中折射出整个周围环境的变化;

(2)期望在新农村特色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使用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深入了解环境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3)在真正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变化后,教师们能依据材料与环境的变化特征,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区域活动。

(5)在运用各类区域活动材料的过程中,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过

程结合起来,同时在运用中适应人的变化,寻找适应幼儿现状的区域活动方式与内容,并在实施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

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适宜的农村学前教育才是真正属于新农村的学前教育。实施具有新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我们尝试创设真正属于新农村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是我园教师建设富有新农村特色幼儿园校园文化的主动探索,我们期望在脚踏实地的研究中,在富有创新意识的实践中,在全体教师积极的努力下,我园的区域活动能焕发新的光彩。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1.相关概念界定: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操作用品的总称,是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材料的使用一般经历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中隐含着教师的教育意图,教师通过活动材料间接调控着区域活动的进程。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活动材料:

在农村幼儿园中,由于地域的限制和师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收集与运用的区域活动材料多具有以下的特点:

(1)区域活动材料以自然材料居多,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季节性;虽然这些材料具有低成本与环保性等优点,但材料收集的长期性和均衡性受季节影响较难保证。

(2)区域活动的收集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沟通与鼓励;

(3)区域活动材料的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保留时间较短,因此部分材料利用层次不高,大多在手工、泥工等美工活动中作为立体或平面构成的活动材料。

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在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收集与运用具有以下特征:

(1)区域活动材料提供人的身份组成发生了变化,原来农村幼儿园多由祖辈接送,现在随着父母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父母亲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热情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年轻家长也参与到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

(2)收集到的区域活动材料内容发生了变化,有些自然材料的收集越来越困难,而有些则越来越容易,如前面提到的稻草收集已经相对困难很多,那些由于开发延迟而抛荒的田地上,野草野花遍地可见,同时很多工业产品、废料也逐渐走入我们的教育视野中。

(3)整个社会生态的变化和材料的变化,使我们使用这些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在变化之中:首先是适应材料组成内容的变化,我们需要设计和组织既有效利用不同工业产品又适合农村自然材料的区域活动;再是适应社会生态的变化,区域活动的指导在使用变化的材料的过程中跟随社会文化的变革,既适应现代文明又继承传统文化;另外是适应幼儿兴趣与能力的变化:区域活动的活动内容随着幼儿兴趣的转移和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2、理论依据:

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有目的的系统,有系统内的生态功能和系统外的生态功能(即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功能之分)。其内在功能为育才,其外在功能主要为其社会功能--传递文化、协助个人社会化、使人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等。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限制因子定津:在教育生态学中将自然限制因子扩展到社会、精神因子。对教育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能量流不足低于基本需求时,会限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当然,限制因子多种多样,对限制因子要看到它的客观限制性,重视它,分析它,不断排除其限制作用和影响,教育发展就会更快些、更好些。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实施有效的幼儿园教育一定不能脱离其外在的整个社会生态的发展变化,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高质量”和“科学化”,而是应当因地制宜,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教育,促进农村幼儿的发展。

朱家雄教授关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在朱家雄教授的《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应然发展——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十二)趋向》一文中,朱家雄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反思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运用科学主义这把双刃剑“指挥”幼儿园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利弊;应该思考如何将幼儿园课程改革放置于生态背景中去考虑,即一切从教育实际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某些理论或理念出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应然”发展趋向,应与我国当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持一致。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虽然地位不高,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会影响社会和谐安定。我们应以宏观生态的视野,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审视由社会变革而导致的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顺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应然”发展趋向,确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应然”发展方向,并努力将“应然”的改革目标转化成为教育当事人“实然”的改革行为。”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理论: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基于各种活动材料的活动,活动材料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核心。在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主讲的《幼儿园课程论》中提出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设计区域活动的类型与活动方式,“设计的不是具体的教育活动,而是活动的材料、环境。将教育意图或目标转化为活动材料和环境,通过创设环境来影响幼儿的活动,再通过幼儿的活动达到预期的发展。”

区域活动材料使用的互动性原则: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在操作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区域活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互动性原则,即注重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材料使用与环境的互动和材料提供与教师指导的互动。依据互动性原则,教师在材料提供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应事先考虑幼儿的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幼儿使用材料的变化,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活动的研究内容很多,关于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与区域活动的设计均有明确的理论和具体的指导,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常见,这些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但将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变化、运用与整个社会生态的变化相联系的研究比较少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变化和利用这些材料的有效方法,形成富有本园特色的区域活动;

2、通过研究,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操作、艺术等方面技能的发展;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组织、实施、指导区域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具体内容:

1、调查、统计、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内容、种类和形式的变化发展情况,形成对新农村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认识。

2、研究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运用新农村区域活动材料的策略,观察分析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情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指导方法。

五.课题研究对象:

研究生态取向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变化与运用,即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如何适应这变化并依据这些变化实施有效的区域活动,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纪录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区域活动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行动之后进行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行动计划。

2、调查法: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整个社会生态的变化对区域活动材料的影响,对教师收集到的活动材料进行调查、统计,明确区域活动材料的变化特点。

3、观察法: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其兴趣、行为特征的变化发展,再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合适的行动计划。

第二篇: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推荐)

不能

书写

不能

书写…………………………………

……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摘要: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特征、农村环境污染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 问题对策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不断

优化。但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意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子孙后代的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渊源,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上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致使环境污染的趋势出现由城市向乡镇蔓延,再向农村扩展的势头,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息息相关。如何科学地处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订……

……

…此…处…不能

书写线………

……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特征 我国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是一种产业环境,直接主体是农业类产业的生存发展。从农业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广延性、区域性、复杂性,同时又有半自然、半人为调控的特征。农业由于分布面积广,光、热、水、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又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在社

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改变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着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自身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上盲目过量施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也会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加上病害、虫害、气候等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环境问题更加复杂。此处不能书写…………

此…

处…

不…能…书…写 ………

二、农村环境的状况 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

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与生此

不能

书写

不能

书写…………………………………

……

……物种群的稳定,化肥农药施用极不平衡,农药残留量增多,农药中毒人数逐年增加,还造成土壤板结,水质污染。超标污水的灌溉,大气降落物的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堆存,污染事故的增多,使土地和作物污染增多。恶劣的环境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农业环境污染纠纷事件逐年上升。改革开放给乡镇企业带来了蓬勃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 %。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联苯胺等产业,以及噪声和振动污染的行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直接危害职工健康。环境污染特征是以二氧化硫污染为主,烟尘和二次扬尘为副的大气污染,以有机物质和氮素为主要污染物质的水质

污染,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的固体废物污染,且污染趋势趋于加重,并由城市向乡村蔓延扩展的势头,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此处不能书写

处不能书…

写…

…………………订……

三、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 1.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

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素化肥过量施用,会流失进入水体。研究证明,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消化道内由于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都与饮用硝酸盐含量高的河水有密切关系。磷肥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过量地施用磷肥,使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不断富集,进入“食物链”。

2.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企业增加较多。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从而造成工业“三废”排放居高不下,呈增长趋势,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其中80 %以上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库遭受污染,许多水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给城市供水带来严重危害。

3.城镇乡村基础设施滞后

这方面突出体现在城市气化率低、热化率低、绿化率低、烟尘控制区发展水平较低,烟………此…处…不能书写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 ………

暖、做饭及餐饮业的耗煤多为直接燃烧,低空排放,大量的由煤炭消耗产生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状况。

不能

书写

不能

书写

…此…处…不…能

书…

写……………………………………装……4.农村生态环境脆弱 目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等。5.大量农田被占用和毁坏 如今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所剩无几,而现有耕地却被大量侵占,其中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是惊人的。除直接占用耕地外,农村工业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

四、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对策(1)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目标 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是农村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农村城镇化能否实现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如果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建立在农业健康发展基础上的农村城镇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强化农村环保法律手段 我国农村环境管理法制化建设已取得可喜进步,颁布实施了一批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但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农村城镇化后的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尚处于

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从总体上看,尚未建立起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小城镇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难以将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因此,我国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还必须强化,真正确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农村环境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创新环保思路,科学制定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加强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创新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把新能源技术、农村节能技术、垃圾无害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技术、无害化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利用技术、生态保护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4)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统一模式、统一标准、不搞“一刀切”。努力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农村特点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制度。农村环境污染因素复杂,污此处不能书…写………………订……………此…处…不能书写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 ………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先进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运城推广的农村沼气利用技术具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大力发展沼气、风能、太阳能、秸秆气化生此

不能

书写

不能

书写…………………………………

……

……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积极参与,才能有更大的整体性的收效。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发挥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做到力度到位、措施到位,真正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由以乡镇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乡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污染并重的态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做到与环保责任状相结合,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绿色创建相结合,与改变种植结构相结合,与提高村民环境意识相结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生产,树立全新的环保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5)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清洁水源、清洁田源、清洁家园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反应地方特色,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6)与绿色创建相结合创建环境优美的乡镇、生态村、绿色村镇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能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民收入和人民健康水平,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举措。

(7)与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相结合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农民本身,要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尽职尽力。使其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同时进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线,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结合点上做活文章,发展生态安全农业;解决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订……………此…处…不能书写线…………………此处不能

书写…………

此…

处…

不…能…书… ………

五、总结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的局面,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是不相吻合的。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和积极应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农村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建立和谐可持

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装………………参考文献[1] 蒋国平.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6(8)[2] 刘耀彬等.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3] 杨文举、孙海宁.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J].生态经济,2002(3)[4] 任太增、李 敏.中国粗放型城市化道路原因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3)[5] 王玉庆.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N].中国环境报,2006.11.20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订……………此…处…不能书写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 ………

第三篇:职业教育在农村向城镇化进程中的定位与功能研究

职业教育在农村向城镇化进程中定位与作用

重庆黔江职教中心彭明道【摘要】世界发达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鉴:在我国加快发展职业

教育,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并准确定位,使农村向城镇化过渡,迫在眉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职业教育为主线,以“三农”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特别是农村籍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主题词】“发展是硬道理”。农村城镇化和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功能探索。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边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来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适应形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是职教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形势,准确定位,理清思路,积极探索,以现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立足于农村和市场经济,着眼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与未来,应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文化环境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尤为突出。城镇化不仅构筑了农村工业化的基石,而且铺就了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中西部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所有农村职业教育的问题中,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广大农民及其子女的命运,也决定了农村经济、社会乃至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如何正确定位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核心目标问题?从教十几年以来,积极探索,我认为应先理顺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为主导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应界定其内涵特征。《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定义为:“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职业教育是一个人社会化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促使人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完成一个人的初始职业化或再度职业化。因此,以职业道德和技能为主导是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

受普教影响,一直重视学历教育,忽视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是因机械制造、加工行业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教育过程中发展劳动者的技能,培养他们谋取职业的能力,是其最初目的。从终身教育思想出发,农村职业教育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切实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放在办学的突出位置。“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从而不仅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挥服务的强大功能,而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性完美发展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教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不仅使学生适应目前的岗位竞争,更要适应未来职业竞争和广泛意义上的生存竞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导向性的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是它的特殊任务。”

二、立足农村现状、适应厂业需求

中西部地区,面对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发展职业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农村现状,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一方面认识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仅仅依靠劳动收入向资本、技术、非农产业发展收入转变;农业发展目标由过去追求数量的最大化,转变为向市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大批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结构转变;农业与非农产业关联度越来越大。

面对农村的特殊社会背景:一是具有规模的畜牧业、特色的有机农业、效益农业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二是农民土地被征用,农村向城镇化发展,农民向非农村产业转移和异地转移需要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农村子女多数不能进入高校学习专业技能。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上,立足农村,瞄准农村改革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坚持以农为本,适应新型农业发展办职教,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市场需求办职教,围绕农村城镇化的文化建设的需求办职教。为当地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跳出狭隘的小农意识的束缚,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适应城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化首要任务是转移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职业教育进行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专业结构的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并重。职业教育应成为当前和未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培训的主阵地,快速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职教的特色决定其质量上特殊要求,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比职业技能更可贵。学生是未来厂业大军的主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职业教育的的直接服务对象。教育的首要责任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职业教育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党和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不是短期功利的就业包装,不能束缚职教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展,而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给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创造机会条件,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符合 “人文”需求。

现代社会人口、生活方式、组织结构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作出相应变革。经济发展提供了现代生活的物质条件。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多元化,观念的变化既是社会转型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在择学动机方面,家长学生不仅单纯为了谋生而进入职业学校,而是教育对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更加“个性化”。因此,职业教育应把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学习、终身发展学习整合起来,不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还要注重精神塑造、人格再造,提高职业综合素养。

“技能”是职教主要特点,专业技能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的体现,是职教的生命线,是常抓不懈的教学内容。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增强学生人文修养,加强人际交流,是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的重要前提。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形式上,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统一,定期开展短期培训,把教学活动与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区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在办学层次上,做到中职和高职的统一。中职目前在培训就业的同时还肩负对口升学的任务,就业升学兼顾,即给学生提供进可升学、退可就业的机会。积极创造条件,与高职院校“联姻”,合作,开办“3+2”或“2+3”五年制职教模式。

四、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就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就是把职校推向市场,建立与企业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或者说,职校把满足市场需要作为办学的宗旨,接受市场检验作为办学的标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把握职教培养目标的要素,合乎市场需求,实现效益的最大 化。

目前,面对农村的一些职校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意识不强,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的现象,没有真正找准自己适合市场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市场导向为核心,调整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办学体制应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办学机制上做到教育性和产业性的统一。运作模式也应发生改变,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学,优化资源

配置,不仅面向市场、融入市场,更要借鉴企业经营的市场理念、法则、机制来打造职业教育。

我校国家级示范建设逐步深入,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意识,根据市场需求来指导教育教学服务活动,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取得市场的信任和满意。(1)依据社会需求,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完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职教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2)树立大职教观,积极拓展市场,建立渝东南职教高地,辐射周边秀山、酉阳、彭水、湖北咸丰、贵州铜仁。我校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职业学历教育的生源市场上,而从大职教体系的市场角度去发展。职教成人培训部尤其关注非学历教育的短期职业培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使学历教育与培训协调发展。加强就业前培训,提高新增劳动力和就业能力;加强在职人员培训,造就高素质和在职人员队伍;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人员再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本地的市场需求上。既满足当地经济社会需要,也要满足更大范围区域需求,为跨地区甚至跨国界劳动力流动提供有效培训服务。

五、总结

信息社会使职业教育成为“新教育”。作为一种新教育、新生命,与过去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帮助个体的学习,来促进个体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职业教育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新教育理念,切实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在广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作用分析》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何文聪 2011

【2】 《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刘标胜 2012

第四篇: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

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

姓名:李玉萍 性别:女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侯城乡南沙河幼儿园 邮编:030800 电话:***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只有在幼儿的主体活动中才能实现,而区域角活动教学作为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正在成为我成为我国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幼儿园实施区域角活动的同时,如何立足本园实际,又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及民间文化特色,形成富有鲜明农村文化特色的区域角活动……

关键词: 农村 区域角活动 正

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有别于中小学以课堂教育学为主要的教育、教学形式,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的,而区域角活动则突出体现幼儿自由主动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的区域角活动就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必须安排一定的个人自由活动时间,创设自由活动的条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给予他们游戏的自由、活动的自由、交往的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去做、去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使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得到培养,不同兴趣得到满足,不同个性得以弘扬和发展。

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并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农村幼儿园活动面积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我们综合利用,巧妙结合。比如:在开设美工区、操作区、图书区时,把集体教学用的桌椅,分组摆放,便可就地利用;窗台上挂毛线练习编辫子;门后挂图书袋,幼儿拿到图书到自己座位看,不利用空间且不占地盘。

二、农村幼儿园室内、室外操作材料少,但是我们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选择了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比如:石块、沙、土、树叶、草、蛋壳、各种盒子、毛线、植物种子等,这些材料的数量就足够幼儿使用。这样便解决了室内、室外操作材料少的问题。

三、根据农村条件,开设有农村特色的区角活动。比如:角色区——集市。在农村镇上商品交易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五天一次的集市了,幼儿对集市很熟悉,印象很深。开展集市,能满足农村幼儿参与成人交易活动的欲望,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还可和幼儿一起用废旧物品在活动中自制“商品”;蛋、粮食、瓜果等。开设运动区更适合户外活动场地较大的农村幼儿园。以前集体活动时幼儿的活动形式只是乱跑乱跳,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现在在运动区投放锻炼幼儿基本动作的自制简单器械,幼儿在活动时不仅能开心尽兴地玩,还锻炼了大肌肉动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把区角开设到大自然中去。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农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芦,做窝窝头,做汽车,还可以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同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在幼儿园那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代替的。

五、将活动区扩展到家庭之中。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幼儿在幼儿园是“乖宝宝”,在家却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无奈,教师力不从心。自从开展了区角活动,我们不仅把活动区开设到大自然中去,还扩展到幼儿家中。首先请家长为孩子开拓一片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并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自由画、捏、剪、折。还可请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比如帮家长摘拣蔬菜,帮家长做饺子或饺子皮。只要家长肯放手,孩子就会很乐意而为。同时还增强了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幼儿有事可做哪还有心情做“小皇帝”、“小公主”。

我园遵循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的教学原则,经过全园教师的不断探索我们将自然的,富有农村特色的活动内容、素材融入区域角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并可操作的区域角活动方案。

一、挖掘发扬农村资源,拓展区域角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得到有益于

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园立足《纲要》,结合本地、本园实际,丰富、拓展区域角内容的来源:

1、主题活动的延伸、补充

根据《纲要》精神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是以“主题”的形式整合儿童的学习经验。虽然每个主题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能使每位幼儿都有不止一次用多种方法接触同一内容的机会,但还可以根据儿童对事物所表现出的兴趣和理解程度的差异,对主题内容加以扩充、调整或创造。如中班上册“可爱的小乌龟”主题中,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之后,幼儿对乌龟的背壳仍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在美工角中,我们提供多种自然物或废弃物,供幼儿设计粘贴,如菜籽、米粒、树叶、蛋壳、瓜子等。同类材料就选择那些形状、颜色、大小不一的品种,如蛋壳就可选择鸡蛋壳、鸭蛋壳、鹅蛋壳、鹌鹑蛋壳、茶叶蛋壳等。并鼓励幼儿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设计粘贴在同一背壳上,在一位幼儿的作品中:乌龟背壳上的每一朵花纹都是用不同的材料拼贴的,花心用多粒菜籽粘贴,花瓣则一层瓜子一层米粒交替使用。此类区域角活动有很强的“季节性”,要根据主题的转换而更换相应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主题内容的理解,还能丰富、活跃区域角的活动内容,给予幼儿新鲜感的同时激发其操作欲望。

2、民间游戏及民间工艺

《纲要》中曾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园的幼儿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民间

游戏放在“民间阁”中,如“抓石子”、“跳房子”等。以跳房子为例,这个游戏最主要锻炼的是幼儿的小腿,虽然是大班幼儿,但其动作单

一、活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幼儿因长时间局部肢体运动过量而疲劳。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我将原来的单脚跳去跳回改成现在单脚跟石子跳到房顶,再照格子上所示动物形象,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回来,这样既可避免幼儿因运动过量造成局部肢体的疲劳,又能活跃活动气氛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总之区域角内容的来源可以是多途径、多渠道的,可以从本地、本园、本时节的实际出发,师幼共同生成、预成各类区域角。

二、全方位投入,确保区域角活动的全面展开与实施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而材料是幼儿操作的物质基础,是调控幼儿操作行为的杠杆,而区域角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教育目标隐性体现与材料之中,因此教师对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将直接影响到区域角目标的达成。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材料提供的目的性

区域角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操作材料时,必须考虑到本年龄阶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阶段幼儿的

基本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实际发展的需要。例如同样一个竹圈,在小班幼儿可用它作为锻炼手部小肌肉的材料将皱纹纸揉成小球粘贴在

竹圈上;中班幼儿可用它练习数数,用各色皱纹纸揉成小球粘贴数的顺序;而根据大班的教学目标,它又可成为练习排序的工具,由教师在竹圈上粘贴出一定的规律,再由幼儿找出规律并粘贴。同时三个年龄段粘贴出的竹圈又可成为头饰,作为表演的道具。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2、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的、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必要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大班有一个“做鸟窝”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也是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之处,教师先提供半成品的鸟窝,幼儿在此基础上继续编织鸟窝,最后我们只提供编织的材料,供幼儿自行创造设计编织鸟窝。

以上述说可以说明,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材料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的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

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识结果,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有所提高的作用。

3、材料提供的丰富性

所谓丰富性,可以认为首先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材料的多样性,能够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出发,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如为了让幼儿通过体验发现不同材料在“等分”时是有不同的具体方法时,我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让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器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是幼儿在活动中不断那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其次,丰富性还体现在材料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方面。幼儿好模仿,他们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供幼儿活动操作,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最后丰富性还体现在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及用途。以竹圈为例,既可放在科探区作为操作练习计算内容的载体,也可放在健康区用做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套圈,还可成为美工区中头饰制作的摸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材料所内隐的多种教育功能,将幼儿

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的对应起来并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进入区域角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在农村幼儿园,由于资金相对较贫乏,因此我们采用的都是相对原始基本的材料、半成品,经过探索,发现这些材料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学习与发展。如何在农村幼儿园中搞好区域角,需要更多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指导,相信通过广大农村幼教工作者的实践、探索,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符合农村幼儿园实际并可操作的区域角活动方案。

第五篇:幼儿园本土化区域活动的创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定稿]

幼儿园本土化区域活动创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六横中心幼儿园刘盼盼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利用好这些活教材,发挥本土教育资源的优势,就能让区域活动变成能幼儿充分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舞台,也能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但综观目前农村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的状况,仍有很多不足:一是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更多的是关注本土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忽视了本土人文资源的利用。二是利用本土资源创设本土特色区域活动的力度仍不够,常常出现点到即止的情况。因此更深入更系统地挖掘本土资源,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区域活动是渔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新起点也是新重点。

六横属渔农村,具有特有的乡土文化资源,为本土特色区域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现实条件资源。因此,我们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创设本土区域活动深入实践,激发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实现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最终得到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充分发挥。

二、概念的界定

本土资源:是指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课题中所指的本土化特色课程就是利用幼儿园周边城乡一体的本土化幼教资源,转化成幼儿熟知、感兴趣,并乐意参与,能启迪幼儿心智的,独具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三、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

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三)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

(四)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研究原则

(一)体验性原则。对幼儿进行本土材料教学与指导,不能单靠说教、练习,而要在生活体验中逐步积累,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逐步培养。

(二)发展性原则。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表现,把幼儿看作发展的个体,随时随地的指导幼儿,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趣味性原则。教师组织巧妙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能愉快地学习,从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实践性原则。幼儿在进行本人材料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

五、研究目标

(一)有效突破渔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局限性。

(二)大幅提升幼儿的各项综合素质。

(三)教师能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感悟。

六、研究内容

(一)本土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合理分类

(二)展现本土化区域活动实施中的亮点。

(三)幼儿园本土化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四)家园合作成为本土化区域的坚强后盾。

七、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六横中心幼儿园全体幼儿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良教育现状,形成课题研究的目的。

2.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

3.引导体验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周围人们活动及环境,通过亲身体验,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和发现本土材料的美和奇妙,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游戏练习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提高各方面能力,培养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

5.分层指导法:承认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作出不同的指导。

八、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搜集资料,了解本土材料的基本种类;撰写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研究小组。

2.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理论学习;开展本土材料在区域中运用的研讨;创设具有本土特色区域环境;运用行动研究法,着重对本土材料在区域活动运用中的组织与指导及操作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3.总结阶段(2014年10月)

收集并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刘盼盼具体负责

课题成员:邵卡丽具体实施

下载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与运用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变化与运用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以城镇为核心发展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社......

    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进程的实践与探索

    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进程的实践与探索 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光镭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近年来,宜宾抓住省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川南......

    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情况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情况总结我园在研究的课题《如何搞活区域活动》的工作中,教师们在围绕着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上学期的课题研究的基......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反思 作者:沙晓霞 来源:港西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2-21 21:20:09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反思 《纲要》......

    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

    第17 卷第3 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ol.17 No.3 Jun.2015 2015 年6 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 方芳 (宁波奉化市教育......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方案 执笔:陈小红 林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要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

    混龄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

    混龄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混龄教育在发达国家中较为普遍,属于新型的编班形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因此,在我国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