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中学学洋思课堂大赛信息报送(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5:2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某中学学洋思课堂大赛信息报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某中学学洋思课堂大赛信息报送》。

第一篇:某某中学学洋思课堂大赛信息报送

某某中学:学“洋思”讲课比赛

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2月26日,该校举行了学“洋思”课堂教学大赛,教师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收效很大。

参加比赛的有政治、生物、英语等学科,老师都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当堂训练。课堂上,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为组织者、指挥者少讲精讲、适当点拨。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这次比赛充分展示了该校教师学“洋思”、用“洋思”、创“洋思”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必将扎根该校,使该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在“全国首届初中新课改经验交流会”上的演讲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教授

从1994年10月《中国教育报》转载《江苏教育报》的《洋思之路》算起,洋思中学在中国教育界已经响亮了14年,14年来,全国各省市的60多万人次到洋思中学参观学习。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边疆,在中小学不知道洋思中学的不多。多年来有很多学校六去洋思、八去洋思,甚至派人长期住校,非学到真经不可。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洋思中学的发展,2001年9月5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每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洋思中学的经验对我们的启发》,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香港商报》2002年3月分五期连载,在东南亚地区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2002年我在《山东教育科研》第3期发表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中学大面积转化“后进生”的启示》

2004年2月27日我在《天津教育报》发表了《最好的教法是不教——有感于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6年我在《天津教育》杂志第4期发表了《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评介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2007年3月9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整版文章:《他们对新课程贡献了什么——点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的课程改革经验》,被称为是国内第一个把三所名校集中进行评论的人。

可以说,几年来我给洋思中学写的文章不多,但在全国讲的多,对于宣传洋思经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大地上响亮了14年依然长盛不衰,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习什么? 有人说:洋思中学是农村学校的代表,是面临倒闭绝地而后生的薄弱学校,不值得城市学校学习。但现在的洋思中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他们搬进了县城,在市政府对过的黄金地段征地20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天文台等。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已有近3亿元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学校还能算是薄弱学校吗?还能算是农村学校吗?但前去参观学习的仍源源不断。我们不能不思考:到洋思中学到底学什么?洋思中学的魅力何在?

一、先学后教——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改革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但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俗的说就是“先学后教”。目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先学后教”已经成为经典型的语言。

1989年洋思中学正式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开始的,而届时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已经进行了12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洋思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要求,让学生自学。各门课都是如此。“后教”不单是老师教,而是先让学生“兵教兵”,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经7年半了,还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变化,与课改前差不多,我们能说学习洋思经验没有意义了吗?有些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就像孩子走路,不训练他们永远不会走路。洋思中学提出这一教学模式时还是一个农村联办初中,如果说洋思中学在早期生源差、师资差,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化,那么条件好的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是更强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愿改革。有人说“课改”首先要“改课”,“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洋思中学的经验远没有过时。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胡锦涛同志说: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必须搞好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不被歧视。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在入学的机会上不被歧视,有教无类,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上学的权利,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歧视,每个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都能得到公平的和一视同仁的对待。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在成功的机会方面不被歧视,人人有成功的机会。洋思中学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在实践教育公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他们在接受学生时才不挑不拣,一些外省市的学困生慕名到洋思中学就读,他们来者不拒,有教无类,这是落实教育起点的公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不歧视学困生,还给学困生特殊的关照。

“学困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别说是对他们歧视、置之不理,就是教师对全班同学平均用力,“学困生”也永无翻身之日。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对他们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教师对他们多投入,才能使他们跨越式发展,赶上班内的好学生。在洋思中学,老师们习惯把“学困生”尽量排在靠前的位置,以便在教学时多照应一点。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课上提问得最多的是“学困生”,板演得最多的是“学困生”,当堂训练时,老师行间巡视的重点是“学困生”,释疑、点拨得最多的是“学困生”。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课后谈心交流得最多的也是“学困生”。每天早晨,文科教师跟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教师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纠正错误,演练习题。正是在教师的特殊关照下,“学困生”有了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班内的合格生或优秀生。

转化学困生不单是教学方法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一份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教育过程的公平,才能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公平。

三、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我们的教育人民就满意了。有人说学校不能迁就家长,家长不懂教育,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学校。这实际是低估了家长的水平,现在的家长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关注教育,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他们有的不惜借钱为孩子择校就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如果我们忽视群众的这种需求,办出来的学校家长就不满意,人民就不满意,就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国家就不和谐。所以洋思中学多年前提出的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也是有超前意识的。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眼睛盯着家长,还要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出发,还要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对家长也有一个引导和沟通的问题。

四、堂堂清、人人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洋思中学去过的人,都对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印象很深: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他们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表现。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洋思中学提出每堂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在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练习题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做完基本题后可以做提高题,一般的学生要当堂完成基本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不留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批改学生做的练习题,教师的卷面批改有两个分数:一个是正确分,一个是工整分,培养学生做题准确迅速而又抄写工整的好习惯。原则上要求教师在下课前把学生的练习题全部批改完,做到“堂堂清”。通过当堂批改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哪些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还没有会,这是“人人清”。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要在课间或自习时间给学生及时补课,做到“日日清”,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洋思中学的课堂很紧张,堂堂就像考试。课堂高度紧张换来了课后的轻松,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

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进行“交往和互动”,搞一些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不扎实,考试时成绩就不好,所以就出现了课后作业越来越多的现象,学生负担就越来越重了。

洋思中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在许多名教师的做法中也有共鸣。如山东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孙金莉,1999年她带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14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全国决赛金牌,她被称为“金牌班”的班主任。2000年,这个班的57名学生,离高考还有几个月,已有27人通过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其中5人获准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人保送新加坡留学。孙金莉老师谈到“减负”问题时深有感慨的说:在实验班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3年的高中课程,还要学部分大学的课程,又要出成绩,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老师怎么办?就要求把每一节课都要变成精品。在每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学生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当一节节的精品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能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主动获得知识,就会极大地发掘自身潜力,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乐此不疲,这怎么会产生“负担”的感觉!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有道理的——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要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课堂教学的效率才高,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轻。

五、认真做好每件事——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许多学校学洋思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缺乏洋思中学扎实的工作作风。洋思中学实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每件事都要落到实处,上午的作业下午第一节课前就要完成。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没有一个烟头,没有一片废纸。有人说,即使常规的工作我们都落到了实处,学校也能发展。

刚才秦校长谈到:在洋思中学,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具体做到“十同”:与学生同起身,与学生同进班,与学生同出操,与学生同就餐,与学生同吃一样的饭,与学生同就寝,与学生同住一样的宿舍,与学生同样遵守课堂规则、办公纪律,与学生同劳动,与学生同活动。一句话,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在,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走进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成为一种“无痕”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愿意走近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六、全年全天全方位开放学校——一所不怕看的学校

我们许多学校每年都有开放日、开放周活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对外开放一天,或者一周。而洋思中学在多年前就全天开放、全年开放、全方位开放。学校的角角落落都开放,校长的办公室、教师的办公室、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室,班班都是公开课,天天都是公开课。这需要胆量。不是说洋思中学的每一节课都比别人上的好,每件事都比别人做的好。当初他们在农村办学时条件还比较差,他们不怕亮丑,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洋思,不是表演、不是作秀,你可以从早到晚参与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把学校置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老师们天天都是公开课,时时都在接受督导检查,人人都精心准备每节课,受益的是学生,也是老师,锻炼了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做好每件事的工作作风。

七、洋思的经验可以复制,能够复制的经验才是科学的

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2006年65岁退休了,被聘请到河南省沁阳市一所民办学校——永威学校担任校长。人们有两个担心: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是否还会火爆?洋思中学的校长到另外一所学校是否还能复制洋思的经验。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

第一,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依然火爆,一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不会随着学校领导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何况秦培元校长也是洋思经验的缔造者。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又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和经验,使洋思中学更强大。特别是他们搬进了县城,把原来的农村学校办成了城市学校,把原来的薄弱学校办成了现代化示范学校,这些都是对洋思人提出的新课题。秦培元校长就是在这一变化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使洋思中学在办成现代化的示范学校方面走出了新路。

第二,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实验就是在证明洋思中学的经验能否在别的学校成活,能否在民办学校成活。经过两年的时间,永威学校就变成了当地的名校,教学成绩大幅度上升,学校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成为河南省的示范高中,幼儿园成为河南省的示范幼儿园,初中、小学都成为当地的优质学校。这说明洋思中学的经验不仅适应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初中学校,也适应于城市学校、现代化的学校、高中学校、小学。

第三篇: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可以说,几年来我给洋思中学写的文章不多,但在全国讲的多,对于宣传洋思经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大地上响亮了14年依然长盛不衰,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习什么?

有人说:洋思中学是农村学校的代表,是面临倒闭绝地而后生的薄弱学校,不值得城市学校学习。但现在的洋思中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他们搬进了县城,在市政府对过的黄金地段征地20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天文台等。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已有近3亿元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学校还能算是薄弱学校吗?还能算是农村学校吗?但前去参观学习的仍源源不断。我们不能不思考:到洋思中学到底学什么?洋思中学的魅力何在?

一、先学后教——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改革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但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俗的说就是“先学后教”。目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先学后教”已经成为经典型的语言。

1989年洋思中学正式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开始的,而届时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已经进行了12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洋思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要求,让学生自学。各门课都是如此。“后教”不单是老师教,而是先让学生“兵教兵”,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经7年半了,还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变化,与课改前差不多,我们能说学习洋思经验没有意义了吗?有些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就像孩子走路,不训练他们永远不会走路。洋思中学提出这一教学模式时还是一个农村联办初中,如果说洋思中学在早期生源差、师资差,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化,那么条件好的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是更强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愿改革。有人说“课改”首先要“改课”,“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洋思中学的经验远没有过时。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胡锦涛同志说: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必须搞好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不被歧视。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在入学的机会上不被歧视,有教无类,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上学的权利,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歧视,每个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都能得到公平的和一视同仁的对待。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在成功的机会方面不被歧视,人人有成功的机会。

洋思中学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在实践教育公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他们在接受学生时才不挑不拣,一些外省市的学困生慕名到洋思中学就读,他们来者不拒,有教无类,这是落实教育起点的公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不歧视学困生,还给学困生特殊的关照。

“学困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别说是对他们歧视、置之不理,就是教师对全班同学平均用力,“学困生”也永无翻身之日。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对他们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教师对他们多投入,才能使他们跨越式发展,赶上班内的好学生。在洋思中学,老师们习惯把“学困生”尽量排在靠前的位置,以便在教学时多照应一点。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课上提问得最多的是“学困生”,板演得最多的是“学困生”,当堂训练时,老师行间巡视的重点是“学困生”,释疑、点拨得最多的是“学困生”。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课后谈心交流得最多的也是“学困生”。每天早晨,文科教师跟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教师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纠正错误,演练习题。正是在教师的特殊关照下,“学困生”有了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班内的合格生或优秀生。

转化学困生不单是教学方法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一份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教育过程的公平,才能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公平。

三、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我们的教育人民就满意了。有人说学校不能迁就家长,家长不懂教育,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学校。这实际是低估了家长的水平,现在的家长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关注教育,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他们有的不惜借钱为孩子择校就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如果我们忽视群众的这种需求,办出来的学校家长就不满意,人民就不满意,就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国家就不和谐。所以洋思中学多年前提出的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也是有超前意识的。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眼睛盯着家长,还要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出发,还要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对家长也有一个引导和沟通的问题。

四、堂堂清、人人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洋思中学去过的人,都对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印象很深: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他们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表现。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洋思中学提出每堂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练习题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做完基本题后可以做提高题,一般的学生要当堂完成基本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不留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批改学生做的练习题,教师的卷面批改有两个分数:一个是正确分,一个是工整分,培养学生做题准确迅速而又抄写工整的好习惯。原则上要求教师在下课前把学生的练习题全部批改完,做到“堂堂清”。通过当堂批改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哪些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还没有会,这是“人人清”。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要在课间或自习时间给学生及时补课,做到“日日清”,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洋思中学的课堂很紧张,堂堂就像考试。课堂高度紧张换来了课后的轻松,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

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进行“交往和互动”,搞一些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不扎实,考试时成绩就不好,所以就出现了课后作业越来越多的现象,学生负担就越来越重了。

洋思中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在许多名教师的做法中也有共鸣。如山东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孙金莉,1999年她带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14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全国决赛金牌,她被称为“金牌班”的班主任。2000年,这个班的57名学生,离高考还有几个月,已有27人通过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其中5人获准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人保送新加坡留学。孙金莉老师谈到“减负”问题时深有感慨的说:在实验班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3年的高中课程,还要学部分大学的课程,又要出成绩,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老师怎么办?就要求把每一节课都要变成精品。在每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学生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当一节节的精品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能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主动获得知识,就会极大地发掘自身潜力,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乐此不疲,这怎么会产生“负担”的感觉!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有道理的——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要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课堂教学的效率才高,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轻。

五、认真做好每件事——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许多学校学洋思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缺乏洋思中学扎实的工作作风。洋思中学实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每件事都要落到实处,上午的作业下午第一节课前就要完成。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没有一个烟头,没有一片废纸。有人说,即使常规的工作我们都落到了实处,学校也能发展。

刚才秦校长谈到:在洋思中学,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具体做到“十同”:与学生同起身,与学生同进班,与学生同出操,与学生同就餐,与学生同吃一样的饭,与学生同就寝,与学生同住一样的宿舍,与学生同样遵守课堂规则、办公纪律,与学生同劳动,与学生同活动。一句话,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在,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走进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成为一种“无痕”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愿意走近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六、全年全天全方位开放学校——一所不怕看的学校

我们许多学校每年都有开放日、开放周活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对外开放一天,或者一周。而洋思中学在多年前就全天开放、全年开放、全方位开放。学校的角角落落都开放,校长的办公室、教师的办公室、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室,班班都是公开课,天天都是公开课。这需要胆量。不是说洋思中学的每一节课都比别人上的好,每件事都比别人做的好。当初他们在农村办学时条件还比较差,他们不怕亮丑,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洋思,不是表演、不是作秀,你可以从早到晚参与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把学校置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老师们天天都是公开课,时时都在接受督导检查,人人都精心准备每节课,受益的是学生,也是老师,锻炼了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做好每件事的工作作风。

七、洋思的经验可以复制,能够复制的经验才是科学的

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2006年65岁退休了,被聘请到河南省沁阳市一所民办学校——永威学校担任校长。人们有两个担心: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是否还会火爆?洋思中学的校长到另外一所学校是否还能复制洋思的经验。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

第一,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依然火爆,一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不会随着学校领导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何况秦培元校长也是洋思经验的缔造者。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又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和经验,使洋思中学更强大。特别是他们搬进了县城,把原来的农村学校办成了城市学校,把原来的薄弱学校办成了现代化示范学校,这些都是对洋思人提出的新课题。秦培元校长就是在这一变化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使洋思中学在办成现代化的示范学校方面走出了新路。

第二,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实验就是在证明洋思中学的经验能否在别的学校成活,能否在民办学校成活。经过两年的时间,永威学校就变成了当地的名校,教学成绩大幅度上升,学校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成为河南省的示范高中,幼儿园成为河南省的示范幼儿园,初中、小学都成为当地的优质学校。这说明洋思中学的经验不仅适应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初中学校,也适应于城市学校、现代化的学校、高中学校、小学。

第四篇:沧山中学学洋思总结材料

。沧山中学学“洋思”总结材料

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沧山中学掀起了学“洋思”的新高潮。现将本期学“洋思”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学“洋思”创造了有利条件。期初,学校领导做出明确指示,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全面落实学“洋思”的活动,这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区教育局的要求。学“洋思”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有效课堂变为高校课堂。

二、多样形式激发了教师学“洋思”的积极性,为学“洋思”奠定了良好基础。

(1)听推门课。学校校长曹正大在第一次全体教师例会就明确表示:本学期听课不提前打招呼,想听那个教师的课,我就直接去该班听课,如果不是按“洋思”的模式上课,我扭头就走,该教师还必须做出深刻检讨。本期来这样的推门课,以曹正大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就听了20节之多,课后,还和上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指出期优点和不足,以便下次改正。在这种氛围下,全体教师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学“洋思”势在必行。老师们利用课余,双休日上网查学“洋思”资料、观看“洋思”教学视频,写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蔚然成风。由此沧山中学学“洋思”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2)定期组织观看“洋思”教学视频。

学校教导处利用每周星期二7;00—8:00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洋思”教学视频,并组织教师开展交流讨论、写出心得体会。让教师进一步认识熟悉理解“洋思”教学模式。“洋思”的基本经验是:第一,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第二,创立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坚持从从严校 科学管理的优良作风。这一活动让教师感到洋思并不神奇,离我们也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学 “洋思”的积极性和士气,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洋思”教学,落实“洋思”教学,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

(3)组织部分优秀教师上示范课。

为进一步让教师感受“洋思”,认识“洋思”教学模式、教导处组织部分优秀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在2011年4月11日——14日,学校教导处举行学“洋思”示范课活动周活动,授课教师为:赵晓芳老师(英语)、戴敏老师(语文)、娄越丽老师(化学)、刘芳老师(语文)、王国军老师(数学)。每一堂课后当晚组织全体教师在学校会议室评课,要求听课教师必须发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并邀请学校领导参加,给予点评,并提出具体要求。每一堂课不仅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也有学校领导参与听课、评课。这一活动让个别观望的教师也不得不参与到学“洋思”活动中来,也让沧山中学学“洋思”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4)学校利用开例会时间进行洋思理论学习。

沧山中学每两周一次例会,在会议前30分钟进行学洋思业务理

论学习,由学校领导进行专题讲座。这一活动让洋思之花绽放在每一个教师心中。

三、学洋思所取得的成绩。

一期来,沧山中学学洋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学洋思活动中优秀代表是语文组的刘芳老师、戴敏老师、张雅欣老师,数学组的王国军老师,英语组的赵晓芳老师,理化生组的娄越丽老师、曹书立老师,她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落实洋思教学,教学成绩突出。今年中考工作取得新的突破::19人达一中录取分数线,正式录取17人。教育交论文有张孝敏老师、廖景权老师、娄越丽老师、何永荣老师、胡新成老师分别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学校其他工作均获得上级肯定。

四、学洋思所带来的思考。

(1)我们学习洋思,不仅仅是洋思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洋思人的敬业精神。没有一支高素质、不断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洋思是学不成的。

(2)学洋思的核心是洋思人的办学理念,洋思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一切不可能皆有可能”。

(3)学洋思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切不可照搬。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好,能使学生的习惯变的好转的方法都可以强化,能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关键。

2011.7.

第五篇:洋思课堂模式经验总结

着力打造“洋思课堂”模式,切实提升教学效益

——皇路店镇中课堂改革发展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几年来,皇路店镇中在县教研室及镇中心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扎扎实实推进“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现把我校几年来的课改工作向大家汇报。汇报的题目是:着力打造“洋思课堂”模式,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一、感受洋思课堂模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早几年,学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课堂模式,起先总觉得是一种宣传,一种夸张,认为是一种假象,是不可能的。但洋思这个名字就烙刻在我们教育人的心头,她就象一面旗帜高高飘扬。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针对这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很多教师都争论过,甚至不满意这样的偏颇表述!当然,我们知道,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严就没有成绩!所以“严格要求,严格检查”等就成为学校的办学方式,在严格的管理过程中,展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意识,并且将这样一种自我加压、高度负责的思想落实在务实的教育教学行动之中。于是, 我们镇中学校在每周一、周四晚上组织教师学习洋思课堂模式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模式相对照,在不断的学习商讨中,在家有了新的认识:洋思课堂模式,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表现的多了。

我们老师最好的行动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只有我们在课堂上兼顾到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活动情况,让他们参与到45分钟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呢?我们都在教和学中探索,寻找。在经过很多遍的观看洋思教学模式之后,老师们有所发觉,洋思中学提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得到了一个高分数的成绩而已。正如李永平教师说的:“如果我们的学

生每节课也得到这样的锻炼,那么他们也会达到这样的高度。”教师们对洋思课堂模式彻底地服气了。

就是这样,通过很长时间对洋思经验的学习,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教师对洋思课堂模式有了兴趣,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

二、走进高效课堂,感受教学快乐

“走出去学习先进教育理论 请进来成功教学经验”

“请进来,走出去”,这是一条提高学校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一面立足自身发展,一面积极走出去进行校际交流与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研讨,促进“洋思课堂”模式在我校快速发展。

围绕“洋思课堂”模式这一教学改革主题,课堂教学要进行“四个转变”,即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评价方式转变。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队伍,突出特色,形成模式,提高全体教师教学水平。探索学科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学校近几年曾先后带领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远赴洋思、永威、杜郎口、西峡五里桥、内乡实验中学等学校,深入高效课堂,感受教学的快乐,享受教学的成功。

通过走出去,教师们深切地体会到导学、乐学,自我求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方式,镇中学校的教师已经深切地体会到现在的课堂不是仅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自我求知,懒老师可以培养出勤学生,教师有意识的懒,可以逼着学生去动脑筋思考,去动手写,去动口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效果要好。像试卷评讲课,我们正常的做法是逐题讲解、提问、分析,重要的题型详细解析、详细举例,有经验的教师会给学生进行总结。而洋思课堂,就不是这样的,他们以小组讨论,自行评讲错题,解答。大多数错题,小组中就可以进行解决。

而对于典型的错题,教师指定小组给全班同学解答分析。在解答中有不足的地方,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自行解决,他们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这一点,我们学校在张校长的讲解指导下现正在逐步由点到面地施行,教师一致认为效果很好。

课堂上讲得少了,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学生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这就应了在理论学习时我们张校长所说的那句话:“学生听到的,会很快忘记;学生见到的,会记在心间;学生做过的,深刻理解了,永远不会忘记。”

这样,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所见所闻让大家震撼多、感触深、收获大。了解教改动态,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李永平、赵俊杰、陈天勇、李超等十几位教师,回来后就积极主动请示上公开课,让同组教师研讨指导,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另外,出去学习的教师通过写学习心得、教研组讨论、上公开课等形式与本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以此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切磋洋思课堂教学策略,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特色教育氛围愈加浓厚,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观看教学录像课,感受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渠道。对新上岗教师和新岗位教师,为了促进他们潜心钻研洋思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评课、反思的能力,学校买来各学科大量的课堂教学光盘,同时从网络上下载洋思课堂教学视频,由校长办与教导处组织这部分教师在间周二下午观看,要求教师在观看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常见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每人写出看后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青年教师王会洋、褚雪等还把相关的教学光盘带回家中反复观看、品味。这样,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就有很明显的提高。

四、优化集体备课活动,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

我校现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让老师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大家一起研究教学,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研讨以及讨论这节课该怎样上,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

学校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镇中学校施行了“教师集体备课教学案”。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同备课组先进行集体商讨、研究,定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主备课教师先行写出教案。本备课组教师在使用教案前进行二次备课,采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写在活页教案右边指定的地方。另外,要求每节或每课讲之后必须详细写下课后反思,把教学的成功或不足记录下来,以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学校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这为“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快速深入发展增加了动力。

例如青年教师郭晓亚在学区语文课改教研会上讲授的《本命年的回想》一课,语文教研组长黄明浩组织了备课小组,与她一起讨论。这一节课她试讲了一次,备课组成员都为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甚至如何导入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根据备课组集体讨论后,郭晓亚老师认真斟酌了各种意见,并把意见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第二次教案进行讲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与会领导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五、传递教学技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以老带新是一种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培训方法。

以老带新,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青年教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学年初,我们学校就制定出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方案,有计划地逐步培养新上岗的、新岗位的青年教师,使他们快速掌握洋思课堂模式。

传师德:学校张校长经常从网络上选取教师岗位的典范事迹,把他们的视频下载下来,在周日教师例会上领导教师观看学习,培养教师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及爱岗敬业,恪尽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他们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教育理念。另外,学校从新华书店购买《心态决定命运》等书籍,让教师传阅,以此坚定教师的信念。

帮教学:每学期初老教师帮新教师制定计划目标,指导新教师认真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等。老教师反复观摩新教师的教学过程,帮助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把听、析、改结合起来,做到实践——反思——实践——提高,帮助他们稳步提高,快速掌握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上岗第二年的特岗教师关琼在学区语文课改教研会上讲授的《我的母亲》一文,就是在有教学经验的黄明浩、王平、孙杰等语文组教师的指导下,从备课到制课件,从课堂的导入到课堂的其它流程一一研讨指导,同时,关琼老师积极好学,勤于发问,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完全符合“洋思课堂”模式。

带教研:老教师带领新教师进行教研,研讨教材,研讨学生,研讨课堂,从理论上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给新教师上示范课,让他们进一步学习领会洋思课堂的要旨。

六、间周听评课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而听课与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校间周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评课。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几种情况:一是业务学习性的听课评课;二是指导性的听课评课;三是示范观摩性的听课评课;四是研讨性的听课评课。如果没有评课,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学校要求,同一教研组教师听课要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评课意见,写好教学反思,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安排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反馈交流,评课时评说教学经验的同时,必须指出教学的不足,让讲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像我们学校数学青年教师董小丽同志,经常虚心听取同组教师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她讲的课既实用又符合洋思课堂模式,教学效果很好。另外经过全教研组教师的集体评议,大家共同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不管是在如何上好一堂课还是在对某个内容的具体教学上,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来说,都受益匪浅。

各位领导,同志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镇中学校教师已经掌握了洋思课堂模式的流程。就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2011年南召县洋思课堂“两课”验收中合格率达100%,中招成绩在2011年南召县第五的基础上,2012年上升到全县第二的好成绩。当然,在进行“洋思课堂”课改活动中,教师们仍有不足,像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精髓,还没有让学生真正进行探究,有时只留于形式。请各位领导及同仁多加指导,使我校教师对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把握再上新的台阶。

谢谢!

下载某某中学学洋思课堂大赛信息报送(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某中学学洋思课堂大赛信息报送(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作了长达三个小时的题为“科学施教的策略——用心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洋思中学30年来的成功经验,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先学后教......

    拉麻中学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拉麻中学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将以县教育局关于课改的具体精神为依托,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与自身、与社会......

    领会洋思精髓 建设高效课堂(推荐五篇)

    领会洋思精髓 建设高效课堂 ——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靖远县第五中学 刘凤梅 3月22日,带着对洋思这一教育圣地的向往、带着自己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惑,诸多期盼和诸多......

    学习洋思 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学改革总结

    “学习洋思经验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我校从2012年8月份开始按照宛城区教研室的要求开展“学习实践洋思经验,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

    洋思课改在教学中的实施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一项课改的推广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刚开始实施时,存在着颇多的疑问和不解,甚至是担忧。这样完全“放松”的学习真的是......

    学习杜郎口洋思高效课堂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杜郎口、洋思高效课堂模式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变“纹丝不动”为“自由活动”,变“注入式教学”为“自主探索”。这......

    正学风精课堂(洋思中学学习感想)[定稿]

    正学风,精课堂 江苏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对社会的承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他们认为教师教学就象农民庄稼一样......

    学“洋思”教书育人,创稠中改革新风

    学“洋思”教书育人,创稠中改革新风 ——学习“洋思中学”经验改革实施方案 稠 树 塘 镇 中 学 一、“洋思”启示 “洋思中学”是一个奇迹,“洋思中学”干出了实绩,从一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