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感悟
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感悟
姓名:陈欣学号:2009200040班级:09投资一班学院:经济学院
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
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和巨大意义
1、首先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开创实证式管理研究先河,为管理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2、开创单个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过程管理学的鼻祖。
3、率先提出经验管理法可以为科学管理法所代替,从而开拓了管理的视野。
4、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
5、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
6、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管理首次被审视为一门可研究的科学。把管理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是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标志,管理因此被公认为一门需要独立研究的科学。
三、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感悟
1、用科学来取代经验,不要迷信或树立权威,要敢于质疑,研究,剖析现实中的问题,规则。实践出真知!
2、事实最有力量,事实最难体现;要用合适的方法体现事实,用事实推动工作和学科的发展。
3、认识人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科技以人为本。只有我为人人,人人后方为我。企业上下员工团结一致,才能创造利润,带领企业不断向前蒸蒸日上。
4、朴实=伟大,这在泰勒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道德经》中便有说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而且包括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朴实,平易近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5、理论是次要的,而方法则是无比重要的,理论可以过时,也可以被新理论代替,而方法则具有更多的生命力,能够对后继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指引,因而具有更加深远和根本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科学成分,发挥它的价值,将它用于实践,还应该在发展中不断地对他修正,不断地发展完善。
第二篇: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
通过浏览网络上的各种资料,我了解许多有关泰勒的事迹和他的科学管理。关于泰勒的诸多事迹中的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金属切削实验这三个著名试验是最吸引我的。成为工长的泰勒面对厂里的生产发展和责任心驱使,开始探索一种有效管理的方法。在众多实验中,这三个试验对于泰勒的科学发展理论最有影响。铁块实验中,总结了:
一、精心挑选工人;第二、诱导工人使之了解这样做对他们没有损害,还可以得到利益;第三、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帮助,使之获得完成即定工作量的技能;第四、按科学的方法去干活会节省体力。铲掘实验正是标准化管理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概念的形成。金属切削实验耗时最长,但最终使得发明了高速钢,还形成了金属加工方面的工作规范。
在泰勒所进行的科学管理实验中始终依据两个基本原理:作业究原理和时间原理。泰勒认为,以前的工作都是由工人包办的,他们按照工作经验工作生产,而泰勒始终不能认同靠经验工作,从而在实验中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并改进,形成标准的工作方法。但我认为,过于细化标准操作,使得实际操作者生产效率上升,但是千篇一律的动作会使得工人十分劳累,精神压力大。标准的动作和规定的时间虽然对于提高生产十分有效,但是没有考虑工作者的心理。
在由基本原则加上从效率至上、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等出发点,从而构成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框架。即,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作业管理、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在组织管理上,泰勒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把计划的职能和执行的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由计划部门来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并且下发给工人,工人要按照标准的工作方法来完成工作。而在管理哲学方面,泰勒的科学管理更加像是一种改变工人和管理者的心理的。让工人了解到多工作就能多得利益,要让高层知道只有用一切办法提高工人生产力才能加大公司的规模和利润。
泰勒宣称,“科学管理在实质上要求任何一个具体机构或机构中的工人及管理人员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没有这样的心理革命,科学管理就不存在。”说明,泰勒考虑到了管理转变关系到人性的许多层面,他虽然没有展开深入研究,但他建议企业要考虑到各个层面人们的感受,尤其是强调工人要能够愉快地胜任新方法下的工作并获得更高报酬。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
泰勒的三项实验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都取得了成功,这些实验将他的科学管理思想理论,深深地扎根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也正是其理论能对当时社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原因。
第三篇: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企业的借鉴意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企业的借鉴意义
但凡是从事管理学科研究或实际管理工作的,很少会有人不知道“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实践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不仅如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企业更是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雇主的态度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和董事会,在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对所有的日常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没有工人和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引自泰勒《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由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实质可以看出,科学的管理就要进行思想的革命和处理好管理者之间,工人之间,还有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关系。
借鉴泰勒科学管理的实质,现代企业就需要进行思想革命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现代企业进行思想的革命,也就是建立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能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而对于培养员工的素质,泰勒指出:“在科学管理中,管理人员要主动承担的第二项责任,就是科学地选择和不断地培训工人。管理人员的责任在于,一方面要细致地研究每个工人的性格、脾气和工作表现,找出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个工人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并且逐步地、系统地训练、帮助和指导每一个工人,为他们提供上进的机会。这样,使工人在雇用他的公司里,能够担任最高的、最有兴趣的、最有利、最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并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每年都要进行的,是管理人员要不断加以探讨的课题。”(引自泰勒《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明》)所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应该通过适当的培训员工,使员工不仅适应工作,而且适应企业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的是劳资双方的关系。泰勒认为:“差别计件工资制,是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对那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质量高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对那些用时长,质量差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引自泰勒《计件工资制》)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就应该用工资的等级制度来激励员工提高效率。而且通过适时的提高员工工资,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于缓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以上的阐述中主要强调了人的重要性,而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中,很有先见之明地强调了体制的重要性。泰勒是这样阐述的:“过去,人是第一位的;将来,体制必须是第一位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人物,恰恰相反,任何好体制的第一位目标必须是发掘第一流的人才,并在系统管理之下,最佳人才能比以前更有把握和更迅速地提升到领导岗位上来。”(引自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就需要注意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还有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体制。
泰勒指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因此可以看出,科学管理的真正基础就在于,它始终坚信雇主和雇员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根本对立。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案,如果它不能够使劳资双方都满意,如果不能够表明劳资双方的最高利益是彼此一致的,如果不能带来双方彻底而诚挚的合作,使双方同心协力而不是分道扬镳,那么这种管理制度或方案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对现代企业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要使员工相信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够使两者的利益最大化。
“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引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因此,对现代企业来说,实现企业和员工两者的利益最大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的最高效率。在此基础上,现代企业还需要借鉴的是泰勒提出的管理取得成功的四大基本原则:
第一,每天要有大量的任务。企业里的每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每天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这些任务不应该有丝毫的漏洞或不明之处,必须对全部细节加以规定,而这不是轻易就能够完成的。
第二,标准的工作条件。每个人的任务都需要一整天的工作时间才能够完成、同时,要为每个人提供合乎标准的条件和设备,以保证他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第三,完成任务者得到高报酬。每个人都有把握在其完成任务后一定能够得到高报酬。
第四,失败者将遭受损失。如果有人完不成任务,那么他迟早就一定会吃亏。(引自泰勒的《工厂管理》)在此四大基本原则中,前面三个原则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依然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企业如果能够做到前面三个原则的要求,那么就可以发挥出每个人的最高效率,而整体的效率也就会得到最大化。这样既实现了协调合作,同时也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统一,最终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从多个工厂实验中总结和升华出来的,对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虽然有些实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已经没有现实的意义,但是其精华的方法部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把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精华充分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是现代企业实现组织目标的永恒法宝。
第四篇:对科学管理的评价
评价科学管理的优缺点
优:1,科学管理通过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合理的日工作日”同时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
2,泰勒提出的“心里革命”,把双方的注意力从分配剩余转移到增加剩余,以友好合作代替对抗,共同使利润增加,缓和二者的矛盾。
3,泰勒制冲破了百年多沿袭下来的传统落后deep经验管理方法,使管理成为了一门科学,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科学的管理办法
4,由于计划和执行职能相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专门从事管理工作,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5,实行标准化原理,要求劳工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工人的素质
6,实行奖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缺点:
1,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策、命令进行劳动,忽视个人的需求
2,“标准作业方法”都是以身体强壮、熟练的工人在进行最紧张的劳动时所测定的时间定
额为基础的,是大多数人无法忍受和坚持的3,把人看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成员之间的交
往及态度、情感等社会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
4,强调的“心里革命”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实质
5,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这种“科学管理””使意识和行动分离,使员工丧失了工作过
程中的自主权,沦为管理部门的生产工具
6,科学管理的诸项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泰勒对工会采取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总之,科学管理理论的是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服务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
第五篇:对泰勒原理的评价(精选)
对泰勒原理进行评价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于1934年出版《成绩测验的编制》,1949年出版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之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其课程原理的基本内容包含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
1、确定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2、选择教育经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组织教育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评价教育计划: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泰勒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目标模式,即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二:对泰勒原理的评价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的范式是“泰勒原理”的突出贡献,“‘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正如瑞典学者胡森所评论的:“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就不能全面的探讨课程问题。”
一方面,“泰勒原理”为人们研究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式,为人们进行课程开发指出了一条明路,让我们可以按照这简洁明了的四个步骤进行课程开发,同时“泰勒原理”也为人们进行课程开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使人们能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例如斯滕豪斯在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于1975年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针对目标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文化分析”理论,被称为情景模式。
另一方面,“泰勒原理”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性的模式,这种预设的、决定主义的课程模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遏制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性;忽视不同学校实践的特殊性;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在课程开发和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工具化的知识观与社会效用标准观,使课程扮演着社会适应及社会控制的手段之角色,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责任意识及使命感。
对待泰勒原理,我们必须全面的看待,分析其中的利弊,并扬长避短,为我国的新课改提供良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