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文章:基层依法治理的目标定位及其路径选择
基层依法治理的目标定位及其路径选择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是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核心是处理好“权”与“法”、“官”与“民”的关系。为此,要坚持以普法教育为基础和前提,以依法治理、落实和完善行政执法和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为关键和根本,推进依法行政,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公平与效率以及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等各种关系,营造统一、健康、有序的执法环境。
一 基层依法治理的必然性和应然性分析
1978年,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曾经说过:“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沿着邓小平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的思想脉络,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包含有发展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内容,直至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包括“依法执政”的三大执政能力建设。这些思想、目标和要求显然是一贯的、连续的,是党确立的新时期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和选择的治国之路。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求在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实现法治,使法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标准和尺度。地方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的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团的成立等都是基层依法治理建设过程中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实践。同时,“六五”普法已经开始,要不断创新,不断进取。
二 基层依法治理的目标定位
(一)依法治理的基本概念
何为依法治理?在历史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理解不尽相同,然而却蕴涵着普遍的真理:法律的至上性、法律的正义品质是法治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保障公民权利是法治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的法治应是以反映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为依据,以权利本位观念为指导治理国家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相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法律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体现公平、正义,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同时有效地规范和制约着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权利本位观念深入人心,普遍实现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依法治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方向
1.以维护和保障公民权的实现为核心。法治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保障人权是法治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从保障和发展人的权利出发,才能建设一个既受监督、又具有高效的法治政府,遏制权力的过度扩张以及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特别是人们的私人领域的过多干预。
2.以完善对行政权力的控制为关键。行政权的运用,最经常、最广泛、最密切地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正是基于行政
权的重要性,不仅要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来解决对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法律控制问题,更要注重从源头上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并使其在制度上接受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监督。
3.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法治的价值在于通过实现社会公平,实现人权的普遍社会保障。而法治意义上的公正公平就是确保公民不因出身、性别、职业、政治或者宗教信仰、财产、户籍、家庭等身份上的差异而在法律地位上有所不同,有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平等获得司法救济。此外,应当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予社会弱势群体以特殊的关怀与照顾,别是在接受教育、参与就业、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特别的保障。
4.以增强社会的自治与自由为基础。以增强社会自治与自由为基础来发展法治,是要求将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管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法治的发展与社会自治的发展和社会自由的保障是相互促进的。
三 基层依法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党委领导为主导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
基层的法治建设应该坚持以党委领导为主导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当然也需要人民的积极参与。同时,通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种模式是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的领导实质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略。党通过依法治国这个方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同时,通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法治的本质是人民民主制度的法治化,目的是为了保证和实现人民民主,如果没有人民的参与,法治建设就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二)健全职责清晰且政令畅通的领导体制
地方依法治理的领导体制可分为两个方面: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只有建立与完善了各个领导小组与相应机构,才能确保有一个强势的主导力量予以推进,这样才能明确方向,统一思想。切尔有实的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三)探索有效的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区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必须有源动力进行总决策、总动员和总体推进;二是由具体工作机构进行实施操作,这是依法治区的主要过程;三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依法治区工作进行评价评估。“实施过程”中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政策、组织发动、工作协调、推动落实、绩效考核等工作环节,这些环节是完成具体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计划、行使工作职能不可或缺的方面。“评价评估” 是指在政府系统外,通常由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组成评估团,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评估体系对依法治区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评估应该是客观的、中立的、公正的。
(四)拓展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民众作为法治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建设的最终推动力量。真正的法治必然要求民主和推行民主。法治和民主都必然包含着对于权力的制约。任何政府要自始至终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坚持法律至上,想必是难以作到的。尤其是在法律要直接制约政府权力的范围与行使的时候,更难保证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民众对于国家权力的监督就必然成为法治建设的要求与内容,他们担负着对于国家权力的最终监督与制约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民众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法治建设中最不可忽视的、根本性的决定力量。
四 总结
依法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和实现人民民主,法律秩序虽然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能得到较快的建立和暂时性的维护,但是却无法普及在人们心中。一系列的措施就是要从根本上使公民的法律品质和道德素养得到提升,这样才能使他们信任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当人们对法律不是畏惧而是热爱的时候,在法律遭到破坏时,他们就能够主动挺身而出保护法律制度和法律精神,当民众的法律素质到达这样一个层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法律信仰在我们的社会中扎根下来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使民众慢慢的热爱法律,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二篇:2015-1依法治理调研文章(共)
推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提升城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目标。总书记要求,“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也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一年之间,两大主题,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也可见依法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南院门街道按照依法治区的基本方略和总体要求,着眼于提升城区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把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为我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区域法治环境。南院门司法所结合党的群众教育路线,以深入广泛开展司法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以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和化解被监管人员心理问题为主要方法,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为主要方式,有效确保了“普法广泛性、矫正有效性、矛调准确性”的工作目标。
一、从大局出发,明确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伴随着社会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下岗待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以及新迁居民涌入社区,汇成数量庞大、身份复杂、流动性强的“社区人”群体。“社区人”个体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工作职业的差异,使得日常社区管理中出现了多种矛盾纠纷,如普遍存在的下岗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垃圾费的收缴、房屋拆迁、禁毒禁赌等问题,以及因空调噪音、滴水,车辆进出停放等原因而产生的邻里矛盾,街道社区由此成为了社情民意的综合反映地和各种矛盾、问题的汇聚地。靠过去那种由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上门做工作的简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只有加强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够顺应民情,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确保社区的稳定。
(二)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障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实现。实现的途径就是实施依法治理,通过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的要求和宪法、法律的规定,把社区群众组织起来,广泛开展“自治”活动,切实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城区法治化的目的。
(三)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物质要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街道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就是要整合力量,实施依法治理,采取建章立制,整治违章违法,推动法律、医疗、文化等服务进社区的多种形式,实现社区的居所安全、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二、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是“务虚工作”、软任务。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仅停留在计划上,推一下干一下,满足于应付敷於,没有真正抓好落实。
(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还存在着死角。如以青壮年为主体的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社区,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无业可就,在管理上造成“真空”,成为管理问题的隐患。有关职能部门缺乏依法治理的工作前瞻性,还未从宏观上规划管理,导致职责不清,各自为战,离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指导考核的力度不够。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成员参与指导、考核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机会不多,目前仍停留在由设在区司法局内的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负责开展,给基层单位的感觉就是该工作仅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工作,弱化了其工作地位。
(四)相关单位的依法治理工作缺乏工作连续性,重视程度不够。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涉及到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相关单位都有必要明确专人专职或兼职从事该项工作的日常事务,承担起工作联络事宜,但有些单位则是人员得不到保证或经常变动,经费也不能够保障,渐而使本单位的依法治理工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三、齐抓共管,积极开展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
(一)抓住重要节日节点,进行密集普法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12月4日上午,我们参加了在西安钟楼广场举办的我省暨西安市首个“国家宪法日”大型宣传活动。在现场宣传活动中,向群众发放了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宣传品,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通过此次活动,广大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法律政策法规,解决了身边存在的政策疑惑,使宪法及法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对于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以普法教育为抓手,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我们结合地区群众特点,以每个季节为划分,结合重要的节日节点,设立了不同的司法宣传教育重点。3月10日至21日,我们通过制作一系列法制宣传展板,将司法所职能、工作范围、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法律信息和知识轮流在每个社区连续展览两天,同时辅助分发法制宣传资料。端午节期间,结合地区维稳执勤,我们将司法宣传资料搬上街头小巷执勤点,向来往居民群众分发有关诈骗、非法融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夏季来临,正值世界杯开赛之际,我们在地区夜间经营集中的德福巷,面对各个酒吧、商家进行了“三官一律”进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了迎接“12.4”首个宪法日的到来,办事处花费千余元制作了一系列弘扬“依法治国”理念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法制宣传展板,内容涉及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居民常见法律知识问答和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相关法律服务政策解读等五大块知识。截止目前,地区来访咨询法律知识的居民达120余人次,比同期上升了近三分之一。其中涉及法律援助问题的达到咨询问题总数的三分之一。较好的达到了法制宣传的目的,提高了地区居民的法律知晓度,帮助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以社区“自治”为立足点,营造社区法治氛围。为深入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全面加强法治建设进程,打造具有南院特色的法治文化实体阵地,我们在区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保吉巷小区开展法治文化广场建设,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融为一体的法治文化新广场。保吉巷法治文化广场占地广阔,设计中既有明显的法治标识建筑,又有充满人文精神的法治警示牌,更有制作精美、设计巧妙的各类法治宣传栏和插牌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还有靠背处刻有法治宣传内容的长椅供居民群众运动后小憩时使用。宣传内容涉及宪法、民法、婚姻家庭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计划生育法以及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有效地发挥法治文化广场阵地的教育引导作用,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目前保吉巷法治文化广场已于11月建设完成。每天都有居民群众来到法治文化广场,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沐浴着法治文化的氛围,不经意间已经学到了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广场已悄然成为社区居民身边不可或缺的风景。同时,我们通过在广场上举办法制知识问答、法律知识现场咨询和法制展板展览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变单向灌输法律知识为双向互动学法,将枯燥的普法变为快乐的普法,从而营造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深化社区矫正工作,实施专项管理。参照《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相关内容,我们制定了《南院门社区矫正人员学习培训登记表》、《南院门社区矫正人员走访谈话记录表》和《南院门街道安置帮教办一次性告知书》。制定并下发了《南院门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南院门街道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的通知》。今年5月22日,在核实居民关于地区一名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张某某继续和以前吸毒贩毒人员来往的报告后,我们和大车家巷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他家对其和其家属进行谈话。重申了管理细则和管理规定,并对其和其监护人进行了警告、记录。经过后来几次的观察和暗访,目前,此人比较稳定。
(五)以参与社区各项工作为结合点,形成社区管理、建设合力。坚持每月一次的人民调解联席会制度,通过汇总案例、分析评判等环节,较好的保证了地区居民的矛盾化解。坚持街道优秀人民调解员和优秀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评选活动,通过检查台账资料、翻阅宣传照片、查找工作亮点等方式,将真正干事的人选拨出来,奖励先进,鼓励后进。全年共奖励12人次,发放奖金4800元。在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报告制度,结合《南院门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南院门街道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的通知》实行一月一次报告。三是组织新更换的社区人民调解员参加社区人民调解技能培训。目前,地区共调解矛盾纠纷104起,调解成功103起,成功率达98%。排查矛盾纠纷134人次,预防纠纷32起,顺利完成地区全年矛盾排查化解目标任务。
南院门司法所 2015/1/26
第三篇: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教案
项目六
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教案
企业一切营销活动都是围绕目标市场进行的。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明确企业具体服务对象,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首要内容和基本出发点。
一、目标市场定义
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潜量、竞争对手状况、企业自身特点所选定和进入的市场。
二、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企业在决定目标市场的选择和经营时,可根据具体条件考虑三种不同策略。
1、无差异性营销策略。是一种针对市场共性的、求同存异的营销战略,以整个市场中的共性部分为目标,只求满足最大多数顾客的共同性需要。
如美国箭牌口香糖、传统 的可口可乐。
益处: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品种少批量大,可节省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1)由于产品单一,企业可实行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大量生产,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2)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单一的销售程序,降低了销售费用;(3)节省了市场细分所需的调研费用、多种产品开发设计费用,使企业能以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
缺点:(1)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用一种产品、一种市场营销策略去吸引和满足所有顾客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时被承认,也不会被长期接受。(2)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当企业采取无差异营销策略时,竞争对手会从这一整体市场的细微差别人手,参与竞争,争夺市场份额。案例与启示
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软饮料之一,自1886年问世以来,一直奉行无差异市场策略,其广告语“请喝可口可乐”使用至今。
百事可乐公司的创建比可口可乐公司晚12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百事可乐公司进行了激烈的挑战。除了强调便宜(其广告语是“一样的价格,可饮两倍量”),争取年轻人(广告歌“今天生龙活虎的人们一致同意,年轻人就喝百事可乐”)外,还执行了差异化战略,即推出七喜汽水,争取“非可乐”细分市场,开展一场“无咖啡因”广告运动,对可口可乐造成巨大冲击。可口可乐在此打击下,不得不放弃无差异市场策略,也推出雪碧、芬达、雪菲力等各种风格和口味的饮料,以满足不同市场需要。
2、差异性营销策略。在好细分的基础上,选择多个子市场作为目标,针对每个目标市场,分别设计不同的产品和方案。
差异性市场策略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策略,这是科技发展和消费需求多样化的结果,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不少企业实行多品种、多规格、多款式、多价格、多种分销渠道、多种广告形式等多种营销组合,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差异性市场策略的优点是:(1)由于企业面对多个细分市场,某一细分市场发生剧变,也不会使企业全盘陷入困境,大大减少了经营风险。(2)由于能较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争取更多的顾客,从而扩大销售量,获得更大的利润。(3)企业可以通过多种营销组合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时还会因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取得优势、树立品牌形象而带动其他子市场的发展,造成连带优势。
差异性市场策略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目标市场多,产品经营品种多,因而渠道开拓、促销费用、生产研制等成本高。同时,经营管理难度较大,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实力和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人员。
例如,宝洁公司推出5种洗发水比仅生产单一产品,要获得更大的总市场占有率。
3、集中营销。就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子市场作为目标,制定一套营销方案,集中力量争取在这些子市场上占有大量份额。
优点:(1)由于市场集中,便于企业深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能及时得到反馈意见,使企业能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2)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可有针对性地采取营销组合,节约成本和费用。(3)目标市场较小,可以使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特征尽可能达成一致,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4)在细分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后,可以集聚力量,与竞争者抗衡。(5)能有效地树立品牌形象,如老庙黄金、全聚德烤鸭、张小泉剪刀等品牌几乎家喻户晓。
缺点:(1)由于市场较小,空间有限,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2)如果有强大对手进人,风险很大,很可能陷入困境,缺少回旋余地。
案例与启示
一百年前,日本京都成立了一家生产纸牌的小店,以汉语“尽人事,听天命”的寓意取名为“任天堂”。一百多年以来,任天堂始终抱着“玩具”这一细分市场,从扑克牌、塑料扑克牌、魔术扑克牌、电子游戏机到电脑玩具,坚持不懈,使其产品畅销全球。
“任天堂”抱着一棵“树”不放,这棵树虽然不大,但它不低头,拼命开发创新,使它成为摇钱树“。
三、选择市场覆盖战略的依据
1、企业的资源。
如果企业资源丰富,实力雄厚(包括生产经营规模、技术力量、资金状况等),具有大规模的单一流水线,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内在质量好,品牌商誉高,可以采用无差异市场策略。
如果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技术设计能力强、管理素质较高,可实施差异性市场策略。
反之,如果企业资源有限、实力较弱、难以开拓整个市场,则最好实行密集性营销策略。·
2、产品的情况。产品具有同质性,即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时对此类产品特征感觉相似,其需求弹性较小,如食盐、石油等可采取无差异市场策略。产品具有异质性,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特征感觉有较大差异,如服装、家具、化妆晶等,其需求弹性较大,可采取差异性或密集性策略。
3、产品生命周期
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品,要采取相应的目标市场策略。处在”导入期“、”成长期“宜采取无差异市场策略。因为消费者初步接触新产品,对其不甚了解,消费需求还停留在初浅层次。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也难以一下子推出多种品种。
在”成熟期“、”衰退期“宜采取差异性策略和密集性策略。这是由于企业生产已定型,消费已成熟,需求向深层次多样化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采取差异性策略可以开辟一个又一个新市场,或者采取密集型策略,稳固市场地位,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4、市场情况。市场是否“同质”。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相似,购买行为对市场营销刺激的反应基本一致,企业可以采取无差异策略。消费者需求偏好、态度、购买行为差异很大,宜采取差异性策略或密集性策略。
5、竞争者的战略。一般来说,应该与竞争者的战略有所区别,反其道而行之。
企业采取任何目标市场策略,通常还要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竞争对手采取无差异市场策略,企业应考虑差异性市场策略,提高竞争能力。如果竞争对手采取差异性策略,则企业应进一步细分市场,实行更有效的密集性策略,使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有所不同。从图可以发现不同早餐产品的定位和特色,分析各品种的竞争对手,更为新产品进入该市场进行科学定位提供依据。
显然,两维分析法有以下好处:
(1)非常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2)分析全面,不易漏掉可能出现的结果。
(3)扩展方便,稍微做些改进,就可以进行扩展和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如对图进行扩展,”价格“变量选取”贵“、”一般“、”便宜“三种状态,”准备时间“变量选取”慢“、”中“、”快“三种状态,便得出九种市场定位的选择
多维定位通常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和定位,所以也叫立体定位。一般来说,多维变量的构成越多,直观理解也越困难,这是因为,多维变量构成的是一个立体空间,其分析也是在立体空间上进行。特殊情况,也有采取树型结构分析的。如旅游鞋市场,可以按”年龄“、”性别“、”收入“三个变量进行市场定位
5.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不论是采取两维定位法还是多维定位法,核心是选择好变量。当一种定位不甚科学时,可通过重新选择变量来找到市场的空白和发现可能出现的商机。比如,早餐市场产品的定位图,可以选价格”和“准备时间”变量,也可以选用“价格”和“质量”变量,或者选用“营养”和“快捷”变量
上述分析表明,市场定位操作过程中,变量和状态选对了,就可以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策略;选择错了,就会造成分析上的失误和错误的实践。
二、市场定位程序
市场定位虽然有多种方式,但其基本程序一般为以下四个操作过程。
(一)画出目标市场结构图
任何一种产品都有许多属性或特征,如价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规格的大小,功能的多少等。其中两个以上的属性变量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市场结构图。在这里,我们以旅游车市场为例,以“档次”和“规格”来组建两维平面坐标结构图
图
旅游车市场结构
(二)标出竞争对手位置
图所示,A、B、C、D产品是各竞争对手在目标市场上实际区位,图上圈的面积表明各自销售额的大小。其中,A是小型高档旅游车,B是中档面包车,C是低档面包车,D是低档大型旅游车。(三)初步定位
新进入旅游车市场,有三种定位方案可供选择。
1.避让定位(E1)
避让定位也叫错位定位,即把自己产品确定在当前目标市场的空白地带。以上例说明,惟有大型高档旅游车尚未有企业涉足。这一定位可以避开竞争,获得进入市场的先机,先人为主地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市场地位。
但在决定采取避让定位时,必须搞清楚以下问题:
(1)这一市场空缺为什么存在?是竞争对手没有发觉、无暇顾及还是因为根本没有市场开发前景?如果该市场确有市场需求,那么要考虑潜量是否足够大,如果收益无法弥补成本或弥补成本开支后只有微利,企业一般不会采取这一策略。
(2)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去开发产品,是否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否则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2.插入定位(E2)
插入定位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竞争者市场产品的附近,或者插入竞争者已占据的市场位置,与竞争对手争夺同一目标市场。
采取这一策略的好处是,企业无须开发新产品,仿制现有产品即可。这是因为现有产品已经畅销于市场,企业不必承担产品销售不畅的风险,能免去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
同时,实施插入定位必须有三个前提条件。
(1)在企业意欲进入的目标市场还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即该市场除现有的供给外还有吸纳更多商品的能力。
(2)企业推出品牌产品时,应有特色。这是因为消费者对现有产品已有一定的了解,新产品没有特色难为消费者所接受。
(3)没有法律上侵权问题。
3.取代定位(E3)
取代定位是将竞争对手赶出原来的位置,或者兼并竞争对手而取而代之。企业采取这一定位策略的原因,一是没有其他区域可去选定;二是企业实力较雄厚,有能力击败竞争对手,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当然,采取取代定位策略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推出的产品在质量、功能或者其他方面有明显优于现有产品的特点。
(2)企业能借助自己强有力的营销能力使目标市场认同这些优势。
(四)正式定位
在初步定位后,企业还应做一些调查和试销工作,及时找到偏差并立即纠正。即使初步定位正确,也应视情况变化随时对产品定位进行修正和再定位。
三、市场定位策略
市场定位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纲”,定位准确才能“纲举目张”,才能有效地组合各类营销手段;它是“杠杆”,能以较小的“投入”举起更大的“产出”。市场定位的策略除了前面已论述过的错位定位、插入定位、取代定位之外,还有以下策略。
(一)差异性定位策略
企业一旦选定了目标市场,就要在目标市场上为其产品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和特殊印象。但在营销实际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同一市场上出现许多相同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很难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企业要使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就应该使其与众不同、创出特色,从而获得一种竞争优势。差异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实体差异化
2.服务差异化
当实体产品不易与竞争产品相区别时,竞争制胜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服务。
服务差异化包括送货、安装、用户培训、咨询、维修等方面。送货必须准时、安全,这似乎已成为一个常识,但在实际活动中真正坚持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而购买者往往选择那些能准时送货的供应商,设备买主常常希望获得良好的安装服务。随着产品本身在技术方面越来越复杂,其销售也越来越依赖于质量和附带的服务,正是出于这样考虑,许多公司对服务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对产品制度的重视。
应该指出的是,不同行业的服务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重点。因而企业应首先对服务事项进行排列,进而确定重点选择
在确定了服务事项后,根据顾客的需求、企业自身特点以及竞争对手策略,来确定服务差异性定位。
3.形象差异化
即使产品实体和服务都与竞争企业十分相似,顾客依然可能接受一种企业产品形象的差异化。如大多数香烟味道差不多,万宝路烟借助其“西部牛仔”形象夺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4.差异性定位要点
在实施差异性定位过程中,应掌握如下要点:
(1)从顾客价值提升角度来定位。产品差异化的基础是消费需求的差异化,顾客也因此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所吸引。消费需求是产品差异化的前提,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企业不能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每一个差异化定位首先要考虑消费者是否认可,是否使用本企业产品所获得的价值高于其他产品。因此,企业在定位时应重点把握定位的意义,如有些时髦产品或一些技术更新较快的产品(如计算机),企业强 调其耐用性定位的意义就十分有限了。
(2)从同类企业特点的差异性来定位。同行企业中每个企业都有它的特殊性,当一个企业特点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这一差异性即可成为定位的依据,如我们轿车很多,但为什么市场占有率有这样大的反差?上汽为什么能独占鳌头?关键是上汽有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因而,“便利”就成为上汽公司产品定位的要点之一。
(3)差异化应该是可以沟通的,是顾客能够感受到的,是有能力购买的。否则,任何差异性都是没有意义的。
(4)差异性不能太多,当某一产品强调特色过多,反而失去特色,也不易引起顾客认同。
(二)重新定位策略
孙武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其意是打仗要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而采取应变策略,就像流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用兵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能以变应变而取胜者,可称为用兵如神。市场与战场一样风云变幻,因而企业市场定位也因市场变化而重新定位。
案例与启示
可口可乐其口味虽百年不变,但其定位却不断地因地因时而变化。刚问世时,可口可乐是以“提神、解乏、令人爽快”定位的。20世纪30年代,因为所向无敌,只强调可乐能使人精神爽朗,其广告改为“喝新鲜饮料,干新鲜事”。二战后,百事可乐崛起竞争,可口可乐市场定位改为竞争性定位,如“可口可乐,一个全球性的符号”。
重新定位一般有三种情况:
1.因产品变化而重新定位
这是因产品进行了改良或产品发现了新用途,为改变顾客心目中原有的产品形象而采取的再次定位。
(1)因产品变化而重新定位。有的产品因市场竞争等原因,不断地否定自己,又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改良。当改良产品出现后,其形象、特色等定位也随之改变。
(2)因产品发现新功能而重新定位。许多产品在投入使用过程中会超出发明者当初的设想而发现一些新用途,为了完善产品的形象,扩大市场,产品需要重新定位。如苏打不仅是药品,而且还有清洁除臭作用,可用于冰箱、厕所除臭,苏打产品又被重新定位于家用除臭剂。
案例与启示
剃须安全刀片是美国吉列公司发明,近50年来一直是刀片市场的王牌。20世纪60年代初,吉列刀片受到BIC公司的不锈钢刀片的打击,一些顾客纷纷放弃吉列,转而使用BIC公司的产品。为扭转不利局面,吉列推出世界上第一把双片剃须刀片,其定位改为“剃须更彻底”。6年后,吉列公司又推出便携式剃须刀,其定位又改变为“安全便利”。
2.因市场需求变化而重新定位
由于时代及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顾客需求的变化,产品定位也需要重新考虑。如人们生活富裕了,要养生,要保健减肥,因而希望食品中糖分尽量少些。某一品牌奶粉在20世纪50~60年代针对消费者喜爱强调含糖分,进入80年代则强调不含糖分,正好迎合人们“只要健康不要胖”的心理。
3.因扩展市场而重新定位
市场定位常因竞争双方状态变化、市场扩展等而变化。美国约翰逊公司生产的一种洗发剂,由于不含碱性,不会刺激皮肤和眼睛,市场定位于“婴幼儿的洗发剂”。后来,随着美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婴幼儿市场日趋缩小,该公司改变定位,强调这种洗发剂能使头发柔软,富有色泽,没有刺激性。
案例与启示
万宝路香烟最早是一种女性香烟,其包装采用细腻的图案和柔和的字体,广告中出现的则是女性形象。后来该公司为了扩展市场,将其定位改变为男性香烟,将包装改为红白两色对比鲜明、字体刚劲有力的男性化设计,广告片则聘用外表冈毅的男性明星,其画面大多为荒野、骏马如西部牛仔,并大力赞助赛车、足球等激烈的体育比赛,从此使该产品成为男性喜爱的名牌香烟,销路也随之剧增。
重新定位是重要的,但是变中要求稳,否则频繁改变定位会造成人们对品牌形象的混乱,也会加大成本开支。
(三)比附定位策略
比附定位是处于市场第二位、第三位产品使用的一种定位方法。当市场竞争对手已稳坐领先者交椅时,与其撞得头破血流,不如把自己产品比附于领先者,以守为攻。;在租车业中,我们不过第二位,那为什么还要租用我们的车?我们更卖力。“埃维斯在连续13年亏损之后,一旦确定这个定位,第一年即赚了120万美元,第二年赚260万美元,第三年赚500万美元。
(四)细分定位策略
即在市场细分化基础上,针对某一市场予以定位策略。1993年上海方便面市场展开激烈竞争,”统一“方便面认真分析市场后认为,中高档市场已被”康师傅“占领,低档次的已有”营多“等分布,而恰在中低档处有一个缝隙,即1元左右的方便面较适合大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于是把自己产品定位于这一细分市场。同理,不少零售企业也按照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状况和自身特征予以定位。有的定位于”白领“,有的则定位于”工薪“。上海太平洋百货则把”淑女"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围绕这一定位组合各类营销手段,获得成功。
本章小结
目标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市场调研的结果,又是营销其他策略的基础。离开对市场的正确细分、选择和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策略便失去了方向。
市场细分是目标市场营销的基础,它是按照一定标准把一个大市场划分成若干子市场的过程,其实质是把握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市场细分的标准很多,但必须符合可衡量性、有意义性、针对性的要求。
目标市场选择是企业根据市场潜量、市场竞争状况和企业自身状况所选定市场的过程。无差异市场策略、差异性策略、密集性策略各有利弊,关键要分析影响目标市场选择的诸因素。
规模定制是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趋势,它使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个性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一趋势推动了目标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
市场定位实质是为产品确定一种特色、形象和位置,以确定一种竞争优势。
第四篇:公安基层调研文章
浅议**县公安局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
通过在**县公安局的三个月的下派工作,亲身感受到**县公安局在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各项公安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在此,我结合自身感受和工作经历,浅议我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请批评指正:
一、民警队伍潜力待挖掘
我局现在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面临着繁重的公安工作与警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各部门都感觉警力不够用,导致一些业务工作开展的不好。但我们看一下08年1-11月,全市公安机关的几项业务数据统计,百名民警破案数***区是432起,##县是370起,全市平均为198起,我们**是144起,全市排名第11;百名民警治安案件查处数***区是976起,##县是695起,全市平均为255起,我们**是120起,全市排名第10。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县公安局民警,在本市范围内横向比较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是不大的,这也说明我们这支队伍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如何去发掘民警的工作潜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局党委齐心协力,率先垂范,带领全局民警并肩战斗,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局民警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转变陈旧观念,勇于争先创优,锐意进取;1
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警考核激励机制,坚决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将民警的工作业绩与晋职、提升紧密结合,并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手段,提高民警的竞争意识,挖掘民警潜力,发挥民警主观能动作用,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三是局党委多渠道积极争取,加大从优待警的力度,尽力解决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后顾之忧,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激发民警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四是组织民警开展健康有益的警营文化活动,用健康的活动营造健康的氛围,从而陶冶民警热情向上的情操,凝聚队伍,激活队伍潜能。
二、警民关系待改善
08年在全省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局在全省排名落后,这说明**的群众对**的社会治安是有意见的,对**的公安工作是不满意的,也直接的反映出我们的警民关系与公安部提出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的。“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更是公安工作的“传家宝”,失去了群众我们的公安工作将会象鱼失去了水,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公安部近期提出的“三大建设”之一就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因此要教育我们广大民警必须和谐警民关系贯穿于各项公安工作中,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
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有意见的地方改起,群众关注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整治什么,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同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宣传报道工作。要大力宣传**县公安机关在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法规所采取的新举措、呈现的新风貌,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安为维护社会稳定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让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同时,利用和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队伍中的好人好事,树立民警的新形象。
二是要规范服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要通过抓窗口单位和一线民警的言行举止、工作效率,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上想办法,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安民警的形象在变好,身边能经常看见民警,受到不法侵害能及时找到民警,对那些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有损警民关系建设的人和事,不护短、不遮掩,从严查处。要以正在开展的“大走访”活动为契机,让民警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遇到困难。
三是要强化治安防范,严防侵财性犯罪。08年,**县“两
抢一盗”侵财性案件共发374起,占刑事案件发案的74.2%,侵财性案件不但侵害了群众财产,也对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侵财性案件的高发容易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感,损害了警民关系,也是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对这些侵财性案件的时间、地点、规律认真研判,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变上班为上岗,变办公室为更衣室,警力跟着警情走,打现形,挤压犯罪空间,侵财性案件下降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就会提升,警民关系相应就会改善。
三、信息化建设待加强
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好的基础,在公安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警务综合平台也已开通,基本覆盖公安工作的各个业务范畴和业务层面公安,3、4级网,即将分别达到100M和10M,350M集群通信系统将开通,全局的电脑数已达236台,配备率为88%。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作用等方面不够理想,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不高,成效还不够明显,在打击、预防、控制犯罪和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也不够明显,还未占主导地位等问题。比如从电脑数量上我们已基本达标,但从派出所来看除去户籍窗口使用的电脑,国保专用电脑,内勤使用的电脑,我们还远没达到民警人手一台电脑的程度。
我们坐在电脑面前的人有多少,用电脑进行网上办案、网上研判、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总体上说,当前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我认为要做好公安部提出的“三大建设”之首的“信息化建设”,要从这几方面抓好:
一是全体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要对信息化的概念要有清醒认识,不能认为公安信息的应用工作是技术人员或是内勤干的,与己无关,要善于从公安网上获取新的信息,要利用各种应用平台开展各类公安业务,以信息的应用作为公安各项业务工作的载体,让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大量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是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添置和改善基层所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有关硬件装备,如电脑要真正达到一线民警人手一台,要配备数量充足的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是加强公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开发适合我们县局工作的综合信息系统,通过对业务骨干的培养,提升全局民警的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
第五篇:加强基层党建调研文章
加强基层党建调研文章
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 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而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领导党员和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垒,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各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都需要党支部具体地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带领和团结广大群众积极认真地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可以说,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全面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决定了支部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也影响了广大民警工人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有效的挖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开放趋向全面,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造成了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基层队伍的稳定,保证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成为基层党支部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镇共有党员2461名,党委4个,总支10个,支部120个,其中非公党委1个,非公支部65个。我镇组织力量,采取听取党支部书记汇报、召开党员座谈会、个别谈话了解等形式,对基层队党支部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多数基层党支部都能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将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抓住不放,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基层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使基层党支部建设得到了规范,班子的党建意识和党务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凝聚力和战斗力有较大提高,促进了其他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在基层党建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执行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不够规范,存在党日活动挪作他用,支部记录简单化,以及党课教育流于形式等现象。
二、组织生活质量不够高。有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少数单位开展组织生活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 务;民主生活会不能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三、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基本团结,但密切协作不够,团结性不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在原因,即客观现实存在的原因。
1、重视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单位对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组织观念有所淡化,认为党建工作是“虚无缥缈”的,落实制度是“务虚”的,存在着党务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倾向,开展组织生活“凡事从简”,敷衍了事。在工作中,过多地强调业务工作,忽视党组织建设,把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从而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层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搞清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
2、管得太严,束缚住了基层党支部的手脚。有些单位对基层党支部过于“重视”,订下若干条文规章制度,对方方面面都作了详尽细致的规定。这与第一点形成了两个极端。基层党支部成员目前基本都是“一岗双责”,既有自身的业务或行政岗位,同时又兼做党务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过细的规章制度一方面使得基层疲于应付,仅是完成规定的内容就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支部活动使之丰富化;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基层党支部产生依 赖感,只想着“做完”而不是“做好”,不愿根据支部自身的特色进行创新,面面俱到的条文有时会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元凶。
3、压力太大。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工作方式简单化,由此带来的另一问题是过分强调追究领导责任,队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基层科队领导,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我们固然需要敢于承担责任的领导干部,但不能让他们承担不应属于他们的责任。在高负荷的压力下,容易滋生“干得多不如干得少,干得少不如不干”的思想。
4、提供的教育培训少。当前,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还不够多。党支部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种领域的工作,要真正做好做细并不是开一两个会,说几句话能够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学习、经常的培训以及多方位的辅导。而这点往往被忽视。
二是内在原因,即党支部自身主观上存在的原因。
1、当前,在一些党支部中存在着忙于事务,轻视学习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任务重、工作多、时间紧,而主观上是因为对学习重视不够,学习内容不规范,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要求不具体,让人感到学与不学差别不大或无从可学。虽然学习制度建立了,学习日规定了,但 4 坚持不到位,落实不到家,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因而工作状态疲惫,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佳。
2、少数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党务知识学习抓的不紧。从调研情况来看,发现基层党支部书记平时不注重学习,学习质量不高、动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少数党支部书记视野不开阔,思维层次低,决策质量不高,影响和制约了队伍的发展。个别党支部书记连发展党员有哪些程序都搞不清楚,心中无数,有的对党务知识了解很少,指导工作力不从心。
3、个别单位党支部书记职责意识不强,信心不足。从调研情况来看,少数支部书记认为党支部工作程序复杂,形式枯燥,比较难做,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安心不尽心,忙事不谋事。
4、少数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基本素质不够高。人非完人,要做到完全的共产主义者,要靠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和丰富实战经验的积累,还要有一颗纯粹的共产主义的心。这些都不容易做到。区别在于有的人做得好一些,有的人做得差一些。所以在党支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个人生活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和自身利益观、价值观的细微差别,冲突、矛盾也就在所难免。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一线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上述问题 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放任不管,可能会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对此,党建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抵制和改进,努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党支部建设,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精心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水平高的党支部,为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打好基础。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奔流、信息密集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必将推动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基层党支部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本支部工作特点和实际,创建学习型支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重点规范好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内容,特别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要求、更新的思路,不断学习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的知识,让党员干部群众学有所得,感到学习解渴管用,在工作实践中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每一个党员都要树立终身学习观,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党员都能经常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从而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2、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党支部要发挥好作用,关键在于党支部一班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到位。当好一名称职的党务干部,一是要树立“三感”,即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培养角色、形象和创新三种意识。新时期党务工作者仍应喊响两句话:“跟我来!”“看我的!”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律己是以服人,身先是以律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树立党务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坚持支部工作的与时俱进。三是要做到三个熟悉。即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党的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肚里有货、心里不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工作具有吸引力、说服力、渗透力。我站科队党支部成员目前基本都是“一岗双责”,既有自身的业务或行政岗位,同时,又兼做党务工作,具有高标准的义务性。因此要甘于奉献,才有可能把工作作好。上级党组织对支部的工作也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积极的支持,尽量改善党务工作者的待遇,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地位。支部和行政班子应该做到决策同台,指挥同道,思路同步,责任同担。
3、严格要求,提高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基本素质。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是党支部工作的组织者,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育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格执行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坚持党性原则,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有计划地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比较系统掌握党的建设的理论、方针和原则,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4、要提高团结共事的能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团结是班子的生命,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讲团结,首先要讲政治、讲党性。党性原则是班子团结共事的政治思想基础,不讲党性原则,不讲是非的一团和气,不是真正的团结,不利于个人、事业和单位。讲团结,必须明责任。上级组织把一个单位交给我们“一班人”,而不是交给一个人,如果班子成员争你高我低闹不团结,其结果肯定是形不成战斗堡垒,而是在堡垒里战斗。讲团结,还要守规矩,支部班子成员在议事和干事中,必须严守党的规定和程序,严守党的纪律和制度,坚决防止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团结现象。
5、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相适应的物质利益机制,实施必要的物质激励。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支部的投入力度,为党支部的活动创造条件。当前,基层党支部还普遍存在着缺少活动场所,缺乏活动经费等情况,开展活动相对比较困难,需要加大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