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温多雨时期泥鳅养殖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高温多雨时期泥鳅养殖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高温或暴雨过后,泥鳅的病害相对比较多,主要症状为昏沉、漫游或在水面上作无方向的打转,还有的表现为眼球突出以及出血,还有的表现为皮肤出血、腹水、肠道无食物等,而且经验告诉我们,隔年泥鳅的发病率要大于当年养殖的各种规格的泥鳅。中国水产养殖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安徽湖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已经进入了高温多雨的天气,泥鳅养殖户应该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发病原因:
首先,高温季节,由于水温都会保持很高,泥鳅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体质下降,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从而给致病菌以可乘之机;
第二,高温季节致病菌大量繁殖,泥鳅体内外的致病菌大量积累,毒力增加,极易感染体质较差的泥鳅;
第三,泥鳅养殖的密度一般都比较大,正常养殖户每亩会投放一千斤左右的泥鳅苗,但是像赣榆县的很多泥鳅养殖户都是暂养泥鳅为主,投放密度非常大,一亩能投放两三千斤的泥鳅苗。我们都知道水体的溶氧量是有限的,养殖密度越大,对氧气的需求量就很大,也就是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水质恶化,引发泥鳅病害,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导致整个泥鳅塘的泥鳅都感染,后果十分严重。
第四,天气突变,高温季节伴随着暴雨天气,暴雨产生的应激因子:一方面是藻类大量死亡,水体耗氧物增加,溶氧急剧下降,另外水体溶氧源头被破坏,水质全面恶化,另一方面,暴雨过后的降温导致分层的上下层水对流,下层的耗氧物质被带到上层,大量消耗水体溶氧,特别是傍晚突降暴雨,暴雨过后,太阳光变弱,光合作用不强,水体溶氧得不到补充,使水体的氨氮转化率大大减弱,从而造成亚盐、氨氮偏高,水质恶化更加严重,对泥鳅的刺激也就更大。
多年养殖的老鱼已经过较长时间的配合饲料的投喂,体内各器官负荷增大养殖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容易发生病变,如:肝胆颜色异常、肿大、大面积出血、和周围体壁粘连等,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养殖的老鱼更容易发病的主要原因。
如果泥鳅养殖户能意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做好一些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泥鳅病害的发生率,具体做法如下:
1、及时加深水体深度以降低水温。
2、暴雨之前应全池泼撒VC应激灵。
3、暴雨之后用有机酸解毒剂或用池塘解毒灵+VC解毒。
4、内服氟苯尼考+VC+保肝护胆类药物,每天两次,连服3-5天。
5、外泼:戊二醛+暴血停,每天一次,连泼两天
第二篇: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一、适当控食
夏天水温高,水中溶氧相对较少,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
二、保持良好水质
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2.2米,虾蟹类养殖池塘水深1―1.5米,对田改塘较浅的池塘多放养水草,以降低水温,创造适宜的水环境,使养殖品种良好生长。在晴天水温不太高的上午,每15―30天每亩用5―1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投放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
三、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4.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4.2 亚硝酸盐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4.3 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5.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5.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5.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而病害对于水产养殖企业、个人的影响可以说关系着生存、发展的问题。
第三篇: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病害防治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病害防治
由于近几年四大家鱼行情低迷,而小龙虾经济效益较好,再加上龙虾养殖投资小,周期短,养殖方式灵活,从而形成了小龙虾养殖热朝。笔者走访了武汉周边的一些县市,小龙虾养殖随处可见,有的是鱼塘改造养殖的,有的是新开挖的虾塘,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养殖户对小龙虾养殖投资热情高涨,盲目追求高产,时常发生虾塘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本人就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常见的病害防治和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
1、水质问题
龙虾养殖中白浊水是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水色,水体透明度不高,池塘中水草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继而影响水草的生长。此种水色,主要是水体中枝角类、轮虫等浮游动物数量极大而造成的。浮游动物数量过多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龙虾晚上缺氧上草或上坡。
处理此种水色的办法首先就是要杀灭水体中过多的浮游动物,可用九州神农公司生产的“虫汰(生物杀虫剂)”抑制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繁殖与生长,然后再用“解毒安(活性物)”进行解毒,同时使用“神农多效宝(氧化物)”等氧化物改良底质。
2、水草虫害
小龙虾养殖水体中栽种的水草以伊乐藻较为常见,水草上的线虫、卷叶虫等易对水草造成伤害,是水草管理养护中很重要的环节。在虫害防治过程中可用九州神农公司生产的“虫汰(生物杀虫剂)”、“杀虫保草液(米尔贝霉素)”等杀灭草虫保护水草。
3、中毒发生的死亡
龙虾养殖水温上升后,尤其进入5月份,温度上升快,且早晚温差较大。死亡的青苔、水草和残饵粪便沉积在底部,而水体溶氧不足,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的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使龙虾中毒而死。解剖检查死亡龙虾大部分胃、肠道内有食物,说明死亡之前还正常摄食,是夜间缺氧中毒而亡。出现此类现象发生的死亡,可平时每月使用“神农多效宝(氧化物)”、“粒粒底改灵(氧化物)” 2-3次改底,增加底层溶氧,提高底质氧化还原电位,可有效减少此类原因造成的死亡。
4、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造成死亡
龙虾养殖进入到中后期后,此时水温高,水草容易发生衰败,水体中有机负荷越来越重,容易导致养殖水环境恶化,有害细菌大量滋生,龙虾在水体溶氧不足和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很容易被多种细菌感染而发生死亡。此种原因造成的死亡,可用九州神农公司生产的“虾蟹毒菌唑(大蒜素复合物)”全池泼洒,情况严重的可第二天再使用一次,同时内服“虾瘟康(抗菌药)”有效降低龙虾因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虾蟹毒菌唑”是中药提取复配物,渗透性极好,可内服外用,经常使用且细菌不易产生耐药,对小龙虾因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有特殊的治疗效果。
第四篇:桂花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桂花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桂花枯斑病
症状:病斑往往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初期为褪绿淡褐色小点,渐向内扩展,后为圆形或向里扩大呈不规则形块状大斑,灰褐色至红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扩大会使全叶的一半干枯。有时病部卷曲脆裂。
防治:初期,可喷洒1:1:100-2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以后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粉1000-1500倍液、70%甲托500-800倍液
2、褐斑病、枯叶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白介壳虫、盾介虫、全爪螨;红蜘蛛等。褐斑病、枯叶病及炭疽病都危害叶片,从叶片基部及边缘开始,使叶片逐渐枯黄,继而变成褐色,甚至脱落。
防治:可先用人工摘除病叶烧毁;另一方面要增施钾肥及腐殖肥,以提高其抗病力。病发期间可喷洒硫酸钢、石灰水溶液,比例为1:2:150。炭疽病在发病前可喷50%甲基托布津800。l000倍稀释液防治。白介壳虫常出现在梅雨季节;此虫针状口器吸食叶片中之液汁,使叶片形成斑点、卷曲、皱缩等病态。发病时,可用80%敌敌畏乳剂加1000一1500倍水溶液喷洒。盾介虫也危害叶片,使叶片变黄、脱落,可进行人工刷除叶上害虫。全爪螨可使叶片失去翠绿,变黄或灰白,白天闷热时危害最烈。出现害虫初期可用20%三氮杀螨酵700倍稀释液喷洒;中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稀释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3000倍稀释液喷洒杀灭。红蜘蛛多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发生,叶片经其危害后变得卷曲甚至枯焦,最后脱落。可用40%的乐果乳剂2000一2500倍液,每星期喷洒1次,连喷3-4次,即可杀灭。
第五篇:京石高速公路桥梁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京石高速公路桥梁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作者: 李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京石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大,各种超重车辆增多,桥梁的实际荷载远远大于设计荷载,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桥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受力和疲劳破坏,其病害的类型主要为:单板受力、桥梁裂缝、桥面板塌陷、空心板底板孔洞等。
一、单板受力
单板受力是由于桥面铺装破坏,板间铰缝被剪断,梁板间横向连接失效所致,当重车通过单板受力梁板时,使其与两侧梁板上下错动,形成“台阶现象”。
单板受力病害的主要成因为:设计铰缝的形式不够合理,铰缝混凝土的浇注质量难以保障,其抗剪效率不高;设计没有虑及铰缝混凝土自身的收缩作用,没有足够重视新旧混凝土间粘结力的弱化作用;铰缝钢筋布置太少,顶板连接钢板抗力不足,使得桥梁横向抗剪能力弱;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偏薄(京石高速公路混凝土桥面铺装设计厚度为5~8cm),横向传递荷载能力较差;运营中,重车荷载反复作用于行车道部位,致使梁板间铰缝受力过大,引起铰缝病害的出现;雨水和除雪盐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混凝土的冻融,使得铰缝更易破坏。
另外,对于中小跨径桥梁梁高小,致使铰缝受剪面积小,受剪应力大,剪切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单板受力病害发生在中小跨径桥梁的几率最高。
二、裂缝
1.桥台裂缝
桥台竖向裂缝,一般出现在扩大基础的重力式桥台上,在设计阶段由于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确,没有充分掌握地质,就设计、施工,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结构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台身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桥台横向裂缝,一般为荷载裂缝,它主要是由台背主动土压力过大、荷载以及温度作用效应产生的。另外钢筋锈蚀膨胀、混凝土收缩也是产生桥台裂缝的主要原因。
2.盖梁裂缝
盖梁(墩顶及悬臂处)产生的裂缝(缝宽约0.04mm~0.2mm),是结构正应力即盖梁顶面负弯矩区受力钢筋不足引起的。盖梁其它类型裂缝主要是由于钢筋锈蚀膨胀以及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3.横隔梁裂缝
就京石高速公路而言,此类裂缝主要存在于连续预应力T梁桥中,病害最主要的原因是:设计方面,由于横隔梁间距过大,自身刚度偏小,致使桥梁横向联系较弱,横隔梁在拉剪应力下开裂;施工方面,横隔梁一般采取湿接缝施工,后浇混凝土未考虑收缩补偿,造成新旧混凝土收缩速率差而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养管方面,由于超载重车反复作用,使桥梁的横隔梁承受远大于设计的荷载,导致横隔梁混凝土竖向开裂。另外雨水及融雪盐水沿横隔板接缝下渗,致使连接钢板锈蚀,将混凝土保护层胀开。
4.空心板裂缝
空心板横向裂缝一般包括荷载裂缝、温差产生的混凝土干缩裂缝、空心板板底钢筋锈胀裂缝等几种形式。其成因主要为:设计荷载等级小于目前超载车辆的荷载等级,较大荷载作用下板底混凝土开裂形成横向裂缝;施工时由于水泥用量过大、温差过大或养生不及时等出现的干缩裂缝;模板底座不牢,沉降不均匀出现的横向开裂;空心板吊装或堆码,受力支点不当出现的开裂;施工时板底厚度偏小,容易造成板底横向开裂。
空心板板底纵向裂缝位置,一般在空心板空心最薄处,部分裂缝伴有渗水,表明裂缝已
贯通板底。其成因主要为:设计中空心板结构纵向设置较强受力钢筋,而横向设置箍筋较弱(京石路一般为φ8钢筋),板底混凝土在横向应力的作用下开裂;部分13~16m空心板采用薄壁板,底板过薄(部分底板仅厚8cm),在薄壁板畸变影响下产生纵向裂缝;施工时芯膜发生偏移,底板的厚度控制不佳,混凝土收缩开裂下产生纵向裂缝;在运营过程中,桥面排水不良,空心板空腔进水,钢筋锈蚀、混凝土胀裂均可能产生纵向裂缝。
空心板竖向裂缝,一般为混凝土收缩、碳化裂缝,以及钢筋锈蚀混凝土胀裂,产生裂缝。
三、空心板顶板塌陷
主要表现为空心板顶板厚度较薄,配筋薄弱,在荷载作用下桥面混凝土破碎塌陷。病害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空心板顶板设计配筋较弱,顶板混凝土与桥面混凝土铺装层较薄(5~8cm),桥面铺装仅一层φ8钢筋网,造成桥梁局部承压能力较差;二是施工的时候芯膜发生偏移,顶板的混凝土厚度降低,及桥面标高控制误差较大,导致桥面铺装较薄;三是超载重车反复碾压及桥面排水不畅,空心板进水,都加速了桥梁的破坏周期。
四、空心板板底孔洞
空心板板底孔洞病害经常伴有不规则纵、横裂缝病害,京石路出现的13座板底孔洞病害中,有12座伴有空心板底板纵横不规则裂缝。病害主要原因为:施工时芯膜发生偏移,底板的混凝土厚度降低;梁板预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较差、振捣不密实、养生不良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质量较差;空心板空心进水,并沿底板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侵蚀钢筋,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脱落,形成孔洞;较小部分板底孔洞由于超高车辆撞击产生。
桥梁出现病害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结合,这些因素包括内因(设计标准、材料、施工质量)与外因(重车荷载、自然因素)。在交通量不断增大,重载车辆增多,通行能力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导致各种桥梁病害不断出现、发展。因此要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