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明洗衣粉是低毒物质的实验
实验名称:证明洗衣粉是低毒物质
实验主题设计:
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后的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后,水中磷含量升高,水质趋向富营养化,导致各种藻类、水草大量滋生,水质混浊,水体缺氧,使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据科学实验表明,1 克磷入水,可使水内生长蓝藻100克。这种蓝藻可产生致癌毒素,并透过水体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随着洗涤剂生产和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它的毒性问题更为关注。为进一步探究洗衣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设计了本实验。
一、实验目的验证洗衣粉含有苯及其它致癌物质,是一种低毒物质。
二、器材用具
洗衣粉、水槽、托盘天平、玻璃管、量筒、小鱼30条、鱼网、清水
三、实验步骤
(1)用三个一样大的水槽,编上A、B、C三组。(2)在A组中盛1000mL清水。
(3)用托盘天平称取0.5g洗衣粉,放在在B组中,再加1000mL清水;搅拌均匀,备用。
(4)称取5g 洗衣粉,放在在C组中,再加1000mL清水,搅拌均匀,备用。(5)在三组内分别放入活的小鱼8条。
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本次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A组只有1000mL清水,作为对照组。B组是浓度为0.05%的洗衣粉溶液,C组是浓度为0.5%的洗衣粉溶液,作为实验组。
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论
洗衣粉含有苯及其它致癌物质,是一种低毒物质。
五、结果分析:
通过本实验,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应尽量使用无磷、无苯的肥皂粉,或者选用低磷、低苯的洗衣粉。不要乱用,用后要清洗干净。这样即环保,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篇:证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实验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听说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它是温室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真的具有我们听说的保温作用吗?因此我们决定做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加深对二氧化碳的了解,明白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
响。
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
自变量:空气中的CO2的含量
因变量:瓶内气体的温度
实验仪器:两个大小一致的玻璃瓶、一个100W电灯泡、两个温度计
实验步骤:1.用玻璃瓶收集一瓶空气,一瓶富含CO2的空气。
2.分别插入温度计到两个玻璃瓶中,盖紧瓶盖。
3.待两个瓶子中的初温相同时,在距离约8cm处打开100W的电灯照射。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在表格内。
5.再次收集气体,如此多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统计:
实验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富含CO2的空气的比普通空气在相同的条件下照射升温得更快,这说明了CO2的保温性质,得出CO2是温室气体。这个实验是较为粗略的实验,但是也能从中反映CO2的保
温功能。
实验研究结论:
CO2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极其之大,从本次的实验中我们不难地了解到CO2的保温作用。
虽然现实中大气的CO2含量并没有实验中的含量那么多,但是全球的CO2含量在攀升,对于数以亿万年来的大气中各种气体稳定的含量来说,这已经破坏了内在机制的平衡和调节。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
中关注气候变化,做低碳公民。
第三篇:证明鬼实验
证明鬼实验
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先对事情的开始做个简单而神秘的描述,其中包含的字眼——标题(验证鬼)、午夜12点、小房间、关灯等从你阅读这段文字开始就对你进行了心灵引导,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暗示!然后,对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叙述,其中加入了——一一定要、一定不要等词汇,对事先的暗示做加深效果。然后这个时候,你已经绷紧神经在往下看了,这个时候,作者说出了所谓的游戏结果——多了一个人,并且又使用了一定不能,一定不要等修饰词,此时,你已经深信了这段文字。并且充满好奇但不敢尝试。好吧,心理暗示的效果达到了,这段文字的效果也体现出来了,他的作用在于——吓人!所以,这个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们深信这个事情,并且不敢尝试,心理暗示效果已经深深的映在你的心里。真-相就是,有个人在恶搞。其实这个游戏最开始并不是验证鬼的,只是一个作弄人的小游戏而已!
2首先,找三个人,连同你一起四个人,夜间十二点(一定要十二点以后,否则实验失败),找一个房间,胆大的可以用自己卧室来做。将灯关掉,房间紧闭,此刻房间漆黑,四人依次站在房间的四个拐角,一切就绪,实验可以开始了…顺时针或逆时针由第一个人沿着墙走向第二个人的位置,用手拍一下第二个人,然后第二个人沿墙走向第三个人,用手拍他一下,第三个人走向第四个人…关键时刻到了!第三个人拍下第四个人,第四个人可以走了,走向第一个人的位置,然后用手拍一下,注意了!你仍可以拍到一个“人”!这就是著名的证明鬼存在的实验!胆子大的可以实验一下,尤其最后一个人,拍到“人”后,千万不要叫,要当作什么也没发生立即离开,否则你就出不去了!千万记住做涡实验的房间,当晚千万不能再使用了,否则就算你把等全打开,也会看到不该看的东西!
3寻鬼者们认为,正是世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他们提供了幽灵存在的科学依据。
每天晚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总有那么一些业余的寻鬼爱好者跑到废弃的仓库、老建筑和墓地里去翻翻找找。他们经常携带着电子设备,并且认为这些设备能帮他们找到不寻常的能量体,比如鬼魂。
那些出没在电视上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寻鬼者已经努力了很多年,遗憾的是,人们仍然没有很好的证据来证明有鬼。许多寻鬼者仍然锲而不舍地坚信着鬼魂的存在,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有现代物理学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支持,世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为他们提供了“鬼魂”真实存在的科学依据。
去看看谷歌搜索吧,那里有将近800万条搜索结果把鬼魂和爱因斯坦的能量守恒说联系到了一起。这种联系被该领域的许多专家反复重申。
例如,鬼魂研究者约翰·柯楚巴在他的著作《猎灵人:论灵媒、卜杖人、通灵师的考验和其他美国超自然世界的调查案例》(2007年出版)中写道:“爱因斯坦证明,宇宙中的所有能量都是恒定的,它既不能被凭空创造,也不能被凭空消灭……所以当我们死亡,我们体内的能量会发生什么呢?既然它不能消失,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它必定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能量。那么新形式的能量又是什么呢?……我们可否称之为鬼魂?”
类似的观点出现在几乎所有以鬼魂为主题的网站上。一个叫做“三县超自然”的研究组织称:“爱因斯坦说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变化为另一种,所以我们活着时体内的电能……协助心脏跳动、呼吸顺畅的电能跑去哪了?这可没有简单的答案能解释。”
第四篇:世界是物质的说课稿
世界是物质的说课稿
世界是物质的说课稿1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主探究
探究
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
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
世界是物质的说课稿2
说教材:本章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地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学习本章知识后就会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同时学习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说课程目标:本章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不高,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标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要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淡化概念教学的僵化性。但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与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概念,这样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探究,凸显教育理念的转化,使学生由被动地对知识的接受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而使学生能自由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用密度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这样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地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终生探索的乐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材难点和重点密度是本章教材中学生进行探究的中心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因此密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是综合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密度的知识等内容,它既是检验学生前述知识自主学习的标准,也是学生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是本章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而原子的结构,看不见摸不着,老师既无法讲透彻,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画出原子结构的模型,所以是老师难教、学生又难理解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难点。
考点分析中考重点、热点:(1)天平的正确使用;(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3)密度知识的应用;(4)密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5)密度与压强、浮力、功等相关知识点综合;(6)与密度相关的开放性、探讨性、设计性问题。
说学生;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单亲无亲家庭,家长的监管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约束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效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是还要关注后1/3学生的发展,不离不弃,鼓励和激励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说教学设计;1.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2.让学生交流讨论归纳知识点,完成学案上的问题,使学生构建知识框架3.展示知识点和问题,加深印象,教师补充拓展,使学生掌握知识点4.通过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终生探索的乐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5.通过当堂达标巩固知识点,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世界是物质的说课稿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重点难点】
1.重点: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定义
2.难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课程标准】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教材助读】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的一部分。
(2)物质的定义:
(1)物质是 ,并能为人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
而不是指某一种 。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
3.世界的物质性
总之,自然界是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
人的意识是一开始就是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
【独学自测】
1.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C.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4.“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物质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就是看得见的客观实在,其形态千变万化
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总和
C.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物质是对万事万物所有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5.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6.促成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的是:
A.语言 B.意识 C.物质 D.社会劳动
7.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自然界的物质性 B.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生产方式的客观性性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
8,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胡安·科勒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迹象。20xx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1) 这里的暗物质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吗?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
探究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3)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课堂总结
三、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
第五篇:中班实验活动教案物质资源A
中班健康活动:我们去种树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亲近大自然,感受“种树”活动的快乐。
2、通过走小石墩、跳格子等途径,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双脚并拢跳跃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注意活动的安全。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可插放的“小树”每人一棵
2、自然场景
活 动 过 程
一、亲亲树木,融入自然。
1、自主亲亲小树,要求:自由组合去抱抱树,闻闻树的味道。
2、分男、女组亲近树木:绕小树走、半蹲弯腰钻。
3、碰碰树枝:双脚并拢向上跳。
二、越野练习,发展能力。
1、走小石墩。要求幼儿双手打开往前走,尽量不要掉下来。
2、跳格子。要求幼儿双脚并拢向前跳,注意轻起轻落,一格一格跳。幼儿自由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按照正确的跳跃方法练习该跳跃。
3、走小石墩。要求幼儿双手叉腰走
三、沙地“种树”,体验乐趣。
要求:幼儿到达沙地,站在轮胎上后听老师口令进行跳跃,要求半蹲往远处跳。落地后到沙池的中间拿一棵“小树”,自由找一块空的地方,将“树”插进去。种好之后马上回到轮胎上。
四、完成任务,分享快乐。
1、欣赏小树林
2、唱歌《小树》
五、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去观看其它树木等。
中班健康活动:我们去种树
活动反思:
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和树木的亲近,通过亲亲树、绕树走等形式,体验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同时进一步利用园内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经过一个个环节的锻炼,发展幼儿的平衡和跳跃能力,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通过沙地“种树”,进一步提升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通过欣赏小树林和演唱歌曲《小树》来分享活动的快乐,回味甜美的过程。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自然中开始,自然中结束。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桃花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粉颜料和油画棒配合来画油水脱色画。
2、能够创造性的表现出桃花的不同形态,并结合春天的特征,添画出美丽的景色。
二、活动准备:
1、课件,范画。
2、各色的水粉颜料、油画棒、调色盘、小刷子、画纸、纸巾等。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幼儿听歌曲《桃花朵朵开》表演动作。
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出示桃花,欣赏桃花: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桃花),桃花是什么颜色的?桃花有几个花瓣?花芯是什么颜色的?花蕊是什么颜色的?开放的桃花是什么样的?花骨朵是什么样的?
欣赏范画让幼儿说说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3、通过讲解并示范“油水脱色画”的绘画方法及过程,让幼儿了解作画的步骤,同时运用变魔术的方法,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1)教师演示画法:
首先选一张白色卡纸,吸水性强,画面效果好。用油画棒画上不同形态的桃花,并提示幼儿要适当的添画。最后涂色,要注意至上而下,涂色要均匀,只选一种颜色,否则画面就脏了。
(2)以小魔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蝴蝶和白云吗?”
讲述:秘密在这儿呢!油画棒是用混合油、石蜡、颜料等材料混合加工而成的,因为有油和石蜡,所以它不吸水,刚才老师用白色的油画棒先画上,只是你们看不到,当我涂上颜色以后,用油画棒画过的地方不吸水,颜色都跑了,所以下面还是白色,这样就变出蝴蝶和白云,这种用油画棒和水粉颜料混合完成的画,叫“油水脱色画”,你来说一遍。
3、先回忆并说说作画过程,加深幼儿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然后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让幼儿说说作画过程;
(2)、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幼儿一定用油画棒画完,内容尽量丰富,注意添画。主要表现的内容,要画在明显的位置。示范带动,表扬个性突出的幼儿作品。涂色至上而下,要均匀,尽量选一种颜色,注意卫生。
4、幼儿作品展示、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把作品都贴上,互相欣赏。
(2)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桃花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魔术的形式引出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油画棒是用混合油、石蜡、颜料等材料混合加工而成的,因为有油和石蜡,所以它不吸水,老师用白色的油画棒先画上,只是孩子们看不到,当我涂上颜色以后,用油画棒画过的地方不吸水,颜色都跑了,所以下面还是白色,这样就变出蝴蝶和白云。运用春天的物质资源桃花开展的活动,学会了油水脱色画的画法,效果很好。
中班艺术教案:漂亮的花门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搓、剪、贴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眼中的柳条和迎春花、桃花等。
2、体验与同伴合作设计、各种花门帘。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察迎春花和发芽的柳条,了解他们的特征。
2、课件《动物新房》,各种花门帘。
3、绿色、黄色的皱纹纸、剪刀、浆糊等若干。《春天在哪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交流:引导幼儿回忆春天有哪些秘密然后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天有很多的秘密,你们知道有哪些秘密吗?启发幼儿说出:
(1)春天天气渐渐地变暖活了,地上长出了什么?(小草)
(2)柳树怎样了?(柳树发芽了)柳条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软软的)
(3)什么花开放了?(迎春花、桃花开了)它们的颜
色与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课件《动物新房》,引导幼儿观察。
师: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动物新村盖了很多新房子,小动物们高高兴兴的搬进了新房子。瞧!小象还给新房子做了漂亮的门帘,小老鼠和小鸭看了真羡慕啊,也想做个这样的门帘,可是他们不会做,我们小朋友愿意帮忙吗?(愿意)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一起来看看小象家的门帘是什么做的?(皱纹纸做的)你们看皱纹纸做的门帘漂亮吗?现在,我们来帮助小老鼠和小鸭制作漂亮的花门帘。
2、出示各种花门帘:幼儿讨论如何帮助小动物做门帘。激发幼儿制作花门帘的兴趣。
3、请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师幼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1)皱纹纸可以做迎春花、桃花、樱花等。(2)绿色的纸可以做柳叶等。
(3)可以用剪、撕、拧、画等方法来制作不同的花门帘。
4、制作花门帘: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花门帘,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想一想柳条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幼儿用绿色的皱纹纸搓成纸条。
(2)用不同颜色的纸剪成花瓣。(也可用手撕花瓣或拧花瓣)
(3)把剪成的花瓣粘在纸条上。(4)最后组成花门帘。
5、展评作品:相互参观评价同伴做的门帘
(1)体验交流成功的快乐。(2)相互交流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活动延伸:
1、按不同的形状分别挂在动物家的门上做门帘。
2、角色游戏《开花门帘店》,组织幼儿把制作好的花门帘装饰在活动室里,来进行游戏活动。
中班艺术教案:漂亮的花门帘
活动反思: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峥嵘的季节。本次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掌握了春天的秘密,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孩子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能大胆地对春天进行描述和体验,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花门帘表达春天的美,对春天的热爱。这节课中,孩子们学会了用搓、剪、贴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眼中的柳条和迎春花、桃花等。体验与同伴合作设计、装饰门帘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活动: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像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影片)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
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中班活动:海底世界
活动反思:
我们进行了活动《海底世界》,达到了活动的目标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培养孩子的观察与鉴别能力。
我反思到,利用物质资源进行活动侧重于练习幼儿创造能力,发展了孩子的观察、鉴别能力。
我在示范的时候,由于觉得孩子们会做的很好,因此疏于详细的一一讲解,孩子仅作出了各种鱼,而表现不够大胆,针对以上这种现象,我及时做出了练习的计划。在家园共育这一块,我提醒家长注意指导孩子多进行亲子制作,发展幼儿的能力。
中班游戏活动《送水果宝宝回家》
一、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动手操作,体验数学; 2.能将物体根据颜色和形状分类并对应放置; 3.感受游戏的乐趣,喜爱数学。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颜色的水果挂饰,有掏空形状的小路,信封,不同颜色房顶的小房子四所,每所房子里面有四扇不同形状的的窗户。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按颜色分组排队——幼儿根据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进行分组排队(在幼儿的座椅下面藏了不同颜色的水果挂饰)
师:今天水果宝宝们来到了我们教室,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原来啊,他们今天出来散步,找不到家了,想请小朋友们送他们回家,小朋友愿不愿意啊?
师:走之前啊,老师要把小朋友分成3组,怎么分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座位底下拿出水果宝宝,看看你拿到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挑几个小朋友说一下,黄色的梨,红色的苹果,绿色的西瓜)
师:那我们现在看看地上有三个点,是什么颜色的?(红,黄,蓝)
师:小朋友思考一下怎么分组呢?(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水果挂饰是什么颜色就到什么颜色的点后面)
(小朋友到自己的组,老师检查有没有错误)
(二)按形状讲物体对应放置——将被抠出图形的三条小路修补好
来到小路前发现路坏了
(小路分成三段,三段的颜色是红黄绿和分组的颜色呼应。分段都有四个图形的镂空,让小朋友填补)
师:小朋友们看,小路被破坏了,小朋友们能帮助修好吗? 小朋友们看看这路上哪些图形没有了啊?(让小朋友们观察说出图形)
师:好,现在我们就帮它补上吧,每一组小朋友补一段。小朋友们要找到和自己组相同颜色的哪一段小路边去修。(图形都在小路的边上,让小朋友自己修。这里的图形不是一下子就能对应放进去的,而是被分割的图形,比如一个圆,已经被分割成了两个半圆,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合作着拼起来。)老师最后观察对不对
师:恩,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现在踏着小路出发吧。
(三)按形状和颜色两种特征讲物体对应放置——按水果宝宝所住房子的房顶颜色和窗户的形状两种特征将水果送回家
(框里有画着水果,并且标志水果住址的信息的信封。教室里贴着房子)
师: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宝宝找家了。我们先来看看水果宝宝们的家都是什么样的。(观察四所不同的房子)
师:我们先看看这四所房子有什么不一样啊(房顶的颜色不一样,房子里都有四扇不同形状颜色的窗户。)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送水果宝宝们回家,哪小朋友肯定要问了,我们怎样送他们回家呢?我们没有他们的住址啊。
师:水果宝宝们啊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画有它们地址的信封。我们来看看桃子香蕉宝宝的信封吧。
师:(拿出信封,上面画了水果,房顶的颜色,还有窗户的形状,)小朋友们来看看,这个第一个啊是桃子宝宝家房顶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啊(让小朋友回答)。好的,这后面的是他家窗户的形状。
师:那现在小朋友已经知道他家房顶的颜色是红色,我们看看红色的房子在哪?(找到红色房顶的房子)
师:那现在桃子宝宝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啊?(让小朋友说出来)
师:那我们来看看桃子宝宝的家是哪一个啊?(让小朋友找)师:现在小朋友们知道怎么看地址了吗?第一个是表示说过宝宝家的房是什么颜色的,后面一个是表示水果宝宝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看清楚再送水果宝宝回家。
师:还有许多水果宝宝没有找到家,现在小朋友们帮水果宝宝回家。(发信封)
(让小朋友自己送水果宝宝回家)
四、总结评价——提升情感体验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有没有送对啊?(纠正几个送错的)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水果宝宝谢谢你们。
中班游戏活动《送水果宝宝回家》
活动反思:
本活动经过不断的实施和修改,每次修改都有新的发现和思考。在一开始,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以主导者的身份开展活动,过于注重与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充分的提供放开让幼儿自己去思考的的空间,致使整个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显得比较被动,到后来我降低自己在活动中的主导性,而是把自己当成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表明活动目的的情况下,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我只是在幼儿无法继续操作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幼儿的表现很活跃,整个活动开展的很有活力。但是在最后一环节中,对于信封上比较难以理解的标志,教师只是解读了一遍,并没有让幼儿充分的进行练习,导致幼儿在送水果回家的过程中出了很多的错误。教师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也没有很好的给予幼儿指导,匆匆的结束了活动。以幼儿的表现与发展为出发点。我在第一次活动中的主导性过强,使幼儿的主体性收到限制,幼儿不能充分的思考,影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没有考虑到教室的环境,将四所房子贴在了一起,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很拥挤,影响了活动的秩序。通过我的不断调整,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操纵中动手动脑,很好的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并且我根据本次活动跑动比较频繁的特点换了地方比较户外,就避免了拥挤,秩序混乱的情况。
树叶粘贴:可爱的小老鼠
中一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剪刀、图画纸、胶棒、各种树叶、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1、出示范画:小朋友看一下,老师用树叶贴出了什么?是用哪种颜色的树叶粘贴的?
2、怎么粘贴画呢?小朋友说,老师来粘贴。
3、示范讲解:
(1).先来一块硬纸皮,鞋盒、纸盒什么的都可以,只是不要太厚,这主要是起一个硬度的支撑作用,一般用A4纸大小就可以啦。
(2).用胶水把一张A4纸粘在硬纸片上
(3)、拣绿色、黄色树叶各5、6片,小红叶三、四片
(4)、先选一片黄色的树叶,除去叶根,在树叶的左右两侧各用小刀挖一个小洞,把它粘在纸张上在树叶小洞的边缘用水芯笔画个圈圈,小老鼠的眼睛就制好啦。
(5)、根据头的大小选两片绿树叶倒着粘好,这是小老鼠的耳朵。(6)、再选一片大些的带叶根的绿叶,粘上老鼠的身子,亲,你看到了吗?叶根就是尾巴哦。
(7)、小老鼠的小脚用小红叶也行,或是用剪刀剪两片黄叶也可以
(8)、最后,在鼠头部位用黑笔涂出小嘴巴,黄色彩笔在嘴巴两边各点三道是胡须。你看,就这么简单,一个树叶粘贴画就制好啦。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树叶发给幼儿,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放上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的粘贴方法,保持画面整洁干净。(2)提醒幼儿团结协作,可以两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确定主题,完成任务。(4)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补充内容,使画面更加精彩。
5、展示作品:幼儿完成作品,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个别幼儿对作品讲解,说说作品的内容,其他幼儿指出它的优点与不足。
树叶粘贴:可爱的小老鼠
活动反思:
《树叶粘贴》是美术活动中的一项内容。上节课我和孩子一起收集树叶,一起进行粘贴,孩子们的作品五花八门,真是有趣。今天,我带孩子散步时,发现被秋霜点掉的树叶依然美丽,我就跟孩子说:“你选择几片树叶,我们一会回到班级做树叶粘贴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一会功夫他们就拾到了自己喜欢的树叶,可是,我发现他们中的树叶都是一个形状的——条形(柳叶形)也难怪,我们散步的地方没有其他树叶啊。回到班级,我和孩子们把树叶处理一下,准备操作了。我说:“你们想想用这些树叶能粘贴什么?”孩子梦说:“可以粘船”、“可以粘花”、“可以粘房子”......但更多的孩子说可以粘小老鼠,“那么,我们就来粘小老鼠吧!”我果断地说。
我简单地示范了做法,孩子就动手操作了,没想到十分钟的功夫做完了,真的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有生活经验,粘贴的小老鼠很形象,我给他们充分展示和创造的空间和发挥空间,和展示的机会。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中班美术活动《蔬菜水果变变变》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2.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青菜、茄子、胡萝卜、花菜、桔子、香蕉、猕猴桃等蔬菜水果,黑豆、黄豆,牙签,记号笔,人手一边幼儿用小剪刀,做好的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
——用刘谦引出变魔术的话题。
——小朋友喜不喜欢看变魔术?魔术师们是怎么变魔术的?“是用手来变的”,有的小朋友说:“还要有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做小魔术师?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变魔术的游戏,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蔬菜水果。
——引起小朋友讨论蔬菜水果的作用,蔬菜水果除了可以吃(告诉小朋友
蔬菜水果非常有营养要多吃)还可以干什么?
——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变魔术,让它们变得漂亮可爱。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
3.让我们来看看别的“魔术师”把蔬菜水果变成什么样的了?
(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边展示边提问。这是什么?(小企鹅、小猪、小房子等)是由什么变成的?怎样变成的?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如小动物的眼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的脚是用什么做的……
(2)、引导幼儿讨论蔬菜水果是怎样被“魔术师”变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和各种漂亮的造 型的。“魔术师”在变的时候还用到了写什么材料?有黑豆、黄豆、牙签,有的还用记号笔帮忙把蔬菜水果娃娃画得更形象生动。
(3)、教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青菜鱼”,游一游、游到小朋友身边,让每个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讨论一下青菜是怎么变成鱼的?小鱼的眼睛是什么做的?
(4)、教师出示茄子、桔子、猕猴桃和香蕉等水果。问幼儿根据刚才看到的设想可以把它们变成什么样子的?“小企鹅、章鱼和开心娃娃……”
(5)、教师示范制作小企鹅,边制作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眼睛可以用黑豆、黄豆来装饰。
4.幼儿动手制作。
(1)、教师出示各种蔬菜水果(茄子、香蕉、猕猴桃、桔子……)(由于考虑到幼儿自己用剪刀有危险性,故教师提醒幼儿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请小朋友来做一会“魔术师”,把它们变成可爱有趣的蔬菜宝宝和水果娃娃……
(2)、鼓励幼儿创新,制作和别人不同的(可以帮自己的蔬菜水
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等)。
5.集体欣赏、交流并评价。
中班美术活动《蔬菜水果变变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生活中选择内容,以生活中平常的蔬菜,水果为艺术教育的切入口,较符合现在的教育理念。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应该说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活动,一切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融科学社会艺术为一体,没有刻意雕刻的痕迹,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本节课所预设的第一个目标为了解蔬菜水果的种类,在上课的时候以谜语的形式导入主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同时也了解蔬菜水果的种类。而在第二个活动目标中,没有让幼儿自由分组,而是由我来分组好局限了幼儿。还有在幼儿准备去实践操作的时候没有提醒幼儿先洗手忽略了这点,下次活动中要注意。在实践操作中每个幼儿都有动手和他人合作,这个也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的活动收获了很多也,发现在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上课的时候对教案的不熟悉,导致有些紧张,准备好用KT板展示给幼儿看的图片,忘记了。还有总的来说这节课我上的一般,幼儿基本都能达到目的。
树叶粘贴画:粘贴螃蟹
一、活动目标
1.让探索、交流、掌握树叶的粘贴法。2.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幼儿感受创作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审美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各色树叶、剪刀、胶水、铅笔、白纸、卡纸等,尽量多准备一些辅助材料。
2.树叶贴好的范画。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评价各自的玩法。
(1)师:小朋友,你把树叶变成了什么?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你们)的作品?
(2)引导幼儿从的构思、色彩搭配、美观度等方面对比欣赏各组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
2、按照幼儿的意愿分成几个活动小组。
3、幼儿自由树叶,尝试按自己的想法玩树叶
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好图,再沿画好的轮廓涂上胶水,选好树叶,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树叶、粘贴。
4、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的活动。
树叶粘贴画:粘贴螃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孩子们熟悉的树叶入手,出示不同的树叶粘贴画,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探索的欲望进一步增强了,纷纷作画,于是不同的造型鲜明的展示出来了,我赞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他们的审美情操。在活动中,我有效的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适度的给孩子们指导。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造中,并对小伙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极个别幼儿在活动中,有些放不开,担心自己做不好。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鼓励和适当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