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

时间:2019-05-13 21: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

第一篇: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

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

如何确保企业的战略执行体系运作良好?重视和强化战略回顾工作也许是必然的选择。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有制定企业战略规划,但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或执行效果偏差很大。企业在发展中不重视战略回顾环节以及职能部门没有把战略回顾工作常态化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战略规划是一次性事件,制定后束之高阁,而不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企业战略规划是“制定—实施—回顾—修订—再实施”的渐进螺旋式调整上升过程。“目的地是通过旅行实现的”。因此,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执行过程。战略回顾对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它通过对战略规划实施以来阶段性或全局性总结和思考,对影响战略规划的内外部相关因素进行重新分析和评估,对相应的重大战略行动和短中期战略目标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正,从而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一、战略回顾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1、战略回顾可以跟踪绩效表现,加强战略执行力,实施和改进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

战略回顾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开放、透明的对绩效进行检验和沟通的机会,集中关注如何提高未来业绩,建立有效的战略实施保障系统,借助系列诊断手段和方法来反映战略执行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跟进和解决。同时,还可以使企业领导人和战略规划部门不断审视现有的战略管理体系,适时加以改进。企业应该定期召开战略回顾会,最好是每季度一次。

2、有助于企业中高层负责人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全局利益最大化。一般的经营回顾和业绩分析会仅仅看业绩的结果,并且通常是财务结果,一般不对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企业整体经营绩效认识不足,采取的经营措施很少考虑其行为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战略回顾是系统地回顾过去一段时期的战略实施效果,包括一系列的年度目标、对目标的衡量预算具体指标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不仅分析经营目标的业绩结果,还要分析业绩不佳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业绩的经营措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经营绩效的系统分析,检验公司战略有没有问题,从而更精确地调整战略。

3、战略评估是企业领导人了解和培养下属的良好契机。

领导人可以借此更多了解下属的战略思考能力和全局把控能力。在整个战略回顾的过程中,领导人将对参与人员有更多的了解,并对他们获得提升的潜力做出更为恰当的评估,这同时也是企业领导人指导和培养下属的好机会。

4、战略回顾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定期讨论和沟通战略的环境,避免战略规划和日常工作“两张皮”,避免战略规划制定跟不上企业内外部发展形势变化。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层在一起开会一般就具体事项进行决策,很少讨论战略问题。如果战略回顾形成公司的正常工作机制并定期召开,战略回顾会就会更加聚焦于战略而非日常工作,能够使公司管理层形成对战略高度的统一,使各级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公司战略,衡量战略的标准,通过对战略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来不断反思战略。

目前,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顾客、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企业自身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技术的变革、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更是时时对企业形成新的挑战。面对种种变化,如果不能通过战略回顾来及时验证和修

订企业战略,就会使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出现问题。通用汽车的破产保护,以及柯达集团的一蹶不振,都是很好的例证。

二、战略回顾的流程和内容

战略评估流程因企业的性质和不同时段的战略需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季度、半年度的战略回顾主要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的具体重大变化或企业日常重大经营策略及经营绩效是否偏离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回顾和评估。跨年度的战略回顾主要是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回顾、分析和修订,甚至不排除调整企业的发展愿景和企业使命。但是,一个有效的战略回顾流程,其逻辑是基本不变的。战略规划流程如下图所示:

1、经营绩效回顾

我们需要首先针对企业前期的经营绩效和战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重点通过数据来说话,调查研究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确知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结果。

(1)企业经营绩效要和优秀企业比较,要进行行业对标。

通过标杆管理,明得失,找差距,而后才能进步。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才能知道是否取得进步和成功。韩国三星公司在对标方面是企业界的楷模,学习的结果是让三星公司和这些世界顶尖厂商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最终成为所处行业中的领导者。三星公司向世界知名企业学习,根据行业的特点开始大范围的实施对标战略,把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三星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品质与设计的比较。三星新产品开发对标标杆是学习摩托罗拉,营业销售对标标杆是学习微软,优质服务及库存管理对标标杆是学习施乐,纤维对标标杆是学习日本东丽,现场作业管理对标标杆是学习惠普和飞利浦,电子对标标杆学习是索尼和松下,质量管理对标标杆是学习施乐。

(2)企业经营绩效要和企业战略目标比较,确知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结果。企业经营绩效是企业实际经营行为的后果和自然形成的目标结果,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假定经营行为的后果和设想的目标结果。要把战略总体目标以及分解预算子目标同企业实际经营目标进行对比,形成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结果报告,确知战略目标是否大体实现,实际战略实施手段和发展策略是否符合原先设定。

2、战略规划偏差原因分析

(1)对企业现有业务进行战略地位评估,重新审视业务组合。

在企业战略规划中一般把企业的业务根据战略地位的不同划分为核心业务、稳定发展业务、培育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从市场潜力和空间、利润空间、竞争态势等外部指标和企业经营绩效、核心优势、管理团队等内部指标两个纬度对

现有业务的战略地位重新评估,看业务战略地位排名是否发生变化。战略地位排名靠前的业务加大扶持力度,集团资源要重点倾斜;排名靠后的业务压缩经营规模,停止新增投资或资产重组。

在实际战略咨询项目中,我们都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业务战略地位评估模型。我们在为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时,基于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吸引力两个角度的综合评价,进行业务评估。评价指标如下图所示:

(2)寻找战略规划执行偏差原因,即驱动因素。

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对标找寻产生结果的深层原因,即驱动因素。将偏差结果分解为更细分层面的不同元素,然后根据多方面的信息来源,分析和验证这些战略因素的执行情况及所处环境变化情况。研究造成偏差的原因,究竟是战略本身的问题(如原定的战略目标过高等),还是执行不力、措施不妥、互相脱节等行动方面的问题。

三、根据战略回顾结论来决定是否进行战略规划调整

通过战略回顾认为原战略规划目标和实施手段已经不合时宜,就要对战略规划进行调整或修订。战略调整可按调整范围的大小分为以下两类:

1、局部战略调整。这就是按照影响战略的因素对战略进行局部性的小修改,而不涉及方向性的变化。由于这种调整并不影响总体战略,可由战略执行单位加以调整。

2、总体战略调整。这是涉及到全局的长期战略方向的调整,需要在战略回顾结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详细论证,掌握足够的论据以后再改变。这种调整应由战略规划部门或二级企业提出调整方案交企业管理层研究决定或寻求专业咨询机构协助。

第二篇:标准化作业——企业长远发展的保证

标准化作业——企业长远发展的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管理已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运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使企业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从而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1、实行标准化作业可以将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通过整理而得以保存

每位优秀员工都有自己擅长的技术和独到的经验,如果我们能细心的收集且加以整理,而形成企业的技术文件,必能对各岗位的工作进行指导,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避免了因人员流动,而造成企业的技术流失。

2、标准化作业可以使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掌握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技术

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性格、学识和经验,可能做事情的方式和步骤各不相同。即使做事的方式和步骤有相同,但做每件事的标准和度仍会有一些差异,而标准作业由于积累了许多人的共同智慧,因此相对比较优化,这样每位员工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掌握较为先进的操作技术,从而会快速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3、标准化作业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现如今,市场竞争已经决定性地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已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因素,是争夺市场战略中最关键的项目。谁能够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能严格地按标准进行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市场竞争力就会增强。

4、树立良好的生产形象,取得客户信赖与满意。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增加消费公众对其的吸引力,因此在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过程中,我们总把企业形象的竞争作为一个及其重要的内容。如果企业的形象好,那么它就可以凝聚起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胜过其他的竞争对手,占领更大市场,从而获得比较长远的经济利益。而执行标准化作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必将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让我们从基础做起,从小事抓起,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为了公司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第三篇: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010年05月14日 12:33中国会计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可以失败,战略不能失败。战略的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行业,还是一个微观组织,都面临发展战略管理的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明确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求得长远发展。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 —发展战略》。该指引分为三章十一条,阐明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等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准位置。定位准了,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定位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广泛,包括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保持持续竞争力、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迈进行业前列等。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的正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制定发展战略,就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第二,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行动的指南。发展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描绘了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和目标纲领,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关系着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执行层才有行动的指南,其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知晓哪些是应着力做的“正确的事”;否则,要么盲目决策,要么无所作为,既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又可能失去发展机会,导致企业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第三,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系列目标中,促进发展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它一方面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说明,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发展战略为企业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内部控制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制定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起点。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企业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科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

(一)要建立和健全发展战略制定机构发展战略联系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企业各层级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在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战略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包括董事长和其他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比如,熟悉公司业务经营运作特点,具有市场敏感性和综合判断能力,了解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及国内外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等。同时,委员的任职资格和选任程序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战略委员会主席应当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以保证委员会更具独立性和专业性。必要时,战略委员会还可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涉及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人才战略等经营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战略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等。为确保战略委员会议事过程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企业应当明确相关议事规则,对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提案审议、保密要求和会议记录等作出明确约定。

为了使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企业除了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委员会外,还应在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承担战略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

(二)要综合分析评价影响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因素,是影响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资源展开深度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的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1.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外部环境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经营环境等。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应当着重分析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战略的重要影响,同时评估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以及企业可能面临哪些威胁。

第一,宏观环境分析。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其经营管理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企业要在充分研究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环境威胁的因素。宏观环境分析一般通过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状况。

第二,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应当加强对所处行业调研、分析、发现影响该行业盈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及预期的盈利性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行业分析,确保企业在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方式及地点,以及希望实现的产业规模等方面,能够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建立和巩固自身市场优势,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三,经营环境分析。经营环境分析侧重于对市场及竞争地位、消费者消费状况、融资者、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分析。经营环境比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更容易为企业所影响和控制,也更有利于企业主动应对其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2.分析内部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内部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条件,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分析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应当着重分析这些资源和能力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第一,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应着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资源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通过企业资源分析,确定企业资源的状态,找出企业资源优势和劣势;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资源情况的比较,明确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第二,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是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主要包括:研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析、财务能力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等。通过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力,了解发展战略能否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可能发现让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新机会和新领域。

第三,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有助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稀缺资源、不可模仿的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持久的资源等。企业在战略分析时,应当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上。

(三)要科学编制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其中,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企业使命的具体化,表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1.制定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通常包括: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技术领先程度、生产规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用户服务、社会责任等。

关于发展目标的编制,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在编制发展目标时突出主业,将其做精做强,做成行业“独一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许多成功的跨国公司的经验之谈。然而,我国少数大型企业存在盲目投资非主业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非地产主业的央企投资房地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此举既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集中精力做强主业,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第二,发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否则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或经营失败。

为追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些企业转而制定激进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浮躁心态的驱使下,这些企业盲目做大,不惜成本,急于“铺摊子”,试图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为巨型企业。但是,这种所谓“跨越式”发展,在内部管理能力难以跟上、风险管理水平不匹配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外部环境“风吹草动”,企业很可能倾刻间“灰飞烟灭”,迅速走向衰败。第三,发展目标不能过于保守,否则会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在过于保守的战略引导下,企业由于发展目标易实现而沾沾自喜,久而久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不能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导致发展滞后,最终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2.编制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确定后,就要考虑使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措施、运用何种方法来达到目标,即编制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制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及达到发展目标必经的实施路径。

3.严格审议和批准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拟订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发展战略方案进行审议和批准。

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责。在审议过程中,董事会应着力关注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具体包括:第一,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第二,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第三,发展战略是否突出主业,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发展战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五,发展战略是否客观全面地对未来商业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预测;第六,发展战略是否有相应的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保障等。董事会在审议中如果发现发展战略方案存在重大缺陷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建议方案进行调整。

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当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后付诸实施。

三、如何实施发展战略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施发展战略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只有重视和加强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所有相关目标领域全力推进,才有可能将发展战略描绘的蓝图转变为现实,铸就成核心竞争力。为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将目标进行分解、落实,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还要加强对发展战略的宣传培训,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安排、薪酬调整、财务安排、管理变革等配套措施,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着力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要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企业经理层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往往比一般员工掌握更多的战略信息,对企业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路径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全面深刻,应当担当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者。要本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围绕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卓有成效地发挥企业经理层在资源分配、内部机构优化、企业文化培育、信息沟通、考核激励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平衡和决策作用,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着力将发展战略分解落实发展战略制定后,企业经理层应着手将发展战略逐步细化,确保“文件上”的发展战略落地变为现实。第一,要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工作计划。第二,要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编制全面预算,将发展目标分解并落实到产销水平、资产负债规模、收入及利润增长幅度、投资回报、风险管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可操作层面,确保发展战略能够真正有效地指导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第三,要进一步将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第四,要通过建立发展战略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以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着力保障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战略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需要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职能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在目前复杂动态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这种协同运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贯彻实施。

1.要培育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持。发展战略制定后,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统一全体员工的观念行为,共同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而努力奋斗。

2.要优化调整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与选择;反过来,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又受到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制约。要解决好发展战略前导性和组织结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必须在发展战略制定后,尽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权责关系等,以适应发展战略的要求。

3.要整合内外部资源。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调动和分配企业不同领域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来适应发展战略,是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只有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达到战略与资源的匹配,才能充分保证战略的实现。

4.要相应调整管理方式。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克服各种阻力,改变企业日常惯例,在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变革,由粗放、层级制管理向集约、扁平化管理转变,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着力做好发展战略宣传培训工作企业应当重视发展战略的宣传培训工作,为推进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行为导向。一是,在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中树立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充分发挥其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通过采取内部会议、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营造战略宣传的强大舆论氛围;三是,企业高管层要加强与广大员工的沟通,使全体员工充分认清企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自觉将发展战略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发展战略可能会滞后或其执行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对此,企业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同时,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优化甚至转型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或实现战略转型。

(一)要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企业应当建立发展战略评估制度,加强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从发展战略监控的角度讲,重点应当放在对实施中及实施后的评估。事中评估是对实施中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当结合战略期内每一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完成情况,侧重对战略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事后评估是对发展战略实施后效果的评估,应结合战略期末发展目标实现情况,侧重对发展战略的整体实施效果进行概括性的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为制定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数据和经验。在发展战略评估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应当及时进行内部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二)要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企业在开展战略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调整、优化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保持动态平衡:一是,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对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有较大影响;二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发生较大变化,确有必要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发展战略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第一,各战略执行单位提出各自的战略规划评估报告和修订意见;第二,战略管理部门汇总各单位意见,并提出修订后的发展战略规划草案;第三,战略委员会对修订后发展战略规划草案进行评估论证,向董事会提出发展战略建议方案;第四,企业董事会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按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方案须报经股东(大)会批准的,还应履行相应的程序;第五,战略管理部门将批准的新发展战略,下发各战略执行单位遵照执行。

(三)要抢抓机遇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当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所从事行业的竞争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企业步入新的成长阶段需要对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战略调整时,企业必须选择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即战略转型。企业战略转型不是战略的局部调整,而是各个战略层次上的方向性改变。比如,海尔从产品制造企业向高端制造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吉利汽车从低端汽车产品向中端产品的战略转型等。

当前,随着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显现,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逐渐走到尽头,特别是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这种发展方式的致命弱点显露无遗。严峻的形势正“倒逼”着我国企业进行涅槃重生式的战略转型,正催促着我国的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海油高管层说得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要一马当先,要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央企更要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上走在前面”;“公司战略要服务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完成国家发展战略中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常言道:“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加强战略管理,提高战略管理水平,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不懈追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强化发展战略管理,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企业文化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良好的企业文化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向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

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的诞生就必须背负着社会给予的责任与义务,然而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旨在培育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具有指明共同努力方向的目标导向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

企业在面向社会时,对社会表露出来的便是自己的文化,而这个文化便是代表这个企业的符号与标志。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力量,更是面向社会宣扬自己的最有利也是最好的一张名片。培养公司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态度决定高度、理念造就差别”思维方式,并全面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全方位拓展企业文化理念,使企业理念展示在环境中,渗透在制度里,体现和融入在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上,使企业文化在公司科学管理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不断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强化文明行为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使企业员工之间关系行为更为融和与顺畅。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枢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全体员工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加以实践奉行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企业也是没有方向没有活力的乌合之众。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自己企业的灵魂所在,最终用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让灵魂发出“无声’’的命令,发出心灵的呼唤,指导企业和员工做什么,怎样做,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

(2)企业文化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一位心理学家这样描写激励的作用: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一3 0%;在物质激励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5 0%一8 0%;在得到适当精神激励下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8 0%一100%,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精神的激励则更持久、更强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一样,是人的价值理念,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激励。

(3)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当代企业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协调一致,上下同心的团队,在实践中单靠物质刺激和管理制度很难做到,而文化则是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是一种“强力黏合剂”,它可以把企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企业文化要求把个人目标同化成企业目标,把建立共享的价值理念当成与战略发展与制度管理同样重大的任务。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由具有共同价值理念凝聚起来的组织;一方面这些价值理念会发育成长为一种文化习惯,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文化氛围,起到规范作用。这种“强制性”的规范作用,会大大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4)企业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所有员工行一为进行规范,这种强制性的硬约束也是“外在约束”。实质上,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的规范,除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硬约束”,还需要一种思想的“软约束”,也就是内在的约束。这种内在的约束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它能弥补企业的规章制度的不足。这种“软约束’’即内在约束,就是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内在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约束,有了这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才有利于排除企业制度管理上的潜在障碍。

(5)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应当不断激励人们的(“心智模式”,把潜在的智慧开发出来,产生一种推动力一一创新的推动力。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卓越的企业文化,就在于能够激励员工的创新精神,而且这种创新,不是一次、两次创新,而是持续不断的创新;不是企业家、专家和少数人创新,而是全员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有长胜不衰的活力。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又会持续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成为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重要思想的保障,成为全面创新的思想理念基础,成为企业活力的不竭源泉。

(6)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企业形象包括厂容厂貌、员工服饰、司名司徽、广告口号、产品品牌等,也是企业文化塑造的组成部分,通常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是指企业内在精神素质与外部形象美化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企业文化要通过塑造企业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企业环境形象来确定自己的美好形象,进而在社会上产生一种辐射作用,形成一种形象感染力,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纵观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竞争的源泉就在于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在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归根到底都由人来创造,更准确的说是由企业的核心员工创造的,而塑造核心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则要靠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尊重人,解放人,开发人的潜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贯穿于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各个方面,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并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五篇:论企业的长远发展

论企业的长远发展

——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庆典

迈出象牙塔的大门,我步入了中国电波所。在这片沃土上,开始了我的人生旅途。古人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展望未来,豪情壮志。”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我应该是踌躇满志的。然而,面对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从未实践过的工作,为人处事的生涩令我倍感忧心,无所适从。但是同事们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影响了我,让我认识到: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大大提高,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将趋向集团化,而不再是分散的方式。个人不可能孤立地工作,而是要与人交流与合作。从发展的观念看,没有形成团队协作,不可能获得成功。企业员工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工作,发展事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不善于与人合作,到头来只能是走更多的弯路,影响事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竞争,人才竞争、物力竞争、资本竞争、信息竞争等等。但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但是,拥有众多高新人才的企业不一定就会发展。只有人才管理合理化了,人才之间相互团结了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要想延长企业的寿命,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灵魂——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和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对外,它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它是一种向心力。企业文化其实质也是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本管理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想使企业走的更稳,走的更远,还有一点也是必须的——品牌意识。

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我们支开发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降低成本,如低价采购、低成本筹资等等;我们可以在生产阶段精诚团结,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工程建造费用。我们还可以在售后服务阶段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此,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学习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其实象人一样,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打造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企业的一种精神,而不止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途径和手段,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二十二所的同事们,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二十二所走的更稳更远。

谷佳宾

下载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企业的长远发展五篇

    论企业的长远发展——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迈出象牙塔的大门,我步入了中国电波所。在这片沃土上,开始了我的人生旅途。古人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展望未来,豪情壮志。”作为......

    改变企业机制,立足长远发展

    改变企业机制,立足长远发展[摘要]本文全面地阐述了方圆监理公司股份制改造的特点:在股权设置上突出与单位剥离的员工优先持股,将公司命运与剥离者利益直接挂钩;领导无特殊"优惠......

    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学号:09070100111姓名:罗志祥摘要:“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能持续成长的公司......

    试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推荐]

    试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摘要]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期逐渐显现的,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

    如何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如何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组织机制。近两年来,随着建设学习型组织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效益也......

    企业人员培训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五篇模版]

    企业人员培训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前 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给人们提供的职业选择机会也越来越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逐步成为最活跃、最稀缺的资源。而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

    强化八大意识 谋划长远发展校长开学教师会讲话

    强化六大意识谋划长远发展 ——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教师会动员讲话新学期开始了,上个学期,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学校特殊的地缘......

    企业营销战略发展及其营销观念创新

    企业营销战略发展及其营销观念创新 前言: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与营销观念的创新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影响因素,是保 证企业长久、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本文在分析市场战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