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21:1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

第一篇: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

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

一、韩国企业文化

1.韩国企业文化的发展

1961年,朴正熙上台执政不久,就确立了“经济发展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此,韩国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全力推动经济增长上来。在“贸易立国”、“出口第一”方针下,韩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指导,包括制定“振兴出口”等一系列法规和综合方案,对经济活动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官方经济外交和民间经济交往双管齐下,大力开辟全方位对外发展渠道。在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下,韩国企业以低价格产品的大量生产和海外出口、创业者的献身精神、骨干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劳动者的勤勉与牺牲精神,取得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增长第一”的风气在企业的发展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80年代是韩国企业规模日趋发展壮大的时期。但1987年开始的韩国民主化运动,给劳资关系、员工的职业观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变化。这一年7月发生工潮,8月波及到整个产业部门。发生工潮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人对御用工会不信任,二是对低工资不满,三是对未能享受《劳动基准法》规定的待遇不满。企业长期忽视工人待遇和福利问题,企业员工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意识,认为与自己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相比,没有得到充分的报酬。这种意识削弱了企业的内在凝聚力,使企业陷入劳资纠纷不断发生的困境之中。解决企业面临的这种经营危机,不仅需要经营体制等硬件的变化,还需要企业文化、劳资关系等软件的重塑。解决劳资冲突、保障企业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成为韩国经济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学术界和企业界把眼光转向了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界认识到,迄今为止的所谓经营战略是有限度的,他们提出企业文化这一崭新的管理理论,作为适应企业环境变化与改善劳资关系的力量源泉。因此,看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1韩国企业文化受到的影响

韩国哲学会前会长金泰吉(1982)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现有的韩国文化具有两个属性:一是传统的思考、行为特性;另一是从西欧和日本等引入的相对较新的舶来思想所形成的特性。

1.1.1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家庭是任何社会组织的细胞,传统家族生活的特性影响着企业的氛围。韩国的家族形态是以家长为主的大家庭,其特征是长子优先的不均等继承、排他主义、长幼有序、家长权威及和睦相处、下级服从及从属心等。因此,国立汉城大学的著名管理学教授慎侑根(1984)认为,这些家族制度特性是韩国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其特点是以董事长或总经理为主的集权性、单向交流、年资型人事制度、对年长者及上级的绝

对服从、仁和指向的领导方式等。从微观的角度看,企业的社训和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

1.1.2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战后,韩国是一片废墟,急需重新建设,而此后又遇到与朝鲜划分界限的问题,而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经济也得到了美国的扶持,从而形成了以基督教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1.2新儒教的形成处于东亚儒教文化圈的韩国一直深受儒学思想的陶冶。促使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儒教伦理是在兼收并蓄了传统儒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长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教伦理的诸如忠诚爱国,强调责任感;重视家庭,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意见一致、团结和谐;重视教育,崇尚人才等特点,深刻地影响着韩国社会经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韩国的企业文化因此而充满了新儒教伦理特色。

2.韩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韩国企业有各自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一般以社训方式表明其经营哲学的价值要素。各公司在员工的日常行为(如唱公司歌、工间跑步等)及思想教育中,不断灌输社训的价值观。纵观韩国的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2.1重视品德。

企业重视员工的品德,不仅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而且反映在实际管理中。企业在人事管理上是“以人品为中心”。(1)在录用上,优先采用具备企业要求的性格特点的人。

(2)在待遇、晋升上,取决于工龄、年龄、学历等基准。(3)在培养人才上,教育员工具备美好品德。(4)在人事评价上,以人的品德为人事考核的最基本因素。韩国企业认为,品质好工作能力与业绩就高;品质差则工作能力与业绩自然低。企业教育中,除职务训练外,还有综合教育培训,其内容是提高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欧美强调专业技术、职务知识的教育相比,韩国更强调道德品质教育。韩国企业一般认为工作可以随着时间慢慢学习,好的工作态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兼备好品德等更为重要。

2.2以忠于企业为荣。

韩国企业文化重视精忠职守,主张对家庭、对社会、对部下、对自己负责。公司重视员工忠诚感的培养,把公司与国家的目标与个人的利益挂钩,强调每个人的贡献不仅带来公司繁荣,也使国家和个人致富。主张集团比个人重要,不提倡我行我素的个性,强调集团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1991年对韩国企业员工进行的有关意识结构的调查研究表明,80.3%的人认为“尽管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而且自己的工作已完成,但同事需要帮助

时,理应留下来帮他”;87.3%的人表示“公司的同事对某一问题提出共同意见时,随时接受并采纳”;85.3%的人强调履行任务时集体协作¹。韩国企业中有各种各样的委员会,很多企业的集体活动非常活跃。

2.3营造“家庭”氛围。

公司有如家庭,公司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在各种场合表现对员工及其家庭的关心。如子女入学或办丧事都给予特别津贴,尽力给员工以安定的职位,培养“家庭式”情感。在大宇集团中,尽管两人从未谋过面,但只要知道是大宇企业的人,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感到亲切,互称“我们大宇家族的人”。

2.4重视名份和体面,序列意识强。

重视名份与体面表现为恭敬上司,不犯上,尊重他人,顾体面。韩国企业的员工大都把错事归罪于自己,把功劳归于上司。1991年的调查表明,82%的人在取得成就时更愿意接受周围人的认可而非物质报偿,89.4%的人更愿意选择人格上待遇好的企业而非高工资企业º。重视等级秩序、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与对家族成员施以温情,产生了韩国企业中企业主或上司权威主义与温情主义并重的领导方式。

2.5重视血缘、地缘、学缘等特殊关系。

在韩国企业中,特别重视血缘、地缘和学缘关系,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大都采取世袭制,有关系的人常常被委以重任。如大宇集团的高层经营者中,金宇中的母校京畿高中出身的干部极多。其它企业也经常以高校同学或校友的关系从别的企业挖走人才,或从社会聘用职员。韩国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一般采取两种方式。其中之一是特别招聘,除高级专业人才和业绩优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外,对与政府关系密切的退休军政要员实行特别聘请,委以重任。这种人际关系网对韩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也产生极大影响。重视特殊关系不仅表现在组织内部的上下关系上,也表现在横向的人际关系或普通生活中。韩国企业有很多乡友会、同窗会、校友会等小集团。个人的成功经常有赖于血缘、地缘、学缘等特殊关系。1991年的调查表明,59.5%的人认为“在进一个公司之前有必要弄清公司的势力圈由哪些派系组成,再做决定”»。

2.6重视多面手。

企业在重视专门性、技能性的技术培训的同时,不分工种、职位,更重视具备多面手的品质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企业内的教育、培训分职务内训练与职务外训练。职务内训练除本岗位工作的训练外,还有以下内容:(1)职务轮换。白领阶层的管理干部不单单管特定领域,而且在相关的职务中轮换,以学习多种技术、技能,积累多种经验,通过多种职务的水平移动,可以掌握比原职务更广泛的知识。(2)管理干部的职务或管辖领域不确定。即使停留在一个职位,也可涉及相关领域,掌握更多的技术或知识。

2.7兵营式的组织管理。

大部分公司都采取军队式组织形式,一方面向全体员工灌输服从意识,培养责任观念,另一方面提高领导者的统御能力。一些企业甚至对新员工进行夜间山地训练、长途行军训练,以磨炼他们的意志。

2.8重视教育与培训。

韩国企业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和文化灌输,培养员工“爱厂如家”、“同舟共济”、“人和”的思想以及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对员工进行职业再培训,培训的内容因人而异,包括专业技能、经营哲学、外语等。企业还出钱将有前途的员工送到国内外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回企业后,大都委以重任。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并被集体认同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渗透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是企业团结和谐的凝聚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二、韩国企业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

1.入乡随俗的企业文化

文化上的差异是韩国企业失利于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韩国贸易协会官员高光用“水和油”的关系来解释这一原因,认为中国是水,韩国企业是油,油浮在水面上,不能溶为一体。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驻北京首席代表朴月罗女士也认为,韩企第一次对华投资失败的惨痛教训,在于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不适应。她把经过调整之后韩企在华投资新高潮称为“二次抢滩”»。在经历一些坎坷之后,韩国政府与企业高度重视对中国的调查研究,以“中国化,中国治,中国享”为宗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全面推行企业文化本土化战略。老板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许多老板正努力研习中国文化,使自己尽快了解中国国情,成为“中国迷”、“中国通”,努力营造“政令畅通、和义求得”的企业环境。

2.成功本土化的企业举例

例如,LG电子中国区总裁卢庸岳会长努力学习中国古文,常去古籍书店买线装书;他的办公桌上摆着瓷器,书架上陈列着青铜器;休息日常到各种展览会、博物馆参观,在街头的书摊浏览阅读;他所精读过的书刊夹满重点提示的标签。经营依赖中国人才。韩国大企业纷纷对其中国总部实施“大手术”,在大部分核心位置任用中国人。SK集团首开任用中国人为总裁的先河,委任谢澄为SKCHINA的总裁,直接对集团董事长负责,总揽中国事业全局;LG中国7个子公司掌门人全部换为中国人。同时,努力增大中国人员在韩资企业的比例。LG全方位开展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目前在华韩企的20000名员工中98%是中国人,其中不少优秀者已经晋升到高层管理位置。管理适应中国国情。许多企

业以人为本,实行柔性管理。在LG,企业管理方式体现中国文化的“人情味”:员工生日,一定会收到总经理签名的祝福和礼物;任何员工无论职位高低,如果家有红白事,公司除了给予必要的补助之外,还一定会派有关部门领导亲自登门道喜或慰问。研发立足中国市场。韩企重视立足中国市场进行产品设计。卢庸岳会长表示:“LG要通过实用化、人性化、稳定并富有想象的产品以及独特的设计方案,更好地在运营商、供应商、服务商、消费者中间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真正融入到中国文化氛围之中。”LG研发中心已从汉城移到中国,2005年时研究开发人员将从现在的700名增加到2000名。三星在沪、津、京设立了研究设计中心,并将扩大研发投资规模。韩国服装产业也以优秀的品质、时尚的款式和本土化的设计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韩流”重要载体。形象融入中国环境。在华韩企重视塑造企业形象,广告宣传融入中国社会。“数字三星”的企业形象直指高端市场,在中国人身边涌起新生的数码潮流促使国内迅速崛起一个新的消费市场。三星中国总部常务郑忠基说:将三星集团的整体形象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工作。比如通过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来展示三星品牌?在中国的领导人面前如何展示?在大学生面前又如何展示?三星的员工所关心的工资和福利制度是什么样?等等。三星公司数字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集中于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15~35岁年龄段,并且60%~70%为男性。为了推广三星产品,选香港“劲歌天后”陈慧琳为三星电子数字形象代言人,以迪斯科音乐和舞蹈展现年轻人愉快、时尚的现代生活,把数字三星带到中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公司变成中国企业。韩国企业把中国看作本土市场而不是海外市场,致力于营建在中国当地、以中国人为顾客、由中国人经营、令中国人满意的企业。LG(中国)公司明确提出:“要成为成功的中国企业,而不是在中国成功的外国企业。就像一棵树,只有它的水分、阳光、土壤等生长环境适宜,才会茁壮成长。”º“彻底本土化:深入中国,依靠中国,让中国人喜爱的互惠互利的经营理念完全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当中”已成为SK在中国拓展的具体计划»。三星(中国)以“变成中国企业、变成最受欢迎的企业”为目标,甚至以“未来:姓‘中’不姓‘韩’”作为长远发展战略。高光 关于希望中国政府“把外企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养”的建议和期望,明确表达出韩企融入中国文化环境的强烈愿望。有的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已经是在北京而不是在韩国举行,有的企业把“总裁办”的部分职能转移到了中国。SK、LG、三星等公司都确定了在10年左右时间内建造跟韩国本部相同形态、规模相当的中国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显然,对于在华韩企来说,“本土化”已经不只是经营策略,而是总体发展理念了。

3.与时俱进,兼顾全局

在韩国企业本土化得同时,应考虑到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形成的竞争,在华企业文化的培育,一方面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勤劳、勇敢、质朴、善良、奉献等优良传统在企业文化中发扬光大;使重义气、崇气节、颂正直、贵信实、求和气等良好道德品质在企业文化中充实完善。另一方面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

烈的环境下,培育富有生机和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造就出自信、奋进、开拓、创新的现代企业职工。

第二篇: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之启示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之启示 【论文摘要]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定并采取了本土化战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这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并提出我国企业走出去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建议。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其经营活动延伸到了世界各国。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已大规模进人中国。面对与其母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习俗,跨国公司不得不努力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融合,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使之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识到本土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式,在“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同时,这些战略措施对我国本土的起步较晚、不够成熟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到境外进行投资、经营,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主要策略

(一)生产制造本土化

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本土化,历史相对较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三资企业涉足生产领域,实际就已经开始生产本土化进程。近年来,跨国公司为加快产业转移,在华建立生产制造中心的速度明显加快。不少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已投资建立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制造企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销售市场,目前,各大手机生产商纷纷大举进人中国,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菲利浦、西门子等行业巨头均将自己的手机生产线进行迁徙。又如医药行业,全球最大的25家医药生产企业已经有20家在中国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品生产商,在2001年初,巴斯夫与东北制药集团签订了维生素C合资协议,建立年产5.-2万吨的生产基地,从而相继关闭其在日本、美国和丹麦的维C生产基地。中国人世以后,更多的全球制药巨头,如葛兰素史克、罗氏、默克等已经不再把中国仅仅当作销售市场,他们每年投人巨资在中国市场进行临床研究并不断将生产基地移至中国。

(二)人才本土化

许多跨国公司认为,本地化的优秀员工队伍及管理层更能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能帮助企业将其一流的科学技术及其成功的经验植根于中国文化,为其在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跨国公司基本上普遍强调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利用本土人力资源,重用华人精英,让华人专业经理人掌控中国市场,使他们成为实施本土化战略的最重要的本土力量。人力资源本土化的开发利用,极大地帮助了跨国公司建立起与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为其实施产品和市场本土化提供了智力支持。跨国公司登陆中国后,大都培训、使用中国本地人才。松下公司将近千名在中国招收的员工送往日本培训,西门子公司不仅安排中国员工出国培训,而且专门投资500万美元在北京建立培训中心。特别是2004年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实行了高层本土化,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中国总部都换了中国本土的人员。

(三)研究开发本土化截止到2006年10月,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980家。与之相比,5年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独立和非独立研发机构总共也不超过200家。这表明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重点,将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向研发等上游行业延伸。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实行研究开发本地化,可以开发适应中国市场特点的产品,有利于其产品贴近中国市场;其产品开发既能满足科学家的创新性兴趣,同时又能满足公司的商业利益,这种科研管理方式,对于中国原来科技体制下的研发机构有一种很强的示范作用。

(四)分梢渠道的本土化

“得渠道者得天下”在营销界已成为共识,跨国公司进人中国后,并不都是急着建立自己的渠道,而是首先在典型的地区或城市设立探路性质的办事处,为最终进人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决定进人时,产品的销售尽可能地寻求当地渠道代理,以减少公关成本、协调成本,规避贸然投资失败的风险。随着对中国市场情况的日益熟悉,跨国公司逐渐加大前向一体化的力度,或收购,或新建,逐步构筑自己的营销渠道,并结合通行的营销理论和技能与中国当地的生意规则,促使自己的营销渠道通畅运作。另外,通过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借重中国企业中渠道建设良好者现有的营销网络,依然是跨国公司的重要选择。

例如惠普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由二级代理和二级经销商组成的二级分销渠道,将渠道控制在两层以便在价格、进货等方面进行管理,避免恶性竞争。柯达中国公司的渠道建设,包括重组代理、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继续开拓在线渠道、与众多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合作,使消费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买到柯达的产品。百事可乐成立了规模庞大的批发协助员队伍和直销员队伍,对百货商店、大型超市、货仓式平价商店、街头零售店、杂货店、夜总会、卡拉OK厅甚至机关、学校、部队、医院等单位进行全方位抢占,对零售终端进行多层次渗透。

(五)采购、生产本土化—最大可能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以前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在设备采用和原材料使用方面,以进口为主,在国内采购的比例只有3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外商认为国内产品不符合其采购要求,如质量不高且不够稳定、价格较高、交货不及时等。现在,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我国国内的采购力度,在东道国投资建厂乃至设立生产制造中心,就地采购原材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如世界最大的奶制品和咖啡制造商雀巢公司,雀巢为了占据中国市场,实现在中国卖牛奶和咖啡,他们深人农户,从帮助中国发展鲜奶和咖啡豆等原料的生产开始,进行本土化运作。公司1979年4月初次派人到中国寻求合作。1982年正式谈判与中国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合资建立黑龙江双城牛奶制品厂,1990年双城厂开工后,奶源立即成了突出问题,奶产量低,质量不高。为了解决奶源问题,公司派来一支专家队伍,不仅建立了一套鼓励奶农积极性的牛奶采集网络和收购制度,而且教会农户饲养奶牛的科学方法和采奶技术,大大提高了奶农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使原料基地的牛奶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样,咖啡的原

料供应也采用本土化方法供给。经过努力,雀巢公司终于在培育市场的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六)品牌与营梢本土化品牌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标识,在市场营销中占有重要地位。品牌是跨国公司占领中国市场的第一大法宝,如欧洲两家电梯跨国公司把自己的电梯品牌定为“迅达”(迅速到达)、“通力”(通力合作),日本三菱电梯公司和日立电梯公司,在其品牌宣传上还加上了他们所在城市的名称,如“上海三菱”、“广州日立”等,从而增加了品牌的亲和力和用户的认同感。广告宣传本土化重在塑造企业和产品的形象,是营销的重要手段,进人中国的电梯跨国公司,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了符合中国实际的不同广告用语,如上海三菱电梯“上上下下的享受”,广州日立“天天向上的追求”,通力电梯“带您进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营销本土化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体现在日常的营销活动中,而不是喊几句口号就“中国”了。正如可口可乐的“阿福拜年”广告,在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经典,如果不渗透中国的风俗文化,没有长久的中国的战略作指导是做不出来的。

(七)企业文化本土化

近年来,纵观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企业文化战略,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跨国公司在寻找企业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上可谓煞费苦心、精彩纷呈。这其中有品牌理念上的中西合璧,有客户服务意识上的亲情路线,还有用人制度上的人本管理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情重义、诚信守节、亲情观念、天人合一等理念与现代管理理念结合,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在企业文化人乡随俗方面,松下作为一家知名的日本公司,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地缘经济优势。松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企业文化与其在世界其他国家海外公司的都不尽相同。首先,秉承了创业者松下幸之助提出的“松下之魂”,即贯彻产业人应尽之责,力图社会生活之改善和提高,为世界文化之发展做出贡献。对于崇尚道义精神,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为本来平庸的商业经营增添了极具精神力量的一笔,也为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长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其次,松下提出了“七精神”: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团结一致精神、奋发向上精神、礼貌谦让精神、改革发展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这7种精神融合了中国传统儒家精神的精髓,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十分容易接受。回顾松下公司企业文化本土化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企业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刚柔并济、宽严互补的精神价值观。这也成为松下公司屹立中国市场25年不败的法宝。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实施本土化战略之建议

在已经充分培养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可以实施“走出去”策略,参与到别国甚至是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去。本土化战略是企业走出去必须面对的课题,企业到底实施多大程度的本土化,或是说在哪些方面追求本土化受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在行业越是存在文化差异、收人与物质环境的不同,越不存在共同的顾客需求,企业就越要加大本土化的程度,扩大本土化的范围。具体说来,本土化策略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适用产品占领东道国目标市场,进行产品本土化

世界各国风俗文化多样,生活消费习惯各不相同,只有投其所好,生产出适用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才可能在东道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海尔在美国根据学生群体的需求特色,设计出带折叠活动台面和带电脑桌的小冰箱;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开发出一款不必探身取物的冷柜;根据单身贵族的需要,推出一款全塑料迷你型洗碗机。产品本土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使海尔产品和海尔公司在美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升。

(二)与跨国公司合作,搭建本土化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是产品从企业到消费者的通道,只有拥有方便、快捷、高效的销售渠道才可能将产品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在东道国寻求熟悉当地市场的销售代理,或者与跨国公司合作,利用它们已经成熟的营销网络,对于我国资金少、规模小、缺乏跨国经营经验的中小企业而言,不失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进军目标东道国的捷径。如2003年,奥康与意大利制鞋巨头GEOX公司创造性地进行了“双向借道”尝试,通过互相借用销售渠道,奥康以非常低的成本一举签下了GEOX公司57个分布于全球19个国家的代理商,极大地加速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扩展了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三)大胆聘用当地适用人才,实施人才本土化

与企业自派人员相比,东道国人才具有熟悉当地生产经营环境、了解消费者需求、善于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打交道等优势。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大胆聘用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风土人情的适用人才,一方面能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更好地符合东道国企业行为规范,更快地拓展东道国目标市场,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东道国政府和民众对企业的防范抵触情绪,极大地增强当地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度。如飞跃集团分布在世界17个国家的18家分公司,除了总部派遣的一两个中国人以外,其余全部聘用当地人才,服务于集团总部和海外公司的外籍员工达300多人,这些本土化人才为飞跃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积极与东道国社会文化融合,实现品牌与营稍本土化

针对当地传统风俗习惯,用符合东道国社会文化特性的方式介绍公司既有的品牌及产品,或者设计推出新的适应性品牌,可以增大消费者对公司品牌和产品的认同度,从而为开拓东道国目标市场预先铺平道路。如在越南市场,力帆聘请越南球星黎玄德做品牌代言人,举行力帆摩托飞跃红河的活动,极大地强化了公司品牌在越南市场的形象,这样不仅顺利地打开了越南摩托车市场,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产品出口的多元化,洗衣机、彩电、白酒等力帆系列品牌产品纷纷顺利进人越南市场。

(五)落地生根,实现生产本土化和原材料采购的本土化

在东道国投资建厂乃至设立生产制造中心,就地采购原材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一是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输、人力等生产经营成本;二是可以有效地避开东道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三是可以极大地减少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四是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自然资源丰富或生产要素成本低等区位优势;五是可以获得东道国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如宝钢集团与巴西多西河谷公司合资的铁矿在巴西刚刚投人运行,就又启动了在巴西合资建设一座大型钢厂的项目,总投资将达80亿美元,其短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本土化和原材料采购本土化,中长期目标则是为了开拓美洲广阔的汽车、电子、通讯、机械等产品市场。

(六)了解产业技术信息和消费动态,实施研发本土化

研发本土化是产品本土化的有力保证,只有立足东道国市场,及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态,才能不断研发出新的适应性产品,持续提升东道国消费者对公司及其品牌的忠诚度。对于总体科研水平落后、技术实力不强的中国企业而言,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研发的本土化程度,而且还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大幅度地增强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如华为在硅谷、斯德哥尔摩、莫斯科等地设立了6家海外研究所,同摩托罗拉、英特尔、日电、微软等世界知名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专门开发针对东道国目标市场的产品。目前,华为的产品已经进人德国、俄罗斯、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通过海外研发,华为还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4年底,华为累计申请国内专利5 310件,其中授权1 028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累计申请专利400多件。

(七)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建设本土化公共关系

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东道国政府、银行、工商、税务、消费者、原料供应商等息息相关,在当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搭建本土化的公共关系,对立足长远的企业而言不可或缺。如首钢在秘鲁投资的铁矿公司,由于没有与当地民众和工会组织建立起良好的公共关系,10年来遭遇了持续不断的抗议和罢工事件,极大地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时,一是要加强与东道国各级政府和工会等民间组织的对话和沟通,或者寻找企业代言人以获取当地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二是要入乡随俗,在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同时,注意尊重当地关于营业时间、人员雇佣、薪酬福利的潜规则,尽量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三是要力所能及地参与东道国的公益事业,努力争取东道国公众的好感和信任。

(八)管理本土化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我国很多企业的产权并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也很不规范,不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中的官僚体系设置组织机构,就是采用“血缘、亲缘、地缘”式管理模式,跨国经营时,也倾向于照搬母公司的管理机制。但随着企业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东道国市场地位的日益提升,在东道国设立管理营运中心,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实施管理本土化战略,其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第三篇:浅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

浅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将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企业跨国经营必然要面对和处理交叉文化问题。如何面对交叉文化和处理文化冲突是影响跨国企业治理效果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治理人员的本土化,即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治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治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主要由所在国当地人员担任。近一二十年间,虽然各国在跨国经营的人事战略上各有特点,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跨国公司可供选择的诸如人才母国化、人才国际化等人事战略中,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学者的调查表明,44家美国跨国公司中有43家都雇用了当地人员作为高级治理者。

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协议使用外资高达4700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700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28万家,实际已运行14万家,从业人数达1700万。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200家来华投资。①为了适应中国的独特的经营环境,跨国公司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本土化经营战略,而人才本土化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人才本土化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受聘治理生产经营业务,他们深谙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很好的与下属沟通和合作,进行有效的治理;同时,这些中方人员往往受过较多的西方教育,对西方的行为方式、治理方法等有深刻的了解,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外方上司的治理思想。因此,治理人员本土化对于化解文化冲突、促进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的总经理指出,“外资企业中,治理人员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它越来越被证实是有效的,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当然,本土化经营也有明显的弱点。在治理沟通方面,怎样理解总部的策略并能在本地实施,刚开始时从国外派来的经理在这方面更有优势,更能理解总部的意图。这也是最初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起用外国经理的原因。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治理文化上确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对事不对人,无论什么事先问事情对不对,然后才论及人。事情不对,无论你是什么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中国人则相反,面对问题时潜意识上会先看这件事是谁干的,假如是某些特定的人干的,即使事情有问题,也会因情面在前,而影响了对事情的处理。中国人就人论事的方法无法适应跨国公司的制度化治理。制度化的治理非常重视文件化、数据化。在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凡要做某事,就要做得非常严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项目的说明用文件清楚地描述下来,凡事讲凭据,依靠文件和数据,这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市场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事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物化资本数量不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性因素,人才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可见外商到中国投资办企业,治理人才本土化是成功的大前提。同时,由于中国文化有其非凡的渊源和人文背景,如何尽快的适应中国文化,也是摆在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和总经理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外国跨国公司的人事政策的实证材料也反映出这一鲜明特色。

三洋电机有限公司是日本三洋集团在中国最早创办的独资生产性企业,产品全部外销。现有中国本地员工约4500人,其中中高层经营治理干部约104人,基层督导301人。这些治理干部大都是从工人中培养提拔起来的。而北京四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每年都定期选派中国员工参加出国培训,经过培训后的中方员工很多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和治理干部。②

治理着全世界3000多家肯德基、必胜客、塔科贝尔的全球百胜餐饮集团的亚太区副总裁苏敬轼先生,在给中国公司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将加速治理人才的本土化进程,在未来的五年内致力于在中国寻求合适的人才加入本公司„”③

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每一项投资都遵循的指导原则中有一条就是“治理的本土化”原则。治理本土化的重要一环是员工本土化。员工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一种跨国环境中培养本地员工,使他们拥有某一职位的能力和知识,并能与世界其他地区同等职位具有相同竞争力。公司给员工很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对未来布满希望。为公司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治理者,这是最有利于公司自身发展的。

毋庸置疑,许许多多在华的闻名公司,在致力于使用中国的当地人才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努力,为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才并不是天生的,要实现治理本土化,需要积极培养优秀人才,敢于让他们去开发、制造和推销产品。外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认为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通过培训大步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并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造就符合本公司要求的高级职员,造就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队伍。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天津成立摩托罗拉学校,大规模地先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还选派优秀员工到美国本部去参加长期或短期培训。

外企的培训政策对中国职员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让人们看到,得到这样的培训机会无疑将有利于他们的职业生涯,给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人对外企的培训赞不绝口,都希望能有这样的培训机会。

外资企业在培训上不惜重金。美国闻名的通用电器公司的中国培训计划部,仅在1996年就投入9亿美元的培训经费。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要性熟悉不够,许多企业不重视职工的培训,不重视培训的投入,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

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目标是要达到全球经营利润最大化,而它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优于其他人事策略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增强子公司所在国的信任感。

假如大量的所在国人员进入跨国公司的当地子公司担任治理工作,他们一般会带着本民族的感情,必将使跨国公司执行任何损害所在国利益的行为受到遏制。同时,跨国公司摈弃民族偏见的做法,也将会取信于所在国政府和人民。公司经营的高度透明化,也将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化形象。

第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经营治理上的损失。

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有人认为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失败的比例为25%-40%。而人才的本土化战略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能降低经营成本,使跨国公司明显获利。在通常情况下,派往国外的治理人员,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经费,进行较长时间的全面深入的有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这些外派人员还要享受高额的津贴和补贴、母国与驻在国之间的往返差旅费用等。直接聘用子公司所在国人员,一方面免除了上述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国低工资的优点,以远远低于母国公司工资标准却明显高于所在国水准的工资,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再者,由于采用人才本土化战略,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文化上的隔阂,增强了公司与所在国政府打交道的能力。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治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母国人员进入异国工作,由于文化差异、家属不适应等而造成的思想上的不稳定,有时会造成治理人员在所在国履行治理职责半途而废;母国治理人员也经常会碰到跨国提升的机会,这些都会影响治理人员的稳定。在东道国当地招聘当地治理人员则会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人才当地化战略对跨国公司来说,带来的利益显然不止以上诸点。但是人才本土化战略同其他战略一样是利弊互见,长短并存的。从理论上来说,在跨国公司的人事战略中,人才的国际化战略应该是最为有效的。因为它不考虑治理人员的国籍,而只从能力的角度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调配和使用人力资源,更符合日益发展起来的全球战略需要。但在实践上,由于许多子公司的所在国要求雇用当地人员担任治理人员,并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来实现这一要求,这样就使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带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弱点。

一是要使治理人员国际化,跨国企业必须在很大的地理范围内分散招聘人员,必须对雇员进行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培训,并对治理人员及其家属在不同国家间作调动,这样就可能使实行这一战略的费用较高。二是这种战略要求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治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控制,从而限制了各地区经理在用人方面的自主权。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对我国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它们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高素质人才,在某种意义上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储备了经营治理人才。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地雇用的治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治理经验,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这些新型企业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国内的流动,必将带动国际先进治理经验和技术在国内的传播,从而加速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使得一些跨国公司的中方高级治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与一般工人在酬上的差距很大。中方人员的部门经理工资达到工人工资四至七倍相当普遍。有些合资企业中方代表的工资是相似国有企业厂长工资的十倍以上。与此同时,这些跨国企业还对高职人员实行住房优惠。跨国公司采取这种酬政策的结果是,国有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和国家耗费大量资源培养的大专院校的高材生被跨国公司优先录用,并给相同职级的国有企业干部带来心理不平衡,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些中方高级雇员甚至完全站到了外商利益的一边,乃至纵容外商损害国家利益,甚至为外商牟取暴利出谋划策④。

注释:

1全球化趋势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北京人才市场》。1998年3月9日

2人才治理本土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年第18期

3中国MBA大有可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年第12期

4关于外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劳资关系的若干情况。《当代思潮》1998年2月29日

第四篇:波特在华战略讲稿

波特:运营层面的有效性和战略定位的区别

------------------

2004年6月18日,当今战略第一权威、“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博士(Dr.Michael Porter)来华领衔主持“红塔集团2004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波特教授与彼德•德鲁克、格林斯潘名列“20世纪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50位人物”前3名)。论坛期间,波特博士与著名商界领袖围绕竞争战略等话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及充满睿智的对话。

迈克尔‧波特:我们在讨论战略的时候,我们的重点是放在这个问题上面的,什么问题呢?是一家公司如何能够在自己的行业当中做到表现最佳,我们所了解的是出色的表现,我们讲竞争优势方面的出色表现,可以有两种非常不同的方式可以表现的,第一个在运行上面做到很有效,第二就是战略的定位,这个差别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还发现很多的经理把这两个东西实际上是混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要把运营层面的有效性和战略的定位这两者分别说一下。

运营上边的有效性就是要把那些先进的经验学过来并且加以实施,当然先进经验是跨行业的这种多如牛毛,包括机械使用,包括经济方面管理销售队伍的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我们的竞争优势一方面是要更好的学习先进的经验,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制的国家当中,我们发现需要介绍一些先进的经验包括产品的质量,产品达到世界级的水平,使你的设施更加合理化,把那些效力低的设施加以关闭,购买一些现代化的设备等等,在新型的经济体制当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在这里讲到的。我们来整合世界,了解最好的竞争对手的做法,并且试图学习他们的一些先进的经验,这可以说是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要花很多的时间、工作经历才可以做到的。

很多情况下这也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发现如果你在运营效率上不好的话,这个战略就不行了。应该先做到利益上、效率上达到一定的水准,然后才可以生存下来。我们也是在这个之后通过战略把事情做得更好。运营上面的效率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只是实施先进经验的话,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也会实施同样的先进的经验的,因此你们可能短期来说有一段时间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由于其它人也学会了先进的经验,你就不是这种经验了,最佳的方法、经验,大家都要去学习,因此如果这方面来开展竞争的话,那是很难胜的,这并不是说你必须这样做,你没有选择,总是要寻找经验的,只是有一些先进的经验是不够的,因为通过它使你获得竞争优势,这个机率不大的,因为其它人也会效仿。如果在同个行业都实施最佳先进经验的话,那么所发生的什么事情呢?就是大家看起来都是长得一样。从战略的角度上来看,如果看一下竞争对手和他们是一样的话,这是一个很差的一个事情,这是最坏的情况,不一定和你的竞争对手用同样的方式竞争,如果同样竞争的话,你最终就要打价格战,对你来说长期保持优势是很难的。最佳的结果看起来是很类似的,战略怎么样?战略并不是要涉及最佳的做法,战略是要选择什么样的做法可以使你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和你的竞争对手的竞争。

做为一个先进经验的话,当然也是要学习的、需要做的,我们讲的战略的部分,是涉及其它方面要做的,通过什么样子的做法你可以做到你可以和别人有所不同。要进行这个思考的时候,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打一个比方─比赛,从这个角度上面来思考,运营上需要的是在同样的比赛中你要比别人跑的更快,要走在前面,至少不要拉得太远。战略,就是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向参加的竞赛,我们一开始讲课的时候讲到了羚羊和狮子的例子,运营上面的效率,就是要试图比狮子跑的更快一点就可以了。战略是涉及要到其它的地方去,到其它的地方狮子就不会追你了,战略是这么回事。这两个是不同的,但是两个事情都是要做的,你要关心的是先进的经验是什么?要实施的时候,要清楚怎么样做到与众不同。

为公司制定好的战略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迈克尔.波特:对一个良好的战略人来说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才能为你的公司制定一个良好的战略,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假设你们要实施一些最佳的做法的先进经验,比如说有一个新的机器,你就会去买,或者是有了新的管理物流的方式你也会学习这些想法,会把这些想法介绍到公司当中来,我们假设你可以做这些工作,但是你要有一个很清楚的战略,需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了解到至少有五个方面或者说五个条件。

这五个条件是好的战略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里分别列了出来,我给大家把每一个都进行简单的介绍。我在这里介绍的时候我也希望大家考虑一下自己的状况,你的公司是不是有一战略呢?是不是你们战略满足这些条件呢?是不是你们只是运营上边的效率来做竞争唯一的条件是你们要有一个不同的价值的取向,我们过一会再说这个方面的意义到底意味着什么?你们想做的事情想提供的事情和其它的竞争者比差别很大的,第二个应该有一个不同的是为客户经营设计的价值链,如果你的竞争优势是和别人都一样的,那就没有什么价值,战略就是要选择不同的经营做事情的方式。第三个条件就是需要做清楚的选择、清楚的取舍,并且确定哪些是不去做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公司常犯的一些事情,就是他们想试图做的事情太多,他们不愿意舍弃一些东西,他们不愿意作出选择。第四个条件,在价值链上的各项活动,必须是相互能够加以促进的;第五是做一个良好的战略,任何一个战略必须要实施三至四年,否则就不算是战略,如果每年都对战略进行改变的话,就不等于是战略了,等于是跟随时髦,这些是基本构思发展的连续性,这是战略定义的一个方面。好的战略需要好的传播

迈克尔‧波特:最后底下有一个叫营运方面的衡量措施,就是一个先进经验的衡量措施,很简单,就是把自己跟其它的公司对比一下,看看你的先进经验做得怎么样?这是非常重要战略需要衡量的部分。还有就是你们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把战略做一个很好的宣传,在组织内部进行宣讲,也要对你的周围人进行宣讲,你的客户必须要了解你的战略,你的供货商也需要了解你的战略,股票市场需要了解你的战略。一个好的经理人和好的领导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宣传你的战略,有25%的时间需要宣传,这是他们的工作,所以大家都知道战略是什么?曾经一些人认为战略只是高管人员要管的事情,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高管了解,作为一个秘密是不好的,应该让所有的人了解战略是什么?不然他们不知道战略的话,就没法做好工作。有一些人他不了解公司特点是什么,如果他们没有任何指令的话,你看到这些人只是一些所谓的先进经验的存在,如果不把战略宣传一下的话,整个的组织只会按照先进经验这个层面进行工作,在这个方面作为领导不宣传战略是问题所在,一个好的领导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简要的回顾一下战略的情况,不管你说开什么样的会议,讲什么内容,领导都会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会说“我们考虑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先记住我们最终想做什么事情?怎么实现我们公司最终的目标”?好的领导总是会把人们拽回来,告诉他们做这个事情怎么有利于我们的战略的实施,怎么提高我们的优势,所以说宣讲工作非常重要。

我们在这部分讲的事情,讲战略的时候,条件是什么?希望满足什么样子的条件才能够建立一个非常有效的战略?如何发现战略?如何传播战略?我想在这里强调的问题是就是在这张图的右手表格的部分(幻灯片)。在这里有很多文章和管理方面的书都讲这个方面的事情,他们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成功是外包,成功就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就是所谓的学习。管理方面的书都是好象拿出一个成功的解决方案告诉你们,没有答案的,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的。别人做的事情你学着做,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说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任何一件事,某件事情做可能是不错的,但是不能算是战略。它没有讲具体的方向,并没有讲到方向,并没有讲到独特的方式,所以在公司拿出来这些东西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准备,帮助他们了解,尽管这些字,像革新,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还是不够的,还不构成战略,他们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关于国际化,要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我们花一点时间讲一下国际化的问题。我想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重要的一些事情,就是在考虑国际化问题的时候,要在他们初期就要尽早的介入,因为很多的产业,不仅仅是中国的产业,他们都是区域性的,他们是全球性的,所以说为了有竞争优势的话,不能只在家里做生意。这个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业务,但是很多的业务都是适用的,所以怎么考虑国际化的问题呢?我想找到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些事情。要想进入外国公司必须拿出来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如果想成功,要想做到最好、最大的话,必须有一个产品的营销概念,或者营销的投资不一样,价格因素会直接的影响这个工作的。如果你们不直接和客户见面的话,很难有竞争性吗?所以说,你们在建合资企业,在搞营销的时候,必须建立和客户之间建立联系,至少部分的直接联系,这样可以了解并且学会搞清楚客户需要什么东西,而且制定优先的次序,出了国以后应该首先进入哪些市场,首先进入的市场必须有类似的需求和细分,这样的话,你的战略就可以成功的加以运用。

通常有意思的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我想中国也是这样的,找外国的人把他们进入外国的一种方法,我们看到拉丁的一个公司,他们进入美国的时候,他们针对的找自己最熟悉的方面。还要做一些要有适合的联盟,选择合作伙伴都是很重要的方法。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你可以发展了,来发展自己的组织了,进一步的往前走了,发现如果太依赖于你的合作的伙伴的话,如果你的合作伙伴可以把你封杀了,不让你培养自己的技能的话,对于一个公司长期成功就会很困难了。在国际化的时候,你们最开始是应该在中国生产制造,然后把它卖到其它的市场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要考虑在一个国际生产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制造,这个事情通常是发展中的国家很困难的方法,他们习惯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很多的产品在自己的国家进行生产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到其它的地方进行生产。举一个例子,比如说CEMEX是一个墨西哥的水泥工厂,他在国际化非常成功,我已经讲到他们做的一些关键的事情作为一些例子。

作为多元化的指导性的原则,就必须在公司一级的战略来开始,我们有商业的战略还有公司的战略,公司的战略就是怎么确定到底在哪一些业务中进行竞争,这个例子是一个世界级的商业集团的事例,是迪斯尼公司,他们是一个世界级的世界集团了,这个公司是做不同的业务的,但这些业务都是相关的,有竞争的优势,有合力的作用,在整个业务之间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持的效应。迪斯尼出电影,但是使用同样的电影的这些人物放到主题公园去,他们共享迪斯尼品牌,所以主题公园和电影是相互的相得益彰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多元化的做法的典型做法。这是发展中国家很典型的一个集团,我们看到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这个情况,有一些集团通常是很大的,他们在命名的时候在很多不同的业务中进行,完全都是不相关的一些东西,比如说航空公司一些房地产,有些做金融服务,这是很典型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很典型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当地发展情况不同,效率不足,教育的机构也是效率不高的,其它的一些机制也做得不够,所以大的商业集团可以做得效率高一点。

通常,他们对政府施加更大的影响力,他们通常有能力和外方做一些短期交易,比如外交公司想找大公司,想在中国做一些交易,我们发现随着经济向前发展,随着市场的效率越来越高的时候,当地的机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商业集团、集团公司生存的空间就很小了,所以说,人均GDP上升的时候,这些集团就关门、倒闭了,我们看韩国水果公司的情况是一样的,日本的公司也是一样的,都已经被拆分了,这是一种情况。这是因为没有竞争的优势,如果你想在很多的领域当中竞争的话,这些不同的领域相互没有关系的话,这样的竞争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因此对你来说,如果你是作为一个企业集团的一部分,你想进行的竞争是什么?这种做法在今天可能还行,可是今后得确定那些领域要做到世界一流,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中做到世界一流,实际上只要在这个领域当中选一个能够做到世界一流,而且在一个领域当中进行你的业务就行了。

我刚才举了一个例子,智利的公司,看到一些主要的企业的集团以前是涉足很广,现在已经分开了,当然如果分开了,时机抓的比较早的话,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了,如果要等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于是出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来回答几个问题,还剩下几分钟的时间,这儿有一个问题是关系到多样化的问题,二三年前美国有一百多个公司,其中有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中国现在有100个汽车制造公司,如果我们起步比较晚的话,我们今后怎么做呢?中国市场发展很快,有很多政府的插手,很多国有企业,他们这些企业得到的资本实际是不应该给他们的,应该根据经济的标准,这些钱不应该带给他们的。这两点就给了很多的公司的支持,很多公司是倒闭的,现在不应该生存的公司,早就应该倒闭了。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找到一个真正的战略,并且提出一个竞争的优势。这并不是中国的公司提供一个产品线的方法来做的,而是尽量的集中市场的领域,细分做一些某一种型号的汽车,有一点很有必要,这个行业是非常复杂的,你可以考虑有一个合作伙伴,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有一个迅速改变的过程。而不是自己单枪匹马去拼。有一些汽车公司倒闭的原因,就是这些公司一味的进行整合,但是要想公司扩大,并不是需要这个来做的,真正的是需要一些竞争优势的。

我们要学习如何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利用和外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加速这种学习的过程。另外,还要考虑行业的利润率,我发现排列在各国差别是很大的,因为各个国家行业是不同的,因为中国的行业是不同于美国的行业的。在中国我已经说过,还有很多政府插手的现象。在中国一个航空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容量,使每个飞机都是满的话,会阻挡你赚很多钱的。在软件的行业,这方面中国的公司很少,大家知道在软件行业主要的语言是英语,中国的公司有这个问题,中国的软件行业利润率和美国的行业相比,利润率之间的相差是令人吃惊的,因此,所有的在不同的国家排列是不同的,但是你要有针对的区别。

战略需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的取向

迈克尔‧波特:我所发现的是大多数的公司实际上没有战略,如果加上五个条件来衡量的话,他们一般没有战略,一个公司常常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实施一些先进的经验,也许他们试图经常寻找一些先进经验,这是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也是如此,在这样的国家,其它公司有很多的东西要去学习,要学习其它的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因此,一定要找到一个不同经营的方式,这样不会和他们迎头开展竞争。我们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是对于一个战略的不同的条件和要求的例子,这个例子是搞汽车租赁公司的一个例子,他们向个人提供租车服务的公司,比如赫尔斯等等这些租赁的公司,这些公司名字叫安特法,实际上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租赁汽车公司,从它的规模来看,也许和其它最有利润的公司相比,它比北美最大的两家公司的利润相比要高出两倍,为什么大家不知道这个家公司呢?因为这是一个私营的公司,它是一个没有上市的公司,因此大家对它了解的情况不是很多,这个公司的总部是在圣路易斯密苏里这个地方,对于这个企业的战略是什么?战略是需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的取向,价值的取向说明实际上主要有三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是客户,你准备服务什么类型的客户,这些客户提高会满足他们什么样子的需求?你们会期待或者寻求相应的价格是什么样子的价格?这三点可以构成你的价值取向,这个基本的理论就是说你要做出不同的选择,你的这种选择要和对手有所不同,如果你试图对所有的客户做出服务,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什么样子的价位都去满足,那第一点等于没有价值,第二点很难说你有一个竞争的优势,因此这等于是第一个条件,安特法这个租车的公司,他对自己的行业十分了解的,并且认识到尽管很多的车租的人都是旅行的人,但是实际上租车一般都是出租给这些人,他们不但认识这一点,同时还认识到有些其它住的人也需要组车技这样的市场也很大,但是有一些具体的情况,常见的情况就是你自己的车坏了,用不了了,所以你也需要租车,如果车坏了,需要修理,也需要租车,也有其它的情况需要租车。这个企业认识到在自己家地区租车的需求和旅行租车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客户需要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于是他们决定重点放在家庭的或者是城市的租借的市场,他们不太在乎其它的一些什么情况,如果这个旅行社找到他们这个地方去的话,他们会把车租给他,但是他们战略的制定方面是针对那些在他们所属的本地的地区的情况。

还有另外一个战略的情况,也就是说有不同的价值链的情况。我们盘一下安特法公司做了很好的选择,在价值链当中做了不同的调整,他们是怎么做更有特色的,要新、更有效率、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满足他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所以他们的办事处不在机场,不在市中心的车展或者是酒店,他们办事处都是分散在所有大都市的各个角落,在每一个城市都有他们的办事处,相对来说办事处时间都是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如果你不想去机场出租的话,实际上在住的附近就可以租到,他们直接提出把车开到你住的地方来交车,因为他们知道你如果打的、租车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们考虑一个最好的价值链,满足一个具体的需求,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战略的一个特点。不仅仅是超细你竞争对手的做法,你们只是决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做事。

还有一个例子,这是一个肥皂公司,这个公司他们有不同的战略,他们专门的做了肥皂是有特点的,专门是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的,他们设计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一个价值链,看上去和宝洁公司完全不一样,和联合丽华公司完全不一样。这个公司现在是强生公司的一个事业部,在它考虑战略的时候,考虑如何竞争,不要考虑这个事情,不要说它是最好的肥皂,不要这么想,没有最好的肥皂,关键考虑你考虑用肥皂干什么?这个是最关键的,所以我们不想什么是最好的肥皂,他要想什么是最重要的需求,在我这个产业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需求,我可以再重点结合这个事情做一个价值链,我做一个满足别人的需求,作为战略必须要考虑这些。

还有第三个例子,这个公司是做快餐业,他是在威力马拉的一个公司,是中美的一个公司,这个国家非常穷,但是这个公司能够成功的和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所有的国际品牌都可以和他们掰一下手腕,为什么可以竞争?因为他并没有抄袭他们的做法,他们制定了一个自己的战略,他们主要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要求,和美国的连锁店确是不一样的,他们设计一个不同的方法,比如在麦当劳到柜台上面点菜,把餐拿回来坐下来吃,他们会说我们给你做一点不同的服务,他们创造不同的战略,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的需求。如果想和跨国公司竞争的话,做同样的事情竞争我觉得不太可能成功,必须找到一个方法制定一个战略,这种市场采取一种独特的视角、满足一种独特的需求,这个公司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两个问题必须有一个价值的取向,哪个客户有什么需求,相对的价格是什么?必须建立不同的价值链,这样才能够使你们更好的满足这些需求,比你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出色。

第三个条件,就是必须有取舍,有一些人是做工程的,你做这个事情的话做这个就不能做那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制定战略的时候要考虑取舍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你的竞争对手很难模仿你的战略。如果有取舍的话,对手学了你就会伤害自己,这样的话就干脆不抄袭你了,或者说不会有效的抄袭你。这张幻灯片大家可以看出到底取舍在什么地方?有来自产品的取舍,产品的特点,有来自于设计的价值链的活动,举个例子,就是这个肥皂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公司。

这个公司生产的肥皂是非常温和的一种肥皂,工程师说这个肥皂在你的皮肤上面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完全可以冲干净。针对于洗脸用,因为洗完脸的时候不希望留有残留物,还针对一些皮肤比较敏感的人。是谁推荐这种肥皂呢?其实都是那些皮肤医生来向皮肤病患者推荐这种肥皂的,可以解决皮肤过敏的问题。这不是最好的肥皂,这个问题如果这么说就提错误了,战略上不问这些问题,但是这个肥皂是能够满足一个特别重要的需求,而这个重要的需求来自很大一批人,为什么说很成功呢?这个肥皂确实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很清楚,比如说要想做得比较温和的肥皂,就要放弃清洗的能力;如果你要特别脏的话,这个肥皂不太管用的,这是一个取舍,除去想让它柔和,不要过敏的话,就不能有一种强烈去污的能力,而且它不能除臭,如果想要除臭肥皂的话,必须在皮肤上面残留一些东西,这样才可以除臭,所以他们有一个很清楚的取舍的问题,公司有不同的产品,要想抄袭这个公司的产品,这就有问题了,因为他们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中的关键的特点把它去掉,这样就造成了你的产品和其它的产品会有冲突,所以可以看到这个取舍非常之重要。有的时候,在涉及制造的时候涉及一些具体的东西,要设计一些东西要针对一些标准,有一个完全不不同的工厂做一些定制的产品,这个也存在一些取舍,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只能择其一而做,这个战略家是要考虑取舍的,因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保护是别人不能仿造的。他们对公司提供机会,让大家知道它是非常有特色的产品。

大家可以看一下另外的例子,战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把价值链做一个集成的问题、一体化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作为航空公司在这个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记得刚才我们说过航空公司是到目前位置是盈利状况最好,已经长期保持一个很好的盈利状态。非常有意思的一点,这个航空公司的CEO写了一本书,讲到了航空公司的竞争方式,讲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竞争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但是,其它的航空公司都不能模仿他们这么做,至少不能太有效,三十年都学不会,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因为这里的战略包括相互的能够加强、互相不同的这些活动,不仅仅这个公司做了选择之后,针对一些活动做单独的决策。

在西南航空公司,我们刚才的幻灯片讲到一个关键的优势是它的成本,为什么说它的成本很低呢?是因为他们一天使用飞机比别人高的多,这个飞机是一直在飞的,而不是在机坪那儿停的,这样的话可以使营业效率高,可以使机组人员、整机方面会有一个更好的利用,他们可以很好的地方这个资本更好的使用,大家可以在幻灯片上看到这个介绍。为什么说他们可以让飞机更多的在天上飞,是因为他们的周转周期比较短,他们可以马上更快的让飞机起飞,他们周转的时间只有20分钟,飞机落下来清扫之后20分钟之后又起飞了,下一次起飞的时候,你可以自己看一下表,看一下中国的航空公司怎么样?中国航空公司大概需要1个小时,或者1个半小时,才能起飞,这个公司20分钟就可以下来再飞上去。他们怎么做的?他们公司的效率非常高,他们有非常好的程序把这个事情做得更有效,但是想要了解这个战略的话,必须了解的不仅仅是这个东西。为什么说他们能做得这么有效,能够非常有效的使用飞机,他们在飞机上提供的服务是非常有限的,他们不提供餐食,他们不会把你的行李送到另一个航空公司去,他们会拿着这个行李交给你,不会把你的行李放到连接的下一趟的飞机上去,他们没有这样的固定的座位,只要有座位坐就可以了,他们没有商务舱、公务舱、经济舱,都是一个级别。为什么这些事情很重要呢?因为这些事情是给飞机提供维修服务的比较容易,在降落、起飞之间非常容易,不必清洗垃圾,也不必把新的餐室装上去,也不必处理行李的情况,把它放在集装箱上,到时候落下来去取就可以了。大家可以看一下服务的模式,和它的飞机周转率有直接的关系,服务的模式主要取决于哪个特别的航线飞机要飞,这个你很清楚,他们不想飞长距离的航线,他们不想飞那些枢纽的机场,因为枢纽的机场有很多的转机的情况,他们一般飞到一个小的城市去,他们飞到大城市去的话,一般飞到第二、第三机场,而不是最大的机场,这个很重要。因为短期飞行的客户不在乎吃不吃饭;所以到二型的客户,就是不会考虑中转的客户,如果这样的话就不需要考虑下一个转机的飞机,所有的战略组成部分都相互的加强。航线上面的服务造成服务使你的周转期降低,然后再相互影响,它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你能这么竞争的话,人们很难模仿你,因为竞争对手不只是模仿一个事情,必须把你整个的战略模仿才可以,这样才能有效。其它的航空公司只想学其中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结果,因为如果你会全学的话,这些事情都会不匹配。

举一个另外的一个例子,它是一个西班牙的公司,是做零售的,它在不同的选择当中有不同的价值链,拼凑的很好。戴尔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计算机公司,这也学不了它,这是他们副董事长说的话,为什么说很难模仿呢?大家可以看看,很有意思的。五个战略条件的最后一点是连续性的问题。如果有一个战略的话,必须有连续性,不能变来变去,必须要做这个承诺,必须做几年的一个承诺,为什么这样说对呢?这是因为要想培养正确的技能是需要花时间的,你这个组织、你这个人是要学习的,客户要想了解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也需要花时间的。为了使供货商了解更好的服务意识,这也需要花时间,如果你总是在战略上变来变去,总是试图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这是不行的,大家都会感到糊涂的,这样不可以的。因此,你需要作出这种承诺,特别是要向你作出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方面作出承诺,那这并不是说你就永远一层不变,变还是需要变的,首先你要不断的来寻找最佳的做法,而这总是需要做一件事情,这个是需要总是要做的事情。

第二,总是要寻找更好的方面,要实施制定你的战略。如果有了新的技术,那么就要问一下作为我这家公司如何用这个技术更加使我的战略变得更有效呢?因此,像战略做出承诺,并不是说永远一层不变,实际上我认为如果你有一个很清楚的战略的话,实际上你变得更快,比你没有战略作出变化的速度要快,因为有战略就会作出你优先,并确定出哪些是重要的。如果没有战略的话,所有东西你都会觉得是重要的,这样的话,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就搞不清楚了。

今天一开始我已经讲过,很多的公司是没有一个战略的,根据我下的这种定义的战略,他们是没有的。很多的公司很简单的在跟时髦,然后实施最佳的做法,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认为这个原因是因为有很多的力量、很多的对于实施一项战略的力量影响着你实施战略,包括你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力量来影响你制定战略。在下面的一些片子上面我来把这些力量梳理一下,有什么样子的力量来影响你的战略的制定。我们来看一下,比如你们的客户,如果你的客户告诉你说我希望你能够给我提供额外的服务,你怎么办呢?如果这个客户不符合你的战略怎么办?大多的公司一般都试图让客户高兴,因此他们会做什么呢?他们会逐渐的离开他们战略的重点。一个良好的战略者会使客户不高兴的,我们都学习的是要让你的客户高兴,但是如果你是真正的战略者的话,你就会使一些客户不高兴,因为你并不是试图满足所有的需求。如果你听取你客户的意见,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可以做什么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战略了,这个是战略的一个意见,就是听客户的意见太多。你要清楚哪些客户的意见是需要听的,哪些需求是需要满足的,并不是说受了他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所谓行业障碍的外包。在做很多业务外包的时候,看上去你和你的竞争对手差不多,出去你是外包的话,竞争对手也可以,这样你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没有了,因此外包也要谨慎行事。

很多内部的公司的做法对战略也是不利的,我们讲长期的战略目标,如果不考虑利润水平的话,只考虑增长的话,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可能会进入其它的一些市场领域里面,而这个市场你可能不会做到有差异化,因此目标本身的制定会有一些问题。我们也看到一些坏的想法出现,其中一个在观众层很受管理的一个想法,质量是免费的,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大家可能听说过,是TQM运动产生的,这是全质量控制,也就是说这个目的是什么?就是说减少错误,使你的质量改善,同时降低你的成本。正是因为减少错误和缺陷,通常与此同时要改变你的设计和进程,这样就减少浪费,减少效率低下,因为缺陷是造成浪费的。有浪费要解决问题,要到地方去为对方产品提供服务,因此在缺陷方面质量提高是免费的,但是很多经理都糊涂了,他觉得所有的质量提高都是可以免费得到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唯一的免费的质量提高就是缺陷,如果想提供更多客户服务的话,并不能说全是免费的,因为你需要更多的人、更好的技术,如果希望你的技术有更多的功能,这也不是说白可以得到的,要更多的工程师花时间、要制造的产品更加复杂,但是很多的经理人都觉得所有的质量提高都是可以免费提高的,因此他们把所有的产品都提高质量,并不是有一定的取舍,这就是一个战略的想法。

同时,资本市场上的战略是有所不同的,有一些上市的公司,开始我已经提到这一点,我们所发现的是如果你的公司有上市的话,对你就有一种压力了,通常对你的战略也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个压力同时推动你向竞争对手方式发展,因为分析人员把你的和竞争对手加以比较,让你来行使一些对竞争对手好的经验,这个对象战略并不是好的,因为不能太多的模仿竞争对手的优势。因此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战略,要有战略就必须有一个很清楚的想法,要知道你要做什么?你整个的管理层都需要共享这些想法的,因为你应该先在公司内部做一个很好的选择,让大家对这个想法表示共享。我想到了杰尼公司的做法,这个公司有很好的战略,新的管理层进来的时候,他们决定说要发展这个公司,要想发展这个公司,就要把这个转换成一个大众市场的一个消费的品牌,当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他们破坏了这个战略,因为这个产品并不是说针对大众市场的,并不是说在电视上边常常看的针对的大众市场,而这个产品是专门满足一些具体的需求的,而且它的营销方式也是通过皮肤来加以宣传的,这个方面打广告的时候涉及到一些数据、事实,并不是涉及到一些形象,大家在电视上看有肥皂洗澡方面这样的镜头,他们并不是自己的公司的战略,他们只是学习其它公司的经验,模仿其它公司的经验,这样是不可以的,有很多公司毁灭了自己的战略,并不是其它公司毁灭了他们自己的战略,是他们自己毁灭了自己的战略,并不是说其它的公司毁灭了他们公司,是他们自己找麻烦,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理解战略的关键的原则的话,就觉得这么做没有必要的。现在已经有几个问题进来了,我想先回答几个问题,我想局限在15分钟之内回答问题。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讲的,这个比较难一点,我想讲的是我们书面的文章、文件还是很多的,这次的研讨会并不是说今天参与一下就完了,你们回去还要认真看一下这些材料,看这些数据、这些有关的文件,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方案。

为了制定一个战略,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要找到并确定你们作为企业来说要做的一些选择,基本上来说制定战略就要涉及到把你所想实现的东西加以限制,如果想满足所有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所有的都想做到的话,等于是没有。战略就要作出一些选择,要局限一下你自己希望实现的东西,服务于谁?满足什么样子的需求?都要需要作出一些选择,比如你所提供产品的种类。为了能够来发现你自己的战略,我们发现实际上通过三种方式可以进行非常有用的分析的,一个是你行业细分的情况,一会儿再稍微介绍一下,另外一个就是要真正试图去理解在价值链上哪些活动你要做的时候是可以做到与众不同,而且是希望做好的。比如说你公司在物流方面做的比较好,你怎么设计一个战略能够利用你在物流的长处,以便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三,要研究一下作一些取舍有哪些方面。我们试图找到一个新的战略的时候,或者重新发现一个战略。有时候一个战略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只是以前没有想到的。通常会发生一些事情,是一些新的战略是因为行业的要发生变化才想到转变战略。我举一个例子,可以来说明市场的细分,能够使你确定你战略是怎么定的?但是如果把一个行业分开来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分割的话,就要区别所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战略就是来确定在哪个领域当中来运作,在哪个行业细分当中加以运作。我们看一下汽车保险这个行业,北美有两家公司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一个叫P 一个叫G 他们两家公司的战略基本上是市场细分的战略,他们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市场细分的部分,就是所谓哪一群的客户,而且要为他们集中的进行服务,并且设计一条适合的价值链。他们所希望的客户的服务是经常容易出现事故的这样的价值链,一般是年龄比较大,或者年龄比较的这样的群体,很多保险公司是不喜欢这样的客户的,因为他们经常出事故,这样使他们的成本就提升了,这家公司是找到一个办法来制定一个价值链这个目的是专门针对这些客户的,而且通过这样的设计他们赚了很多钱,当然这个不可能有时间详细的跟大家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个公司,Crowing公司,他们的战略是出事机率最小的公司,他们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型把这些客户找出来,如果你们不是属于这样的客户的话,他们甚至不给你上保险,他们会说很抱歉,不能报,不愿意给你报价,如果你是属于他们这个模型当中所说明的非风险的驾驶员的话,他们给你提供的价值应该说是平均的保费的价格低15%,他们考虑这个价值链的话,他们做到低成本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代理,他们都是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过邮递的方式,或者通过电话的方式卖保险的,因为对于这一群客户来说他们是不常常出事故的,也没有特别的时间来面对面的打交道的,他们清楚哪些模式可以针对这些客户。

因此对于你们来说做一个挑战来说,要在你们的行业要了解一下你们的客户群体是谁?哪些客户有什么不同的需求?哪些客户服务是提供什么样子的客户?我们只是搞一定的服务,而且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出色,是不是集中服务一群客户,用一个特殊的价值链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是需要你们作出分析的过程。

Growing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他们在这个方面细分做得很好,我想这个片子一看很清楚,这是一个公司要加以发展的公司,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战略。很容易,如果你放弃战略的话,很难发展公司,如果你不想赚太多的钱,如果保持战略的同时还要发展,通过这个片子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制定一个战略就是要涉及一些过程,我想这方面大家已经了解了很多的情况,一开始做这个战略规划的时候,都是充满着官僚主义的味道的,要填很多的表格,有很多的结构,我想现在我们已经学到这个过程不应该是这样官僚的,应该是更灵活一点,设计的时候应该满足不同商业的需求,但是从这个方面有一些经验教训,了解如何经营战略规划,我在这里讲了其中一些经验教训,比如说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团队,不仅仅是一个人,是需要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知道你所有业务的情况,这个团队必须要协作,共同制定战略,并不是说把这个战略一部分放在小组进行制定,再综合,这些必须要一起做。必须要有一个规划小组一起进行研究,而不是分别研制,我们必须制定。如果有一个战略人制定的话,人家就不在乎了,战略规划者应该是一个支撑的人,应该是支撑的男士或者是女士,他应该帮助你收集信息,帮助你把这个过程做好,而不是由他来写计划,或者制定计划的人。大家可以看到其它的一些内容,自己去看下(材料)。

我想我们已经讲了很多的事情,也讲到了如何对你的绩效来对你进行衡量的问题,绩效同你的战略进行衡量的问题,现在发现有不同的衡量的方式,需要一开始就制定出来。在上面说的是一些战略制定的问题,这些战略制定必须要知道对于你的投资回报是怎么样?永远要跟踪自己的设计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看一下造成你回报的原因,还有一些东西是相对的,是成本和价格的问题,所以对比一下你相对的成本价格的问题,以及投资的回报,这都是战略经济学当中最能体现你回报的价值问题,你的一些产品的特点和特色是不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战略这方面的内容都不同,所以这里面没有一个通用的架构,在下一个层次你要衡量一下某些活动你是如何进行的,以及这些活动你做的多么的出色,同战略是不是完全吻合,所以关键的战略就是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那么你必须非常仔细的衡量一下你的服务质量怎么样?必须拿出来有特色的东西。

中国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迈克尔.波特:人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这个方面的一系列的原因我已经讲过。但是,这儿还有一些危险的迹象。你们来看一下,联合国贸发组织衡量的一些组织,看一下他们对于中国作为一个外国直接投资的地点的时候是可以看到中国排名还是很低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很多的公司到中国来并不是说中国一个真正很好的开展业务,做企业地方,而是到这儿来是因为中国很大,大家都害怕如果不来的话,可能就会失去一些潜在的机会。由于这种做法,过去五到十年,各种的外资拥簇到中国,但是这些现象比较明显,很多的中国投资者,可以使他们挣很多的钱,这是它的回报率的问题,有的时候如果人家赚不到钱的话,外国投资者的胃口就会小一点,我想整个利润率的问题、资本回报率的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国现在正在面临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说,看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们看看基本的情况是什么样。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的强劲,正在朝正确的方向进行,而且只是同那些比较贫困的亚洲国家地区相比,中国是非常强劲的。创造这些机会的,还是没有跟上步伐,事业还有上升的势头。中国吸引很多的外资,但是这个利润率不是太理想,我们现在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随着这个事情的出现,我们知道中国的公司正在上升,现在已经上涨了,在中国做业务的成本也是上升的,现在已经是往上走了,所以建厂、征地、运输成本都会增加,能源也在增加,因为市场在成正比的快速往上走,在这个繁荣的时候,我觉得必须做更多的事情,在将来比过去做的事情更加多,在每次繁荣的阶段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所以这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竞争性是一个永不终止的挑战,因为你达到一个水平之后,就有了压力,然后必须进入下一个阶段,或者说不进则退,这是中国所面临的境地。

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平等的状况,在竞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一些竞争是很强的,上海是竞争的孤岛,北京竞争性非常强、深圳也非常强,由于一些孤岛的地区,这些孤岛是处于大洋之中,其它的人都是低收入的,或者竞争性比较差,这样的话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觉得这种不平衡性太多,地区性的差异非常大,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造成很多经济政策上的压力,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还会再介绍。

鉴于这个情况,讲到我们如何考虑这个问题,中国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中国的挑战是什么?需要先做的事情是什么?作为国家来说它的发展议程是怎么样的?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潜在的一些竞争性的概念。我们现在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一些竞争性的关键的问题,以及国家需要一些什么样子的东西才可以改变、才可以在经济上成长保持一个持续性,所以我想花一点时间讲一下一个总体的框架。当然再讲一下中国的案例,我们说为了竞争性的问题,是一个字眼而已,经常被人们误解,就像一个战略这个词的竞争性有很大的含义,很多的含义都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有些人讲竞争性的时候,讲它的货币的价值,他们说如果货币贬值的话,你的竞争性就强,为什么讲竞争性?还要讲工资的问题,如果工资下来了,你的竞争性就强了,我们觉得这样考虑竞争性思路是错的,因为发展经济必须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工资下降的话,这并不是说你具有竞争性了,只能说你的竞争性差了,如果你的货币贬值了,才能支持你的贸易的话,这并不是说你具有竞争性,那标志着你的竞争性是不行的。必须要不断的升值,如果你货币的升值的话,你可以从全世界以更低的价格买东西。或许贬值是一件坏的事情,对公司是坏的事情,不是好的事情,如果工资低的话,你就会很穷,你是想要高工资的吗?所以说,我觉得竞争性正确的定义是生产力,一个国家有竞争性必须有生产力,如果每天都有很多的产出这才是好的,每一个单位生产力高的话就可以给自己多付一点工资,同时在市场上还有竞争性,如果你的生产力高,你的投资的回报率也好,如果你的生产力不高的话,你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降低,这里有一个非常详细的在一个国家繁荣度和生产力有一个非常强的竞争性。

中国主要是使用劳工生产产品和服务,相对来说产品和服务价值比较低,现在这个挑战就是能够生产产品和服务或者是以比这些产品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也许中国可以将这些产品直接的卖给公司,而不是说作一个材料的加工的生产。我们知道有一些生产资料由外国公司和国内公司在经济当中出现才可以,如果要想有竞争性的话,必须要有外国的公司加入才可以。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掌握这个所有的产业是不可能的,对于他们来说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们知道你们需要很强的一个本地的公司的参与才可以在经济上具有很高的生产率,我们最近发现的一些情况是这样的,要想取得繁荣的话,实际上重要的问题并不是说你在哪个产业竞争,你可以在很多的产业中都获得繁荣,并不是说你在哪儿竞争,而在于你如何竞争。你可以选择,买鞋做这个鞋,可以卖很便宜的鞋,可以卖意大利的鞋,意大利的鞋可以说300美元一双,而不是几角钱一双,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和质量非常好的鞋。如果你生产力高的话,你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你没有使用先进的技术的话,如果没有很好的设计和很好的服务的话,你就不可能取得繁荣的情况。

最后一点,我们想说生产力不仅仅是由出口部门来决定的,日本在过去犯了很多的错误,他们说经济应该是每一个部门来决定的,不可能忽视任何一方,必须有非常有效的本地的产业,同要有一个出口产业,如果本地的产品特点好的话,就会使你的出口成本提高,也会把你的生活水准的水平提高。看看日本的情况,他们强调出口,确实对当地的部分,比如零售方面的忽视、运输方面的忽视这些都是效率布告的,而且得不到保护,不让他们有任何的竞争,在日本,竞争业务的成本就非常高,日本的公司不想在日本投资了,高到他们去中国、马来西亚、台湾投资。日本就面临着一个投资不足的情况,他们面临着一个事业的情况,他们核心的速度也是放缓了。必须建立一个国家的经济的战略,还要考虑一个整体的经济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外贸的一部分。什么造成了你的生产力高,还有竞争性比较强的呢?我们知道有三种比较大的内容造成,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看是上面的一个横幅的情况(幻灯片)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情况就是你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的经济政策,非常稳定的预算的体制,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政策,需要有一个让人信赖的法律的体制,让人们相信因为法律的体制的存在,能够使他们公正,能够使他们在其它的事情得到公正,同时在社会条件方面也应该有进展。必须要改善社会的条件,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帮我们建立竞争性的一般性的条件。

我们说创立财富之后,只要你卖出这个产品超过成本的时候,你就创造财富了,政府做不到这点,只有公司、企业来创造财富。所以最基本的生产力的确定的因素,就在于这个或者企业的生产力,这个部分上是由于运营的战略或者是一些做法,同时也会由于他们的商业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公司在什么样子的竞争环境当中来竞争。所以在分析中国的生产力的时候,今天的情况、未来的情况,我们看这一下这个问题的所在吧。

中国在上边这些地方做的还是不错的,在比较宽泛的地方做的还是不错的,中国做的通货膨胀是比较低的,宏观的经济政策确实是非常稳健的,只要他们持续下去的话,他们还会支持不断的向前发展。中国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说人的、社会方面的方面有一些进展。这张图(见图)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力发展的状况,这个报告是联合国起草的报告,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改善人力方面发展的指数还是很好的,有些改善是由于人均收入的情况改善,我认为不应当把它作为社会审慎的状况来看,我觉得中国在这个方面表现还是很好的,而且在决策方面是越做越好的。

我们看一下法律体制方面,中国现在确实出现一个非常好的情况,大大好于很多中低发展的情况。由于中国的情况是比较低的,在政策方面、治理方面,或者说政策体制的方面排名是比较低的,中国在有效性、法制性方面都是做得不错的,当然和美国、英国没法比,但是和其它的中低下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不错的。所以,基本来说,中国的情况是有利的,这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可以提高生产力。我再说一个关键的问题,生产力的关键问题不是在宏观的级别,而是在微观的公司一级,我们在这里有一个网络,有这么一个框架,我在一本书里专门写过在宏观经济方面来说,一个经济的潜力主要是由四个内容确定的:一个是投入的质量。比如说人工和技术设施等等这些东西;第二是当地市场的成熟度,当地客户要求多高;第三,竞争的规则;第四,在多大程度上鼓励竞争和投资;第五,我们讲存在不相关的产业,基本上理解起来并不难。是这样的,如果你想生产力更高的话,必须要提高你的投入的质量,必须人们有更好的技能,必须有更好的获得投袡磠@揪叮匦胗懈玫耐度胧谐。 纳Φ囊兀褪峭度敕矫嬉悸枪揪赫柿俊?/p>

公司必须要知道规则,必须要知道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图纸)上面这部分是蓝色,必须要保护知识产权,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的话,谁也不愿意在知识产权上投资,那么也许看上去好多技术的产品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你是一个很低收入的国家来说,是可以形成这样的,但是如果高收入的国家来说是不能这么做的,因为你要创造自己的产品,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的话,也会伤害中国的公司,不仅仅是外国的公司,这经常来说要花很多的时间让国家才能最终意识到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中国对于知识产权有文化的问题,比如说像印度,这是我们面临一些很大的挑战,必须要解决的。为了要有很高的生产力,我们必须要有本地的需求,必须进步的向前发展,如果当地的客户能够接受劣质产品的话,那么作为产业来说很难有竞争性。中国要在自行车市场有竞争性,这样他的自行车再卖就困难了。日本为什么能成功,就是他们的客户要求是很高的,日本的客户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东西,日本的客户要求的汽车是不能够有缺陷的车,日本的客户需要的产品应该是完美无缺的,是不能够有疵瑕的,日本的客户要的产品是小巧玲珑的,因为他们本身的面积都不大,因此日本客户本需求的特点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资产,我想在中国现在在市场上还是比较能够容忍低产品的出现,第一个原则就是收入不高,不能说收入不高就能接受伪劣产品,销售、保护的进程在中国只是刚刚起步而已,这对于竞争性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需要提高生产力,就是需要集群,要想提高生产力,如果对于一个隔绝开来的公司是很难的,这取决于外部有什么样的投入,我们发现具有生产力的公司是集群的一部分,中国有一些扎堆的情况,电子就是扎堆,南部的一些城市对这个情况没有了解,我还没有机会对中国的产业的集群问题进行研究,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就此做更多的研究,也许在北京的一些大学进行参与。这是一个例子,说明在澳大利亚旅游业的情况,在澳大利亚北部的一个地方,大家可能去过这些地区了,这个地区在旅游业方面是发展的很好的,他们的集群效果也很好,不是说一个饭店有好的质量,旅馆饭店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上海地区,他们有很好的集群,旅游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集群这个概念就是更高地提高效率,效果更好,条件是高质量的公司集中在一起,和你在一起工作。在旅游业这个领域当中,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一下,旅游业当中你们比如是一个很好的考古的地点,可能历史上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但是如果旅馆不好的话,这里的运输有问题的话,这里的饭吃了以后就拉肚子的话,因为饭做得可能不干净,那这个考古的地点再好也不行,那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在这个一个集群的概念当中,你的成功如果有一些很有能力的公司提供服务,提供机器,提供部件,这样成功的机率就更多,进口需要很高的成本,需要时间,需要库存,如果周围的单位和你建立关系的话,这样你的流动性更强,革新率更高。如果你要和德国打交道和日本打交道,从英国提供服务,和任何情况相比就好的多,在世界各地每一个集群都有扎堆的现象,通常是分区的,他们不是在每一个省到处都有,他们在某一个具体的省,或者是某一个城市集中在一起来搞,因为集群大家比较接近,相互靠近是有好处的,如果靠近容易沟通、交往,如果比较接近比较有效率来交流的。

关于集群方面我写了很多的著作,生产系提高是很重要的,这是天然气在得克萨斯州的情况,大部分这里的活动基本上天然气用光了,发生在休斯敦这里已经建立了集群,他们出口的不是石油,他们出口的是思想,知识、技术。这里所有的设备、石油方面的机器、计算机在这个集群当中都有了,休斯敦这里的工资比中东的工资要多的多,因为他们所生产的是高价值的活动,不止是柴油,他们建立的是知识的资本。在某一个行业当中,我们通常会看到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集群,他们都是专业化的集群,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制鞋业当中,最好的意大利,这里有一些技术的设计,包括在罗马尼亚、中国都有这样的集群,他们起到的作用基本是在制造业、在供应方面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很有意思的是在各国企业当中我们一般并不是看到在世界各地是平均分布的,我们可以看到集群的这点那点,并不是说罗马尼亚只有一家这样的公司,这里有成百上千的公司,这可以说是集群了。葡萄牙也是有很多的制鞋公司,挑战就是要向上走,我是说这个集群的水平要把它做得更高,一开始这个集群是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就是生产来料加工,这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希望经济更加繁荣的时候,就需要集群更加先进,需要能够有更高的技术,更高的技能的,这就是所要经历的进程。

最后对于经营环境的另外一个环境方面就是机构的问题了,这些机构我们是称之为合作性的机构,我想有一点众所周知的是,政府在企业的环境当中在制定政策方面,起到了一个作用,公司也是很重要的,大学也是很重要的,研究学校、机构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发现有另外一类的机构,是不属于传统上我们讲到的类别的机构,这些机构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行业的协会、商会、有技术的网络等等,我们也发现,最成功的一些集群他们都是有很好的发展、良好组织,比如马塞诸塞州这个生命科学,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具有领导地位的中心,亿加州搞得都要好,这些机构在马塞诸塞州专门搞生命的,生命的机构可以把这些集群不同机构组织到一起,推动了这里技术的交换,推动了他们之间的协作,某些领域当中协作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个来推动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写这些机构发展水平很低,如果有这样的机构一般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向政府做工作,并不是说向这里说的创造生产力的作用,因此通常在发展自己的经济的时候是需要把这些机构的特点进行协作的特点要加以改变,这张片子上展示的是来自于全球竞争报告当中采集的数据,这个报告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我非常有幸作为编辑组的主席,我也是积极的参加了这项报告的就宏观经济方面的工作重点,当然是研究企业的环境,我们能够所做的是用一项对于成千成万的企业领导人进行调查,而且手机到他们对企业环境衡量的指针,我们用一些统计上的专门过程,建立一种企业竞争性的指针,指数,这张片子把这个指数根据人均的GDP值作出一个图,我们可以看到二者之间人均GDP和企业的环境的质量之间是成正比的,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这张图上的位置,有一些国家是在线上的国家,这些国家他们的人均GDP的收入水平是考虑到他们的基本竞争性当中是大于他们能够承受的情况,比如挪威,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例子,这个地方是很富的,根据我们的数据他们是不应该这么富的,为什么他们富呢?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的石油,就是人均的占有量是很高的,这就是他们来支持一个生活的水准,而且是根据他们的真正的竞争能力来说是不能够来加以说明的,希腊也一样,乌拉圭、阿根廷他们有很多的自然资源,线下的国家,他们的竞争性水平是可以用来支持更高的,比目前的收入来说支持更多收入水平的,大家都希望处于线下。

中国现在正处于线下的位置,我们对中国进行了衡量,衡量的结果表明,中国在收入排名方面比它还要高,这有不同原因,中国现在在改善的道路上,比较落后,整体的环境才能造成这样的收入,同时我们的数据是采集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采集来了,这些地方不具有中国全部经济的代表性,我想有一点事情要做一下,把我们的指针、调查拿来给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看一下,看看是否能够来理解在中国不同地区在繁荣的程度上用这些衡量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我们能够来超出中国一般性的情况,而对中国某一个具体的地区以及他们的日程作出具体的分析。

中国失业率很高上升很快

迈克尔‧波特:今天下午我们开始讲第二个主题,是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问题,我们会看到我们刚刚讲到的一个国家之内区域性的竞争性,这个可以视为整个国家的竞争性。我们可以把同音的思维方式加以区别不同的区域实行的竞争的不同的结果。这个题目一讲就一个很大的题目了,要讲的内容非常多,哈佛大学我专门讲发展竞争性的问题,我们在这儿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要讲的快一些,如果大家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话,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少的幻灯片,我希望对你们的思维有帮助的。在哈佛大学的学院有一个网站,里面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关于战略竞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有我所有的著作,有很多我在世界各地演进的内容,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抽空个网站看一下网址是:RSC.HBS.EDU大家可以这个网站方面有很多东西是大家感兴趣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讲竞争性呢?我们发现传统上对于管理的思维意味着公司成功主要是因为公司所做的一些事情造成的,大多数管理方面的著作,重点都是涉及到公司的选择。但是竞争性的成功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对这个方面研究越多,就会知道公司所成功完全不是公司内部的事情,完全是公司外部的事情,因为要做成一个公司要有良好的环境,实际上环境也可以对他们的竞争是一种优势也许是一种劣势,因此我们要研究公司成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研究公司的内部,还要研究公司的外部,因此考虑政府的企业利润基本上是差不多,要考虑一个国家的环境,这样能够使发展更具有先进性的,下午要介绍的是如何分析企业的环境,并评估一下企业环境对于某一个行业、对于某一个集群有什么样子的影响?

我们讲理论的时候,我想试图用中国的一些数据进行宣讲,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来源的数据,我们来研究各国的情况,一般根据这个来源研究他们的数据。当然,我对于中国并没有进行全面的研究,也许以后我会全面的研究。我想看竞争性的问题的时候,一开始理解的应该是一个国的经济发展如何?效果如何?我想中国的GDP的增长也是发展很快,可以和亚洲国家相比中国是很突出的,中国的绩效一直是很好。GDP的增长不是我们完全研究的问题,我们发现的是国内生产的组织,还有从人均的角度来研究的,因为真正的关心的是社会是不是变得更加繁荣,并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还要研究人文方面更加繁荣和发展,在这个方面中国做的还是不错的,中国的人均GDP的增长是很快的,现在的水平还很低,但是增长率还是很高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准,说明这个国家在竞争性的绩效方面是向前走的。

我们来研究GDP的数据的时候,通常是用购买力加以调整的,并不是用人民币来计算的,是购买力评价的衡量的,这样才能反映一些情况。如果人均的GDP增长很快的话,同时要生产率增长很快,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实际上人均GDP的增长的速度是快于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再说一个中国的问题,就是说失业率问题,在中国失业率是很高的。和其它的失业率相比一直是上升的,这图看不出来,我们只是看的一小部分的国家,很多的国家的情况,是失业率的情况是下降的,在中国失业率是上升很快的。过去五年来,六年来趋势是很明显的。生产力总可以得到改善的,如果失业率很高,这样的话力是提高的,这样很容易的,但是这一点对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不利的。我想在中国的危险的标志是中国有很多人但是仍然找不到工作,我们和其它的首要的经济体相比是这样的情况,即使日本12年来是很糟糕的。美国的4%的失业率,英国是12.5%的失业率。中国是否能制造一些更高的就业率的环境。

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贸易体制

迈克尔‧波特: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生产率会增长,取决于贸易做得好不好,如

果进口、出口都增加的话,就可以增加更高的生产力。中国在世界出口的份额做得不错,包括服务和产品的出口做得都不错,尽管商品方面比服务上面做得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哈佛的模型,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中国商品方面的贸易,整合在一起,找出一些具体的领域,哪些是中国很强劲、作得很强劲的领域。

中国在世界出口方面在制鞋、运动、儿童商品、皮革、服饰方面做得不错,还有其它方面,像汽车、小的工业的机器、马自达驱动的产品,中国在哪些方面出口比较好,这些商品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劳动密度比较多的产品。在更加先进的产品方面,竞争的能力只是刚刚开始,这些数据是刚刚出现的,因此我想如果为2003年做同样的图的话,也许这个图做出来和这个有点不推,也许会更好一点,但是我想大家应该想了解一下,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的状况是如何的?如果看一下中国在个国际贸易总的经济的话,中国越来越渐进的融入国际贸易体制,包括进口和出口增强很多。这也支持更高的生产力,同时来购买生产效率不高的产品,从其它的产品购买进来,这样的话就是促进你生产力的繁荣。我们看到中国的整个的国际行业方面的组合,现在是扩展了,这是一个积极的标志迹象。

中国的进口和亚洲相比增长是很快的,中国逐渐和亚洲的地区越来越出现更多的融合,看一下总的贸易,中国的和亚洲的进出口是基本持平的,但是和其它的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欧洲相比贸易出现很多的盈余,这些等于说是一些危险的标志。这样会造成政治和贸易方面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不好的。日本当时发展自己的经济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对它是产生了影响的,那个时候我们也许会有时间进一步的讲这个问题,但是涉及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包括知识产权的问题及汇率的问题,大家知道很多的东西,欧洲和美国卖出去的产品,是涉及到很多知识产权的分量的,如果这些产品不能让人加以出售的,中国卖的很好,但是买就买的不好了,这种不平衡的县乡,最终会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做更正的话,会造成更大的问题,我知道现在的努力改造知识产权,已经开始讨论货币能够成为更有灵活性,人民币的价值更具有灵活性,但是这些可以说跟未来的中国还是有一种一致的步骤。

外国有很多的公司进入中国,比美国多得多。为什么有外国的投资会比较好呢?因为外国把资金带进来,还把技术带进来,同时也帮助你推动你的经济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先进的水平。我们知道有些国家是利用了外国的投资,这些国家繁荣度发展就很快。同时,还有一点很重要,作为一个经济国家来说,要有很多很强劲的本地的公司,而且这些本地的公司也是逐渐的向前发展的,在中国,自己的结构是有一点奇怪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部门,它是一个很大的部门,但是他们的生产力不是很高。同时,还有外国的公司还占有很大的地方,但是外国的生产力却很高。中国有什么弱点呢?中国没有一个独立的公司来进行出口,是有一些这样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的数量还不是很够。

中国经济将面对五个重要的挑战

迈克尔.波特:中国在竞争性上100个国家当中是46位,这个排名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包括企业的环境和公司的运行的战略的排名,我们有一系列的指针,是衡量公司的做法的性质的,因此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新加坡排名很高,有些国家排名比其它国家高,在世界其它一些国家的情况是相反的,因此中国在这个指针上是不错的,尽管和其它经济体相比低的多。我们看了所有的数据,不仅是总的排名,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因为是我领导的小组,我们作出的结论是实际上具有五个重要的挑战是面对中国经济的,我们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的,我想就这些谈一下,这些挑战是什么呢?

首先,有一些在中国的经营环境中生产力提高的障碍,这些障碍必须铲除;第二,中国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做集群的发展,我们发现集群的发展是一个建立竞争性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在这方面中国目前做的工作还不够,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革新的程度。中国在革新的产出方面还是很低的,这方面要让它把政策、区域化这种努力进行下去,这很重要。我们发现经济的成功主要是区域的和本地的成功,并不是全国一级的成功,而是全局性的成功。作为一个国家是很成功的,并不是某一地区成功,最后要改变政府、企业和其它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这些是大的题目了。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些这样的数据的片子(幻灯片),这些片子他们把不同的指针都拿来,这些指针包括不同的东西,这张片子右边的劣势,中国在营销程度上面排名是73,总的排名是46,中国在人均GDP值方面是64,因此可以看到,在营销方面这是中国的一个弱点,因此中国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处于弱势,右边的是弱点,左边的是长处。箭头指明的是因素得到了改善,或者向下走了很多。在公司一边,我们可以看到革新的能力公司研发上面的开支,这方面的改善是很不错的,国际市场的宽度我已经讲到了,有必要控制国际上的分销问题,我们也看到,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领域还可以,但是在右手这边(幻灯片),我们看到了一些挑战,挑战内容是培训的问题,客户导向的问题及营销的管理专业化的问题,补偿体制的问题,这个片子做的并是很精确,通过这样一种描述,可以总的了解一下中国不同公司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进一步来改善正在上升的生活水准。

关于企业经营环境来说,我们觉得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很多的东西分成一些子的类别,我们的分类是其中一个方式,还有很多的方式。就集群问题来说,中国排名相对来说较好,中国和其它地方相比还不错,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很大的。这是一个优势了,另一方面我们看一下资本市场市场上的机遇方面和其它国家比差的很远,基本上来说对于一些关键商业环境的挑战,我们讲的是右手方面的挑战,我们更详尽的看一些数据。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主要是竞争方面的规则情况。可以看到中国在竞争量方面来说,密度是占优势的,要想有很好的竞争力,必须在本土市场做的好,才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

在不利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东西,可能不奇怪的,资本的市场还有需要保护的股东,还有扩展法的一些情况,这些东西做的非常差,这些情况跟其它的国家相比是做的差的很多。还有很多关于外资方面的投资的方面,尽管这个方面做的不是太好。在投入方面有一些好处,比如中国的基础设施的研究做的不错,中国的潜力很大,但是我们看到的产出还不是很大,但是潜力是存在的。在不利的之处,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官僚主义方面排的是第95名,现在情况每况愈下,而且资本市场做的不好,没有很好的培训的员工,或者是工程员工、或者是科学人员的缺乏,中国的知识比较差。大家也许会感到惊奇,但是必须了解一下中国现在所处的地位,这是在2003年做的调查得出的结论。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我们说这里只是一个不利之处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这方面来说,我们看到有一个非常好的积极的情况,中国市场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感兴趣那些比较高尖端的产品,政府在这个方面做的不错,在买高级产品的方面做的非常好,而且在使用的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我们还看到监管的问题,环保、能效方面做的跟世界其它的地方相比差了一些,跟其它的地方相比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

中国经济比较正面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大的压力,就是讲到需要改善,特别是在中国入世方面,这个过程对中国有很多的压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面的一些影响的,会解决数据当中很多商业中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中国可以在迅速的在这些领域取得进展。这个我想对大家的好处,不仅仅是对外国来说,对中国的公司来说,都是不能比拟的。所以我想作出这个结论是这样的,有很多的进展,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关键的比较差的地方还是存在的,我觉得知识产权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且我也认为官僚主义、审批方面的问题,延迟的问题都是比较大的问题。而且我也相信,还有一些比较老的东西,比如说工人权利的问题,因为工作性的问题是过去中国一些历史的包袱,所以很难,如果工人做的不好,公司很难对他们进行惩罚,法律是保护工人的,而不是保护公司的,这是过去遗留的问题,这个必须改变,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提高它有效的生产力。我们要保护公司,当然工人也需要保护,这个必须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一些集群出现,因为中国能够吸引很的的外资,这样加强的这种集群的效益,但是也许没有正式的系统化的流程建立起来来促进这个方面的建设。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电信业,电信设备比如说长江沿岸还有很多的一些故事都是积极、正面的故事,但是政府可以发挥很多积极的作用,来逐步的提高集群的作用,使他们的生产力更上一个台阶。我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澳大利亚的这么一个例子,我们是一个集群发展的一个模式,这种做法可以把澳大利亚的酒进行调整,把他们非常小的一个集群进行提升,以前是不出口的,现在已经是一个出口的集群,怎么样提升这个集群呢?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必须对人进行训练,特别是产业建立的研究的机构,科技的能力要加强,这个跟集群的需求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必须建立恰当的机构促进协调,促进国际的营销,环境的营销方面的问题。所以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做的,最终都可以促进集群的发展。现在在中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这个流程是自然发生的,但是我觉得做的还不错。我们的时间是很紧促的,像中国,如果革新方面的能力向创新方面的产出,如果按照国际上的专利比的话,尽管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尽管中国有很重要的技术能力,但是创新性最好的知识方面的产出相对来说跟世界水平相比是低,跟那些主要的经济国家是比较低,我们看了这个问题比如看美国在2003年美国专利的情况,我们看到发给了中国发明家的情况,跟其它的国家相比,我们看到中国在这个水平来说是非常低,但是如果看到中国在人均角度来看的话,中国和印度基本来说是零。大家想到的事情是一个很高的革新,这必须是一个很高的人均的创新,因为这和整体的技术、密度、和整个的经济密度是有关系的,所以说中国到目前为止,它没有产生创新的产出。尽管大家都在讲创新,大家在专利上面是个很低的比例。中国和其它的亚洲经济对比情况,新加坡在这里是一个明星,他们创新非常好,中国正在改善,但是它的起点非常低。

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问题,其它的亚洲国家也是这样的,经济也是面对其它的问题。新加坡和韩国例外,他们创造了很好的成绩。我想大家可能感兴趣是这样的,在中国的发明家在美国的专利方面能够占多少,我们可以看到航海经理,中国的石油化工,在美国的情况(幻灯片)作为美国这么一大国来说是,参加创新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比较低,我们看到至少中国已经开始迈出了一步,已经开始进入国际专利的进程,但是相对来说起点比较低。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日本,中国最低位的127个专利申请,第20位只有3个专利,日本有10000多个专利。(幻灯片)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果想提高生活水平的话,这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大家可以看一下(幻灯片)这是韩国的一个专利情况,这是不公平的。我们来看一下韩国的公司,我们看到韩国在创新方面他们的大学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人力资源是比较弱的,还有监管、激励机制还是非常弱的,这个局面必须加以改善。下面一个领域里面需要讲的有必要不断的促进经济的政策,要把它推到地区级,我们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来确定这个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根据我们的数据北京市是排在第二的,我们看一下最高的和最低的差距非常之大,差不多是十比一的差距,在大多数国家差的是非常高的,在美国是二比一,在不同的国家最高的是二比一,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中国必须把扩展率、竞争率发展。中国必须有一些计划,必须有意识的建立这些战略,他们必须得到鼓励做这些事情。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专业化的问题,经济的问题。

来看一下美国的情况,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状况,有很多内部的问题,美国就是内部的贸易,它内部的贸易国内的贸易非常之大,跟外部的贸易对比相比来说相比还是很大的。在美国有很多的社会分工,有很多的内部的贸易或者投资,这是我们内在的一个长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州的州长都有很多的权利,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我们城市的州长都有很大的权利。一般的大的决定都是在本地一级作出的。我们看一下任何一个区域进行的话,我们看一下什么样子的集群是重要的。我们想让这些地区有专业化,针对一些集群,把它越做越强,不仅仅是一个集群,必须有一系列的集群。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可以看到,(见材料)它主要是一个物流和配送的副业地区。这是拉美美国西南部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是是物流配送中心枢纽的地区,最后把经济发展的责任要进行转换,在任何经济当中都有一个自然的情况,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个特别的重要。在开发之初,政府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老的模式,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要想不断的提高你的繁荣度的话,其它的一些机构也需要担负起责任,大家可以看出这张图就是这么写的(幻灯片)私营部门需要发挥作用,大学也应该参与,作为各个机构的协作,比如说很多的协会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在这张幻灯片上可以讲到你们的政府在做什么事情?你们的民营部门在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大家可以看看这些东西,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这个材料。我只是简单的介绍中国的情况。

中国处在令人神往的情况,经济非常的好。我希望你们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更上一层楼,我们只是想给你一些工具,希望你们把这个分析做得更好一些,这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中国很重要,对各省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同样的理念可以创造省级的战略,同样的东西在各个层面都是可以应用的。

关于公司战略的几个问题

2004年6月18日,当今战略第一权威、“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博士(Dr.Michael Porter)来华领衔主持“红塔集团2004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波特教授与彼德?德鲁克、格林斯潘名列“20世纪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50位人物”前3名)。论坛期间,波特博士与著名商界领袖围绕竞争战略等话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及充满睿智的对话。

迈克尔.波特:我非常高兴,还有几个问题,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如果你们有问题的话,你们把他写出来给我的同事,我们会尽量的解答每一个问题。

提问:政府是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特别的产业作为分析,为什么政府不把它作为第六种力量?

迈克尔.波特:政府不仅仅有很多的事情,政府有很多的部分组成,他们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问题,比如说政府影响会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要取决政府要做一些什么事情,所以说没有一个简单的政府,和营业率之间的关系,更多的不是说有政府利润就高,或者少政府利润就低,但是必须要考虑政府的政策是怎么影响客户能力的情况、其它的一些东西。这样,能够让我们看到具体的政策,哪些政策是改善了这个结构,使这个结构恶化了。我们一般不做单一的结构来看,政府会提供出很多的服务出来。看政府的时候或者个人服务的情况,也许我们要看一下卫生健康的问题,分析一下卫生健康的体制,也许看一下公共的服务,比如说像水方面的情况,把他作为一个行业来分析,不应该把政府当做一个整个的东西、一个行业的东西来分析,这是没有意思的,我们不应该做这样的分析的。在银行业务方面,他们是做有目标客户活动的,因此银行是应该制作一个战略,还是不同的战略,我们深信对于个人和公司来说,银行开展业务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业务,对每一个业务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战略,因为基本的价值链是不同的,你给他们提供的服务和种类也是不同的,而且行业的结构也是不同的。我想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是针对两个不同的行业,实际上还不是两个行业。我们考虑到给个人提贷款的问题,拿个人的贷款是不同的业务,我们在个人的行业当中,发现有很多的行业,银行当中本身可以分出上百个不同的行业,良好的银行是理解这一点的,而且建立有所不同的战略,以便在每个领域当中得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

提问:有一位教授说日本的公司缺乏战略,他同时也指出规划和学习之间是不是有区别。

迈克尔.波特:有一个著作不知道大家熟悉不熟悉,他有一个理论是这样的,他总是说在我们领域当中处于边缘当中,他是说不应该制定战略的,应该制作实验。他觉得日本的公司是很好的,因为他们一直是在不断的进行改善的,我们同意他的意见,他们在运行的效果上做的是很好的,但是他们在提出一些单独的战略的时候做的并不是很好,他们服务于每一个市场,提供所有的功能,而且他们通常每个日本公司看上去都是一样的。他们和大家做同样的事情,打价格战,利润率都是很低的,我觉得并不是有很多的迹象表明刚才提到的那位教授做的是对的。

我想在任何一个领域当中,应该有这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主动拋砖引玉这样的人。我想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已经是在很多的产品类别方面已经成为产品制造中心了,从长期来说,我想中国会继续这样做,中国不应该只是说一个纯的生产中心,而且更多的是企业的革新的中心,如果想纯的制造,并不是支持很高的生产率的。中国的工资水平上升了,中国的货币也因此按照应有的方式来浮动了。因此这些制造业应该转到亚洲、非洲这样更低的地方去做。中国的战略应该是什么样的战略呢?对这个更加先进的战略,我非常犹豫来决定现在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战略,我现在还不能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要进行思考性的研究。如果做一个经济,一层不变的话,通常在排名上你会向下滑的,我们需要鼓励经济发展方面是升级的,要做更具有生产力很高的工作,把生产力能够传播到今天生产力很高的单独的区域的外头去。

提问:战略的重点就是要作出选择和取舍,中国的企业家进入全球市场,要么要搞OEM,要么搞技术的革新,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迈克尔.波特:OEM长期来说并不是很成功的做法,如果一味的搞OEM的话,在技能、技术上面就会缺乏,在技术上面有很多的挑战,因为有很多有专利保护的西方公司。对于中国公司说一下我个人的什么意见呢?OEM的战略我确实认为在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做法是比较典型的,如果你们考虑一下中国的最富饶的地区的话,人均收入是1000左右,我想他说的应该是美元,我觉得OEM的做法到2000─3000元的水平,但是到中层的做法就需要有其它的做法,需要更多的独立性的公司,需要有跨国公司。在这里,在你们国家做一些更加先进的工作。我想对于中国来说是需要发展自己革新的能力的,韩国做到这一点,台湾也做到这一点,日本也做到这一点。因此,我想为什么对于长期来说你们是不能够做到具有革新性的,我想并不是说有专利阻碍了你们,其它的国家也有这方面问题,其它国家不也是在发展吗?你们需要做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把大学做好,增加科学人员的培训提供,当然这些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但是长期来说是没有其它的选择的,中国想成为一个真正繁荣的国家必须要走这条道路。

提问:在中国公司的领导人在战略制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领导人会作出不同的战略,如果领导变了,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你对此有何评论?

迈克尔.波特:领导会在战略方面作出重要的作用,因为战略必须有一个最终的选择,作为领导人来说选择什么是由他来定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是要对他进行指导的,没有必要说领导一变战略就变,这是没有必要。我们看到世界很多的国家都是这样的,领导虽然在变,但他们的战略一直未变,惠普公司是这样的、因特尔公司也是这样的。通常我们会发现领导要采取不同的做法使他能够在组织的方面留下一些迹象,我想这是公司不成熟的表现,作为领导来说,他们应该把这个公司看成是他个人的东西,并不是说考虑到公司下层的经济价值,这等于说这个公司不成熟,希望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生变化。

主持人:非常感谢迈克尔.波特的精彩的演讲,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和我们一起共同分享今天这样充实的时光。谢谢大家的参与。

第五篇: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战略分析

张哲

11级工商管理 M01114168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竞争环境的逐步变化,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正在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行之有效的海外本土化经营,能够使跨国企业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以便于自己的迅速发展,并且降低跨国经营的风险,从而提高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在海外的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海外投资利益的最大化。本土化战略已成为跨国巨头们实施其全球战略而采取的必要的、核心战略之一,成为当前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跨国经营;本土化;国际化经营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已成为最活跃、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形式。成功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准则是:“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土化”。跨国公司本土化是跨国公司针对东道国市场的某些独特的方面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通过这种调整可以使企业保持或提高竞争优势,更好地融入东道国,从而取得跨国经营的成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直接决定扩张的速度和资本收益,进入中国经营的著名跨国公司几乎无一不是从“本土化”入手逐步占领中国市场的。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销售网络、人才培养、宣传推广,乃至原料采购、管理方式,这些公司都依据中国国情和消费需求进行了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技术研发本土化

技术研发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并利用当地的优秀人才,开发出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设立研发分支机构,争抢国内优秀人才和技术,这比单一的资本投入更具战略眼光。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基地。比尔·盖茨在写给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寄语中一语道破了天机:“选择在中国设立我们亚洲的第一个研究院,是因为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外籍研究院的功能已不仅限于研究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还包括研究中国社会和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

1.2原料采购本土化

物资采购本土化或国产化的好处,在于节约了运输成本,省掉了进出海关的手续,而且由于在同一个地区或国家中进行贸易,不存在汇率的风险,在服务的提供上,尤其是在采购原材料的交付方式上,供应商能与各子公司密切地合作。同时,本地供应商较之海外供应商能更好地参与到子公司的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中去,从而使各子公司自身的供应链运作更为完善,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1.3人力资源本土化

本土化管理是当前全球跨国公司的趋势,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管理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本土化,既可以增强对当地的亲和力以及加强对当地文化、市场的了解,又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还可以利用本地人为本地的消费者服务。这些说当地的语言,理解当地传统和行为规则的优秀人才,能够与消费者、政府的管理官员,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互动交流。目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是人

力资源本土化的身体力行者。因为只有本地的人才,才能真正了解本土文化特征、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全国共聘用了15 000名本地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9.5%,从可口可乐中国区总裁到普通员工几乎都是中国人。而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不仅仅是对本地人才的使用,还包括对本地人才的培养。

1.4管理本土化

在跨国公司发展初期,跨国公司一般采用以母公司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日益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跨国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很难合理组织全球市场。跨国公司需要根据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将各管理中心迁入资源相对丰富的子公司所在地,使管理组织中心的设置亦趋本土化。

1.5营销本土化

销本土化就是指企业在全球营销过程中,考虑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差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注重将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与当地的实际营销环境特点相结合,以满足特定市场目标的要求,如,用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能够接受的价格、方便快捷的渠道、便利的沟通和促销满足顾客。营销本土化企业的特点:一是以满足当地客户为中心;二是更加注重对产品、服务满足的多样性和及时性;三是营销活动中更加突出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各国不同的文化特点。营销本土化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品牌的本土化和营销渠道的本土化。2影响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程度因素的合理确定

观察各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进程发展阶段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包括内、外2个方面(跨国公司对管理本土化的需求、管理本土化实现的环境制约)关键因素。下面通过分析,阐述为什么在不同本土化需求和环境制约下,能帮助我们确定跨国企业如何确定管理的本土化程度。

2.1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需求。

(1)跨国公司本土化是全球化经营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土化战略要与全球战略相适应。本土化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在于以各海外子公司为支撑点进行全球发展战略调整,重新融合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本土化使得跨国公司更加自如地运用东道国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跨国公司凭借内部化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各种资源,并且利用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分工体系,将设计和销售活动设在市场中心区,将研究和开发及大型工程放在智力密集区,将生产放在劳动力廉价区。

(2)降低经营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的天然属性,当在国外投资比在国内投资更有利可图时,资本必然流向国外。在资源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其资源成本会比其他地区低。同时能源和运输成本也和企业所在地与市场距离的远近有关。此外,资金利息率和税收也影响企业成本,这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而且,与外派人员相比,直接聘用本土人员,费用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的各种成本差异,并根据自己对资源的需求,在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投资利润最大化。

(3)寻找新的市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企业在本国处于衰退阶段的成熟产品,在某些国家中是正在发展的新市场。按照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处于生命的不同阶段,在发达国家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可能处于引入期或成长期。而且各国的消费者在兴趣与偏好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跨国公司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

(4)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资金有限和其他原因,跨国公司首先会考虑使用东道国现在的营销系统,委托当地中间商销售商品,这样就可以利用中间商的业务关系、经验和专业优势,消除语言和社会习俗的隔阂,迅速理解和开拓市场,且相对于建立自己的销售机构来说,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风险,又能赢得市场时效。

(5)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跨国公司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发展,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很大原因在于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而跨国公司是否在当地实行人员、企业文化、物料、营销等当地化,是当地政府、企业和民众判断跨国公司是否对当地有利的一个标准。因此,跨国公司积极实行经营当地化、在当地投资项目、利用当地人力资源,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形象。

2.2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的环境制约。

(1)适应东道国的环境。跨国本司本土化是为了增强对经营环境的适应性。东道国经营环境对跨国公司当地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约束和资源约束以及文化差异。从制度因素方面来看,许多东道国对外资有种种限制政策,多数国家完全限制跨国公司介入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部门,或者限制跨国公司拥有多数股权。种种的制度性约束使得跨国公司必须采取本土化战略。种种的制度性约束使得跨国公司必须采取本土化战略。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除企业专有资源(核心资源)外,企业的普通资源(甚至一定程度的专有资源)也往往很容易地从东道国获取,并且相对于从母国的资源获取而言,还常常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此外,东道国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跨国公司寻求本土化的重要因素。文化差异也是东道国环境约束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风俗习惯等给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造成重大影响,关系着跨国公司的成败。

(2)转移环境风险。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主要有经济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和政治风险(如政治动荡风险、国有化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当企业封闭在狭小的区域内,由于经营规模和市场容量的限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各种政治和经济的波动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建立子公司,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投资分散于不同的国有企业,那么,跨国公司的企业经营活动不受某一国家和地区经济萧条、政治变动、资源短缺的影响,风险被转移到不同的地区。

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降低在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东道国政府有时会对境内的外国公司实行一些歧视性的待遇,有时甚至会没收外国企业,或对其实施国有化,给跨国公司的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政治风险的防御也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此时,实施本土化策略,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就有利于跨国公司化解这一问题,降低经营中的政治风险。

3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及借鉴

当众多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学习本土企业,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步伐时,本土企业也在纷纷学习外资品牌,积极走向世界。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呢?

3.1顾客导向的市场调研

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先导。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必须建立在对东道国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注重对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他们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强大的市场信息和需求调查,从中辨别和发现市场机会。

3.2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因素。文化差异导致了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跨越国界的商务活动必然导致跨文化的管理问题,跨国公司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从而实现了与东道国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3.3全球视角的资源配置

本土化意味着企业高度地融入了当地社会,对东道国的资金、技术、原材料、人力资源等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这样跨国公司就可以凭借其内部化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以实现物尽其用,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跨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地方的本土化战略都是其全球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着眼全球,立足当地”是进行全球资源有效配置的两个基点,优化资源配置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结语

对中国企业家而言,全面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是他们梦寐以

求的目标。通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将是我国企业新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的海尔、海信、奇瑞等知名集团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竞争力日渐提升。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起步较晚,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薄弱,再加上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国际化发展。因此,从国外其他优秀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本土化过程中,找出规律,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春妮.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探析[J].理论界.2006(05)

[2] 王芳.浅谈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1999(03)

[3] 陈江,吴能全.跨国公司员工本土化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

[4] 许漓萨.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7(03)

[5] 赵素洁.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启示[J].企业活力.2005(02)

[6] 周军.跨国公司的中国本土化营销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1)

[7] 黄蕙萍,王营.论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竞争战略[J].计划与市场.2001(08)

[8] 肖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长远战略——本土化[J].中国外资.2002(05)

[9] 王红茹.跨国经营中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实施——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跨国公司研究室副主任张金杰[J].企业文化与管理.2005(07)

[10] 唐振鹏,叶建木,田文江.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11] 王永谦.人力资源本土化对公司国际化经营影响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4(12)

[12] 施瑞龙.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与本土企业的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04(11)

[13] 黄卫平.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再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1)

[14] 王淑敏.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J].企业导报.2003(10)

[15] 陶向南,赵曙明.子公司角色、绩效表现对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3(08)

[16] 雷登攀.跨国公司的“全球本土化”战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7)

[17] 卜布.德国企业的在华投资及其促进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2001(01)

下载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韩国企业文化及其管理模式浅析

    韩国企业文化及其管理模式浅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韩国企业组织文化的背景及其特性介绍,为我国管理者了解韩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在跨文化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

    韩国企业文化和理念

    韩国企业经营理念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韩国企业吧人才放在首位,实行“人才第一”战略。许多韩企吧人才奉为“企......

    企业文化在韩国(推荐)

    基于上述主要国家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及韩国自身历史传统与经历,韩国企业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比如灵活的雇佣制度,强调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等等。尽管在全球化的趋势下,......

    投资战略

    我国目前共有10支QDII基金 040006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 519696 交银环球精选 241001 华宝兴业海外中国 519601 海富通中国海外 183001 银华全球核心优选 486001 工银瑞信全球 0......

    企业文化本土化的重要性(小编推荐)

    第二,本土化理论。所谓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实际上是与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战略相对而言的,但本土化战略并不是对全球一体化战略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全球化一体化战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浅见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共同价值的体现,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受五千年历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始终没有改变。下......

    建筑工程公司企业文化战略

    战略规划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中机工程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为根基,围绕“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加强企业文化的维护......

    最新战略投资协议书集锦[范文大全]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跟协议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签订协议能够保证双方合作愉快。到底应如何拟定协议呢?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