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时间:2019-05-13 21:4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第一篇: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

(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命题:潘海彬审核:王晔2013.5.20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白朴的《天净沙·春》,完成1~2题。

天净沙·春【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1.这首元曲的画线句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过湖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结合诗中所绘之景,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意犹不足:(2)征求不已:..

(3)遂致灭亡:(4)惟欲清净:..

2.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停两处)。

百 姓 何 得 不 安 乐 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命题:潘海彬审核:王晔2013.5.20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三)阅读文言文《朱晖守信》,回答问题。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

2.与“欲以妻子托来生”中的“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B.晖以堪先达C.策之不以其道D.撰长书以为贽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命题:潘海彬审核:王晔2013.5.20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二)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完成1~3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妙处?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三)阅读文言文《拷打羊皮定案》,回答问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负盐负薪者:(2)且行:..

(3)顾州纲纪:(4)咸无应者:..

2.划分句子的停顿节奏。(停一处)

负 薪 者 乃 伏 而 就 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命题:潘海彬审核:王晔2013.5.20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完成1~2题。

①②③④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⑤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文言文《国有三不祥》,回答问题。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②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③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殆:大概、恐怕。②与:一样。③如:去,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所谓不祥:(2)是不与焉:..

(3)乃若此者:(4)曷为不祥:..

2.下列各句中与“召晏子而问之”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夫有贤而不知

C.假诸人而后见也D.潭西南而望

3.翻译下列句子。

(1)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晏子借为景公解疑的机会,向景公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2.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二)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2.愉悦、快乐。

(三)1.还、尚且停止于是只2.百姓/何得/不安乐乎?3.(1)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略4.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一)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2.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二)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三)1.一向、平素握、持答复、回答对„„感到奇怪2.D3.(1)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2)略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一)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二)1.单调、清冷。2.“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主题:①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②边塞生活的艰苦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手法: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

(三)1.背将要回头看全、都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3.(1)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2)略4.①不能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一)1.影、雁、根、蓬2.(1)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2)“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二)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2.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况,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三)1.说这像是2.C3.(1)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

(2)略4.要发现人才、信任人才、重用人才。

第二篇: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一)(诗歌赏析文

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

(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命题:潘海彬 审核:王晔 2013.5.20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白朴的《天净沙·春》,完成1~2题。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1.这首元曲的画线句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结合诗中所绘之景,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意犹不足:

(2)征求不已:

..(3)遂致灭亡:

(4)惟欲清净:

..2.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停两处)。

百 姓 何 得 不 安 乐 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

(二)(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命题:潘海彬 审核:王晔 2013.5.20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三)阅读文言文《朱晖守信》,回答问题。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 2.与“欲以妻子托来生”中的“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 B.晖以堪先达 C.策之不以其道 D.撰长书以为贽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

(三)(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命题:潘海彬 审核:王晔 2013.5.20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二)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完成1~3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妙处?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三)阅读文言文《拷打羊皮定案》,回答问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负盐负薪者:(2)且行: ..(3)顾州纲纪:(4)咸无应者: ..2.划分句子的停顿节奏。(停一处)负 薪 者 乃 伏 而 就 罪。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

(四)(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

命题:潘海彬 审核:王晔 2013.5.20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诗歌赏析:

(一)阅读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完成1~2题。

①②③④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⑤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文言文《国有三不祥》,回答问题。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②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③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殆:大概、恐怕。

②与:一样。

③如:去,到。1.解释加点的词语。(1)所谓不祥:(2)是不与焉: ..(3)乃若此者:(4)曷为不祥: ..2.下列各句中与“召晏子而问之”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夫有贤而不知 C.假诸人而后见也

D.潭西南而望 3.翻译下列句子。(1)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晏子借为景公解疑的机会,向景公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2.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二)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2.愉悦、快乐。

(三)1.还、尚且 停止 于是 只 2.百姓/何得/不安乐乎?3.(1)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略 4.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一)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2.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二)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三)1.一向、平素 握、持 答复、回答 对„„感到奇怪 2.D 3.(1)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2)略 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一)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二)1.单调、清冷。2.“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主题:①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②边塞生活的艰苦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手法: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

(三)1.背 将要 回头看 全、都 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3.(1)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2)略 4.①不能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一)1.影、雁、根、蓬 2.(1)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2)“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二)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2.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况,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三)1.说 这 像 是 2.C 3.(1)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2)略 4.要发现人才、信任人才、重用人才。

第三篇:初中总复习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

初中总复习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一部分:东营市近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1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解题策略:此题虽然涉及到课外实词,但考生只要在把课内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便可推测出意思,还可以通过课内链接进行判断,如“而”可想到《醉翁亭记》中的“朝而往,暮而归(表示修饰关系)”,“停”可想到《〈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句子中“生”、“死”都属动词使动用法,意即:使„„生存发展,使„„委靡衰亡。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题策略:逐一落实关键词,并适当补充省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使语言表达通顺、流畅并富有文采。

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解题策略:两文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所表达的都与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相关。甲文的原因可以调动学习积累回答;如果记不清,也可根据关键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提示分析理解。乙文的原因:了解文章大意,从作者所设的松的生长环境与其长势的对比——松树生于岩侧,不被世俗所关心,没被匠人所认识,但当天气寒冷(抓关键句)“林野惨栗,山原愁悴”之时,其他树木都已枯萎,唯独松树冒霜停雪,却不易叶改柯而茂盛苍翠,显示出其(抓关键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奇节”中可看出作者热情赞美松树美好的本质,因而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12.答案: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题策略:甲文的写法可以调动学习积累回答,但对于两种写法本身的定义一定要了然于心,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文章。

对于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甲文也可以从三个角色:菊、牡丹、莲入手,很显然这里面莲是主角,其它两个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来分析把握;乙文以松的生长环境的恶劣(抓住“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林野惨栗,山原愁悴”等句子)来衬托松(抓住“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等句子)。对于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甲文抓对主角莲的描写的关键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展现的品质中可以看出;乙文则主要从“落落高劲,亭亭孤绝”“不易叶而改柯”“甘冒霜而停雪”“雅趣”“君子之奇节”等等暗示性很强的描写句中察知。

(二)2012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8分)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①②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③④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⑤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而:

②烈火而焚之

烈火: 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 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 1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2分)答:

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答: 13.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答:

10、【答案】①却②点燃大火③即使④认为„„鄙陋 看不上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且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1、【答案】

③④原句: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翻译:那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向山上攀登。评分:画对语句1分,翻译正确通顺1分,共2分。【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审好题目要求,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逐字逐词落实,做到语句通顺,省略部分补充出来,重点字词翻译准确。特别注意“„„者,若„„”的解释到位,注意符合现在汉语的表达习惯。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2.【答案】①孤寂、凄苦、悲凉 ②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评分:两种心境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揣度能力,应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结合句中关键词来揣度。考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13.答案: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

评分:答对情感和愿望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本题要求更为确切,学生需在了解背景和作者的遭遇结合文章来考虑解答,可参考已学文章《小石潭记》。考点:结合写作背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三)2013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8分)

①(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②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 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 ....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 ④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必须把实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充分积累课文中字词的用法,进行对照,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耻”就是动词的意动用法,“顾”“ 袖”是古今异义,也要结合语境揣测词义,判断正误。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优美、流畅。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要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佁然”注解中解释为“静止貌”。规旋矩 “规”是圆,“折”是有角度,这些关键词必须准确翻译出来。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的结局是“友人惭”,其原因可从” 下车引之”分析,乙文的结局是“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其原因是巴童“袖茅栗以往”而“猴褫衣而争之。”抓住神态动作描写,是完成题目的关键。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 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目的把握。要依据内容,探寻不同点。

译文: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四)2014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答案】①使„„痛苦;②追寻踪迹;③就;④却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近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象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要注意“扳”的解释;“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因为直译句子比较别扭。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题型。甲文中列举了成大事者之后,分析了其原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回答本题就可以归纳此句的内容。乙文中“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虎殊快不觉也”“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由猱和虎的表现分析其原因。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案】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解析】

试题分析:甲文先列举了舜、傅说、胶鬲六人的事例,由此推出逆境早人才的道理,运用了为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乙文讲了一个故事,借故事阐明“死于安乐”的道理,属于借事喻理的写法。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乙文翻译:

有一种狡猾的动物叫猱,(体形)小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头上发痒,就让猱(帮他)抓挠,久而久之,(老虎头上挠)出了洞,老虎感到很畅快,没有发觉(脑袋挠破了)。猱逐渐取老虎的脑髓吃,然后把吃剩余下的来献给老虎。老虎吃了脑浆,(觉得脑浆)很美味,认为猱很忠心,就更加爱猱,亲近猱。时间长了,老虎的脑袋被掏空了,疼痛发作,(老虎去)寻找猱。猱(却)已经逃跑躲避到高树上了。老虎跳跃着大声吼叫,就死了。

(2015年中考)(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公伤股,门官歼焉。..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必须把实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充分积累课文中字词的用法,进行对照,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鼓”就是名词作动词,虚词“以”是一词多义,也要结合语义分析判断。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答案: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优美、流畅。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要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二毛”注解中解释为“头发斑白的人”。“爱”是怜悯,“服”是屈从,这些关键词必须准确翻译出来。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案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的结局是取得胜利,其原因可从两个”可矣”分析抓住战机的重要,从“夫战,勇气也。”分析士气的重要性。乙文的结局是战败。其原因是宋公“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的思想,不听劝告,而又不明白“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的道理,失去战机。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示例: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评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目的的写法把握。要依据内容,探寻相同点。目的方面要注意两文一正一反作战结局,揭示的是什么。不是战争的场面,而是战术,是战争胜败的因果关系。写法方面可以从详略的角度分析;也可从人物对比衬托的角度分析,庄公与曹刿,庄公与子鱼对比分析。

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第二部分:东营市近5年中考试题考点解析

一、考点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考点: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地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了能够灵活迁移,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并进行答题。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一般表现为:对文中重要的句子特别是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对文言文段落的理解,对作者写作思想倾向的评价等。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第三部分:解题策略 1.字词解释

【应对策略】从具体题型来看,字词的解释有实词有虚词,以实词解释为重点。对实词的考查依然是偏重于对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等方面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一方面识记重点词汇的同时更需要掌握其中的方法。除了要清楚最基础的成分之外,还要加入理解性记忆,切勿死记硬背。课内的字词解释以平时积累为主,课外的一般都是课内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可以回顾所学文言字词的解释,并进行权衡,结合语境筛选出其中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对已掌握的文言词语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尤其是要根据语境充分注意词性的变化和虚词的特殊用法。除了要清楚最基础的成分之外,还要加入理解性记忆,切勿死记硬背。2.句子翻译

【应对策略】语句翻译,就是实词+语句连贯,考查到的仍然是那些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并且实用性的实词。要求考生必须在翻译中体现出来,扣住采分点。如2013年考查到的“所以”“耻”。2015年考查到的 “爱”“服”等。其中考查到了一词多义。语句以文章的中心句、重点句子、特殊句子、较复杂的句子为主,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直译法。力争做到字字落实,语句通顺,如果能做到语句优美,那就更好了。翻译时还要留意特殊句式的特点。3.感悟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以及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筛选对比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例如人物形象的评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等等。

【应对策略】这需要我们在整体感知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材料、运用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概括时要力求精准和全面。如:15年比较课内外文言文写作目的或写法的不同之处。解答时,要先明确两文的内容、写作目的、写法、才能求同存异。中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只是加入以史地政为背景的文段阅读,文言文是一个最直接体现传统文化的部分。文言文对于考生是个难点,题型的灵活,会成为后面学习中需要克服的阻碍。要以新课标为基准,“以不变应万变”,积累文言知识,但是更要关注变化,从新题型中做好备考准备。【友情提示】

1.积极利用好文段提供的注释资料,包括文学常识的介绍,字词句的解释等。这些信息资源往往是文中比较难的知识点的提示,充分利用这些提示信息,对我们通读全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第四篇:初二语文标点符号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标点符号专项训练

命题:丁莹

审核:印玉美

一.知识梳理: 1.问号:

①选择问句,句中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②连续问句后均用问号。

可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③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

领到新书了吗,那几个刚来的同学?

④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句末不可用问号。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⑤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野豆角花,谁不认识!2.冒号:

①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

“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

②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想法”等词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

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 ③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他们热衷的话题:足球。

④转述的话(间接引语)不能用冒号。

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⑤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⑥引文不独立,不能用冒号。苏轼《念奴娇》词描绘了长江:(冒号去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⑦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这一点。⑧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就是、即等)同时使用。

如: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⑨“XX说”在中间,话在“XX说”前后,不能用冒号,用逗号。⑩同一句话内一般不能有两个冒号。下句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改: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改为“,”)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3.引号:

①表直接引用(引号里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②表特定称谓

③表强调突出

④表讽刺、否定

⑤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

Ⅰ。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我们就叫他‘小诸葛’吧!”他提议道。

Ⅱ。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我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Ⅲ。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Ⅳ。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如: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Ⅴ。对句中某个词进行强调时,该词上要用引号。

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引发如此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4.省略号:

①并列的词语,至少先列举三个以上后,才可使用省略号。

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开头……

②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并用。5.顿号

①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②顿号不能与“和”“或”同用。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去掉)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③多个并列词语,最末两个之间用连词连接,不用顿号。晚会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合唱、相声、(去、改为和)杂技。

④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到诱人的香味。

⑤较长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陶醉了。⑥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⑦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表确数时必用。⑧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6.书名号:

①主要用以表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活动名、栏目名不用书名号,用引号)

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②、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如: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③、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④、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如:《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7.分号:

①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②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8.括号:

表示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常放于句号逗号后,表示句子的完整。他一般晚上都待在家里(周日除外)。二.实战演练:

1.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B.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C.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C.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

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C.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D.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往往通过表情、身姿等非语言因素(俗称身体语言)传递信息。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曾写过一篇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

B.保尔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总书记明确要求省部级干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B.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C.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D.母亲的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小桥上了。C.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D.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B.“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 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D.游客走进“神奇遂宁”,亲身体验“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之旅。8.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有谁会有闲心关怀一颗古藤罗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就像奥兹国的男巫师里的锡皮人,我觉得所有的关节都需要加油。9.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B.我们不久就会看到:我们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C.《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两年来,我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高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10.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傣族人最隆重的佛教节日是关门节和开门节。

B.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C.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D.至于下一个星期天到哪里去参观?大家好好商量一下。1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一二两排的同学准备活动。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D.我心中闪过了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

B.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古塔将怎么修,周围近百株古树将怎么办?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D.诗人刘禹锡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不禁发出“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感慨。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吧。B.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如水,亦有欧阳修的夜读之凉。C.他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折磨,首长的变化多大啊!D.保尔用不平凡的一生演绎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的恋歌。C.荷塘涌现出一股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A D.“我喜欢孩子们,”月亮

说,“特别是那些非常有趣的小不点们。” 1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遗像不到的收获。

B 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在电话诞生以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C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然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革命者发出了“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的誓言。

标点符号答案

1.C ?改为。

2.C(A.:改为,B.四书五经不加书名号

D.后两个、改为,)3.C(欣赏后面的,改为;)

4.C(两个?改为,)

5.A(。移到”后边)6.D(顿号去掉)

7.A(B.:改为,C.?改为,句号改为问号

D.第一处引号去掉)8.D(奥兹国里的男巫师加《 》)

9.C(书名号改为引号)

10.B(A.开门节和关门节加引号

C.书名号改引号

D。问号改逗号)11D.(A.一二之间加顿号

B.问号改逗号

C.等和破折号重复)12.D.(A.句号移到括号外面

B.问号改句号

C.二四逗号改分号)13.D.(书名号改引号)

14.A(第一个问号改逗号)

15.B(A.窄后用分号

C.问号移到括号内

句末用问号

D.感叹号去掉)

1.C ?改为。

2.C(A.:改为,B.四书五经不加书名号

D.后两个、改为,)3.C(欣赏后面的,改为;)

4.C(两个?改为,)

5.A(。移到”后边)6.D(顿号去掉)

7.A(B.:改为,C.?改为,句号改为问号

D.第一处引号去掉)8.D(奥兹国里的男巫师加《 》)

9.C(书名号改为引号)

10.B(A.开门节和关门节加引号

C.书名号改引号

D。问号改逗号)11D.(A.一二之间加顿号

B.问号改逗号

C.等和破折号重复)12.D.(A.句号移到括号外面

B.问号改句号

C.二四逗号改分号)13.D.(书名号改引号)

14.A(第一个问号改逗号)

15.B(A.窄后用分号

C.问号移到括号内

句末用问号

D.感叹号去掉)

1.C ?改为。

2.C(A.:改为,B.四书五经不加书名号

D.后两个、改为,)3.C(欣赏后面的,改为;)

4.C(两个?改为,)

5.A(。移到”后边)6.D(顿号去掉)

7.A(B.:改为,C.?改为,句号改为问号

D.第一处引号去掉)8.D(奥兹国里的男巫师加《 》)

9.C(书名号改为引号)

10.B(A.开门节和关门节加引号

C.书名号改引号

D。问号改逗号)11D.(A.一二之间加顿号

B.问号改逗号

C.等和破折号重复)12.D.(A.句号移到括号外面

B.问号改句号

C.二四逗号改分号)13.D.(书名号改引号)

14.A(第一个问号改逗号)

15.B(A.窄后用分号

C.问号移到括号内

句末用问号

D.感叹

第五篇:高二语文备课组诗歌默写专项训练(一)

高二语文备课组诗歌默写专项训练

(一)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猎》

2、今夜鄜州月,____________________。遥怜小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

3、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宿建德江》

8、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非花》

9、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乌江亭》

1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华清宫》

11、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下载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城初中初二语文专项训练(一)(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合集]

    中考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

    201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一)病句

    201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一)——病句 一、2008中考修改病句题汇编 哈尔滨市 1.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把改正后的语句写在相应的横线处。 ①为了提高同学......

    湖北高考语文考前专项训练诗歌部分

    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14.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

    2014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5师(合集5篇)

    2014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犨传 赵犨,其先天水人。幼有奇智,龆龀之时,与邻里小儿戏于道左,恒分布行列为部伍战阵之状,自为董帅,指顾有节,如......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赏析+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

    理解性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词语词汇专项训练(一)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词语词汇专项练习试题 答案附后(一个个做得辛苦,必须要分) 一、词语按感情色彩分往往可以分为褒义词和贬义词,请分别写出四个成语。 褒义词: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贬义词: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二......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一

    8.下列表述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B.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C.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D.家乡是我生身立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注释]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