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枯竭期’出现原因
浅谈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枯竭期’出现原因
------------胡晓丽 论文关键词:张爱玲 枯竭期 题材 描绘者 婚姻
论文摘要:张爱玲在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1995年病逝于美国。创作基本上处于“枯竭期”。本文认为作家狭窄的题材、上海的描绘者、狼狈的婚姻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导致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枯竭”。
张爱玲在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1995年病逝于美国,在40年时间里,创作基本上处于“枯竭期”,与20世纪40年代以小说集《传奇》成为“上海文化界的最畅销书”的张爱玲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这两个时期创作的巨大反差引导着我们去探求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作家的狭窄的题材、上海的描绘者、狼狈的婚姻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导致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枯竭”。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狭窄的题材
随着五四时期女性启蒙和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一些关注女性及其命运和价值的女作家先后登上文学舞台。从冰心、卢隐、凌叔华到丁玲,再到萧红、苏青,虽然同为五四之后的女性作家,但是张爱玲在处理创作题材时,却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正如夏志清所说:“张爱玲的《传奇》一书,概乎言之,写的是怨偶之间的残缺关系。换言之,作者翻来覆去所吟唱的,无非是不幸的婚姻。”张爱玲所有的小说都离不开婚姻恋爱这个基本主题,她认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张爱玲之所以如此处理小说题材,与她独特的身世和经历有关。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祖父张佩伦是晚清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母亲是一位西方化的现代女性,与封建遗少的父亲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以离婚结束这段生活。父母离异后张爱玲受到继母的虐待,父亲将她软禁了半年,生病得不到医治。从父亲家逃出后,张爱玲在母亲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然而母亲给张爱玲的感觉是遥远而神秘的。别人唾手可得的父爱和母爱,在张爱玲身上成为一种奢望。正是这种经历对她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养成了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周围人和事的习惯,贯以“苍凉”为底色描绘人间的亲情、爱情。
对于作家来说,“童年记忆在创作中表现为认知的独特性和生命表现的独特性,决定了作家对世界的独异的认知和发现。”张爱玲由于特殊的身世和经历,她笔下的亲情如同久置的食物一样发了霉,变了味。《金锁记》中的“七巧”是一位心里扭曲的阴险毒辣的母亲,她处心积虑地破坏儿子和女儿的婚事。《花凋》中川娥的父亲不肯花钱给女儿治病,母亲因担心被发现藏有私房钱宁愿看着女儿一天天病死。《半生缘》中的母亲受了金钱的诱惑,眼看着顾曼璐残忍地破坏妹妹顾曼祯的美好爱情,葬送了曼祯一生的幸福。《心经》中的许小寒与父亲的关系已超越正常的父女之情,母亲却仍然对此事装聋作哑张爱玲描绘的家庭是亲情缺失的,她笔下的爱情也撕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留给读者的是男女主人公的赤裸裸地算计和利用。《倾城之恋》巾内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爱情”是欲擒故纵、男挑女逗,自流苏想以最后的淑女资本换取婚姻中的物质保障,范柳原无非是想换个口味换个情人.最后两人因为战争成就了婚姻。《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明知乔琪乔有拈花惹草的习性,但为了能留在香港仍然决定嫁给他,乔琪乔为了心安理得的享用葛薇龙的钱而和她结婚,于是葛薇龙便沦为为乔琪乔弄钱的工具《半生缘》中的顾曼璐为了金钱嫁给有钱有势的祝鸿才,然而祝鸿才并没有给她想象的无风浪又有荣华富贵的港湾,留给她的只是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孤独。
张爱玲从小生活在清朝遗老遗少家庭的环境里,耳濡目染的是遗老遗少的吃遗产、抽大烟、玩女人的荒淫无耻的奢靡生活。因此她塑造了很多遗老遗少的形象,将人物放在婚姻恋
爱这个基本主题中去描绘。正如夏中义先生所说:“除手记外,作家主要靠记忆来储存素材的。作家对素材的记忆不像背数理化和外语单词那样冰冷,而会伴生一种明显的情绪氛匍。”张爱玲的优秀作品大多数都是在l943年写的,这年她写了八个中短篇小说。然而,有限的生活阅历和狭窄的题材范围是经不起喷涌而出的,张爱玲要想延续自己在美国的创作生命,必须拓展题材范围。然而,在美国,张爱玲将自己困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性的生活圈子里,社交圈子极小。丈夫赖雅去世后,她便住进了“老鼠洞”,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就张爱玲自己来说,那些“完不了”的故事,已经完了。
二、“上海的描绘者”
张爱玲曾说:“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的”“将自己归人读者群中左,自然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点别的——作者有什么可给的,就拿出来,用不着扭捏地说:„恐怕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吧?”‟张爱玲的作品既不描写抗E气氛也不反映民族情绪,而是关注都市的琐碎生活,将目光聚焦到世俗的“饮食男女”身上,是真正的世俗文化。
上海成为“孤岛”之时,作为英法的租借地.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商业都会,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文化。胡适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每一个时代会产生自己的文学,既与各个时代自身的特点相适应,同时更是与不同时代作者的不同观念相适应的。张爱玲总是以上海“小市民”自许,她深爱这个都市的景象、声音、气息和风味。在她的散文《公寓生活记趣》里她说她喜欢听“市声”——电车声,没有它的陪伴,她是睡不着觉的张爱玲是那个时代的描写者,她将角色主要放在内景里:典型的上海“弄堂”、石库门中的旧时房子或是破败的西式洋房和公寓。
西汉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生成,都是作家和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和对象相结合的产物:张爱玲关注都市的“饮食男女”,描绘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张爱玲的以“饮食男女”、市民生活为其生存土壤的作品迎合了当时上海小市民的口味。上海并没有因为五四运动的冲击和主流文化的南移而改变它的文化进程,其主体仍然是生存于现代都市的普通市民。张爱玲“最讨厌的是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和自以为生的漂亮的男人。”她有强烈的“成就欲”:“我认为与其做一个中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另的人做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她的世俗化、实利化的思想适合当时的上海市民的心理,她的以“饮食男女”为体裁的作品切合了当时上海小市民的口味。
张爱玲于1955年到达美国,美国的风俗人情根本不同于上海的世俗文化。文学是作家人生体验的感性积累,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人生的理解与表现。然而张爱玲天生不善交际,加上又整天忙于搬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体验美国人的生活状况。正如夏志清所说:“很奇怪,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再到美国,要写的东西实在写不完的呀。可惜她虽长期住在美国,她想写的资料,还停留在当年上海那段岁月,所以吃了些亏。”尽管她有广博的文学修养和流畅的英文表达能力,但她的小市民文学不适合美国的读者。她笔下的旧中国故事吸引不了西方人的注意。《怨女》在英国出版后,有一个书评人抱怨书中的银娣,“简直令人作呕”。张爱玲谈到自己在美国的创作时说:“许多洋人心目中的上海,不知多么色彩缤纷;可是我写的上海,是暗淡破败的,而且就连这样的上海。今天也象古代的„大西洋城‟沉到海底去了”。作为作家的张爱玲,是上海这个“湖”里的“鱼”,离开这一片“水”其文学生命必然枯竭。
三、狼狈的婚姻
张爱玲1955年到达美国后,她先住在救济难民的住所,后又住在彼得堡的麦克道威尔
文艺营。由于生活所迫,张爱玲与赖雅结婚。然而张爱玲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更加窘迫。赖雅中风的毛病经常复发,腿摔断之后生活不能自理。张爱玲不但要照顾赖雅的饮食起居,为了筹钱给赖雅治病,她不惜损坏自己的身体为港台写应景笑剧。生活中小灾小难不断,物质生活已使她心神俱疲,根本没有心情进行文学创作,白白浪费了才华和美好时光。
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存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在《写什么》这篇文章中,张爱玲提到了她对生活和创作的见解。她认为:“作家要踏踏实实地去生活,有意无意中被生活空气所浸润感染,有所得之后,自然地写下他想到的一切东西,这才是创作与生活的最自然的关系,”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就是整天为生计奔波,她的“所得”恐怕只有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吧?她的《秧歌》和《赤地之恋》主要描写解放初的中国农村生活,《赤地之恋》还涉及到“三反”、“抗美援朝”。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说:“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个时代却在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得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她觉得过去比现在的真实生活还要亲切!因此张爱玲不可能对现实政治真正感兴趣,只能道听途说加上天才小说家编故事的才华罢了。张爱玲贯以“饮食男女”为体裁进行创作,基本上对现实政治不感兴趣,然而这两部作品却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见她力图与新生活合拍的意愿,然而张爱玲并没有如自己所说的“被生活空气浸润感染”,她对自己的描写对象从未有过真正的了解、体验。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在创作泉水临近枯竭时内心的焦灼,极力想抓住最后一根“政治稻草”,然而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丈夫赖雅去世后,她便住进了“老鼠洞”,与外界几乎没有了来往。张爱玲在经历人生的悲剧性处境之后.没有向更高的精神层面开拓,而是选择了妥协的后退。张爱玲这朵盛开在上海沦陷区的“奇葩”就这样凋谢在美国的土壤里了。
第二篇:浅谈当今社会假新闻出现原因以及对策
浅谈社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与对策
10历史学三班 王鸿嘉 100305326
历年来,主动造假的行为在新闻业内已不是新闻。每年都有评选的“XX年十大假新闻”公布于众,之所于还要评选,说明假新闻确实很多,而当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所以本文从当今社会假新闻泛滥的社会现状入手,分析其出现背景、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抑制假新闻泛滥的部分对策。
一、假新闻产生的背景
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要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媒体普遍追求最新的新闻、独家新闻。在记者编辑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筛选新闻线索和采写新闻的时候,要确保时效性并使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并非易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制造出千夫所指的假新闻。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其强大的自由性和原创性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微博、贴吧、论坛、博客等操作方式也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简便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在最大限度让受众享有信息传播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虚假新闻泛滥之害。
在信息发布方面,网络具有匿名性;在数量上,它又具有海量性。这两重特点往往导致信息来源难以查证。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假新闻利用大量耸人听闻的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根据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多数派好比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少数派往这个磁场靠近,结果只能导致多数派(谬误)越强,少数派(真理)越弱。
当假新闻真正受到大众的普遍质疑而不是只停留在少数几个知识分子和相关人士的,假新闻的传播和覆盖面早已经扩大,恶劣影响已经覆水难收。
二、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假新闻确如此泛滥,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在新闻管理体制方面
自律体系缺失和作用失效使“假新闻”出笼失去了重要的约束。作为强制性规范的法律不多,作为没有强制性的自律性规范也不多,由行业组织制定并执行的准自律和准法律的管理规范占了主导地位。就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的他律性(法律、政策、纪律、甚至口头传达的宣传精神等强制性)规范占了主导地位,而准法律或准自律性的规范几乎是一个空白。这种传统的内容管理模式固然有其价值,但也有难以避免的缺陷——既缺少弹性更缺乏传媒的自我约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可能是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行业自律机制发展缓慢,公众在对新闻(尤其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中难以发挥作用。
2、收视率的鼓动
在传媒的运作机制方面,过分追求高“收视率”,也为“假新闻”的发生提供了“合理”的悖论逻辑。现今的新闻业,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大都摆脱不了依靠“广告费”维持生存、获得发展的窠臼。而收视率、阅读率就是给广告主与广告商作为其广告支出的参考,是媒体(电视台)争取广告商付出广告费的标准。因而,收视率就成了调控频道和栏目编辑的指挥棒,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既定标准。于是,追求独家、追求轰动、吸引眼球成了媒体、栏目的第一要务。过分追求高“收视率”不仅可能导致编辑导向和方针的扭曲,而且记者为寻求“奇闻异谈”造成了过度竞争,最终,部分记者为确保岗位安全选择以“造假”取得有卖点的“新闻素材”。
3、记者职业道德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记者的道德问题。新闻自由与法律并不冲突,只要在法制轨道上正常运行,新闻自由就可以得到保护。但是自由,也要在道德的底线之内进行啊.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服从组织需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顾客观真实,不记社会效果公开做虚假报道。这种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做虚假报道;还有一种动机不纯,善于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为追逐个人的名誉地位或为了追求某种传播效果而刻意地去制造典型、搞虚假报道。这些人就应该给予重击。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强,社会上各行各业想出名、想赚钱、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放在新闻从业人员身上,于是一些新闻工作者的嘴变馋了,手变长了,心变贪了,他们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把新闻工作变成了谋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只要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不惜编造假新闻。为了抢新闻,新闻工作者道听途说、未经证实就制造或转载假新闻,这种极不负责的态度让人鄙视之!
三、杜绝假新闻的措施
假新闻的危害是巨大的,“纸馅包子”新闻播出后,一度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有观众回想起“我也吃过朝阳区的包子啊”,大叫后怕。虽然假新闻横行霸道于世,但是我们还是应当极力制止。国家、新闻业、读者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根据假新闻事件的形成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加大新闻法立法程度,运用成文的法律杜绝假新闻的出现。法律是国家政府利用国家机器强制执行的,法律面前没有任何人高人一等。假新闻的制造者就是抓住法律的漏洞,无视职业道德的存在,铤而走险。万一失败,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如果制定了明文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假新闻一旦被发现,其制造者按程度罚款多少,几年之间或者永远不得从
事新闻工作。对新闻记者所属单位做出怎样怎样的处罚。那么,我想记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远离假新闻,所属单位也会加大审核力度,监督所属记者新闻真实性等。
2、加大对新闻记者职业教育。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不断扩大,这是件好事。但是,人多必然层份复杂。应该对每一位记者加强党纪国法、职业道德、做人原则等方面的教育。新闻行业在国家甚或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的社会地位也在提升。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刚正不阿,实事求是的报道社会百态。古人说,“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钺,乃春秋一字之贬。”记者的笔,应该是一支有分量的笔;新闻职业,尤需记者自爱和自重。只有恪守新闻真实性,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新闻才能写得令人信服,记者才能当得堂堂正正,受到同行的尊重,受到群众的欢迎。
3、加大受众监督。公众依靠媒体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也依靠媒体对生活做出基本判断,更依靠媒体树立自己的权利意识。而这一切的基础一旦被证伪,那么社会将失去起码的信任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传媒假事件的恶劣程度,并不完全在于其编造手段的吊诡和离谱,而在于它愚弄了这个社会的现代化意识,愚弄了人们关注自身权利的信念。因此,为了减少公众由于虚假新闻的危害,应该主动行动起来,大胆检举揭发假新闻现象,给假新闻有力的一击。
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被纷繁错杂的信息充斥大脑,难道我们还要被别有用心的烂记者制造的假新闻占据有限的空间吗?我们大家应该行动起来,让假新闻没有生长的地方。
第三篇:笔记本电脑出现蓝屏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汇总
笔记本电脑出现蓝屏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汇总,想必小伙伴在进行电脑操作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蓝屏现象吧,出现这类的问题通常让电脑菜鸟们措手不及,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对应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想了解电脑蓝屏出现的原因和具体解决办法的同学不妨看看本文。
A.新驱动和新服务
如果刚安装完某个硬件的新驱动, 或安装了某个软件, 而它又在系统服务中添加了相应项目(比如:杀
毒软件、CPU降温软件、防火墙软件等), 在重启或使用中出现了蓝屏故障, 请到安全模式来卸载或禁用它们.B.检查病毒
比如冲击波和振荡波等病毒有时会导致Windows蓝屏死机, 因此查杀病毒必不可少.同时一些木马间谍软件也会引发蓝屏, 所以最好再用相关工具进行扫描检查.C.检查BIOS和硬件兼容性
对于新装的电脑经常出现蓝屏问题, 应该检查并升级BIOS到最新版本, 同时关闭其中的内存相关项, 比如:缓存和映射.另外, 还应该对照微软的硬件兼容列表检查自己的硬件.还有就是, 如果主板BIOS无法支持大容量硬盘也会导致蓝屏, 需要对其进行升级.D.重启
有时只是某个程序或驱动程序一时犯错, 重启后他们会改过自新.(注意:此时参见7.查询停机码)
E.新硬件
首先, 应该检查新硬件是否插牢, 这个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往往会引发许多莫名其妙的故障.如果确
认没有问题, 将其拔下, 然后换个插槽试试, 并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同时还应对照微软网站的硬件兼容类别检查一下硬件是否与操作系统兼容.如果你的硬件没有在表中, 那么就得到硬件厂商网站进行查询, 或者拨打他们的咨询电话.Windows XP的硬件表:http://support.microsoft.com/default.aspx?scid=kb;zh-cn;314062
FileName=hcl/Win2000HCL.txt
小提示:
BIOS的缓存和映射项
兼
容
列
Video BIOS Shadowing(视频BIOS映射)
Shadowing address ranges(映射地址列)
System BIOS Cacheable(系统BIOS缓冲)
Video BIOS Cacheable(视频BIOS缓冲)
Video RAM Cacheable(视频内存缓冲)
F.检查系统日志
在开始--菜单中输入:EventVwr.msc, 回车出现“事件查看器”, 注意检查其中的“系统日志”和“应用
程序日志”中表明“错误”的项.G查询停机码
把蓝屏中密密麻麻的E文记下来, 接着到其他电脑中上网, 进入微软帮助与支持网站
http://support.microsoft.com, 在左上角的“搜索(知识库)”中输入停机码, 如果搜索结果没有
适合信息, 可以选择“英文知识库”在搜索一遍.一般情况下, 会在这里找到有用的解决案例.另外, 在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中使用蓝屏的停机码或者后面的说明文字为关键词搜索, 往往也会有以外的收获.H.最后一次正确配置
一般情况下, 蓝屏都出现于更新了硬件驱动或新加硬件并安装其驱动后, 这时Windows 2K/XP提供的“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就是解决蓝屏的快捷方式.重启系统, 在出现启动菜单时按下F8键就会出现高级启动选项菜单, 接着选择“最后一次正确配置”.9.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和Service Pack
有些蓝屏是Windows本身存在缺陷造成的, 应此可通过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和Service Pack来解决.以上就是我们电脑经常遇到的蓝屏的现象的原因和具体解决办法,如果大家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蓝屏的现象不妨按照本文的方法进行操作,相信很快就可以把问题解决的。
第四篇:日常出现停电的原因
1.因电力工程建设而进行有计划的停电(在供电企业网站上可以查询);
2.因供电企业进行设备升级改造而进行临时转供电而造成短暂性的停电;
3.因线路或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造成突发性停电; 4.因用户欠费而造成的停电;
5.因家庭用电不当而造成的故障,如短路、漏电等。
第五篇:作文出现低分的八大原因
作文低分透视
一审题不严“入歧途”
近些年的作文限制少,不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造成部分考生审题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话题作文不需要审题”的错误理解。作文时对话题背景材料及其蕴含的意义,对话题关键词的内涵和外沿,对作文要求以及限制条件,不作思考分析,想当然,凭感觉,只看表象,妄下断语,所以作文经常出现许多跑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误解话题,望文生义;2改变话题,失去重心;3抛开话题,另起炉灶;4否定话题,“反弹”出轨。
二立意不高“低幼化”
“千古文章意为高”“诗文美者,命意必善。”就是说,凡是好的文章,一定要有好的立意。立意深刻,见解独特,或者给人心灵以撞击,或者给人思想以启示,或者给人精神以鼓舞,许多学生写的作品比较幼稚,娃娃腔“童话体”给人清澈见底,一览无余的感觉。原因就砸与认识肤浅,立意不高,思想“苍白”,文化“贫血”。
三感情不真“假大空”
古今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无不凝聚着作者深挚强烈的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情”一定是“真情”,而不是“矫情”,一定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考试中许多考生为文造情,失去生活的真实,杜撰家庭悲剧,不是父母双亡,双亲离异,就是自己伤残,孤苦无依,或者编造许多荒诞的事情,这些都是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思想的光照。四选材不新“老一套”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在选材方面就要做到新颖,独特。许多学生日常不注意观察和积累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写作时总是有限的几个材料翻来覆去,老生常谈。总喜欢写“雨中送伞”“拾金不昧”或者是经常用屈原,司马迁等。
五创新不够“仿套抄”
许多学生不在立意,构思和推理想象等方面另辟蹊径,展示自己的文采,而是投机取巧的改动他人的文章,甚至机械性的模仿别人的文章。俗语中作文的等级中设立了“有创意”的条目,目的是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世人角度有断章取义之面。不应该一味的去套用,而是在名作的点拨下写出自己的作品。
六文体不分“四不像”
许多学生缺乏文体意识,所写文体怪异,不符合任何文体的规范,成了“四不像”的杂体文,写文章处理不好各种文体的关系,或者不能理解文体的需求以及各部分的关系组成的缘由,造成不能有机的结合有的文章虽然分行分节,但语言粗糙,意境全无各种现象暴露了考生对文体意识的淡薄和对文体认识的肤浅。
七语言不纯“怪异涩”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好的思想只有依赖好的语言传达出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衡量好的语言的标准是准确,鲜明,生动。可是有的考生不在这下功夫,而是崇尚奇怪,故作高深,借以标新立异,取悦于人。主要表现在:1喜用西洋词汇:2喜用网诺语言:3喜用文言古语;4喜用晦涩之词。这类的文章语言,破坏了汉语言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八卷面不美“脏乱美”
涉及审题立意,选材用料,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等大的方面,涉及卷面书写,格式标点等小的方面。考试中因小失大而影响得分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满纸涂鸦,“疤痕累累”。卷面脏;有的字迹潦草,笔画难辨,书写乱;有的错字连篇,标点不当,格式不对,功底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