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我县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随着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行业如下:
一、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
在实体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工业企业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货运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县货运量的提高、国际油价的不断增高和人员费用成本的不断增加造成货运营业收入和人员工资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客运方面,出租车投资60辆新车并已开始投入运营,收费标准略有提高,外出打工人数较去年增加,人员流动更加频繁,预计上半年交通运输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左右。
二、金融业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在全国保增长的主基调引领下,实施了相对宽松的金融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民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和扶持力度,融资渠道得到拓宽,我县银行业务稳步增长,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和代理网点均有所增加,各类金融投资和服务公司大量出现,金融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和稳步提升,预计上半年金融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左右。
三、科学研究、水利、教育、卫生业增速较快
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明显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上半年在科研、水利、教育、卫生方面国家加大投资力度,科研经费得到实际落实,转化效率得到提高,研发热情空前高涨,以省XXX为首的农业育种,以XXX公司为首的新能源开发,以XXX为首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重视和和加强,教育、卫生专项经费得到保证,预计上半年以上行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左右.四、居民和其他服务业加速发展
我县传统服务业项目得到升级和提升,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更新换代速度更快,体现在更加上规模、上档次、企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从事服务业人数迅速增加,预计上半年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左右。
第二篇:蚌埠市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跃居首位
——2012年上半年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年初“三个不低于”的发展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上半年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量增长稳中有进。1-6月份,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跃居全省第1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个位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4.6%,拉动GDP增长3.67个百分点,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带动投资、扩大消费、体现城市活力的中坚力量。
(二)项目带动日趋显著。上半年,全市共有160个服务业项目列入 “3461”项目库,涉及商贸物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旅游等多个业态。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32个,总投资达1256亿元,分别占“3461”项目库项目个数和总投资的22.7%、30.1%。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蚌埠万达广场、大学科技园、大明文化产业园、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1个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新港二期、蚌埠国际汽车城、锥子山佛教文化园等4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45.4亿元。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同类单体动漫产业园。
(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7亿元,增长16.3%,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7位。金融业快速发展,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6.68亿元,同比增长14.05%;各项贷款余额564.67亿元,增长27.24%,连续6个月增长率在25%以上。对外贸易增速迅猛,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5.9亿美元,增长94.9%,其中,出口4.8亿美元,增长107.9%;进口1.1亿美元,增长54.4%。旅游业继续升温,上半年,全市完成旅游总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37.4%;旅游实现外汇收入7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1.9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02万人次,同比增长21%。
(四)城市品牌逐步建立。壮大培育花鼓灯艺术、玉石玉器文化,着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依托第四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安徽省第九届花鼓灯会、安徽省第六届花卉博览会、第二届中国玉文化节暨安徽(蚌埠)第七届玉器奇石古玩盆
景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积极推进会展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4月初,第四届固镇梨花节圆满开幕;5月底,花鼓灯嘉年华建成营运;总投资10.8亿元的蚌埠玉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规划方案已经通过市规委会评审,将建成集原石交易、玉器加工和成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玉器产业园,与城南的光彩玉器城遥相呼应。
(五)黄金水道构建步伐加快。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预计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港口吞吐量450万吨,着力将淮河流域打造成为皖北的“黄金水道”。同时,依托蚌埠、淮安双核发展的淮河文化生态经济走廊战略,重点培育港口水运物流发展,谋划构建蚌埠长淮卫低碳经济临港产业园,产业园将以长淮卫大型综合港口为载体,重点实施“港产城一体”发展战略,实现“港口码头、现代物流、临港产业、新港城”四位一体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力争打造成为我市发展环境优、增长速度快、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港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低碳绿色临港新城。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全省宏观经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虽然我市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上半年服务业发展速度跃居全省首位,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因此,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缺乏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我市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的特点,服务业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处于分散、低效的状态,企业凝聚力不够、竞争实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缺点曝露无疑,尚未形成综合、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网络和规模化的服务业产业集群。
(二)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困难。伴随着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下调,货币政策持续缩紧,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极为困难,一些主要从事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的中小服务业企业,并无大型固定资产,而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抵押不动产,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困难。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传统服务业一直以来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从1-6月份来看,我市以批发零售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7%,金融、科技、信息、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对服务业发展贡献不足。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在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1‟109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印发出台《蚌埠市人民
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明确服务业支持重点和主攻方向,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同时,研究建立服务业发展监督机制,狠抓国家、省、市各项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兑现。
二是突出资金引导。积极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带动作用,重点支持服务业综改区、集聚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同时,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引导资金,科学把握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新兴行业。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继续谋划储备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加强对在建和在手项目的调度力度,及时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工建设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明珠广场城市综合体、凌家坝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广场、百乐门、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蚌埠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成运营国家特种玻璃检验中心、大润发超市、合百大禹会商业中心、豪生国际大酒店、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皖北钢材大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东方国际时装城、国购广场、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等项目。
四是推进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积极推进淮上区商贸物流园、经开区大学科技园、怀远白莲坡食品科技园、龙亢农场等申报省级服
务业集聚区,对于申报成功的综合改革试点区和集聚区,在项目建设、资金调配、企业入驻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第三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4年一季度,内江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54.9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在四川省排第12位,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一、主要行业增加值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内江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7.27亿元,同比增长7.3%,比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二)批发业和零售业。内江市批发业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0.1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三)住宿业和餐饮业。内江市住宿业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49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
(四)金融业。内江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比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业。内江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六)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内江市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
(七)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比同期回落24.3个百分点。
(八)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内江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7.40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九)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7.20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
二、支撑性指标运行情况
用于计算服务业增加值的支撑性指标共计17项,除了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单位从业人员呈负增长趋势外,其余16项指标与同期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增幅与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的仅有5项,另12项呈回落趋势。
(一)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和邮政业务总量分别增长14.0%和27.8%,比同期回落1.2个和0.4个百分点。从2014年开始,交通运输的统计方法发生变化,交通部门数据实行下管一级,并根据2013年开展的交通经济专项调查对基期数据进行了重新核定,清除了多年未经营的车辆。
(二)批发业和零售业的销售额分别比同期增长14.7%和16.0%,比同期增速回落4.2个和2.0个百分点。受高油耗的工业企业的关闭,中石油内部结构调整,加油站关闭等因素的影响,1-3月,内江市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5.09亿元,增长5.5%,较去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
(三)住宿业和餐饮业的营业额分别增长19.0%和18.1%,比同期提升2.6个和3.1个百分点。自“国八条”执行以来,内江市中高档住宿和餐饮业受到一定的冲击,经历了一年左右的转型期后,大部分中高档住宿和餐饮业调整了经营策略,把消费对象定位在中低收入人群,放低身价,吸引大众消费、普通消费、个人消费,营业额有了一定的回升。
(四)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8.9%,扭转了上年负增长的趋势,增速提升了50.4个百分点。随着公众保险意识的逐步加强,商业保险的项目、品种增多,再上私家车逐年增多,居民用于各种投保的费用增加。
(五)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3%,比同期回落15.1个百分点。2013年内江的存贷款余额基本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2014年处于正常回归状态。另外,由于余额宝、现金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个人存款的影响正逐步加大,导致个人存款增速持续放缓。
(六)证券交易额同比增长20.8%,从今年股市的走势看,大盘下行趋势未改,政策推动型行情的延续性成疑,在没有合理的价差出现之前,大部股民选择了观望到底的策略,导致内江市证券交易额增速比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七)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4%,比同期增速回落3.0个百分点。2013年年初,受“新国五条”等房地产政策及农民工返乡置业的影响,内江市商品房销售大幅增加,增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以来,内江房价略有下降,购房者观望心态增加,商品房销售减少。
(八)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和劳动者报酬分别同比增长8.0%和8.9%,比同期回落4.2个和12.3个百分点。2014年由于房地产的滞销,售楼人员的提成大大下降,导致许多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转行。
(九)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9%,比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三大通信公司的业务量稳定增长,其中联通公司增长近20%。
(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0.9%,比同期回落16.2个百分点,受国家政策影响,各级、各部门压缩“三公”经费,减少行政运行支出所致。
(十一)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同比负增长7.2%,劳动者报酬增长14.0%,分别比同期回落17.1个和15.6个百分点。由于内江教育单位从业人员总量大,占比达64.7%,但是受编制减少、流动加速、流失严重等因素影响下减幅度较大,下降9.4%。
(十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一季度四川省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为10.0%,内江18户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7%,比四川省平均水平低9.3个百分点,在四川省排第18位。
三、国家统计制度变化对服务业增加值的影响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国家对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内江服务业增加值影响最大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业增加值。由原来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和该行业营业税增长速度加权平均计算,改为利用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计算。而内江银行及其它金融活动营业税2013年保持了较高水平,一季度增长45.3%,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30.4个百分点,在四川省排第7位。今年不再利用这个指标,削弱了内江金融业的优势。
二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由原来本地区该行业营业税增长速度计算,改为四川省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和本地区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简单平均计算。内江目前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计算内江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有一定不利的影响。
第四篇:新能源发展形势分析
新能源发展形势分析
在低碳时代背景下,面对新一轮国际竞争,新能源被赋予了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重任。随着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负面效应不断凸显,核能、水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不断成熟,国际、国内的能源结构正在悄然改变。在新能源的发展上,竞争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政策,是机制。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最有必要使用更多的新能源。因此,认清我国新能源发展形势,完善我国新能源发展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1、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传统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燃气、水能等。近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所示,三大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煤炭占有68.8%,石油占19%,天然气占4.6%。可见,我国是依然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费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新能源开发总量不断增加 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11年底全国电力总装机达到10.5亿千瓦。其中,火电7.6亿千瓦,占装机总量72.4%;水电装机2.3亿千瓦,核电装机1191万千瓦,风电装机47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27.5%。
2011底,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72.38%,而2006年底这一数据为77.81%。5年下降了5.43个百分点,降幅明显。风电和核电在总的装机容量中占比由2006年的1.4%提高到2011年的5.61%,5年上升了4.2个百分点。
从绝对数上来看,风电的发展速度较快,装机容量由2006年的187万千瓦增长到2011年底的4700万千瓦。
3、新能源电力在终端能源供给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1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47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68%。分类型看,水电发电量6626亿千瓦时,比上年降低3.52%,占全部发电量的14.03%,比上年降低2.21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389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07%,占全国发电量的82.54%,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核电、并网风电发电量分别为874亿千瓦时和732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6.95%和48.16%,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08和0.38个百分点。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问题
1、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挤占新能源发展空间 短期来看以煤为主的电源结构不会改变,新能源无法实现大规模替代。虽然核电已经具备经济竞争力,但是受技术、安全等制约,近期开发规模不大;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成本高、出力不稳定,短期内无法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未来随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新能源发展短期内仍难以挑起大梁。
2、新能源利用机制不完善 以风电为例,国家《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网要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但国家一直没有明确标准,对风电保障性收购执行弹性过大,项目核准总量无标准可依。我国风电并网规模不断扩大,但国家至今没有指定风电调度和监管办法,风电调度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导致风电上网普遍受到人为限制,与“优先收购”的法律规定相差甚远。
我国电网的技术管理规范主要是基于火电制定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革新和调整。例如尽快出台电力多边交易方案,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的利用;出台新能源配额制,促进大范围均衡消纳风电;明确调峰责任主体和补偿机制,有效发挥风电潜力等。
3、技术研发规律限制新能源发展 任何技术的应用都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攻关,通过前沿性研发,储备技术;二是技术示范,通过实施重大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三是大力推广效果显著的成熟技术,获得整体效益。而从目前看,中国新能源技术多数处于技术研发和技术示范阶段,还没有达到大力推广的商业应用阶段。除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外,大多数新再生能源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开发利用的成本仍然较高,加上资源分布不均、市场规模小、不能连续生产等特点,新能源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还缺乏竞争力,必须依靠政策支持才能支撑其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1、新能源发展空间广阔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少国家能源战略选择“弃核”或延缓核电建设,但新能源依然是许多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风电在欧盟新增发电装机中,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欧盟提出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欧盟全部能源消费量20%的发展目标,其中德国、法国、英国的目标分别是18%、23%和15%。日本提出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要满足20%电力需求的目标。丹麦还提出了到205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宏伟战略。
我国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提高到4.5%,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亿吨以上。其中常规水电新增发电装机6100万千瓦,风电新增发电装机7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发电装机750万千瓦。
2、能源转换设备的生产和工业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政策的重点 现阶段对新能源利用主要集中在电能的转换上,而对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的利用除了将其转换为电能外,还应用于向热能和燃气的转换上。
新能源的发展关键在于能源转换设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各类能源因特点不同需要不同的能源转换设备,因此促进相关的设备制造业发展将 是未来新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取向。
3、风能在未来新能源供给中潜力巨大 全球风能理事会2012报告显示,在能源结构中,欧盟2020年风电将达到14%,2050年预计为32—49%;美国2030年风电将达到20%,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达到33%;德国新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案规定风电2020年达35%,2050年达80%,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风电实现。显然,基于风电波动性设置的认为限制必然由技术进步和发展大势突破。受此影响,我国风能利用也将有所突破。
四、政策建议
1、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 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反映资源稀缺及环境外部成本的能源产品价格和税收形成机制,充分体现新能源的环境价值等社会效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加快研究完善和落实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2、积极探索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新机制 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改革,建立适应新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电力运行机制、电价机制以及促进区域微电网应用的协调机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探索动态可调节负荷管理新模式,与风电等随机性电源相协调。在新能源比重高的局部电力系统区域,建立围绕新能源发电的智能化区域电力运行管理系统,保障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和电网安全运行。完善新能源发电补贴机制,建立适应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电网运行管理体系。
3、完善技术创新和人才政策 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成果中试转化,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发展一批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成员构建专利池、制定技术标准等。
加快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职务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加快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五篇:xx年治安形势分析
治安队xx 年治安形势分析
一、辖区治安总体情况
Xx 年以来,xx森林公安局治安队在xx森林公安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内积极开展“春季行动”严厉打击各种 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截止xx年12月20日,xx森林公安局治安队共办理各类涉林案件130起,按类别分:一般林业行政案件124起,涉林治安案件6起。按性质分:非法开垦林地案24起,毁坏森林或林木的案件9起,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件2起,擅自在野外用火案件1起,逾期未完成更新造林案件16起,禁牧案件67起,盗伐公私财物案件1起,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案件2起,殴打他人案件1起,提供虚假证言案件1起,阻碍执行职务案件1起。行政拘留5人。总体看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上升4%。
与去年同期相比:非法、擅自开垦林地案件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4倍,毁林案件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封禁期放牧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7%、盗伐、滥伐林木案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在防火期内擅自野外用火案件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50%。总体看2010年的辖区治安形势是好的,就是在个别地区集中发生了非法、擅自开垦林地和毁林的案件,致使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二、治安特点
1、非法、擅自开垦林地和毁林案件发案较多,多数发
生在边远偏僻的村庄,发案地点较隐蔽,多为距离村子较远的山谷中,不易被发现。
2、受今年春雨多,土壤墒情好,杂粮价格持续上涨等利好消息的影响,部分村民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将耕种的小流域内的树木过渡修枝,或平茬致使林木受到毁坏。
3、全xx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封育禁牧工作已经成为旗委,旗人民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工作。在多个执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禁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也要看到,许多农牧民为了躲避违法处罚,变白天放牧为夜间夜见偷牧,有的人夜间光线不好,不论是农田还是林地,都经常去放牧,使得农牧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
三、治安趋势
xx1年治安队将严格按照森林公安局的指示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能力,真正发挥生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生态建设的保护者和生态文明的积极创造者的作用,为阿旗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x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