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①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24章第1节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1课时)
樊相镇二中学案
科目生物课题①第24章第1节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1课时)时间2012年月日主备教师范老师评价等级年级八年级班别小组学生姓名
【目标】
1、描述世界人口、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阐明地球的容纳量是有限的;
【导课】
在一个鱼缸中,若饲养的鱼过多,池塘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预习】课本90—95页
一、活动:探究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继续绘制从1980年到1999年的人口增长曲线。并预测2050年人口数。
2、什么是倍增期?为什么世界人口倍增期越来越短?
3、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发展,世界人口会出现什么情况?
4、根据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思考人口的增长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5、有什么办法可以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二、中国通过自力更生,用占世界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人口,创下了世界奇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三、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带来的问题有:问题、问题、问题和问题。
【展示】
1.活动:探究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绘制从1980年到1999年的人口增长曲线;
2.活动:探究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2、3);3.活动:探究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4、5);
4.粮食问题;5.水资源问题;6.《基础练习》第43页:一.填空题。
【反馈】
《基础练习》第43页:一.填空题;
【反思与收获】
八年级生物下册-25-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1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24章:人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习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与讨论,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基础上,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影响是本小定限度,生态系统就失去了自动调整的能力而交给学生,请学生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此外,的权利和可能性,人类应系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与狼共舞》、《横冲直撞》等等,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类如何与其它生物共存,告诉我们人类在采取一些活动时必须考虑对环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电影资料于教学过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义是本小节的重点。通过多年广泛的宣传教育,学生已经知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的政策。但是,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在本小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物学角度,人口数量对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这一方面在前面已经说明;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查或者资料查询,了解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在国家目前的经济水平上,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对人口质量带来什么影响。通过以上学习,正确认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包括有关的数字、挂图、录像等供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
【查询方法】:
(1)到有关单位,如国家、市、区计生委了解情况。
(2)
(3)【查询内容】:
(1(2(3)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4在这个池塘中,若饲养的鱼过多,池塘会发生什么
氧气会造成水中氧气不足,最终危及鱼类自身的生存。所以,鱼类密度过大,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维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生物相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小节讨论的主题就是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关于“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的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从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2)这个示意图只记录到1989年,10年过去了,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是多少?
(3)结合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看这张表,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什么近年来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1760年-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时间
1760-1900
1900-19
541954-1969
1969-198
21982-1995 人口 2亿-4亿人口增加2亿需要的时间1400年 54年 15年 年 134亿-6亿 6亿-8亿 8亿-10亿 10亿-12亿
(4)
年 人口(亿)
10时间数(年)约100 32 13 1830 10 1930 50
60(估计)10 14 10
【小结】: 1928~1949年的21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0.7亿,1982~1989年期间,我国人口也增加了0.7亿,但同样的增长却只用了5年时间。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近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是由于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长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每年净增长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长人口在千万以上。
4.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讨论】:人口增长必须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有哪些方面?(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并提供有关录像资料组织学生的讨论。)
讨论可以分为几个问题:
(1)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此引起粮食问题。
(2)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
(3【小结】:我国的土地资源、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数量,最终会由于资源的缺少影响我们的生存。
5.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但是,随着人口增长生态系统的关系越来存,在生产活动中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自然灾害的发生。看到的一些情况,认识人口增长与6
1)人口数量与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学、就业等关系。
(2)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的无限制的增加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控制人口的数量。
7.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讨论】:(1)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4)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是什么?
(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结】:当今有四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这些问题中,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就无法解决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增长对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同时也能做到控制中国的人口增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这个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小资料】:
1.历史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世界一些国家和中国耕地面积:
地区
世界 耕地面积(公顷)13.46亿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24
2.88
1.57
0.72
0.19
0.08 澳大利亚 5078万 加拿大 美国 印度 中国 4542万 1.875亿 1.661亿 9540万
3.中国的水资源危机: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却居世界第172的1/4,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
每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356亿吨,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的趋势。50%的地下水被污染; 40
第三篇:八年级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习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与讨论,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在讨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影响是本小节学习的难点。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引入。生态系统中由于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或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达到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失去了自动调整的能力而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位置,是生态系统中最有智慧、最能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对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带来什么影响?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请学生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地球是它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各种生物在地球上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和可能性,人类应该很好地与各种生物共同生活,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发展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人类必须考虑自己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必将影响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近年来,中外电影界拍摄了一些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与狼共舞》、《横冲直撞》等等,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类如何与其它生物共存,告诉我们人类在采取一些活动时必须考虑对环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电影资料于教学过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义是本小节的重点。通过多年广泛的宣传教育,学生已经知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的政策。但是,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在本小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物学角度,人口数量对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这一方面在前面已经说明;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查或者资料查询,了解人口数量与
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在国家目前的经济水平上,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对人口质量带来什么影响。通过以上学习,正确认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包括有关的数字、挂图、录像等供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查询方法】:
(1)到有关单位,如国家、市、区计生委了解情况。(2)查找有关书刊、报纸、环境公报、人口公报。(3)计算机检索,输入关键词,可获得相应的资料。【查询内容】:
(1)中国人口数量的有关资料以及世界人口状况。
(2)中国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以及世界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3)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4)人口数量与住房、交通、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的关系。2.复习上一节课,引入新课:
利用池塘生态系统教学挂图提问:在这个池塘中,若饲养的鱼过多,池塘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鱼类过多,鱼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会造成水中氧气不足,最终危及鱼类自身的生存。所以,鱼类密度过大,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维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生物相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小节讨论的主题就是人口与环境的关系。3.关于“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的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从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2)这个示意图只记录到1989年,10年过去了,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是多少?(3)结合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看这张表,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什么近年来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1760年-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时间 1760-1900 1900-1954 1954-1969 1969-1982 1982-199
5人口 2亿-4亿 4亿-6亿 6亿-8亿 8亿-10亿 10亿-12亿
人口增加2亿需要的时间 1400年 54年 15年 13年 13年
(4)在查询资料中,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如何?
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所需要的时间 年
人口(亿)
增加数(亿)10 10 10 10 10
时间数(年)约100 32 13 10 1
41830 10 1930 20 1962 30 1975 40 1985 50 1999 60(估计)
【小结】: 1928~1949年的21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0.7亿,1982~1989年期间,我国人口也增加了0.7亿,但同样的增长却只用了5年时间。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近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是由于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长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每年净增长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长人口在千万以上。4.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讨论】:人口增长必须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有哪些方面?(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并提供有关录像资料组织学生的讨论。)讨论可以分为几个问题:
(1)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此引起粮食问题。
(2)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增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历史上曾因水的问题而引起的战争正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3)人口增长与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小结】: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数量,最终会由于资源的缺少影响我们的生存。
【提问】:人口增长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 5.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人类的生存依赖着生态系统,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基本上能够处理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人类为了解决自身的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在生产活动中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听到、看到的一些情况,认识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6.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关系:
【讨论】:(1)人口数量与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学、就业等关系。(2)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的无限制的增加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控制人口的数量。7.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讨论】:(1)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3)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有哪些?(4)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是什么?(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结】:当今有四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这些问题中,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就无法解决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增长对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同时也能做到控制中国的人口增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这个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小资料】:
1.历史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 环境和和平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2.世界一些国家和中国耕地面积:
地区 世界
耕地面积(公顷)13.46亿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24 2.88 1.57 0.72 0.19 0.08
澳大利亚 5078万 加拿大 美国 印度 中国
4542万 1.875亿 1.661亿 9540万
3.中国的水资源危机: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却居世界第172位,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
我国的城市供水不足问题日益严重,缺水城市近300座,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每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356亿吨,并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的趋势。50%的地下水被污染; 40%的水源已经不能饮用。
第四篇:《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1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
(1)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2)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
2、能力:
(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2)爱护生物,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4、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
5、教学思考: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多种媒体都有一些了解,我的设想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接受探究教学的思想,并且把新课标倡导的“人与生物圈关系”的主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形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一员的观念。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课的形式、风格将影响到以后的教学。课的开始使用课件导入生物圈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和阅读课文,学生能整理出生物圈层的相关知识,并为学习生物多样性埋下伏笔。接下来的教学利用初一学生爱表现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将学生脑海中原有的零散的生物学知识系统整理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并统称为生物多样性。在教学中,注意贯穿“人与生物圈”的理念,培养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育贯穿始终。
通过学生的统计、讨论、发言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软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那里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有无数的生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地球!
学生观看课件并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
(讨论发言)
生:有草原、河流、森林、蔚蓝的天空,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美丽的动物和植物„„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我想请大家讨论一下,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
生:(讨论后发言)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大气层的最顶部、火山熔岩里、在地球的最里面„„
师:(教师拿出地球仪,一边指点一边讲解)讲得非常好。可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现在,我们就给地球上生物能够生存的空间起个名字,你们认为应该起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讨论后,有的同学说出了“生物圈”这个名字。
一、生物圈的知识
师:大家觉得“生物圈”这个名字怎么样?
生:(讨论)我们觉得“生物圈”这个名字很恰当。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空间,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那么,你们知道生物圈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吗?
(阅读课文并讨论)
生: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天空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海平面下约10千米的深处,生物圈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师:回答非常正确。那么,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当中,不同的生物生存的位置不一样。毛主席有一首词中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很明显,不同的动物生活在生物圈不同的层次中,我们的生物圈到底可以划分为几个圈层呢?(提示:大家可以根据生物生活环境的不同来划分)
(学生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们认为有的生物生活在天空中,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所以生物圈应该划分为三个圈层。
师:具体地说一下这三个圈层的范围。
生: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师:非常好,地球上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就包括这三个圈层。
二、物种多样性
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从幼嫩的小草到参天的大树,从水中的游鱼到天上的飞鸟,从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到海洋中庞大的蓝鲸,从栽培的瓜、果、蔬菜到驯养的鸡、鸭、猫等动物,以及我们人类自身,都是生物。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详细的要求请大家看教材第8页。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
教师来到同学中间,帮助解决学生统计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分组叙述(略)
师:原来大家知道这么多的生物,看来大家平时都非常善于观察,非常热爱大自然。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对本组代表的生物圈层内生活的生物做一个表述。
生:大气圈位于生物圈的最顶部,生活的生物有鸟类、会飞的昆虫,还有漂浮在空气中的细菌等。
师:原来大气圈中有这么多的生物啊!
生:水圈约占地球表面的70%,主要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在水圈中生活着鱼类、微小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
师:水圈也是“藏龙卧虎”,生活着那么多的生物,那是不是水圈的所有地方都有这么多的生物呢?
生:(讨论)不是。
师:在水圈的哪个部分生活的生物多呢?
生:(讨论)应该是在水圈的表面。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水圈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我们把海洋称为“生命的摇篮”,就是因为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下面我们说说岩石圈的情况。
生:岩石圈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在这个圈层中,有我们熟悉的各种陆生动物和植物,还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我们人类也生活在这个圈层。
师:刚才,三组同学分别对生活在生物圈不同圈层中的生物进行了概括,讲得非常好,可见我们同学的知识都很丰富。既然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请大家从教材中提供的科学资料里找一下,生物圈中有多少种生物呢? 地球上曾经生活过多少种生物呢?
学生阅读课文(有的边看边画),讨论。
生:有记载的或命名的共有200多万种。
师:这么多!
生:但是我看报纸介绍,每年有上万种生物灭绝。
师:是什么原因,你能给大家分析一下吗?
生:大多数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而灭绝的,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生物。
师:算上已经灭绝的生物,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多少种生物呢?
生:地球上曾经出现过10亿种左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有人说“人类是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主宰”,我想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不对,我们人类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都是生物圈的一员,地位是平等的。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
师:请谈一下你的观点。
生: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人类甚至可以灭绝任何一种生物,难道我们还不是主宰吗?
师:大家对这个观点怎样看呢?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讨论后发言)
生:只能说明人类以前只顾自己发展,破坏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了许多生物的灭绝。我还看过关于恐鸟和旅鸽的故事,它们都是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的。
生:我认为表面上人类好像可以为所欲为,甚至灭绝一种生物,但许多个体微小的生物如细菌、病毒,我们就没办法战胜它们,比如“非典”病毒。
生:还有,由于许多鸟死亡了,很多地方都暴发了虫害,农民就给庄稼喷洒大量的农药,而好多农药对人都有害。
师:也就是说,最后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让我们很受启发,我们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我们和其他生物都是平等的。同学们在生活中更应该爱护其他生物,别忘了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地球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
师:生物圈中的物种具有多样性,有的我们非常熟悉,有的我们也早有耳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再来欣赏一下和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的美丽的生物。(播放课件,展示多种生物的美丽图片。)
(学生仔细观看,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遇到自己熟悉的生物还禁不住小声说几句。)
三、遗传多样性
师: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大家也看到了,同样是菊花,花的颜色、形状都各不相同;而我们大家熟悉的动物――狗,也是种类繁多,这些都说明了地球上的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生:我们在电视上了解到,生物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物质,不同物种的生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有差别,而生物体内的基因又有很多,基因不同生物就不同。所以,我们组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原因就是因为遗传基因的多种多样决定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生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差异,可以用基因的差别来解释。两种生物体内的众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异,那这两种生物的外在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说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遗传的多样性。例如,菊花原来只产于我国,现在世界各地都在种植,种类有2万多种。正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多种多样,才使得生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至于遗传物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我们将在以后的课中继续探讨。
四、生态系统多样性
师:通过我们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学家们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统称为生态系统,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一下你对生态系统有哪些了解,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先看一下书。
(阅读后发言)
生: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生: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次级生态系统,小到一片森林、一个花园、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师:经过同学们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的根本,很难想像地球上只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身边的每一棵小草、每一个小动物,为生物多样性尽我们的一份力。
小科学家行动
每组的小科学家要对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进行调查,详细要求在教材第12页。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料,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常识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式教学,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形形色色的生物,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看到该教师在如何实施小组教学,以及在小组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问题上,经过了深层的思考,并能结合学生情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第二课时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的态度、创新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的知识,初步形成乐于探索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的编写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从学生的体验出发,通过插图描述生命现象,引领学生体会生物的基本特征。本节课在设计意图上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取学校附近池塘里的水样,通过观察一滴水中的生物,让学生研究自己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而是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是媒体展示、实物展示等),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学中尽量多地收集一些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来丰富拓展知识。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思维和想像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关于教材中所提到的生物的四点特征,只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以增强感性认识,能够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而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则不需要展开来讲。
教学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石、水、土等将大自然打扮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彩。那么我们如何来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寻找生物的共同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看从西虹桥下取来的一烧杯水,我吸取一滴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加上盖玻片。放在显微投影下,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并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
“我看见了6种生物,但我不认识它们,我认为能运动的都是生物”,一名学生回答。
“我认为老师在移动载玻片时,对震动有反应的都是生物”,另一名学生回答。
“大家说的似乎有一些道理,根据你们的观点,我们来判断下面两幅图中(机器狗和蘑菇)哪一个是生物?”
“当然蘑菇是生物,”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马上说:“按照同学们的观点,能运动的是生物,那么机器狗应该是生物而蘑菇应该是非生物。”
这时同学们没了主意,急于想知道什么是生物?
我说:“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那么我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征?(不说外貌特征)请小组讨论。”
同学讨论后回答:“人可以从小长大”“人有寿命,可以生老病死”“可以呼吸”“可以睡觉”“可以生儿育女”“需要营养”“可以吃饭、喝水”“可以排出废物”“可以运动”等。
我接着问:“人怎样呼吸,怎样获得营养?其他生物能呼吸吗?它们怎么生活?”
一名学生说:“我认为其他动物和人一样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不呼吸。”
另一名学生马上纠正说:“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那上面说‘植物也跟动物一样呼吸,不要在卧室里养太多的花,夜晚花和人争夺氧气,使人憋闷。’”
有同学接着说:“动物是靠吃其他的生物生活的,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食物’养活自己。”
我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在获取营养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废物,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你们知道动物和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互动中讨论归纳出动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带走废物。
我接着说:“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要从外界吸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把它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将身体的一部分物质分解,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新旧物质的更新,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才能表现其他的特征。”
“生物还有哪些特征呢”,我问(利用多媒体演示:草履虫应激性实验;水螅受刺激缩成一团的实验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想一想这说明生物有什么特征?”
一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看到一侧培养液旁边放盐粒后,草履虫都游到了另一侧培养液中。”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看到用针轻轻碰水螅,它就会缩成一团。”
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盐对草履虫有刺激,对它生活不利,所以它逃走了。”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针对水螅有刺激,所以它会缩成一团。”
我接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有同学说:“我用小木棍碰过蚯蚓,它的身体马上收缩。”
另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含羞草的叶受到触动会自然下垂。”
还有个同学说:“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
我说:“通过以上的实例,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马上回答:“它们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
我高兴地说:“同学们归纳得太好了,我们把生物遇到外界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应激性。生物有应激性,大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植物的应激性明显,植物的应激性通常表现在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方面。”
下面我们再看一段VCD短片。片段内容: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粒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繁殖的过程)。
2、一些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真菌、植物的营养繁殖,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看到哪些现象?”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一粒小小的种子能萌发成幼苗并能由小长大”“一个细菌能形成两个细菌”“我看到蛇和龟靠下蛋来繁殖后代”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特征。
师生互动总结出生物的一些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
我说:“下面我们打开书看看科学家的观点。”看到自己的观点跟科学家的基本一致,学生们非常兴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它是我们辨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各图,指出哪些属于生物、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与交流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学到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我知道了怎样调查”“我感觉到正是有了生命世界才变得精彩”“我知道什么是生物与非生物”“我们以后要好好保护生物”等。
教学点评
千差万别的生物与非生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那么如何让学生去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如何把握生物的特征呢?我觉得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有很多独到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符合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而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恰恰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应激性时,先通过播放草履虫应激性实验、水螅受刺激缩成一团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应激性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根据经验举出生物应激性的一些实例,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应激性的概念。这样从现象出发、从特殊的个例出发、从生活经验出发,充分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引用了大量身边的鲜活实例,从微观到宏观,经过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和比照,总结抽象出生命的一般特征。
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们从教学过程中感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汲取并丰富着各自的经验,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资源的开拓者,由独立的学习单元变成相互联结的学习者共同体,而教师则转变为一个引领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中产生对自然的兴趣与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学生在课上、课下体验着合作交流的快乐,课堂上所呈现的丰富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真正地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篇: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生物与环境教案
第14章 生物与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4)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组成 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4)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四、教学难点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4)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生物也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二)讲授新课
1.水、阳光、空气、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水
水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一切生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阳光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光照时间影响花期 空气
大多数生物需要氧气维持生命,人在无氧的环境中只能活几分钟。陆地上进行光和作用的植物需要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
温度
生物生存于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不同生物以及同一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能够忍受的温度范围差别很大。温度也限制生物分布,温度影响生物行为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生物也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生物从形态,结构,生理,行为4个方面适应环境(1)结构上的适应: 很多生长在沙漠的植物,它们的根十分发达,叶子却很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从结构上适应环境的例子。(2)功能上的适应: 植物可以在很短的生长季节里完成它的生长周期,是一种功能上的适应性。(3)颜色的适应性 : 生物在颜色上适应环境共有三种类型:警戒色,保护色,模仿色。(4)行为上的适应性: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如昆虫、北极狐、北极熊;雷鸟、蝗虫; 比目鱼、变色龙作用: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对于躲避敌害或捕猎其他动物有利。
3.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都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一 块农田、城市的一片绿地等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还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组成
自然的或人工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构成的。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能源
4.保护自然资源 防治环境污染
防治环境污染需要从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入手。同时建立监测站,对大气和水质进行定期检查,垃圾要分类处理,凡可回收的应重新利用,以减少垃圾的产量,对有危害的废弃物一定要进行专门处理,如医院的废弃物。
保护生物资源
我国特产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麋鹿 植物:银杉、金钱松、珙(gong)桐
(三)重难点精讲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四)归纳小结
1.阳光、空气、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1)适应的普遍性:普遍性: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2)适应的相对性:相对性: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3.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还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自然的或人工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构成的。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能源
4.如何保护生物圈
(1)控制人口增长(2)防治环境污染(3)保护生物资源
六、板书设计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4.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