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与磁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第一课时 磁体、磁极与磁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磁体,能举例说明磁体能吸引哪些物质。
(2)知道磁体有磁极,并能够判断磁体的两极。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磁化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规律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意义。
(2)通过了解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磁极的概念和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
磁化的概念。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磁体和磁极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能够吸引
铁、钴、镍
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
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2.(1)磁体上磁性
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条形磁体的两端就是它的两个磁极。
(2)用针尖支撑的小磁针(能够自由转动),静止时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我们把磁体指
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又叫
N
极,指
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又叫
S
极。
3.两块条形磁体彼此之间会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力,这种吸引或排斥的力就是磁力。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
排斥,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合作探究】
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都有N极和S极?
答:如果磁体从中间断裂,断裂的两端会各自成为新的磁极,且每段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同理,断裂成若干段的磁体会成为若干个完整的小磁体,每个小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
【教师点拨】
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若能够吸引,则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挂起来,若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则说明该物质具有磁性。(3)把被测物体靠近已知有磁性的物体两端,若有一端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则被测物体有磁性;若两端均表现为相互吸引现象,则被测物体没有磁性。
【跟进训练】
1.下列材料或物体具有磁性的是
(A)
A.司南
B.玻璃
C.木材
D.铜棒
2.用条形磁体的N极去靠近形状相似的金属条的一端,金属条被吸引,则金属条
(D)
A.一定具有磁性,因为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B.一定不带磁性,因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C.一定不带磁性,因为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金属条是否具有磁性
3.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如图甲所示),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段磁体裂纹处的磁极是
N
极。如果把这段磁体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这两段会相互
吸引
(填“吸引”或“排斥”)。
知识点二 磁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使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铁棒被磁化后
不能
长久地保持磁性,而
钢棒
被磁化后,就能较长久地保持磁性,所以可用钢来制造人造永磁体。
【教师点拨】
1.磁化的方法:(1)接触或靠近磁体;(2)用一个磁体在磁性物质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就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
2.(1)被磁化后的物体成为一个新的磁体,也有N极和S极之分。新磁体与原磁体相接触的一端应为异名磁极。(2)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被磁化,例如铜、铝、玻璃等非磁性材料,就不能被磁化。
【跟进训练】
1.下列几种物质能被磁化的是
(C)
A.碳
B.铜
C.钢
D.铝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B.被磁化后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的物体叫做永磁体
C.不是所有物体只要在磁体的周围都能被磁化
D.由于钢被磁化后能长期保持磁性,因此钢是制造永磁体的磁性材料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