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个体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湖南个体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90年代中期,湖南省个体工业曾有过快速发展时期,从1992年至1996年,年平均发展速度达到25%以上,已成为当时扩大就业渠道、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然而,湖南省个体工业毕竟是在基础薄弱、技术装备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有的甚至是在靠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企业都不具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的实力和抗拒各方面风险的能力。因此,近几年来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秩序的规范、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湖南省个体工业的发展速度已明显减缓,部分行业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据抽样调查显示,从1998年至2002年,湖南省个体工业的增速一直在5%—6%之间徘徊,与发展势头强劲的规模工业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个体工业发展速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全湖南省工业化进程的步伐,必须引起全湖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注。
一、个体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被关停
为了合理地配置利用资源,保护环境,90年代后期以来,国家提出大力整治“五小”工业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治理,全湖南省关停各类小煤矿3000多处,压减生产能力1700万吨;关闭小水泥200多户,压减生产能力近700万吨;关停小轧钢厂150多家,生产能力减少110万吨,还有一批小玻璃、小化肥、小纺织也被关停。如娄底市前几年拥有个体小煤窑1300多家、小轧钢厂80多家、小水泥140多家,经过几年的整治,除剩下400多家小煤矿外,其余均被关停。衡阳市500多家个体小煤窑炸毁400多家,每年减少产值10多亿元,其他市州也有近50%的“五小”企业被关停。“五小”企业的整治,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虽有着重要意义,但对湖南省靠依托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个体工业来说,其发展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二)无秩的市场竞争,使部分个体工业难以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主导一切、优胜劣汰已成为一种自然规律。在湖南省个体工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产业结构趋同,竞争加剧,在产品质量上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个体工业户只好打价格战,使一部分经营不善、资金欠缺的企业主败下阵来,有的经营者甚至永远离开了工业这一产业。如双峰县青树坪镇原有大小组合米机生产厂120家,由于同业之间无序竞争,经过几年的价格战,大部分企业已经倒闭,现只剩下20多家;衡南县一乡镇有个体碾米机械制造、皮鞋生产企业共400多家,形成了米机、皮鞋生产一条街,由于没有把握好市场,加上同行业内部互相竞争、互相压价,导致质量上不去,产品被淘汰,大多数业主关门歇业,现能维持正常生产的已没有几家。
(三)科技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湖南省个体工业产品的生产大多还处在落后的手工制作或简单的再生产阶段,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被挤压和淘汰,具体表现在:一是以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为主,新型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极少,很难占到市场份额;二是设备简陋,工艺简单,产品单一,多年不变;三是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如耒阳市一乡镇炼铁一条街,前几年还是衡阳市个体工业发展的样板点,沿河一路烟囱林立,气势壮观,可由于技术不过关,炼出来的生铁质量上不去,进不了市场,现已销声匿迹。该市另一乡镇的个体小冶炼、小化工前几年也火红过一段时间,但由于新产品、新技术跟不上,生产出来的硅、冰钢等产品成本高,质量低,产品销售难,原有20多家企业现在仅剩下两家在维持生产。常德一个体工业主牵头投资50万元兴办一油漆厂,由于缺少技术,产品质量差,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但最后还是因产品技术不过关而倒闭,50多万元的投资化为泡影。
(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部分个体中小工业被取缔和关闭
近几年,只要市场上哪种产品畅销、价好,就会冒出这种产品的假冒伪劣产品。如假名酒、名烟、食品甚至钢材、药品等防不胜防,消费者不敢买,生产者卖不出,国家收不到税,国家、企业、消费者都深受其害的混乱状况,为此,国家采取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一大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受到整治。如长沙、常德等市的假烟、假酒生产企业被取缔;娄底、湘潭生产“地条钢”、“非法拼装车辆”被打击等,均较好地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了合法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但应该看到,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绝大部分是个体工业户。因此,通过对这部分企业的整治,无疑使湖南省个体工业在总量上有所减少,发展速度也有所降低。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全湖南省共取缔、关停各类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个体企业近万家。如常德某村以前有12家以生产假酒为主的个体工业企业,生意兴隆,经过整治现已全部关闭。据估算,该村为此减少工业产值100多万元。
(五)管理方式落后,人才缺乏,个体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湖南省个体中小工业的发展由于起点低,加上没有很好的正确引导,至今仍延续着“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管理方式粗放滞后,在部分企业既无健全的原始记录,又无规范的财务核算,管理相当混乱,根本谈不上经营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更谈不上使企业有可持续发展的创业理念。尤其是个体工业的人员素质低,技术人才缺乏,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据衡阳、常德、长沙等市调查,目前个体中小工业企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不到1%,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分别只有万分之一和千分之二,由于技术人才缺乏,大部分个体工业企业只能靠“能工巧匠”组织生产,其结果是新产品开发不出来,老产品科技含量低,上不了档次,以致产品成本高、效益差。据调查,近年业停产的企业中,有近40%的企业是因上述原因而被市场淘汰出局的。
二、促进个体中小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加强对个体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随着湖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个体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些,建立中小型企业管理机构,加强对个体中小企业的规范管理也是形势的必然要求。在国外,为扶持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如美国早在1958年就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英国、日本也分别设有中小企业局和企业厅;韩国设有中小企业促进会,在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处或中心。设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是: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着力拓展个体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空间
当前,湖南省推进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关健的发展时期,个体中小工业发展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着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全湖南省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宽政策,降低门槛,着力拓展其发展空间,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个体中小工业的发展。政府要把发展个体中小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方面,尤其要发挥县(市)、乡镇政府在促进本辖区内个体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合理规划、精心组织本地个体工业的发展,抓好工业园区及相关设施的建设,筑巢引凤。大力挖掘本地能人,联络外地名人,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嫁接于个体工业企业,特别是要制定激励机制,调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企业的产品开发、市场策划、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作用,全面构筑个体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调动社会力量,建立个体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近几年来,湖南省个体工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序的发展,信息闭塞和社会的配合程度不高。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一些国家采取由政府牵头,建立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官助民办或官办民营的社会性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其服务体系主要是承担着融资和咨询两个方面的工作,就咨询体系而言,主要是为个体中小企业开办决策管理、创新指导、市场进入与开拓、人才培训直至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从湖南省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着手做的工作应该是:一是信息咨询服务,即搜集和向个体中小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市场信息、产品技术信息、经营决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二是中介服务,即为个体中小工业企业在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为企业在产品进出口等方面牵线搭桥;三是培训服务,即帮助个体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四是企业诊断服务,即帮助个体中小企业发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或改造的建议,促进个体工业企业不断升级和状大,对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帮助其转产换代,兼并或破产,使湖南省个体工业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四)适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着力提高个体工业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对部分发展快、潜力大的个体工业企业,要着眼于提高
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在政策上给予国有企业同等的扶持待遇,促进其产业嫁接、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二是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通过产品结构,不断开发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和名优产品;三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以质优成本低参与市场竞争,以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个体工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提高全湖南省个体工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个体中小工业集约化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是个体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际上看,凡是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都有很强的“群”的存在特征,如意大利著名的“百能顿模式”,美国的“硅谷模式”以及台湾的“新竹模式”等。从国内来看,沿海发达的地区如广东、浙江等省市,目前也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个体中小企业群体,如宁波的服装、绍兴的轻纺、永康的小五金等。从湖南省来看,除浏阳花炮、宁乡服装已有一定规模外,其余都是分散发展,无序经营。因此,只有通过借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加快园区建设,尽力为个体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全湖南省个体工业区域积聚的形成,改变小而散的落后方式,这对于提升个体中小工业的整体素质,推动湖南省个体工业上水平、上档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承办:企调队
执笔:陈建军
核稿:周碧红
第二篇: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瓯海区地处浙南沿海,是温州市重点产粮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的总体规划,积极出台扶农优惠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的刺激了我区农机化的进程。使农业机械在农村农业生产使用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抢季节保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促生产,夺高产,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在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98以来更为明显。为此笔者就这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因素
1、经济投入的影响资金是农机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前些年区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农机手购买农机具采取区农机推广站补助33%,乡镇补助33%,农户自筹34%的1:1:1方案,农户投入较少的资金就能拥有一台农机具,从而兴起了购机热潮。但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区政府大力抓工业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工业经济。大大缩减了发展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从我区农机推广站来看,财政拨款用于补助的资金,从前些年的几百万元减到去年的50万元,到今年只有30万元,而且补助的比例和范围也逐年缩小。而农机具的价格仍然走高,导致农户自身难以承受购买新机具的经济负担。另外,近些年的农药、化肥、种子价格一直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依然很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使的农户难以从中看到多少效益,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热情,影响到农机化发展速度。
2、领导对农机化认识的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机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农机化重要性的还不多,甚至个别领导对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范畴中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还不很清楚,认为农机部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在我区98年以前农机部门是一个副局级单位独立存在,到今年农机部门被并入区农林渔业局成为一个科室。其职能的大大缩小,间接的影响到我区的农机化发展。
3、城镇化进程对农机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区的娄桥、潘桥、茶山、梧田等几个重要的产粮乡镇,大批连片的农田被征用建设工业园区,使得我区可耕作农田只剩下泽雅等山区半山区的梯田和三垟、南白象等水网地区的零星水田。由于泽雅、三垟、南白象等地的田块均为小田块,规模经营的程度比较低,基础设施如机耕道路条件较差,以致农机具难以在此发挥其技术优势,导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的下降。
4、农机队伍素质的影响第一、近年来我区农村商品经济稳定发展,使农村劳动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锐减。使得农田操作人员大部分为“
38、60”型,他们大多知识层次较低。农机具的效益好坏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的高低,如果不懂得如何使用,即使最好的机械也无法产生效益,而且还会挫伤农户对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声誉。第二、96年的“三定”工作把乡镇农机干部并入乡镇管理,使的乡镇农机干部都以乡镇的工作为主,轻视了线上的工作。另外在乡镇他们都身兼数职,也使的他们无暇顾及线上的工作。并且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年龄较大,年轻有专业特长的也不愿意在这条线上干,纷纷跳到其他线上,使得近些年我区乡镇一级的农机推广体系几近瘫痪。再有近些年一些乡镇领导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变为“养老院”,把一些村级年龄大退下来,不懂农机的干部安排到乡镇农机站从事农机推广和技术指导,导致我区农机推广干部的素质逐年下降。
5、农机具使用可靠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误了季节,种不下去,收不上来,就无法弥补。农机具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必须耐用可靠,如果农机具一用就坏,无法作业,就等于一堆废铁。随着前些年农机热的抬头,各生产厂家都盯着这块肉,他们大力扩展生产数量却放松了对质量的把关,使的一些机具的使用性能很差,虽然厂家在售后服务方面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农忙时都派来了几位“三包”服务人员。可近些年因机具损坏而不能使用的事件仍层出不穷,打乱了农户的整个计划安排,误了农时,农户怨恨。使农户对机具使用产生不信任,影响到农户的购机热情,影响了我区农机化的发展。
二、我区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对策面对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态势,在新形势下,笔者以为我区的农机化事业要走“投入要增加,服务要完善,执法要规范,推广要加强”的发展之路。
1、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快农机化进程农机化的发展与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许多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财政补贴政策,足以说明这一点。据有关资料报道,加拿大为43%,美国为64%。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坚持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还要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加强工作力度,建立农机化发展资金及其管理制度,把推广新型农业机械经费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对新发展农田主要作业机具实行财政资金补助;农业信贷部门要为农机化发展提供适当的信贷额度和利率优惠;要广泛采取股份制、租赁制等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广大农民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
2、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我们要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工作重点来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化规模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从而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达到兴机富民的目的。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3、扩大粮田规模经营,加快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
第三篇: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瓯海区地处浙南沿海,是温州市重点产粮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的总体规划,积极出台扶农优惠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的刺激了我区农机化的进程。使农业机械在农村农业生产使用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抢季节保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促生产,夺高产,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在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98以来更为明显。为此笔者就这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因素
1、经济投入的影响资金是农机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前些年区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农机手购买农机具采取区农机推广站补助33%,乡镇补助33%,农户自筹34%的1:1:1方案,农户投入较少的资金就能拥有一台农机具,从而兴起了购机热潮。但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区政府大力抓工业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工业经济。大大缩减了发展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从我区农机推广站来看,财政拨款用于补助的资金,从前些年的几百万元减到去年的50万元,到今年只有30万元,而且补助的比例和范围也逐年缩小。而农机具的价格仍然走高,导致农户自身难以承受购买新机具的经济负担。另外,近些年的农药、化肥、种子价格一直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依然很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使的农户难以从中看到多少效益,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热情,影响到农机化发展速度。
2、领导对农机化认识的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机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农机化重要性的还不多,甚至个别领导对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范畴中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还不很清楚,认为农机部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在我区98年以前农机部门是一个副局级单位独立存在,到今年农机部门被并入区农林渔业局成为一个科室。其职能的大大缩小,间接的影响到我区的农机化发展。
3、城镇化进程对农机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区的娄桥、潘桥、茶山、梧田等几个重要的产粮乡镇,大批连片的农田被征用建设工业园区,使得我区可耕作农田只剩下泽雅等山区半山区的梯田和三垟、南白象等水网地区的零星水田。由于泽雅、三垟、南白象等地的田块均为小田块,规模经营的程度比较低,基础设施如机耕道路条件较差,以致农机具难以在此发挥其技术优势,导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的下降。
4、农机队伍素质的影响第一、近年来我区农村商品经济稳定发展,使农村劳动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锐减。使得农田操作人员大部分为“
38、60”型,他们大多知识层次较低。农机具的效益好坏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的高低,如果不懂得如何使用,即使最好的机械也无法产生效益,而且还会挫伤农户对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声誉。第二、96年的“三定”工作把乡镇农机干部并入乡镇管理,使的乡镇农机干部都以乡镇的工作为主,轻视了线上的工作。另外在乡镇他们都身兼数职,也使的他们无暇顾及线上的工作。并且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年龄较大,年轻有专业特长的也不愿意在这条线上干,纷纷跳到其他线上,使得近些年我区乡镇一级的农机推广体系几近瘫痪。再有近些年一些乡镇领导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变为“养老院”,把一些村级年龄大退下来,不懂农机的干部安排到乡镇农机站从事农机推广和技术指导,导致我区农机推广干部的素质逐年下降。
5、农机具使用可靠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误了季节,种不下去,收不上来,就无法弥补。农机具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必须耐用可靠,如果农机具一用就坏,无法作业,就等于一堆废铁。随着前些年农机热的抬头,各生产厂家都盯着这块肉,他们大力扩展生产数量却放松了对质量的把关,使的一些机具的使用性能很差,虽然厂家在售后服务方面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农忙时都派来了几位“三包”服务人员。可近些年因机具损坏而不能使用的事件仍层出不穷,打乱了农户的整个计划安排,误了农时,农户怨恨。使农户对机具使用产生不信任,影响到农户的购机热情,影响了我区农机化的发展。
二、我区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第四篇: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瓯海区地处浙南沿海,是温州市重点产粮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的总体规划,积极出台扶农优惠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的刺激了我区农机化的进程。使农业机械在农村农业生产使用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抢季节保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促生产,夺高产,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在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98以来更为明显。为此笔者就这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因素
1、经济投入的影响
资金是农机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前些年区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农机手购买农机具采取区农机推广站补助33%,乡镇补助33%,农户自筹34%的1:1:1方案,农户投入较少的资金就能拥有一台农机具,从而兴起了购机热潮。但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区政府大力抓工业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工业经济。大大缩减了发展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从我区农机推广站来看,财政拨款用于补助的资金,从前些年的几百万元减到去年的50万元,到今年只有30万元,而且补助的比例和范围也逐年缩校而农机具的价格仍然走高,导致农户自身难以承受购买新机具的经济负担。另外,近些年的农药、化肥、种子价格一直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依然很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使的农户难以从中看到多少效益,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热情,影响到农机化发展速度。
2、领导对农机化认识的影响
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机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农机化重要性的还不多,甚至个别领导对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范畴中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还不很清楚,认为农机部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在我区98年以前农机部门是一个副局级单位独立存在,到今年农机部门被并入区农林渔业局成为一个科室。其职能的大大缩小,间接的影响到我区的农机化发展。
3、城镇化进程对农机化的影响
近些年我区的娄桥、潘桥、茶山、梧田等几个重要的产粮乡镇,大批连片的农田被征用建设工业园区,使得我区可耕作农田只剩下泽雅等山区半山区的梯田和三垟、南白象等水网地区的零星水田。由于泽雅、三垟、南白象等地的田块均为小田块,规模经营的程度比较低,基础设施如机耕道路条件较差,以致农机具难以在此发挥其技术优势,导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的下降。
4、农机队伍素质的影响
第一、近年来我区农村商品经济稳定发展,使农村劳动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锐减。使得农田操作人员大部分为“
38、60”型,他们大多知识层次较低。农机具的效益好坏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的高低,如果不懂得如何使用,即使最好的机械也无法产生效益,而且还会挫伤农户对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声誉。第二、96年的“三定”工作把乡镇农机干部并入乡镇管理,使的乡镇农机干部都以乡镇的工作为主,轻视了线上的工作。另外在乡镇他们都身兼数职,也使的他们无暇顾及线上的工作。并且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年龄较大,年轻有专业特长的也不愿意在这条线上干,纷纷跳到其他线上,使得近些年我区乡镇一级的农机推广体系几近瘫痪。再有近些年一些乡镇领导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变为“养老院”,把一些村级年龄大退下来,不懂农机的干部安排到乡镇农机站从事农机推广和技术指导,导致我区农机推广干部的素质逐年下降。
5、农机具使用可靠性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误了季节,种不下去,收不上来,就无法弥补。农机具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必须耐用可靠,如果农机具一用就坏,无法作业,就等于一堆废铁。随着前些年农机热的抬头,各生产厂家都盯着这块肉,他们大力扩展生产数量却放松了对质量的把关,使的一些机具的使用性能很差,虽然厂家在售后服务方面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农忙时都派来了几位“三包”服务人员。可近些年因机具损坏而不能使用的事件仍层出不穷,打乱了农户的整个计划安排,误了农时,农户怨恨。使农户对机具使用产生不信任,影响到农户的购机热情,影响了我区农机化的发展。
二、我区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面对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态势,在新形势下,笔者以为我区的农机化事业要走“投入要增加,服务要完善,执法要规范,推广要加强”的发展之路。
1、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快农机化进程
农机化的发展与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许多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财政补贴政策,足以说明这一点。据有关资料报道,加拿大为43%,美国为64%。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坚持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还要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加强工作力度,建立农机化发展资金及其管理制度,把推广新型农业机械经费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对新发展农田主要作业机具实行财政资金补助;农业信贷部门要为农机化发展提供适当的信贷额度和利率优惠;要广泛采取股份制、租赁制等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广大农民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
2、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使用效益
我们要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工作重点来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化规模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从而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达到兴机富民的目的。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br>
3、扩大粮田规模经营,加快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机械化水平
在充分尊重农~愿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强农田规划,建设适合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搞好机耕路配套工程。此外,要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合,寻求农机和农艺的最佳结合方式,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强化农机行政执法,实现依法管机、治机、用机,确保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行政执法工作,加快农机化法规体系建设,把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推广、使用、管理等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加强农机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要求,完善农机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逐步实现农机行政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杜绝质量低劣,制造粗劣的农机具流入我区,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5、进一步加强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为农机化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农机部门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质适用、节本高效的新农机、新技术。目前,要大力推广适宜塑料大棚内作业的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和果蔬冷藏保鲜技术。同时要加强农机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队伍,全面提高整个农机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农机培训学校要面向农村市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开拓培训项目,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6、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业机械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区政府要把农机化工作放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以利于形成规模,产生社会服务的规模效益,明确科研攻关方向,发展农机工业。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制定好相应的农机化发展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我区早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五篇:浅析税务代理发展缓慢的原因
浅析税务代理发展缓慢的原因
张春澍
我国税务代理1988年首先在辽宁、吉林等省进行试点至今已整整十年了,税务机关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有的地方甚至采取行政手段进行推广,但它的发展仍然缓慢: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业务额不多,经济、社会效益不大。可以说全国还没有一家似模似样、真正有实力的独立的税务代理机构。为什么这一新生事物并没有象人们当初预料的那样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税务代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有高度自由化、高度法制化的市经济才能使税务代理业兴旺发达。我国1992年才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比较,我国目前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即平时所说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市场经济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事普遍存在。企业与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政企分离不彻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企业产权模糊.企业还没有真正得到人、财、物等方面的自主权。也就是说我国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程度和法制化程度还较低,这种市场经济模式显然不可能使税务代理得
到全面迅速的发展。
二、随意变通税收政策,简化计税方式。税务代理的存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收政策和繁杂程度,税收政策越繁杂,纳税人对税务代理的需求就越大。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税制,每个省征收的税种至今在l5种之上,每个固定的纳税户需要缴纳的税种也有好几个;各个税种的计税依据、计算方法不同,成本列支项目、扣除项目、减免税项目的政策规定多而复杂,而且还经常变化,普通的纳税人要真正掌握是不容易的。再加上原税局一分为二,工商企业都要到国、地税机关缴税。应该说,税收政策的复杂程度足以令纳税人找专业代理人士代办税务事宜。然而我们的税务机关在计算征收税款过程中,很少有真正按照各税种的具体规定计算税款的,多数采取变通的方法如带征、定率、定额等方式征税。将原本相当复杂的税收政策变得非常简单。如定率带征企业所得税、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按4%征收率征收小规模纳税人甚至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等等就是变通税法的典型做法。这种既不准确也不合理的计征办法,免去了纳税人难以掌握税法的烦恼,使纳税人失去了对税务代理的要求。
三、税务机关执法刚性不强,依法治税不力。应该说纳税人委托税务代理的目的之一是准确计算并缴足税款,以免因不懂政策计算失误少缴税款而受到处罚。然而由于我国税
收执法刚性不强,依法治税不力,处罚畸轻,纳税人不仅不会因此被处罚而遭受损失,反而往往因此而得益。就算是故意偷逃骗税也往往因为以不懂税法为借口逃避处罚而得逞。历年的税收大检查和企业所得税汇缴以及各个税种的专项检查就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执法环境下,有谁愿意花钱找人代理呢?此外,由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淡薄,把偷逃骗税作为生财之道,生怕别人知道而断财路、被查处。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纳税人当然不会找人代理了。
四、税务机关优化办税服务,使纳税人得到了方便。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新的征管模式已逐步建立起来,税务机关优化办税服务的措施越来越多.简化办税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一条龙办税服务,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如税银联网、电子、电话、邮寄申报、税银储蓄卡办税等等给纳税人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大地缩短了纳税人办税时间,提高了纳税人办税的效率。相反,找人代理往往由于代理人办事效率低下,又不负责而费钱费时费事。
五、税务代理宣传滞后。税务代理虽然已试点十年多了,但税务代理的宣传力度却严重不足。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地方进行过较大规模、较大范围的税务代理宣传活动,每年的税收宣传月或平时的税收宣传活动也很少涉及到税务代理的内容。这样,不但大多数纳税人不知道税务代理的性质、职责、作用、原则以及运作规则、具体做法,就
是我们税务人员本身也知之不多,更不用说社会上的其他人士了。税务代理宣传滞后,影响了税务代理的发展。
六、缺乏群众基础,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我国的税务代理无论从个别省市开始试点到全面试点,无论是税务代理法规的制订还是具体实施,基本上都是税务机关自己独立进行的,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和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因而缺乏群众基础,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七、经济发展势头放慢,企业效益欠佳。由于我国加强了宏观调控,同时又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放慢,企业经济效益欠佳,下岗人员增多,因而不愿花钱找人代理。加上我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大户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财务制度,有—班通晓税收知识的财务管理人员、办税员,因而没有必要请人代理。小本经营的个体户,更是斤斤计较不愿找人代理。
八、纳税人过份分散。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纳税人分散在城乡各地,有的远离市区超过百公里。目前只有市区(县城)才有代理机构,而税务机关却在每个乡镇都设有税务所或税站,纳税人当然不会舍近求远跑去市区(县城)找人代理。
九、代理法规建设滞后。税务代理虽然1988年已在一些省市试点,但它的合法性直到1992年《税收征收管理法》出台才被确认,而具体的操作法规到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
制汀的《税务代理暂行办法》才给予明确和规范,但真正具有法律地位的税务代理法规尚未出台,税务代理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管理机构尚未彻底明确,税务代理的具体做法也没有统一和规范。
十、当前代理试点问题突出,行为不规范。税务代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令纳税人望而却步。l、大多数税务代理机构名义上是独立核算的社会中介机构,实际上它的办公场所、从业人员、财产、利益分配等属于税务机关甚至使用的收费票据也是《税务工本费发票》,其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令人怀疑。
2、收费标准不统一不合理,同一地区同一项目的代理价格也相差很大。如个体户税务登记代理费有的收100元,有的收30元;有的收费太高令人难以接受,甚至比聘任一个精通财会知识、熟练办税业务的退休老税干做专职会计、专职办税员的费用还要高得多。
3、有的代理机构只不过在办税场所(如税所、办税厅)摆几张桌子,挂个牌子坐地收费,而各项办税工作还得自己去完成。
4、税务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少、素质差、代理能力低,代理项目单一,而真要委托其代理复杂的办税事项如撰写涉税文书、代理建帐、代理申请复议或代打税务官司等却无能为力。
5、有的地方税务机构行政干预、强迫代理现象严重,诱发纳税人的抵触情绪,既然代理是自愿的,你硬要我委托代理,我偏不干,你又奈我何呢?
6、税务代理的程序和做法不规范,如
没有签订必要的委托代理协议,代理的责任不明确等。
7、代理机构没有将代理服务上门,而是守株待兔,等人上门来找代理。
8、代理机构设置混乱,国税设立国税代理机构,地税设立地税代理机构,委托国税代理机构办不了地税业务,委托地税代理机构办不了国税业务。为了不得罪国税机关或地税,干脆两边都不搞委托。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税务代理的发展。
因此,对税务代理的发展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无所作为。要加速税务代理的发展,除了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加速经济发展外,必须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增强税收执法刚性,减少和避免随意变通税法的行为。加大税务代理法规的建设和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提高税务代理社会地位,迅速解决当前税务代理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税务代理的行为。只有这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税务代理必将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原载1997年7月出版的《中国税官论税制改革(上卷)》、1999年2月出版的《,98广东地税调研成果汇编》、《南方论刊》199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