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团训课的课程统整
心理团训课的课程统整
一、“学期课程统整”的理解
不是对现有学科加以归并,形成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以国家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把一个学期作为基本时间段,以指定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的多种相关的资源,根据科学性原理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与集约化设计,使之成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并展开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其中,多种相关的课程资源,可以是其他多种版本的教材、可供参考的教案、练习或习题等;所谓系统而集约化设计,就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梳理出知识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以某一脉络或线索加以系统明确的呈现。因此,学期课程统整首先是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统整,在此基础上再合理地进行学科内部的拓展性、探究性内容的统整,同时适度地进行跨学科的和课内外的统整。通俗地讲,这个过程是教师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在具体课时方案设计之前安排的先导性宏观教学设计活动。它让学校和教师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探索。
二、结合本学科关于教学目标的统整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我们将要进行的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训练目标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变行为,养成习惯
(二)改变认知,学会反思
(三)改变技巧,提高效率
(四)改变情感,积极乐观
(五)改变环境,维护良好人际空间
总的目标可概括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们将分五个活动阶段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标,每个阶段会有相应的课程安排。这五个阶段是:
(一)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二)情绪管理
(三)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四)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五)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
课程开设:两学期
活动时间:每次40分钟。
活动人数:20—50人
第一阶段“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建立团体,破冰暖身,目的:提高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喜爱,积极投入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大风吹,进化论,指定乾坤等团体心理游戏)
3.讨论与统整
第二课,自我体验初期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形,促进自我概念形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珍惜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体)。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自画像”“独一无二”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三课,自我体验中期
目的: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独特性和与他人之间的共同之处,尝试了解他人,增加学生在团体中的归属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镜中的我”,“大饼、油条、豆浆”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四课,自我体验后期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眼中的自己,增强自信心,发展学生使用描述内在特征的词来形容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会存在差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你说,我说”,“小小记者”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五课,自我认知初期
目的:让学生学会发现和表达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提高赞美他人,发现他人闪光点的能力,学会接受他人赞美和欣赏自己的优点。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一起跳舞吧”,“送你一朵赞美花”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六课,自我认知中期
目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会拒绝别人的原因,锻炼学生拒绝不合理要求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敢SAYNO”,“角色扮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七课,自我认知后期
目的: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提升内在美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创冒险岛”,“辨真假”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八课,自我接纳初期
目的:引导学生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能够自我肯定,从崇拜明星转向对自己的欣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偶像与我”,“快乐崇拜”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九课,自我接纳中期
目的:学习如何肯定自己和他人,还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并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珍珠项链”,“我的AD”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十课,自我接纳后期
目的:让学生练习使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幽默,觉察自己现在的状态,寻找达到更高程度自我实现的方法。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酸酸甜甜就是我“,”宝石工匠“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二阶段“情绪管理”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情绪体验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恐惧、嫉妒等情绪,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引发的各种生理变化,调节和弱化嫉妒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恐怖箱”,“”大象的故事“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二课,情绪体验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喊叫率情绪,尝试找出情绪来源,帮助学生理解两种不同压力的来源。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蜗牛的家”“硌脚石”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情绪体验3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放松和兴奋三种情绪感受,以及它们之间的循环转换,享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快乐的感觉。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乌鸦与乌龟”“鬼抓人”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四课,情绪认知
:目的:让学生掌握不同情绪的特征,尝试假设各种情绪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真实复杂的表情。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情绪对对碰”“抢收情绪果”恋歌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情绪认知2
目的:指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观察和判断别人的表情、动作等各种信息,分辨不同情绪,明白情绪与个人新年之间的关系,学习理性反思。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杀手与人质”,“情绪大法官”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分享
第五课,情绪表达1
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唱歌和简单肢体动作表达情绪,学会自我放松自我愉悦。
活动过程:
1.回顾
2.主活动(“情绪大连唱”“自编歌舞”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分享
第六课,情绪表达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析愤怒情绪,了解怒气积累的危险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性,学习处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炸弹受气包”,“我很生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七课,情绪管理1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在人际中的传播途径,学习同一情绪的不同程度表达,反思和澄清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分享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疯狂复印机”,“气象预报站”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情绪管理2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受到压抑后的情绪变化,理解情绪,学习排除外部干扰,保持冷静,尝试控制喜悦和愤怒。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忍者无敌”,“新闻发布会”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情绪调节1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学习情绪反思,带领学生探讨快乐来源和方法,学习规划生活,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压力,学会与消极情绪相处,带着情绪继续生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快乐处方”,“亲爱的小黑板”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十课,情绪调节2
目的:教学生通过放松训练减压的方法,鼓励学生把放松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带领学生放下压力,体验放松的感受。
活动过程:
1.放松法介绍
2.主活动(“简易放松训练”,“冥想放松体验”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三阶段“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人际适应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受欢迎的个性品质和行为表现,认识到不同的行为特质会对个人有不同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受欢迎的人会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找朋友”,“谁更受欢迎”,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内与分享
第二课,人际熟悉
目的:促进学生互相间的深入了解和交流,互相肯定和接纳,引导学生增强融入团体的愿望,增进成员间的亲密感。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知己知彼”,“征兵总动员”两个活动。)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人际沟通1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练习一致性沟通,体验到面对面交流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交流面对面”,“我的意思你懂吗”两个活动环节)
3.交流与分享
第四课,人际沟通2
目的:让学生体验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学会应用双向沟通方式。体验良好人际沟通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怪物史瑞克”,“三种交流层次”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人际沟通3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合作的重要性尝试通过沟通进行合作,认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趣味报数”,“指挥敲锣”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沟通方式
目的:让学生尝试使用非语言进行良好沟通,学习“设身处地”的沟通方式,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敏感度。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拯救海神号”“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信任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感受,帮学生从感性角度理解信任的价值,学习谚语情境下的合作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食指的超能力”|“森林向导”两个活动项目)
3.分享与讨论
第七课,人际合作1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必要技巧,体会到团体“齐心协力”的重要性,摸索进行沟通协商的技巧。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冰面强渡”、“撒网捕鱼”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人际合作2
目的: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如何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尝试使用不同的合作方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紧急支援前线”“众人拾柴火焰高”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人际合作3
目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在愉悦中充分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小鸡快快跑”“和你在一起”两个活项目)
3.感悟与分享
第十课,合作的力量
目的:通过设置困难,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合作的力量,并体验团体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在人际合作中起到的作用。
活动过程:
1.回顾合作技巧
2.主活动(“建设罗马城”,“废报纸造塔”两个活动项目)
3.总结分享
第四阶段“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第一课,价值观澄清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分类,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取向
第二篇:心理团训策划书
团训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团体心理活动是心理健康活动的特色活动之一,通过团体心理训练能为大家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使大家提高团结协作和相互友爱的意识,使同学们得到更好的心灵调试,并且从中获得丰富的心理知识。
二、活动对象: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地点:团训辅导室
时间:4月20日14:00——15:30
四、活动主题
锻炼自己发掘自我五、活动内容计划:
1-1生日线
活动形式:集体团训学生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目的:带领学生们进入游戏,活跃气氛
活动程序:
1、让学生在空地上围成一圈
2、老师给出活动规则
(1)每位学生都要按照自己真实生日的月份和日期(农历
或者公历)按顺序排成一个U形,1月1日出生的在排头,12月31日出生的在排尾;
(2)整个过程中所有学生不可以说话;
(3)宣布任务完成后老师会进行检查,如果有人站错,受
罚的将是后面一位学生;
(4)当每一位学生都清楚活动规则后,活动开始,在1-
2分钟之内排好;
(5)然后老师从A点开始让每位学生报出自己的生日
(6)最后让受罚的学生做一个小表演,以完成该游戏。
1-2报数分组
活动时间:3——5分钟
活动目的: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进行竞争。活动程序:(1)员围成一个圈,指导老师指定从一名学生开始报数:“1、2、3、4第五名学生再次从1数起,后面依次2、3、4,以此类推
(2)报到相同数字的同学将被分成同一组,每组确定好队长、队名和口号 1-3快指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目的;1.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
2.活跃活动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程序:(1)全体学生围成一圈
(2)每个学生伸出右指食指,向上顶着右边学生的左手掌心
(3)主持人讲一些话,当提到指定词语时,学生的右手食指尽量逃脱不要被旁人的手掌抓住,而左手尽量抓住别人的手指(如指定词语为“人”,主持人可以说:“这里有我好多朋友,他们是很优秀的人。”当提到“人”时,学生就做指定的动作)
(4)每组派两名同学上场,进行PK,看哪队抓住的次数最多
(5)就本活动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游戏总结:
古语说:“一心无二用”,但在某一瞬间,只要合理的分配注意力,人脑又可以同时控制几个动作,试着讲你的注意力同时分配在聆听和动作反应上。
1-4鼻尖顶硬币
1-5解手链(情有千千结)
活动时间:15——20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协作及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中核心领导的作用,活跃气氛。
活动程序:(1)每组同学拉手围成一个圈
(2)记住自己左手和右手分别拉着谁的右手和谁的左手
(3)打乱顺序,把左右两边人换掉,然后抓住原来抓住的手(注意左右手),形成一个交错的“结”
(4)在不松手的情况下,团队要尽快解开这个“结”,解开结历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5)可以试一下,所有同学围成的“结”
(6)找几个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6戴高帽子
活动形式:集体参与
活动时间:20——25分钟
活动场地:活动室
活动目的: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之,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活动程序:
(1)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坐下
(2)请一位成员坐在圆圈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等);
(3)被赞美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就察觉的,哪些是不知道的;
(4)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
(5)必须说优点,态度要真诚,努力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的吹捧,不然反而会伤害别人,要有根据能举例的表扬。
(6)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怎样去发现他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7)就本环节请同学们分享一下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等,主持人
作记录。
游戏总结:
学会发现并欣赏别人的优点,相互肯定和接纳对方。
六、活动结束
每人说一句话谈论一下自己的感想(5分钟)。
第三篇:“课程统整”,这又是一个新名词
课程统整之我见
钱
焱
“课程统整”,这又是一个新名词。
5月8日到9日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在溧阳实小省基地活动中,耳边反复响起的就是这个名词。在各校的理念阐述活动中;在各类学科的教学展示过程中;在研讨沙龙活动中;在专家博士的主题讲座中,我们看到听到了很多对这个名词的生动的语言和肢体阐述。有人质疑,有人认同,也有人不知可否。然而,就我本人而言,这个名词却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因为,很多年以来,我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沿用着这样的方式,只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叫“课程统整”,我一直喜欢叫它“系列研究”。经常是在学习一个音乐的时候,我会延伸拓展出很多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学习内容。此次溧阳之行,只为了确认我的这一理念,并给它一个崭新的头衔:课程统整!
其实,我个人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最让人信服的是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研究员万伟博士的一个观点:
“统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认知的方式,是要善于抓住总体和基本的问题,并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局部的认识。统整课程是弥补而非取代分科课程。
这是一个客观的观点,不是一边倒的“砍伐式”研究。很多时候很多人习惯在一个新事物出现后就急切地要将以前的种种都砍掉,好像这样才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岂不知,盲目的行为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是致命的打击。比如:2001年开始实行“新课程理念”,激动的部分专家楞是要去除掉音乐课堂中的“双基教学”,不用练声,也不许唱歌谱,一味地只要孩子开心快乐,甚至连必要的一些知识类和德育类的语言也不能出现在课堂上,要隐喻,要“润物细无声”!而几年下来,孩子们连最基本的几个音都唱不准,声音的音色、音乐知识的掌握就更不用说了,一问三不知。这就是偏激!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跟风,没有自己对本学科课程本质的理解,最终导致的是自己走上教学的“悬崖钢丝绳”。而对于这一批学生来说,便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记得在05、06年学校开始要求进行“校本课程”研究时,我选择的便是“音乐鉴赏”课程。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学生在选修我的这一课程时,能弥补在音乐课上无法了解到的更详细的相关知识。并由此设计出了很多节现在看来带有“统整”意味的教案。比如《聆听贝多芬》、《进行曲系列鉴赏》、《圆舞曲系列鉴赏》、《波尔卡系列鉴赏》等课题。在这个授课过程中,我就不再单纯主讲哪一个曲子了,而是从音乐创作背景,到作曲家生平介绍,到曲子所涉及到的民族、国家等的一些人文、环境等这些外围的介绍,再引出所讲的主要作品。从而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外在与内在完整结构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对一首曲子的熟悉。其实,在当时的课程改革环境下,我的这个教学方式并不是很受肯定的,因为看似东拉西扯的东西太多了,也有“填鸭式”的嫌疑。但是,我坚持相信,课堂中有些知识是不能割裂开来称述的,有些内容是必须要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来教授的,课堂本身就是将前人的知识经验转接给学生的一个平台,一味地让学生自主,试问:没有应有知识量的储备,学生如何自主?当然,有一点是肯定要老师花心思动脑筋的,那就是如何将我要说的东西在学生乐意听的情况下开讲?我的答案是:教师要不断训练自己的口才,将我们需要讲述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表述给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尝试将这样的方式融进我的日常欣赏教学,往往是一首欣赏曲的第一课时我就会将与此相关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创作背景、人物介绍都统讲一遍;或者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将这些知识讲给学生们听。于是又出现了两节典型的课例:《昆曲——最美的声音》、《品味古琴》。在这两个系列教学中,我不仅将相关音乐给学生进行了赏析,更是把与此相关的故事、背景、作者、历史统统融进了讲述中,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啊!于是,课后就有人直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了。
统整,除了把可能涉及到的学科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叫统整,它也可以是发生在一个学科中。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对“学科综合”也有很大篇幅的阐述: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根本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而其中最强调的一句话是: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
也就是说,再综合再统整,本学科的特点是不能忽略的,不能因为欣赏《运动员进行曲》就只管让孩子们来做踏步走的活动而不去分辨进行曲音乐的特点和此类音乐的其他相关要素吧?事实证明,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不同的艺术形式或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融合;与此同时,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这种艺术之间获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所固有的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再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之间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就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称为可能。
我认为,音乐学科最好统整的就是与其他艺术类的结合教学。比如:在上戏曲单元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唱一些戏曲经典片段,或是学做几个戏曲基本手势、步伐,或是了解几个中国戏曲中的领军人物的事迹等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热爱之情,这样的统整自然流畅且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在学习到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时候,可以结合各类少数民族舞蹈和歌曲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不同族系的艺术形式。
课程统整,就和以往出现的“分层教学”等各类教学变革是同样的意义,它不是要让老师们手足无措地急于在课堂上改头换面;也不是想让老师们一味地将理念层层叠加,然后一股脑地实施在学生的身上。它是在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颗敏感的内心,要通晓自己所任学科的特点标准,更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各类素养,及时感受孩子们的所需所求,带着对教学无限热诚的心灵,为我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有感于2015年5月
第四篇:心理委员团训策划
2013交管二中队心理委员团训策划书
设计者:周超
团队名称: 心理委员团体培训计划
团体目标:交流、团结、了解对团训的认识
团体成员:13交管2中队各班级心委8-10人
团体时间:5月份每周六晚上 6:30——8:00
团体地点:尚德楼117
团体次数:3次
第一单元:相见欢
单元目标:1.团体成员建立联系,构建团队
2.澄清成员期待,了解团体目标
3.制订团体规范,约定团队契约
开场 由团训负责人作自我介绍,并介绍此次团训的目的,再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一、热身活动
游戏1:大风吹(20-25分钟)
游戏方法:1.把比人数少一张椅子数目的椅子围成一圈。
2.除了当鬼的人以外,其余的人分别坐在不同的椅子上。每张椅子限坐一人。
3.做鬼的人站在中央,他可以随意说大小风吹。如果他说大风吹,他说有X的人必须起来换位置。如果说小风吹,则是相反,没有X的人起来换位置。换位置时不能持续两人互换或坐回原位。没抢到位置的人则是新鬼。
4.做鬼需接受处罚,表演节目。
题目例子: 鬼:大(小)风吹 其余的人:吹什么? 鬼:吹有戴眼镜的人(如是大风吹,则是有载眼镜的人起来换,如果小风吹,则是没戴眼镜的人起来换!)
活动分享:请一名当过鬼的人分享下游戏感受,再请一名没有过惩罚的人分享。
二、团队形成游戏2:个性名片(25-30分钟)
(一)、活动目的1.把自己最想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出来,学会推荐自己。
2.通过“个性名片”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人,尽快地彼此熟悉。
(二)、活动道具
每人准备1个胸卡、彩色笔若干。
(三)、活动程序
1.主持人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空白的胸卡,彩色笔放场地中央公用。
2.在5分钟时间内,每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个性名片”,插入胸卡内。
3.“个性名片”要求:
(1)不少于5条个人信息。
(2)除文字外可用图形等多种形式表示。
(3)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
4.相互交流,集体分享。
(注意事项:1.5条个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含蓄的,但要求是个性化的。
2.主持人发现典型案例要进行交流并重点提问,深入挖掘个性特质,帮助当事人进一步了解自己。)
游戏过后,团队确定一个队长,.制订团体规范,约定团队契约。
游戏3:心有千千结(15分钟)
游戏规则:
1、让每组成员手拉手围站成一个圆圈,记住自己左右手各相握的人。
2、在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中,大家放开手,随意走动,音乐一停,脚步即停。找到原来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别握住。
3、小组中所有参与者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手链”。在节奏舒缓的背景音乐中,主持人要求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用各种方法,如跨、钻、套、转等(但手不能放开),将交错的“手链”解成一个大圆圈。
4、再做一次,集体分享
游戏4:信任背摔(10分钟)
游戏规则:
1、要求每一位队员轮流站在地上,背对着大家,身体笔直地倒下,半蹲的其他队员把他接住,并安全放到地面。
2、准备好后,大声问下面的保护队员“准备好了吗?”,听到呼应“准备好了”之后,大声数“1、2、3”后,果断地倒下。保护队员接背摔队员时,先放脚,再把上身扶正,让他站稳后才可以松手。
三、总结与分享
集体分享,在活动中对自我和团体的感受如何?
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2)对于游戏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有临场应变的能力。
(3)主持人用语要注意,避免与受训人员发生冲突。
第二单元:自信提升
单元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发现自己的优点
2、了解真正自信的言语特征
3、掌握自信技巧的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
一、热身活动
游戏1:机遇与挑战(15分钟)
游戏流程:
1、请大家将右手掌心向下,左手食指垂直向上,相邻者左右手连为一线。
2、听到带领者接下来讲述的一段话中出现“﹡﹡”则迅速用右手抓握下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
3、邀请所有人按以上规则做好准备。
4、带领者开始讲述,食指被抓住的接受惩罚
5、活动后分享
二、爱自己,接受自己(30分钟)
活动目标:使成员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明白敢于面对它,就会接受它
流程:
1、先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觉得自己身体上哪些是不尽满意的,然后把它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2、依次到讲台上,将自己不满意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的情况说出来,越形象,越生动,越调侃越好。不需要解释原因。说完后,自己要大声说句话:“虽然是这个样子,我还是喜欢我自己!”
3、分享感受
游戏2:优点轰炸(30分钟)
规则:
1、成员讲述各自优点,但是还有很多优点还没有找到。比如在品德方面、学习方面、待人接物方面、劳动方面等等。接着就请你们的同伴来帮你们找一找。让我们来做个优点“轰炸“的游戏。
2、小组成员发言要有秩序,不发言的成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3、在别人讲述你的优点时,只要听,不必表示感谢,也不可因为别人叙述不够准确而做出不应有的行为。
4、数一数同伴位你找到了几条优点。
5、游戏后的交流与分享
游戏3:我喜欢你(15分钟)
通过“我喜欢你,因为····”的语句循环对话
三、成员相互鼓励、祝福,集体分享
第三单元:团队合作
单元目标:
1、通过团队合作游戏,进一步加强团员的合作
2、将集体意识融入成员意识中
3、总结如何在团队中更好的合作,加深成员情感
一、热身活动
游戏1:齐眉棍(20分钟)
游戏流程:
1、先将人员分成2组
2、让小组成员站成相对的两列/并排一列亦可,将轻质塑料棍放在每个人的双手上,让小组成员全部将双手举到自己的眉头的位置。
3、在保证每个人的手都在轻质塑料棍下面的情况下将轻质塑料棍完全水平的往下移动。一旦有人的手离开轻质塑料棍或轻质塑料棍没有水平往下移动,任务就算失败。
4、游戏后的分享
二、合作小考验
游戏2:孤岛求生(25-30分钟)
流程:
1、将成员分成2组,每组5人
2、每组成员以任意姿态站在相同面积的报纸上
3、随报纸面积的减小,成员需想办法站在上面,从报纸上落下了即淘汰
4、需坚持10秒可过关
5、分享
游戏3:瞎子背瘸子(20-25分钟)
目的: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
游戏规则:当场选六名心委,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三、分享与反馈
这次活动给你的感受?
你觉得我们总结的经验还有什么可更改的地方吗?
此次团训注意事项:
1、道具的准备,活动间的衔接,主题明确
2、带领者需清晰规则,注意团体的安全工作;成员不分享时,抛砖引玉;点到为止,带到
共同方向上
3、带领者要注意敏感同学的敏感情绪,不可过度深挖
4、带领者需关注每个人的表情和其在团队的角色,观察犯错误的人
5、当活动进行发生困难时,尽量让团体自行内部解决,带领者在活动中要结合主题针对性
地总结
6、各班心委给各班进行团训同期进行
团训结束的后期工作:
1、活动照片、视频的收集、整理
2、召开中队心理委员会议,总结活动中的教训,学习经验,以便以后工作更好地开展
第五篇:心理团训活动总结
心理团训总结
我在执教的过程中,发现班上的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淡薄,与人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较低。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听从指挥和服务团队的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班级成员的认同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我组织了这次以团队协作的游戏为主的心理团训。下面说一下在活动过程中我的的感想和对这次活动的总结。
首先是热身活动“我的团队造型”,在这小游戏中,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团队,制定自己团队的口号及造型,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意识。
在主体活动中,第一个游戏是“解手链”,这个游戏要求参与人数为偶数,因为每个团队人数为基数,所以我们将原先的四小组合并成两个小组。在这个游戏中,队员们需要通过团队协作一起将缠绕在一起的“手链”解开,队员不仅要配合,同时还需要认真思考,达成一致意见,否则很难解开手链。在第一轮游戏中,因为是两个不同团队的临时组合,使得学生在游戏中,出现了“听谁的”问题,会出现争论。经过一轮的竞争,也许学生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第二轮游戏中,两个团队明显进步很多。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合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活动是“坐地起身”,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共同使力才能不用手撑地站起来。随着人数的增加理论上是起来地越容易,但在和实际操作时并非如此,学生们通过讨论得知,在大家都使力站起来时,如果没有一起使力,那么团队合作的力量就不能得到最大化,在团队合作中,队员们需要齐心协力。
第三个游戏是“链接加速 ”,这个游戏 活动量比较大,尤其讲究整个团队成员的协作,考验组长的团队组织能力。组长要对自己的队员的体力有一定的预估,在组织队形和比赛中如何保持队形,作为组长都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策划。本游戏进行了两轮,第一轮时,四个团队都出现了队形乱掉,成员掉队的状况。在第二轮比赛前,让四个小组自行讨论,并重新组织队形。在第二轮比赛中,四个团队,都各自调整队形,喊着口号,有节奏的前进。在这个游戏中,让学生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需要服从指挥,讲究配合,在分工时应根据队员的不同能力而分工,实现团队协作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个游戏是“诺亚方舟”,和第三个游戏一样,这个游戏也是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及提高服从指挥的意识。在越来越小的面积内,如何让所有队员站在上面,着考验着学生的观察力和协作技能。因此学生都各尽其法,或搂或背,让自己的队员全都“获救”。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次活动举结束后,受到了学生广泛的喜爱和好评。当然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游戏都是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没有相间一些运动量相对较少的游戏,会出现个别学生体力不支的情况;在讲解规则时,无法做到人人都明白;游戏时间较赶,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等等。但总的来说,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团队协作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同学之间的认识也进了一层,让他们有了集体归属感、班级成员的认同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
总结人:
201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