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电大会议交流材料5篇

时间:2019-05-14 10:2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银市电大会议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银市电大会议交流材料》。

第一篇:白银市电大会议交流材料

白银市电大

系统会议交

流材料材料 强化县级电大工作站建设

推进我市电大的可持续发展

电大靖远工作站

自2003年秋季,靖远县电大工作站划归靖远县职教中心以来,在两年的试点办学中,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认真学习和研究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电大开放教育办学模式,使我校试点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积累了一定办学经验不断,我们深刻体会到:县级电大工作站是省、市电大系统建设的基石和主力军,是电大教育向下延伸、服务基层的桥头堡和主阵地;起着保证人才培养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作用。加强系统建设尤其是强化县级工作站建设,既是推进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现实要求,更是实现电大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只有把县级电大这座“金字塔”的塔座做实、做强、做大、做稳,才能实现全省电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将办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评估”促进了县级电大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首先评估“改变了电大人的精神面貌,”评估“增强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也使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开展;“评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激发了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兴趣;为教师能够用多媒体技

术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教学和辅导,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与训练,为将来开展网上教学打下基础。”评估“改善了校园环境,更新了教学设施,增强了办学能力,提升了办学层次,提高了竞争能力,巩固了社会地位,扩大了社会影响。这对于靖远电大的新一轮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估“,靖远电大工作站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方面,还是在为县级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示范性县级电大一定会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电大教育模式的转变,为构建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创造条件

办学模式从传统的校园办学模式开始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转变,初步形成了办学向社会开放、社会为学校办学提供条件的开放教育模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的多种媒体交互使用的现代远程开放教学模式转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人本管理模式转变。县级电大可以通过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充分接收的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信息,让学员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时查看学校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学员的学习;在开放教育管理方面,基本形成符合教学支持服务模式:减少面授辅导,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自主学习;淡化刚

性到课,多渠道提供教学信息,强化信息沟通;淡化过程考核,开展学习交流,强化合作学习;学习模式从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向学员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系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的办学、教学、管理、学习模式是实现开放教育的前提,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县级电大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三农”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呼唤,赋予了县级电大新的使命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举措。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教育发展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于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任务相当艰巨。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农村,服务“三农”,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大有用武之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自觉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争取和履行好这一使命。

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使县级电大具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为社会成员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也是“实现跨越式新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对加强电大教育与各类教育的相互沟通,放大服务功能,拓展办学空间,为电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远

程教育和各类培训,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需要,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五、系统优化,为县级电大发展创设了良好体制环境

充分认识系统建设在电大事业发展中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继续坚持电大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运行机制,同时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系统建设。积极利用全县教育资源整合的机会,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拓展办学领域和空间,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

六、“天网”、“地网”、“人网”和“情网”,增强了我县电大系统网络的凝聚力

加强电大系统信息化校园建设,整合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完善“天网、地网、人网、情网”四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全新网络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

总之,我校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刚刚开始,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学校工作正在由原来单一的中等职业教育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转变;办学模式由传统办学模式向开放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学习、注重实践,使我县电大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县以电大开放教育为契机,加快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靖远的经济建设培养一批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当然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

格局的多元化、办学规模的形成,质量的更新和提高,原来学校规模小、基础设施差、资金严重短缺等困难将逐步改善,我校开展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必将随着我们共同的努力得到有效解决。

第二篇:白银市电大会议交流材料(靖远工作站)2008

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

推动工作站办学再上新台阶

电大靖远工作站

(二〇〇八年八月)

一、工作站办学基本情况

电大靖远工作站2003年秋季从县教育局分离,归并到职教中心,2004年春季开始招生办学,成为甘肃电大白银分校教学点;2005年经中央电大批准成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和考点;2007年工作站整体搬迁至靖远县北城开发区。近年来,工作站在省、市电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靠电大系统办学优势,办学逐步走向正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累计招收电大本、专科学员562人(其中2008年春招生141人),现有学员308人,学员遍及全县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工作站办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站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二、狠抓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严格教学纪律,稳定教学秩序。针对少数教师教学纪律松懈的情况,工作站成立了电大教学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实行站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加大对电大教学工作检查的力度,定期召开电大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部门和教师进行整改和通报批评。

2、积极推进面授辅导改革,突出“导学”

。开放教育面授

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课程导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掌握寻求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工作站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变教师传统的面授方法,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引导学员收视中央电大和省电大主讲教师上课视频,并针对疑难问题加以讲解和诠释;要求教师尽量避免系统的讲授,重在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面授导学。

3、大力加强网教统考的宣传和辅导工作。首先是专业管理员(班主任)耐心细致地进行网教统考的宣传工作,引导学员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学习辅导。其次是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召集学员对网考课程(计算机、英语)进行集中面授辅导,根据近几年的成绩来看,凡认真参加面授辅导的的学员,通过率比较高。

4、按照省电大、白银分校关于网上教学的相关文件精神,工作站加大了对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监督和考核力度,采取了教师“承包制”,促进教师引导学员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的质量情况和学生网上注册情况进行专项奖励和处罚。这两项制度的实施,学员网上注册人数和学习次数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省校平台和分校平台上网学习情况明显改观。

5、认真执行形成性考核改革和部分课程考核改革。根据中央电大对部分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改革和省电大部分课程考核改革精神,教务部门认真组织学员按时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组织教师认真进行作业评阅、打分和复核。从目前学生的成绩显示,凡能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考试过关率在96%以上。

6、继续强化实践性环节的管理,重视对学员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实践性环节工作开展有力,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程序清楚、方法得当,本、专科论文基本可以顺利通过省校终审。

三、加强招生宣传、制定招生方案、扩大办学规模

生源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招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办学市场,工作站紧紧地抓住市场需求,精心策划,加大宣传力度和招生力度,进一步扩大了电大办学规模。

1、调整专业计划,不断拓宽办学渠道。积极进行生源调研,紧紧围绕靖远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广大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发挥电大专业设臵灵活的优势,对部分专业进行了调整和增设,目前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已达十三个。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电大声誉。工作站在每年制作电大招生简章的基础上,2008年还制作了招生宣传片,在县电视台和乡镇插转台开设了“职教中心专场”和制作了滚动字幕,进一步扩大了招生宣传面、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和了解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此外,工作站还充分利用办学网络进行宣传,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学教师、技术人员培训班上,在基层教学检查中及平常的接触中大力宣传电大办学的亮点来吸引生源;学校专门召开招生动员会议,共同商议电大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招生奖励办法,把学校的发展与招生部门及全体教职工个人利益逐步挂钩,与考核挂钩,全校教职工基本上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招生工作中。

3、坚持中职招生与电大招生同步进行的举措。从2007年秋季以来,工作站坚持电大全年招生的举措,特别是2008年暑期学校多

次召开招生专题会议,采取领导班子分片负责制,对全县20个乡镇进行了划片,每一个片为一个招生组,由一名领导和5-6名教师组成,对每组采取定任务、定计划的办法,要求各组深入学生(员)家中宣传中职及电大招生办学的相关政策,进行现场讲解和报名,使招生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办学环境、促进持续发展

1、我站十分重视电大教学、招生及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市电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紧紧依靠中央、省、市电大系统办学和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地实际,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性人才,推动了我县成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实行站长负责制,工作站还选派专任领导全程组织和监管电大工作。选拔业务能力强、专业精通、熟悉电大办学环节的优秀教师担任电大个专业课程责任教师和主讲教师,并从科任教师中抽调业务突出,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电大班主任,从而形成领导、科任教师,班主任、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健全了电大办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工作站十分重视电大办学环境改善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办学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2007年秋对电大2个网络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机房接入了10M光纤,电大各部门配备了办公电话和办公计算机;2008年春为电大班主任及课程责任教师配备了办公计算机,装备了多媒体报告厅,同时斥资对学校办学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工作,建成3个花园、4个绿化带和穿透式校园围墙,粉刷了教室和走廊、硬化了校园和平整了操场,建成了自行车棚。

特别是新建的学生公寓可以为乡下学员来校学习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这些,必将为电大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件事的基础。

五、电大办学中的几点体会

1、加强电大领导班子建设,是做好电大各项工作的保证;

2、“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是电大办学的宗旨;

3、依靠电大系统开放式、多层次、多形式的优势是电大办学的主旋律;

4、充分利用印刷、视听、卫星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为学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5、加强和完善电大软硬件建设,是推动电大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6、强化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是提高电大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7、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电大办学的动力和源泉。

第三篇:白银市创先争优窗口服务月交流材料

围绕服务抓创争 破解难题促和谐

——白银市开展“窗口服务月”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白银市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题,以“三亮三比三争创”为载体,在突出重点环节上做文章,在整治重点领域上下功夫,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实效,在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及时部署、扎实推进“窗口服务月”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紧扣主题,突出实践特色,亮出党员新风尚。立足于塑造良好形象,展示风采风貌,树立进取意识和标杆意识。一是创新形式“亮身份”。通过佩戴党徽、工作牌、服务卡,设立党员责任区、公示栏等形式,将服务人员的姓名、职务、职责等信息进行公开,公布监督电话,发放服务质量评价回执,通过亮身份置服务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强党员意识,强化自我约束,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坚持标准“亮承诺”。采取公示栏集中公开、办公桌台签分别公开、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公开等多种形式,实行“一句话服务承诺”和“百字承诺”,把单位和个人服务承诺、完

成时限和兑现情况公开。推行党员践诺写实制度,每周对践诺情况进行记录,领导定期点评,确保党员承诺按期兑现。全市26个重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亮出承诺服务项目3600多件。三是丰富内容“亮形象”。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标兵”、“党员示范窗口”、“优质服务之星”、“流动红旗”、“星级驾驶员”创建评比活动,激励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尽职责、亮形象、作表率。共评出服务标兵70多个、示范窗口30多个,打造了“医疗卫生示范工程”、“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等6个服务品牌。

二、强化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评出群众满意度。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定期开展量化考核。一是开展组织考评。各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服务质量标准评价体系,重点对工作思路、执行能力、效率业绩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作出考评。同时建立了月考、季评、年表彰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党组织月比标兵、季评明星、年树典型的创先争优生动局面。二是开展党员互评。结合岗位职责、承诺事项、工作实际等,定期深入开展“互查互评”活动,以评议大会、通报会等形式进行互评和自评,积极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自身努力

方向和争创目标。1000多名窗口岗位党员开展了互评活动,对查找的300多个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三是开展群众测评。通过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评议、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置意见箱,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和反馈,让服务对象能及时、简便地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共有500多名“两代表一委员”参加了评议,开展测评2000多人次。

三、集中整治,突出重点领域,打造服务新平台。把各级政务大厅作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阵地,牢牢抓在手上。一是打造一流平台。以打造“全国知名、全省一流”政务服务平台为目标,采取“两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同一科室集中、科室向大厅集中)、三到位(人员、事项、权限到位)”的工作方式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面向企业、群众服务的事项全部要求进驻政务大厅,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初步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全市69个乡镇和9个街道办已建立政务服务中心66个,9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点,建成村级事务代办点600多个,基本实现了全 3

方位、便捷式服务。二是打造阳光政务。坚持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构建了由视频监控、行政审批流程电子监察及行政审批网上办公组合的办公系统,形成了自动、实时、全面采集信息,并依据事先设定的多个规范化要素,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启动“黄灯”提醒、“红灯”警示的电子监察信息平台。三是打造绿色通道。提供免费全程代理服务,实行跟踪督办、限时快办、主动协办、预约办理,启动商务办证“绿色通道”和基本建设“两会制审批”,大幅度提高即办件比率。通过削减申请材料、减少审批环节,实行“一审一核”制办理事项。对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事项,由市政府审批中心主动协办,积极开展“年检服务进园区”活动,召集有关年检单位集中去企业上门服务,一次性办结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环境评价等年检手续。

四、围绕中心,着力破解难题,改善民生求实效。攻坚克难,典型带动,坚持把“窗口服务月”活动打造成创先争优活动示范工程。一是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把培养过硬作风作为窗口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 4

业开展全面效能建设,提出了“八个严禁”的纪律要求,以治浮、治庸、治懒、治散、治奢为重点,进行效能评比考核,强化排名意识,对靠前的表彰奖励,末尾的通报批评。广泛开展行风评议和窗口优质服务满意率测评活动,通过签定目标责任书、承诺书,问卷、座谈、回访、发放联系卡等举措,建立明查暗访与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督查机制。公安交警和派出所,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和“醉驾入刑”宣传整治活动,着力锻造一批展露“铁拳”的公安交警和“文明行车”司机。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选派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干部到中心窗口,以熟练的业务、快捷的效率、文明的形象为群众服务。二是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窗口服务月”的中心任务来抓,归纳梳理突出问题120个,明确了责任部门,提出了整改期限,倒排日期,挂牌销号,督查督办,集中解决,目前已整改98个,整改率为82%。针对旅客投诉难问题,采取设立投诉电话、旅客意见簿、车站值班领导现场办公等举措,畅通了旅客投诉渠道;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投资3200万元,建立熟食品定点加工基地,为市民提供卫生、安全的“放 5

心熟食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行政乱罚款、商业欺诈等行为,坚持“两个必查”和“一票否决”,凡收到举报必查必究,凡有关部门转来的投诉必查必究。三是在典型推动上下功夫。制定了“窗口服务月”宣传方案,通过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宣传单、电视晒诺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窗口服务月”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新闻媒体开通新闻热线,集中报道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媒体曝光力度。组织现场观摩,在各行业精心选树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20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以点带面,典型推动,以远学杨善洲、王万青,近学王志睿、魏公河为切入点,向先进学习、向标杆看齐,有力地推动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第四篇:会议交流材料

创新职教理念,振兴农业职业教育

—忻州市原平农业校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忻州市原平农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原平市,占地515亩,总建筑面积77766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风风雨雨六十载,以农而立,倚农发展,靠农强盛。“统招统分”时期,曾被誉为“忻州的黄埔军校”。最近三年来,在省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忻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弘扬“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在“送教下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底,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一、实施“送教下乡”,探索职教发展新路

三年来,我们担责任送教下乡,倾真情报务“三农”,弘扬“勇于担当,真情奉献”的送教下乡精神,扎实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在忻州市9个县(市、区)的41个乡(镇),共招收“乡村班”学员11358人,设138个教学点,166个教学班。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创新”

1、创新办学模式,校农紧密合作。成立“送教下乡”领导组,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全面负责和监督“送教下乡”全过程。按照省教育厅四个规范文件,制定了13项规章制度,确保了“送教下乡”工作高效运转。

2、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送教下乡”打破了农业职业学校原有僵化的办学体制,实行“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

3、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实际,实行了“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集体示范、个别指导等手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根据培养需求,创新教育内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28本,制作课件130个,印发了“学、做、考”助学手册1万余册。

4、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组成乡村干部、教师、学员和教学点负责人“四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突出抓好考勤、考学、考试、考核四考。三年来,共评出示范教学点26个,模范教师20个,优秀学员1050人。

(二)取得五项成效

1、提高了农民学员素质。“送教下乡”使一批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农民学员获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一项;获全省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 2个,三等奖5个。2012年3月,学员刘还爱被省职教学会授予“最具潜质创业之星”的称号。

2、增加了农民学员收入。通过学习,原平市中阳村安志勇自建大棚种甜瓜,神山村贾丽霞夫妇承包荒山搞养殖,年收入均超20万元。

3、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原平市西荣华等35个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68个村推广新技术185项,共增收3000多万元。

4、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帮助48个村组建了秧歌队、26个村组建了健身队、20个村组建了科普宣传小组。不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争先创优”等活动。

5、打练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通过以老带新、强化教研、学历提升、内引外聘等措施,一支爱农务农、吃苦耐劳、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教师武萍、孟祥婵在2012年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2011年,我校代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农业专项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20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陕西榆林农校、辽宁盘锦职校等58家兄弟院校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送教下乡”的深刻体会是,“送教下乡”,服务“三农”,符合省情、市情,符合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顺应了新农村发展需求,是一条农业

职业院校的发展新路。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学校教职工不计得失,自己垫资、自备车辆,勇于担当、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农民,感动了社会各界。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水平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集团作用日益加强,集团优势日趋显现。

1、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保障集团化办学运行

组建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经调研、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对职业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

2、发挥“五个平台”作用,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

借助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了“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10个子课题研究;开展了“送教下乡”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专题研究;集团各院校组织编写了“新农村新农民系列改革示范教材”30本;发行《山西农业职教集团工作通讯》等刊物8本,为服务“三农”提供了理论依据。

借助资源共享平台,大胆提出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的建校思路,借助社会力量,共建标准化操场、农艺培训中心;积极招商引资,开始在田家庄实习农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我校建成“生态园”、“农博园”、“产业园”所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给广大师生创造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奠定了基础。

开通了教育集团网站,通过短信、邮箱等及时地向每位学员传递创业最新信息、市场动态信息,如先进的饲养技术、疾病诊断技术,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及合理化建议。2012年,集团成员单位共同举办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喜人。

借助合作交流平台,集团内院校间实行了“3+2”人才培养模式;中央部委、省内外院校领导、专家近百人次来校观摩考察;我校马骏书记曾多次到吉林省、山东省等地作专题报告。

借助社会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一手抓 “送教下乡”,一

手抓面向农村、农业的各级各类培训;参加新农村规划;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借助专题活动平台,我校的“送教下乡”、“集团化办学”成果,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赢得一致好评。

三、加强社会化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合格的基层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为根本任务和落脚点,对社会化培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设立机构,确立基地,为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2009年,学校设立了培训部,并纳入正轨编制;改建了住宿部,可容纳200名学员住宿,餐厅可供1000人就餐,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2010年,学校被确立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山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山西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培训基地”。

2、规范管理,完善机制,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并逐步完善“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根据农村调研、专家意见,制定计划、组织教学;精心安排食宿,让学员“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网络服务平台,长期提供咨询服务;成立跟踪服务小组,到地头指导学员实践。

3、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为培训工作注入了活力

培训工作紧扣“新、实、精、合、全、升”六个字。一是“新”:为学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读新政策、新法规、农业新信息;二是“实”:传授实用技术,加强实践指导,提高培训实效;三是“精”:精挑培训师资,精心组织教学,精细安排实习;四是“合”:校农深度合作,产学紧密结合,师生形成合力;五是“全”:培训学员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乡村文化建设等知识的渗透;六是“升”: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4、农民富裕,村庄变样,为培训工作开创了局面

三年多来,为省内外34个县市,累计完成基层农技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各类培训75期,近3万人次。中央电视台首届创业盛典“阳光创业英雄”、“全国20佳”——杨还才等农村致富带头人,便是培训硕果的最好见证。

四、紧扣市场,多管齐下,实现办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使学校的办学融入市场,使学校成为社会、行业中的一员,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实现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学校由此提出了“四对准”办学方针,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并在实践中实现“两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学校相继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安排等进行论证和规划,研究解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指导和监督教学过程。

依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一是大力建设农果牧优势专业,加大对园艺、计算机应用、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动物饲养等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投入力度,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新专业,增设了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平面媒体印刷技术、电子商务;二是倡导教学改革。在园艺专业果树生产技术的教学中,积极进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全面增强学生基础能力、专项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三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既是展示办学活力和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和提高师生实践和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先后举办了“防震减灾、消防知识”讲座,增强了师生防震、防火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邀请公安局法制科举办了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报告会,增强了师生安全教育理念;邀请山西青年报《弟子规》大讲坛在我校举办了专场讲座,掀起了“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校园文化活动高潮;在全校广泛开展了礼貌礼仪讲座,使广大师生素质进一步提升。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强化了师生的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及日常行为、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活动。该校开展了四个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即以《高举旗帜跟党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专题的读书教育活动、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专题的书法大赛、以《成才路上我能行》为专题的计算机技能大赛、以《肩负青春使命,践行科学发展》为专题的演讲比赛。

原平农业学校目前之所以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学校找准了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经济,融入社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结果。学校及时提升和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将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紧密结合,构建了定位准确的办学新机制。

下一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

1、建设特色学校

由省、市财政支持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用于补贴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设和运行。真正把学校建成一所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办学模式新的农业职业学校,以起到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

2、打造名师队伍

由学校牵头,建立农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在实施国家、省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时,向农业职业院校倾斜;采取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

3、创新教学模式

建立农业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优化“送教下乡”运行机制,完善“校农合作,产学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4、优化外部环境

制定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对从事农业产业的毕业生,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农业职业资格证制度,设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门槛,规定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才有承包经营权,并在金融和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我们坚信,借十八大强劲东风,凭我们不懈地努力,农业职业学校一定会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农业现代化的引路人、新型农民培育的主阵地,农业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第五篇:会议交流材料

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计量管理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好务

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二年元月

推进技术进步 加强计量管理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好务

鄂钢计控处童绍元

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地方省属钢铁联合企业,一九九八年十月通过了国家组织的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评审,多次被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计量管理优秀单位称号。近几年来,鄂钢在不断探索计量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如何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上发挥其作用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加大计量管理设施的科技投入,强化物资计量管理,为企业经营服务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他们的产生给公司在资源的供应和销售上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同时,也给企业的计量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少数不法之徒不惜一切手段钻空子攫取非法利润,给企业利益造成损失,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准确、及时,既保证遵纪守法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又决不给不法商贩留有投机取巧的可乘之机。除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的教育,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质量抽查,发现问题,严格进行考核外。我们认为,加大科技投入,改善计量管理设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为了把好进出公司物资计量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那些想挖企业墙脚,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的现象。2001年公司

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鄂钢第一计量站,配备了30t和50t汽车衡共4台,其配置特点如下:

1、采用了计算机称量控制系统。计量原始数据自动流水打印,称量数据自动采集,计量单据自动打印,结束了人工开具计量单据的历史,较好地克服了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称量控制软件有较强的功能,设置有密码分级管理、皮重超差控制、单据及车辆牌照图像的自动压缩存储等。

2、四台汽车衡一字排开分别构成两套独立的进、出厂计量系统,保证了大宗原材料的分类计量,有利于车辆和物流的分流,缓解了交通堵塞的问题。同时,四台衡器还实现了数据共享,并预留了远程通讯接口。

3、用数字式传感器取代摸拟式传感器,计量精度和系统抗干扰性能增强,有效地防止了利用无线遥控装置进行作弊。

4、增添了计量监控系统,包括摄像监视系统和红外车位监测器。摄像监视系统可实现对各个场景的多方位实时录像,并接受计算机的控制信号实现有效图像的存贮,这些图像包括汽车牌照、驾驶室、车箱内装载物资情况和计量人员的工作环境;红外车位监测器的作用主要是判断车辆是否完全上衡,是否有压边现象,并直接与计算机联锁。若汽车上衡出现压边、窜位等现象,计算机接受红外车位监测器的信号,拒绝打印计量单并发出警示信息,直到车位符合要求后才能恢复正常的计量。

5、提供了方便的语音对讲和自动语音提示功能。6套语音系统实现了计量、财务、销售人员轻松自如与室外人员的相互对讲;4套称量系统随着音视频切换器的触发或执行计量打印程序

鼠标的点击,语音系统自动播放汽车上衡和下衡的语音提示。极大地提高了计量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从这一系统改造投运半年多的运行情况看,各项技术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技术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在防止弄虚作假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二、抓好仪控系统技术改造,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服务

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必须紧密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而其中一条很重要的措施就是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以达到最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在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煤气分析仪表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系统不正常,煤气回收就不能进行。公司转炉厂有3座30t转炉炼钢设备,1#、2#转炉的两套分析仪表是十多年前的产品,安装前已在仓库存放八年,由于保管不善,原装组件部分失落,是安装单位东拼西凑才勉强安装投运的。投运以来,发现设备严重老化,故障多,维护费用相当高,而生产厂家早已无备件供应,因此要保证分析仪表的正常运行难度很大。2000年底,计量管理部门针对这一现状,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后,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改造后,经过一年的运行,发现新系统几乎无故障,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测量一次部件更换由原来每套每月平均消耗15支,需材料费用0.75万元,下降到每4个月才消耗1支,仅此一项,每套年均节约材料费用8.85万元。同时因仪表故障而影响回收率的比率也大幅降低。仅考虑

分析仪故障因素,煤气回收量由改造前的54m3/t,提高到80.29m3/t,单炉年均减少煤气损失200余万元,改造效益明显。

为提高产品、半成品质量,贯彻实施公司“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在“控”字上狠下功夫,在做好测量设备受控管理和提供准确计量数据的同时,随着现代化工艺装置不断投运和老的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造,公司积极利用新技术,先后完成了烧结自动配料系统、炼铁喷煤控制系统、焦化自动配煤系统等技术改造工作,这些项目改造成功,为各工序稳定产品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喷煤系统改造成功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喷煤量由原来99kg/t提高到127kg/t,焦比也由原来433kg/t,下降到406 kg/t,全年节约生产成本534.22万元。

此外,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工艺过程的检测和控制,严格按照计量检测体系运行,以确保三峡用材的产品质量信誉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三峡工程工地对供货的十一个厂家进行质量评价,鄂钢的质量保证能力综合评价99.5分,排名第一。

三、结束语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管理。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要做好计量工作,一是必须提高计量意识,真正认识计量是基础管理的基础,计量工作搞好了同样可以为企业创效;二是强化计量管理职能,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堵塞漏洞,维护企业利益;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利用先进的检测控制设备,保证计

量的公开、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量在企业经

企业创效服务。

○○二年元月营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为二

下载白银市电大会议交流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银市电大会议交流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议交流材料格式

    会议交流材料格式 尊敬的余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莫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谨代表54万和......

    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白银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1月15日在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作者:byfgw文章来......

    白银市环境污染

    白银市环境污染 甘肃省白银市的名字让人一听就忘不了。实际上,白银市最大的特产不是白银,而是铜,它的铜产量曾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因此白银市还有个外号,叫铜城。不管叫白银,还......

    白银市廉租房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 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6‟12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 央、省在银各......

    联校会议交流稿

    坚守我们的办学理念,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联校会议交流发言稿 朱老庄镇中心小学 姜建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坚守我们的办学......

    交流会议总结

    社团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5月6日,作为软件爱好者协会的拟任负责人,我很荣幸的受邀参加了由社联和团委主办的社团经验交流会。感谢他们为我们社团负责人创造的这一次宝贵的机会,......

    盐津县会议交流材料

    盐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盐津县委 盐津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盐津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

    工业经济会议交流材料

    高举工业强镇大旗推进菇乡跨越发展(2012年1月31日)三里岗镇地处大洪山风景区北麓,随岳高速、212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