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关于申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20140513

时间:2019-05-14 10: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大学关于申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201405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大学关于申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20140513》。

第一篇:河南大学关于申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20140513

关于申报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河南大学关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及《河南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2013年度第二批及2014年度第一批项目的立项工作。相关说明及要求如下:

1.项目内容及要求见《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申请指南》。

2.各项目负责人按照相关要求填写申请表,经所在单位审查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由所在单位统一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不接受个人提交材料。

3.请各单位于2014年6月3日17点之前将各项目申请表一式3份(加盖公章)及申请表电子版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联系人:陈钟,联系电话:22199502,E-mail:cz@henu.edu.cn。4.逾期未报送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5.请各单位务必通知到每位导师及在读研究生。

研究生院

2014年5月13日

附件1: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申请指南(2013年度第一批)

附件2: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申请指南(2013年度第二批及2014年度第一批)

附件3:河南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申请表

附件4:河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申请表 附件5: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申请表 附件6:河南大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资助申请表

附件7:河南大学博士学术论坛资助申请表

附件8:河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申请表

附件9:河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申请表 附件10: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表 附件11:河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表

第二篇:2011河南大学研究生复试通知

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生复试、录取与时间安排

时间:2011-04-06 22:40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5212次

一、报到、复查考生的报考资格与体检

1、报到时间:4月15日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2、报到地点:各招生单位(具体地点见附录)

3、复试考生报到时需要携带的材料:

(1)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复印件上须写明考生编号、报考专业)、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证明中必须注明毕业时间和可能取得学士学位的时间)。

(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及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复印件上须写明考生编号、报考专业)。

报到时,所有复印件及有关证明交各有关招生单位,以备学校复试期间抽查复检。

4、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各单位报到时,请携带一寸近期免冠照片4张,领取体检表。完成报到后,自行到下述地点体检,学校不再集体组织。

体检时间:4月15日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全部体检工作4月15日下午5:30结束。

体检地点:河南大学校医院(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进学校南大门向左200米)

5、研究生院网站复试专题内挂有“关于对参加2011年研究生复试的考生进行心理测试的通知”附件,报到前请登陆网站(http://49.247.252.112),根据问卷要求,完成有关信息填写。

二、复试的内容、时间与地点

1、外语复查考核

时间:4月16日下午2:30-4:30

地点:复试报到时确定

除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外的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要参加外语复查考核。

外语复查考试为资格考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

2、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复试考核

专业复试又分为:专业笔试、同等学力加试和专业面试。

(1)专业笔试为3个小时,成绩以百分计。

时间:4月16日上午8:30-11:30

地点:复试报到时确定

(2)专业面试,成绩以百分计。

时间:4月17日全天,上午8:00开始。

地点:各招生单位。具体地点复试报到时确定。

(3)同等学力加试为两门,笔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成绩均以百分计。

时间:4月18日上午8:30-11:30加试科目一

下午2:30-5:30加试科目二

地点:复试报到时确定

同等学力加试为资格考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

3、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复试考核

(1)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笔试

时间:4月16日上午8:30-11:30

地点:复试报到时确定

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其他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没有此项考试)

(2)专业面试,成绩以百分计

时间:4月17日全天,上午8:00开始。

地点:各招生单位。具体地点复试报到时确定。

(3)同等学力加试为两门,笔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成绩均以百分计。

时间:4月18日上午8:30-11:30加试科目一

下午2:30-5:30加试科目二

地点:复试报到时确定

同等学力加试为资格考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

三、复试总成绩排序公示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根据研招办下达的拟录取计划和类别,对参加复试的考生排出复试综合成绩先后顺序,在各单位公示并提出拟录取建议。

四、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在确定拟录取后,考生到各招生单位领取思想政治考核表。思想政治考核表由考生所在单位组织(或人事)部门填写并加盖公章,随考生档案一并交各有关招生单位。

第三篇: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 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学位[2014]4 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学位[2014]5 号)、《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 号)和《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 号)等文件精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我校研究生教育体系,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现就全面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不断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以研究生和导师为核心,从研究生教育基本活动入手,明确各质量主体职责,保证研究生教育基本质量,创新机制,激发我校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2.总体要求

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改革招生选拔制度

1.制订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

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结合我校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办学特色,加强和改进招生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计划分配办法,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控,综合考虑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状况,以及科研任务、导师队伍、实践基地等研究生培养条件方面的因素,积极支持我校优势特色学科、科技前沿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发展,以此为依据制定我校招生指标分配办法(见附件一)。

2.完善招生选拔办法

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学术学位研究生的选拔注重科研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选拔一定数量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强化复试在整个招生过程中的作用,完善我校招生考试复试办法。

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中的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保证招生质量。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制订学位授予标准

在国家制定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术型的按一级学科、应用型的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订与各学科办学定位相一致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见附件二)。

2.制订学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办法

稳定学校学位授权点规模,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不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要求的授权学科,增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符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要求的学位授权点,优化人才培养的学科和类型结构,限制增列当前培养规模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学科为学位授权点。制订我校一级学科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列与撤销办法,完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办法,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形成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结构,发展特色。

3.定期制(修)订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要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突出科教结合,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学术能力和素质,培养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密切结合行业需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吸收行业部门参与,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博士生培养方案着重强调培养博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要求,要求并支持博士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博士研究生培养。

4.制订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办法

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生个人发展需要,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类型。增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前沿性,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加大跨学科课程、方法论课程以及综合性课程的比重,鼓励若干名教师共同开设专题讲座课程。鼓励研究生任课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

设立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着重加强一级学科(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学位课程建设,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特色鲜明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改革。

推进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改革。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强化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5.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制订分流与淘汰办法

健全中期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中期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筛选作用。

健全学位论文开题及评阅制度。规范论文开题的程序,健全论文开题“首次不通过率”制度,论文评阅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外单位同行专家参与,加大匿名评阅论文比例。

健全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制度。完善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和答辩后修改等制度。

加大研究生考核与淘汰力度。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完善研究生课程学习、中期考核、资格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等各阶段的考核制度,畅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

6.建立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制度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安排必修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研究生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建立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导师审核签字制度,在《兰州交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暂行)》的基础上,制定《学位论文作假处理办法》(见附件三)。

7.完善研究生培养环节质量监控及督导制度

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办法。明确授课教师资质,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授课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完善《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督导办法(试行)》(见附件四)。选聘新一届校级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成员,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8.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推进校所、校企合作,加强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

增强对外开放的主动性。落实《兰州交通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兰交国教发[2014]41 号),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录取、培养、学位授予等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环节,扩大招生规模,创新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校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各类研究生海外留学项目,加大对研究生访学研究、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力度,提高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经历的研究生比 例。

四、健全导师责权机制 1.改革导师评定制度

建立基于综合考核与评定的动态上岗制度。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破除导师终身制。根据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需求、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

建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导师队伍,分类制订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选聘办法(见附件五)。

2.建立导师激励与问责制

完善导师激励制度,明确和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与权力,调动导师育人积极性,发挥导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作用。完善导师问责制,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

3.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继续加强导师培训,不断提高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和完善导师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为导师提高学术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加强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交流与共享,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完善专业学位校企双导师制度。加大导师团队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与培养环境。

五、加强研究生管理与服务 1.完善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

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加强研究生管理 队伍建设,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政教育,规范日常管理制度,做好奖惩助贷,加强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2.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制度

以鼓励创新为导向,完善学校奖助机制,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引导研究生热爱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在现有优秀研究生奖励办法、研究生“三助”等各类奖励的基础上,设立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统筹制定《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六)、《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七)、《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八),构建奖、助、勤、贷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多元奖励和资助体系。围绕以评促学,以评促优,激发创新,奖励优秀的根本目的,着力保证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3.建立研究生权益保护机制

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正当权益诉求和权利救济机制,加强对研究生的权益保护。

4.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制度,健全研究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研究生创业教育,鼓励研究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

六、强化条件保障与质量监督 1.完善投入机制

健全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按国家有关规定加大纵向科研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力度,统筹财政投入、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各种资源,确保对研究生教学、科研和资助的投入。2.制订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办法

按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制订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办法,保障各类研究生学习、科研、实践和生活等基本条件。

3.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以提高质量为导向,定期开展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参加国际评估或专业资格认证(见附件九)。

4.建立质量跟踪和反馈制度

建立毕业生发展质量跟踪调查和反馈制度,定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5.建立质量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信息,定期发布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附件:

1、《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

2、《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

3、《学位论文作假处理办法》

4、《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督导办法(试行)》

5、《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选聘办法》

6、《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

7、《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

8、《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

9、《兰州交通大学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办法》

第四篇:关于申报2012年武汉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通知

关于申报2012年武汉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通知

各学科、导师及研究生:

现将武汉大学“关于申报2012年武汉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通知”转发如下。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2012年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正式启动,现将具体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选派计划

1.选派规模与选派类别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国家留学基金委下拨我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指标50名。按照不超过计划的120%推荐人选。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共计2500个指标,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留学期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3.选派专业领域

重点选派领域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详见附件1)4.留学单位

留学人员应派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的知名院校、研究所、实验室,留学院校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二、资助内容

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每年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具体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此外,对于前往世界顶尖大学、顶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如其学科专业确为国家急需且难以获得外方学费资助,特别是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学费资助。

拟赴英国留学的国家公派研究生可按规定申请1000英镑以内的Bench Fee。

申请教育部/留学基金委与国外有关教育/科研机构合作项目有特殊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三、申请条件 1.申请人基本条件

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具有中国国籍,须为我校正式工作人员或优秀在校学生(人事档案需在武汉大学),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1977年3月20日以后出生)。

③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突出。④身心健康;

⑤外语水平符合国外留学单位的语言要求或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A、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各语种合格标准如下: 英语(PETS5):笔试总分55分(含)以上,其中听力部分18分(含)以上;口试总分3分(含)以上;

日语(NNS)/俄语(ТЛРЯ):笔试总分60分(含)以上;口试总分3分(含)以上; 德语(NTD):笔试总分65分(含)以上; 法语(TNF):笔试总分60分(含)以上。

B、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的语种一致)。

C、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或连续工作一年(含)以上。D、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相应语种培训并获结业证书(结业证书两年内有效)。具体要求为: 英语:高级班结业证书

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中级班结业证书

德/英语:德语初级班结业证书、英语高级班结业证书(针对拟赴德语国家从事理工专业研究人员)

德语:中级班结业证书(针对拟赴德语国家从事社科专业研究人员)E、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德、法、意、西、日、韩语水平考试。其中,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托福成绩不低于95分;德、法、意、西语水平考试达到或相当于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水平达到二级(N2);韩语成绩达到TOPIK4级。⑥符合所申请奖学金项目的其他要求。

本项目选派范围暂不包括曾已获得博士学位人员,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在有效期内的人员、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未执行人员、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人员(本科、硕士期间排除者除外)、正在境外学习、工作的人员以及已取得国外永久居留权的人员。

2.关于申请类别及要求: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申请人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原则上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研究生水平;在读硕士生或博士一年级研究生(不含委培、定向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我校工作人员应具有硕士学位,在相应工作岗位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申请人为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式注册的优秀自费留学应届硕士生、攻读博士第一年的学生,需出具就读院校注册证明。

以上人员在申请时需提交国外院校的入学通知书(邀请信)、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雅思、托福考试成绩单或外方院校或导师出具的外语合格证明、就读学校学籍证明;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

申请学费资助者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各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学习成绩优秀,核心课程应在优良以上;拟留学单位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国外导师应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大国际学术影响力。

(2)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的全日制在读博士研究生(不含委培、定向生);需提交国外院校正式邀请信、双方导师共同制定的研修计划、就读学校学籍证明、WSK或雅思、托福考试成绩单和可能发生的与学习相关费用说明;入学时间为申请当年。申请人如无法在规定毕业时间内完成留学计划,需推选单位单独出具同意推迟答辩、毕业的书面证明。

联合培养博士生必须提交雅思/托福/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成绩单(将作为选拔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申请人均应来自“985工程”二期基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重点学科,学校重点学科;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⑥派出研修学科和研究方向必须和本人目前所在的学科和方向一致。

3、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优先推荐:(1)申请学校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

(2)申请学科在本专业领域产生标志性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3)师从导师为本专业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泰斗。(4)申请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或我校签有校际合作项目。

四、选派办法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学校负责选拔推荐工作,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确定拟选派人员名单,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

五、申请准备

申请人经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后进行对外联系,由学校/导师或个人名义向外方教育/科研机构申请并获取外方正式录取通知书或邀请信。具体要求、程序和截止日期以国外相关机构公布信息为准。

六、提交材料

申请人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见2012年武汉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及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给所在培养单位。各培养单位经过评审后,填写好“武汉大学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申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研究生院培养处。

七、工作进度安排

各培养单位于2012年1月10日前向研究生院培养处提交申请人名单及申请材料。申请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此时间之后不得增补材料。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在2012年2月13——16日期间向国际交流部公派留学办公室增补材料,具体时间安排详见2012年武汉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进程表。

八、派出及管理

1、最终被录取的留学人员原则上不再调整留学身份、国别、院校、期限等。

2、国家公派留学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办法,派出前须与留学基金委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等手续,派出后留学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及《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留学期间应自觉接受我驻外使领馆的管理,具体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

3、获得资助的留学人员,其与获得资助有关的论文、研究项目或科研成果在成文、发表、公开时,应注明或说明“本研究/成果/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九、其他说明 1、2012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对申请人提出了明确的外语水平要求,并将外语水平作为选拔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请申请人务必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尽早参加托福、雅思、WSK等英语资格考试。

2、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对于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做好研究生导师和优秀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同时,成立学院评审组(由分管院长牵头、5-7名专家组成),择优评审推荐。原则上推荐的联合培养博士生的人数不得多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按学院评审结果排序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类别申请者,名额不受限制。

3、学校评审时将会根据各培养单位申请公派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材料齐全者)优先分配公派联合培养研究生指标,同时也会着重参考留学院校和专业的排名、国外导师的学术声望、研修计划的详细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国内导师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基础等因素。

4、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公派出国中的推荐指导作用,对于当年派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学校将在第二年对等增补博士招生指标,对于积极推荐研究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且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学费资助的研究生导师将按照“派一补二”的原则增补招生指标。增补博士生的科研津贴中原需博士生导师资助的部分转由学校财力支持。同年派出两个以上或连续两年共派出两个以上硕士研究生的博士生导师也将享受1个博士研究生科研津贴的减免资助。同时,进一步加大导师出国资助力度,对于连续推荐两个以上研究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将在国家和学校教师公派出国项目中优先支持。

5、国际交流部和研究生院将于十一月在各校区联合举办4场宣讲会(具体安排见后),请有意了解和申请公派留学项目的研究生到场咨询。2011年10月27日(周四)下午15:00 一区教四楼301 2011年11月3日(周四)下午15:00 二区5教303 2011年11月10日(周四)下午15:00 三区武汉大学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报告厅(从三区正对一区正门的侧门进入50米即到,原武测外招内)

2011年11月17日(周四)下午15:00 四区第二临床学院402

6、有关本项目的通知及其他材料,可参见我校研究生院主页(http://gs.whu.edu.cn)“培养与教学”中的“公派留学”栏目,也可登录国家留学基金委主页(http://www.xiexiebang.com)中的“出国留学”栏目。

7、联系方式:

国际交流部

罗老师

联系电话:68770701 研究生院

王老师

联系电话:68752651 相关表格等见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申报2012年武汉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通知”中附件。

请我院有申请意愿的研究生于2012年1月1日前向研究生办公室提交申请材料。

教学办公室 2011年10月31日

第五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XXX大学试点)申报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XXX大学试点)申报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积极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试点工作,实施“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实证探索。为确保做好本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简介

实施“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其中,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倾向,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要素并举发展,是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全面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落实举措。

项目名称: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试点工作,实施“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机制实证探索。

试点承担主体:党委学工部(学生工作处)

试点项目负责人:XXX

试点工作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二、主要目标

试点主要目标:探索“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机制。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破除“五唯”唯一性,允许多元化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预期成果:把“破五唯”和“德智体美劳五育”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环节,积极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评价体系。

试点起止时间:2022年3月-2024年12月

阶段目标:

1.2022年,对照“五破五立”目标及预期成果系统梳理和总结工作基础、成功做法、典型经验、突出问题,统筹谋划建设目标、改革思路、重点任务、关键举措。

2.2023年,按照试点工作计划,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对“德智体美劳”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力求取得实效。

3.2024年,对有关“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建设成果和推广成效进行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探索报告。

三、可行性分析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力争聚焦聚力、取得实效,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而对于“破五唯”,取而代之是建立“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更加突出质量和贡献导向,理念、方向、原则是既定的,针对上述“五破五立”,我校整合现有资源,在方法路径上探索抓落实,在策略、技术层面上做优化。对此,我校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技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从而提高学校、社会和学生家长对这种模式的认可度;有利于调动学校评价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培养既掌握技术操作,又掌握技术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四、重点任务与进度安排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着眼于“怎么教和学”,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学业考试辅导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规范学生学术行为。

实行课堂作业查重制度,杜绝课程作业抄袭、复制。严格执行毕业论文抽检和查重制度,健全毕业论文盲审制度,对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

(二)改进学生评价机制。

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及社会实践等;在评价程序方面,每学期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收集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以及标志性成果等相关材料,写实记录成长过程,尽可能记录下学生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如:学生选修模块学分、学科特长和竞赛获奖记录等。在整理遴选、公示审核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三)促进学生学术创新。

逐步提高课程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高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作业、课题研究等过程考核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成绩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评奖评优、入党、推免的重要参考。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支持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科研项目。本科学生要全员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各类学科竞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强化综合素质提升。

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计划,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充分运用专业优势、院系特点,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超接地气的体育、美育、劳动等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劳动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倡导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鼓励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晨练、夜跑、体育嘉年华等体育活动;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五)选树学生典型模范。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在品德修养、学习研究、服务同学、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明奉献、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进行宣传表彰,大力弘扬校园正能量;进一步发挥奖学金助学金在育人方面的激励作用;开展“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校园模范宣讲活动;进一步发挥好典礼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

五、保障措施

(一)注重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根本遵循,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完整体系,将“德智体美劳五育”综合素质评价融入高校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从整体高度进行规划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综合评价记录、查验、整理、评分、公示、推荐采用体系,并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班委、学生会等各方面力量,全力实施。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合理设置分值。

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分类,细化评价细则,兼顾每一块内容设置,保证评价指标客观、科学。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具体设置中,以总分百分计,智育占70%、德育占15%、体育、美育和劳育各占比5%,对于参与活动不积极的学生,要有相应的处罚,最后综合评价的分数则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总分减去处罚分。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评价则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课程成绩、竞赛成绩、体测成绩、志愿活动工时数等都可以定量打分,最后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成绩。

(三)重视评价结果反馈,提升评价质量。

严格按照相关细则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学生按要求汇总整理本学期相关材料,认真填写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提供个人相关材料,并自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得分。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根据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计算出每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对于评价分数不理想的学生,采取谈话的方式了解具体原因,通过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合理有效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要合理有效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其作为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就业推荐、学年鉴定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选拔学生干部和推优入党时,依据每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鉴定表分数进行排序,优先考虑分数较高的学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良好氛围,逐渐扭转“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错误倾向,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综合发展,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下载河南大学关于申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201405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大学关于申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201405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