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对改革认识的那些三观专题
最近新上任的纪委书记——王岐山推荐了一本书,叫《旧制度与大革命》,一看书名有点吓人。其实这本书在我们国家有点历史了,如果我没记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引起过社会讨论。现在很多书店在重新包装出此书,无非是借东风赚银子,谈不上什么政治行为。而且,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革命都是讳莫如深的一件事,是要杀头的。所以我们只能谈制度改革。现代人超级喜欢谈改革,很少有人去思考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是要结合当时历史大背景的,改革的过程是步步惊心的,改革的结果往往被史学家争论得大相径庭的。
最早且最有名的制度改革,应该是秦朝的商鞅变法。但事实上,在商鞅那个时代,也就是战国时代,不乏改革的案例。让我们一一道来。
第一节 拼爹啊?小公务员一夜间当上国家总理?
韩国(不是三星的那个韩国),申不害变法。《史记》只是在《老子韩非列传》有提及此人。申不害,郑国的一小公务员(郑之贱臣),肚子里有点货,就跑去和韩国当时的老大聊天,于是就被拜相了(那时特流行这个,最厉害的是六国拜相的苏秦)。改革进行了十五年,为什么没搞下去了呢?因为申不害童鞋翘辫子了(终申子之身),但改革成果很显著(国治兵彊,无侵韩者)。完了,还有一句:“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看见没,本于黄老,黄老,这是两人,一个就是先前那个出生有龙角的黄帝童鞋,一个就是后来被道教追封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李耳童鞋。
申不害,很好很强大。
现在我们开始分析。
首先,当时韩国状况是这样的。战国七雄,如果要排个座次,韩国当时就是排倒数第一;其二,韩国的金正日挂掉了,金正恩(史称韩昭侯)刚上台;其三,韩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被宋国干了一架,还攻取了黄池(今河南商丘西南)。这个就有点类似越南、菲律宾和我们叫板一样。
如果非要我选,申不害童鞋上位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第二条——老大换人了。君不见金正恩上台就干掉了李英浩么?不是我这人中了厚黑学的毒,而是有非常重要的两条证据。法官大人,各位评审员,我这里有两条证据证明韩昭侯用申不害出于洗牌巩固统治之目的。
一、申不害就是来教韩昭侯如何把皇帝当得很爽的。虽然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申不害的著作基本都已经失传,但还是存有那么些只言片语。
“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这个令,就是法的意思。用我的话翻译就是:要当好皇帝,你就得有法;但有法还不行,如果大家不遵循,那就证明你这个皇帝是傀儡的。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故可以为天下主。”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词:“循名责实”。这是个成语,出处是法家的另一代表人物韩非子。意思好理解,就是顺着名,去要求实。再白话一点就是,领导要你去挖口井,要多深多高,你是否按要求挖了这口井。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法律制定出来要严格执行,谁执行得不给力,你就KO他(法规定是杀头就杀头,是充军就充军)。但问题出来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谎报军情怎么办呢?所以就有了本段第一句话:金正恩童鞋啊,你要有千里眼,顺风耳,你就可以做“天下主”了。
这里可以讲个小故事,出处我也不记得了。说有个人跑来告诉韩昭侯,说在城南看到有牛在吃禾苗。牛吃禾苗这个事,当时是有法律明文规定不允许的。这时,韩昭侯说了两个意思,一是这个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二是各地的官员马上如实汇报牛吃禾苗的情况,瞒报、漏报的有大奖等着你。领导一发话,大家都开始学习讲话精神,然后也展开了系列调查取证工作,最后报上来了,牛吃禾苗的事还不少,但唯独没有城南这单子事。韩昭侯发火了,说彻查得不够,继续。好家伙,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公务员们再次学习了讲话精
神,继续忙活。这回终于了有南城那单子破事了。韩昭侯满意了,公务员紧张了:领导太牛,啥事都瞒不过。
韩昭侯肯定没有千里眼、顺风耳,虽然我和他没吃过饭,但我非常肯定这事;但是,他通过这样的小策略,使得大家认为其有“独视”“独听”的本事。(朱元璋童鞋也干过类似的事,详见《明朝那些事儿》)
以上就是申不害童鞋卖给韩昭侯的《九阴真经》,在学术上称做“法与术”。
二、这条很简单,但非常给力。那就是,申不害死掉以后,韩昭侯就不变法了。难道也有了核武器?NO,因为韩昭侯自认为统治已经得到了巩固。后来秦灭掉的第一个就是韩。好家伙,“倒数第一”终于变“顺数第一”了。
综上两条,我坚定认为,申不害变法之所以能成功(司马迁也承认了,元芳,你怎么看?),是因为他充分满足了韩昭侯的市场需求,所以也得到了韩昭侯的大力支持。至于后来有小说把申不害写得惨兮兮收场,用意何在,我想很简单,因为他不赞同申不害这种搞法,忒恶心了,明着说变法,实际上是趋炎附势,卖狗皮膏药,压根都谈不上什么政治理想,政治抱负,所以下场不能让他好。这事,我觉得司马迁童鞋更靠谱一点。
第二篇:对国家电网改革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和业绩观,克服懈怠与不作为的心理,提高执行力建设。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各项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变革创新、科学发展,继续深化“两个转变”,加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规划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快大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各级规划信息有机衔接。建设大建设体系,就是要统一电网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强化建设关键环节管控,加强建设职能、工程项目和建设队伍的专业化管理,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和效益,实现电网建设“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目标。
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遵循电力发展客观规律,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建立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实施电网运行核心业务集约运作,实现公司运营重要指标实时监测,加快建成适应“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三集”管理、全面推进“五大”体系建设要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各项业务的管理运作模式,持续推进和完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建设大规划体系,就是要全面落实“四化”管理要求,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计划管控,建立公司统一规划、各专业相互协调、各类规划计划有机衔接的一体化规划计划管理体系,实施全公司规划、计划集中管理和统一编制,建立包含各专业、贯穿各层级、覆盖各电压等级的统一规划体系。
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五大业务模式,统筹公司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总部管控能力,压缩公司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权责清晰、流程顺畅、管理高效的“五大”体系,大幅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全面推进大规划体系建设,要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规划设计人才队伍;加强规划设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规划设计理念,完善规划设计手段,统一分析模型和计算软件;加强大规划体系标准制度建设,制定和修编规划计划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统一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建立规划滚动调整机制和计划闭环管控机制,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全面推进大建设体系建设,要根据公司制定的体系框架,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标准,研究制定配电网建设的管理、工作和技术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制度标准体系;要注重开展全员培训,使基建战线员工掌握建设管理制度、技术规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措施,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平稳移交,确保项目管理过渡阶段的安全稳定;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信息化管控平台,强化工程建设关键节点的信息化管控,强化建设管理纵向各层级信息的双向互动以及与其他业务之间的横向共享,切实提升管理效率。
建设大运行体系,就是要整合公司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调整调度体系功能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各级输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调度控制体系,实现国调、分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
全面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的组织措施和工作措施,统筹兼顾大运行体系与其他体系建设的关系,合理把握设备基础条件与运行管理变革的关系;要坚持“不立不破”的原则,保持运行工作平稳有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适应调度控制业务的新需要,加强各级调度控制中心的内部管理,完善业务流程,推进调度控制专业融合;要依托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加强省调标准化建设、同质化管理,促进地县调专业集约融合,推进调度业务模式转型;要统筹研发、制造力量,协调组织好调度控制技术支撑手段建设和技术支持;要同步完成备用调度体系建设,建立涵盖各层级的备用调度体系。
建设大检修体系,统筹公司人力、技术、装备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建立按电压等级运维检修输变电设备的生产体系。全面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要完善制度标准,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要加强培训考核,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培养专家型人才队伍;要强化过程管控,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执行督办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问题,落实保障措施,为新体系业务有效运作创造条件;要完善配套措施,积极稳妥推行运维一体化,推广应用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和作业装备,建立现代化电网生产装备体系,提高设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员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努力促进改革为“五大”体系顺利推进、规范运转提供支持。每次学习与讨论都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启示电力企业员工需要时刻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扎实做好工作。全面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指挥协调,细化实施方案,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管理体系转变协调有序、业务交接稳妥高效、人员调整平稳顺利。
建设大营销体系,就是要创新管理模式,变革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实施95598客户服务、计量器具检定配送、营销稽查监控等核心业务省级集约,建立24小时面向客户的统一供电服务体系,形成业务在线监控、服务实时响应的高效运作机制,提高营销经营业绩和客户服务水平。
做好客户感知强烈的业扩报装、故障抢修等业务,建立高效顺畅的跨专业服务协同机制,提升客户满意度;做好技术保障,完善营销业务系统应用和标准化设计,加强与配电、调度等系统信息集成,拓展营销GIS应用、95598互动服务网站、一体化交费平台等高级应用,提高服务支撑能力;要合理安排资金计划,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学习培训,确保业务高效开展。
“三集五大”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上来,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促进改革,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改革平稳、电网安全、企业和谐。加强公司信息化应用,提升能力素质,深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推动公司和电网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新跨越。
发扬“三年再上新台阶”精神,要充分运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其融入未来的工作,成为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继续坚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压力和阻力面前,不退缩,不动摇,周密部署、精心策划,积极稳妥的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坚持忠诚企业、苦干实干的奉献精神,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尽心尽力,埋头苦干。充分理解“五大”体系建设的涵义,是指导未来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践,是适应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迫切需要。
三集五大、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理论、创造机会,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每个员工都是国家电网大战略目标之下的实践者与参与者,必须要认清形势,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努力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宏伟目标,创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提升个人素质,才能服务大局。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事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在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实现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的伟大战略目标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也在不断的积淀,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源泉,也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基础。
面对国家电网公司推动“三集五大”体制变革之际,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学习“三集五大”精神是事关发展的大事。转变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大营销体系,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篇:对改革开饭的认识
对改革开放的感悟
摘要: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正文:一九七八年是中国发展的转折点,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走上看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拔地而起。各个行业的迅速的发展。这些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增强。中国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贫穷的面貌了,不再是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贫穷落后的局面。
在我们身边完全可以感觉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不同。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我机会坐在大学的校园里学习了,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这也就为我们的国家培养的大量的科学人才。看着我国的航天方面的发展成就,我们不得不叹服我们国家的发展之快。再看看其他行业的发展成就,不得不使我们更加的兴奋。经过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真正的变得强大了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国家实力的提升,我们在世界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当然,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要是想解决这些问题那就要坚持改革开放,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看着身边日益变化的一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我们应该完全相信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现在发展必须的一项国策。我们这一代深深的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果。但是我们知道这写不是我们想要的最后的结果。我们需要的是国家更加的强大。我们必须坚信一点改革开放的深一步的进行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富裕与强大。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的贡献使我们每个人有目共睹的。面对现在的繁荣盛世,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长辈们给我们讲述的那些事情,其中的一些事不得不让我们倍加的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富裕生活。
我们众所周知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思想等方面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在改革开放的促使下带领中国经济腾飞。我们也开始接受外界心得思想,思想得到了解放。改革开放让我们扩展了视野,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从而为我们的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新型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们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在不断地进行,而且关系日益密切,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点那就是我们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影响着我们。改革开放,不可否认的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国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各种的问题,有些人在看到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发展成为了今天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就忘乎所以然了。就完全忽视了我们国家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大,而且我国经济之所以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原因就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换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国际形势是对我们很不利的,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增长,一些非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我们当成了头号的敌人,对我们的经济的发展进行越来越强的阻挠,对我们国家内部的事情不断地进行干涉。这使我们国家在处理外交和内政时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压力。改革开放虽然给我们带来的既有弊又有利,但是我们在衡量国情和利弊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坚持下去的一项基本的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的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夯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把祖国早日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而奋斗。
第四篇:对国有林场改革的认识
对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认识
2015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方案》和《意见》全面系统讲述了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各项措施。根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在2015年6月9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问数据显示,全国有4883个国有林场,经营的面积近9亿亩,在岗职工48万,改革如何更好的促进国有林场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好的保障每一位职工的收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国有林场改革的首要问题。改革立足保持林区的和谐稳定和林场的长远发展,为此必须对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在国有林场改革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从改革的目的和广度看,国有林场的改革就是破除目前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等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的思路,明确国有林场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态功能作用,更好的促进国有林场持续稳定发展。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林木采伐的数量,但没有有效遏制,而《方案》和《意见》中的改革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因此从深度上看,国有林场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或几个领域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发展和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等全局性、整体性的根本变革,将国有林场进行定性,把政企分开、企事分开。
在这三者之中,发展是硬道理,国有林场改革的成功与否就是看今后的发展。而发展说到底就是国有林场变身梧桐,自引凤凰。绿水映山,群山如绿带炫舞不断,扑面而来的林草香让人仿佛回归原始,这一场景就是“美丽中国”画面。要实现这一画面,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就是要让国有林场在社会发展中由一棵普通的树转变为一棵梧桐树,吸引凤凰栖巢。森林公园自然风景怡人,生物多样,游人们络绎不绝,一座座农家乐如同镶嵌于绿宝石上闪耀的金子,林业产业规模大、样类多,林场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林区群众经济来源广泛。而且这里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发展,而是林业相关单位和林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发展;不是经济的单层次发展,而是林业相关单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培养一批具有扎实林业技术的专业技术骨干,形成长效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林区群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来林区游玩的游客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国有林场的发展不是普通意义的发展,而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林场能够有长足的发展潜力,林区人员的素质空前提高。
稳定的环境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和生活的前提,环境稳定了人的心也就稳定了。而如何建立稳定的环境和寻求怎样的稳定是我们要考虑的。如何建立稳定的环境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林场在改革和发展中,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处理好与当地林区群众的关系,为林场的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二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从国家统计数看,国有林场和职工数量多,管护面积大,分布广泛。但是林场的改革要求精简人员,也就是说要定编,哪些人员在编制之内,哪些人员在编制之外,这些直接关系职工的利益问题处理不好,就不能为国有林场改革创造稳定的内部环境。寻求怎样的稳定是我们改革目标,也是今后更好发展的前提。一是确保林场经济稳定增长。林场尽可能多的寻求发展路子,为林场的经济来源创新开发产业。二是确保林场职工的收入稳定增长。编制之内的国家明确规定不能经办企业的不得经办企业,编制之外的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以通过发展林下资源、花卉、根雕、苗圃等经营性活动来增加收入。确保每一位职工不下岗,有活干,有钱挣。三是建立林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注重培养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
在国有林场改革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使改革滞后,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总整体出发,促进改革顺利开展。
第五篇: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人类素质中更多的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教师观念转变、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作出初浅的论述。
【关键词】 化学 课程改革 认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 “终身学习意识”,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究相应的教学方法。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先进与否、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现根据自己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要实现教育观念转变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上,教师对化学知识总是不折不扣地讲明白、讲准确、讲完整,做到毫无遗漏地将化学知识“复制”给学生。学生也只好按照教师讲述的关键字眼逐一对照完成,这样的教学,教师确实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去备课、授课,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极端的教法造成了 “满堂灌”的状况。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传授型的教学观念,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又要成为一名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及新课程的开发者。
(一)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探求”转变。现代创新课堂教学其核心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探索的主阵地。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互动的实质在于强调教学活动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
—1—
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多元互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有效参与。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师生彼此分享经验、知识,启迪思维,获得新的发现。
(二)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有所发现、创造,实现个人自身价值。课程改革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坚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注重体现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体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获得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 “SO2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现代科学素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职业技能。作为化学教师要使自身的智能结构得到有效的拓宽,一是要有厚实的基础知识。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执教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化学发展趋势、最新科研成果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如物理、生物等,熟悉这些学科有关内容与化学教材中相结合的知识点,并能加以延伸、应用。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上灵活主动、触类旁通,体现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反应热与物理学中的能量,喷泉实验与物理学中的压强等等。三是要掌握生活、生产、环境、能源、材料等社会性知识。只有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知识,才能在有关教学内容中进行有机渗透,充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社会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化学的兴趣,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①学习“铝”,引入厨房里使用铝制的锅等容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很亮,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就会变暗,有些人用钢丝球打磨这样做对吗?②学习“铁”,引入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生锈,如何防护等问题;③学习“酸、碱、盐”,引
—2—
入胃酸病人用药调查,水垢的成分及除垢方法,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有时甚至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变“满堂灌”为恰当地引导、点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更要注重帮助、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知识,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讲”,更要有选择地“讲”。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小组讨论后教师代讲,学生实验后教师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等做法都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真正让“讲”成为吸引学生探究学习的磁石,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跨越自主探究障碍的推动力,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振奋学生精神的兴奋剂。
(二)变“满堂看”为阅读、观察、感悟、表达的过程。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确定讲授哪些知识点,知识的主线是什么,各个知识点中又有哪些小的方面,它们之间有什么递进关系。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能提高快速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寻找“思”的切入点,突破“思”的关键点,整合“思”的各种渠道和信息资源。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节,在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学生就会推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是最外层电子,即元素的性质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教师要再创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变换问题呈现方式,将结论、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迁移,以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三)变“满堂问”为以“问”为线,以“答”助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唤醒学习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时,在新课引入时这样提问:门捷列夫依据什么预测出有“类铝”存在?在中间知识过渡环节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以利用核外电子排布的递变性来推理预测,那么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分析是否也可以借助这种分析的方法?在—3—
内容的最后整合提升阶段问:如何把元素原子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结合起来,怎样找到并预测它的性质?如何预测未来将发现的新元素的性质?这样首尾呼应,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提升,思维得以开阔,让他们不断地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变“满堂乱”为动而有序,活而不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情景,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内容空洞。活动几乎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到这样几点:教师遥控,组长实控,学生自控。教师遥控——教师的问题线,内容的知识线。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中修正自己的看法,还要培养学生活动探究的意识。组长实控——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发挥带头作用,保证讨论内容不会跑题。组员自控——要求做到人人有主张,个个发言,个个做记录,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讨论、概括和总结。
四、教师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一)是要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随着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自觉融入到问题中,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是要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采用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使化学知识、结构跃然于荧屏之上,并且把许多化学反应历程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多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在讲授NaCl的形成过程时,可用动画演示Na+和Cl-的微观形成过程,并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的收获各有不同,视角多样——分别涉及离子的形成及种类、离子与原子的比较等知识内容,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归纳整
—4—
理,便能轻松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不断完善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在《高中化学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所有实质性的教学评价,主要还是纸笔测试,通过不同水平的考试,不仅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且还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显然不符合当前课改指导思想,甚至阻碍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还必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加强传统纸笔测试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查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倡导活动表现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开发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和策略发生积极的改变,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达成。当然实施过程会有多种困难,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方法总比困难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活动表现评价手段来完善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总之,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和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相互交流、讨论、切磋,切实理解和领会并自觉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真正的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多重切换》,左舒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版(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8、11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