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10:3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之我见》。

第一篇:网络之我见

网络与电子商务法之我见

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引导和规范电子商务活动,防范和减少交易风险,中国迫切需要制定统一系统的电子商务法,如果不及时出台《电子商务法》,容易导致电子商务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严重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电子商务法》的内容应包括立法宗旨、电子商务概念、基本原则、交易主体、电子合同、电子签名及认证、电子支付、信用保障、交易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税收、行业自律电子商务虽然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也在发展中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网上交易的安全与诚信问题,以及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积极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子商务的政策规定,不过却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出台。放眼国际不难看出,在美国、韩国、加拿大等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国家,都已经制订了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2001年3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了《电子签字示范法》,2005年11月通过了《电子合同公约》,为各国及地区电子商务立法提供了一整套国际通行的电子商务规则。

而在中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却很难跟上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的速度,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由于内容不全,体系不清,无法对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约束,近年来出现

了网店产品与实际发货产品不符合,电子商务网站泄露用户隐私,交易支付平台诚信度下降等问题,致使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隐忧,人大代表徐龙的提案在此刻提出,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0802309

李伟

第二篇:网络研修之我见

网络研修之我见

通过学习,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研修学习中,我也逐渐成长。联系学习内容,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收获及体会。

网络的研修,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构建网络信息环境,实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资源交流与共享,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反思性地实践和专业成长。它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研模式,推动了网络环境下教研方式的创新,实现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扩大了教研活动的辐射面,提高了教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1、无限制的交流平台,实现了跨时空的突破。传统的教研模式,往往受到时间、地点和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能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事实上,这样的教研活动是不完整的,它极大地限制了广大教师的权益。而网络研修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研修的范围,扩大了研修的规模,提高了研修的效率。让教师可以不出校门也能参与他人的教研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对已经完成了的教研活动,追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超大的信息存储量,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网络的教研平台,集合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声音、图象、文字、视频、动画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有机结合等信息的共存,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超大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研修内容。在这里,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理论知识或者教学课例,大家可以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打开全国各地优秀教师、教育专家交流教育思想,分享教学智慧的大门,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获取科学的教学信息,拓展自身的知识素养。

3、多主体的参与,实现了民主协作的学习氛围。以往,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交流可谓少之又少,特别是外出参与的活动,有的可能只是极个别教师的机会,即使是出去了的教师,有的可能在活动中也说不上一句话来。为此,以自我为中心、相对封闭的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借助网络搭建的研修平台,是一个多元开放、多向互、多方支撑的网络格局,实现了校际之间的联动,使得每一位教师都有发言的权力。大家可以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各抒已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可以欣然地接受别人提出的观点,也可以抛出自己的思想和思路,从中领略开放、民主、和谐、协作所带来的专业成长的愉悦。

“教育要发展,教师就要先发展。”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当下是个热门话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来引导我们的教师走上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道路。为此,加强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当务之急。我们知道,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是教师内在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面对现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着高速发展的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在感受着教育的信息化带给教师的巨大成长。对此,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优化我们的教研过程,探索网研新模式,使我们的教师更多、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教学与研究中,在彼此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中,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素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一个过程。依据内在结构,可以简单地划分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发展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依托网络研修,搭建教师成长新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三方面的提升,让教师在多元的和谐互动中,达成内在素质的演变,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以及专业引领。以日志为平台,磨练反思的意志,实现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是教师自我研修的一种反思与意识态度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自我反思应该是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日志”作为网络研修模式的首要平台,对于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日志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直接、恰当、有效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它将个人工作的过程、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情、脑海中突然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出来,特别是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教学的反思、课题的研究成果中的体会和感受等,形成属于自己的资源积淀,及时地在自己的日志上加以记录,以此来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再一次地反思。而这样不间断地反思与记录,促使主体意识的觉醒,加强了自身的意志。同时,也利于他人对自己的了解与交流,自己也可以去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在相互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个人经验得到互相借鉴,思路在相互的启迪中得到开阔,情感也在一次次地踫撞中得到共鸣。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那么这些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从哪里来呢?以往的教研模式,或许只能个别教师能够享受这个外出接受学习的机会。但新的网络研修模式,完全可以让我们的教师人人都来参与其中。许多专家或专业的教育教学网站,都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完全可以使之汇集成为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地,不断地为自己加油、充电。通过网络,去寻找自己关注的信息,去观摩专家、学者的课、聆听他们的讲座,从中学习他人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且引领到自身的教育教学中去,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在这里,一些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见解得到了理性的升华,获得的理论又将被用于教学的实践中去。点击进入,细细品味,仿佛我们已经与名师面对面,与专家同交流,内在的知识结构也在一次次的桃李中得到深化,而这样的学习,无疑在教师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桥梁,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将是受益匪浅。尽管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但通过网络,联结的教研群体却是巨大的。它可以是某个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整合研讨;可以是同事之间、同行之间或是与名师、专家等的相关交流;可以是备课问题、课后的评课或是某一尖锐的问题等等。

总之网络研修,让教师的交流变得畅通无限。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活教材”,加强对自身专业的发展。网络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有自己学习的方面。因此,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网上学习,认真观看专家视频,通过学习更新了我的理念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网络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空间,通过网上学习、点评互动的方式,使教研活动更有效的开展,教师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在信息网络的环境下,教师之间更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交流与合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次的学习,让我们不断地查找问题,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充分发挥我们教师服务的职能。我们要把这些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行为,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三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之我见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之我见

目前,互联网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普通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涉足网络空间。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认知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对一些不良现象的辨认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老师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必要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使他们做到安全上网。

一、初涉网络,老师指导。

目前,中小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连入了互联网,小学生在三四年级就开始接触到网络,到了中学,据调查,农村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依然还是学校,他们的网络水平大部分还很不成熟,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就是让学生一开始接触网络就着重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不管怎样,学生首先要在教师的监督下上网。学生有了教师的监督就不会访问不适合自己的网站网页,这样时间久了,会自然地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二、安排任务,定量完成。

上网,不是无事可做,教师要安排定量的任务,所谓定量就是根据上网的时间而定的任务,让学生能在老师所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有事可做,而且任务也是教师首先布置好的,使学生首先认识网络的丰富性与可用性;其次让学生在上网的时候没时间去光顾那些无用的网站;第三,让学生品尝到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

三、建立优质校园网,健康上网。

这是学校网络教育的一个后盾,要想使学生与那些不良网站绝缘,学校要有一个洁净的、安全的校园网络供学生使用。什么是洁净、安全的网络呢?首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去掉那些大型网络游戏、可以适应安排些个小的游戏供学生使用,去掉那些成人的内容,去掉色情等不良网站等等;其次就是要做好网络安全,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相关软件。第三,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对校园网络感兴趣,就是要做到内容丰富多彩,不要一味地强调教育性,也要适当地有娱乐性。

四、时刻进行网络安全、危害教育。

网络的安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只是病毒、木马等内容,更主要的是在交友、聊天、浏览等方面的教育不容忽视。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理解,做到不沉迷于网络,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仆人、奴隶。这就要教师每次上网之前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教育,还要利用班会、晨会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活动时刻进行教育。

虚拟的网络空间,既有无穷的精彩,也隐匿了难料的陷阱。小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自护意识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他们从小具备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接触网络时确保自身的安全。

第四篇:网络问政、网络民主之我见

网络问政、网络民主之我见

英语1103

林龙

201012321317

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据相关调查,超七成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民主建设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认为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

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为阶下囚,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

客观地说,“网络民主”较传统民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从未来发展看,“网络民主”要成为一种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如何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网络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网络民主”所标志的直接民主形式作用的范围必然会持续扩大,作用程度也会愈益提高,这符合民主发展的方向。而从“网络民主”的特性来看,其作用的性质和方向呈现一定程度的非正向性,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民主”建设的引导,通过“电子政府”建设去整合、主导“网络民主”发展。首先,要加快“电子政府”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为建立政府与公众制度化互动机制提供前提。正视并满足公众参与民主和行政过程的愿望和需求,为政务公开和依法执政创造条件。其次,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制度化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依法执政。将公民参与纳入决策全过程,从决策目的、决策目标的设定、决策方案的选择到决策的执行过程、结果状况等都要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反映公众愿望和要求。同时为公众实现民主决策和当家作主提供途径。还可以主导舆论导向,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

总的来说,网络民主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为公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表达渠道。以往公众想向政府表达他们的意愿,在网络尚普及的时期,电话投诉、上访、书信等都是比较通用的途径。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公民表达诉求、抒发己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无法忽视的地步。它们活跃在社会视角的最前沿,扮演着社会正义的伸张人和舆论的引导人,影响着公共管理政策议程。

二、为公众的政治参与营造和发展了新的公共空间。新的政策法规出台前征求民意的工作现已逐步实施,但往往时间比较短,民意表达不充分。关系到民生的一些措施出台前,征求民意的工作还比较欠缺,即便征求,敷衍了事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建议规定各种政策法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项、人事变更、干部任免等出台前,必须将方

案挂在网上,留下充分的时间来征求意见,根据各种意见认真修改和完善方案,并在网上向民众反馈。

三、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信息公开是做好监督的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为

信息公开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条件。目前,政府部门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站上有计划地、较为详细地公布包括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工作进展、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置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及时有序的公布,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

四、制定及时分析处理网民意见的法规或办法,能让人民的监督权落到实处。网

络监督快速便捷、经济有效,为纪检监察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的反腐线索。建议制定相应的处理法规和办理办法,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反映的线索和情况及时加以分析、调查、处理和回复,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要建立宽松的网络民主环境。开放是网络社会的生命所在,管理者要改变强制管理方式,允许新模式的探索和失败,还要相信民众有辨别的能力。

即便如此,网络民主也存在极大的隐患和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首先,网络主体之间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首先是要面临的一大问题。民众的个人兴趣爱好使得他们只关注自己关心的相关信息。所以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时,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增加更多的知识。网络技术为信息的展示提供了平台,但其并不具备选择和过滤的功能。所以,即使有了获取信息的各种条件,由于每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差异,还不一定能够产生高度的政治参与。所以只有哪些有意愿参与的人会得益,这造成了信息社会新的不平等。

其次,网络信息的难控性。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并非预先注定的, 而是取决于人

们如何使用它。不少研究者认为互联网提供的只不过是一种民主的幻觉。信息鸿沟阻隔了公众的平等参与,同时互联网也没有摆脱商业化和精英的操纵。网络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些政客和利益集团影响和控制舆论,以达到自身目的的便利工具。部分传媒公司为了利益或者其他的目的也愿意为这些个人和集团服务,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他们的舆情。威权国家在利用互联网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会有效控制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并反过来维护自身统治。在他们看来, 那些认为“ 互联网有助于推进民主” 的观点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威权国家往往控制着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服务和内容。对于网络中的敏感信息,即使政府不能百分之百阻止,但仍能通过制裁非法网站和杀一儆百的办法,有效控制违规现象。对于像网络投票这样的民主依仗,政府也可利用网络的国家垄断性有效控制民意。就国内和国外传媒公司而言,它们为了在市场占得一份份额,也会选择与威权政府合作,共同抑止敏感信息的传播。这些必将共同带来所谓的技术专制主义。

最后,网络民主还要面对的是其自身的缺陷。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在使网络成为“舆论场”的同时,也使网络表达呈现出非理性的态势。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分配的多元化,使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并逐渐激化。在现实社会中压抑、积聚已久的社会情绪,在对焦点问题的关注中,找到宣泄的出口。而这种社

会情绪往往会导致表达的非理性和主观化,有时纯粹是某种情绪的宣泄——甚至发展成群体性的谩骂和攻击。而情绪化的舆论更加有感染力,所以这种情绪能迅速地在网络上散布开来,进而个体在网络上的非理性发展成集体的非理性。

解决以上的问题,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当今社会必然是法制社会。也就是说,当今社会中所有个人和团体所进行的活动必须是符合法律和政府法规的。与此同时,法律法规也使他们行使权力时有所保障。但是,我国在网络空间的法律设置较为匮乏,这使得公众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处于相对无序和混乱的状态。那么如果想以网络民主为切入口来完善我国政治民主建设,我们必须首先做到我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有法可依。同时,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要求我们在互联网法制建设工作上与各国相互合作。包括共同标准的制定、人员培训与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逐步完善互联网上民事权利保护和侵权责任法制。只有通过制度化的力量对网络民主进行规制与引导, 才能将其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使之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二、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我们已经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与地区之间的“ 数字鸿沟”,以及国内不同地区间存在的信息获取上的不均衡。因此,消除“ 数字鸿沟” 造成的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差异势在必行。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府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推进网络普及工程,对信息弱势群体进行扶持,对不发达地区加大投入。同时,积极鼓励非政府性的投资,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让更多的人掌握网络技术,让绝大多数人能够充分享用互联网资源,进而通过网络参与到政治生活。

三、积极鼓励和引导网络民主从虚拟过度到现实。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诉求渠道的不完善对公众发表舆论的制约,这种沉默的无奈普遍存在。再看本文中网络舆论的主体——网民,由于网络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诉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管理层的决策。但是这些在网络上针砭时弊、摇旗呐喊的网民,在回到现实社会之后,只能用沉默应对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网络身份与现实社会角色的过度脱离,使他们的影响力很难从网络过渡到现实社会。这种沉默的螺旋使得可能使并不符合民意的优势意见更加强大,从而侵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当网民作为个体出现时,并没有持续和强大的影响力。鉴于上述因素,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理由着手作为,使这些一下网就失去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能够有持续而本质的影响力。我国政府可以让现实的政治和网络相对接,加强和网络民主的互动,并积极把网络民主这一体制外的民主力量纳入到体制框架内,使其成为一种建设性的批判力量而不是破坏性的力量,这才是网络民主能否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所在。所以,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网络民间组织的建立,营造一个有力于网络民主过度到现实政治民主的健康环境,建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

总之,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宜疏不宜堵,面对网络热点事件不回避、不盲从、不恐慌,网络既是放大器,也是减压阀,网民在网上发帖比上街游行更要理性和便于处置,只要正确对待就能为我所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众表达方式,其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还是比较多的,接下来要如何发展才能让网络民主真正对民众参政议政起积极作用,政府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第五篇:网络文明建设之我见

网络文明建设之我见

——以“人肉搜索”为例“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

一、“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 家”。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 “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 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 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从微观心理层 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打破沙锅一探到底,是每个人自然产生的、普遍具有的心理活动。二是减压宣泄的心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讲的“投射”。将自己积累在心中的压抑情绪,发泄到网络上声讨的那个人身上,以此来减轻自己 的心理压力。三是平等参与的心理。每个人都盼望获得平等和尊重,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发言权。“网络社区”给予了人们平等参与的权力,使人们由被动的信息接收 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提供者,自我成就感得以提高。四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我们每个人都看重自己的价值,都有施展能力、实现目标的本能愿望。竞争日趋激烈和相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充满了变数,实现自我价值并非易事。相对而言,虚幻的网络世界所创造的独特的网络沟通环境,却正好能够满足网民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要求,他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自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品尝到自我“义举”被网友认同的自我价值感。

二、如何评价“人肉搜索”?

绝大多数社会事物和现象都具有社会正功能和负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应客观辩证地去看待它的社会作用,对待“人肉搜索”也是如此。如果“人肉搜索”超越一定界限,甚至向“私刑”的性质发展,就会伤害当事人、激化矛盾;而运用得当,又确实能对社会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对其社会功能应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人肉搜索”的社会正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的假、丑、恶等现象进行揭露,起到社会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二是对广大普通网民来说,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规范或矫正自己的言行。三是可以促进真善美、公平正义等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弘扬。

但是,我们在看到“人肉搜索”正功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其社会负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一,如果在不知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任意挖掘他 人的个人信息,并在网络公共领域随意散布,以至于影响他人的家庭生活甚至工作学习,这就很可能成为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犯法律的行为。其二,“人肉搜 索”如果被滥用,就会转化为网络舆论暴力工具,失去公平正义的立场,反而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三,由于网络规则的不健全,“人肉搜索”很有可能被一些 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

所以,我们应发挥“人肉搜索”的社会正功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所带来的社会负功能得到有效抑制或降到最低。我想这些除了依靠网友的道德自律、网络监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外,还需要尽快 建立健全网络社会规范,为实现网络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四、如何加强对“人肉搜索”的管理、引导和规范?

国外对于网络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方面,除了在民法中规定外,还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律体系相对要更完善。例如,2000年4月,美国《儿童网 络隐私保护法》正式生效,这是美国出台的第一部有关保护网民隐私的联邦法律,该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13岁以下网民的隐私。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先后颁布了 《个人数据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借鉴这些国家对于网络中个人隐私保护的经验,对于“人肉搜索”,我们很有必要完善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法律 法规,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中具体规定公民个人隐私的范围。第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明确网站的监管义务和相关法律责任,加强网站对“人肉搜索”行为的管 理。例如,规定网站对网友的不当留言要及时删除,网站在服务条款中要严格界定属于威胁、中伤、诽谤、猥亵、侮辱或其他违犯法律的行为。同时,在条件成熟的 情况下,实行网络实名制。第三,大力宣传和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我国的一些网民法律意识不强、隐私观念淡薄,网络经营商的个人隐 私权保护意识也较为淡薄,缺乏尊重与保护个人隐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网络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公民法律意识和隐私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减少网络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一旦权利遭到侵害,公民也会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下载网络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语言之我见1

    网络语言之我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上升,人们受教育程度也逐渐提高,网民的年龄层也是青少年、青年为主,整个互联网显示出......

    网络语言现象之我见.

    网络语言现象之我见 詹彬菡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本072班 学号0701024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极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本文试从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存在的问题......

    网络舆情利弊之我见(5篇材料)

    网络舆情利弊之我见 机制0904 09100403 尹伊君 如今,网络的存在使人们多了一条抒发己见的路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就这样,网路舆情这一新兴词汇便随之诞生......

    网络问政、网络民主之我见(小编推荐)

    网络问政、网络民主之我见 英语1103 林龙 201012321317 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据相关调查,超......

    成功之我见

    什么是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然而我认为,成功是相对的,就是做到你想做的,达到你早期树立的目标。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都是成功的。他们的丰功伟绩令人们称颂,也有的......

    社会主义之我见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的最伟大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

    礼仪之我见

    四川大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考 试 学 期 论 文题目:礼仪之我见 学 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 业:汉语国际教育 姓 名: 王利 学 号:2012221030063 礼仪之我见 (学号:2012221030063 姓名:......

    浅谈国学之我见

    浅谈国学之我见 通过几年关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有了新的体会。下面结合自己对国学知识的搜集、整理、学习,谈一谈:国学指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