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与社会干预策略

时间:2019-05-14 11:0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与社会干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与社会干预策略》。

第一篇: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与社会干预策略

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与社会干预策略

汪丹华

(徽州师范08级初教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被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了。为了关注他们各方面都能健康的成长,做了此次专门的调查,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不论在心理还是生理等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通过此次调查,希望学校、家庭、社会等都能重视孩子的成长道路并相处良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现状;策略

留守儿童,这一词已被人们所熟悉和热点关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有大批的青年农民融入城市。所以,并在广大的农村土地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队伍。也许他们一出生,父母就外出务工了,从而他们并跟着爷爷奶奶读书、生活。这就是被人们称的留守儿童。据通过休宁县汪村镇留守儿童的有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处在2~16岁。由于爸妈出去打工,一起相处的时间少之甚少,沟通更少,就那几通电话,远远没有尽到一个监护人和家长的义务,所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隔代教育存在的弊端,他们永远不能替代孩子被父母爱护的追求。由于心里这个位置长期空缺,所以导致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不理想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通过对家乡留守儿童和歙县留守儿童的访谈,通过他们的回答,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我问:“当同学爸妈每天都能接送他们上下学,而你都是爷爷奶奶接送,你会难过吗?”其中多数的小孩说不会,因为不管谁接都一样,而少数年龄更小的孩子会觉得很难过。因为别人爸妈都可以天天陪在他们身边,多么幸福啊!我又问了:“如果你爸妈打电话来说,今年过年不能回家了,因为工作太忙,等忙完再买许多新衣服回家给你穿,你会同意吗?”其中有个上一年级叫汪博的小男孩的回答令我深思。“不行,一定要让他们回家,就算老板不放。也要请假回来。”他虽然人很小,但回答的特别坚定,我可以深深地体会他们对爸妈的思念有多深,对那点仅限时间的追求,如果连这点都不能实现的话,那么从此他们的心里肯定会有阴影,也许对父母的爱越来越淡薄,如果严重的话对父母还会产生痛恨之情,产生严重的代沟。

就是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从他们不同的孩子身上说出来,就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之所以会选择休宁县和歙县的留守儿童作为访问的对象,是因为我对身边的他们较了解,可以说是伴随他们一起成长,并且他们分散在不同的班级、学校。而选择歙县的留守儿童是因为它是一个专门的留守中心,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大家庭中,这样他们又组织了一个新家庭,在这里面他们都是平等的,这样选择他们作为样本,我觉得既有代表性又有针对性。因为在不同区域内既可以反映共性,也可以发现差异。因此我并整理后及以下这些问题: 一:留守儿童对父母爱的极度渴望

由于留守儿童中绝大部分都是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为对自身认知,成长方面都缺少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时就需要父母及时给予见解了,给孩子开拓一条正确光明的道路,给予适当的激励和批评。这些我认为都是作为一个父母必须要做的。但是据有关调查访谈显示,留守儿童的爸妈几乎长年在外务工,很少有时间回家,就是偶尔打打电话,问问学习情况,吩咐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之类的。每次亦是如此,所以孩子已经习惯了。即这些孩子遇到烦恼时,只能自己独担,时间长了,就易形成压抑、孤僻的心理。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对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已经成了一种极大的奢求,也造成了极大的代沟的父母感情的淡薄化和疏远化。

二:多数留守儿童都存在自我封闭和人际交往的障碍

据有关调查显示,因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甚少,而父母又长年不在身边,所以他们失去了与父母基本交流的机会,没有机会把内心情感的事情告诉爸妈,没有得

到爸妈的表扬和批评,所以在感情这他们几乎是空缺的。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闭、自暴、自弃、放纵自己,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信心,等等。这些都是由父母不在身边引起造成的。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不论是去有关学校老师那调查还是身边平时所闻,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力较差,生活习惯也很不好,多表现为乱花钱,不听长辈的教导。经常沉浸于网络游戏等等。举个我身边的例子:他也是个留守儿童,那年六年级。长年跟着爷爷,很不听话。有次拿了家里的存款出去乱花,父母知道后赶回家便痛打了他一顿,之后这个小男孩就趁星期六放学的时候离家出走了,最后历经波折,警察帮忙找回家。那时他爸妈的眼睛是含着泪珠的。爸爸说:“我们就你一个儿子,你太让我们寒心了。不知道我和你妈长年在外累死累活是为了谁啊!”“我之所以这样是想你们回家看看我。因为你们过年没回家,我很想你们,我知道这样做很自私。”孩子哭着说。通过这个实例看出,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善良的,他的成长真的不能缺少父母爱的熏陶。

四: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处中等偏下

从学校老师及成绩可得知,多数留守儿童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分析后主要原因就是自制力太差,自我管理能力差,过于放纵自己。从总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的学生成绩属于优秀的范畴,10%学生成绩中等偏上,而成绩中等偏下水平和较差的学生占88%,从而可以明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存在很大问题。通过对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调查,他们的学习是没有人监督指导的,就这一点削弱了孩子的劲头,因为他们祖辈很少是有受过教育的。大多是老年人,年纪都较大,而多数都是文盲,尤其体现在奶奶,外婆身上,他们就关心孩子能否吃饱,不生病等等的问题。而在教育方面真的存在很大的空洞,孩子在这方面也和他们存在很大的代沟,所以导致了这些孩子遇到难题就直接跳过,又由于多数出身于农村。很少有网络查寻工具等诸多的原因,让孩子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破罐子破摔的坏习惯,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据有些老师阐述。有些学生的脑袋是非常聪明的,反应很敏捷,就因为后天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在身边的因素。我深深地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是学校和社会值得关注的大问题。这也许会使一个本来有能力学习成才的孩子不会含苞欲放。由此可看出后天父母的关心,关爱,关注真的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甚至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仅是通过对休宁部分留守儿童访谈调查发现存在以上问题,还有歙县留守儿童中心的留守儿童也同样村存在。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从小不关注,不重视他们的成长,到时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社会等的一些重视了,还不仅体现在教育方面上,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存在。所以为了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必须要做出及时有效的措施。

一、家庭措施

我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因此也就充分说明了家庭因素对孩子的重要性。首先要改变多数父母的思想观念,他们一直以为读书成绩好坏是孩子自身能力的体现,或是学校老师的原因。这种观点完全是离谱的。作为家长的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并不影响你教育子女。即便你在外务工,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生活环境,也要认真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肩负。平时可以多与子女的老师沟通,多从他们那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这样才更有利于子女健康地发展和老师共同商量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多与子女的监护人及时沟通,频繁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平时多沟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直在他们身边,不断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而且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打电话外,有条件可以开视频,写信等进行心灵的疏导。我相信这样,他们就会更积极,有动力,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学习更刻苦。就如我能亲自体会到这些学生的动力。今年暑假我在家开办补习班,在晚上下课的时候,我让一个特别乖巧的小女孩来和她爸妈开视频,看到

他们那么开心的样子时,我真的为他们感到幸福。因为这个小女孩特懂事,聪明,学习英语的能力也特别强。所以我们相处得很愉快。每晚上有空,她就会积极地来到我家,我心里清楚她非常想妈妈,所以我就给她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让他们好好聊聊。小女孩认真地对我说:“汪老师,如果我英语学得好,成绩考得好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经常让我和妈妈视频啊?”我说“然啊!你这么棒,听老师的话,你这点要求,老师肯定会答应你的。”她听了很高兴,这可直接体现在课堂表现上,我明白这就是动力吧!如果留守儿童都可以这样与父母视频沟通的话,他们不仅少了代沟,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措施

(1)开办留守儿童之家

开办留守儿童之家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他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沟通平台,为他们打造一个温馨的童年,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大家庭里实现正常儿童的梦想与生活。我想开办留守儿童之家不仅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更促进他们额的学习。因为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说,他们喜欢快乐学习,只要他们每天生活得快乐,无忧无虑,就会对学习更有帮助。因为也许某些老师在生活上对他们嘘寒问暖,学生肯定会被感化,从而化为力量来感激老师。所以我认为这个平台也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相处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开展一些演讲类的活动来展示他们不同的才能,让他们多来展示自己美好的回忆,也可以用图画,手工的方式来呈现。还每星期给他们设定亲情热线,定期让他们相互沟通,设有专门的心理指导老师来对他们进行心灵的辅导,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深深觉得自己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幸福。

(2)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应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爸妈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与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老师必须要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经常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交心,放下老师的架子,给予父母般的关爱,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会有积极影响的。还可采取资金,设施,师资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支持,与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管理,规范办学。

三、社会措施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因素,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提高,连学校附近都有许多游戏场所和网吧。因为孩子的自制力极差,抵不住诱惑,很容易沉进去。为此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制度,把孩子的未来放在第一位。还可加大投入,设立心理咨询室等。专门为这些学生加强教育。并且希望政府有关教育部门也来关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脸上洋溢着祖国希望之花朵般得灿烂笑容。

最后,真心地呼吁大家都能为他们献上一份母亲般的爱,也许就是你的这份温暖可以使他走上正道,使他重拾学习、生活的信心,使他对在外务工的父母深报感恩之情,使整个社会充满和谐美好的笑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报》苏IPC备05016133

2.(指导老师:许向峰)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

血脉相连是为亲,互助关爱是为情

天真烂漫的孩子,东奔西跑的年轻人,运筹帷幄的中年人,闲情逸致的老年人他们都在追求各自的财富,只不过他们所追求的财富不一样罢了。为了探索到留守儿童真正所追求的财富是否是亲情,我们“青春知光”实践小分队深入浙江衢州——相比之下并不算穷的地方,来到灰坪乡——相比之下较为贫穷的地方,以期获得相应的调查结果,并真诚的呼唤社会对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题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是那么的真切,他们在不断的向外界发出“渴望亲情”的讯号,但是实际上又有多少父母收到了这个大众化的讯号。人生的五味茶让人历经磨难,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的调味剂让人健康的成长。在此,我们也与留守儿童们一起呼唤——亲情。

千呼万唤始到来

旅途的艰辛让我们这群平时不注重锻炼的大学生倍感劳累,但任务在身,我们又岂敢懈怠呢。到了目的地,我们休息了一会,就马上开始作准备工作了。先是与衢州市衢江区灰坪乡村委取得联系,交代清楚了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活动实行方案,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根据该村实际情况以及村委对我们此次活动的建议对我们活动方案进行了一定修改,为接下去的活动做好了准备。再是我们准备了此次实践活动所需用到的物品,例如:调查问卷、凳子、气球、篮球、小礼品之类的东西。最后我们是了解一下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一些地理环境,选好了活动举办地点。

众里寻孩千百度

暑假已经开始了,所以这个加大你我们寻找留守儿童的难度,为此,我们不得不挨家挨户地去实地走访。我们走访到村民家,向他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与他们的孩子互相沟通熟悉,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且真诚地邀请他们第二天到乡镇府的广场参加我们的活动。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对当地的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坚强,勇敢与活泼。或许这还只是我们的初步猜测,不足以为证,那就期待明天的“华丽演出”里能够再看出一些端倪吧。

此乐只应天上有

初生的太阳照得人格外的暖和,也不失为是在为我们此次活动助兴,并提前预祝你我们此次活动能够圆满成功。赶到乡镇府广场时,孩子们已经等在那了,他们一张张调皮的笑脸,一张张幼稚的笑脸似乎在发出一个信号——他们很健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首先,我们介绍了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队长也发表你祝福语,接下来就轮到主持人开始表演了。其次,游戏、娱乐节目相继“开张”: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智力问答和小型游戏,对孩子们心理知识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在活动中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也积极配合我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料,并对他们的成长环境以及心理知识了解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掌握。结束后,我们照了一张“全家福”,因为在我们心里,他们早已跟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只留亲情在人间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先后进行你调查问卷、重点对象访谈以及照片寄送这三个环节,尤以第三个环节为重,感觉都是收获颇丰呀。亲情是人世间最真的情谊,是孩子和父母建立联系的桥梁。我们不只是为了调查亲情这一块而来,同时也是为了宣传亲情而来:我们团队的主题是”阳光成长扩大宣传”,我们给孩子们放了励志电影<阿甘正传>,鼓励他们要坚强,要勇敢,即使遇到再大的坎坷也要坚持,脚下的路就算跪着也要把它走完,还要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同时我们还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世博的消息带给孩子们,给他们看各国的馆的照片、图片。我们还把一些关于孩子教育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资料发放给家长,让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点评:留守儿童的确是当今社会存在着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但这几天和当地的孩子们相处下来,却发现当地的留守儿童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坚强许多。虽然时刻想念着父母,但他们任然快乐而坚强的生活着。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变得更坚强。他们的微笑永远是那么的灿烂。

他们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当他们得知我们要给他们拍照片并寄给他们的父母是,他们每个人在镜头前都笑的很灿烂,他们想让父母知道,他们正健康快乐的成长着。而我们对这些孩子们能做的不多,我们应该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去关心和爱护这些懂事的孩子们。

关键词:儿童亲情父母

八字感言:亲情呵护关爱儿童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

临川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

究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猛增,滞留在家乡农村的就学的儿童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抚州临川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了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加快, 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谋生计, 伴随而来的是大量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产物——“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 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 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早年经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及其后来整个人生的社会化过程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加上代养人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的爱、没有温暖和充满亲情的环境里,心理发展会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使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历年的刑事犯罪中,就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并未引起社会和学者们的注意,特别是对其心理问题的研究处于被忽略的状态。目前,这一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心理问题已日渐突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已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许多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为此,笔者改变以往的研究角度,着眼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调研对象

临川区展坪乡的各村抽取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地域原因,具体数据通过网络查找提供)

三、调研的主要方法

通过网络上所发布的具体数据与现象,推究与讨论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改进的方法,收集各放资料,整理出最终论断。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精心细致的调查问卷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临川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大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心理上表现出自卑、孤僻、冷漠、行为怪癖等现象,并且自我意识太强。在调查中得出,57.45%的留守儿童偶尔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6.38%的人从来不与别人谈心,甚至有5.32%的留守儿童从没想过与他们谈心。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当问及留守儿童遇到困难会求助于谁时,40%的人愿意自己解决,只有29%的人会求助同学,28%的人会求助老师,3%的人求助于亲人。留守儿童非常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对于家庭生活的现状和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他们能够给予理解,但同时也留下了较深的印记。当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烦恼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选择求助对象时呈现显著差异,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愿意向老师求助,而非留守儿童则更倾向于向同伴或家人求助。你觉得父母、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A对你非常关心, 61.70%B比较关心你, 34.04%C很少关心你, 4.26%D不关心你,0遇到困难,求助谁 自己解决40% 求助老师28%A.求助老师 B.求助同学 C.求助亲戚D.自己解决 求助亲戚3%求助同学29%

2、心理上存在较大缺陷,各种不良情绪经常干扰农村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学习。其中,34.04%的留守儿童心理总觉得有事,18.09%的人容易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突然很想发脾气,还有17.02%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或突然感到自责。在个人成长的各种社会环境中,家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地发展,他能否理解爱,既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给予别人爱,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父母的缺位使得留守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就面临着失败的境地。亲子关系的缺失,使得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完整的爱。单亲监护人因为繁重的劳动负担,根本没有这样的精力和体力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再给留守儿童施与爱。隔代监护又使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了解与满足。父母的缺位可能导致无效的文化传递,无效的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生活当中,你会遇到如下情况吗?心里总觉得有事,34.04%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或突然感到很自责,17.02%以上情况都没有遇到过, 30.85%***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突然很想发脾气,18.09%

3、学习焦虑情绪较重,应试教育的阴影比较明显。

当问及农村留守儿童最快乐的事情时,50%的孩子认为,考试得高分是他们感到最快乐的事情;19%的孩子认为,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是最快乐的事情;出人意料的是,只有18%的人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回家过年的时刻是最快乐的时刻。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使其变得对父母冷漠,或者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

D与朋友在一起玩19%C父母外出务工,过年回家18%B得到老师的表扬13%A考试得高分50%A考试得高分B得到老师的表扬C父母外出务工,过年回家D与朋友在一起玩让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是

4、逃学、厌学的情绪时有发生。

逃学经历与厌学情绪100500从来没有35.48%遇到烦心事才有, 39.78%偶尔有过,20.43%经常有, 4.30%在调查中,有64.52%的农村留守儿童有过不同程度的逃学经历和厌学情绪,其中,当他们遇到烦心的事时,发生逃学现象或产生厌学情绪的比例为39.78%。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留守儿童被剥夺了这种权利。由于外出务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又被高额的“择校费”挡住,他们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亲人抚养,而祖辈看护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责,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规模不大、相应配套设施落后并且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困境,学校普遍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每班人数在80人以上,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情感需求更无法顾及。

5、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同龄儿童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易受同龄儿童的影响。在调查中得出,57.4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大部分人是可信的,但依然有42.55%的人认为大部分是不可信的。因此,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受不到父母的保护与关心,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年龄的增大,同伴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同伴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影响确实多方面的。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在心理上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大部分事物感到怀疑。遇到问题也只能求助于同伴,在心理各方面又比较依赖同伴。因此,留守儿童受同伴的影响较大,你认为大多数人都可以相信吗?A是,都可以,57.45%***A是,都可以B、否,不可信B、否,不可信,42.55%同时也容易感染很多不良习惯。36.96%的留守儿童有过说谎的习惯,1.09%的人有过抽烟、喝酒的习惯,甚至有6.52%的留守儿童有过偷钱物、破坏公物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大部分是受到同伴或同龄儿童的耳濡目染,渐渐染上的恶习。

父母不在身旁,你有过以下不良习惯吗没有不良习惯,55.43%有过说谎的习惯, 36.96%有过偷过钱物、破坏公物的习惯, 6.52%***有过抽烟、喝酒的习惯, 1.09%

6、自我保护心理和意识不强,不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调查中发现,当留守儿童受到别人的欺负时,有39.78%的人会选择忍让,任其欺负,不采取任何的措施,长期以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只有35.48%的人会和欺负自己的人协商解决,20.43%的人找自己的监护人解决。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保护,孩子受到欺负后只能忍气吞声。由于留守儿童的保护体系不够健全,以及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留守儿童在受到欺负后,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妥善解决。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将导致留守儿童不平衡心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你在受到别人欺负后,会怎么办***00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4.30%找你的监护人解决, 20.43%与欺负你的人协商解决35.48% 无所谓,忍着不与他计较,39.78%

7、学习心理压力和负担重,渴望得到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

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体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赋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即使是在教师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主客观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教育资源紧缺以及财政投人缺乏激励机制,如乡村教师短缺,有的老师身兼数职,要教授多门课程,非常辛苦,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

在被调查的200个农村留守儿童中,68.82%的孩子认为在学习上需要得到帮助,有16.13%的孩子希望在情感上得到帮助,有8.60%的孩子希望在生活上得到帮助。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教育方面,孩子希望得到更大的帮助。

如果需要帮助的话,你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学习上的,68.82%***200生活上的,8.60%感情上的,16.13%其他, 6.45%

8、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影响较大。

在我们调查的186人中,有36.56%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下降,其中9.68%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变化很大。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务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有资料表明,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学习成绩变化情况学习成绩没什么变化,和以前一样, 37%***学习成绩下降很大, 10%学习成绩稍微下降, 27%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7%

五、主要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几个方面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

1、社会坏境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访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这种消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环境的复杂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抵抗能力降低。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农村中小学周围存在许多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难于抵挡的诱惑。同时,电视和媒体中充斥着种种暴力和血腥镜头很容易影响到缺乏判断能力和防范能力的孩子们,他们会通过学习模仿,结成团伙,崇尚“江湖义气”,若受到不良的引导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其次,同辈群体对其影响巨大。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更多地受同辈群体的影响。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时期,孩子们精力充沛,很少生病住院,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潜在的高危险阶段。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上出现巨大矛盾,如精力过剩,活泼好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受到不良影响,会用之不当,出现行为问题,甚至违法犯罪。

同时,人类天生的依附感,又使未成年人在同龄人中寻找友情和安全保护,在团队中寻找力量,在特点经历与自己相似的群体中,他们又获得了一种社会性支持。而他们还没有能力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友谊,哪些是江湖义气,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结成少年团伙。由于父母外出,其他监护人管束又趋于形式,一些学生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很多孩子迷上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十几岁就学会打麻将赌博,或者早恋;有的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再加上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图片泛滥,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成才成长的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能否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其心理发育。

1、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据调查,大多数乡镇小学平均每班学生达七八十人,最多的班学生超过100人。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对于寄宿学校学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是由班主任负责。而班主任负担极重很难深入细致地关心所有留守儿童。而大班教学,也使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落空。

学校教师反映,一个班七八十个学生,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变化快、充满活力和朝气、富于好奇和想像、情感丰富而又脆弱的主要时期,他们大部分性格内向,平常不太说话,朋友圈相对狭窄。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监管或其他原因,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常常被忽视,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鼓励和帮助,反而经常受到批评、讽刺和怀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缺乏生活的乐趣,结果必然会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变异,从而使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加之有的教师方式粗暴,用体罚、辱骂等极端行为管教学生。而孩子犯错后,教师的严厉指责只能使得他们害怕学校。在心理压力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易怒、嫉妒、猜疑等,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在一定程度使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

2、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学校不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家庭方面

家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儿童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因此,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也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造成行为偏差。留守家庭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对亲情的需要源于依恋。父母与儿童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父母与儿童间形成的血缘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儿童以后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而青春期的留守儿童,本来就是“多事”的年龄段,但由于缺乏亲情,缺乏于父母的情感沟通而产生更多的失落感和心理失衡。这种失衡往往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封闭自己,以伤感的心态来看待外部世界和他人,自怨自怜,倍觉不幸;二是向他人宣泄不满,多表现出寻衅心态,惹事生非,严重地干扰和破坏了人际关系。

2、亲情缺失造成心理障碍。家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地发展,他能否理解爱,既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给予别人爱。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父母的缺位使得留守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就面临着失败的境地。亲子关系的缺失,使得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完整的爱。单亲监护人因为繁重的劳动负担,根本没有这样的精力和体力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再给留守儿童施与爱。隔代监护往往又步入另一个极端———过于溺爱,结果使得有些留守儿童只知道单向度地接受爱,不知道付出,更不知道感恩图报。父母的缺位可能导致无效的文化传递,无效的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六、相关解决措施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留守儿童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三者对于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处理不好,留守儿童成长的天平就会失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共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就当前现状看,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远不是开几节心理课、搞几次讲座就可以奏效的,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在广泛重视全员认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启动和渗透,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才能显示成效。要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教育向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

1、社会与政府方面

社会风气的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社会环境。

1、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在农村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在农村宣传,普遍增强农村群众特别是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2、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已经对保护学生身心成长作了规定,如对学校课程量、在校活动总量、作业量、体育卫生等方面分别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保障学生体力的适当负荷;又如规定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保障学生心理不受伤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亟需强化执法观念,从维护学生正当权益的高度,规范教育行为。中学教育不能以“出于好心”、“为了学生升学”为由来违法侵权,作为传播文明的教育单位,必须严格执法。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减少社会上留守儿童的数量。试想,如果我们国家没有留守儿童了,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自然不存在,也就更谈不上去怎么样解决了。所以这个治本之策,就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要彻底打破。,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城乡壁垒,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学校方面

在农村地区,家长和孩子心目中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是学校。学校作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自身的特点使其对留守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之有现成的教学设施、教学人员可以利用,农村学校无疑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最理想的场所。在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学校各级、各类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多渠道,全方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坚持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正面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要做到:一是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二是通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三是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3、不断强化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切实把健全人格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教育的职责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人格培养,这一基本教育要谛要反复重申和强调,教育工作者的“心育”意识要强化再强化,并应采取切实措施把心理教育、人格培养落到实处。

4、重视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要全面考查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言行,改革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方法,开辟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多种渠道,使留守儿童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庭中家长的观念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家长良好的心理是学生良好心理的保障。因此,家长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重视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5、中小学校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能力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这种学习在比较放松中吸纳知识与技艺 ,不会有过重负担;并将会逐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因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留守儿童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6、要消除校园歧视,对后进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陷的后进学生,是特别需要关爱、需要教育的群体。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否得当得力,往往决定这些学生的整个人生走向。教育必须对他们负起责任,任何嫌弃、放弃和漠视、歧视,都是教育的失职和失败。学校应加大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力度,把它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的硬指标,并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后进学生,区别情况采取转化措施,摸清转化规律,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学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造福学生个人和益于社会的功德无量的大事来抓,应当看到它的意义远比提高一点考分大得多。

7、建立制度、开辟渠道、认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各农村中小学可结合活动课程的开设设置心理辅导课或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习心理、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辅导,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心理调适。第二、开辟交流对话渠道,倾听学生心声,及时给他们以支持帮助。心理咨询室、知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都是有效的沟通渠道,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则不仅具有交流沟通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健康人格成长的可贵环境。第三、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磨砺意志的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从中受到锻炼,增加实际体验。第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家教指导,引导他们把子女的健康人格培养作为家教的主要任务,并给予具体的家教方法指导,帮助部分家长矫正不当的方法,减少简单粗暴。

3、家庭方面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并且终生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父母担任着第一任教师。因此,留守儿童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1、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

2、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4、留守儿童自身方面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质是自己走向成功的一大步,所以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2、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

3、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习阶段的高年级的留守儿童也对非留守儿童尤为重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关系国际核心竞争力能否提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人们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据悉,全国近千万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由此带来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探究与解决.【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障碍 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父母双方或单方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在一起生活的儿童(本文所指17周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根据我们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都是因为“负担不起家庭花费”、“经济上跟不上”、“钱不够花”、“挣钱太少”、“挣不到钱”、“供养不起孩子”等等跟收入和经济相关的词语来解释其子女留守的原因,充分说明农村务工者在城市较低的收入是供其家人生活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

1、隔代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衰,本身文化程度低,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我对一位正在七年级就读的15岁儿童进行家访,他60多岁的爷爷上山砍柴时受了重伤,在家休养,奶奶一直患有心脏病,还要整天做饭干活,爸爸妈妈在新疆务工已经三年未回家了,地里的活主要靠这个孩子干,忙不过来时才雇人来帮忙,家里的花费全靠他的父母不定期的邮寄。当我劝阻两位老人别这么辛苦了,老人说:“这样都习惯了,不吃力,这娃懂事,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要能识几个字就行了,念了书也是闲(无用)的。”

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教,要么是溺爱、放纵,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

2、委托监护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就形成了委托监护。这些受委托的亲戚或朋友充当临时监护人后,他们绝大多数都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责任。而这些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便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致使他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常引发种种逆反心理,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滞后。据调查,历年的刑事犯罪中,有20%以上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去年我校初三级的三名学生经常发生集体逃学、打架和外逃等事件,学校对他们进行了重点查处,这三名学生均属“留守儿童”。事后班主任对这些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其中一名学生说:“爸妈都去外面务工,我一直都住在姑姑(姑妈)家里,很不自在。我们三个人是朋友,在一块感觉很自由,一直都互相帮助,想要一块去外面挣钱……。他们这种放任自流、盲目冲动的做法,势必会耽误了学业,进入社会后,很容易走上歧途。

3、无人监护

我校有两名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家里就他们俩,姐姐现在已上高中,弟弟正在初三就读。他在日记里写道:“家里就我一个人,任何事都由自己决定,我最怕做饭,就常吃方便面。父母在外务工好几年了都没有回来过,只是每月寄些钱回来,每周打一次电话,这些时候我才能感到他们的存在。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我真不想再念书了,可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在这种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令人深表同情和担忧。

归纳起来,农村“留守儿童”90%均属于以上三种生活状态,但无论是哪一种,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就其心理状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情脆弱、焦虑自闭 其成因主要有三种:

(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2)他们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和父母交流的机会。(3)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之中,对身心过渡期的惶恐和茫然的承受力很差。

2、逆反消极、价值扭曲

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迅速发展,易我行我素,常常和长辈的要求背道而驰。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赌博、打麻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根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心理问题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便很容易走上极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务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务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以反映“留守儿童”家庭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对父母外出务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对务工经历的讲述,和务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筹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务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务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务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假期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务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村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务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吕绍清《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

2、新华网北京2006年10月19日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记者:吴晶晶 王娅妮)

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4、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

5、李刊文《普通教育学》甘肃省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策略学习心得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策略学习心得 黄石完小:向妙

我能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举办的新进教师的培训非常荣幸,每一位老师的发言都让我感受很深!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颇多,为我以后的教育之路指清了方向。这次的教师培训为期三天,分别从教师的个人素质、班级管理、教学的常规工作和江华县本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展开。其中郑爱春老师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策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感同身受。

我是来自张家界的一名江华新进教师,虽然对江华这边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想每个地区的留守儿童这个整体有个性也会有共性。在大学期间我个人就对这一块很感兴趣,实习时候也是被这个问题困扰很久,这次听了郑爱春老师的讲话,让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也强化了我内心想要深究这个问题的想法。

郑爱春老师分别从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德育现状成因及对策和留守儿童的展望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郑老师的话让我引发我思考。其实在我自己的实习和工作中我也发现,现在社会中也出现了一种“半留守儿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因郑老师的讲话有感而发的。他们虽然与父母居住在一起,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主要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最早的,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形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就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不能代替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缺失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现在黄石完小工作后就深有体会,作为一名四年级的班主任我深深地疼惜我班上孩子,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也有个别是“半留守儿童”。它们相对与城市的孩子来说单纯很多,但他们有的过分胆小,有的总是形单影只,表现出拒绝、失落和孤独等行为问题让我很是担忧。就像郑老师提到的,他们缺乏系统的、完美的家庭教育,幸福感极差。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和一生的命运。诺尔特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们就会学会谴责;如果生活在恐惧里,他们就会学会忧虑;如果生活在鼓励里,他们就会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赞赏里,他们就会学会欣赏;如果活在诚实中,他们就会学会真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虽然我不能做到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也不能弥补孩子们家庭教育的缺失,但是我会拼尽全力去做到最好,给他们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老师带着一群不完美的孩子走想完美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认真的去钻研这个话题,用更好的方式教育方式去教育我的学生。

下载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与社会干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与社会干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心理调查信息(全文5篇)

    岚城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信息 1、自己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A、无B、偶尔C、总是D、经常 2、我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A、无B、偶尔C、总是D、经常 3、家里的环境干扰我的......

    浅谈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策略[最终定稿]

    浅谈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或经商,而他们的孩子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对于这些......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调查及干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调查及干预[ 来源:龙虬初级中学点击数:2342更新时间:2007-5-31文章编辑:Admin ]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亲戚抚养管理的......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调查问卷(共5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重庆师范大学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组织了此次调查,下面是一些有关问题,请你看后如实回答。你的回答不存......

    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2008-7-10 14:55:07作者:傅 岩发布人:yangbingtao 来源:《班主任》杂志点击数:247评论共:0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一、调查目的 中央颁布了......

    当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铁路改革创新不断,而每一次改革都会对职工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所以加快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培养企业人才,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

    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本课题研究背景 当我们面对孩子含泪倾诉着对父母的思恋的照片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着一群在课......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谷城县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为谷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给城乡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劳务经济在为地方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