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平关镇畜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平关镇畜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作者:李成平任广东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8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平关畜牧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影响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科技含量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科技;生产
平关镇地处贵州盘县西部,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其中宜林、宜牧地面积为8771亩,具有丰富的农作物桔杆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平关镇海拨2060米,年平均气温为14.3摄氏度,气候温和湿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平关镇畜牧业基本情况
平关镇现养殖业主要从家庭养殖为主,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以“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传统习惯。在生产方式上不能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形成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者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品种改良,疾病的防治及饲养管理。这就使得生产成本较高,饲养饲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没能争取用尽可能少的饲料,得到尽可能多的肉、奶、蛋高效益的发展畜牧业生产。
养牛以役用、多种牲畜深坑圈混养,全牧饲养为主,在繁殖配种上以野交乱配为目的,不能改变衰老死亡自然淘汰为适龄育肥屠宰肉食或出售。养猪养肥肉型一至二年的大猪,采用“呆架子”方式进行养殖,采用单一饲料饲养。对羊群不采取优胜劣汰方式,对繁殖母羊不加以合理的饲养管理,对春产羊羔在放牧的基础上不补饲精料,强化肥育使之不能当年出栏。不定期给羊群进行预防注射和投药驱虫。在养鸡上专养老品种本地鸡“长寿鸡”,粮食囫囵撒养,不能定期采取预防措施。
二、平关镇畜牧业存在问题
由于平关镇大部分行政村都远离城镇,造成人们生活文化素质的落后,信息不灵、人口增长过速、土地贫脊、栽培、养殖、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现实条件下,畜牧养殖必然走向恶性循环。农户把各种家畜深坑圈混养,牛、羊用全放牧、干粗料饲喂,猪以肥肉型、吊架子后催肥为主,这样生产成本相对提高,造成养猪不挣钱,养牛为耕田的意识;各种秸杆内、藤薯类饲料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饲养水平较低,以传统的养殖方法为主,要在科技推广上下功夫,积极认真地推广“四良、四改”三提高。各种淘汰的种猪育肥后都是卖给屠户,进入市场,大部分效益被别人拿走。信息不畅,生产产品不与市场接轨,经济效益差。
三、平关镇畜牧养殖前景分析
虽然平关镇在养殖上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表现为:政策优势。我县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市场优势。平关镇与云南接壤,平关镇农村养生猪的市场占有率只占35%左右,65%的市场被川猪、云南大河的新品种猪所代替,应通过结构调整,挖掘潜力,提高我镇畜牧业的发展。我镇拥有占年产30万吨的大型煤焦化厂和洗煤厂等各种货场,需求量大,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对外可向云南省出境。资源优势。我镇剩余劳动力多,为发展养殖业提供情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竟争优势比较明显。平关镇是农业大镇,具有充足的秸杆、块根、块茎类饲料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四、平关镇畜牧业发展对策
按照盘县提出的把建成贵州省畜牧大县要求,实现年存栏大牲畜35万头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战略目标,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采用政策优势、资金扶持、技术指导、行政服务等措施,加快我镇畜牧业的发展。
1、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
平关镇现具有种牛品改点到为3个,年平均配种新品种黄牛350头左右、猪品改点7个,存栏能繁母猪1049头,年配种率达96%左右、羊品改点4个。我镇现引进新品种,种羊200只、能繁母羊3200只,现配种率达87%左右,现有规模养殖场7个。当前要重视对各场带头人和当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在推广科学适用技术,指导农户搞畜圈改造,科学饲养、人工管理、防疫等工作上下功夫,让当地农民能掌握对品种的鉴定,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的操作,劣种淘汰等常规技术的运用,使农户真正学到并能规范应用科学养畜配套技术。
2、建立专门从事防疫工作队伍。根据盘党发[2003]28号文件精神,在全县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村级畜兽医人员,专门从事本村的治疗、疫病防治、统计、疫情监测等工作事项。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平关镇村风防疫队伍,又使畜牧部门与村一可以随时联系,便于掌握各村畜禽发展动态,有利于制定有效可行的畜牧发展规划。
3、改变深坑湿圈饲养为“畜、沼、厕”三结合建干平圈饲养。改变一至二年杀大猪为养七、八月杀“小猪”。
平关镇只有畜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将畜牧业打造成为实现全镇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目标[J].肉品卫生.2003(06)
[2] 方琳.乡镇如何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06)
[3] 杜学勇,刘朝旭.河南畜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10)
[4] 罗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09)
第二篇:畜牧业发展建议(范文模版)
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诹议
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诹议
农林组 萧兵
(区委书记刘治金阅批:从畜牧业的现状分析入手,就畜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建设、科技推广、依法管理等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针对性强。)
畜牧业作为我区的传统产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五”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年全区畜牧业产值8867万元,占农业总值52.83%,撑起了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在畜牧产品短缺时代结束、买方市场到来,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又要面对入世带来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形势下,如何按照去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畜牧业做成大产业”的要求,推进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这是值得内存工作者特别是畜牧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依愚之见,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改进管理、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走产业化之路,是实现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就我区畜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谈点初浅看法。
一、现状分析
(一)纵向分析,我区畜牧业发展很快
“九.五”期间特别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以来,我区全体农村工作者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制定的“调整农业结构,突出重点发展畜牧业”的农村工作战略方针,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年报,2001年全区各类畜禽饲养总量折合黄牛单位57111头,比建区初的1997年29496头,增加93.63%。其中:发展家禽349.2万羽,其中已出栏肉禽266.5万羽,分别比1997年增长254.35%和270.21%;饲养生猪19.47万头,其中已出栏14万头,分别比1997年增长111.63%和135.29%;养牛1.19万头,其中已出栏0.64万头,分别比1997年增长111.37%137.04%;羊、兔和业主、山鸡、珍珠鸡等特种动物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886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83%,比1997年提高9.88个百分点。分析我区畜牧业生产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规模饲养发展快。为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全区上下按照专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提倡和扶持农户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畜禽饲养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1年全区各类专业化、规模化畜牧经营户1830个,饲养生猪10.52弯头,占全区生猪饲养总量54.03%,饲养家禽308.7万羽,占家禽饲养总量的88.42%,养牛0.19万头,占养牛总量的15.97%;二是生产水平和质量有较大程度提高。通过引进推广有两品质和杂交组合以及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科技含量、生产水平和商品畜禽质量有较大提高。生猪生产上饲料报酬有所提高,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由3.5公斤降至3.2公斤,优质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达到47.86%,肉鸡生产方面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由2.5公斤降至2.1公斤,培育优质仿土鸡比重达到70%;肉牛方面推广短期易地育肥技术,优质肉牛比重不断增加。
(二)横向比较,我区畜牧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较大
1、生产力水平低。一是猪牛酮体重低,出栏肉猪屠宰的酮体重只有6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75.9公斤和世界平均76公斤,若以全国和全世界平均水平计算,2001年全区实际出栏为12.35万头,减少1.6万头;肉牛酮体重为103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199公斤,我国为147公斤,若按全国水平计算,2001年实际出栏为0.45万头,若按世界水平仅为0.33万头。二是饲料转化率低。根据调查测算,我区肉猪每公斤增重耗料为3.2公斤,肉鸡为2.1公斤,与丹麦猪2.6—2.4公斤、美国鸡1.7公斤以及国内先进地区比较还有
很大差距。
2、优质品率仍很低。猪肉仍以土、良二元杂交猪为主,外三元优质瘦肉型猪不到一半,而且由于饲养管理方式及饲料营养等问题,酮体瘦肉率仍较低;屠宰的均以老残、淘汰役牛为主,年龄大都在5岁以上,18月龄以下,体重达到450—500公斤优质改良肉牛极少。
3、禽畜死亡率高,劳动生产率低。一些畜禽疫病在我仍很严重,每年损失数百万元;发达国家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类2192公斤,禽蛋402公斤,奶类7552公斤。我国分别为101公斤、30公斤、17公斤;我省为126公斤、13.4公斤和0.32公斤;我区为175公斤、8.56公斤、3.63公斤。
4、结构不合理,草食动物比重太低。2001年全区肉类产量中猪、鸡占93.96%,牛、羊、兔肉仅占6.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6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6.26个百分点。这种猪鸡为主的畜牧业结构一方面要耗用大量的租金用于引进饲料粮;另一方面本地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牧草、酿造业的谷、啤酒渣等副产品被废弃。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服务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求,农民素质差、科技入户率低。这些既说明我区畜牧业的生产存在落后的一面,同时也说明我区畜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实现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过已正式成为WTO成员,这对我国畜牧业来说既赛来了机遇,也面临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形势下,我区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应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注重质量、调整结构、稳步发展禽畜,大力发展草食动物,适当发展特种动物,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益,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畜牧业的可能持续发展。力争“十.五”末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或接近日本60%的水平。
(一)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大力发展以肉牛位置点的草食动物生产,调整优化畜种结构。我区农区面积125.06平方公里,有耕地6.8万亩,各类草地2万余亩,理论载畜1.8万头牛,加上城市酿造业的谷、啤酒渣等,可满足2万头牛的水平,仅按农区面积,我区可常年存栏牛2.01万头,而目前常年存栏牛量不到0.6万头,资源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一。建议今后要在稳定猪禽生产,提高个体生产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以肉牛位置点的草食动物生产,鼓励投资者创办集约化、规模化的肉牛易地育肥专业场,利用猪鸡利用率低的农作物秸秆和城市娘再也的谷、啤酒渣等资源,购入青年架子牛,通过120天左右的短期育肥来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要引导肉牛育肥经营户与繁殖经营户以合同形式建立长期的架子牛买卖关系,实现纵向联合,形成育肥经户繁殖经营相分离的生产格局和“分散繁殖、集中育肥”的经营模式,争取“十.五”末肉牛饲养实现2.5万头,其中出栏肉牛1.5万头。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奶牛和鹅、羊、兔等草食畜禽。
2、抓品种改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畜群生产力和畜产品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基因,即品质的优劣。不同品质表现出不同的生产性能。如不同瘦肉型猪品质(品系)或杂交组合,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优质者日增重达800克,每头出栏猪纯收入在100元以上。而一般品种日增重仅500—600克,每头出栏猪纯收入低于50元,甚至亏本。又如有两的仿土鸡50日龄可达出栏体重,一般品系70-80日才能出栏。为使我区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跟上品种更新换代与消费者市场变化步伐,应把畜禽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生猪生产方面要引进双肌臀新品系,扩大推广外三元新组合,以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和肉的品质;饲养肉牛要推广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克、皮埃蒙特为父本的杂交改良牛;奶牛要推广优质高产纯荷斯坦牛;肉羊要引进成都麻羊、皮尔山羊来改良本地山羊,提高个体生产水平和改善肉质;肉鸡要推广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仿土鸡,同时,发展是个ihebendi消费者风味飞
本地纯土鸡。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畜牧业产业化就是把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拉长产业链,实现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经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养殖单位获得整个链条的平均利润。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我区的畜牧业都以独立经营为主,既形不成规模,又难于管理,各种先进技术推广难。很有必要引导其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加快我区畜牧业产业进程,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抓龙头企业建设。加工落后、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高起点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这是制约我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今后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的重点。一是扶大扶强有发展潜力的现有企业。如双清区肉类批发部是我省仅有两家取得供沪动物产品认证资格注册登记证书的企业之一。该厂分割猪牛肉在上海南大桥市场十分畅销,在沪新加坡业界商人很想运销其分割牛肉到新加坡;三杯乳业公司要趁“学生饮用奶计划”和湖南省尚无“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的机会,增加产品推销和引导消费的宣传力度。二是社会资金创办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企业。如肉禽加工、鹅绒裘皮及鹅肉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联系动员辖区内的市属企业到我区就近收购加工原料,如市肉联厂的乳、中猪分厂,目前加工用的原料中,乳猪主要购自洞口、武冈等地,产品长期供应港、澳,利益联系、动员争取其到我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使其成为我区生猪加工龙头企业,来带动我区养猪业的发展。政府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2、抓规模饲养户的发展。一家一户小规模饲养的传统方式,吸收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工艺、现代化管理于一身,可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产品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政府要鼓励和扶持规模饲养户的发展,要改变目前蓄禽舍与住房混建、人畜同院的习惯。今后凡新建畜舍要以村组为单位,统一集中在一个地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分户建栏、分户经营原则建设畜牧小区或专业场。这样既有利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特别有力药物残留和疾病的控制,也有力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争取“十.五”末规模场(户)或畜牧小区的饲养量达到全区总饲养量的70%以上。
3、扶持培育产业组织,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畜牧产业化,需要有完整的产业组织体系。我区虽成立了包括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销售协会、养猪协会、养鸡协会等,但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组织与会员的联系十分松散,经营者缺乏协作精神,微观决策高度分散,经营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无法适应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消费者续期的发展,影响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提高我区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畜牧业的组织水平,要引导和鼓励经营者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从畜牧业的饲养户、加工户、流通户组织起来,建立真正的产业协会,以发挥他们信息灵通、准确了解市场竞争情况的优势,由产业组织内部传递信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开拓市场,协助政府知道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样可以较大限度地降低因市场价格变化,而给生产带来波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过去我区在畜牧科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生产力水平有较大层厚度的提高。但是较国内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畜牧经济的增长方式仍停留在量的增长上。今后要在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引进推广有价值的高新技术,来提高我区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及科学对畜牧业的贡献率。推进我区畜牧经济由数量型增长和生产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
要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我区畜牧科技推广机构设备陈旧、老化,人员素质差、知识老化、观念旧,经费不足,区级推广机构有钱养兵,无钱打仗,乡镇畜牧兽医推广人员工资没有来源,兽医防疫人员“以病养医”思想严重。建议政府把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增加对畜牧科技工作的投入,扶持推广机构添置必要的设备畜牧部门要加强对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帮助推广人员
更新知识,提高技术。
2、要根据实际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一是继续扩大瘦肉型猪高效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提高肉猪的塑料利用率和出栏体重,改善酮体品质。二是以提高配种受胎和母畜繁殖率为重点,大力推广草普及猪牛技术人工授精。三是推广种草养畜新技术,要在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喜寒性和喜温性牧草的轮作、粮草轮作、越年生和一年生牧草套种及冬闲田种草等新技术、新模式;四是推广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五是推广肉牛易地育肥高
产技术。
3、要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其接受并应用序幕先进生产技
术能的力。
(四)加强法制管理,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
全。
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国际间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对动物疫病、药物、激素的残留控制越来越严。为控制疫病和药物残留,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须进一步强化牧业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要要加强牧业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辖区从事畜牧业的生产经营者,增强法制观念,遵守法规,自觉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做到依法防疫,不使用违禁药品,不制售假劣药品及饲料添加剂。另一方面要加强序幕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执法水平。一要依法治疫,加强对畜禽防疫工作的全程控制。按照《动物防疫法》,国务院(2001)14号、湖南省政府(2001)28号文件精神,坚决落实强制计划免疫,实行免疫标识制度,进一步强化检疫工作,同时按照中央、证、市政府要求,将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疫苗、药品储备和扑疫工作的正常支出。二要切实执行《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制售和使用假劣产品和违禁药品的行为,实施对饲料安全、兽药残留的有效控制,保证畜牧业产前投入品的质量。三要加快牧业生产标准化步伐,强化牧业生产的全全程监控和行业管理,为生产安全、合格的畜产品创造社会环境,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强我区畜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之冲破国内省市间的准入证zhi度和国际间技术壁垒是限制,增加国内外市场份额。
第三篇:2011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1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1-05-03 13:31:57 作者:haoniu 来源:淘牛网 浏览次数:589 网友评论 0 条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在会上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尹成杰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尹成杰强调,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第四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2010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一是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为此我国特别将肉牛和肉羊设为优先发展的畜牧产品。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主攻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以小尾寒羊、湖羊等作为母本和中原及南方地区低产山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的生产。根据需求,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符合行情的以食草家畜为主体的畜种结构。同时,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大力扩大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地区和范围,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来源。
二是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广大养殖户都应当强化良种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三是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模化饲养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规模饲养基地就是一处。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
四是以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买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其独到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
五是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植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扩张。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应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开发生产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植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流通、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形不成体系,功能不健全,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贸工牧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进程。
我国畜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畜牧业套用“美国模式”,导致水土不服南橘北枳
美国农牧业资源特点是地多人少,就因地制宜地发展土地密集型主导的规模化畜牧业。美国金融资本雄厚,但劳动力短缺,价格高,就扬长避短地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机械化畜牧业。
美国城市化程度高,市民多农民少(农民仅占人口的2%),美国没有农村问题,也不存在农民问题,仅是单一的农业问题,又拥有全球市场资源。根据这样的国家优势,美国形成了以大型规模化、高度专业化、组织形式企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
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影响巨大。在我国现代肉鸡产业模式中,形成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大而全垂直一体化、“公司+农户”合同化养殖发展模式,都是泰国正大将“美国模式”引入后推广的。
我国的现代养猪业也是美国模式,品种组合是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饲养方式是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饲料工业配方是“玉米+豆粕+添加剂”。我国畜牧业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已暴露出许多美国模式的后遗症。如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公司+农户”导致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加工企业凭借强势地位,压低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农户利益受到损害;“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饲料工业模式,造成我国猪禽饲养业对玉米大豆高度依赖;工厂化高密度饲养方式,导致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等。
美国畜牧业在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我们需要学先进、赶先进。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借鉴美国经验,也推进了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复制美国模式。我国农牧业资源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民数量多,土地资源短缺,无法搞土地密集型农牧业。我国农村金融短缺,也无法搞资本密集型农牧业。根据比较优势,只能扬长避短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只能从国情现实出发,选择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我国地域多样、气候多样、地貌多样、生态多样、民俗文化多样。各省、各地市之间农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甚至县与县之间也差异显著。缺乏同质化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不适合搞美国模式的专业化。应该根据多样化的资源特征,走中国特色的多功能、多业态、兼业化的路子。
我国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实行完全的市场化体制。在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的状态下,产业链成员都是互相独立的市场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稳定协调地形成一体化运作,频繁出现市场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畜产品价格关系着城乡工农两大群体的利益分配,短缺时价高影响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过剩时价跌则伤害农民的利益。大起大落既损害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伤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政府要参与监管,不可大撒手。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力量的无形之手要结合起来,双手并用、两手都硬;盈利性的商业组织与非盈利性公益组织要共同努力,实行两条腿走路,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1、我国畜牧业追求大型规模化的误区
美国模式以大型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美国的奶牛业、肉牛业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鸡业、蛋鸡业也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猪业还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以规模化为核心,构成了规模化、企业化、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等特征,几乎成了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也主导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思维。
受美国模式的影响,我国畜牧业片面突出规模化,达到了不顾国情的极端程度。认为规模小就是传统的、落后的,规模大才是现代的、先进的。在畜牧业领域,认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是传统落后需要淘汰的,极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1)在养殖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饲养奶牛追求纯种和追求高单产的目标导向,导致农户种养分离。奶牛养殖户在饲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奶牛饲养成本上升、牛奶收购价格长期低迷的情况下,陷入无利亏损的困境。大型规模化养奶牛,自家没有足够的草场进行放牧,也没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饲草饲料。所以,饲草需要购买,饲料需要购买,牛犊需要购买,劳动力也要花钱雇佣。提高了交易成本,导致整个饲养成本提高。
我国的奶牛业片面地追求规模化,这种违背国情、贪大求洋的规模化,将中国奶牛业引入误区。造成奶牛业种养分离,不仅饲养成本高,还造成环境污染,提高环保治污成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牛业,不仅是规模化的,还是种养结合的。规模化是外表是形式,种养结合是实质是真经。遗憾的是,我们生搬硬套地学了人家的外表和形式,没有学到真经。由于美国土地资源丰富,农民的数量少,可以廉价地大量提供土地给奶牛户,用来大面积地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为大规模养殖奶牛提供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料资源。美国尽管资金实力雄厚,也并不花费大量资金建设排污设施,从事运行费用高的设施化治污。而是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利用农田消化养殖业的污物,变废为宝资源化地解决养殖业污染。
我国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面积少,土地集中流转又受到制约。农户大规模养奶牛,无法实现种养结合。养牛户实行种养结合,只能采取小型规模化饲养方式,自家土地(包括草地、林地、荒地)能提供多少饲草和饲料,就养多少牛。土地规模小,就相应降低饲养规模。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自家种植,劳动力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滚雪球式发展壮大。放弃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实行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养牛户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
(2)在种植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人多地少,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种养环节实行规模化经营,需要对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如采取股份制企业化形式,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土地入了股,成为股份制企业的集体化法人财产,农民不能再支配。在市场化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一旦企业破产解散,土地等资产要用于处理债权债务,不能再还原给农民,等于让农民失地。农民入股后成为股东,股东要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行使权力,作为自然人,农民没有权力支配资产,也不能直接行使管理权,只能坐等分红,或给股份制企业打工,导致农户自主权丧失。
(3)在整个产业链追求大而全规模化的弊端
“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供销各环节,都包括在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之中。目的是掌控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每一个步骤,减少每一项费用,收获所有环节的每一笔利润。垂直一体化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企业体制模式,以市场需求广阔为背景前提。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生产力倍增式发展,市场由短缺变为过剩,对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先产后销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短缺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垂直一体化、大而全的巨型企业,在市场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在消费者个性化主导的环境中,成了反应迟钝、体制僵化、行动呆板的大恐龙。
2、中国特色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微观经营主体是农户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几十万只鸡相比,是不足挂齿的“小不点”。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我国畜牧业实行完全市场化体制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我国对畜牧业采取完全市场化机制来运营,畜牧产业链各环节、各个成员都是市场化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但市场不是万能的,这种缺乏整体性分散型的市场化体制,造成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分离,种植业与养殖业是分离的,分别由不同的场户来从事;养殖业与加工业也是分离的,分别由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来从事;加工业与销售业还是分离的,销售环节掌控在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销售商手中。由于不是一体化运作,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协调障碍,产生着极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耗费的人财物和时间,包括公关摆平交易壁垒、交易摩擦所发生的沟通协调费用。交易成本不包括交易价格,是价格外的金钱与时间代价,或者是某些不便、关卡、障碍等。由于农民位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地位低、分量轻,不掌握关键资源,没有话语权,经常被逼无奈地接受霸王条款,长期支付过高的交易成本。
中国最大的乳肉加工企业,都已由国际资本主导掌控,是资本的化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处在强势地位。种养业是产业链中的弱势环节,农牧民是弱势群体,地位不平等,分量不一样。需要政府站在农民这一边,为农民撑腰当后台。加工环节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乳品行业由于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乳品厂凭借强势地位,压低收购原料奶价,导致奶农陷入赔钱的困境。解决的办法是由政府掌控乳肉加工厂等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是产业链的制高点,为消除城市中大超市对畜产品的渠道垄断,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掌控加工厂这个咽喉要道,不占领销售渠道这个制高点,在产业链中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就会成为空架子。
城市中的大卖场是商业化渠道资源,农贸市场则是城乡居民购买肉蛋奶的主渠道,政府通过掌控农贸市场,将其廉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与大卖场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阵地。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壁垒,使城乡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能够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把城乡工农连接在一起。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只有“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有了立足之地,实现产销信息对称并精准对接,真正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我国畜牧业缺乏“攻守兼备”的自主能力,导致国际化冲击威胁加大
当今的市场化,是全球一体的大市场化。我国农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的大起大落,都有国际化的背景和因素,是国际化因素造成了供需失衡。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生物乙醇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能够独享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好处。美国农业部操纵着粮油市场信息的话语权,通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BOT),操纵着全球粮油期货市场价格。美国联手巴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人为地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拉动了全球玉米大豆价格的上涨。现代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无比强大,以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做工具,利用全球联网的股票期货市场做平台。通过人为炒作,既可以制造过剩,也可以制造短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制造市场价格的起伏跌荡。
加工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流通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制高点,在畜牧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在大豆产业链中,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购并垄断了中国大豆加工环节,上游控制大豆种植业,下游则控制豆油豆粕环节,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话语权,主导操纵了我国的大豆产业链。在中国,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大超市已经星罗棋布,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餐饮连锁店更是遍地开花。流通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已占据垄断地位,掌控了采购价格的话语权。通过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供应商进行巧取豪夺。利用帐期等手段占压供应商的资金,为集聚人气吸引消费者,经常拿肉蛋奶产品开刀,搞特低价促销,人为制造猪贱伤农、鸡贱伤农的悲剧,还凭借垄断地位恶意摧毁供应商品牌,试图让中国供应商长期做生产车间。
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有不确定性,生产有地域性、季节性,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有滞后期,在生产环节受自然因素左右,引发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多。为了畜产品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对畜产品要重新定位,既承认它是商品,也承认它的公益品属性,承认它的社会事业属性。畜牧业欲实现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不能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加工和零售环节不能交给商业利益集团,而应该掌控在政府手中,再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咽喉要道的加工厂的资源给予农民,将商业制高点的农贸市场资源也注入给农民,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具有实力,能够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将养殖业与加工业结合在一起,将加工与销售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运作。通过占领制高点、控制咽喉要道这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实现产中产前产后、上中下游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有效化解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与国际市场已连接在一起。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畜产品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国内与国际市场一盘棋,即要走出去,也要守住国门。当前,守住国门比走出去更重要。走出去开拓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我们面对的是比关税壁垒更强大的绿色壁垒,是加了锁又设了岗的更高门槛。国内市场资源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在自家的地盘上操作,比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别人的地盘总要容易些。“天上的仙鹤,不如手中的麻雀”,中国畜牧业的强大,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支撑,在目前不宜舍近求远地盯着国际市场,需要把家门口的市场牢牢地抓在手中。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国内市场实行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式的产销平衡,进行市场区隔,等于修建战壕堤坝等防御工事,减弱化解国际化的冲击。利用鲜肉、鲜奶、鲜蛋产品做市场进入壁垒(国外产品是漂洋过海远距离运输进口的,只能采取冻肉奶粉等保质期长的产品形式)。鲜肉鲜蛋鲜奶实行地产地销,节约物流费用运输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减少了动物疫病传播的渠道。
我国畜牧业要克服“双重制约”,破解“双重挑战”,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我国畜牧业要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
(1)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仅有宏观调控是不够的,也需要有微观调控。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
要将小型规模化农户扶植培育成有地、有房、有畜的富农,培育成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既防止农民出现断层,也避免农村种养产业弱化萎缩,起到“把根留住”的作用。
(2)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
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要把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应对国际化挑战,需要制定产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也需要产业链成员一体化运作。畜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畜牧业的宏观经营主体,是国际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从全局着眼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突围方向。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站在制高点上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产业链成员统一行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实行一体化运作。做到不乱阵脚,不自相残杀,搞恶性竞争。
二、几年后,郑州市民可以喝到更优质的奶品。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沿黄绿色奶业示范带”要求,信息来源: 农民养殖网(http://
第五篇:满洲里市畜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精选)
满洲里市畜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满洲里畜牧业在维持城市良好生态、生活功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安全畜禽产品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然而,随着满洲里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满洲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却相对落后。如何促进我市畜禽养殖业朝着现代化城市农业方向发展,走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现结合我市畜禽养殖业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满洲里市畜禽养殖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畜牧业也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推广普及科学实用技术,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但发展速度较慢。
目前全市生猪存栏3.2万口,有规模养猪场4个;鸡存栏13万羽,规模养鸡场1个;牛存栏2100头,2个规模肉牛养殖场;羊存栏33000只;基础母狐6000只,种貂13000只,1个狐貂养殖基地;有4个家庭式狐狸改良点,3个家庭式奶牛改良点;牛羊的饲养仍以传统的放牧为主,受气候影响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规模养殖整体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养殖基地。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连接上缺乏有效对接,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个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上 1
差距较大。同时,畜禽产品以原始产品出售,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没有形成品牌产品。家庭养殖、粗放经营仍是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主流。
2、畜禽品种落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市畜禽品种相对落后,没有自己的良种繁育场,大部分种猪、种鸡、种狐、种貂及优良的奶牛品种,都需要从外的引进。由于种畜禽调运管理不严,养殖户不按规定进行报检,给我市动物疫病传播造成很大隐患。
3、科学饲养水平低,防疫意识差,疾病发生率高。
我市畜禽养殖业,多为散户家庭式饲养,规模化水平低,饲养技术落后,养殖户防疫意识差,人畜禽共住,除进行简单的消毒外,出入圈舍时无必要的防护措施,人畜禽直接接触频繁,加之缺乏防疫知识,疫情隐患很大。另外因注射疫苗存在一定的疫苗反应,部分养殖户不愿接受防疫,造成防疫工作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畜牧业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我市畜牧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在一些养殖领域初具规模,饲养量、交易量较大,但全市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的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大多数养殖户只能东奔西走找市场,零敲碎打搞交易。还有一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银行信贷难的现
象较突出。
5、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经费保障不足。
近年来,我市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基础设施虽有了较大改善,但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动物检疫技术手段依然落后,很难保障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基础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还存在自收自支编制,人员工资和经费都很难保证,更谈不上技术更新、人员培训、以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了。
三、满洲里畜牧业发展对策
1、发挥资源优势,逐步扩大畜牧业规模。
加强畜牧业发展规划计划工作,做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提高饲草资源转化利用率,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逐步扩大畜牧业规模,走优质、高产、高效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地方气候因素,大力发展狐貂特色养殖业,以特色养殖基地为基础,带动全市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2、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地方优势和特色调整畜种结构,加快新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项目支持,大力发展我区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选种、培育、规模生产技术、高效养殖与规范化饲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集约化,全面提高我市畜牧业科技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提倡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的全新理念,注入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一是依托企业,加大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二是借鉴外地兴建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争取项目,兴建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帮助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畜牧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等活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和水平。
4、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做深畜产品后续加工。
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培育各种龙头、建设稳固基地、发展加工增值等途径,使小规模分散饲养与大市场进行有效连接,使养殖户在加工和流通领域得到收益,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农村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大扶持,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规范产业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保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大力实施疫病防治工程,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要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预防为主,科学免疫,重点防治”的原则,以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加大防疫工作力度。落实防疫员分片包
干制度,积极探索畜禽防疫工作的有效机制,使全市动物防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在保障基层防、检疫人员工资费用的基础上,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基础设施建设,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6.加强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协调、监督作用。同时为企业做好服务,为企业建立咨询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疫病防控能力及管理能力,通过企业、协会、政府的共同努力为满洲里畜牧业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7、制定扶持政策,努力增加畜牧业发展投入
一是要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把闲散资金投向畜牧业发展。二是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争取银行贷款。三是要围绕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培育支柱产业,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市级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四是要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鲜明的特色、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投入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