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者必备九种特质
创业者必备九种特质
创业活动现在是前所未有的热。身为一名风险投资人,我常常能听到有人告诉我他想创业。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最终成为企业家的人们,都是拥有同样特质的一类人。将近28年以来,我一直在约见、合作和指导创业者,他们中的一些现在成了最厉害的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间,我发现了一套能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特质。
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在某方面十分特别的人,而那些最成功的创业者们又是极其特别的人。无论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才达到目前的成就(也许是神童,或是拥有克服困难的某种独特个性),还是他们具备明确的、想要为了追求更好而改变事物的热情——这些创业者身上都会有我想要支持的某些明显的品质。
如果你现在有创业的想法——你已经比其他人领先一步了。如果你还想要更进一步的话,我建议你有必要来看看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九条特质。
1.拥有一个积极的动机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人念叨着要开公司、要创业,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创业愿景。你一定会惊讶于来找我说想开间公司但却无任何想法的人的数量。这肯定是不够的。最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有改变世界的激情。
我接触的那些能够接二连三创业的企业家们,他们都有一种改变世界的渴望,并且对公司有一个清晰的远景规划,知道该怎么做。创业的愿望不能仅仅是对开公司带来的名誉和成功的渴望,这只能是糟糕的公司文化的基础,而且这样的公司注定无法生存下去。必须要有的是远见和激情,相信自己将改变世界。我可以承诺,如果你建立了一间伟大的公司,回报一定会自然而来。
如果你还没有想法或热情,那么我建议你先暂时到别人的公司去学习一段时间。学会如何驾驭一个工程团队,学习如何激励和管理人员,或者如何将一个概念变成实际产品推出。能在他人身上学习到这些能力,是难以置信的珍贵。这也是你扩展人脉的机会,适当的时候,你将很容易地就能够启动自己的项目,建立起创业团队。
2.当他人只看到混乱时
你能看得到模式
作为一个风险投资者,我的部分工作就是在企业模式还不清晰的时候,去看清它们。我尝试在宏观层面看到事情真相,并决定选择正确的方向去投资。优秀的企业家是那些身陷混乱中不仅能看到机会,而且能清晰看出市场模式的人。机会就在其他人看清楚之前。如果道路清晰的话,所有人都会去做。所以,混乱是件好事。在混乱中,好的企业家能看到清晰的未来,并推动他们去实现。
3.信念坚定
创业之初,真的是除了想法没有任何东西。但所有的创业者,都要拥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你不能对自己的想法存有任何疑问,一旦有,那么就没有人追随你。如果你脑子里有一丝一毫的怀疑,你就不会成功地组起一个团队让其他人跟你一起前进,这些人可能从投资家到摇滚明星,他们已经有一个比跟你做工资还高的工作。你必须要给他们展示出你一点儿怀疑都没有,让别人相信,你和你的团队一定会成功。
这是创业者需要克服的一个很大障碍,对于仅仅有激情和了解企业模式的创业者来说,你还需要向人们阐述自己正在做什么,清晰地阐述你的思想、你的信念。你必须使人相信他们正在做的不像你在做的那样令人振奋。你必须像一个布道者一样清楚地表达出你的蓝图。你必须要下决心让这个公司成为真的存在。
如果有人见到我说:“我不确定我可以做这个,那么你会对它感兴趣吗?”(不管你信不信,这个有时会发生)我知道这一定成功不了。我必须被他们的热情感染才想要加入他们团队。
4.仔细琢磨细节
经常有人说:“市场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我该如何做市场分析?”在我看来,当你把时间、精力和名誉都投入到创业时,你要知道,你已经投入了很大很大的资本。在此之前,你需要自己做好准备工作:你必须知道竞争者在做什么、市场规模有多大、必须要为成功克服的20个困难是什么,当然,还有你为什么会成功。
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是在切掉你的短板。我提到这点,是因为当我遇到企业家说他们连市场有多大的准备都没做时十分震惊。或者,你问他们这个人在做什么,这个公司在做什么,他们听过这个听过那个吗时,他们说:“没有,我什么调查都没做。”
如果把握不好这些细节问题,你凭什么成功?
5.做好表率
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能成为好领导。能清楚表达战略思想和目标的人,一般只是表面上的领导人。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能起到表率作用。如果你花三个小时吃中午饭或者每天下午三点就下班去健身房,而你的团队却整夜辛苦加班,你就不是在树立好的榜样,这是灾难的速成法门。但如果你的团队看到你工作得跟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加辛苦时,他们一定会愿意奉献更多时间,随你一起努力,并支持你将公司做好。
6.不与团队争功
俗话说“team里没有‘I’”。你要清楚“founder”或“entrepreneur”(创业者或企业家)里也没有“I”。最成功的创业者需要铭记,你的成功并非“你”的成功,而是团队的成功,团队赢就是创业者自己赢。
雇用优秀的人才,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并承认他们的成功,永远不要与你的团队争功,不要在招人上屈就。伟大的人想与其他伟大的人一起工作。如果你想要一间平庸的公司,那么尽管只招些平庸的人,撒手不管看着它慢慢消失吧。好的公司是由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团队组成的。很明显的是,总裁们不经常管理最边缘的员工,但我对此并不惊讶。否则这对一家健康的公司而言是场癌症。
7.广纳谏言明智决断
最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那些在关键问题上广泛征集、吸纳意见,然后最终自己做出合理决策的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那些不那么成功的人,却要么是听取意见后全盘采纳,要么完全相反,根本不询问意见。好的CEO会从不同角度听取意见,辅以了解的信息并做出决策。最终,关键是,有足够多的相关的信息后做出准确及时的决断。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明白,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没有人永远都是正确的,但重要的是果断作出决策。你不需要总是正确,如果错了,那就在短时间内尽快弥补错误,然后继续前进。
8.致力于实现理想
我在很多公司见过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CEO将自己企业的愿景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身上。Sonos是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其创始人兼CEOJohnMacFarlane的愿景是让音乐充满所有房子的每个房间。他希望人们在房屋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欣赏想听的音乐,他热忱地希望人们发现音乐的乐趣。
John令人难以置信地致力于此,并愿为了给Sonos的顾客传输价值理念做任何事情。他招募全球最好的人才,这些人纯粹是为了John所承诺的愿景而来,愿意为他的这一愿景投入。尽管这家公司已经很成功了,但这一切都是因为John坚定地专注在自己的理想上,并作为榜样领导着团队。
9.永不放弃
最后一点,很俗气,但很实际,那就是坚持: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有太多的理由能解释为什么创业会失败。大公司有资源、人力和资金得以生存。而新创公司能成功的原因却是因为有难得的想法、有实现它的热情和致力于该理想的人们,还有投身在漫长的实现它的道路上的决心。我们投资的公司很少能够最终完全实现预期设想。
最成功的创业者是那些在山穷水尽时熬夜去想如何攻克难关,在早上醒来能想到解决办法的人。
没有普通的创始人,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非凡的,最成功的创始人通常都有自己的特质。也许他们的成功故事描述了他们获得今天成就的原因(神童、天赋等等因素),也许是他们的激情使他们走上了更好的道路——但我更倾向于一些特质造就了他们的成功,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创始人。
特殊的创业者是那些数次企业成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取决于他们身上这些基本特质,这些特质赋予他们能力和实践,从而获得长期成功。他们是远见者、福音传道者、创新者、领导者和团队协作者。他们使得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GFT理论----浅谈创业者特质!
GFT理论----浅谈创业者特质!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们都羡慕改革开放第一轮的创业者,说他们是幸运儿,那时的创业和现在的创业大不一样了,环境变了:遍地黄金变成了遍地陷阱。
其实,对创业者来说机遇是重要的,可更重要的却不是机遇,是创业者其人。前阵子中华英才网邀请我做职场讲坛嘉宾,题目就是今天的话题,来的都是年轻人,是一群有激情有抱负的年轻人。
有人问: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创业呀?还有人问:我想创业,可是我没有资金,怎么办? 我回答的是:要想创业必须要知道你有什么?没有什么?没有的怎么办?
我有什么?看来很容易回答,其实也很难。比如:你有心理准备吗?你有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吗?
没有什么?也很难回答。除了没有资金,你还缺少哪些创业的必须条件?比如: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最多的是:我没有资金怎么办?我回答:你必须要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比如:融资或合作或赚得到第一桶金。我举了一个马云的例子:马云在自己创业时期,只有50万,却上了烧钱的“贼船”——IT行业,当帐上只剩下了2万元钱时,他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没有退路,他只好踏上了寻找风险投资这条道路,并且做到了。这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
那么,除了上面的问题,你还必须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创业的人才。
创业,意味着永远要面对你不知道的明天,你要面对你不了解的事物,你要接受太多的挑战。这些都需要特定的素质条件。
在GFT理论中,适合创业的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任正非、柳传志类,历史人物有毛泽东、康熙、李世民等。这类创业者,不畏艰难,善谋断,属于运筹帷幄的类型。创业喜欢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不会急功近利。(称为A型)
第二类,李嘉诚、张瑞敏类,历史人物有邓小平、刘备、刘邦等。这类创业者,往往是被逼到创业的路上,或是太穷,或是对技术太着迷了上了“贼船”,比如:比尔盖茨。善用人与整合资源,做企业越做越轻松。(称为Y型)
第三类,宗庆后、牛根生类,历史人物有朱元璋、武则天等,现代人物有朱镕基等。这类创业者,靠赌性打天下,敢博弈善博弈,并精于规划和管理,做企业有起有伏。
第四类,大部分企业都不出名,或做得很小。历史人物有蒋介石、诸葛亮等。这类创业者,大多数没有远大的目标,很多小老板只是玩玩而已,能赚到点钱就比上班强,企业做不大,可也优哉游哉。(称为X型)
你属于上面哪一种类型?这是创业前必须要知道的。有一些类型的人,要创业只能是找到合作伙伴与其一起创业,千万不要自己创业,否则贸然进入,泥潭深陷时哭都来不及了。
第三篇:创业者成功的共同特质
创业者成功的共同特质
选修了创业管理课之后,每周都能看到一些创业者创业成功的案例,我所知的创业者或者大众知名人物,如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新东方校长俞敏洪、盛大老总陈天桥,这些创业者有着共同的一些特质。
最好的创业者能察觉到他们自身、伙伴、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他们冷静的分析自己能做及不能做的事情,不自欺欺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功的创业者自信心高,他们不相信事业的失败取决于命运的安排或其它外界因素,他们认为自己具有影响结果的能力,具有成就动机,愿意负起个人责任,并有高度自信。这种远见与幽默感去作比较,远见的能力并能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使得创业者更能放松自己、更能笑口常开、更能在不利的条件下开创有利的事业方向。
一、创业者成功具备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一项普查认为成功创业家的特质最主要有六个,它们都是可以由学习得到的:
(一)追求卓越的动机
创业者常会挑战自己设立的标准,去追求具挑战性的目标,他们有高度的成就动机。设立高但可达到的目标使创业者能集中他们的精力,精算各种机会,懂得对什么说不,他们也可借此排定优先级,并衡量自己的成果。成功创业者重视自己正直形象的树立,他们说了就会去做,这种高标准的个人特质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与事业关系,也使他们的事业能更持久。
(二)才识——发现和把握商机的能力
企业家应具有长远的预见力,使他们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这种远见卓识,对当前和未来的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对自身所处的产业、顾客与竞争态度熟悉,使他们能掌握机会,制造机会,走上创业和持续发展之路。
(三)胆略——较强的行动力
创业通常伴随很高的风险、模糊与不确定性。且常常是事业的范围和规模越大,则能够取得的成就就越大,而伴随的风险也就越大,需要承受风险的心理负担也就越大。美国福特公司总裁凯德威说过:冒风险是人类发展臻于成功境界的首要推动力,假如前人缺乏冒险精神,今天就不会有电源、激光光束、飞机、人造卫星,也没有青霉素和汽车,成千上万的成果将不能存在。同样,对于个人,尤其是从事创业活动的人来说,假如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那是什么都干不成的。成功创业家,愿意承担风险,会做任何事以增加他们成功的机会。他们也会和别人分享财务与事业风险,小心定位想达到的目标,监控达成的方法。
创业家在创业初期通常没有收入,过着没有组织与秩序的生活,改变经常发生,工作没有清楚的定义、顾客、伙伴都是新的,挫折与意外经常发生,而且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成功创业家会在压力下极大化其绩效。
(四)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创业家有各种不同的品味、个性及道德水平,只有一点是他们都相同的,就是他们从不放弃。这个特质被视为比其它特质更加重要,因为有些项特质的创业家可以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弥补创业家的其它弱点。创业家经常活在极大的压力下——首先求公司能生存,然后还要能成长。一个新事业需要耗费企业家很多的时间、情感与忠诚,因此极强的心理随承受能力也就常成了企业家的重要素质,促使创业者在方向目标确定之后,就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纵有千难万险,迂回曲折,也不轻易改变初衷,半途而废,这是企业者十分可贵的个性品质。他们是有耐心的领导者,能建立清楚的远景,提供持久的、对世界有贡献的产品与服务,并且能容忍时间滞延,知道一个投资案通常得经过5到10年,或更常的时间之后才能回收。
(五)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创业者不会单打独斗,他们会建立一个团队,信任、给予团队成员适当的权责,使他们成为能完成任务的英雄。他们会以自己愿意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会和真正有贡献的人分享财富。这种团队合体精神,使得事业可以变得更大更好,他们具有凝聚团队成员共识,一起为共同目标努力的能力。
(六)创造力、自信与适应力
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及非常快速的改变,组织必须以具快速、有效反应。创业家相信自己,他们相信成就来自自我的控制力、影响力,并相信自己能影响结果。成功创业家能看到最细小的地方,并且具有概念化的能力,研究结果也显示创业家是行动者,他们愿意承担营运的成败责任,愿意采取行动去处理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成功创业家有很强的适应力,他们总想知道自己表现的结果,常使用反馈的方式去获得相关的信息,这也是从错误中学习,因此创业家也常被称作是优秀的倾听者与快速的学习者,使他们在未来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创业者除了具备主要特质外,一般还应具有以下次要特质。
这些特质包括:
1、精力、健康与情绪稳定
创业者面临的额外工作负担与压力常耗去他们过多的精力,需要身体及心理都很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应付过来,这两者当然都与基因有关,但是仍然可以藉由培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运动及适度的休息等方式去改善。
2、创意
创意通常被认为是天生的能力,但是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后发现,有愈来愈多的学术研究支持创意可以被学习的说法。
3、智慧
智慧与概念化能力是创业者最大的优势,通常成功的创业者不会被当作傻瓜或平庸的人,他们的触觉被当成特殊的智慧表现,有很多例子可以发现学校的退学者变成具有特殊成就的创业家,肯德基创办人Colonel Sanders曾说过:当我上学了解X等于未知数Y时,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并决定退学去工作。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休学,这只是在说,即使在一些领域表现并不是那么好的个人,可能具有足以成为创业家的智慧。
第四篇:九种领导力
九种领导力:领导力是一种独特艺术
新世纪需要我们用一种更平等、均衡,更富有创造力的心态来认识、理解和实践领导力。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四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IT企业任职。在我从事领导工作的时候,我很少用那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为我所领导的每一名员工安排工作。反之,我更习惯于将自己与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视作激励者、协调人或沟通的桥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督促者或命令中心。
我认为,今天的经理人仍然需要具备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些有关决策、组织、评价、奖罚等任务的基本技能,但21世纪对经理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了从一个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完成既定的任务,不是设计好团队的组织结构,也不是熟练地发号施令,而是为所有员工营造一种充满激情和创新的环境——领导力不是一种方法或技能,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以我自己的经验,领导力这门艺术大致包含了宏观决策、管理行为和个人品质这三个范畴的内容:
上述三个范畴又各自包含了三种最为重要的领导力:
宏观决策:前瞻与规划的艺术
● 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 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
管理行为:沟通与协调的艺术
● 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个人品质:真诚与均衡的艺术
● 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 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 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别谈一谈这九种最为重要的领导力以及它们各自所能发挥的作用。
一、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缺乏理想与愿景指引的企业或团队会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缩不前,它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可能拥有坚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大局、从长远出发,果断决策,从容应对。
优秀的领导者会与员工分享企业的愿景,如果可能,还会让员工参与愿景的规划。如果能让员工充分理解领导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的思路,让与自己一同工作的所有人拥有相同的努力目标,那么,这家企业就会拥有无穷的源动力。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向公司领导建议,从不同部门调集多媒体及相关技术的精英,组成一个新的团队,研发一系列极有潜力的多媒体产品。当时,公司的资深副总裁批准了我的请求,并要求我的主管副总裁帮助我抽调人员,组建这个团队。但主管副总裁担心新产品的风险较大,他一方面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亲自表达意愿才可以加入我的新团队,另一方面又告诫大家我要研发的新产品有不小的风险,希望大家慎重选择。依照他的意思,我们只要做一个问卷调查,看看60多位技术人员中有多少人甘冒风险就可以了。而当时在公司年年裁员的压力下,如果采用他的方法,这个新团队的计划就可能无法实现了。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决定利用愿景来激励这些工程师与科学家。我找来这60多位技术人员开会。在会上,我描述了未来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后,相关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巨大发展空间。与他们分享了我关于新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以及我为新的产品部门制定的愿景。然后,我鼓励他们分成小组,讨论这个愿景的可行性,以及自己的潜力将会如何因这样的愿景而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最后,我给所有人念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全诗的最后几句深深地打动了大家: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我对他们说:“这条路没有人走过,但是我们恰恰应该为了这个理由踏上这条路,创立一个网络多媒体的美好未来。”会后,90%的人都决定愿冒这个风险,离开相对稳定的研究部门,随我加入全新的互动多媒体部门。后来,这个部门成了苹果公司的许多著名网络多媒体产品的诞生地。
这表明,制定并与员工分享美好的愿景,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可以让整个团队保持激昂的斗志和坚定的方向,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例如,Google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永不满足,力求最佳”。Google 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对于搜索技术,Google不断通过研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并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已是全球公认的业界领先搜索技术公司,Google仍然矢志不移地坚持“永不满足”的信念,不断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奉献给用户越来越好的搜索产品。
同时,公司整体的信念或价值观也必须在员工身上体现出来。毕竟,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该企业的所有员工组成和推动的。
原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在论述员工评价标准的时候指出,对员工绩效的考察必须与对其价值观的考察结合起来,并着重看该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尤其是坚持诚信的信念)是否吻合。这其中一共有四种可能:
绩效达标,价值观与公司吻合——很简单,公司将毫不犹豫地为他提供奖励和晋升的机会。
绩效没达标,价值观与公司不吻合——也很简单,马上请他走人。
绩效没达标,但与公司的价值观吻合——再给他一个机会,考虑为他重新分配工作。绩效达标,但价值观与公司不吻合——这是那种足以杀死一家公司的人。现实证明,很多公司就是因为雇用了这些工作能力出色,但品格很差,或个人信念与公司背道而驰的人,才走向崩溃的。
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人才比战略更重要
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经济。拥有杰出的人才可以改变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市场甚至一个产业的面貌。在Google,一位最顶尖的编程高手曾发明过一种先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一个程序员在几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一个团队做几个月的项目。他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计算机语言,可以让程序员同时在上万台机器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极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才对公司来说是有非常特殊意义的。
对于21世纪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业战略本身更为重要。因为有了杰出的人才,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管理者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管理者应有的价值。没有人才的支持,无论怎样宏伟的蓝图,无论怎样引人注目的企业战略,都无法得以真正实施,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以人为本”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遗余力地发掘、发现人才,将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通常,一名经理人如果不能将10~5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么,他就无法让自己的团队获得持久的动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经理人。
好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成长,给予人才最大的发展空间,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我开始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和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时,雇用的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都非常聪明,拥有很好的发展潜力,都是来自中国各名校的顶尖人才。但是,他们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于是,我对他们采取的是“指导培养”的原则。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时,每一位新员工加入后都会经历3个月的培训,我使用自己亲自为他们设计的课程,一节课一节课地为他们讲解各种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在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培训的时间更长,包括各种课程、到总部3个月的培训、甚至公司还愿意出学费让员工到斯坦福大学读硕士。当然,公司安排的培训并不是纯粹的课程学习,同时也要求员工很快投入到具体的项目工作中。在员工刚加入的初期,优秀的领导者会尽量分配给新员工一些不是特别紧急的项目,并允许他们在项目中犯错误、积累经验。经过这种实践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培训,几乎每一位新员工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很快就适应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作为管理者,还应该勇于做出一些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抉择,就算对自己的部门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损失。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管理过一个实际效果非常糟糕的项目。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是我当时老板的朋友,而这个项目也是老板最为看好的一个项目。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有多么糟糕,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也不是一名好经理,但因为老板重视该项目,我始终没有勇气来处理这个问题。此外,我也担心,如果解散了这个项目团队,对我自己的工作其实也是一种否定,因为我已经管理这个团队一年多的时间了。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在一段时间后离开公司。那时,我觉得公司多年来对我不错,我应该在离开前对公司负责,做一件对公司有益的事情。于是,我决定把这个项目和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裁掉——大不了,这种做法会让老板不满,但它的确对公司是有好处的。
当我真正裁掉这个项目后,出乎意料的是,公司内部的绝大多数员工没有表示不满,反而告诉我,他们是多么认可这个决定。他们认为我有勇气,有魄力。公司领导也没有责备我,反而认为我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连老板也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也就是说,当公司利益和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管理者要有勇气做出有利于公司利益的决定,而不能患得患失。如果你的决定是正确的、负责任的,你就一定会得到公司员工和领导者的赞许。
此外,管理者应该主动扮演“团队合作协调者”的角色,不能只顾突出自己或某个人的才干,而忽视了团队合作。
最后,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要善于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让自己成为老板和员工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而不要让自己与老板或员工对立起来。例如,有一些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对自身角色的误解,他们要么把自己和“雇主”等同起来,与“雇员”做利益上的对抗,或者把自己视作普通员工,与老板对立。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中层管理者既代表公司利益,也代表员工利益。
五、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管理者需要给员工更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释放他们的潜力。21世纪是一个平坦的世纪,人人都拥有足够的信息,人人都拥有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将选择权、行动权、决策权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给员工,这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流。
在21世纪,放权的管理会越来越接近于员工的期望,是最为聪明的管理方式。因为当企业聚集了一批足够聪明的人才之后,如果只是把这些聪明人当作齿轮来使用,让他们事事听领导指挥,那只会造成如下几个问题:
员工的工作满足感降低。
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不明显。
员工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员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给员工更多的空间,更好地发掘个人的潜力,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推出了相应的举措。例如,Google公司允许工程师在20%的时间里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或技术工作,这一制度一经实施,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因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拥有出色创意、但没有时间付诸实施的工程师可以花费自己20%的时间,或者说服两三个同事一起在这20%的时间内完成某个出色创意的产品原型,然后发布给公司内部的同事使用。如果这个产品创意确实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个“震撼级”的产品或服务。事实上,像GMail和Google News等Google引以为豪的许多产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师在20%的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因为有了“20%的时间”这样的管理模式,我们发现:20%的时间内完成的产品的成功率很高,因为员工更加投入。
这个管理模式让员工意识到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和放权,营造出了非常好的管理氛围。在员工调查中,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总是高于我曾经工作过的其他公司。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他们习惯于指挥部下,并总是将部下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大部分归功于自己。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压力过大,员工凡事都要请示领导,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团队过分依赖于管理者,团队的成功也大多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否事无巨细地处理好所有问题。
整个团队对于外部变化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大幅降低,因为所有决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员工在感知到变化时只会习惯性地汇报给领导。
因此,“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为了做好授权,可以预先设定好工作的目标和框架,但不要做过于细致的限制,以免影响员工的发挥。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位技术很出色的副总裁,他在授权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例如,他设定了目标后,总是担心下属会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于是他总会越过自己属下的经理,直接去找工程师,然后一步一步地告诉工程师该怎么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师在洗手间遇到这位副总裁,竟然被副总裁在洗手间里念叨了20多分钟。后来,副总裁属下的经理实在受不了了,向总裁如实反映了情况。经过多次警告却仍然没有改进之后,这位副总裁被解职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领导的工作是设定目标,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控制、管理、指挥和命令。
授权非常重要,但是授权不仅仅代表分摊所有的职责,然后由领导做协调的工作。授权更应当是:
组织一个互信的团队。
制定团队目标,并且大家都同意把团队目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整个团队彼此互相帮助、监督,大家有话直说,看到问题直接提出。
第五篇:九种秘书
笔者近期参加了《赢在中层》余世维的企业管理培训讲座,对其中提到的“九段秘书”的概念感慨颇深,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些如何加强工作执行力的启示,九段秘书的提法是源于一个总经理要秘书安排会议的一个案例,总经理要求秘书安排次日上午九点开一个会议。在这件事下,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通知到所有参会的人员,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呢?针对同一个会议,一段秘书到九段秘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一段秘书的做法:发通知——用电子邮件或在黑板上发个会议通知,然后准备相关会议用品,并参加会议。
二段秘书的做法:抓落实——发通知后,再打一通电话与参会的人确认,确保每个人被及时通知到。
三段秘书的做法:重检查——发通知,落实到人后,第二天在会前30分钟提醒与会者参会,确定有没有变动,对临时有急事不能参加会议的人,立即汇报给总经理,保证总经理在会前知悉缺席情况,也给总经理确定缺席的人是否必须参加会议留下时间。
四段秘书的做法:勤准备——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后,去测试可能用到的投影、电脑等工具是否工作正常,并在会议室门上贴上小条:此会议室明天几点到几点有会议。
五段秘书的做法:细准备——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也测试了设备,还先了解这个会议的性质是什么?总裁的议题是什么?然后给与会者发去过去与这个议题相关的资料,供他们参考(领导通常都是很健忘的,否则就不会经常对过去一些决定了的事,或者记不清的事争吵)。
六段秘书的做法:做记录——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测试了设备,也提供了相关会议资料,还在会议过程中详细做好会议记录(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个录音备份)。
七段秘书的做法:发记录——会后整理好会议记录(录音)给总经理,然后请求总经理是否发给参加会议的人员,或者其他人员。
八段秘书的做法:定责任——将会议上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对一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然后经当事人确认后,形成书面备忘录,交给总经理与当事人一人一份,并定期跟踪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汇报总经理。
九段秘书的做法:做流程——把上述过程做成标准化的“会议”流程,让任何一个秘书都可以根据这个流程,把会议服务的结果做到九段,形成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会议服务体系。
从以上案例中的九个不同段位的秘书的工作方法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对结果的追求程度不同,秘书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对于工作理解的不同,对待工作态度的不同,造成了工作执行力的不同,也就是整个工作取得的成果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九段秘书不同的做法我们的工作可以得到九种不同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任务与结果的差别。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目前任务与结果的差别,恰恰是很多企业的“心病”,中国的企业不缺乏思想,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严谨的制度,更不缺乏可行的发展战略,而是缺乏执著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