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机制重树企业形象
创新管理机制重树企业形象
武穴市天缘酒都创立于2000年,现有两个连锁店,员工200人,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实现利税200万元。设有供应部、厨品部、前堂、工程部、综合部、督导部等五部一堂。开业八年来,企业发展较快,尽管今年八月发生了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但我们沉着应对,积极做好善后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我们深刻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毫不气馁,一切从严开始。我们坚定信心,创新能出活力。我们潜心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
一、创新管理势在必行
坦率地说,八月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事有偶然、也属必然。当时的确存在对食品安全认识不深刻,对员工管理不严格,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加之升学宴高峰,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从而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切。把企业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不创新管理机制,企业就会走到尽头。只有创新管理机制,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只有创新管理机制,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我们的体会比谁都深刻。
二、创新管理从“严”抓起。
创新管理,要触及灵魂,要触及个人利益,要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必须从“严”抓起。管人从严,管事从严,一切从严。
——严肃劳动纪律。各个部门都制订有严格的考勤纪律、请假纪律和岗位纪律。上班签到、下班签退,不准代签,迟到或早退一次,罚款10元。迟到30分钟按误工处理。请假须经同意后方可离岗,违者按旷工论处,旷工一天按三天未出勤处理。全年累计三次按自动离职处理。员工在岗时间不能擅自外出,不准看书看报或睡觉,不准吃零食,不准串岗聊天,不准做与本岗位工作无关的事情。违者每次罚款10元。凡属企业员工,从董事长自身做起,签到签退无一例外,错签漏签视同未签。
——严格规章制度。各部门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人。为把制度落到实处,我们实行检查日报。如厨品部每天分上午和下午对所属的煲间、餐具仓库、零点厨房、上什间、面点房、凉菜间、案台、冰箱、洗碗间、初加工间和卫生间的水电、煤气油阀、卫生情况、用具器皿、原材料验收、冰箱原料进行检查,并填写日报表。破损餐具一律不准上桌,谁损坏谁赔偿。生熟食品一律分放,冻库专人负责。前堂坚持一日两次例检,一周一次大检,一月一次测评。即每天两次例行检查仪容仪表(工衣、标牌规范穿着佩带、化妆、头发、指甲、鞋袜),一项未达标罚款4元,每周一次各小组自检,每月进行一次卫生安全演示比赛,全员参与考评,实行卫生安全“一票否决”。每月评选“管理之星”“微笑天使”“卫生标兵”并挂牌示岗。两个连锁店,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检查。
——严厉监督约束。为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我们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网络,从上到下层层有人负责食品卫生安全,同时与各部门责任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明确各级责权利,调
动层层积极性。我们还专门设立督导部,履行监督职能,以达到约束之目的。使每个人都处在监督和约束之中。其主要职能是对食品安全、清洁卫生、劳动纪律进行有效监督。督导员每天要填报工作日志,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发现食品不新鲜,有权提出不用;发现水电开关应关未关,有权提出处罚;发现员工脱岗,有权登记罚款;发现卫生死角,有权提出清理。对不服从督导管理的人员予以辞退。有一次,一名案台师傅把半棵包菜丢到垃圾桶里,督导人员发现后当即拾起,建议用于员工餐,以减少浪费,该案台师傅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再次把半棵包菜丢入垃圾桶。对于这种无视督导、无视纪律的个人主义,我们当即除名。还有一名凉菜师傅,工作认真负责,手艺也算上等,就是上班时间爱发短信,督导一连两次罚了他的款,他不能接受,提出辞职。我们为维护督导的权利,手艺再好的师傅在遵守纪律上不能特殊,没有挽留的必要。灶台师傅定岗定责,谁炒菜谁负责,因食品变质而退菜,谁炒菜谁赔偿;因蔬菜未洗干净而退菜,由洗菜人员赔偿。10月份因退菜罚款1000多元。
——严把准入关口。把好食品准入关,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从严把关。供货商必须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动物防疫症)才能供货,并建立供货台帐,索要产品质量鉴定书,万一有意外情况,我们也能进行问责。我们还购置了蔬菜检测仪,对蔬菜残留农药进行检测,以防农药中毒。
——严守安全底线。安全底线是我们餐饮业的生命线,必须严防死守。食品不但要好吃,更要安全,我们一定要讲科学。
熟食必须达到规定温度,凉菜必须保证进餐时限,这个安全底线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营养搭配,更有学问,必须有理论作指导,不能随心所欲。营养搭配必须经厨师长同意,操办宴席必须测温、留样,接待客人不得超过120桌。我们切记死守食品安全底线。
三、创新管理初见成效
通过两个月来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一是注重食品安全的人多了,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少了。过去提起安全总是把消防安全放在第一位,认为火灾是最大的隐患。总认为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现在,人人时刻把食品安全挂在心坎上,落实在行动上。上至董事长,下至每一个员工,食品安全牢记于心。
二是坚持原则的人多了,一同和气的少了。过去有一种怪现象,宁愿让企业受损失,听任歪风邪气泛滥,也不愿批评人,更不敢得罪人。一些人做事专做给领导看,领导在就做,领导不在就不做,而且还自以为有理且有市场。随着管理的深入,这样的人要么淘汰,要么转变。现在这样的人不见了,更没有市场了。
三是努力工作的人多了,消极怠工的人少了。现在实行人定岗、岗定责,奖勤罚赖、奖优罚劣。上班看书、看报、打磕睡的现象彻底消失了。每周卫生检查,清理卫生死角,全员参入,人人有责。垃圾不落地,随时沟见底,厨师宿舍也在卫生检查之列,形成了一种讲卫生光荣的良好氛围。
四是认真负责的人多了,敷衍了事的人少了。一个企业只有认真负责的人多了才有希望。随着责任状的签订、责任制的落实,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担子大家挑。厨师长坚持在第一线早上班、晚下班。各楼层主管负责按下最后一个开关才下班。督导员全天候不间断的检查。工程部个别人原来迟到早退、做事马虎出了名,现在不迟到不早退,做事也认真负责了。
五是廉洁自律的人多了,不拘小节的人少了。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作怪,认为生意做得好,就是厨品部的功劳,就是前堂的功劳,就不得了,翘尾巴,谁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认为老板赚钱靠我们,我们搞点特殊也应该。老板也是听之任之,只要生意做得好,和气生财最重要。这才是最危险的。8.23事件警醒了你,警醒了我。物极必反,坏事在一定的时候就会变成好事,革命性的转变就从这时开始。现在人人廉洁自律,董事长带头签到签退,中层干部自觉坚守岗位,厨师再也不要吃就吃、要喝就喝,更不好色赌博。
总之,一个企业的兴衰,最根本的是要有一个头脑清醒的带头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8.23事件之后,我们认真吸取教训,并把教训化作前进的动力,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这仅仅只是起步,我们深知任重道远,竞争激烈,但我们有信心打造天缘酒都的美好明天!
武穴市天缘酒都
二○一二年十一月
第二篇:物流管理机制创新
促进我国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实现物流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创造更为完善的制度环境,释放物流产业发展的活力。
1、我国物流创新面临体制机制约束 准入制度亟待深化改革与开放
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制约。目前,我国物流领域的市场准入主要采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行政许可等方式,涉及道路、水路、港口、船舶、运输站(场)、通用航空、快递、报关检验等领域的经营许可和资质审批多达30多项,存在多头审批、重复审批等问题。现行制度与国际通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式准入方式存在明显差距,不利于民营经济和中小物流企业释放创新活力,成为阻碍物流行业创新的重要原因。此外,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大型物流枢纽及场站设施的投资和经营等方面,还未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在已开放的领域,民营物流企业也仍然面临一些政策限制或不公正待遇。
高效合理的监管体制有待形成
政出多门、政策不一。与物流行业管理有关的国家部委和机构多达13个,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责和政策目标不同,在物流企业的认定标准、报表制度、监管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许多物流企业专门配备了专事审批、监管的公关部门或“证照专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各地政策实施差异较大。各地方实施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时,由于对政策的理解、执行的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使物流企业在开展跨地域经营、经营全国性业务时面临较大的经营困扰。
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各管理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仍存在空白,以行政执法取代合规监管,罚款、停业、集中整治、吊销证照等成为常规手段,运用行业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对标评估、监管信息共享等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及手段相对不足。
社会化监管机制缺失。突出表现在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等中介服务组织在资质检查、违规记录、信用评估、标准实施等方面的服务作用尚未形成,难以有效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作用,也没有形成运用保险费率、融资利率等促进企业守法经营的激励机制。
缺乏先进合理的标准体系与标准化机制
标准体系不合理。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着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重复、交叉和相互矛盾,不同地方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标准难以衔接等问题。同时,缺乏有利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的团体标准,不利于多式联运、冷链、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创新活动开展。
标准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机制尚未理顺。在标准制定方面,由行业协会主导、以企业最佳实践为引领的标准化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在标准实施方面,基础性、通用性、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强制性不足,缺乏必要的立法保障;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机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在标准推广、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标准研究方面,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标准化研究投入较少,对行业及大型企业支持和引导不足,基础研究工作和标准研制人才严重不足,普遍存在被动跟踪、简单转化国际标准等问题。
税收制度和政策设计仍需改革完善
“营改增”分档税率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实施的“营改增”试点方案中,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物流行业分别适用11%和6%两档税率,甚至对企业内部不同经营业务(如快递行业运输业务与收派业务)适用不同税率。这不仅容易造成不同行业、不同服务类型企业间的税收歧视,而且不利于多样化物流服务、不同物流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一体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企业所得税统一缴纳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大型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一方面,我国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汇总纳税的征管分摊政策比较复杂,拥有大量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的物流企业很难适用以减轻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各地从保障当地利益角度出发,要求进入本地的物流营业机构进行法人注册,并在本地缴纳所得税。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更不利于物流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加快创新。
对物流创新缺乏明确税收激励。近年来,我国仅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服务企业等,出台了一些旨在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而物流产业尚未进入国家创新政策的支持范围。
缺乏有效的创新引导机制和措施
物流创新的融资机制缺乏。近年来,虽然供应链金融得到较快发展,较好地解决了物流企业运营资金等短期融资问题,但很难解决企业扩张、提升能力和整合资源所需要的投融资问题。大量物流企业主要是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和兼并重组,只有极少部分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可以借助上市和发债等方式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物流产业通过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财富管理公司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的渠道尚未打通,养老金、保险资金、私人财富资金等长期资本仍然难以顺利进入物流领域,不能对物流基础设施、仓库、物流园区等的开发和资产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创新投入机制亟待建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形成支持物流创新的稳定投入机制。对企业乃至行业创新的带动性和引导性不强。同时,缺乏对风险投资支持物流创新的必要引导和鼓励政策,社会投入规模较小且高度分散。
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制度创新滞后。例如在运输中介或“无车承运人”制度创新方面,虽然我国已在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方面引入了国际货代、无船承运人制度,但在国内货物运输法规中还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不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发展,对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开展一体化服务形成了明显制约。
对绿色和低碳物流的引导扶持政策相对滞后。发达国家近年来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重点已加快转向绿色物流。相比之下,我国对物流产业节能减排等政策支持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快政策探索。
2、推进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与政策建议 放开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公平统一的物流市场
加快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物流领域行政审批和许可制度改革。在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广“先照后证”的基础上,全面清理和取消各部门对物流经营许可和资质的行政审批;对涉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确需保留的审批项目和行政许可,应明确审批程序、流程、条件和时限,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审批制度。对有较强技术性、安全性要求的资质资格审核,可转由行业协会和具有认证资质的社会机构受理。
统一准入标准,允许各类证照全国通用。加强工商登记及相关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加快全国联网,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证照互认制度”,物流企业总部统一申请获得的资质和营运许可,允许分支机构异地备案后使用。
有序放开铁路货运服务市场准入。明确铁路货运服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有序推进铁路行邮、快运、集装箱运输等新型运输服务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
进一步放开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准入。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重大基础设施外,加快港口、机场、多式联运场站、各种货运场站及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向社会资本开放。
探索建立无车(船)承运人制度和完善货运代理制度。在交通运输相关法规中,引入运输中介或无车(船)承运人等新型服务主体,并建立相应的经营规范、票据、保险等制度,促进多样化新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
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和促进有序竞争
统一监管标准,促进监管与执法分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标准及规章,促进各地区、各部门监管执法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同时,探索监管与执法分离,弱化监管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尽快建立物流领域监管信息记录制度和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企业则实施重点监管和常态监督,并通过取消资质、经营者禁入等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建立社会化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等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在资质检查、标准实施、经营行为记录、信用评估等方面发挥监督作用;利用保险费率、贷款利率、对标评估、信用评价等经济杠杆和行业自律手段,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竞争格局。
改革标准制度,强化标准支撑
改革标准体系。强化国家标准的约束性,将物流领域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安全性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标准;对于操作性、规程性和事实性标准,以行业标准、群体标准形式进行推广和实施;除具有产地特色的农产品之外,不再设立地方标准。
创新标准形成机制。各部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应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和监督,确保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协调。加快形成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物流企业为主体、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和制定机制。
强化标准监督和实施。除国家标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和监督外,重点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和大型物流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深化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物流体系新格局
深化物流服务对外开放。有序推进铁路、航空等运输服务开放,可选择国际货运班列、部分航线进行试点。探索开展多式联运对外开放试点,选择部分物流枢纽城市,进行多式联运对外开放试点,加快提升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内陆地区物流市场对外开放。以内陆地区铁路、航空枢纽城市为依托建立新型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构建对外经济新通道,提升中西部地区服务全国和对接国际市场的物流能力。
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支持物流企业以境外并购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物流市场竞争。
促进知识创新中心国际合作。引入更多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中高层人才培养、物流咨询、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知识创新中心。
创新金融机制,提升物流创新能力
建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由各级政府发起,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及保险资金、社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引导长期资本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及股权投资。
鼓励发展物流资产投资公司。鼓励和支持物流投资公司发展,专门从事大型物流设施的投资及资产运营管理,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促进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
创新物流融资平台。围绕物流企业运营资金需求,重点发展动产融资等新型工具,利用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交易平台等,发展第三方融资质押平台和创新监管机制,合理防控供应链金融风险,为物流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工具。
完善物流保险机制。拓宽物流保险品种,引入无车(船)承运人责任保险等新险种,建立保险费率的杠杆调节机制,促进企业规范、安全、高质量开展物流服务。
完善税收制度,为物流产业提供合理激励
调整物流增值税税率。进一步完善物流业“营改增”政策,将“货物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两档税率统一按6%征收;加快完善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折旧抵扣进项税额、国际运输及货代免税等相关政策。
完善所得税统一纳税政策。重点支持大型物流集团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统一申报缴纳,取消对跨省市总分机构物流企业实行“就地预缴”的政策,并探索不同地区间的税收分成分享机制。
为物流创新提供合理税收激励。比照高新产业、技术服务行业的相关政策,在物流行业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及教育培训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物流创新提供合理的税收激励。
完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完善现代物流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方式转变,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政策研究与评估机制、重大事项审议与决策议事机制等。
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深化电子政务,建立物流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审批许可信息、政策信息、行业统计、监管执法信息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共享,加快形成公平、透明、统一的物流政策与管理环境。
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事权划分,中央政府及各部门负责规划、政策法规制定、政策评估与监督、维护竞争秩序、公共资源配置等职责,地方政府侧重政策实施、日常监管、公共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管理体制。
第三篇:树企业形象展党员风采
树企业形象展党员风采
中国石油云南销售公司党委
中国石油云南销售公司党委积极贯彻云南省国资委党委和上级公司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精神,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总体要求,紧扣为民服务主线,积极履行三大责任、深入推进三精管理、努力展现三新风采。公司党委召开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各级党组织紧密围绕活动主题,提升服务水平,助推中心工作。涌现出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大理金花加油站、“全国青年文明号”张本荷加油站、云南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红河公司党委、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宋凤英等一批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和个人。
一、履行三大责任,全力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
公司党委把认真履行中央企业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作为积极支持国家实施云南桥头堡战略、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和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竭尽全力保障云南市场成品油供应。一是千方百计保障资源供应。云南省远离成品油生产企业,油品资源保供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放弃节假日、双休日,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北上南下,研究市场动态,制定科学周密的资源保供方案,— 1—
确保责任区内油品不脱销、不断档。二是倾力做好事关国计民生的部门、行业油品供应。今年三、四季度,出现全国性柴油供应不足,公司各级党组织科学统筹,强化与驻地政府的沟通,保证重点行业用油,确定各地政府紧急用油指标,为公交、鲜活农产品运输等民生用油,为公安、消防、医疗等重点客户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优先供应。三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月10日盈江地震、8月9日腾冲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开通绿色加油通道,德宏、保山公司党总支成立共产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送去救灾油品74吨,公司代表集团公司向地震灾区捐赠500万元,公司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和员工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12万元,成为第一个向灾区捐款的企业,中国石油心系灾区百姓、雪中送碳的高尚情怀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二、推行“三精”管理,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基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三基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云南销售公司推进三基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夯实三基工作,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在基础工作上精耕细作。开展“基础管理年”和“专业线管理月”活动,制定14个专业线实施计划,全面开展“6S”定置化管理,细化考核标准970项,年中、年末组织开展两次精细化管理大检查,查处各类问题1095项,并限时逐一销项督促整改,确保了任务、责任、时间、效果“四落实”。二是在打造示范窗口上精雕细刻。以昆明张本荷加油站、大理金花加油站等一批先进加油站为— 2 —
精品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便民服务项目,“三月春风送温暖”、“激情五月欢乐行”、“国庆中秋送好礼”等主题促销活动全面开展,拉动公司非油销售增长30%,汽油销售增长15%,油非互促成效显著。利用节假日,开展油品知识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活动,延伸为民服务内容。大理金花加油站在精品站打造上,注重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到经营管理中,在加油站外观、便利店特色产品上主打白族特色牌,今年3月,中国石油在金花加油站隆重举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命名授牌仪式,金花美誉名扬中石油内外;楚雄“太阳女”加油站通过装饰和彩绘彝族图案,打造出了一座集宣传彝族文化、观光、加油等服务为一体的颇具彝州特色的加油站,使之成为为民服务示范窗口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在服务质量上精益求精。开展“质量宣传月”、“计量宣传月”专题宣传活动,制作各类宣传标语600多条,组织6000多名员工开展质量、计量基本知识网上答题活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使公司油品质量、计量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围绕内转作风、外树形象两条主线,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两级机关管理人员下基层挂、蹲点活动和机关为基层办实事活动,年内两级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挂点、蹲点440人次,帮助基层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567件,机关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大大增强,机关作风取得明显转变。
三、展示“三新”风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亮身份、强意识,创建服务新平台。以模范履行党员义务为重点,开展党员“四亮四评四诺”活动,89个党支部分别向上
— 3—
级党组织提交党支部承诺书,800多名党员分别向所在党支部提交党员承诺书,以召开党员大会、员工大会等方式作出服务承诺,自觉接受员工和社会群众监督;以为民服务党员争先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共产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明标识、树形象”活动,公司党委统一购买党徽900枚,审核命名“创先争优示范岗”125个,“共产党员先锋岗”171个,共产党员佩戴党徽亮出身份,增强身份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在柴油资源紧张期间,广大党员率先发挥带头作用,到加油站现场服务客户,维护现场秩序,保证加油站安全、平稳运行。二是走基层、做示范,树立微笑服务新风气。支部是盏灯,党员是面旗,公司各级党团组织积极实施“服务先锋工程”,公司党委组建青年“微笑、开口工程”培训示范队和金孔雀文艺小分队,前往加油站送培训、深入基层送温暖。队员们积极践行“五有开口”、“五有微笑”、“微笑开口四步曲”,对着镜子练微笑,互换角色练服务,“服务掏出一颗心,微笑露出七颗齿”,现场讲评,强制达标。两队队员累计行程近5000公里,开展示范培训20场,培训加油站骨干400余人;演出9场,观看员工群众1000多人,陶冶了员工情操,活跃了生产一线业余文化生活,向社会彰显了中国石油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曲靖公司机关党支部组成一支由13名女党员组成的“巾帼”示范服务队前往罗平腾龙加油站,向加油站员工讲解“微笑开口”相关知识,带领加油站全体员工在现场实行“人有我优”的亲情化服务,该站非油商品单站日销量从200元提升到400元;文山公司砚山— 4 —
第四篇:学红梅文化,树企业形象
学红梅文化,树企业形象2的奇迹。
同样的产品,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因为“红梅人”看到了经营客户远比经营产品更重要,懂得了不能改变产品就改变自己,从而走出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误区,真正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我们会紧跟“红梅理财中心”这面旗帜,共创建行的美好明天。
第五篇:学红梅文化,树企业形象
2004年4月9日,“红梅理财中心”诞生了,迄今为止,她还不满三岁,而这个起先普通的名字在今天却显得尤为响亮。这种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人好奇!人们一定不禁会问是什么让“红梅理财中心”有了如此的魅力呢?这正是我们这次学习所要找到的答案。
在学习了《对话——分行红梅理财中心探讨》的文件后,我归结出以下的几点:
一、准确的市场定位。
在这个以信息为主流的社会中,找准商机是制胜的前提。那么,“红梅理财中心”目光的锐利就很是让人折服,20%的vip客户,给他们带来的却是80%的收益。当然,他们的个人存款、国债销售、保险代销、速汇通、网上银行等等各项业务也是榜上有名。这样,他们就把客户的资产导入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无尽循环,在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建行价值最大化。
二、用心的客户服务。
在我看来,这一点是使“红梅理财中心”从一种经验升华为一种文化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服务”是我们都叫烂了的口号,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我们所说的用心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不是哪一段时间;应该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动,而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有名无实的口号,这种用心既要针对产品又要针对我们的客户。对于我们的每一种产品,我们都应该非常了解,无论它是在买出前还是买出后,要努力把各种产品都用活用到位;对于我们的每一位客户,我们更是应该时时、事事、处处将用心服务贯穿始终,时刻紧记客户的事没有小事,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红梅理财中心”就是这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也正是他们的这种做法赢得了每一位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建行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拼搏的团队精神。
在“红梅理财中心”成长的三年中,红梅的品质、毅力、精神,已不再是红梅一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取向,已经融铸为一个团队的精神内核。在“红梅理财中心”每一位“红梅人”都展现着自己最闪光的一面。大家还会在“服务回头看”、“找问题、找差距”的例会中互相寻找不足,集群智于一体,共同开拓创新,使团队实现了1+1>2的奇迹。
同样的产品,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因为“红梅人” 看到了经营客户远比经营产品更重要,懂得了不能改变产品就改变自己,从而走出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误区,真正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我们会紧跟“红梅理财中心”这面旗帜,共创建行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