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还是创业

时间:2019-05-14 12:1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作还是创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作还是创业》。

第一篇:工作还是创业

发现很多朋友创业的心里很矛盾,既有创业单干的激情,同时又有担心失败后悲惨的命运!所以很多朋友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等等再看,一月过了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岁月流逝,光阴不再,沉浸在打工的生涯中难以自拔,结婚供房,身上的经济枷锁日益沉重,无力再搏,最后只好认命,打工一辈子。

中国温州人号称中国最富有的人群,我认识好几个温州的年轻朋友,在她们还在上大学时,理念就与众不同,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一个月只赚1000元,不愿打工一月赚3000元”。这些理念相信是他们的长辈在生活中告诫他们的,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心中做事情的原则。

这些原则就是一些理念,这种理念与其他众多地方的思维理念有很大差别的,即便现在有类似的选择,我估计很多朋友恰恰与他们的选择相反。

但是这种理念却是很先进的,正是这样的理念使得温州人与众不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群。

“思路决定出路”!!

这句话很多人听说过,但是转眼即忘,但是我身边的事实却随时都在验证这个道理!

我所在的大学有一个女同学,是班级唯一的温州人,长的比较丑,学习也不用心,家里父母是开皮鞋厂的,所以经济宽裕一点。在班上每次考试都处于中下等,有点钱喜欢炫耀,挺拽,所以男同学不追她,女同学瞧不起她。

可是这个女孩最喜欢吹嘘自己毕业后5年内要买辆宝马车,送给未来的老公做结婚礼物,别人都觉得她是意想天开,更加讨厌她了。

但是这个女孩行为方式就是不一样,别人忙着考证过级,学习考研,提高知识储备将来好找工作,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学习,最喜欢的是晚上在学院门口摆地摊,从周围的小商品市场进来一些劣质小玩意,高声叫卖,不怎么赚钱,后来自己又卖糖葫芦,不赚钱后来又自己买个高压锅,晚上崩爆米花,两块钱一锅的那种,这样混到毕业,竟然听她亲口说自己大学四年共赚了近2万元。

毕业后,她没有找工作直接去杭州丝绸一条街,在亲戚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小门面,三年后据说就发财了,同学聚会时竟然开辆本田来参加。5年还没有到,但是她原来说的送宝马车给老公的诺言,很多同学开始相信了。

这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女孩的理念比较先进,别人费了老鼻子力气在考研,在学习,在考证,她却认准了做生意,压根就没有想着将来去打工,结果毕业几年后就变成所谓的成功人士,而大学时代综合素质比她高很多的其他同学,要么拿着一个月一两千的工资,要么刚刚研究生毕业,焦头烂额的去找工作。

这就是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思路决定不同的出路!

这个女孩智力平庸,性格一般,人长的又丑,可是唯一可贵的是理念比较先进,认准了要自己创业做生意,坚持做下来比那些考上硕士,博士的同学都有出息。回头再说80年代的温州人和四川人。

80年代的温州农民和四川农民都属于最早开始闯荡的人群,温州农民闯荡中国的方式是修理雨伞、钢笔、铁锅,或者倒卖点零用百货,总之到处的流浪。

四川农民闯荡的方式是直接去广东打工。80年代敢于出来闯荡的人都是用勇气的人,因为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抱以深深的恐惧。

四川人和温州人都有勇气和魄力,但是由于思路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发财致富道路。

29年过去了,温州农民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群,他们掌握了中国最吸纳进的经商技能,他们的财富甚至可以让他们的后代走出国门,到欧洲去经商。

而四川农民的第一代打工者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大多在四川老家继续贫寒的生活,而他们的晚辈循着父辈的足迹,继续一窝蜂的拥挤到广州接受老板们的残酷剥削,成为社会最贫穷的一类人。

这说明什么?由于父辈的选择不同,不仅影响自身,而且影响自己的后代!温州农民的艰苦创业让他们自己和后代彻底摆脱了贫穷,而四川农民的辛苦打工换来的是子孙悲无穷无尽的悲哀和贫穷。

思路决定出路,又一次的得到验证!

浙江人中出了一个经济学家,很了不起,他总结了浙江人的工作哲学:“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当然这话说的很极端,很多打工的朋友都不乐意听,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位老兄的话还真有点道理呢。

狼为了寻求自由,宁愿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天天奔跑在大草原上,肆意的猎杀牛羊,尽可能的享受大自然提供的一切美味,吃饱后就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想,享受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他们是草原的主宰,他们有的是尊严。

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学会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屁护,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

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

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估计我们大多都是过着狗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我感到现实中的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大多是做打工狗,而不是做创业狼。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有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打工几年,储备点经验和资金,然后几年后有机会的话再自己创业。

其实这样的想法证明是很错误的,一个大学生单位工作几年后,不但赚不到创业所需要的钱,更是无法学到创业的经验与技能。

打工生涯学到的东西对创业基本上是没有用的,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只能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唯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最不需要的就是技术技能了。

更可怕的是,打工几年后,年轻人普遍会丧失创业的激qing,丧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来越沉湎于单位之中难以自拔,后来创业的念头只能永远的留在心底,成为永久的遗憾。

等到年龄到了40多被老板辞退的时候,才后悔20年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创业呀!

那么做创业狼的要求究竟高不高?

我的答案是:只要有做创业狼的理念,哪怕口袋里只有100元,照旧可以创业成功!

人家早一辈的温州人出来做生意口袋有几个钱?不是靠换鸡蛋换铁锅赚的第一笔钱嘛。你口袋里只有100元,至少可以在街边摆个地摊,冬天卖点袜子手套什么的,夏天卖点菠萝什么的,资金充足一点后可以搞个烧烤之类的,反正,钱再少,也能走上创业的道路,关键看你想不想做创业狼?

打工人生与创业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

时间长了,打工者的性格与创业者的性格会有越来越大的差别。

我们扪心自问,打工时间长的朋友时不时觉得更加患得患失,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害怕失业的危险,心灵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

心态不仅逐渐的疲惫和懒惰,整个人也没有了锐气和精神,只好安慰自己知足长乐,淡漠名利。

但是生活变得越来越平庸,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房子和孩子教育日渐成为自己脖子上的经济绳索,勒的越来越紧,透不过气来,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逐渐适应城市小爬虫的定位,自己本来就是庸人,庸人何必自扰之,发财是人家的事情,咱没有那命。

最恐惧的第一件事情莫过于听到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的消息,最要紧的事情和领导搞好关系,坚持学习恭维逢迎拍马屁,入乡随俗嘛。

思想麻木了,只好随大流,毕竟饭碗在领导或老板的手心里面,想让你滚蛋,就得滚蛋。

最恐惧的第二件事情,是看到自己年龄的日渐增长,可是自己的工作技能却没有获得任何提高,虽然靠着资历老工资也越来越多,可是看着那些新进来的年轻大学生,生龙活虎的干活,却只要那么一点的工资,老板的敲打在耳边响起,看人家年轻人吃的少干的多,你们这些老革命越老越不行了。

难怪,打工生涯的结果是越老越贬值,尤其到了40-50年龄段,简直是事业最悲惨的阶段,时刻濒临深渊,如同趟地雷阵,动辄下岗失业。

有人说过去10年是蓝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未来10-20年将是白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你一位自己曾经读个大学就是精英了?

社会不断进步,你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职业理念早就不如人家刚毕业的大学生了。老板是现实的,肯定率先在遇到危机时裁掉那些40-50年龄段的白领工人。

所以说你现在有个稳定的工作,你觉得安全,其实等与在你身边按了颗定时炸弹,等到10多年后,它会爆zha,你那时失业的痛苦与代价恐怕要比现在残忍100倍。

那么创业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呢?

我有一个私人关系很好的亲戚,目前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他今年39岁。原来是退伍兵,后来专业进入一个国营单位一开始老是受气,个性强的他立即辞职选择下海闯荡。

十年后已经家产上亿,春节我们亲戚聚会时他告诉我:“XX,你是咱们家族中学历最高的,又在大学教书,告诉我年收入是多少”

我老实的回答:“年收入不足5万元”。

他继续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公司里为我打工的那些职员中学时代学习都比我好,所以学历最差的也是中专,我当年高中三年真是拼了老命,但是连了中专也考不上,只好去参军,所以一直对那些有学历的文化人很尊重,觉得他们智力高,工作能力强。可是现在我竟然是他们的老板,给他们提供饭碗,这个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他接着分析:“我认为一个人失业的成功取决于三商,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智商,情商和胆商,但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他的三商重要性应该这样排列:胆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目前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是很片面的,仅仅在智商上优人一等,可是情商与胆商根本没有包含在内。

而学校淘汰的人群中可能恰恰蕴含了大量的经营人才,所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产出来的毕业生产品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庸才,虽然聪明,但是懦弱胆小,不擅交际,社会生存能力自然很低下。” 我听完我亲戚的话,大吃一惊。他的话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呀!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现实好像确实是这样,胆子大的在生存竞争中往往比聪明的人有优势呀。

而聪明的人往往胆子小,而胆子大的人往往不是太聪明。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读书越多的人越聪明,可是书读的越多的人,往往胆子越小,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三思而后行,凡而是那些读书少的人喜欢先行动后思考,但是这些行动力强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从智商角度来衡量,中国目前智力水平最高的一群人,往往是所谓的硕士博士,教授群体,他们大多在高校里工作和生存,但是这些所谓中国最聪明的一群人整体收入水平却不高,现在一个高校的博士年正常收入5万元,硕士4万元,教授也多半不会超过8万元(这是我所在的江苏地区的高等院校)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最聪明的群体收入却远远不是最高的,甚至连公司打工的高级白领都不如。

最后我想得出一个结论:学习好没有什么用!

中小学,学习好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大学学习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是社会现实是学习好的人群职业生涯收入并不高。其实表面看创业面临的现实风险比打工高很多,可是从长久看,打工带来的风险更高。

创业的风险是失去近几年的预期打工收入,甚至破产后还得赔进去自己借的一部份钱,但是毕竟年轻,能够屡败屡战,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和经验,经商水平与能力一次比一次高,逐渐融入经商人士的群体后,眼界和经验日积月累,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只要真正的跨入了生意门,将来的事业基本上一片坦途。钱也越赚越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自身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相反,打工生涯持续下来,近几年确实平安无事,可是你其实在不断的贬值和缩水,而不是越来越强健。打工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心虚,越来越胆怯,10几年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掉鱿鱼,失业下岗,你看看那个风险大呢?

理念决定了你如何选择,选择决定了你踏上哪一条路,走上哪一条路决定了你将来的人生过程和结果。

古人还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天下365行,其实行行都能做,但是同样一个人,选择了做生意和选择了上班,将来的区别就很大,真的太大了!

如果你选择了打工生涯,可能你绝对幸运,将来可以做上超金领,年收入不过几十万,如果你很不幸,做了低级白领,也许每个月只有一两千元,猪肉涨价你家估计吃不起猪肉,鸡蛋涨价估计你家得少吃鸡蛋,即便这样卑微的生活,心中还常存恐惧,害怕失业。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生涯,可能你绝对的幸运,将来可以做中国富豪级人物,可以动辄捐助几个希望小学,时不时的享受高尔夫和私人游艇。

如果你经商能力不行,只能开个杂货店,甚至在菜市场卖个豆腐,白菜什么的,你也能赚个一两千元,和低级白领过差不多的日子。

但是你不怕失业,因为每天都有人来买豆腐,买白菜,这又是比白领生活强的地方。

可见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生。今天去理发,还是那个老理发店,剪一个平头5元,我是他的老顾客。这个理发店位于我家门口的巷子里面,大概面积15平方米,月租金只有350元,加上水电,不会超过500元每月。

理发老板是个35岁的南通乡下人,十多年前就带着老婆来扬州谋生,靠着在乡下学的理发手艺,竟然在扬州扎下根来,养了两个孩子,还买了一处老宅子。

我和他很熟悉,他是万事通,每次来理发总喜欢听他吹牛,也算了解新闻的一条重要途径。他得意的告诉我,扬州莱茵苑小区的房子在过去3个月内,涨了每平方米900元,我说那个与我们穷苦百姓无关,可是他神秘的告诉我,与他有关,我好奇的问他莫非他在哪里有房产?

他告诉我前年时他在那里一楼临街的地方买了一处60平方米的商铺,当时价值50万,现在已经涨到近80万了。他当时首付30万,按揭贷 kuan 20万,房子到手后简单装修户马上出租给一个私人诊所,叫木香诊所,就在扬州盐阜东路莱茵苑小区的路边上,扬州本地人去了都能清楚的看到。

他告诉我租金正好可以支付他的贷 kuan,现在他经济上没有什么压力,唯一的梦想是再干20年,退休享受生活。

我吃惊的很,想到他的一个如此小的理发店,平时只有他一个人理发,按我的计算,每月赚钱不会超过2000元,和打工差不多,可是根据他买房的资金实力计算,他一年应该收入在6-7万,月平均收入在5000-6000元,我连忙问他月平均收入是否可以达到5000元,他只是笑笑,没有回答,也没有否定。

我不由感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做小生意的不赚钱,与他们打交道时甚至可怜他们收入低,谁知道很多不起眼做小生意的收入比我们打工一族高多了。

近段时间有机构在美国民众中做个实验,调查他们对中国人的看法。

结果负面印象居多,当然也有好印象,本着学习改正的态度,优点咱就不说了,只说缺点。

1、中国人最缺乏的品质是诚信与责任感

2、中国人最常表现出的特点是自私与功利

3、中国人最不提倡的一种宝贵品质是:冒险。

看来除了1,2两点大家熟知以外,中国人最缺乏的重要品质竟然是冒险。难怪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只能够觉得平庸与无聊,卑微而绝望,关键在于缺少了冒险这一重要的佐料。

只有生命中增加了冒险这剂良药,一个人才能恢复激qing,回复战斗力,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中表现的像一名勇士!勇士都会得到上帝的垂青和奖赏!

其实冒险是中国最最稀缺的一种优良品质。

很多人担心冒险后的失败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可是那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屡败屡战,冒险的人最终的收获要比普通人大的多。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

绝大多数人习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越是智商高的人越容易陷入这个悖论中,难以自拔。

看来上帝是公平的,赋予人智慧的同时,往往剥夺他的勇敢。

所以世界上享有精彩人生的人总是少数。

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专家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维系正常的生活,打工者要想衣食无忧,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一辈子到底得挣多少钱?”

假设在正常情况下, 我们从出生到成年大学毕业时22岁,我们有幸一直工作到60岁,这样我们打工人的一般职业生命为38年。

那么这38年是为我们将来做准备而奋斗的,假如我们能够活到80岁,60岁到80岁这20年里,如果我们的每月1000元的生活必须开支,以及每月 500元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因为在那个时候疾病会频繁的光顾和困扰我们),所以必须应该要有36万元的养老准备金,这还算不上我们超过80岁的那部分开支呢!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挣多少钱才够用。假定在货币价值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广大职业经理人为了维系简单的生活而生存,挣4000元就够了(还要有个前提就是基本的住房已经不是问题了),其中2000元用作目前的每月生活开支,1000元用作养老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年老时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子女的的教育费用投资。

如果打工人对于目前每月2000元的生活水准还充满恐惧,如果我们现在挣4000元还不够化的话,那么我们将来的生活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

如果我们还有打算项目投资、打算深造、打算住更大的漂亮住房、打算出国旅游,那么这个数目就远远不够了,现在我们的父辈有单位可以依靠,有我们这一代天良未泯的儿女锦薄相助,有同事朋友的余温,还有社会的关注和关怀,但是如果等到我们二三十年以后,等待我们的更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第二篇:就业还是创业论文

就业还是创业的论文应该怎么写?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就业还是创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就业还是创业论文

1推动创业,促进就业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环境困难为背景,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各高校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所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符合现代的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本文也提出了以创业促进就业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

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全社会一直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存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大学生创业是就业之源,大学生创业是就业的一个方式,同时也是拉动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对于高校而言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重担。

一、高校推动创业教育是形势所迫、时代所需

(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在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理念,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素质教育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大学生创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二)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逐年增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反而是社会的吸纳能力大幅下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由于高校毕业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在社会提供有限的就业岗位情况下,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但可以直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由于创业产生了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减轻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以创业促进就业的途径

1、创建良好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学校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实施引导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基础和必要的前提,为此如何营造好的创业氛围是大学完成创业时效性的关键。要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注意下面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营造出一种创业文化的氛围。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关于创业的课程,组织学生听有关创业的讲座等形式,来宣传创业方面的成功事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业热情的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努力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其次,要理顺大学生就业体制,提高其自主就业的能力和思想意识。学校要积极给大学生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最后,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给学生在创业中提供一定的保障体系,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健全的保障体系。

2、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创业型人才

只有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积极建设创业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基地、社会实习基地和注册培训基地、创办创业园等,并且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本身,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科技型公司,从事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商务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选择创业方向,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指导学生选择创业的领域,创业项目,并且在所要选择的创业领域主要应与学生的专业有关,以现有资源和学生的智力为主。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的教育,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著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品质。这样方可造就出一批创业型的人才。

3、宣传创业文化,健全创业支持服务体系

大学生创业有其显著的优势,也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形式要求,但是我们针对大学生来创业也有其我们必须要深入考虑的限制条件。比如说创业资金、创业的心理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等等,因为学生毕竟是出入社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父母,以及创业需要具备的成熟的心智,面对困难和挫折和不惧怕失败的正确心态。类似这些学校应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去考虑,积极对学生进行创业过程的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辅导。并且要引导学生知道当前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大学生明确在创业过程中可以享有哪些优惠的政策,为创业实习打下基础。

4、积极实践指导,创造模拟锻炼的机会,体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不可纸上谈兵,口头理论,这样没有实际意义,学校应该以目前学生学习的专业和基础为前提,分析形势,选择相应的创业项目和地域,或创造模拟的机会,进行实际锻炼,教师进行实践的指导,通过这种体验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譬如,量的资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全面地接受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比赛,可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还可以结识未来创业的合作伙伴,增强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5、增加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模仿能力、想象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在大学生中创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使得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学校应当在校内和校外创建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并且要积极的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综上所述,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创业来进行自身的就业是对大学生的现有就业观念的一种变革,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开展创业,推动就业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可行之举,但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努力,让我们通过我们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给我们的广大高校学子提供一道创业的彩虹,营造一片辽阔的就业蓝天。

参考文献:

[1]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6(6)

[2]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纪文元、对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9

就业还是创业论文

2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摘要: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失业出现了新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政府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调节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加强宏观调控。

关键词:和谐 分配 失业 就业 劳动力 政府 宏观调控

近年来,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官方显示,我国西部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达0、47。200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解决好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是健全社保体系的核心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要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就业问题。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一、我国就业现状的主要特点

1、失业从隐蔽到公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主要通过以下的两种途径将我国的人口失业的真实情况置于隐蔽性状态:一是通过户籍制度的实施,将农村劳动力全部限制在土地上,抑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二是按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的要求,以牺牲企业的效率为代价,把城市经济的失业人口隐藏在企业内部。目前,随着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这两部分的隐蔽性失业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出现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大量从农村涌向城市的民工潮的现象。

2、我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成为突出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生产垄断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状况的国有企业,它们既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组织;既是企业,也是社会;既有经济功能,又有政府职能。如今,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减少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和政府的负担,突出其经济实体的功能,讲究经济效益,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减员增效而造成的工人下岗失业的情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主要包括七种类型: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整顿企业被精简的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企业辞退、除名或开除的职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享受待业保险的其他职工。

3、二元经济中的农村失业问题严重,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待解决。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人民公社制度给每个农村劳动力一个就业机会。并且每个劳动者都可以从集体劳动产品中分得一份几乎平均的收入:在这种体制下,即使农村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也不会有农民失业的问题。但是,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20世纪80年代农业改革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和由此而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再加上近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造成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实际劳动力剩余量估计在9000万~1、2亿人之间,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新一届政府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4、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一胜调整所带来的失业。一种经济的发展过程总是从低级不断地向高级推进,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会出现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即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而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在这个产业结构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一方面新兴的产业由于其突然崛起,出现了适合该产业的劳动的短缺;另一方面,老产业由于资本存量的调整,劳动需求步下降,进而出现失业的现象。应该说,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主要是经济结构性调整造成的。这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它。

5、城市经济中新型失业比例不断上升。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失业是指因工作岗位不足,从而劳动力闲置,即一般性失业。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城市中个人职业选择性失业的势头不断增强,表现为对于某些脏、累、苦的岗位,城市劳动者不愿意就业。其主要特征是:客观上存在着工作岗位,但人们挑选职业,不愿去填补这些空缺,而宁肯继续等待合适的工作,形成了新型失业,也叫做自愿失业。而这种新型的失业比例正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6、学生就业难成了新增的矛盾。据统计,在我国2005年新增劳动力2,000万人当中,学生占700万人。由于步入劳动者行列的学生受教育的时间较长,文化素质较高,其对就业条件的要求就相对要高一些,因此自愿性失业在此类人群中的比例较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就业问题的新增矛盾点。

7、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失业。以投资膨胀为起点,结构性瓶颈为信号,国家采取主动的宏观紧缩政策为结局的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常态。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引起失业的起伏:当经济扩张时,由于投资的带动,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任务充足,就业问题就得到缓解;在经济紧缩阶段,由于金融紧缩,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产品积压、正式工人下岗,失业率不断上升。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也曾经历了数个周期性的波动,从而引发了失业的起伏。

二、以人为本,就业优先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新一届政府在其施政纲要中首次将“扩大就业”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是普通老百姓的心愿,更是党的心愿。因此,面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解决就业问题呢?

从历史上看,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不同的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式:一是在移民可以前往国外的条件下,用劳动力外流的办法来缓解本国的就业压力:二是用限制劳动力流动,把劳动力就地安置在农村与工厂中,以隐蔽性失业代替公开失业的办法来解决就业问题;三是用加快本国经

济发展的办法,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就业问题。

应该说,在上述的诸多办法中,只有第三种才是可行的、长期有效的和我们所追求的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以创业之策缓解就业难题。就业与失业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既产生于又解决于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越落后,失业率就会越高;经济越发达,就业的压力就越小。据测算,我国经济增长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将上升1个百分点。因此,要解决就业难题的最终办法就是要想方设法发展经济。

1、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解决失业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创造就业岗位。政府可以采取稳健扩大政府投资,加大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直接增加就业机会;可以通过适当放松贷款管制,调整利率。创造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刺激投资需求的增长,创造新的就业。

2、全面调整经济结构,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在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结构性矛盾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和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新政府应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寻求缓和失业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经济部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形成失业的主要原因。新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来建立新经济部门,开拓新市场,加强国内产业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促进和带动劳动密集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总就业的增长。

(2)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非公有经济。由于国有企业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部门,面对社会增加的就业要求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确保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十分很重要的意义。

(3)调整城乡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减轻农村的就业压力,就必须好“三农”问题。具体落实好以下的措施:首先要调整农产品结构,真正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要逐步建立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产业带。第二要加快农村的税费等各项改革,以减轻农民负担。第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第四要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4)调整生产力布局,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该战略在推动东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并带动全国整体经济提高的同时,也拉在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社会经济的差距。这一差距的拉大,使占国土面积一半多的西部地区市场狭小,巨大的潜在需求无法变为现实需求,越来越强地拖住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后腿。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加大。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综合国力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加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已成为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内需稳步扩大、就业持续增加的重要条件。

(二)必须坚持正确的就业方针。要正确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与再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引导劳动者自主就业;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在促进就业与再就业中的主要作用,主要措施有:科学制定就业规划,引导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就业援助;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依法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之,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措施,是解决我国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正确选择。

(三)选准再就业的重点方向。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时期,经济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制造行业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成为了失业的主要来源,因此,增加劳动就业的重点方向主要选择非国有经济领域,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新的天地。今后创造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需要重新界定就业的定义。第一、将其世界上广为通行的灵活性就业引入中国,如过去一周曾从事过1个小时以上合法劳动获取合法报酬者可视为就业;第二、实行在市场经济国家更为通行的非正规就业制度;第三、实行更为灵活就业方式;第四、鼓励正规部门创造非正规就业,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又可以创造较为灵活多样的就业;第五、鼓励自谋就业、家庭就业、组织就业、临时就业、社区就业、小时就业、阶段性就业,采取更为灵活的优惠政策。

在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可能达到45、5%。从统计口径看,非正规就业包括3部分:一是城镇私营企业,由1996年620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668万人,增长了1、3倍;二是个体经济由1996年的170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410万人。第三项其他人员是指城镇总就业人数减去国有、城镇、集体和其他单位以及私营和个体人员,是由进城农民工、下岗职工、再就业职工、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组成。据罗斯基(2007)估计,1996年约3,733万人,2007年为7286万人。那么1996年全国城镇职工、再就业人员、其他灵活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606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约28、5%,到200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达9690万人,比1996年增加了3、628万人,占总就业人数比重45、5%比1996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城镇新增加就业主要岗位是非正规或灵活就业,极少量正规部门的正规就业,主要是大量进城农民工、正规部门下岗分流人员,还有相当部分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四)必须全面贯彻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再就业服务。

(1)完善和落实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等,要使国家针对解决失业问题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在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环节中。(2)强化再就业的转岗培训。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力过剩,但是许多行业尤其是技术水平较高的新兴行业,却人才短缺,呈现出劳动力数量型过剩与质量型短缺的并存的现象,因此,政府要搭建多层次的、网络化的转岗培训平台,通过免费培训,提高动者的素质与技术来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实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五)巩固“两个确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下岗失业者,政府一方面要提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巩固“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完善以失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劳动者在失业时生活能有所保障。

总之,一个国家政府,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当前,我国新一届政府在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之一。

就业还是创业论文

3以创业带动就业

摘要:就业创业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社会就业形势整体严峻的大环境下,如何引导、帮助、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深受国家、社会及家庭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就业 创业 高职院校

1、前言

创业不仅是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并为社会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也是将一个新生的或者不成熟的企业创建成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的过程。创业者必然要面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等。可见,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与风险投资是紧密相连的。

2、影响创业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创业就业的因子有:

一是宏观环境的影响。政府管理和政府法规的变化会给创业者带来政策风险。相应地,经济发展和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则令创业就业面临社会风险。信息环境、市场环境、创新文化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除此之外的宏观影响因素还包括技术、物质环境以及相关的行业体系。

二是学校氛围的影响。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在创业就业方面的重视,对这方面的大力推崇,将给创业就业的学生最基本的支持。另一方面,越多的成功校友将给在校学生在创业就业方面更多的信心。此外,越多的大学科技园为创业就业的学生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良好平台,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了完美的润滑剂。

三是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这里的社会网络关系主要指家人、朋友、亲戚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创业就业者。家人、亲戚主要从资金的支持上影响创业就业者,而朋友以及其他的创业就业者能给他们受用的建议支持以及社会关系和商业网络上的支持。

此外,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创业信念以及创业环境也是创业就业的影响因素。

3、如何实现创业就业能力的培训

第一,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逐步实施“双证”融合教学。只有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拿到毕业证,只是完成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行。因此课程设置,应该让学生们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的同时,也至少获得一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一个通用技能资格证书。这样学生不仅学好了专业知识,又获得职业技能,对学生创业就业有极大帮助。

第二,实行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实用型人才。学校可以寻求企业进行人才合作项目,这既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有利于企业以更少的成本获取人才,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第三,提高就业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就业指导课及相关的课程管理和课程建设。为了教材内容真正兼备全面性与针对性、理论性与实用性、指导性与生动性,应该请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和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编写教材。教材内容要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创业就业服务。

第四,还要注意利用校外师资力量及校内学生社团的力量。一方面,鼓励和邀请人才市场和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用人单位负责人来校进行宣讲会和招聘会,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社会,尤其是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邀请业界精英和成功校友来校做演讲,鼓励学生创业就业,或者特聘他们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此外,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学校应鼓励学生社团组织举行类似科技文化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比赛等活动,将创业就业教育实践化,融入其富有特色的学生活动之中。

第五,组织校园就业双选洽谈会,为毕业生搭建平台。学校应制定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校举办招聘会。此外,学校应该每年定期组织大型校园就业双选洽谈会,常年组织专场双选会,及时为学生提供校内外招聘就业信息,保持全年创业就业活动不断线,激励更多的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4、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中的一些问题

国家政策方面。国家普遍对高职院校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差以及对高职毕业生政策方面的不足是高职院校在促进学生创业就业过程常遇到的瓶颈。

职业培训方面。尽管国家和学校会尽力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和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但是一方面毕业生的数量巨大,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还有一大部分毕业生无法获得职业培训的机会,甚至找不到实习。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去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培训与见习,这样又造成了有人才需求的部分企业找不到人才。

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学校为学生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够合理。学校设置的课程或者过于理论化,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或者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实践,忽略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老师的实际经验的缺乏,也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益。

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差。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急切踏入社会,高不成低不就。

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往往导致教育工作事倍功半。当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可能学习到了基本的就业创业知识、理论,但是缺乏创业就业实践,因此其授课可能只是泛泛而谈,毫无针对性。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从事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难以脱离理论层面,与实践的融合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此外,男性学生的创业态度比女性学生要强。而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中小型企业的业主均为女性,她们大多从事服务性行业,其创业成功率远高于男性创业者。

5、结语

大学生创业虽然已是社会热点话题,但真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还不多见。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人特质以及创业偏好信息,控制学生的创业类课程选课程序,为创业人才尽可能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和培训。高职院校可从教育管理模式建设着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以解决其教育模式不完善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团学组织,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陈春法,校企合作教育下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的新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0(31)

[2]任孝平,尹伟伟,谈如何提高高职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01)

[3]陈修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张雷,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培养探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5]张军,沈杰,北京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就业还是创业论文

4就业向创业转换

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大众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发现艺术类院校的学生逐渐增多,毕业人数与日俱增,这就使得社会与学生自身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将从我国艺术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切实地提出我国艺术类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系统的分析学院如何才能从就业指导有效的转化为创业指导,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 转换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大众化、人群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艺考热”持续高温,很多人都想成为艺术类院校中的一员,以便以后更好的在此行业发展。这样一来,艺术类院校的数量便会日益增加,而且对于生源的限制会适当降低,扩大其招生的规模,使院校自身的发展态势出现勃勃生机。但是对于从事艺术类的学生们,社会上的需求并不广泛,主要出现的都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艺术类的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独特特点,使他们的就业环境变得异常的激烈与残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就需要社会与学校给予相应的就业指导,尽可能的使毕业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能够切实的在就业大军中站稳脚跟。我国艺术类考生面临的实际就业问题

我国在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发展至今,我国已经有大约一千余所高等学院开设相关专业。而且每年在招生中,学生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而逐年上升的招生人数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导致了人们对于相关艺术鉴赏与艺术设计作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对于我国艺术学院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他们主要面对的是各类企业或者是演艺公司,但是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创业。从艺术生的就业情况上来看,他们的专业性较强,有着市场上需要的专业特质,相对来讲有一定的就业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艺术类的大学生总体就业质量呈下降趋势,这就需要学生应该接受更多的、更专业的就业指导,以便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这样的就业形势。我国艺术类相关考生在就业指导上遇到的问题

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渐下降,学生生源的质量并不高,有时根本无法满足就业单位的具体要求;二是,学校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在心态上就缺乏重视,仅仅强调书本的知识,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脱节现象;三是,学校在对学生就业指导的整体上存在欠缺,没有就如何由就业指导向创业指导转换进行相应的分析;四是,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没有从学生自身的生涯规划上出发,仅是浮于表面,缺乏实际性的指导;五是,无论在就业指导还是创业指导上,都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社会资源的严重匮乏,无法切实有效地提供供学生使用的社会资源。这些问题对于艺术学校的学生的整体就业造成了相应的阻碍。就业指导成功的向创业指导转变的具体措施与想法3、1 确立科学化的转化思路

对于艺术类的大学生,应当切实从实际的就业指导入手,在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确立一种系统化的、阶段化的转化思维与转化思路。具体的方式主要是在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上要坚持一种共性指导与单一个性化指导有机结合,根据学生自我的人生规划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我们要看到,社会上对于创业有着一定的需求,根据这种需求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就业指导基础上,加强相应的创业指导,创业的内容要紧贴学生自我的特质。

3、2 制定切合实际的转化措施

首先,根据艺术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在艺术课程指导中加入相应的创业指导课,让创业的思维贯穿于大学的整体学习过程。坚持创业与艺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予以一种创业的大环境,切实的加强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理念与创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具体来讲,学校可以切实的请一些在创业上卓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亲自来到校园对学生做一场专业性的创业指导课。

之后,应当设置一些专业的创业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对于指导者也应该辅以较为有效的培训,从而更好的提高创业指导者自身的实际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创业帮助。要想切实的实现就业指导转向创业指导,学校还要更加广泛的开展与创业有关的实践实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业的专业技能。如:学校可以给学生设立真正的创业基地,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创业资金,通过较为实际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可以设立相应的虚拟化公司,让学生能够真正的适应创业的氛围,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相信这样可以真正的实现就业向创业的转换,真正的满足社会上的需求。结语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艺术类学生的需求水平不断上升,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由此造成了艺术类学生就业形势的紧张与复杂。由此可见,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讲,应当切实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新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个人能力实践的具体情况,综合的完善就业与创业的指导。同时也应该积极地考虑如何将就业指导成功的转向创业指导,这也是每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相关人士考虑的问题。希望经过所有人的努力,能够早日地实现就业指导向创业指导有效转换的新目标,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培养出优质的艺术类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李云先、新形势下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2] 刘卷、创意创业发展趋势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第三篇: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

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一、二八定律,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中国大学生的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8%,请大家想一下,我们大学生肩负的使命是什么?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要我们去做重复的技术性劳动,这时也许有人会说国家培养的就是高薪技术型人才,比如说IT业。现在除了大学有很多高专,中专等很多技校电脑学校一样可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大学生和技术学校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学生是全面的人才,而技术学校出来的学生是精通某项技术的人才。难道对方辩友不认为让国家耗费这么多年的资金精力,寒窗苦读十六载去做这样的工作是对大学生的一种人才资源浪费吗?那么经过高等教育能力与专业素养超凡的我们不争当这20%的人还要指望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大学生都应该去当将军。

二、虽然你就业一定很长时间后,你却错过了一个最佳时期。大学生毕业这是一个最佳时期(①这是一个灵感爆发期、②刚从高校毕业我们没有外界的约束与羁绊,有一种初生牛不怕虎的勇气,这就是继智商情商之后的第三大商——胆商③高校毕业生有国家政策的扶持。这让初出茅庐的我们创业之路走得更加平坦,刚刚毕业的我们就是一张白纸,年轻的我们还输得起。

三、金钱、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有好创意但是没有资金、我想这是一个有创业想法但是没有付诸实践的通病即: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就是思想上的问题,资金从来不是问题,如果你坚信你的创意理念肯定会成功,你还会担心投资的问题吗?这就好比说有人让你拿出1000立刻就给你10000元,我想即使你现在连吃饭都困难难你也一定会搞到这1000元。

四、经验。①就业后的:俞敏洪:哪怕是富二代也要让家族企业先锻炼来学习管理经验,因为长辈会教会他经营理念。但是,我们大学生毕业后要多久才能进入管理层,接触对于创业有帮助的最核心的东西。卧薪尝胆有创业想法的人在就业的时候会学习,先不说这种人有多少,就算你又这种想法,我想知道你能接触多少这种管理层的东西,他们每次开会会让你听吗,他们制定方案会让你看吗?他们的营销电话会让你听吗?他们会让你知道家庭会议的内容吗?②如果先创业,这时同样经过长时间,你创业经历这个过程会给你相对于就业这几年几倍的经验,因为你是从一个领导者的角度去长时间打拼,获得了许多作为员工永远得不到的经验。其中有许多的挫折教育,磨练心智,是就业所无法给与的。

五、畅销书《富爸爸和穷爸爸》:主人公有两个爸爸一个穷爸爸一个富爸爸,穷爸爸本身是高校毕业生,他在名企工作,所以他告诉他的儿子一定要去名企工作,而富爸爸。则只告诉他要拥有自己的企业。所以思路决定出路、穷不怕就怕人穷志短、大学生历来都是世界上创业史上最具活力和最具前途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六、(对方辩友刚才提先就业后创业的想法)就业后如何,就业的人有两种,(一种人一直就业,上班上了一辈子,陷入老鼠赛跑的怪圈中 仅靠工资维持,为了提高自己的工资努力工作。第二种人,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选择先就业后创业,可对方辩友在这么丰满的理想背后,是否考虑过骨感的现实:①负担(家庭负担,来自你的父母,你的爱人。对工作的负担,你的客户,你的同事,以及已形成的人际关系等等因素、都不是一刀能斩断的。②没有团体③没有后路,这时的你已经输不起。所以选择先就业后创业,你们考虑过这些问题吗?再退一步,就算是就业了,第一你得不到你想要有的经验,第二在老鼠赛跑的圈中你也永远攒不够你需要的资金。第三恰恰因为刚才提到的种种制约条件,你再选择创业将会很渺茫。所以老鼠赛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七、江泽民指出: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现在很多的成功人士顺应并很好的理解了江泽民的话,《创业家》的创始人兼主编牛文文在同济大学创业培训演讲中说道:创业并不应该是就业的另一个选择而应该是每个人应该接受的素质锻炼。大学生都应该经历这样一个创业锻炼的过程、就像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军训以锻炼其纪律和军事素养一样,应该有更多的投入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顺应着江总书记的讲话,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为什么?就是因为国家认识到大学生应该跳出老鼠赛跑的怪圈的重要性,不应该重复的想如何找工作。而是给它一个意识,一个思路,让他找到一个更宽的道路。恰恰因为这样,我们中国的大学生都会迎来一个新纪元。我们是要培养一个创业的意识,创业的态度,我们并不是要让所有人全去创业,更多的是让一部分人去创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创业的一种态度,一种拼搏的精神,提升人们的胆商,这就像我们XXX攀登上珠峰一样,我们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攀登上珠峰,更多的 是让一部分人去攀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攀登的一种态度,一种拼搏的精神,哪怕我们攀登的只是泰山,黄山,甚至是海棠山。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教育,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对于我们的社会而言,对于我们的国家而言,都是一种良性循环。

八、知识需要学习,能力需要锻炼,为什么有很多人能在校园成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尔盖茨在校园创业,创立了微软,戴尔在校园开始创业,创立了戴尔集团,这么多企业家都在学生时代开始创业。所以我恭喜你,你还不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人生难有几回搏,此时不播更袋是和,与其羡慕别人翱翔的身姿,与其羡慕别人抱着自己的事业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如自己付出努力,付出一番事业。

从国家政策到时代形势,从客观规律到主观思路,从能力素质到精神意识。所以我们坚信大学生毕业应该首选创业而不是就业。

第四篇:创业,是起还是落

学习“中国创业学”的体会

本学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互联网营销与管理专业开了一门课程,中国创业学,主讲人是赵延忱老师,中国创业致富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创业师、创业导师资质认证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创业智库理事长、中国创业学奠基人,中国创业致富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富论》作者,填补国民创业投资思想的世界空白。课程中印象最深的观点是:创业,是有规律的。

1、创业基本问题是“魂”与“根”“魂”是从创业的主体揭示创业的本质,“根”是从主体的对象揭示创业的本质。二者共同构成创业基本问题。

2、创业基本过程:项目—模拟—运转

3、创业基本矛盾:能力与实践

我们创业不能盲目,并不是几个人,不管阿猫阿狗的找几个人,商量一下,干点事情,就是创业

第一、创业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能持续发展下去的项目,项目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先决因素。创业,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创造一个企业,创造企业是以项目选择为起点,以企业诞生即运转实现为终点的过程。

创业不是一个用计划书融资的过程,而是创业者浴火重生的自我再造的过程,资金需要项目的条件是有前期投入,在运作过程并显示出特殊优势的企业,而不是一纸计划书。赵老师在课程中这样讲道:“在资金问题上的任何实践,最终一定会证明这样两句话:一是“找

钱要比赚钱困难得多!”。如果你用找钱的时间和费用去创造、寻找,测试、培养和确证这个项目优势,比你在引资路上奔走时间更短,花费更少。二是“等有了钱再创业,那就一辈子也不要创业”。

第二、不要还没干什么,还没启动项目,就去慌慌张张的办理一个营业执照,创业之始乃至相当一个时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打造项目优势。这是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根本的根本。不做好这件事,做什么都没用。

下面引用赵老师文章中的几段话

要不要办执照?基本问题中的“根”是创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创业之始要把精力的分分秒秒,资金的分分角角,用到事关项目存亡的最关键的地方。而 “洋二B”告诉创业者首先要建立所谓“合法组织”即注册办照。是有“业”可“营”才需要执照,有产品销售的时候才需要发票,进而税务登记进而工商注册。而在创业开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是无业可营的,不需要也不必要办执照。即便是办,也无须谁来教导。

还有若干个“要不要”。总而言之,创业之始乃至相当一个时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打造项目优势。这是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根本的根本。不做好这件事,做什么都没用。

创业者在开始创业征程的时刻,面对的是充满诱惑又颇具风险的旅程,是一片陌生而神奇的领域。规律的作用是标出这片天地的脉络,听到理性的声音,这声音好比是探险者的指南针,旅行者的路线

图,三峡的航标灯。规律存在于创业的全过程,它解决着“从模拟到运转”中的问题,决定着创业销售的“点规模渗透”方法,它产生出必定成功的“三种典型模式”。

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对于中国的创业教育问题,我们不得不感叹,讲理论讲学术的老师也好,教授也好,也许并没有真的是一个创业者,而是理论的传授者,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们应用的实践中去,实践中才能学到和体会到创业学的真谛

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多少都会有一些断章取义的嫌疑,为了更好的体会创业学的真谛,极力推荐《民富论》。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我方观点: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何谓在校大学生?根据国际惯例,就是在大学上课继续学业的学生,否则一个离开学校十几年而保留学籍的人是否仍是在校大学生呢?什么是创业?创业具有怎样的特性呢?创业,创办事业,既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他的特性包括:1创新性 2目的性 3系统性 4风险性 5延续性、经常性——需要较长时间和经常活动 6规模性——包括事业规模和投入的时间精力的规模。由此可见,创业必须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大,绝非对方辩友所说的一小部分,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同时对创业者的性格、人格、心智、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又具有怎样特性呢? 首先,在校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促进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完善,包括人格的完善、心智的成熟以及人文素养的积累,而不仅是为了毕业后有出路; 其次,大学为实现这种成长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大学生有必要在这最合适的时间,做与之相适应的事,否则就是资源的浪费了; 再次,多数大学生的性格、心智、人文素养、创业的知识和能力都没有达到创业相应的标准; 第四,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正在为自身素质提高而努力的大学生而言,学习本身就需要极大时间和精力,如果再加上创业,那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综合在校大学生和创业这两者的特性,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弊皆有,但是弊大于利。诚然,创业机遇难得,合适的机会降临时确实不该放弃;创业活动可以提高创业能力;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创新力,是为利。但是这些利都是创业之利,如果放在大学阶段可就不同了。其一,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个人的成长这一根本任务,因为学习和创业都要倾注极大的时间和精力,而这很难做到兼顾。其二,大学生在没有全面成长,心智、品格不成熟,人文素养不深厚,只是不完备,能力有欠缺的情况下贸然创业,那不仅注定了失败,还会给未来人生带来阴影。其三,这样一批素质不高的创业者会导致创业的低水准,影响未来商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所以我方认为评判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弊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否有利于创业成功,是否有利于未来商业的高水平发展。创业本身没有错,一个在校大学生如果同时具备了知识、经验、心态、创新这四个条件,在遇上一个合适的机会,那么他当然也应该去创业。但是,对于广大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还不具备上述条件。所以,对于广大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在校大学生还属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没有完全成熟,还不能承担创业的各种压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校大学生还是把书读好要紧。创业可以说是急功近利的一种表现,不应该提倡。

在校大学生还生长在家庭的摇篮中,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还未具备创业的心理条件;学生所学的知识仅限于课堂,社会关系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难比别人多;很多大学生看到的都是著名人物的成功例子,自然把创业理想化;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出,年轻的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缺乏理智,还不是最好的投资阶段,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在较具规模的企业工作实践几年,积累下第一桶金,同时学习一些大公司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为自己的创业打下基础,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才高。

大学生在校期间搞创业必然会占用学习时间,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学习知识,而不是赚钱。如果大学生投资创业失败,反而会加重父母的负担。

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难题。主观上,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瞬间即变的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经营理念很大程度上还是书本上的经济理论。客观上,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气氛还欠火候,一些客户对大学生老板抱怀疑态度,大学生的经营能力还得不到社会认可。

大学生对市尝营销、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很难一下子胜任投资者的角色。

在校大学生创业还有关于心态、技术、资金等难题。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创业没有具备“风险意识”,没有责任感,没有想到要对公司、员工、投资者负责;同时忽视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在校大学生,没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资金有限,唯有利用专利、专业技术或者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多数创业者都是由技术人员向管理和经营人员转化的。所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把重点放在专业上,才能在以后创业拥有专业技术的优势。对于尚处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要暂时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服务、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而这些要求都不是在校大学生力所能及的。

反方攻辩小结: 大家好!我方观点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蔽大于利!刚刚我方和对方经过了激烈攻辩!非常精彩!现在由我为我方做个小结: 1.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我们在坐的各位有些是属于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还告诉我们创业对个人的要求很严格,需要多方的条件.然后又说提倡我们这一群体去创业.2.但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最成功的行业也很低!而他们却没有一个去创业,却要我们冒险去创业,这是什么道理? 3.众所周知,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而对方辩友也告诉我们创业也是需花费极大的精力,这不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呀!而大学时期是一去不复返的学习黄金阶段呀,怎么可以丢了西瓜捡芝麻呢?而对方辩友凭什么提倡我们去创业呢?又凭什么说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蔽呢? 4.在校大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完成个人的成长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这一任务和目的,就得在其位思其职,就得学习呀!而社会培养大学生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是企业家啊!那对方辩友凭什么鼓动我们去创业呢?? 5.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在校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个人长远的发展!但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那么低,能上规模的更少的可怜!这又怎么来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呢?这不是在严重的浪费社会资源吗?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好高务远,眼高手低,看不起蝇头小利,只看到第一桶金,心理素质不高,遇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创业的失败很可能会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啊!因此我们很有理由相信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什么是创业?它不是打辩论或是兼职打工这样简单,而是创立事业的过程。1 我们谈的是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弊问题而不是成功与否问题。即使创业没成功他所带来的其他利益还是很大的。即使创业失败了,丧失了金钱,花费了精力,受到了创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他们从创业过程,创业失败中所学的,将是他们受用终生啊!2 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 3 创业基金 4你认为学校国家会会让你处于 弊大于利的境遇中吗?

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存有学籍的学生.创业,即创立 事业.和其他活动一样,创业始终是部分人的行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选择的发长道路.因此,我方认为此辩题应以正在从事创业活动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证明其创业活动利大

于弊,向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但要注意的是利大于弊.并不代表着利益

最大化.例如苹果好吃,但并不说明苹果一定是最好吃的水果.其次,我们来看看在校大学生的特性.一,在校大学生已经接受过12年的基础教育,有相对完善的基础知识和人格.二,他们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群之一.三,大学校园内资源整合的优势是

完全走入社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此特性,我将从个人,国家,民族三个层面来论证我方观点.第一, 从个人角度.首先:专业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充实自我的必由之路.将所有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意识不到不足之后的有的放矢的学习.二者结合起来恰

是练就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修行!其次,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资源整合的优势.三个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将学习各门专业的人有机地聚在一起就是一组 黄金搭档 ,更何况知识

渊博的教授近在眼前,对于他们的创业我们翘首以待!即使创业失败了,丧失了金钱,花费了精力,受到了创伤!正所谓吃一x,长一智,他们从创业过

程,创业失败中所学的,将是他们受用终生啊!第二,从国家层面上说,创业成功当然好,促进经济发展.即使失败了,也能给其它企业提供经 验 教训,不致重蹈覆辙,提高创业质量,这对国家经济不也是一种促进吗?

第三,最有竞争力的民族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不应在别人的民族大力创新进取的时

候,悠然地坐在红木椅上闻着茶香.中华民族需要我们的创新.我们的努力,将推动了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发扬!首先,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实现。一方面,大学生个人特殊阶段的任务要求与创业本身是矛盾的。在校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备,社会化进程不充分,社会实践的时间精力等无形资本匮乏,而这些缺憾正是大学阶段所要提升与完善的,又是与创业所需难以匹配的。诚然,大学生需要人生历练,需要社会会经验。我们主张通过拓宽当前的教育手段,增加在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兼职打工来有益地补充。但这与盲目鼓励创业并不等同。创业与在校的必然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巨大。人生的每个选择都意味着得失,但今天的大学生应该理性的权衡。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是学习能力最强,可塑性最佳的时期。而大学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基础上,完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提升人格品质。指望创业来获得社会经验,并非大过,却不明智。以功利思想荒废学业,以浮躁氛围浸染学术,将物质的追求置于品格培养之上——从根本上讲,这与大学的超功利性取向是相背离的。打着“磨砺人生”的旗号鼓吹创业,以放弃学业为代价也只能换来失败,积累经验的初衷也只能导致抱憾终生。

其次,从社会良性发展的需求和现实来看。一方面,人才培育模式本身就考虑了人的发展阶段性特点,才组织对这一年龄段的人进行高等教育。个别令人尊重的成功案例不能掩盖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低成功率预期。当前大学生创业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信用体系亟待完善,这些都加大了大学生有形无形资本的无效投入。这在客观上闲置了教育资源的同时,又浪费了社会资本,可谓双失的下策。另一方面,在校创业这种单一的甚至是偏激的人才锻炼模式势必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匮乏,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多元的知识结构体系,使社会进步失去持续的智力支持。

利弊比较,是要以普遍性为基础进行衡量,在校大学生创业必然对个人、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然是弊大于利的。

二、大学生创业的弊端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学生普遍有如下优点:(1)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2)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3)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4)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5)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6)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7)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8)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大学生还可能存在一些缺点:(1)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2)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3)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4)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5)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6)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7)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放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8)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1.“人人都做经济人”,这是美国人的理念,也是市场经济的理念。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应该成为时代经济的弄潮儿。虽然大学生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但是从事一点创业活动,对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大有好处。是利大于弊的举措。2.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范例当属比尔·盖茨和艾仑。他们当年看准了商机,不惜辍学创业。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创业,哪有今日的微软江山?除了盖茨以外,还有迈克·戴尔,他大一(19岁)的时候创办戴尔公司,33岁的时候就成为拥有200亿美金的大富豪,名列全球富人榜第十。被称为“一辆飞奔的金钱列车”。3.现在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与其等待别人安排就业,不如自己动手创业。即使十个人有一个成功,也会带来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加,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4.大学生创业是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极好途径。重庆三中的一个学生,在上大学之后,自己发明了一个永不滴漏的水龙头,以技术参股投入生产,利润丰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比躬行。”这句话对文学而言是这样,对经济活动、商业活动、技术活动而言更是这样。当年盖茨要同他的一个同学开发财务软件时,他的同学说,等我将大学课程全部学完,我才有能力开发你所说的财务软件。几年时间过去了,当那位同学学明白的时候,盖茨已经绕过了原来的程序,开发出比那个软件快捷1000倍的新的财务软件。5.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当年戴尔的同学大学毕业到处找工作时,戴尔已经是到处招募人才的大老板了。6.一个人能否成功,创业意识至关重要。天桥把势,光说不练,到头来将一事无成。青年人是最少保守思想的,在大学就尝试创业,显然对今后的成功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中国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差,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之间往往形成这样一种反差:在班上,中国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是毕业后甚至没毕业,美国的学生就自己看准了方向,创办了公司,准备开发产品。然后请几个高人制定一个开发方案。然后请中国学生做开发人员。最后争大钱的是美国学生,而出大力的是中国学生。7.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大学生创业可以让他们经历风雨。现在是网络时代,一切步伐都在加快。在美国硅谷里流行着这样一句格言:一个人30岁不成功这辈子就很难成功了。IT是年轻人的事业,过了这个年龄头脑就会变得迟钝,思想就会变得保守。8.国家之所以建立创业基金,目的就是鼓励能创业的人都去创业。大学生更应该走在前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也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利: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功后还可以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给他人带来就业机会,是一种群众利益。即使失败了你也已经获得了一次能力的锻炼,或得了一次洗礼。创业的弊:耽误学习的时间,(在如今的大学讲究的是自主学习,身为一个大学生合理安排你的学习时间,至于学什么,也要有轻有重合理安排)成功率低,消耗过多的精力,那我们学校为什么还要搞如此之多的活动,他们也耽误我们的时间啊,辩论赛也是啊,难道就因为辩论赛耗我们的精力而参加,那您为什么又参加了呢。创业可能会失败就不去,辩论赛也好,什么都好,都有可能失败,难道我们就不去做吗? 对方辩友说时间是有限的,可谁不是这样呢,谁在解释自己的身份不是有2个以上的身份呢,我们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别人的老师。我们可以是儿女,也可以是自己儿女的父母,我们哪一个人不具备多重的身份呢?哪一个不具备多重的要求呢?难道就没有人能把他们都做好吗?我做了个好学生,就不能做别人的良师吗?今天我们的辩论赛不也是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吗?成功与失败都是次要的啊~ 如果一位同学学习的成绩不好,我们能说他求学的过程就是弊大于利的吗?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收获!创业过程中的确会遇到困难,但正是创业会让他去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参加的四系联谊只有一个冠军是成功的难道我们就认为辩论赛是弊大于利的吗?(概率上)考研的成功率只有90%,人一生恋爱成功也只能成功结婚一次,难道我们就认为弊大于利吗?

“不可兼得”和“难以兼得”搞混了 事实上,大造出这些产业的人,也往往不是在大学阶段大造出来的。微软称霸一方时,盖茨同志都已经年纪不小了;新东方声名显赫时,俞敏洪老兄也已经工作多年了。所以说,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能开始做点儿小本经营,每月能赚个两三百(如今或许是三五百了)的吃饭钱,应该就算是成功的了。如此说来,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就不那么难,而且计划与现实的差距也就不那么大了。

首先,创业有助于大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认识。我们要把白纸上的黑字变成自己的,不只要读读背背,还要把读过的背过的放到社会中去实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他们,而我们具体的实践也将成为理论知识新鲜血液的来源。江主席的四个统一中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创业将赋予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闻了。古时学而优则仕,今日是学而优则食,为了吃饭,我们必须尽早考虑就业的问题。作为人才,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极佳的知识构成固然重要,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是不可少的,而且我们对工作经验的培养只可提前不可滞后。因为我想人才市场的用人单位会很好地以行动来诠释“择优录用”这四个字的。

再有,创业会让大学生早日认识社会。我们一直读书而不是读社会,且不论中小学校园的封闭性,就算如今开放的大学也只是半个社会而已。校园里人际关系的简单和书卷香的浪漫文饰了现实的残酷,以致天之骄子们一走出校园就被社会的复杂和现实吓一大跳而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反差,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社会,慢慢学会承受,不是一个很好的缓冲么?

最后,创业是减轻家庭负担的好途径。我们手心朝上,父母整日奔波。我们要减轻他们的负担,就从现在开始,赚一份自己的薪水,也许并不多,但对于父母和我们自己来说却会是一笔大的财富。在座的各位,你们认为呢?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是一条自我完善之路。学习与工作并进,也许会很忙碌。但四年后我们一定会是这样一个人:他知识过硬而富于变通,他理想远大而敢于直面人生,他稳重成熟而不失青春活力,那是何等的令人向往呢?

也许会有人说,工作会耽误学习,可是,一个不能学会权衡而找到二者完美结合点的人,又怎能处理现代社会各种复杂关系呢?对于聪明而勤奋的你摸索出一条促进学习的创业之路,应该不是难事吧?

基于以上种种,我方有理由再次大声说:大学生创于利大于弊。

下载工作还是创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还是创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过年算账 创业挣钱还是打工挣钱

    过年算账:创业赚钱还是打工赚钱? 2016-02-03来源/硅发布 到底打工赚钱还是创业赚钱?曾任职微软、谷歌等大公司,并在系列创业公司打拼过的 Dan Luu 最近写下 Big company vs. sta......

    大学生是就业难还是创业难

    大学生是就业难还是创业难 2014年,我省有约43万大学生,比2013年多了3万;武汉地区大学生也达到30万人,加上去年55000名毕业生未找到工作,两相叠加,2014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武汉市......

    大学生就业好还是创业好[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一直很困难分辨,但是我觉得因人而异,就业是为了扎实自己的经验,学到自己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可以稳扎稳打的一步一步的走上高层,创业,如何弄到第一桶金很难,有......

    辩论赛: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正方立论陈词 一、在全国各大校园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同学们摆地摊,卖杂志、报纸,开店铺经营。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大学生创业是利......

    互联网时代,你是创业还是就业

    互联网时代,你选择打工还自主创业? 打工与创业有什么区别,有人说都是为了赚钱,都是为了生活…… 1.打工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饭,创业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思考吃饭; 2.打工是靠别人给自己......

    作文题目和分析:回乡创业还是留在大城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1.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2.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

    考研 工作 还是考公务员

    提早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你选哪一条? 90后择业故事◆ 见习记者胡琼兰 找工作:在多项选择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 当众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园招聘会上排队投简历、做自我介绍的时候......

    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由辩论资料

    自由辩论环节的资料 (反驳结果问题)不可以用一件事情可能出现的结果来衡量这个事情的好坏。例如:捐血。同理大学生创业也是。同理大学生干其他事情也是耽误了学业等等,那么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