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局推行三维责任管理构建无照经营管理新模式
今年,××区工商局创新工作管理模式,制定出台了《××区工商局三维责任管理工作意见》,以无照经营管理为载体,推行三维责任管理。通过建立岗位责任、运作流程、效能管理等三维责任管理机制,构建了以网格化监管为基础,以岗位职责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目标任务管理为手段,以效能管理为抓手的无照经营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
_至_月,督促引导___个无照经营户转办营业执照,占全区经济主体总数的__._%,抄告相关部门__户,立案查处无照经营案件__起,案值__万元,罚没__.____万元。
一、建立责任机制
_.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区工商局无照经营监管制度》,将无照经营监管工作细化、流程化。一是分工负责。在明确工商所主要监管职责的同时,按照各股室职能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各股室的配合监管职责,做到分工合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如:注册股负责全局无照经营监管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负责抄告文书的汇总转送和分流督办;检查大队负责查处区局交办的重大无照经营案件,对工商所在无照经营监管中遭遇的阻力给予支持协助;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无照经营监管软件的培训,网络及数据库建设、维护,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等。二是规范流程。明确无照经营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巡查、发现处理、信息采集录入、分类处置、复查、抄告、查处、反馈等环节,根据职责分工,分别明确各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及期限,实现无照经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
_.推行网格化监管。一是辖区网格化。各工商所对辖区开展调查摸底,按照“大小适中、边界清晰”的原则,结合区域特点,合理调整原片、段区,以道路中央等没有经济主体存在的“线”为分界线,将辖区重新划分为__个界线清晰的独立的网格。二是定岗定责。将网格合理的分配给工商所巡查监管员,每个巡查监管员负责若干个网格。实行网格责任人制度,巡查监管人员为网格的责任人,明确每一个网格的监管人员、监管职责、监管要求、监管目标。三是巡办分离。建立综合组、巡查监管组、执法组三组并行的工商所工作运行模式,实行巡查监管和执法办案职能分离制度,专门成立一支执法队伍,增强基层执法办案力量,强化对无照经营户巡查的后续监管执法,保障巡查有质量,查处有力度。
_.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按照“谁审批、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政府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机制。促使区政府将无照经营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常规的长期的工作来抓,专门下文成立××区查处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执法队。综合执法队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领导,工商、卫生、环保、公安、交通、文体、城监等联席会成员和各乡镇、街道派人组成,并各设一名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综合执法队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成员单位书面申请,开展执法行动。负责查处行业性的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社会危害严重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切实实现政府统一领导,工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街道以及居委会、村委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运作机制
_.开发三维责任管理平台。专门成立由信息技术股、监察室、业务股、工商所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小组。项目组人员分工负责开展软件需求调查、设计开发,建立起集网格电子地图、综合业务系统、工作部署、落实反馈、工作督查等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网格、市场主体、责任人的准确定位和对各项工作任务的电子化操作管理。一是建立网格电子地图。将辖区网格按照“工商所代码+网格编码+经济户口序列码”的原则进行统一编码,并制作电子地图,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定位每个网格和网格内的经济主体。二是建立工作项目模块。确立无照经营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农资管理等工作项目,并为每个工作项目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操作流程、执行要求、统计报表等工作规范,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开发具备工作部署、操作执行、报送反馈、督促检查等流程的软件管理模块。目前,已根据无照经营管理制度等工作规范开发试用了无照经营管理模块,实现了无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有机链接,搭建了信息化管理操作平台。
_.建立动态无照经营户口。网格责任人通过巡查摸底,将无照经营户基本信息,包括经营者姓名、经营范围、经营地址、开业日期、前置情况、处置情况等,录入三维责任管理平台系统无照经营管理模块,建立无照经营电子监管台账。网格责任人根据电子台账信息,对无照经营户实施跟踪监管,并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及时更新电子台账信息,形成一个适时动态的无照经营“经济户口”,做到对辖区无照经营户一目了然,对无照经营户变化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_.实施动态监管。一是统一指挥。由注册股对全局无照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指挥,通过三维责任管理平台系统,根据无照经营电子监管台账动态信息,及时对无照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发出指令。如对新发现的无照户根据具体情况发出督促限期办照、抄告相关职能部门、立案查处等指令,对相关部门抄告件
发出调查、责令办理变更、注销等指令。工商所通过登录平台系统接收工作部署指令信息,组织抓好落实,并录入反馈信息。二是流程运作。通过三维责任管理平台,按照无照经营监管分工和流程,实施部署、落实反馈、检查督促等适时互动操作管理,根据操作记录和信息录入,管理平台准确记录各岗位责任人履行职责落实巡查、发现处理、信息采集录入、分类处置、复查、抄告、查处、反馈等环节工作情况,为评价干部工作绩效提供原始的依据。三是工作例会。每季度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和工商所召开一次无照经营监管工作会,通报交流各单位阶段无照经营监管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工作中的困难及问题,制定解决办法与措施。四是综合执法。注册股根据无照经营电子监管台账动态信息,对集中出现的靠单个部门整治有困难的行业性、区域性无照经营以及“钉子户”,如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以及饮食、美容理发、网吧、娱乐等行业,制定整治计划上报区政府,由区政府统一组织综合执法队开展专项整治。
三、建立效能机制
_.加强工作督查。将无照经营管理工作列为重点督查项目,注册股采取查看三维责任管理平台记录和深入辖区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无照经营管理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并实行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督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对经通报督促后仍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移交效能办进行效能督办。
_.加强效能督查。成立效能办,由纪检组长兼效能办主任,制定效能督查办法,强化对干部履职效能督查。效能办根据注册股的申请,进行初步调查了解,核实后发出督查督办通知单,采取措施予以跟踪督办。并根据效能督查情况,制发《效能督查通报》。承办单位对督办的工作不重视,无故拖延,未能按时整改的,追究承办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责任,视情况予以效能戒勉谈话、效能告戒。
_.实施绩效奖惩。将无照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重点纳入绩效考评内容,《效能督查通报》直接作为干部年终绩效扣分依据。将年度文明单位奖、评先评优、干部推荐任用纳入绩效奖惩范围。凡是被效能戒勉谈话、效能告戒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扣减年终绩效奖励。
第二篇:构建新机制推行新模式
构建新机制推行新模式
全力打造可持续型林业生态示范镇
库庄镇位于襄城县中北部,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人口5.8万人,辖29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236个村民组。311国道、103线、S238线、岗高线等道路从境内穿过,新修的县城三环路与我镇“井”字型乡村公路网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近三年来,库庄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城镇绿化建设一体化,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镇先后投入360余万元,目前已形成6.2余万亩的生态示范林网,新打及维修机井365眼;新建及维修桥涵655座;整修田间生产道路105公里,硬化道路57公里;开挖疏浚沟渠231公里;新植杨树、大叶女贞11.8万株。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路、沟、河、渠绿化率达到98.6%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7.5%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46%以上,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31.4%以上。完成道路绿化50条共86公里,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率达95%以上,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2%。逐步形成了宜人宜居的绿化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一致的良好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组织到位,领导有力,方向明确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生态林业绿化建设指挥部,制定了造林绿化目标任期考核责任制和村绿化点制度,坚持定期对造林绿化进行研究、部署和检查。同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管区区长及农林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规划全镇的造林绿化工作,立足长远,求真务实,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了科学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分工明确,细化责任。为全镇造林绿化工作的长期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二、加强宣传,增强意识,全民参与
近年来,每到春季造林季节,镇党委、政府都要召开全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动员群众在“四旁”植树,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承包荒地。并通过各村广播、张贴标语和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全镇每年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0余份,举办造林技术培训班两期。通过宣传及指导,广大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高涨,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全镇造林绿化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深入开展群众义务植树活动,在镇、区、村逐级建立了义务植树登记册,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植树质量,做到了义务植树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三、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思路清晰
在对全镇林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详实的生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出台了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执行,不拖延、不打折,稳步推进,注重实效。二是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确立了“农业铺摊子、道路划格子、林木镶边子、调整填空子”的总体思路,着重做好“三抓一创”,即:一抓道路绿化,二抓农田林网,三抓重点项目;争创生态林业建设示范乡镇。三是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生态林业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打造了环线有精品、产业有亮点、农田成网格、整体上规模的生态林业建设格局,使全镇整体绿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林业建设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四、健全机制,责任到户,狠抓落实
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包括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考核激励制度等,为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在绿化整体推进过程中,始终做到领导监督、自觉监督,责任到人、落实到人,逐级落实造林绿化责任,对镇、村、组三级干部实行“四包四定”责任制(即:镇机关干部包区,区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农户、包地段;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定奖罚)。二是建立有效考核制度,抽调造林绿化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督查考核队,严格按照绿化标准及责任划分,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进行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三是完善奖惩制度,对考核中合格及优秀的相关责任人给以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对考核不过关的各级责任人进行问责,并根据情况给予惩罚。
五、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我们以路、沟、河、渠为“骨架”,应栽尽栽,不留空白;以农田林网网格为“血肉”,面积控制在300亩以内。全镇6.2万亩耕地,共建成合格农田林网网格290个,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控制率达到97.5%。同时,以乡镇驻地、村庄绿化为重点,全面推进镇村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在镇机关、学校、重点企业开展绿化达标单位创建活动,全镇90%以上单位达到绿化达标单位标准,镇区绿化覆盖率由原来30%提高到38.2%,为库庄镇的绿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创新机制,强化管护,稳中求胜
我们时刻关注已经取得的绿化成果,不断摸索出新的保护方法。一是各管区成立林木管护大队,将60多名专业管护队员分配到各村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镇、区、村、组四位一体的护林网络,确保了全镇绿地林地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杜绝了乱砍滥伐、违法侵占、随意破坏林木绿地现象发生。二是密切关注季节交替、旱涝情况下易发多发的病虫害,充分发挥森林病虫害测报点的作用,坚持定期开展病虫测报与防治工作,杜绝了重大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及森林火灾的发生。三是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对镇区内的古树名木,一一进行登记造册,健全完善保护措施,指派专人养护管理,确保古树名木生长得到有效监护。
二〇一一年九月七日
第三篇:酒店经营管理有方-中低档酒店管理新模式
中低档酒店管理新模式
中低档酒店从广义上讲是指具有一定服务水平,配套设施完善,价位适中的一、二、三星级涉外酒店,和与之档次相当的社会旅馆。这部分酒店在我国数量巨大,总数在一万家以上,并且占有主要的旅游、商务出行消费者市场,在酒店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中低档酒店管理模式主要有:自建自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管理以及特许经营,连锁加盟。其中绝大多数是自建自营。在2000
年初我们随机对北京城区
家中低档酒店调查中
(以二星级为主,部分一、三星级酒店和社会宾馆),96%
是自营,4%
对外承包,没有一家聘请专业酒店管理公司进行委托管理或连锁加盟。
中低档酒店目前的运营状况没有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各种管理模式在现阶段都遇到一些制约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这就迫切呼唤管理模式的创新。
调查中我们感到,目前中低档酒店最需求的是:品牌、管理技术、改造资金,而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就是酒店管理公司。那么,新的管理模式就要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即连锁加盟与委托管理结合,并辅助以少量资本投入。具体到模式名称,可以称为连锁经营管理。这便是中江之旅酒店管理公司在几年的经营实践中探索的新的商业模式。
新模式的主要运作方式
以连锁经营的方式输出品牌、管理技术和营销网络。为了保证品牌技术的规范完整输出,同时输出掌握管理技术、熟悉品牌内涵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方面又有委托管理的痕迹。为了稳固与业主的合作关系,我们大多数中低档酒店在设备配置或改造方面需要一些资金,管理公司再发挥投资公司的职能,向业主投入少量的资金,进行酒店改造。
新模式的优势和制约条件
新模式的优势主要是可以解决目前中低档酒店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化酒店管理公司与酒店业主之间可以建立起长久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经营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知名度;促进中低档酒店业的整合和发展;加快我国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基础工作;拓展社会资本投资的领域。
推行新模式的制约也是明显的:作为一种综合输出方式,对酒店管理公司的运作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品牌和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以及融资渠道或战略投资伙伴,虽然新模式可以弥补单纯输出一个管理内容的不足,但如果特别欠缺哪个方面,目前其发展空间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通畅的产权交易市场对新模式也有巨大的影响,这两方面我国都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的地步。
新模式发展的初步思考
首先,要完善中低档酒店管理的品牌建设、技术开发、市场研究,这是酒店管理公司的责任。新模式的基础还是输出酒店管理技术和品牌,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产品,先是看产品如何,酒店管理的品牌也是如此。
其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本市场的资源,寻求资本市场对该领域的投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低档酒店的发展也会越来越纳入社会资本运作中,对新模式的发展必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再次,要利用国有体制、某些政府行业系统的酒店资源优势,结合资本市场的运作,有望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新模式是否适合我国中低档酒店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共同探索。
第四篇:构建学习共同体 探索管理新模式
构建学习共同体
探索管理新模式(范文)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初中,几年
前教学质量平平,在全县十多所初中学校中位居中下。
穷则思变,几年前我们大胆实施了以“构建班级学习共
同体”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但在改革的实践之中,我们
发现那种传统的班级管理完全依靠班主任的管理模式
阻碍了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我们才逐渐意识到,课
改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同班级管理
模式的创新结合起来。因而,我们在实践之中开创了“班
级组”班级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构建班级教师全员参与
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一、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为建立班级组制度奠
定基础
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我校这几年课改的核心,我们确定以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为学校课改的核心缘
于农村初中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不利现状。农村家庭
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留守儿
童的比例大,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多,家庭教育不足,甚至出现“真空”。
我曾对所在学校的学生家庭情况作
了调查统计,全校不到
400
名学生中,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比例竟占到了总数的57.5%。其中留守儿童的比例
占
17.5%,组合家庭的比例占
37.5%,单亲家庭的比例
占
22.5%。我还对学生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作了调查统计,小学毕业的比例占
20%,初中毕业的比例占
72.5%,高
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占不到
10%。这一组数据让人
触目惊心啊。这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鉴于这种不利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充分调动并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作用,在班级中构建学生与学
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帮、互助、互学的团体,分享各
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
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队具
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团队就是我校这几年
课改着力构建的“学习共同体”。
在课改中,我校各班所有的学科老师都参与到不
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中,去担任指导老师。这些教师,在共同体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
他们行使了班主任职责,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班主任角
色。
二、建立班级组制度,构建教师全员参与的班级
管理模式
我校“班级组制度”建设的具体做法是:
取消“班
主任”这一传统称呼,由一个班的全体教师组成班级组,班级组作为一个集体,对班级实施管理,共同承担责任。
班级组成员民主推选班级组组长,负责作好班级管理的统筹和协调工作。班级组建立好之后,在班级组组长的统一分工和
协调下,班级组成员分工到班级中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中去担任指导教师。
我校各班在课改中构建起了不少的有助于激发学
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学习共同体。其中,学生参与面最广的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小组”,参与面
达到了
100%。我校各班的学习小组一般由
5~6
人组成,每个班大约有
6~7个学习小组。班级组的建立,在组
长的统一安排和协调下,把班级组成员分配到每一个
学习小组中当指导老师,由一个或两个教师负责和指
导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我们完全有精力和时间把班
主任工作做得更加精细。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
较大。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
较多。他们学习基础差、习惯差,还往往厌学。在传统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情况下,对这些家庭教育严重缺
失的留守儿童的关爱是不够的。毕竟班主任一个人管
理几十个学生的一个班级精力是不够的。针对这种农
村学校特有的教育现状,我们在课改中的班级学习共
同体的建设中,每个班均成立专门帮扶留守儿童的“关
爱学习小组”。并让班级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指定辅导、关爱一位“关爱学习小组”的留守儿童。这种“一对一”的关爱和帮扶大大地弥补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滋润了他们干涸的心田。
三、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突破习惯
几年前,在我们实施班级组管理班级的制度之处,除了受到不少老师支持之外,还免不了某些老师的抵
触。针对这种部分老师在对待班级管理中的推卸、观望、迟疑心态,学校想了不少的办法。老师的这种对班级
管理责任的推卸,其实是长期以来“只教书,不育人”
习惯的延续。鉴于此,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宣传与动员
工作。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分年级动员,学校领导
干部也带头加入班级组。慢慢地,这部分迟疑的老师
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班级组的工作中去了。
要改变一种传统与习惯仅凭思想动员工作是不够的。为了让学校全体老师参加到班级组的工作中来。学
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班级组工作制度,规定每个老师
都要参加到各班的班级组中来,并明确了班级组组长、成员的具体职责。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下来,学校老师的观念、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在班主任管理制度下,面
对班上的“问题学生”,学科老师总会在班主任面前抱怨,求助。但当我们的学科老师融入班级组之后,面对同样的问题,老师都会相互商量着如何帮助学生。同样的问
题,学科老师的表述从“你班”变为了“我们班”,从“你
还不管管”变为了“我们商量,看有什么法子”。这里
变的是学科教师的观念和心态,他们已由以前“只教书,不育人”班级管理旁观者转变为了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融合与探索
班级组制的建立让学科教师充分地参与到了班级
管理中来,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却往往会因教师
个人的教育理念和风格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分歧。王老
师为人幽默,管理学生喜欢循循善诱;
张老师雷厉风行,刀子嘴,豆腐心,对学生要求严格;
黄老师做事仔细,对学生关心细微入至,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做得点滴
不漏……这里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班级组成员时常会出现分歧,甚至有时还会让班级组成员之间彼此不悦。我们在建立班级组之初,还需加强对班级组的培
训,要让班级组成员在思想的碰撞中形成共同的价值
观,让班级组在学校办学目标的引领下确定好班级组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除此以外,学校还
应定期召开班级组交流会为班级组成员之间经验的交
流与分享搭建平台。最终要让班级组成员在班级管理
中求同存异、既分工又合作、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强大的班级管理合力。我校突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传统模式,建立班级组
制度,让所有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种班级管理
模式的改变给学校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变化。它集中了教
师的智慧,优化了教师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力。
最重要的是学生被全面关注,便于分层教学,大大激励
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弥补了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五篇:构建学习共同体 探索管理新模式
构建学习共同体
探索管理新模式
摘要:
班主任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因工作压力和责任太大,而让现在不少
中小学陷入“班主任管理怪圈”,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严重。鉴于此,本文在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
基础上,建立班级组制度,目的在于构建班级教师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新模式。让班级组成员分工担
任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教师,这样优化了教师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力,学生被全面关注,弥补
了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足。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班级组
团队
校的基本单位是班级,一所学校班级管理水
学
平直接决定着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鉴于班
级管理的重要性,当前各中小学在学校管理中特别重视
班级管理。据我所知,不少学校尽管非常重视班级管理,但就班级管理模式而言却显僵化。若去考察我们当前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你会发现很多学校基本上采用的是以
班主任制度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但现在这种单一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却慢慢地表现出它的弊
端。自教师绩效工资实施以来,为确保班主任权益,各
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津贴制度。可随着班主任待遇的提
高,不少学校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班主任怪
圈”:
班主任管理制度—实施班主任津贴—更多任务量
—提高津贴—再加大工作量—教师不堪重负,不想当班
主任—再提高津贴—工作量再次变大。结果是班主任责
任被无限放大,几乎是一个人“包班”管理,而学科教
师“只教书,不育人”这一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不少优秀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制约了不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初中,几年
前教学质量平平,在全县十多所初中学校中位居中下。
穷则思变,几年前我们大胆实施了以“构建班级学习共
同体”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但在改革的实践之中,我们
发现那种传统的班级管理完全依靠班主任的管理模式
阻碍了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我们才逐渐意识到,课
改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同班级管理
模式的创新结合起来。因而,我们在实践之中开创了“班
级组”班级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构建班级教师全员参与
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一、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为建立班级组制度奠
定基础
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我校这几年课改的核心,我们确定以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为学校课改的核心缘
于农村初中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不利现状。农村家庭
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留守儿
童的比例大,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多,家庭教育不足,甚至出现“真空”。
我曾对所在学校的学生家庭情况作
了调查统计,全校不到
400
名学生中,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比例竟占到了总数的57.5%。其中留守儿童的比例
占
17.5%,组合家庭的比例占
37.5%,单亲家庭的比例
占
22.5%。我还对学生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作了调查统计,小学毕业的比例占
20%,初中毕业的比例占
72.5%,高
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占不到
10%。这一组数据让人
触目惊心啊。这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
鉴于这种不利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充分调动并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作用,在班级中构建学生与学
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帮、互助、互学的团体,分享各
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
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队具
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团队就是我校这几年
课改着力构建的“学习共同体”。
在课改中,我校各班所有的学科老师都参与到不
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中,去担任指导老师。这些教师,在共同体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
他们行使了班主任职责,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班主任角
色。
二、建立班级组制度,构建教师全员参与的班级
管理模式
我校“班级组制度”建设的具体做法是:
取消“班
主任”这一传统称呼,由一个班的全体教师组成班级组,班级组作为一个集体,对班级实施管理,共同承担责任。
班级组成员民主推选班级组组长,负责作好班级管理的统筹和协调工作。
班级组建立好之后,在班级组组长的统一分工和
协调下,班级组成员分工到班级中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中去担任指导教师。
我校各班在课改中构建起了不少的有助于激发学
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学习共同体。其中,学生参与面最广的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小组”,参与面
达到了
100%。我校各班的学习小组一般由
5~6
人组成,每个班大约有
6~7个学习小组。班级组的建立,在组
长的统一安排和协调下,把班级组成员分配到每一个
学习小组中当指导老师,由一个或两个教师负责和指
导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我们完全有精力和时间把班
主任工作做得更加精细。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
较大。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
较多。他们学习基础差、习惯差,还往往厌学。在传统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情况下,对这些家庭教育严重缺
失的留守儿童的关爱是不够的。毕竟班主任一个人管
理几十个学生的一个班级精力是不够的。针对这种农
村学校特有的教育现状,我们在课改中的班级学习共
同体的建设中,每个班均成立专门帮扶留守儿童的“关
爱学习小组”。并让班级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指定辅导、关爱一位“关爱学习小组”的留守儿童。这种“一对一”的关爱和帮扶大大地弥补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滋润了他们干涸的心田。
三、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突破习惯
几年前,在我们实施班级组管理班级的制度之处,除了受到不少老师支持之外,还免不了某些老师的抵
触。针对这种部分老师在对待班级管理中的推卸、观望、迟疑心态,学校想了不少的办法。老师的这种对班级
管理责任的推卸,其实是长期以来“只教书,不育人”
习惯的延续。鉴于此,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宣传与动员
工作。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分年级动员,学校领导
干部也带头加入班级组。慢慢地,这部分迟疑的老师
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班级组的工作中去了。
要改变一种传统与习惯仅凭思想动员工作是不够的。为了让学校全体老师参加到班级组的工作中来。学
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班级组工作制度,规定每个老师
都要参加到各班的班级组中来,并明确了班级组组长、成员的具体职责。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下来,学校老师的观念、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在班主任管理制度下,面
对班上的“问题学生”,学科老师总会在班主任面前抱怨,求助。但当我们的学科老师融入班级组之后,面对同样的问题,老师都会相互商量着如何帮助学生。同样的问
题,学科老师的表述从“你班”变为了“我们班”,从“你
还不管管”变为了“我们商量,看有什么法子”。这里
变的是学科教师的观念和心态,他们已由以前“只教书,不育人”班级管理旁观者转变为了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融合与探索
班级组制的建立让学科教师充分地参与到了班级
管理中来,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却往往会因教师
个人的教育理念和风格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分歧。王老
师为人幽默,管理学生喜欢循循善诱;
张老师雷厉风行,刀子嘴,豆腐心,对学生要求严格;
黄老师做事仔细,对学生关心细微入至,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做得点滴
不漏……这里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班级组成员时常会出现分歧,甚至有时还会让班级组成员之间彼此不悦。
我们在建立班级组之初,还需加强对班级组的培
训,要让班级组成员在思想的碰撞中形成共同的价值
观,让班级组在学校办学目标的引领下确定好班级组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除此以外,学校还
应定期召开班级组交流会为班级组成员之间经验的交
流与分享搭建平台。最终要让班级组成员在班级管理
中求同存异、既分工又合作、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强大的班级管理合力。
我校突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传统模式,建立班级组
制度,让所有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种班级管理
模式的改变给学校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变化。它集中了教
师的智慧,优化了教师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力。
最重要的是学生被全面关注,便于分层教学,大大激励
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弥补了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
参考文献
[1]
薛焕玉
.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
[J].中国地
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