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人才论文征文重点课题研究参考要目.doc
附件:
重点课题研究参考要目
一、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研究
电力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市场化运作
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迫切性
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趋势
校企关于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
电力行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构建人才平台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二、就业问题研究
市场经济与市场就业
电力行业人才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高校毕业生诚信建设与就业研究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问题研究
实施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 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构成及其内容研究
规范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实施电力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作用、意义及实施细则研究
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质量问题研究
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人才资源整合与管控研究
人才引进与使用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人才评价与考核及其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高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人才培训质量的途径和措施研究
人才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工作的作用
人才向心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意义及其案例 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人事外包
五、员工管理问题研究
电力企业员工结构的现状
学习型员工团队的建设
电力职工心理压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疏导
政工人员在提高员工“精神效益”中的作用和方法 建立和谐的人力资源用工市场研究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员工管理
人才激励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六、其他问题研究
第二篇:电力管理和研究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
维修电工技师技能
职业技能鉴定论文
电力管理和研究
单位全称: 学员姓名:
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
摘 要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济发展是电网公司的职责,那么如何更好的令电力企业更好的为地方为人民服务,这个和电力企业管理就分不开了。本人在电力企业管理岗位任职多年,对电力管理略有心得,想和大家分享。电力管理中,安全是第一位,没有安全的生产就没有安全的用电,所以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积极制定各项防范措施、规章制度;光有安全,忽视了优质服务,这个也是不行的,这就要不断完善电网配置,加强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从根本上对服务进行全面提升。前线工作要做好,这就离不开后勤保障工作,电力物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担负着更好服务主业,保障主业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责任。总之协调全面,稳步发展是电力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岗位、安全、优质服务、电力物业。
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
引言: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作为文明时代的产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如何更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这个是摆在每个电力人的面前的问题,“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将电力企业管理好,这个就是我们的目标。
一、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必须摆在首要的位置。
本人从事电力工作多年以来,目睹和学习过多起安全责任事故,对由于安全事故对电网造成的损失历历在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十二个字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非常辛苦。比如本人早年在水电站任站长时,就看到过部分老员工凭着先入为主的观念,麻痹大意,对具体情况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准备进行强行操作,后来我及时阻止了这个操作,要求班组再根据操作规范和流程仔细梳理一遍问题,发现问题不是一直认为的那样,大家也避免了一次对机器设备损坏的事故,通过这个事情,我也非常深刻理解到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是何等重要的问题。电力企业工程点多、面广,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焊接作业等高危作业频繁,所以安全生产对于我们这个高风险行业来说,其意义更加重要。纵观事故产生的原因,不难看出是大家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在对待安全生产上面不能有半点的麻痹大意。1.1健全各项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
安全操作流程的建立的依据是根据多年来事故总结的教训和理论上的依据而编制的,这本生对规范我们操作行为有很大指导性作用,我在管理岗位上时,就常常提醒各位员工,操作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章制度来,切不可因为自己是“老手”忽视对最基本的检查工作。由其现在在物业工作中涉及面点小面多,不仅要监管好自身的安全问题,还要监督好外包单位施工人员的安全,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将安全工作做到为。在日常工作汇总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安全方面的知识。对施工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考核,加深职工对安全知识的深刻认识。
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
1.2加强职工的业务素质培养。
我在平时班前会和日常科室会议时,主动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除了应知应会的内容外,针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现状,进行预案演练,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还要求老职工更应该起到模范作用,对上岗不久的新人应该言传身教,使他们在熟记规程的前提下,从业务技术角度为其打牢安全基础。1.3建立各项应急预案。
尤其是受天气的变化,台风,暴雪的影响以及其他突发情况的发生。电力部门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完整的应急预案。比如今年的“非特”台风,正是根据制订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非常全面和到位,及时组织大家全面抗击台风,景宁电网也安然无恙的挺过台风期,这个也和日常大家的重视分不开。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规范电力生产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1.4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方法。
根据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各项管理方式、手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以我多年经验来看,事故出现的原因和安全基础不够夯实,责任制度不明确等问题分不开,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着力点放在预防上,从源头查堵漏洞。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坚持逐级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另外还要提高认识,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做好优质服务,保障供电安全
电力企业是基础性、社会性、服务广泛的企业,但目前存在部分电力设施不完善,供电不稳定等现象。部分职工的服务意识的不强烈,对客户需求不明确等问题。作为公共服务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往往体现在服务的提高上,我认为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
2.1加快电网发展,强化电网管理,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要。
优质服务是建立在“电网坚强”基础之上的。通过在电力物资公司管理岗位上,我就看到近年来随着用电户的不断增多,设备不断增加,而且欣喜的看到我们电力企业对设备产品不断进行更新和换代,为了能将电网发展的更加稳定,不断强化电网的管理,所以我们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前规划好电网,不断强化电网建设,加快电网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解决好客户反映较大的停电和电压质量问题,为优质服务提供坚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基础。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大力运用经济、技术和舆论手段,同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电力资源,确保电网在用电高峰期间安全稳定供电,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2建立学习型企业,为优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思路,加强公司员工的学习沟通交流,加强服务文化建设,促进员工价值观的正确建树和共同进步。近年来我们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成立培训中心等部门,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并且和县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合作开设多种培训业务,加强员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造就一支懂管理、善营销、会策划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市场营销服务队伍,以适应现代电力营销服务的需要,为客户提供方便、畅通、高效的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手段。
三、关于电力物业公司管理的心得
电力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保障电力企业运行的稳定和顺利,就离不开后勤保障公司,而电力物业公司就是为此而产生,服务主业,令主业专注完成电力生产。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电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物业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整个供电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1招募合适的人员,拓宽业务路径。
由于工作涉及到工程维修,汽车车队安排,以及保安的管理。所以招募选择合适的人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被招募的人员应该有工作责任心,能够完全
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
胜任自己的工作,确保工作按时,保质的完成。其次。要根据各工作的特点,选择专业的人员。工程维修应选择熟练的技术工为关键,汽车驾驶员则需要选择数年驾龄的年轻人,相反保安则选择以相对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为主。这样才能符合各项工作的特点。3.2加强完善自身管理
电力物业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代表,在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管理的发展。
一、管理人员应该多学习各种管理知识。通过书本,会议,培训等方式。
二、把自己的管理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和本企业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制定更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方案。充分利用本企业的资源优势,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三、组织同行业间的考察和学习。加强同行业间的交流和学习。不仅能够加强技术方面的交流,更能借鉴学习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的发展。
四、小结
电力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在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要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下,不断加强电网管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顺应社会的发展。令国家电网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
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
参考资料:
[1] 田雨平.电力企业现代安全管理[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叶飞.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培训教材[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7 [3] 蒋贵国.物业管理实务[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
第三篇:幼儿园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揭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的重要意义。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的地位至高无上,大人们如群星烘月。长辈们对他们百依百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幼儿不用动手,大人包揽一切。导致现在的小朋友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也曾说过:“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要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一、激发孩子对操作的兴趣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从而引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区角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要设置区角时,我校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尽可能地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游戏和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能让小手动起来的环境。如在活动区中,我们用卡纸做的圆圈和各种瓶盖、毛条、让小朋友穿成项链和花环及手链做游戏;并一些如鞋带、毛线、布条、皱纸、树叶、花生壳、各类种子等材料,供幼儿系鞋带、包饺子、馄饨、树叶、花生壳、各类种子作粘贴等游戏用。随着幼儿动手能力的增强,编织、绣花、织毛衣等各种小制作自然地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包装盒、彩带,双面胶、剪刀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所有的幼儿都有在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能力,幼儿也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对于哪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孩子们常常在特设环境中通过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总之,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提供多层次的材料
在“梅花开”的材料上我提供了两种不同层次的材料,第一个层次是提供了教师事先吹好枝干的画纸,孩子只需用棉签点上梅花即可,这适合能力较弱的孩子;第二个层次难度则比较高,需要孩子先在画纸上吹出梅花枝干的形状后再点上梅花。在这里我有意识地减少能力差的幼儿的操作量,让他们有完成操作活动的信心以及完成操作活动后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不同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家校配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我接触的我们班级的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校合作教育。许多家长过于溺爱,缺乏相应的教育策略,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意图、计划、方案让家长了解,双向了解孩子在校与家庭的情况,并让家长配合起来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家校联系册、家访、电访等方式,了解家校每天、每周、每月的情况,双方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力求做到步调一致。幼儿的早操、律动比赛请家长来做评判员,家校运动会请家长来校共同参与,幼儿自理能力比赛,请家长来为孩子鼓劲等等。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法,达到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许多家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孩子的变化真大,再也不像以前娇生惯养了,而且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四、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渗透。操作活动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小朋友主动学习获得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老师尽可能利用积木、拼图、插塑之类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操作材料。让他们在反复的触摸、摆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有所收获。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3)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如美术活动,几乎每一位幼儿都喜欢绘画、泥塑、剪贴、编织、手工、折纸等美术活动。在看似简单画画、捏捏、剪剪、撕撕、贴贴中幼儿往往陶醉其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美术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而方法的掌握则是长远的,所以培养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只要坚持这样做,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操作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好的材料,让孩子愿意自主地去动手操作,我想我们的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也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
第四篇: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
――课题研究总结
一、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它的形成和结果以及运用的过程是无意识的。这“无意识”并不排斥意识活动,而是指它的过程和结果难以用言语表述。也就是说,语感是一种不假思索、迅速准确、自然而然地直觉把握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能力。
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感培养能有效的将三维目标统一起来,使小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改进语文教学。语感培养能够做到这一点。语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知识对语感培养起很大作用,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语感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形成或改变。也就是说,语感培养即不是脱离言语知识、脱离言语文本的天马行空,也不是咬住字词句不放的文字游戏,它要通过字词句通向人的心灵、精神世界,通向生活,通向社会。作为言语主体的人,可以凭借语感主动地去选择符合自己心理图式的言语内容和形式,从而与活跃于语言对象中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形成、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文素质。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的大量反复的感知认同,有助于一个人求真、逐善、创美。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
1、诵读吟咏,积淀语感
诵读吟咏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诵读吟咏是语言积累的最重要途径,从古至今,琅琅的读书声都是语文课的一大特色,是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也可以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诵读能力的培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朗读、诵读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文学的情感的熏陶,加强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善于用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要重视背诵,背诵的过程是典范语言模块整体储存的过程,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沉淀了文化,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受用终生。
2、积累语汇,夯实语感学习的基础
语感,是借助各种言语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以大量的存储为基础的。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言语材料的积累。小学生在逐渐养成主动识字习惯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增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并得以发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这就要求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调动小学生语感的经验性,不能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作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也不能当作衡量一种识字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否借助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将识字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实事联想起来,能否借助语感的经验性来独立识字是关键。
3、品析语言,架建语感学习的桥梁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即品析语言。因此,引导小学生品析的功夫少不得。训练语感,必须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要鼓励小学生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一般说来,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的语感训练应着眼于以下几类词句的品析:能够表达文眼(诗眼)的语句;能表达声音、色彩、气味的词语;能表达作者感情态度的词语(多为虚词);表现力较强的动词、形容词;作品中重复出现的重点词语;白话文中使用的文言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叙事性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性语句。
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词句方面的训练,从课文范例中寻找精彩的字、词、句、段,引导小学生比较归纳,品味揣摩,激发情感,联想想象,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感的艺术魅力。
4、写作随笔,养成语感学习的习惯
写作语感随笔,最大的好处是容易养成研究语言的习惯。无论是课内课外,读书讨论,养成随时写作短小的语感随笔的习惯,可以时时感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言的快慰。久而久之,人的语感能力自然会增强。小学生在面临习作时,新课标要求小学生不是为了习作而习作,而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明显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使用,所以小学生习作更应调动小学生语感的情感性与整体性。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就要去感受生活,体味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文化中特有的意境、意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思索、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语感认识又提高一步。
四、结论
语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塑造、监督和指导等作用,它统摄了具体言语活动的全过程,没有语感的参与,这些具体言语活动方式就无法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只有深入探讨语感的本质、语感的形成,才能有助于基础教育中语感教学走一条低耗高效之路。
林辉
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论文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培养学生语感入手,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言语实践,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也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列入了新课程标准中。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该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提高培养策略,对于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宽课外阅读面,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等方面;对于教师,增强学生语感培养的意识、在课堂中回归课文,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与体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等方面,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得到熏陶从而优化语感。
1、从学生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认为;“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作为终极目标,我要使小朋友养成语言的好习惯,也是思想的好习惯,这才是终极目的。”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他们平时大量的无意识阅读引导到有意识的培养语感能力方面,将会对语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大有好处。
第一、指导学生养成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生自学不可或缺的,对于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中最常用的工具书就是字典和词典,学生在查字典或词典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很多词汇,并从中了解字词的情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性。巧妙运用工具书,能提高自和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第二、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对培养语感能力大有好处,做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在平常的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精彩段落或是名言警句,就要把它摘录下来;一种是在精读一篇文章后对把主要内容写出来,并对它作一个小结;还有一种就是在读完书后将自已的感受写下来,以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与体悟,并从中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增强语感。
第三、培养朗读的习惯,提高语感能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是古人从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也足以说明朗读对培养语感的重要性。朗读也有其具体的方法,首先是示范朗读,它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让学生进行了示范朗读,既能使读的学生有一种情感的介入,自觉的入情入境,也可以使听的学生从中体味到文中字词的旨外之意。其次是想象朗读,想象朗读是种超乎现实之外,走入文中意境的的朗读,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深藏的意蕴和情感。
第四、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语感是需要在长期的言语学习中积累的,只有强化口语与读写的实践,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以及读书心得,还要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主体,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外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内在的消化吸收,才能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也是语感教学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任何教学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身上,教师教的一切内容均要通过学生才能发挥作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自已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过程,这是一个积累和感悟,新旧经验之间交融的过程。所以,要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学会观察思考完善和发展自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感知品味作品,逐渐养成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语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体验作品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在反复诵读中感知文学作品。如果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不顾学生的主体体验,过快介入分析做出结论,使学生主体体验在匆匆间进行,学生的情思就无法深入,与言语作品的对话也无法充分发开。同时,教师不要让学生带着追求“标准答案”的心理学习,应给予学生自由,鼓励学生对言语作品做出个性化的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动、真诚的姿态阅读作品,努力调动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想像,沉入作品的情境中,感受言语内在美,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语感能力。
(3)阅读经典,加强文化熏陶 语感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具有后天性,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由此,可以看出积累对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而要积累语言,在头脑中占有丰富的材料,阅读经典作品是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在学生当中,大多喜欢阅读一些校园文学、漫画之类的书籍,而对名著名阅读处于一种缺失状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学生当中提倡阅读经典。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博尔赫斯说过:“经典是一个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而阅读经典,就一定要阅读原著,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涵,以尊敬和虔诚的心态进入作品,静心阅读,细心体味,培养人格,提高语文素养,为语感能力的提高而积累。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与他们交流,作学生经典阅读的知心人。
2、从教师方面入手(1)增强对语感的重视
近二十年来,语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的语感的培养。但是在语文教师那里,语感并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重视。所以,教师必须在潜意识里重视语感的培养。在备课时,要从语感出发,研究教材,使教材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服务;在上课时,增加对作品的品位涵咏,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赏析;在课下,要从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角度设置作业。对语感的重视,不仅是在思想一给予重视,更要化为行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渗透语感能力的培养。这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懈努力,共同探讨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2)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语感的对象是文学作品,而在语文课上,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教材,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专家和教师经过精心筛选的,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语文教材是培养语感最好的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和感受。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发挥教材对培养语感的作用,就要立足于教材,通过语言文字插图等创设也可感可触的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
(3)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首先,要提升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在深入钻研和熟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要点,并有独到的体验和发现,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其次,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规范、正确、得体;资料的运用要恰当、有效;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教师要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到的发现和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根据教学是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兴趣,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语感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但也不否认它的工具性,则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把语感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近二十年来,有关语感本身的理论问题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实践上的研究却不能与理论同步,至今还没形成系统有效的语感教学模式,这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由于笔者并未从事过教学工作,对于在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语感,从而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还有很多的局限性,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真实的班级来进行调查,进而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林辉
第五篇:课题研究--论文-识字
【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方法探究
焦中军
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去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读音、字义、组词,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没有积极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更是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相脱节,所以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准确区分字形,对字义、字理不理解,造成在运用中出现同音字不分,形近字混淆的现象,识字量提高太慢,阅读上有障碍等现象的发生。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并没有提高,相反老师识字教学的热情却在减退,成了一种不变的公式。
因此,我所进行的小课题研究就是针对以上识字现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即识字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识字教学的“创新”就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认识的汉字变成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规律,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这将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今后学习别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所进行的识字教学方法探究的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的大门,识字基础比较薄弱,形象记忆大于抽象思维。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范围狭窄,识字途径单一,识字基础薄弱,兴趣很高但能力有限,记得快忘得也快,形近字容 易混淆,同音字容易写错等现状,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计划并付与实践,主要分为教学识字实践和环境识字实践两大板块。
一、抓住课堂识字教学的阵地,唤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首先有学习的氛围,其次有竞争的意识,还有多种形式的方法及老师有效地指导。首先,在于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年龄小,不能单一的用听、认、读、写来强化学生认字,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尊重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我所采用的常用识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体验中识字。
多媒体技术可将死板的方块字形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变成了有趣的形象。例如我所讲授的《口耳目》一课,就是让学生认识12个象形字。在授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利用课件的动画将象形字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字。如教学象形字“分”时,我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个简笔画“一把刀把西瓜分成两半”然后逐渐变成象形的“分”,最后出现简体字“分”,在这种情境体验中,学生对“分”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不仅把“分”的字型牢记于心,同时对祖国的汉字文化也有了初步的感悟。另外利用动画情境,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
2、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研究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无、午”和“入、天、牛”字的比较。这样比较法识字,可以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以防写 错别字。
3、创设体态情境,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抱、跑”两个生字,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抱?(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跑步?(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又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演一演“拉、捡、推、拍、挤”等动作,用表情来表现“哭、笑、惊、呆”等表情,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字,从而强化了认识,其识记效果怎能不佳?
4、创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教材中安排的常用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研究中我创设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作为开展教学的丰富资源,让孩子体验到枯燥的方块字跟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趣,更有意义。
5、在游戏活动体验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找朋友、连一连。由教师设计游戏规则,让学生将生字与拼音相应的连线或结合,或将生字的偏旁和另一半连线,这样可以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b猜字谜、编字谜。可由教师出谜语或学生自编谜语,互相猜谜语,在游戏中评比出“猜谜大王”和“编谜语大王”。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编一 编。例如“中”字,可编这样的谜语:“一竖穿过口中间”。又如:教授“清、晴、睛、情”时,可以根据学过的“也”字,编成这样的谜语:“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行天下。”猜谜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往往会开怀大笑,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c编儿歌、编顺口溜。如在区别一些字形时,引导学生编成“木禾只差一撇,千万不要混淆。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对于形近字“清、晴、睛、情”,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编出了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水河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好心情。”编顺口溜、编儿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其间,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d其他游戏。例如“摘果子”“开火车”“夺红旗”“贴字”“我当小老师”等等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其次、推进字理教学。学生对汉字不仅要形象感知,更重要的是意义识记,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我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和简化的过程,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大部分汉字都有字理,推进字理识字,学生对汉字的识字更加准确、牢固,对形近字的区分更加清楚了,写错别字的几率少了,记忆印象更加深刻了。例如:“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一起;“雷、雪、霜”三个都是形声字,富有形象性,都与“雨”有关;“笑”字令人快乐,“哭”字一看就像眼睛在流泪......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识字经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上学期,我在本班学生中定期开展一些有趣的识字活动,例如:早读开展阅读比赛,班会进行“识字大王”比赛,每个月评选一次“识字小明星”,进行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进步了不少。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们就其称为“生活体验”。如果说,课堂识字是“有意识字”的话,那么,在课外生活中学生因接触多了而识的字,就是“无意识字”。
小学语文识字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内,应该置身于广泛的社会环境中。下面就谈谈环境识字实践的具体措施:
1、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调动起学生校外的识字兴趣。
发动学生收集广告纸、日用品包装盒、食品包装袋、海报等,认识上面的字,并让父母帮助剪贴成册,每周在班里评比一次,评出“识字小能手”,进行奖励。在家中看电视、读报纸,积累汉字;在马路上看广告、读店名、看站牌,积累识字;教师定期布置检查,及时鼓励表扬。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巩固识字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用处真大,进而提高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意识、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点燃智慧的火花。
2、电视媒体识字。
电视媒体基本走进每个家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电视广告、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画面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会的就问家长。学生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听,问,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通过课外读物识字,积累各种语文知识。
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采蜜集》。让学生将从课外书中学到的各种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优美句子等摘抄下来。每月在班中展示交流一次,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采蜜集》与他人互换欣赏、阅读,不仅可以从中认识到更多的汉字,学到更 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逐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本学期,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积累了许多常见的成语、谚语、优美词句,不仅扩充了识字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
4、利用古诗识字。
每周布置两次背诵古诗的任务,学生将背诵的古诗积累在《采蜜集》中,每月进行一次“古诗背诵大比拼”,看谁背诵的又多又好,进行评比。古诗背诵比赛一般放在周五进行,可以男女生选派代表进行比赛,也可以自己推荐自己,题目由老师规定(在已经背诵的古诗中选取),形式是抽到哪一首就背诵哪一首,最后由评委团(选出的同学)进行评比,分出名次,及时奖励。
自从识字教学研究开展以来,学生确实有着很大的变化。从被动识字到主动识字,识字的愿望更强烈了,兴趣更高了,识字的方法也由单一变成多种多样,识字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识字的范围更广泛了并且普遍运用到了生活当中去,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重视了识字的教学,忽略了书写的指导;字理教学没有有效地实施和坚持下来,家庭教育氛围不够,养成习惯难保持,两级分化情况比较严重。
对此,如何解决识字与写字在教学时间上分配的矛盾,如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克服两级分化的情况,如何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的问题,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