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安徽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2014年安徽中考数学复习策略2014年中考迫在眉睫,考生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这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以下就结合近几年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经验,谈谈今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明确命题的原则与规律,熟知考纲与课标
安徽省的考试命题以数学学科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安徽省中考两考合一的形式决定了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一般基础题所占的比例为70%、中等试题占20%,难题所占比例为10%。因此在中考来临之际,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自我,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知识网络、夯实数学基础
一轮复习要回归课本,把各章的知识点绘制成知识网络图,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架构知识的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做题训练,加强知识的应用。
“做好基本题,确保基本分”是中考成功的秘诀;“基础题零失分,难题多得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在中考中真正拉开考生档次的并不是人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难题,而是中低档题;难题得分少是共同的,而造成差距的是容易题丢分的多少,少失分就是多得分,这是一个规律。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提高,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注重知识的不断深化,尽量避免纠结于难、烦、偏、怪的题目。
三、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自我归纳,查缺补漏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归纳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
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自己归纳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全面系统的总结进行对照。查出漏缺,分析原因,从而完善自己的归纳,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弄懂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透彻理解和掌握好全部基础知识。通过自我归纳和查漏补缺,把以前所学的分散的、个别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变成系统的知识,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质的飞跃。
四、做到万无一失,避免错误问题反复出现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错题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记录错题不要所有错题照抄,而要选择典型错误,找出原因和防范的方法,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一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纠正的是由于思想上的轻视,复习无计划,复习效率偏低。
五、提高计算能力、培养精读研读习题习惯
平时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会出现下列现象:没有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定理或公式的条件和适用范围;缺乏必要的记忆;计算能力弱,影响思维与结果;数学语言、解题格式不规范;只凭个人的感觉而不善于说理和论证;阅读习惯差、不会审题。
那么在一轮复习中,大家就要把好五关:把好计算的准确关;把好理解审题关;把好表达规范关;把好思维关;把好解题速度关。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强大是制胜法宝,精细是核心技术。考试策略:先易后难夺高分!
第二篇:浅谈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计划
Mrzhou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1、复习时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础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
2、教师要通过典型的例题、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采用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的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可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
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教师应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课改区中考卷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回味练习,扫清盲点,帮助学生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在复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试卷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第三篇:2017安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卷
2017安徽中考一轮复习卷·数学
(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 5 B: 6 C: 11 D: 16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2cm,则DE
A、0.5cmB.1cmC.1.5cmD.2cm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在△ABC中,C=90°,若BD∥AE,DBC=20°,则 CAE的度数是()A.40°B.60°C.70°D.80°
4、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H平分ABC,交CD于点E, 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A.4 B.5 C.7 D.10
5、如图所示,一个60角的三角形纸片,剪去这个60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的度数为()。A: 120B: 180C: 240D: 300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 1对B: 2对C: 3对D:4对
7.轮船从B处以每小时5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30方向匀速航行,在B处观测灯塔A位于南偏东75方向上,轮船航行半小时到达C处,在C处观测灯塔A位 于北偏东60方向上,则C处与灯塔A的距离是()。A: 253海里B: 252海里C: 50海里D: 25海里
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 2 倍 , 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例如 , 在 △ABC 中 , 如果∠A = 50∘,∠B = 100∘,那么△ABC 就是一个“倍角三角形”。对于∆ABC,下列条件不能说明它是“倍角三角形”的是()
A、三边之比为 1:2:3 B、AB120 C、三边之比为 1:1:2 D、三角之比为1:2:3
9.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 ∠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则 ∠ADB为()A.55° B.25° C.30° D.35°
第9题图 第10题图
ABC90,10、如图,已知在Rt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1AB中,一定正确的是()。2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王师傅在做完门框后,常常在门框上斜钉两根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 12.如图所示,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13.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BC3。点D是BC边上的一动点(不与B、C重 合),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将B沿直线DE翻折,点B落在射线BC上的点F处。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BD的长为_____。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14.如图,在ABC中,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若A60,PMPN;若A60 ,PNM为等边三角形;③当ABC45时,BN2PC;④当ABC45时,MPN45.其中正确的是 .
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5.已知:如图,点E、A、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CE,ACCD。求证:BCED。
16.三角板由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组成,采用不同的方法摆放可以画出很多角,(1)若按图1摆放,则得到(直接写出结果)(2)若按图2摆放,求出∠1的度数
四、(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7.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已知 AB10,BC15,MN3。
(1)求证:BNDN ;(2)求ABC的周长 A 1 2
D
N
B
18.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M C(1)求证:ABMBCN。(4分)(2)求APN的度数。(4分)
五(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如图,在△ABC中,AB=AC,D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E是AC的中点.(1)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形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①作∠DAC的平分线AM; ②连接BE并延长交AM于点F;
(2)试猜想AF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0.定义:将一个等腰三角形分割成n个等腰三角形,我们称为该等腰三角形的n阶剖分。
例: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可以分割成2个等腰三角形(2阶剖分),可以分割为3个等腰三角形(3阶剖分),也可以分割成4个等腰三角形(4阶剖分),„。
按要求作出图形(每题只作一种图形即可,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不需说明作图理由和过程)
(1)如图1,将等边三角形进行3阶剖分;
(2)如图2,将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2阶剖分;(3)如图3,将顶角是45°的等腰三角形3阶剖分。
六、(本题满分12分)21.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全等。如①当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时,显然他们全等;②当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时,我们可以证明他们两个全等(证明略);③当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1B1,BC=B1Cl,C= Cl. 求证:△ABC≌△A1B1C1.
证明:分别过点B,B1作BD⊥CA于D,B1D1⊥C1A1于D1.
则 ∠BDC= ∠B1D1C1=90°,(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3)请你画图并说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保留作图痕迹,不用写作法)
七、(本题满分12分)22.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证明:连接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S四边形ADCBSACDSABC 又S四边形ADCBSACDSDCB ∴
∴a2b2c
2解决问题: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八、(本题满分14分)23.(1)问题发现
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求AEB的度数.(2)拓展探究
如图3,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顶角ACBDCE,点A、D、E在同条一直线上,求AEB的度数(3)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条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①AEB的度数为 ;②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017安徽中考一轮复习卷·数学
(四)答案
一、选择题
1、C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第三边的长为,则,得,可知仅有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B 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 BC2DE,又BC2cm,所以DE1cm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此题答案为:C.解:过点C作CF∥BD,则CF∥BD∥AE.∠BCF=∠ DBC=20°.∵ C=90°,∠FCA=90°-20°=70°.∵CF∥AE,∠CAE=∠ FCA=70°.故选C.4、B 解:作
平分 , 的面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5、C
.,, 于F, 本题主要考查角的概念及其计算。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又因为,所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C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在在
中,和,所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D.根据题意,可知度沿南偏东
(海里);因为轮船从处以每小时
方向上,所以,所以
海里的速;
。故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对。中,所以,有
。在和和 中,所以,有。
方向匀速航行,在处观测灯塔位于北偏东
方向上,所以因为在处观测灯塔位于南偏东,所以答案为D
9、答案为C 因为、分别是、(海里)。所以处与灯塔的距离是海里。的平分线,所以是的外角平分线,所以ADB180ABDBACCAD18025705530
10、B 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
①项,依据题意可知,②项,因为为正确。
③项,因为,由①知,故,所以,所以不一定平分,但根
。故③项错误。为
为的垂直平分线,故,则,所以
。故①项正确。
。因。故②项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
④项,因为因为是,所以的中垂线,所以
是
。由①知,的中位线,则,故为的中点。
。故④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2、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因为,在
和 中,所以
。,所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13、或。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变换的应用。
根据题意得,因为在中,①如图1所示,若,所以,所以,所以,②如图2所示,若,则,所以
。,因为在中。,,,因为,所以,所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或”。
14、(1)(2)(3)(4)解:(1), ,正确;
(2)
在
点P是BC的中点,, ,、, 中, ,于点M,于点N, , 于点M,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 PMN是等边三角形,正确;(3)当于点N, 时,, ,为BC边的中点,,为等腰直角三角,正确.(4)同(2),可得MPN9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2)(3)
三、15 因为以,所以
16、(1)75°
(2)1=180°-3 3=180°-30°-(180°-2)则1=30°+180°-2=165°
四、17、(1)在中,因为,在
和(2)在故中,中,因为,因为,又因为
周长为:
18、(1)由正五边形
得。,在和
中,点,所以是
中点,所以
为,故,故。
平分,所以,因为,所以,所以。
。在和
中,所的中位线,所以,所以 ABBCABMC,所以BMCN(2)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可得角形外角和性质可得,所以
。,根据三,又因为,所以。
22.答案
解:(1)如图所示
(2)AF∥BC且AF=BC证明:∵AB=AC ∴∠ABC=∠C ∵∠DAC=∠ABC+∠C ∴∠DAC=2∠C 由作图可知∠DAC=2∠FAC ∴∠C=∠FAC ∴AF∥BC; ∵E是AC的中点 ∴AE=CE.
在△AEF和△CEB中,∴△AEF≌△CEB(ASA)∴AF=BC. 故答案为:(1)如图:
(2)AF∥BC且AF=BC;理由略.20、(1)(2),六、21 证明:(1)证明:分别过点B,B1作BD CA于D,B1D1⊥C1A1于D1.
则 ∠BDC= ∠B1D1C1=90°,∵BC=B1C1,C= C1,△BCD≌△B1C1D1,BD=B1D1.
补充:∵AB=A1B1,∠ADB= ∠A1D1B1=90°.△ADB≌△A1D1B1(HL),∠A= ∠A1,又∵ ∠C= ∠C1,BC=B1C1,在△ABC与△A1B1C1中,∵,△ABC≌△A1B1C1(AAS);
(2)解:若两三角形(△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或均为直角三角形或均为钝角三角形,则它们全等(AB=A1B1,BC=B1C1,C= C1,则△ABC≌△A1B1C1).(3)略
七、22 证明:连结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可得 ,又,.八、23 ,解:(1),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在..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2)理由: ,.,.和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和
中, 在 和中,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 ,.
第四篇: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复习策略
仲伟方
一、指导思想
1.巩固。把巩固“三基”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系统记忆,对每块知识点要形成结构网络及网络说明(高考对知识考查的具体要求)和网络应用(看的见)。
2.完善。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着意于思想、方法的明朗化。建立知识方法、规律运用系统,并不断总结完善。
一是注意把不同章节、分支而且性质相同(或者方法相同)的归成一条知识链从中提炼规律、方法。
二是进一步认识和挖掘知识之间相互交融后所产生的“生成性知识”,并强化其教学。实现更高层次的系统化。
3.综合。适当减少单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增强知识的联接点、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对重点、常考题型进一步强化解法定模、强化基本思维模式,尽可能地形成思维模块,促进思维的集约化,从而完成能力的“立体化”,以达到适应“考能力”的要求。
4.提高。重视搭建提高能力的平台。
一是讲评应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注意方法规律的概括、总结和优选能力(即选择最优方法)的培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要研究训练的方式。确保有“练”的时空,确保“练”的实情性、层次性、递进性、针对性,解决“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
5.有效。
一是教师对《考纲》《考题》理解深透,研究深入,把握到位,明确“考 什么”、“怎么考”。
二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有收获、有发展。
三是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陷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四是练习检测与中考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要转变传统的复习观念(完成进度、完成数量),明确以下的几个观念:
①看复习课的容量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例题,而是看这节课上学生的有效活动量、有效思维量、有效训练量多少。
②看复习课的任务是否完成,不仅是看课程是否讲完,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身 1
上真正落实了多少,学生实际上得到了多少,应试能力是否有了一定的提高
③复习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事(对题目的审读、分析,确定解题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正确、迅速地得出结论),教师决不要去包办代替(见笔记本)。
三、采取新措施
采取教学案一体化的复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案一体化,其实质“做、改、评”三位一体。
① “教学案一体化”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思想与教学结构,采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洋思”精神。
②它的设计不是教师“授予”的程序,不过分预设严谨的教学程序,而是依据学生做的情况设计思路,难则多讲,会则少讲或不讲,课堂创意的空间较大。
③新课改最显性的、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学生的发展”。教学案一体化以“教学内容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三大转变为重点,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是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设计。“先做”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逼着学生先深入一步。“再改”就是对学生做的情况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正本清源,“后评”就是学生回到课堂上是带着问题来听课的,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完善、巩固、提高。它既显示了教师的“教”的过程,更能展示学生“学”的过程,师生目标追求明确,共同活动,共同发展,共同生成。它彻底抛弃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不良做法,充分体现了双线并进的互动策略。
④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使复习内容呈现给学生更直接,更具体、清楚,更有力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的积极性。因为老师先讲的再好是一种接受,自已先发现解决是一个创新,创新对学生心灵、记忆、内化的撞击远远超过接受。教师的后讲都是学生经历过的,课堂上学生在巡找教师与自己的共鸣,巡找自己与教师的差异与区别,教学案一体化的复习方法是符合“学习心理学”规律的。从节能增效角度来看,课堂不必要花时间再抄题理题。
四、抓实复习的核心环节----精讲。
一是复习教学是学生至少第二次学习,其教的方式不能与第一次的档次一样,要求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更高更新的观点来概括学习内容。如果教师
二是讲解的着力点是放在对重点、难点、症结点,而不是围绕讲完着讲义或布置的作业为目的。应是有针对性的讲解,而不是盲从于讲义。应是关注学生感受,而不是就答案而答案。
三是复习中接触到很多“大难题”,应依据学情有阶梯、重分析、多角度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清、透,我们称为讲“基础”。要积极引导开展思维活动,课
堂教学要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展开,相反“直入答案”直白式解讲,称为讲“难题”。
四是重视强化对新生知识的认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再发展。由于知识的综合和相互作用,出现了 “生成性基础知识”,其表现形式为:思想、方法、策略、技能等。将原有基础知识和“生成性基础知识”合并就是学生应该具有认知结构,那种不重视问题深入挖掘的教学,本身就丢掉“生成性基础知识”,忽视了基础,破坏了学生认知结构,降低了学生能力。
五是要立体地整合复习内容,既要重视文本列出的知识点,又要重视知识相互间作用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策略、模式规律。特别是基础的罗列不能简单的条条框框,而应将基本的思想、方法、技能列为基础知识范畴,通过具体问题揭示出来,使得基础知识的复习呈立体化。
六是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首先,课堂教学高含金量需与学生的吸收量、贮藏量、消化量相结合、相匹配---要求教学定位要准。其次,要求对相关知识有“链式反应”----要求每节课要有新东西,教师讲解应着力于分析,彭大信息量,帮助学生扩大认知结构,闯过“平台现象”。在之,还要求教师做到能够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会教。切不可只是给学生筛选出若干个知识点进行枯燥乏味的灌输和“切割式”诠释,既无衬托,亦无相关链接。若教师的课堂表现能力差,再好听的故事到了“说不清”的人的嘴里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若课堂教学的思考氛围不浓,讲练的节奏感不强,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可言,那么,学生给教师最直接的回报就只有趴桌沉睡了。
五、材料使用切不可搞拿来主义,照搬照用。
一是密度要适中,有填补的空间。二是选用材料难度要适中,“三基”所占的比例要大。三是材料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学案形式的主体材料,还要有试卷形式的辅助材料,进行搭配使用。四是对复习材料的使用要修补和完善,达到符合校本实际。
六、抓住复习的指向。
基础。全面扎实的基础是中考成功的生命线,(见笔记本)
错源。中考复习是一个动态的纠错的过程,是一个完善知识与能力提高的过程,要经过汇错——析错——错源——纠错——不错的六大纠错环节。因此,可以用下面一个公式来概括:复习之错源=增分之泉眼。
按教学案一体化模式复习,应该说错源是讲评的指向之一,因为中考复习是不断消除盲点的过程,没有错源信息的讲评是盲目的讲评。发现复习中的一个漏洞,比做一大张试卷还要高兴,彻底搞懂一个难点,等于梳清一大片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消灭一个弱项。就等于丢掉一个大包袱。及时对错源信息分类、剖析、反思、计划、调整,帮助同学们看清每前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使学生避免迷失在无边的题海中。
七、强化六个意识
基础意识。近年来中考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这种忽视以基础为本复习操作方式,违背了复习的科学规律、不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从实质上看是对复习的目的意义不明确。千万不要以为“中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和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综合意识。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有系统地探寻。要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运用意识。复习应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要体现学知识、用知识。学会知识的运用主要以解题为主来实现,从而进一步拓宽数学知识运用的范围,且达到有理性、有策略的运用。
创新意识。在注重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生长点”,努力探寻知识之间作用后的“生成性知识”。
反思意识。一是对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反思,有哪些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程度。二是对所蕴涵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三是对基本问题、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弄懂弄透基本问题,熟悉典型问题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四是对常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重建意识。知识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复习通过一轮、二轮的训练,通过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训练,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学生经历反反复复认识过程。因此,每一个反复的过程都要体现出精细化、高效度、高层次。
八、一个加强三个倡导三个突出
加强客观题解答的速度和正确率训练。中考采取了客观题(选择与填空)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敞法。这就需要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
倡导模式识别。(对于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综合性不是很强的问题,在看完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后,能迅速反映出改用什么方法求解以及用这种方法求解的思维过程)中考中有许多题必须做到看完了就运手解答,这就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模式识别能力。
倡导简速思维。因为模式识别获得的解法一般都是常规解法,常规解法一般都不会是最简捷的,还要加强简速思维(特殊化及一般思维、极端化思维)。
倡导周期轮回。知识技能方法思想仅靠一次两次训练很难达到熟化并内化,从认知规律来看,认知的形成需要经历反复的过程,因此,对于重要的知识、方法、技能、思想的处理,不能用“过去已训练过,现在无需再训练”态度来对待,而应在新角度、高观点下再强化训练。
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从中考试题分析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
突出“三多”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有多问的题;多练“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练结论发散训练。
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应用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是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设图,强化用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九、掌握中考答题技巧,平时的渗透是关键。养成良好的答题技巧是复习的内容之一,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但不懂得答题技巧,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不全面。
解答技巧包括:
①懂得选择、填空的一些灵活解答方法。②懂得解答题表述方法
③懂得全卷解答策略。④懂得高考卷难度特点和分布。注意的问题:
一是仅凭两三节课说说肯定不行;二是无教师一式一板的示范是不行的;三是不用学生问题错源帮助分析是不行的。
需要教师的行为:
①例题教学应具有较完整分析、表述过程,并且渗透高考评卷要求。
②讲评过程要把学生答题步骤不规范,解题思维策略及方法笨劣复杂走入死胡同的问题渗透中去(用学生的错误纠错)。
十、组织好每套试卷的评讲:
基本项目可包括:⑴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⑵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⑶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本质步骤在哪里?⑷指出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分析其原因;⑸介绍优秀、新颖解法。
第五篇: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复习策略
发言人:沙土中学罗曾均发言时间:2011年03月26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基础学科,中考分值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可以说,中考数学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命运.因此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不敢懈怠.尽最大努力搞好中考数学总复习,提高复习效果。下面就我们在复习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各位老师分享,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考试说明,钻研课标。
进行中考复习时,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标和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我们平时复习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复习,在全面复习现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按课标要求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知识面。
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由于中考考试科目较多,有部分学生在复习时手忙脚乱,因此我们在课余时间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减小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轻松备战中考。
三、研究中考试题,把握中考动向,提高复习效率。
研究毕节地区及我们周边地区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准确把握中考动向,探讨命题的形式。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复习时有针对性的对部分知识点加以强调,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四、组织有计划的复习
因为中考复习的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复习时间的安排必须合理、紧凑,以便有效利用时间,我们的计划是把中考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课本中所有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能把重点知识系统化;
第二阶段:中考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训练:对热点题型进行专题复习,各个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图形与变换、运动型、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研究性学习型等。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考试查漏补缺;
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我是我们学校初三数学组最年轻的教师,经验不足,在蒋科均老师、王小川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复习时,除了做好双基的训练,融合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在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数学成绩都有大幅提高的同时,我的体会也就更深了。
六、教师要团结协作,取长补短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依靠数学组全体老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以上是我们学校初三数学教师对2011年中考数学复习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