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明:教育研究课题设计中的如干问题讲稿及思考题(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4: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灿明:教育研究课题设计中的如干问题讲稿及思考题(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灿明:教育研究课题设计中的如干问题讲稿及思考题(共)》。

第一篇:王灿明:教育研究课题设计中的如干问题讲稿及思考题(共)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智慧

——漫谈教育研究课题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一、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

课题研究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南通这块大地上,教学研究的巅峰人物应该是二李。

李吉林从八五到现在总共就四个,但都是全国重点课题。“八五”之前她没有申报课题而是潜心做她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八五”的时候她申报了“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将研究从语文推广到数学英语等所有学科,把情境教学提升为情境教育,形成一种教育流派;“九五”期间又申报了“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将着眼点指向儿童,研究儿童在情境教育下的发展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确立了她在全国儿童教育家的地位;“十五”的时候,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兴起,李吉林老师申报了“开发情境课程的实验与研究”,用他的情境教育思想来指导课程开发,一共编写教材13本;十一五的时候又进行“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的实验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从情境教学扩充到情境教育再回归到情境学习,一步步螺旋式上升,构建起自己的理论大厦。

李庾南老师课题起步比较早,一共研究了八个课题。六五期间就申报了“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实验”;七五期间申报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创建和实验”,以自学研究为基础她构建了自己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其后的课题分别研究课程的结构、技艺、原理这些涉及数学教学理论层面的东西。

教育科学研究同样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海门市实验小学杨惠娟主持《情境化儿童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的操作范型研究》是《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四年中他们以课题为依托四年中数学教师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100多篇,学生发表小论文200多篇,杨惠娟、黄斌、黄娇艳获省优课评比一等奖,2010年10月底,杨惠娟在全国魅力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设计

(一)科研课题与一般教学问题

科研课题一定是来源与教育教学问题,是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而且也是能够解决。

案例1:“怎样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是一般问题,而“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的心理学研究 ”就是课题。

(二)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

1.依据研究目的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探索研究、描述研究、解释研究。基础研究、探索研究主要是科研院所来做的,中小学主要是应用研究、描述研究、解释研究。

2.依据研究性质划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强调研究者的参与,有时也成为质性研究、质的研究。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通常通过调查、实验来进行。

3.依据研究范围划分: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中小学要关注宏观研究,而主要是进行中观研究、微观研究,你申报的层级越高,研究的方围也要相应变大,县级课题可以是微观的,省级课题就不能太微观。

4.依据研究资料来源和时间划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

5.依据研究的内容划分:综合研究和单一研究。

6.依据研究方向划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

7.依据研究地点划分:书斋研究与现场研究。

书斋研究大部分都是科研院所的专家做的,现场研究都是一线教师做的。但是这两种研究要有效融合,事实也是如此。一线教师也不是仅做现场研究就可以,没有深度。

(三)科研课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价值性原则:学术价值就是要对学科发展要有贡献,应用价值中小学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要

有贡献,探究一些策略与方法。学术价值很难,所以中小学主要更要追求应用价值。

2、科学性原则: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并且是十分明确的。

3、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课题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是低水平重复。

(1)选择体现时代特点的新问题。如当前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几个问题,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贯彻、60年来基础教育的成就和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

(2)选择有新意的课题。

(3)寻找新角度构成新课题。

(4)采用新的方法。

4、可行性原则

(四)选题的聚焦点

可将选题聚焦于以下16点:

热点、冷点、关键点、矛盾点、误点、弱点、难点、急需点、空白点、交叉点、争论点、忽视点、生长点、虚假点、成功点、失衡点。

(五)基层教师的选题要点

1.课题宜小不宜大。尽量选择小课题,课题越小,目标越集中,就越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要以小见大,做深做透。

2.课题宜实不宜虚。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的问题,切忌抽象空泛的问题。如“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是一个过于抽象空泛的问题。

3.课题直重不宜轻。所谓“重”,就是指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程度、意义的大小以及所选课题是否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是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不是可有可无或与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

4.立意宜深不宜浅。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变化莫测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课题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逐层深人挖掘问题,认识不能肤浅。

5.领域宜熟不宜生。选题不要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要“取熟避生”,即是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且有一定基础的问题当课题。

6.见地宜新不宜旧。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旧的问题,获得突破性进展,或展示新的见地,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或简单的经验堆积。结论要有新的指导意义。

三、教育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是指对整个教育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教育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的过程。它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案的结构

1.课题名称6.研究方法

2.课题基本情况7.研究程序(进度)

3.问题的提出8.研究经费安排

4.文献综述9.课题成果形式

5.研究目标10.参考文献

(一)课题名称表述

1、课题名称中的研究信息

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目标、研究目的等。案例3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对象:小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实验研究

案例4农村中小学合作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

对象:农村中小学内容:合作学习策略方法:调查研究

案例5农村小学“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对象: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内容:家庭教育方法:个案研究

课题名称表述的省略和变形

案例6主体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理论依据:主体教育理念研究目的:中学生学习方式

对研究方法进行了省略。

案例7实施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

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与研究目标组合为课题名称。

2、课题名称表述注意事项

一是确定课题名称宜小不宜大。

二是确定课题名称要有创新意识。

三是课题名称表述中使用的概念要规范、通用、科学。

四是不要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五是不要用疑问句形式或结论形式。

六是不能以文章题目代研究课题。

(二)概念界定的方式

围绕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从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理论等确定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对有关名词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说明或解释,对本课题提出的新名词、新概念做出界定。

1、抽象定义:是对概念或命题共同本质的概括。

2、操作定义:是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或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对概念、命题作界定。案例8 :解题策略训练影响小学生智力的实验研究

抽象定义: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操作定义: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IQ)。

案例9 :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创造性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模式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创设民主的、和谐的和积极活泼的教学情境,运用一套科学性、艺术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的系统设计。该模式由10种互相内在联系、构成整体的教学方法组成:(1)矛盾性,提出各种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提出各种解决方法;(2)发散与集中法,„„(3)定势打破法,„„(4)反思法,„„(5)创造性过程教学法,„„(6)创造主体教学法,„„(7)容忍暧昧法,„„(8)类比法,„„(9)辩论法,„„(10)联接法,„„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由四个品质组成,其定义分别如下:

(1)流畅性,指思维活动的流利、快慢速度,由托兰斯创造性测验上规定时间内所有活动反应的总数来衡量。

(2)灵活性,指思维变化的程度,由托兰斯创造性测验上规定时间内所有活动反应的种类总数来衡量。

(3)独创性,指思维结果罕见的程度,由托兰斯创造性测验上统计稀有次数的总和,再予加权来衡量。

(4)精密性,指思维活动对各个必要细节增补、添加的程度,由托兰斯创造性测验上规定时间内所有活动反应所包含的有意义细节总数来衡量。

创造性个性:创造性个性也由四个品质组成,其定义分别如下:

(1)冒险性,以在威廉姆斯创造性个性量表上回答所有“勇于„„”的问题的得分总数来衡量。

(2)挑战性,以在威廉姆斯创造性个性量表上回答所有“能面临„„”或“敢于提出„„”的问题的得分总数来衡量。

(3)好奇心,以在威廉姆斯创造性个性量表上回答所有“乐于„„”的问题的得分总数来衡量。

(4)想象力,以在威廉姆斯创造性个性量表上回答 “富于„„的能力”的问题的得分总数来衡量。

注意:

(1)同一概念在不同的研究中其操作性定义是不同的;而抽象定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

(2)操作定义是抽象定义的具体化。只有了解了概念的抽象定义,才能使操作定义更加准确。

(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状况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它是对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批判性概括

与评述,阐明现有研究不足。

文献综述内容(高度概括、客观评价):

第一,前人研究的情况。

第二,前人成功的经验。

第三,前人研究的不足。

第四,本课题研究创新。

(四)研究假设的提出

1、研究假设:是对问题的结果、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简单地说,假设是一种推测或对问题答案及情况状态的一种推测。

2、研究假设的作用

(1)研究假设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2)研究假设保证课题研究直指成果

(3)研究假设的提出,可以使我们能够合理地设计研究方案及选择研究方法

3、表述形式:一般是“假如采取„„教育原理(或原则、方法、模式、途径等),就能够达到„„预想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如果„„那么„„。

案例10:如果教师对一名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差,那么该生的自我评价也会变得越来越差。

4、假设表述的四个要点:

(1)明确。假设一般是陈述句或复合句,必须包含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推测。

(2)新颖。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3)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4)可测。能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科学的检测标准来验证。

5、提出假设的方法

(1)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

案例11:随着一个人从事某一活动能力的提高,他花在这一活动上的时间就会减少。(一般性结论)

推测出的假设:学生在其擅长的学习科目方面,可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作业。

(2)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

案例12:物理教师在其任教的生涯中,观察到高中阶段其所教男生比女生的成绩普遍要好。(个别现象)

推测出的假设:在物理学科中,高中阶段的男性比女性学习成绩要好。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成果鉴定时要根据你预设的研究目标来衡量课题是否完成了研究任务,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研究效果,是否能通过鉴定。

1、研究目标表述的基本用语:(通过研究)揭示„„;整理总结„„;验证„„;获得„„;建构„„;形成„„。

2、研究目标表述的两种基本方式:

(1)条目式

(2)整体式

案例13: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的研究目标(条目式):

①形成自我保护教育序列,提供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教育的活动设计。

②通过教育,使幼儿掌握有关自我保护方面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③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规律进行揭示和探讨。

案例14:《科学方法在高中化学基础型课程中的表征及教学研究》的研究目标(整体式): 在科学教育整体视角下构建中学化学科学方法体系;揭示内隐于高中化学基础型课程中的科学方法及其脉络;确立高中化学基础型课程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内容和层次目标;探究在高中化学基础型课程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方法策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质。

3、基本要求:研究目标应具体、明了、简练,并具有可评价性(可鉴定性)。

4、研究目标应突出:通过研究将得到什么新理论、新理念、新观点、新认识、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新对策等。

5、常见问题:不写研究目标;目标与内容混合在一起;目标定得过高;目标制订不具体,难以进行评价;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把研究目标停留在教学目标的层次上等。

(六)研究内容的分解

1、含义

提出的研究问题(课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或几方面问题的过程称之为研究内容的分解。分解研究内容的重点是强调研究者“做什么研究”的问题。这里强调的研究内容是指课题中包括的所有因素中需要研究的部分,即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

2、分解方式

(1)研究进程分解式

指按研究工作进展顺序分解研究内容的类型。

案例15:“关于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研究”课题

按照课题研究的进程分解研究内容为:

1.探讨责任感的新内涵(先搞清楚是什么的问题);

2.探索责任感培养的新内容与途径(再搞清楚为什么的问题);

3.探讨责任感实施的新方法(最后搞清楚怎么样的问题)。

(2)同步逻辑分解式

指按研究的内在逻辑关系将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并同时由不同人员实施研究的分解类型。案例16: “协同发展教育——区域性中小衔接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涉及教学、教育、管理和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

1.开展教学方面的研究;

2.开展德育方面的研究;

3.开展管理方面的研究;

4.开展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

一般地说,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内容分解的程序与方法有所不同。

3、研究内容的分解“五要五不要”

一要紧扣课题研究目标,不要让研究内容偏离研究目标;

二要把每项研究内容表述明白,不要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三要注重研究内容的整体完备性,不要出现重大缺漏;

四要保证每项研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要产生雷同现象;

五要调控每项研究内容的难易度,不要使各子课题的任务悬殊。

(七)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常用研究方法:文献法、历史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预测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

关于研究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几点认识:

1.不追求最好的方法,追求最合适的方法。选择方法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具体采用什么方法,需要基于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

2.不追求唯一的方法,追求多种方法的组合和互补。每一种类方法都有优势,也有它自身的不足,方法的组合和互补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接近事实。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相结合。

3.更多地选择与学校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方法。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

4.对所选择的方法需要理解、吸收、消化、转化,要进行二次或多次加工、改造,要化“他法”为“我法”。

5.方法不能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上,方法需要普及,要使它成为团队成员共同研究的武器。只有当广大教师掌握了有效的研究方法,教师才能真正成为研究者。

(八)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确定研究周期,划分研究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

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具体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17: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是准备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理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是实施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按照方案的设计具体实施,搜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第三阶段:是检验修改阶段。主要工作有:初步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研究目标,提出改进方案。

第四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按照改进方案再次进行实践、论证、搜集、补充相关资料。

第五阶段:是分析整理阶段。主要工作有:整理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结论。

第六阶段:是总结推广阶段。主要工作有: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九)课题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除了有最终成果,还要有阶段性成果;除了要有总课题成果,还要有子课题成果。成果的类型:科研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工作报告)、科研论文、带有理论性的经验总结以及教育专著等。还有译文、综述和编著等。

在确定成果形式时,应明确责任和分工,以确保成果的完成(十)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主要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包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素质,对该领域的研究程度,做了哪些前期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等。

着重分析说明课题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旨在说明已经形成多维互补的人员结构。目前课题组多以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实践人员三结合的形式组成研究队伍,形成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集体攻关的较为理想的结构模式。

对资料准备情况要做概括性介绍(不必详细列举),说明是否掌握了与该课题研究相关的前沿信息以及资料储存比较完备的情况。

要说明科研装备设施、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和科研方法途径的科学性、先进性、务实性。要强调说明从其他渠道已得到、已申请或拟申请的经费情况及金额,有否专家咨询指导力量等。

思考题

1.教育研究课题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教育研究课题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教育研究课题中的概念界定有哪些基本方式?

4.教育研究课题的内容分解有哪些基本方式?

5.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有哪些基本表述方式?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总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而占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和北关镇北村小学距离民权县城25公里,六至九年级学生数306人。几年来,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73%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他们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且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者居多。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总分还存在着溺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的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总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北村小学是非寄宿制农村小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对这两个学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1、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念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了解针对的这两个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

为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的一般规律。

五、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程传富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主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

程传富(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政教主任,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课题组成员:

冯先霞(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贾 敏(主要负责留守儿童资料的收集)

宋 铭、张爱萍(主要负责收集七--九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红霞(主要负责收集六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构建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8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八、预期主要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程传富

2、《留守儿童档案》 负责人:宋 铭

3、《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 负责人:冯先霞

4、《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负责人:郑红霞

5、《阶段研究报告》 负责人:张爱萍

6、《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负责人:程传富

7、《案例分析集》 负责人:贾 敏

8、《论文集》 负责人:冯先霞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程传富

2014年12月5日

第三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王明胜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民勤四中王明胜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我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晤对。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在书中诸多的章节中,《教师的解放》这一部分给我的触动最大,其中的一些篇章提及了一些教师的生存状态。书中提到,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肖川博士又理性地分析了造成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外在的客观原因有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一些教育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考评、现行教育教学

体制管得太多等。主观的原因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肖川博士呼吁全社会从各个层面形成合力来解放教师,并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对于教师过高和过多的要求。肖川博士作为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能站在教师立场,为教师而言说,真的令人感动。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

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

通读了此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帮助,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

第四篇:浅议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问题

浅议“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问题”

作者姓名:王宏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要真正搞好教学确实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而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实需要教师备好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备好课就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好相应的教学问题,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它的时代性与多变性、复杂性的因素导致作为在教学中要设计好教学问题才能上好课。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问题呢?

关键词:教学设计 问题 策略

课堂教学应围绕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问题设计也应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为基础”。恰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顺畅、和谐地发展,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与研究的激情,彰显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整体,只有教师在教学之前设计好相关的教学问题,才能为上好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所以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问题,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 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平凡、体验思考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二、问题设计难易程度要适宜

在教学中问题设计要做到难易适度,设计教学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没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可见,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影响其知识吸收和储备。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共性,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教师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比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结合学校情况、班级情况、宿舍情况的提问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高涨,激发思考、回答的欲望;如果了解学生课余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甚至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的学习情况,加以联系,提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联系了化学中的酸雨现象,塑料的成份及化学性质等;讲到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结合物理提问爱迪生、法拉第、安培、伏特、欧姆等科学家及其成就,引出电力的广泛使用及深刻影响;讲到台湾问题时,分析诗歌《乡愁》,联系语文课上老师的分析,学生 很快产生共鸣,积极献计献策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贡献。这些都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踊跃答问,学生也充满了好奇,集中了注意力。这样的课堂学习轻轻松松、明明白白。

由此可见,学生作答与否,与教师提问的技巧、问题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课堂上教师总是在重复讲解内容以后提问“是不是”或者“对不对”,学生会感到厌烦。也就是说,问题太难,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可以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据有经验的教师传授,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难到易的小问题。同时,也要避免简单式提问。

三、遵循认知规律,优化问题设计。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引导的方法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不当,内涵处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思考;更不可为问而乱问,流于形式耗费时间。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设问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但是,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却是随心所欲,没有一个系统的提问设计,导致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缺乏逻辑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三思而后问,对问题进行系统设计。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难易兼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分析能力。教师整堂课的问题设计,既要兼顾知识型问题的设计又要兼顾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五、问题设计应精简相结合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策略。一堂课中教师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实效,教师提问虽多,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很有可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局限在表层领域,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甚至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深入地推敲和挖掘教材,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最好能够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全课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研读,并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和讨论时间。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我有了这样一段文字材料:2008年11月28日,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支线喷气式飞机ARJ21—700在上海首飞成功。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后,宣 告中国正式“飞”入世界先进民用客机的行列。ARJ21是中国按照国际惯例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先进支线飞机产品,它的出现将打破波音、空客、庞巴迪、安博威等国外飞机厂商在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垄断格局。问题设计:①看了这则材料你从中感悟到什么?②看了这则材料,请你说说我国怎样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③作为中学生为提高现代科技目前可以做些什么?这三个问题一提,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探究中把这一框内容都得到了解决。

六、问题设计巧妙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相结合

巧设问题就是通过教师巧妙地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巧设”问题。问题设置得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路。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我采用材料: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使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整个国家焕发了勃勃生机。设计以下两个问题:①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举例说明我们家里面都有哪些外国进口的东西。②30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伟大变化的宝贵经验是什么?因问题的设置在内容上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争着抢着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中可看到,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为教学中心服务。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还有很多的技巧和学问。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提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怎样提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问题。强调课堂的问题设计,不是以“问”代“讲”,而是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聚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

论文字数:3253字

参考文献:

⑴《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任长松

2002.7 北京大学出版社

⑵《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 肖锋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年第3期.⑶《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王淑霞

金色年华(下).2010年第4期.⑷《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张建文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4 ⑸《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刘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

第五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提升校本教研案例(王洪明)

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提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的校本教研案例

机会永远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

---------温江中学地理备课组

王洪明

2008年10月22日,在温江区实验校举行了全区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提升校本教研展示课大赛,我们温江中学、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地理联组抽到的课题是《海陆变迁之大陆漂移学说》,由地理老师刘娟执教。我们温中地理备课组和新世纪地理备课组为此展开了多次两校地理联组校本教研活动,共同打磨该课,希望通过相关的系列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达到提升备课组全体成员课堂教学设计的技能和大赛取得好成绩为目的。

在大赛的前期准备中,我们地理联组将此次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1、执教者的课堂准备阶段;

2、课堂展示,找寻问题阶段;

3、教研组讨论,针对问题寻找策略阶段;

4、将修改的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的阶段;

5、教研组再讨论,优化并形成定稿的阶段。

一、执教者的课前准备,说课阶段

刘娟老师针对所选课题“海陆变迁之大陆漂移学说”,在地理联组首次联合教研中将自己的初步教学设计进行了陈述,并展示了制作的课件。听完刘娟老师的说课后,大家感觉到她的教学设计明显地存在一些缺陷,如:教材分析中,分析了该课题本身的知识,缺少分析该部分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表述不够准确,甚至缺失;在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后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方法、策略需要修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形式单一,反馈练习设计不妥„„,大家针对说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初步修改意见。

二、课堂展示,找寻问题阶段

我们地理备课组共七人一起走进了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初

一、2班教室,听刘娟老师的 “海陆变迁之大陆漂移学说” 教学设计技能提升研究课。我们课前给每位听课教师提出了听课要求,如:注意观察课堂教学的引入方式及效果,教学内容处理时的祥略、取舍是否合理,学生活动的设计形式、时间分配如何,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教学语言、教态是否生动、自然,各教学内容之间的承转衔接怎样,板书设计如何,课堂教学中体现现代地理课堂教学理念如何,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根据以上听课要求,聚精会神地听课,认真详细地做着笔记,并及时将听课时的感想写在听课记录上。

三、教研组讨论,针对问题寻找策略阶段

听完了刘娟老师的课后,大家随即到了新世纪的文科综合教研组办公室进行评课,大家依次发言,对这堂课的各个环节分别进行了点评,现将记录整理如下:

㈠在前期的课堂活动中的主要优点:

1、教态自然,肢体语言丰富而有效。

2、老师基本功较扎实,教师上课有激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对海陆变迁原因的分析有创意和新意,对学生思维启发很大。㈡在前期的课堂活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内容太多,时间显得不够;

2.学生活动设计太简单,表现在设问简单,回答形式简单; 3.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不够; 4.思想教育挖掘得不够;

5.知识的表述不够准确,语言不够严谨,显得啰嗦,不精炼; 6.板书显得零乱,表述太粗略;

7.课件制作音像不清晰,没有达到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应有的效果。㈢针对以上问题,地理备课组商讨采取的改进策略:

1、在教育理念上要注意几点:

⑴教学素材的准备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要贴近生活。包括举的 例子和音像资料。

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一定是教学内容的必然 延伸和自然深入,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因此学生活动的设计要有思维价值,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

⑶思想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 的科学观、价值观。

2、具体操作上的改进措施:

⑴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整。

《海陆变迁》这节课从内容上是上一节半课的内容,执教者最初想用一节课 上完,想使一节的内容完整,但通过课堂实施发现内容太多,学生的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很多问题都是泛泛而谈。所以最后我们备课组决定在内容上删减掉“板块构造学说”,使学生的活动更充分,思维训练更充分。

⑵关于导入。

执教者最初是引用一段视频“幽灵岛”引入,目的是想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但通过课堂实施发现存在有以下问题:视频音像不清晰;内容的展现上与课堂内容结合不够好,教师引导不好反而会让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认识,且显得冗长。

备课组通过讨论认为,引入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精练、干脆,为 后面的学习创设氛围、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所以引入改为以《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关于学生活动的设计。

保留海陆变迁原因的分析思路,在问题的设计上突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问题如下:想一想,在怎样的情况下或者使用某种方法使插旗的位置发生海陆位置的变化?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归纳出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让学生自己说出海陆变迁的实例。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及找寻证据的学习,如南极大陆发现的丰厚煤层,印度半岛的古冰川遗迹,建议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 魏格纳躺在病床上发现了什么现象? ②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有什么想法? ③ 为了证明这个设想,魏格纳是怎么做的? ④ 魏格纳找到了什么证据?

⑤ 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为什么有煤层?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步步深化,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 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⑷关于思想教育的渗透。

以魏格纳为例,让学生知道一个科学假说的产生所必须的过程,即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论证、科学假说或科学理论。鼓励学生密切关注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执教者最初只是把魏格纳的故事讲了一遍,没有挖掘出魏格纳魏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置疑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通过教研组讨论,认为利用幻灯片“提出科学设想----搜集证据----大陆漂移假说”,充分挖掘其中思想教育的内涵。

⑸关于教师课堂语言。

初中地理课堂要展现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美,所以要求教师的语言表 达要科学、准确、精练,而且课堂语言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老师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求写出详案,包括主要的课堂用语,尽量克服自己比较随意的口头用语。

⑹ 关于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的提纲和重点知识的展现,所以板书设计上要思路清晰、版面 整洁。最初的板书随意性太大,而且内容表述不规范,如“板块—六大”等。通过建议后,板书设计修改如下:

一、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变迁原因:(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二、大陆漂移假说 ⑴提出:魏格纳

⑵观点:大陆不是固定的,是漂移的 ⑶内容:一块古陆→六块大陆

⑺关于课本上的学生“活动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在编写上较原来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其中“活动教材”的大量增加、正文内容的减少就是其中最大的变化。执教者刘娟老师在处理P35活动题让学生“对南美洲东海岸与与非洲西海岸轮廓基本吻合作出解释”时,补充了一些高中知识,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大家感到深了点,最好不要补充,并且大家认为课堂教学应用好课本上的“活动教材”,在此基础上老师补充的实例、设计的问题都不要违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做到忠实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且不超出课标要求才好。

四、将修改的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的阶段

通过上面听课、评课,我们备课组找出了刘娟老师上“海陆变迁之大陆漂移学说”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上优点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上述系列修改策略,之后的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备课组再次走进新世纪初二另外一个班的课堂,听了刘娟老师“海陆变迁之大陆漂移学说”第二堂教学研究课,对该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思考、记录。

五、教研组再讨论,优化并形成定稿阶段

听完了刘娟老师的第二堂“海陆变迁之大陆漂移学说”的研究课后,大家随 即再次到了新世纪的文科综合教研组办公室进行了该堂课的评课,大家针对这堂课的各个环节细致地进行了点评,最后形成了优化后的定稿。

通过以上五个阶段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将刘娟老师的参赛课“海陆 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变迁之大陆漂移学说”打磨成型,然后于2008年10月22日在温江区实验校参加了全区不同学科之间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展示课大赛。在这堂展示课中,刘娟老师给人以大胆、成熟、自信的感觉,课堂教学做到了有条不紊、重点突出、言语动作规范,时间分配合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个人地理学科素养,展示了温中教师的风采,令听课教师叹服,在随后的备课组个人说课、集体评课展示活动再次受到评委、各兄弟学校同行们的好评,最后在全区所有学科都参赛、竞赛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以地理小学科获得了全区“提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的校本教研展示课”比赛温江区集体一等奖,十分不易,为学校争了光。

通过对这堂“提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的校本教研展示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的回顾,我感到收获很大:第一,最大的收获是——机会永远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我们地理备课组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全区“提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的校本教研展示课”比赛温江区集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跟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全员参与、全力打造、精心准备分不开,正所谓天道酬勤;第二,我认为通过本次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提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地理备课组的教师们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活动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到课堂的实施,以及如何听课、评课,全方位切实地受到了全过程的锻炼,使备课组各 位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技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达到了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

2010-11-28 4

下载王灿明:教育研究课题设计中的如干问题讲稿及思考题(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灿明:教育研究课题设计中的如干问题讲稿及思考题(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