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关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情况汇报
住x的省十届、aa市二届人大代表和aa市下选的市二届人大代表,同志们:
欢迎你们来我市视察调研。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情况,进行汇报。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
一、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更加符合市情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区域化布局和
产品转化率进行全面调整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几届市(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通过不断地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精炼出“两业一城一市”发展战略和发展农村“竹畜药果”四大产业理念,使我市农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突出特色,更加符合市情,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5915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89043万元,年均增长8.5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512元,比2000年净增711元,年均增长6.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8060万元,年均增长14.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656万元,年均增长16.9%。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我市是一个没有矿产资源的县级市。主要是从事农业。因此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稳定粮食生产,我们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首先是保护基本农田,其次是坚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开展粮食的精深加工,增加粮食的附加值,提高粮食产出效益。在退耕还林基础上,保持粮食稳步增长。2005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149924.24吨,比2001年133608吨,年均增长2.24%;增加16316.24吨;人均占有粮食444.9公斤。连续获得18个丰收年。
(二)做大做强竹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现有竹林面积102万亩。其中楠竹林46万亩,杂竹林面积56万亩。其中2001年至2005年新造竹林52万亩,其中耕地造竹29万亩,宜林荒山造竹23万亩。引进撑绿竹种苗700余万株。竹基地主要分布在元厚、葫市、旺隆、复兴、官渡、长期、长沙等14个乡镇办,沿xx河、习水河流域。现有5万亩以上竹林乡镇7个,3至5万亩竹林乡镇5个,1至2万亩竹林乡镇2个。开工建设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完成基地投资3.6亿元。从事竹加工龙头企业4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aa市级龙头企业4个,正在申报aa市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竹业综合收入实现9.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2亿元,年均增长8.56%。
(三)加大石斛产业发展,加快特色农产品培育。
我市现有石斛面积5326亩,分布在复兴、丙安、旺隆、葫市、元厚、官渡、长期、长沙等9个乡镇,44个村,100个村民组,1300户。有100亩以上基地3个,50亩以上基地13个,10亩以上大户80户。2005年产值达3000万元。我们抓石斛发展上,充分利用xx金钗石斛获得国家质量总局“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的“金”字品牌和已经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的“xx金钗石斛规范化种植技术”以及“xx金钗石斛生产全面质量管理”验收契机,优化产业布局,建设2万亩xx金钗石斛高标准基地;加快金钗石斛快速繁育技术的推广,扩大种苗繁育基地的规模,使xx金钗石斛快速繁育和培组苗繁育技术每年提供种苗1000万株以上;加快对石斛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金钗石斛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提高石斛生产,提高石斛科技含量。通过5至10年时间,建成2万亩高标准石斛基地,实现年产1万吨、亩产5000元以上,总产值达1亿元以上,粗加工总产值2亿元以上目标,使石斛真正成为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
(四)发展生态养殖,推进畜牧业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生态猪,适度发展草食牲畜,努力发展鸡和鱼。公路沿线重点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强化良种良法的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抓好“xx生态猪”、“xx乌骨鸡基地县”的申报;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搞好畜产品流通,从而切实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加快生态猪、生态鸡的基地建设步伐,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我市生态养殖业的发展。2005年畜牧(渔业)总产值35997.87万元,占农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05年的41%。肉类总产量29452.86吨,猪肉产量26903.73吨,生猪年末存栏337151家禽年末存栏达1026500羽。现在全市能繁母猪16997头,其中内外二元母猪12172头,占能繁母猪71.6%。生猪品改点55个,其中人工授精点35个。养殖小区达55个,其中商品
猪养殖小区10个,二元母猪养殖小区5个,家禽养殖小区22个,牛羊养殖小区2个,稻田养鱼养殖小区6个。养殖大户达7198户。其中养猪大户5636户,养禽大户1377户,养牛大户13户,养羊大户149户,养兔大户23户,养鱼大户1102户。养猪基地村21个,养禽基地村16个,养鱼基地村8个。
(五)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增收。
旅游业快速发展,经营体制和机制进一步转变,多元化发展战略得到实施。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58.6万人次,门票收入1520万元,旅游总收入实现2.65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93%、660%和185%。
二、农业新的增长方式正在形成,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措施和重要动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调整和优化,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农产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可以有益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采取“公司+农户”、“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通过农业产业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培育和发展基地,加快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围绕黔北20万吨/年纸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依托退耕造竹、退耕还林、林种改造、低产林改造。大力营造竹子商品林,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到2010年,全市初步建成110万亩以上竹工业原料基地,其中50万亩楠竹基地林,60万亩杂竹基地林。50万亩楠竹基地林中有30万亩用于培育为笋竹兼用林,有20万亩用于培育为笋用林。大力普及科学种(养)竹技术,笋用竹栽培技术、套新竹、伐老竹,逐年更新,改造低产林技术以及精深加工机械引进,提高竹林产出率。力争5年时间,年产杂竹达100万吨以上,竹笋10万吨、楠竹800万根;杂竹在优先满足纸浆项目需要外。大力扶持xx胶合板公司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加快杂竹精深加工。积极扶持新宇公司,形成企业集团,使竹业真正成为大西南竹业基地,形成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大力扶持省、aa市在赤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市级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十大龙头企业:赤天化纸业公司、新宇公司、胶合板公司、新锦公司、信天石斛公司、旅游食品公司、特色生态产业公司、台商泰昌公司。加快农业工业化步伐,提升农业的战略地位。
(三)大力发展以生态养殖为主特色养殖业,推进畜牧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我市生态猪、乌骨鸡为主的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养殖小区不断涌现,养殖大户成为畜牧业的发展带头人。二是科学养殖正在普及推广应用。三是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养猪协会在乡镇发展起来。五是家庭养殖正在成为一些粮食转化增值、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要养好、多养,推进畜牧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一是要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对散养户的指导培训,促进散养户的规模扩大。二是坚持发展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在大力扶持专业户、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鼓励支持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改造。三是对专业大户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四是加快畜牧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饲料兽药产业的建设,从单纯的饲料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拓展。
要多渠道开源节流,打破饲料资源的制约瓶颈。实施“以饲代粮”和“以饲增粮”战略,积极开发饲料来源,继续推广秸秆等农副产品利用技术。要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引进和自主研发生态猪、生态鸡、生态鱼的养殖技术,大力促进畜禽产品加工业发展,抓紧“xx生态猪”、“xx乌骨鸡基地县”申报工作,形成xx品牌,加快畜牧业发展。
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是产业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保护农民自身利益的需要。我市竹产业、石斛产业初具规模,已进入相继投产阶段,筹建、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迫在眉睫。一是从竹产业、石斛产业入手,建立竹业协会。由于我市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经验不足,借鉴外地经验,筹建时就应兼顾一、二、三产业,由单项服务向综合配套服务发展,由松散型向紧凑型发展,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二是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运行方式的创新,努力培养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而兴办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
(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增加农民劳力收入。
据市劳动就业办负责人介绍:一是2003年11月调查统计,全市有3.2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目前已上升到5万人),其中高中文化占4.7%,职高和中专占0.91%,大专占0.25%,有专业技能占1.99%。说明我市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素质较低。二是有序组织外出务工占5~10%,多数是亲帮亲,邻帮邻外出务工的。三是外出务工人员被拐骗、工资、社会福利没有保障,时常发生。只有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才能真正富裕。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但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从市到乡镇层层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就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把农民进城务工与城乡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是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健全信息网络。市、乡镇要建立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劳务输出基地,培养树立劳务输出领头人。建立横向服务网络,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社会保障等劳务输出体系。二是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抓好“普九”和“扫盲”工作的巩固提高,努力扩大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和市职教中心、农民文化节技术学校等基地,培养农民懂科学、懂技术、懂法律,新农村建设的一代新人。三是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第二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汇报
高 台 县 物 价 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项检查
整改措施及成效汇报
县纪委:
2011年我局按照《高台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认真贯彻上级宏观调控措施和一系列价格干预措施,各项目标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坚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预警系统。
我局密切监测市场动态。根据各级政府关于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的有关精神和物价形势,增加了市场价格监测网点,重点加强对粮、油、肉、禽、蛋、菜和液化气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并扩大对化肥、农资、建材、等商品的价格监测,确定专人负责,靠实工作责任。全县共设监测网点21个,按照不同的监测商品品种,落实日报、月报、季报、临时报等制度。较全面的掌握了商品的市场变化和动态,为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供了有利的市场价格信息。
二、积极开展价格专项检查。
一是根据张掖市物价局文件要求,我局抽调力量组成检查组,开展了全县涉农价格与收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截至目前检查了农广校、育才小学、人饮站、计生站4个单位。二是开展了教育收费检查。开校前,我局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收费进行了督查,做到了事前监督和公示收费,并组织全县中 小学、幼儿园开展了教育收费自查工作。三是开展了化肥专项检查,共检查全县城乡化肥农资销售点29个,下发提醒告诫书29份,并督促超过悬挂了明码标价牌。四是开展了食盐价格专项检查。今年3月18日,针对市场出现的食盐抢购风潮,我局采取积极的措施,会同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迅速开展食盐市场价格专项检查,共检查门点117家,对3户哄抬盐价的经营者进行了行政处罚。与此同时向全县食盐经销个体工商户发放《高台县物价局关于稳定食盐市场价格的提醒告诫书》300余份,通过移动公司群发短信40000条,向广大群众宣传价格政策,迅速澄清事实,辟除谣言,稳定了价格秩序。五是大力推行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工作。在两节期间,集中力量,对城区主要商场、门点、液化气站进行了检查,有效的推动了明码标价工作。六是积极组织开展商品房价格备案和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对超过市政府确定的8%涨幅目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成本监审。七是开展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专项检查。
三、落实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2011年我县认真落实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政策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全力保障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实优抚对象提标政策,有效解决了因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截止10月份我县发放一次性临时物价补贴的对象范围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对象每人补贴80元,共计1762户、3777人,发放补贴30.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每人补贴40元,共计9591人,发放补贴38.3万元;农村五保对 2 象每人补贴40元,共计1285人,发放补贴5.1万元,享受国家抚恤补贴的优抚对象补贴80元,共计798人,发放补贴6.4万元。此次发放的临时物价补贴以现金形式一次性发放,城市保障对象通过指定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通过“一折统”发放。
四、严格执行国家对农产品的税收减免政策,降低农产品经销费用。
(一)地税局为千禧商贸城、高台景隆农贸市场新入住从事蔬菜、粮油的摊位187户减免税务登记证工本费1870元。对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小贩进入农贸市场的交易的,免于办理税务登记。免征个人所得税28万元。
(二)农贸市场从事蔬菜、粮油的摊位,属于自产自销的,免征个人所得税5万元。对从事蔬菜、粮油经营的摊位按照国家规定,由国地税联合核定的定额,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每户月从低核定个人所得税80元。营业额在5000元以上的,按照核定的营业额的2%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2011年1-10月,县国税局对符合“支持农业发展”免税政策的56户,减免增值税税款489.9万元;其他类型31户,减免增值税税款136.68万元。
五、加强了新闻舆论宣传,认真做好市场价格调控宣传报道工作。
2011年我县新闻宣传部门选派得力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宣传报道了县委、县政府在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方面采取的有力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先后在《高台新闻》中播出有关市场价格调控的 新闻稿件30条,其中在县广播电视台播出10条,在县广播站播出20条,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在引导价格走向、社会舆论,凝聚人气、稳定人心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3月份出现食盐抢购风潮时,我们适时在新闻中播发本台短评,引导群众不要盲目抢购,及时化解了群众的恐慌情绪,对及时平抑食盐抢购风潮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
二〇一二年二月一日
第三篇: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生活水平改善的问卷调查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生活水平改善的调查报告
在本学期暑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生活水平改善”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搜集到了我们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的搜集我们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们基本满意。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等4名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也就对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一定的限制,我们所调查的一些资料基本上仅限于我们的居住地,缺乏普遍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的。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有四项内容:
一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三 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四 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经济由单一的种植谷子,荞麦,高粱等粮食作物,玉米,葵花等简单的经济作物,逐步转变为以种植蔬菜、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模式。蔬菜种植种类从单纯的种植茴子白,发展到以种植茴子白为主,兼种西葫芦、大白菜、豆角、番茄等经济作物。虽然辛苦,但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高。
二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你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高。农业税全免,种粮补贴等一大批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劳动的热情高涨;
【2】重视科技,近年来农业生产以基本实现机械化,除草剂的使用也使农民的劳动强度有了很大的降低。地膜覆盖技术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增,你们的劳动有了丰硕的回报。
【3】道路的优化使蔬菜的运输变得非常方便,每年都有大量的菜贩子从全
国各地来收菜,从6月持续到10月。
三近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六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得提高。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计划的实施,许多农民都住进了新房。家用电器也及大的丰富了起来,电视机、洗衣机、电饭锅几乎家家户户有,电冰箱、电脑、电磁炉、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也因为人民收入的增加和家电下乡进入人民的生活,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
四 从调查中农民自己的认识,和我在调查结果中分析得出的结论中可得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许多年轻劳动力都进城发展,造成劳动力不足。现在年轻人要不在外上学,要不就在外打工,很少有人愿意回家种地。所以造成劳动力短缺;
【2】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是很清楚,造成种植作物的偏差,影响收入。例如,前几年有一年因为种植的蔬菜太多,造成菜价暴跌,农民损失惨重,有很多菜都扔在田地烂掉了;
【3】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除草剂、农药等化学药品使部分土地出现了退化,农作物产量有所下降,不过近几年引进调控肥等科学肥料后,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善。
在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我们碰了不少的钉子,对于我的走访有人不太配合,于是加大了我们工作的难度,虽然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们仍然尽力搜索所需要的资料,真是十分的不易。我想我们的这次实践,虽然很是普通、寻常,但是我们却是在认真的去做,竭尽全力的去调查去走访,也许结果会不那么让我们自己满意,但是我们相信这一调查的经历却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收益非浅。
第四篇:当好“四员”,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当好“四员”,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了基层乡镇政府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乡通过大力推行改厢、改种,加强全程跟踪指导与服务,棉花种植,2010年实现了单产全县最高,棉农增收幅度历年最大。以大口鲶、才鱼、桂花鱼、黄鳝和甲鱼、乌龟为代表的特色水产品养殖成为全市首个绿色养殖乡镇。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加工与经营形势全面飘红,依托产品形象影响极大的带动了乡域形象,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当好“指导员”,制定科学规划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农业和农村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调整中既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又要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这一切,都需要乡镇政府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科学规划,组织实施,指导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幸福乡党委、政府对这方面工作十分重视。从书记、乡长到一般干部,都把寻求和发现产业项目作为重要的份内工作,并坚持不断。我们选择产业项目的视野较宽,主要是,依据乡情特点、产品市场前景、农民的生产实践、上级的有关产业政策导向、外地的发展经验、有无技术上的先进性等。乡党
委、政府定期对大家在产业项目上的建议进行收集、梳理,然后确定项目范围,继而深入论证。论证方法是开班子会讨论、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听村组干部及村民的想法、进行市场调研等,力求使筛选、论证出的发展项目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我乡的特色水产品养殖,就是根据上级的号召、农民实践经反复论证而产生的产业项目。为把握特色水产品养殖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要求,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与业内人士进行广泛座谈,收集分析市场信息,考察一些大中城市市场,找乡里的水产养殖户和镇外的水产养殖场进行算帐对比,最后才在乡村干部和广大水产养殖户意见统一基础上对以大口鲶、才鱼、桂花鱼、黄鳝和甲鱼、乌龟为代表产业项目给予确定。其它发育出的项目也都是按此种方式而确立的。
二、当好“宣传员”,加大宣传引导
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在结构调整中的责任重大,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工作,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经济结构调整中来,从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使广大农民能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既是农村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农村工作中一条不可违反的原则。但是,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农民这个主体在结构调整中既是实施者,也是市场风险承担者,调什么、怎么调的最终决定权应当掌握在农民手中,由农民自己作主,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不能搞一刀切、瞎指挥,更不能强迫命令,层层压指标,强迫农民种这个不种那个。这是进行结构调整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对确立的产业项目,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如召开多层次会议,到示范户参观,带部分农户到外地考察,请领导、专家做报告,印发宣传资料等,使农户对项目的意义、前景、收益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进而激发出参与项目经营的热情,最终使之成为产业经营上的主体。
三、当好“信息员”,帮助农民开拓市场
农民对变化的市场还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导致种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多,大多数地方缺乏这种条件,不是很重视信息服务,时而发生滞销,造成的农产品积压甚至毁掉的现象,农民利益直接受损。市场信息已成为产品销售好坏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既要从当地资源优势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要花大力气搞好调查研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由搞好市场预测,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市场信息已成为产品销售好坏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当好“信息员”尤为重要,把信息服务作为引导农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发挥政府部门信息灵通的优势,建立起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同时,注重组建本乡镇和村的专业营销队
伍,保证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畅通。
四、做好“服务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
做为乡镇基层干部,积极为村民发展生产搞好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户是产业经营的主体,因而在具体的实施中,乡党委、政府组织协调有关农业、畜牧、金融、土地、科技、电力、水利等有关部门及人员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开展好服务工作,并明确任务、强化职责、切实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困难。如解决场地问题,由土地部门和村、组集体组织出面协调农户承包田的租赁关系,按照统一规划和承租、出租户“双赢”原则,实施了产业的集中连片生产,有效解决了示范片的用地问题。为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在项目论证,制定规划时就让镇信用社参加,以增加其对产业上的信心;一方面由村、组集体组织协助信用社做好信贷抵押工作、使全部贷款户都用自己的房产及其它资产作为。抵押物,完备信用社手续,达到了放贷双方的满意。为解决技术问题、由乡党委、政府出面聘请专家顾问和技术人员。
第五篇:*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做法
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
*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县(市)。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市经济发展遇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2003年,*市委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两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
济转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为什么提出“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发展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力实施综合开发,形成了以耐材、造纸、煤炭、建材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综合实力上升到全省第二位,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4.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6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3元。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收益的粗放型工业经济格局阻碍了*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三有三无”问题,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有资源,无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对矿产资源的“有水快流”式开发,*市两种经济贡献较大的矿产资源(煤炭、铝粘土)已进入衰退期。煤炭资源浅部煤层(200米以上)已经采掘70%,易开采的煤炭基本枯竭,现有的213家矿井多数在3~5年内闭坑。深层煤(200~800米)虽然储量可观(地质储量4.07亿吨,可开采储量2.68亿吨),但开采难度大,可供建井的勘探井田寥寥无几。当前已勘探的曲梁、关口、李岗、崔岗井田,开采深度均在450米以上,最深达800米,受瓦期突出、煤尘爆炸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和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技术的制约,后续煤炭开采业能否成为经济支撑还不能确定。铝粘土矿资源没有大的矿体,多以“窝状”分布,多年来的无序开采,浅部资源已经枯竭,剩下的铝粘土资源根据资源整合的要求,无法开采。其它矿产资源虽然储量大,但产品附加值低,或勘探程度不够,难以或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经济支柱。由于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市在未来3~5年将出现经济“断层”危机。2004年全市煤炭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9%,而财政收入的4.38亿元中有1.12亿元却来自煤炭产业,占据了总财政收入的26%。在浅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又对煤炭产业依赖过大的情况下,*市如不加快经济转型,没有新兴产业的及时跟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倘若在资源型产业开始衰退时,新兴产业已经趋向成熟,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可避免产业转换带来的区域经济衰退。
(二)有群体,无规模
突出表现:企业数量多,但缺少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投资项目多,但缺少投资大、能够迅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目前,*市的工业企业数量虽然超过了1500家,但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317家,规模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销售额都和周边县(市)有较大差距。从重点项目投资看,大个子企业数、投资额和周边县(市)有更大差距。不仅如此,*市的四大支柱产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产业发展、环保治理、安全生产等政策的影响。在政策影响下,煤炭和造纸产业的企业数量大幅萎缩,耐材和建材产业企业数量也将走向萎缩。煤炭行业受限产压井、安全生产整顿的影响,企业数量减少了五分之二。随着明年资源整合政策执行到位,剩余的213家煤炭企业数量将减少到84家。造纸企业受治理污染的影响,近几年企业数量减少了一半,目前仅剩195户。耐材和建材行业近几年虽有较大发展,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直径小于2.2米的立窑均属淘汰性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必须限期取缔,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现有的843家耐材企业、179家建材、石料加工企业,将有一批企业会因产业政策调整而关闭,这样势必对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强烈冲击。
(三)有积累,无扩张
近几年,*市居民储蓄余额一路攀升,2003年为69亿元,2004年为84.7亿元,到今年五月份达到95.7亿元,年底可突破100亿元,增长速度惊人。作为一个内陆县(市),有这么高的储蓄余额虽然说明了经济发达和群众富裕程度,但并不能引以自豪。过高的储蓄余额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环境不理想;二是对民间资本的投资引导工作做得不够;三是经济增长粗放,没有合适的、让群众放心的项目吸引民间投资。因此,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一批具有长期发展后劲的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梯队,培育几个对国民经济带动系数大、辐射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主导产业,来吸引民间投资,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速,*市委、市政府走出去开阔眼界,坐下来认真思考,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3年提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是全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