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时间:2019-05-14 14: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第一篇: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B010621)之“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研究

总结

一、“课题申请书”所预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由北京联合大学刘全礼教授申报,2002年批准立项,属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HB010621)。“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作为该课题的重点子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提出了如下研究内容和重点。

1、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普及的能力培养;

2、音乐对儿童智能发展的影响的量化性研究,针对智力因素的诸多方面,从注意力、言语智能、记忆能力、想象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二、课题研究概况

从2002年开始到2005年12月历时三年,课题的研究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6月到2002年12月,对音乐教育与儿童能力的调查以及理论探讨,并在实验室进行预试验、设计修订能力测评量表以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二阶段:

2003年1月到2005年7月,进行研究样本的采集和实验。自2003年1月始,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奔赴江西、浙江、广州、等18个省的省会城市、中等城市(最小到地级县)采集研究样本151234例,其中有效数据75459例。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年龄组0—3岁组、4—6岁组、7—10岁组并分别以学校或幼儿园为单位作为实验小组。在每一个研究小组里,我们分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最多的人数不得超过该小组人数的50%;实验对象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决不通过任何的行政手段与摊派,以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对被试通过量表实施前测记录数值——对被试按照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音乐方面的影响——对被试通过量表进行后测记录数值。

第三阶段:

2005年7月到2005年12月,进行研究数据收集和整理。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检验研究假设。

下面就四个能力的详细研究汇报如下:

——音乐对注意力方面影响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注意力是否专心、注意力是否集中。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人在觉醒状态时,周围的客观事物是很多的,但人们在某一时刻并不把这些客观事物都作为

自己心理活动的对象,而只是选择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方向上的保持和深入。其表现为:心理活动在指向于一定物体的同时,一方面会离开其它无关物体,另一方面会主动地抑制和排除无关事物的干扰,甚至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保证对指向对象反映的清晰性、鲜明性、准确性。作为一种相对稳固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在使用量表测量时主要对音乐对注意力的四个品质量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

2、研究假设:

在学习音乐时,通过音乐训练注意力的学生,在其它各门学科的学习上较普通学生反应更快、注意力更易集中,并集中时间长久。

3、研究实施:

研究中大量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体验音乐的力度、速度、音的高低、空间、节奏等诸因素,从而可以达到认识、分辨声乐、器乐,以及进一步认识各种音色的分类、各种不同形态的器乐表现,同时完成了注意力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的量化研究。

4、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孩子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品质、注意的转移品质四个方面总有影响率达到87%,而在以下儿童常见的注意障碍问题的改善方面有效率达到71%。

●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或书籍弄得很脏很乱);

●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做事难已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音乐对言语智能方面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智慧。语言帮助我们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帮助人们从“物体命名”发展到脱离具体物体进行议论。言语智能的四种成分包含阅读、听说、写作和说话。阅读使人们能够认识一些并为亲身经历的物体、场景、程序或概念;听讲的过程让我们获得许多指示,也是进行感情沟通的重要渠道,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说话是另一种必备的表达与沟通技能;写作则是使人能够与素昧平生的人进行无形的交流。正是通过言语的智能,使人们能够记忆、分析、解决问题、规划未来并进行发明创造。言语智能的四种成分的发展,对人在任何学科取得学习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课题研究人员将言语智能的研究定向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研究孩子对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及建构能力;

第二个方面:研究孩子对实践发展顺序、过程和规律关系的把握与描述能力;

第三个方面:研究孩子理解、归纳、概括的语言抽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个方面:研究孩子理解事物寓意及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第五个方面:研究孩子口语、书面作文以及语言交流能力;

2、研究假设:

通过有效的音乐训练方法,孩子的言语智能较同龄、同等能力的孩子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能够很好地感受并反映出他人口语的声音、节奏、色彩、及变化;

●能够很好地模仿他人的声音和语言;

●能够有效地倾听、理解、释意分析并记住别人所说的内容;

●能够有效地阅读、理解、概括、分析或解释阅读内容的概要;

●能够结合不同的目的、针对不同听众有效的“说话”,懂得随机应变、简要、善辩、有说服力或热情地说话;

●能够创作文学作品或口语沟通作品;

3、研究实施:

课题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一组故事性强、具象性强的经典音乐曲目作为素材,大量运用奥尔夫的游戏化的方式,将音乐与绘画、诗歌、表演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将孩子分为三个年龄组:0—3岁、4—6岁、7—10岁分别进行教学研究以及量表的前测与后测实施。

4、研究结果:

言语智能深深的根植于孩子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与自信中,孩子们在安全的无负担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音乐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经统计:控制组的7—10岁孩子组82%数学能力明显提高,因为原来孩子数学的障碍主要是由于不能明确老师的问题不知所措而造成的,经过音乐的训练孩子们看懂题意与要求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控制组0—3岁组、3—6岁组孩子经过四个月的音乐刺激,语言能力较原同等能力孩子超出59%,经过一年的音乐刺激,语言能力较原同等能力孩子超出72%

——音乐对记忆能力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记忆是人们对经验的记识、保持、应用的过程。从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看,它是人脑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就记忆本身而言,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这种反应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方式进行的。记识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将记识的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回忆是对过

去经验的恢复,是对保持在头脑中的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过程,回忆包括再认和再现两种。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再识是指以掌握的知识能回想起来,以学会的动作能再实现和以经历的情感能在体验的过程。课题研究人员就音乐对0—3岁组、3—6岁组、7—10岁组孩子在记识、保持、再现和再认四个方面的量化影响作了专门的研究。

2、研究假设:

通过音乐的干预方式,孩子们能够达到记忆三个阶段的提升:

第一阶段:从内隐记忆无能(对记忆根本无概念)到外显记忆无能(知道自己该记住哪些却记不住);

第二阶段:从外显记忆无能到外显记忆胜任(有意识的运用记忆技巧迅速完成记忆)

第三阶段:从外显记忆胜任到内显记忆胜任(自动运用各种记忆技能)

3、研究实施:

课题组研究人员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曲式、代表性的器乐、节奏、曲调、和声及音的形态表现风格不同的经典音乐名曲,要求孩子们尽量使用要求的方法来思考。这些方法是按记忆不同分类的记忆常用方法,如:接近联想记忆法、类似联想记忆法、对比联想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概括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字头记忆法、规律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及时复习记忆法、分布记忆法、变化记忆法、读忆结合记忆法等等。

4、研究结果:

一般来说:评定一个人记忆的指标是记忆的速度以及记忆的保持能力。研究表明:通过音乐的方式,4—6岁组是记忆能力整体发展最快的年龄组,控制组的孩子平均比对照组的孩子记忆速度快412%,而记忆保持的时间长796%;0—3岁组是内省式记忆发展最快的年龄组;7—10岁组是外显记忆发展最快的年龄组,控制组的孩子比对照组的孩子记忆速度快216%,记忆保持的时间长146%。所以通过有效的音乐方式,孩子的记忆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音乐对孩子想象创造力影响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指我们直接的感知、接触、操作某一事物后,该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又称记忆表象。新形象是指我们间接通过图片、影视、语言、文字的介绍而感知接触某一事物后,在头脑中构造出的该事物的形象,又称想象表象。想象表象的材料来自记忆表象。

根据产生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指有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不同,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表述和图样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以及创造想象都是课题研究人员设计的研究内容。

2、研究假设:

通过聆听音乐并进行有计划引导,控制组的孩子在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以及创造想象在形式上、内容、创新方式方面都高于同龄孩子。

3、研究实施:

课题组研究人员专门为孩子选择一组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采用循序渐进的步骤研究施测对象在想象创造力方面发展的过程。研究分为四步:

第一步:研究再造想象的模仿活动;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再造想象的过程。

第二步:激活表象的活动;有的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并不少,让他提取时,他会很容易的回忆出来,但要让他的表象活跃起来或者加以重组改造时,他却感到很困难。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研究人员采用音乐的方法激活他们头脑中的表象,经常引导他们听着音乐编故事、进行各种音乐的创意设计,各种方案重组,经常根据音乐展开各种想象竞赛,同时设想如果自己是这个曲子的作者会怎样安排?

第三步:储备丰富想象的活动;想象的水平是依据一个人所具有表象的数量与质量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有时会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想象就会丰富、开阔,其想象也会形象逼真;课题组研究人员要求控制组的孩子多接触社会实践,并进行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等活动,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再想象的材料。

第四步:闭目训练的活动;听着音乐,闭目想象是所有控制组孩子必须做的每日一练。

4、研究结果:

经三个年龄段被试组孩子平均在直觉思维方面高出同龄孩子127%。最重要的是控制组的孩子许多表现令研究人员振奋:他们天真赋予冒险精神、对外界事物敏感、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三、课题研究小结及建议

1、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普及的能力培养。大量孩子能力普遍不足比我们设想的要广泛得多,大量儿童之所以表现出某种能力的欠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由于在他们最容易接受教育的年龄,缺少耳朵和心灵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天生的能力。神秘的超常智力就天资意义上说是每个正常人的禀赋,把它发展成为孩子一生必备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任务。音乐是培养孩子各种能力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2、通过音乐对儿童智能发展的影响的量化性研究发现音乐对发展儿童注意力、言语智能、记忆能力、想象创造力四个方面效果显著。

3、建议继续进行音乐对孩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诸多能力方面的量化研究。为新时期音乐教育学的发展提供心理、教学方面的详实依据与参考。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儿童音乐与智能广东省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190号骏景花园骏腾轩A座001号

总课题组网址:(中国音乐智能网)

第二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

题 类 别:学

科:子 课 题名称:实验单位名称: [3]子课题负责人:填 表 日

期:

(批准号GLA102037)

子课题结题论文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体 育 与 健 康

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 [1]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2]东莞市振兴中学 东莞市石碣中学 [4]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冯伟华

2013年12月20日

学校(单位)盖章

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本课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座谈、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旨在总结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以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实验与探索性的研究表明: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并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体能素质 课课练 体质健康 健康水平管理模式前言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降的状况令人堪忧,令人欣喜的是,自2006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已密切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政令性文件,如2006年颁布实施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2007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随着越来越多基层学校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致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我国的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体质指标有了明显的提升。广东省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06年至2008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试行方案)》并建立了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使得我省的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与跟踪落到了实处。关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的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其子课题《“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研究》的应运而生,为有效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子课题(《“课课练”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研究》)组的一线老师在认真执行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同时,依据总课题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对该子课题进行规划和深入的研究,旨在加强与落实对本地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本子课题按照总课题的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及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依据,结合当前东莞市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实施情况,从体能素质练习有效干预的角度进行选题。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全市十二所公办初中学校、三所民办初级中学的学生、家长、班主任进行抽样调查。学校共抽样学生3500人,家长780人,班主任500人。2.2研究方法 2.2.1调查法

一是座谈调查,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论证“课课练”的意义价值,课题开展的思路与技术路线,研讨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提高的影响因素与有效的干预方法,并对课题进展进行动态检查;二是访谈和问卷调查,走访一线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了解体育教师对“课课练”实施的态度,“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现状和可能性,征询“课课练”的内容与方法,讨论影响“课课练”开展的因素,以及“课课练”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三是现场调研,到学校观摩体育与健康教学课、观看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计划,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条件,以及学生对“课课练”的态度和行为反应等。2.2.2资料分析法

依据课题研究原则,对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获得的文字、录音和视频资料进行分析,提取青少年体能素质发展干预的途径及“课课练”内容与方法信息,建构“课课练”教学管理模式框架结构,并逐步细化。2.2.3 实验法

以初中水平四学龄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健康标准》所测内容、所测数据为研究基础,针对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课练”的教学模式为干预措施,在实验学校中设计并使用体现安全性、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等较强特点的体能素质“课课练”干预措施,检验与验证其应用效果,通过不断调整与规划,寻求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的更有效方法。2.2.4 检测法

课题组专门成立数据汇总检测小组,把各实验学校报上来的数据逐个进行审查汇总检验,在进行问卷调查期间,为保证本次问卷的真实有效性,不定期对部分学校学生进行抽测。在进行问卷整理期间,对于没有按要求进行测试的数据,一律退回学校,务必组织人员进行重查并接受检测小组的监督,确保所有所测数据的真实性。2.2.4统计分析法

对各学校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Excel电子表格数据分析库计算各变量的频数、平均差、标准差,将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并初步描述,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研究内容与结果与分析

3.1我市水平四学龄段学生对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每家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注:总共发放学校十四家,共计问卷10000张,回收9150张,有效问卷8986张。问卷有效率是98.21%,符合问卷调查要求。

表1 学生对体育锻练动机的调查

人数

动机类别

城区

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

百分比%

镇区 1684

城区 78.5

镇区 74.9

1765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应付考试 提高运动技能

减肥 健美 交朋友 没其他事做

25002000***0活1721 2138 1432 865 321 672 72

1673 2121 1236 723 276 935 196

76.6 67.8 63.7 38.5 14.3 29.9 3.2

74.5 58.9 55 32.2 12.3 41.6 8.7

城区(人数)镇区(人数)折线图 3折线图 4能质试肥减余生强课付增富应丰提高运动技体考 图1 学生对体育锻练动机的调查对比

通过对十四间地域不同的各实验学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动机问卷调查表表明,在各类别项中城区与镇区大部分数据差异不是很明显,说明我市的城区与镇区各类别的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其他的软硬件设备设施上及各类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的普及与理解上无显著差异。3.2“课课练”教学模式在我市十四家实验学校的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表2 “课课练”在我市实验学校开展情况调查表

类别 答案(%)

学校是否推行体能素质“课课练” A.是(94.7)B.否(5.3)通过推行“课课练”学生体质

A.明显好转(86.1)B.不明显(5.3)C.其他(8.6)

每节课用多少时间进行“课课练” A.3-5分钟(42.8)B.5-10分钟(52.4)C.其他(4.8)“课课练”内容与方式的选定 “课课练”是否与主教材相结合

练习时学生如何分组

...“课课练“通常放在课的什么时间

A.教师选定(78.2)B.学生自己选定(21.8)A.是(83.6)B.不是(11.7)C.不知道(4.7)A.同质分组(87.8)B.异质分组(9.6)C.不确定(2.6)

...A.基本部分前(17.6)B.基本部分中间(11.3)

段 C.基本部分后段(21.5)D.结束部分(22.3)E.视具体情况而定(27.3)

实验中期通过对我市十四家实验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表明,这几家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实施了“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并且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水平等等,但还仍了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没有实施或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明显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其他的问题等等。3.3对我市“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表3 “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测试数据的统计表(平均分x)

初一级

测试

指标

初二级 初三级

x

实验 学校 75.2 73.3 78.6 72.5 67.8

非实验学校 74.9 72.1 76.3 72.1 66.2

实验 学校 88.4 81.8 88.9 87.3 76.4

x

非实验学校 86.3 79.2 86.5 86.1 75.3

实验 学校 93.4 90.7 95.3 90.3 90.5

x

非实验学校 90.2 88.6 91.2 88.7 88.7

P值

50M 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 实心球 800(女)/1000(男)

<0.05 <0.05 <0.05 <0.05 <0.05 100800/1000M坐位体前屈050M初一级初二级初三级50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实心球800/1000M 图3 “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测试数据的统计表(平均分)对照

通过表3的统计与对比分析,经T检验及P<0.05,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课课练”教学在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对同一年龄段和同一年级学生单项成绩的提高是比较显著的 3.4在同一实验学校“课课练”教学前后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的体能素质测试以《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评价体系为基础,各实验学校采用自测自报的形式来统一上传与实施相应的统计,并做数据的整理与比较、分析工作。

注:测试项目为50M、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男子1000M与女子800M;测试方式为仪器测试法;统计采用TK878“掌中宝”数据录入并做相应的分析研究,最后结果用概率、平均数、和相关的显著性T检验进行分析总结。

表4同一实验学校“课课练”教学前后两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统计表

学年 学生 总人数 2936 2717 2883 2835 病残人数 17 29 43 37

合格

实测人数

合格人数 2881 2653 2809 2776

合格率 % 98.70 98.70 98.9 99.2

良好 优秀

备注

良好良好率 优秀优秀率 人数 % 人数 % 2782 2562 2434 2471

83.2 83.6 85.7 88.3

783 739 1099 1295

26.8 27.5 38.7 46.3 08-09学 09-10学 10-11学 11-12学

***0***02919 2688 2840 2798

实验前 实验后

08-09学09-10学10-11学11-12学实测人数合格人数良好人数优秀人数 图4 同一实验学校“课课练”教学前后两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统计表对照

通过表4对同一学校在“课课练”实验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后,经T检验及统计值P<0.05,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不难看到,进行“课课练”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非常显著。

3.5在我市“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两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表5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两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比较

类别

10-11学年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实验学校 98.9 85.7 38.7 99.2 88.3 46.3

非实验学校 92.7 78.3 27.6 93 90.6 3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1-12学年

***实验学校非实验学校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两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比较

合格良好优秀合格良好优秀

图5实验学通过表5的“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各类别比率的比较,经T检验及统计数据P<0.05,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显然“课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是非常有效果的。

3.6“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近三年的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与比较分析

“体育中考”,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体育中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就变成应试教育了,孩子们的体育课也就没有了“快乐体育”了,就又会回到以前的体育中考考什么一线的体育教师就只教什么、只练什么的状况。其实不然,我认为,在近些年来新《课标》理念的推行与课程各领域目标的实施下,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本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思路的指引下,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与调整,按照水平四学龄段的教学领域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下的“2+1”教学模式设计出了各年级的“小单元大循环”的课程目标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如图表6。

注:在实施“课课练”教学模式的实验学校,根据每一所学校师资力量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备的情况,我们都是有准备、有计划、有目标的设计与落实了 “2+1模式”下的如上实物图上的主教材内容的教学再加体能素质练习为模式的体育与健康课堂。

经过近三年探索式的操作与实施,“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表如下表7

全市平均分

学年

实验学校 非实验学校

x

84.7 86.4 88.63

x

88.76 91.8 94.65

x

80.64 81 82.61

P值

08-09学年 09-10学年 10-11学年

<0.05 <0.05 <0.05

***全市平均分实验学校非实验学校08-09学年09-10学年10-11学年 图7近三年的实验与实施,“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对照图

通过“课课练”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体育中考平均分统计表的比较与分析,经T检验及统计数据P<0.05,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水平四学龄段“小单元大循环”的主教材教学内容加相对应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也可以说,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模式不但不会影响体育中考的成绩,反而对体育中考成绩有着极大的推动与提高作用。3.7“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表(数据来至采用各实验学校随机抽样的方式来做统计比较)

表8“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表

近视眼

年 度 总 人 数 发 病 人 数 发 病 率 % 7.4 6.5 5.6 4.9 3.9

沙眼 发 病 人 数 45 38 31 31 30

发 病 率 % 1.3 1.1 0.9 0.88 0.85

龋齿 发 病 人 数 38 34 32 31 30

发 病 率 % 1.1 0.98 0.93 0.88 0.86

寄生虫 发 病 人 数 25 24 23 21 22

发 病 率 % 0.73 0.71 0.68 0.6 0.64

脊柱弯曲 发 病 人 数 49 32 31 31 30

发 病 率 % 1.4 0.93 0.90 0.89 0.86

备 注

04-05 3468 257 05-06 3432 223 06-07 3443 193 07-08 3502 173 08-09 3508 136

实施课程

开展实验

09-10 3321 124 10-11 3289 109 11-12 3245 101 3.7 3.3 3.1 23 22

0.72 0.7 0.69 22 20

0.72 0.68 0.63 19 16

0.53 0.58 0.49 25 22

0.81 0.76 0.68

***500近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脊柱弯曲04-05学年05-06学年06-07学年07-08学年08-09学年09-10学年10-11学年11-12学年 图8“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对照图

通过对表10“课课练”实验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统计表的数据纵向比较来看,经T检验及统计数据P<0.05,说明计算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可以说自从我校03年开始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来,全校学生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尤其08年开展“课课练”实验后,最常见的近视眼、脊柱弯曲等疾病,发病率下降尤为明显。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做为学校体育来讲,通过对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并是行之有效的。实验与探索性的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课练”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有效的学习和掌握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找到了高效的、学生真正需要与喜欢的实用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学生通过近两年对“课课练”教学模式课的实践与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全面综合身体素质,同时也学到了大量的体育锻练基本理论常识和各种运动技能及自我训练的方法。更可喜的是,学生能在课堂之外、或离开老师时知道自己如何去健身、如何去锻练、如何去提高,也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1.1能通过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校本课程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在每堂的体育与健康课中,依据主教材的内容与授课的类型,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练习,并加以归纳管理,从而达到对学生体育健康具有保证性的管理水平。

4.1.2通过以体能素质“课课练”为干预手段,加强对的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的管理来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通过对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为个体体质数据诊断,利用体育课堂为载体,“课课练”为手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通过建立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体系,来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4.1.3通过建立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跟踪表的管理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通过建立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跟踪表,从而对表内数据进行分析与诊断,利用体能素质“课课练”为干预手段来达到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全面体质健康水平。因此,通过建立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室学生常见病调查跟踪表的管理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4.1.4能通过抓体能素质“课课练”的高效课堂来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以体能素质“课课练”为抓手,建立学生喜欢的、有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和相配套的技术、技能相传授的高效课堂,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力保障。因此,对体能素质“课课练”高效课堂的管理,也是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4.1.5能通过对体能素质 “课课练”课堂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来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和社会背景下,我们体育老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安全问题。在一些正常的教学伤害事故下,由于社会和家长们的不依不饶,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受到特别大的压力,许多很好的教材我们也不敢教了,这对学生们的体质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通过对老师和学生们的安全教育,靠我们对老师的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安全工作加以程序化的严格要求与管理,使得我们老师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使我们的老师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安全工作基础之上,上好每一堂体育高效课,这对我们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极重要的意义。4.2建议

4.2.1建立《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管理依据

各学校应通过完善《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对每一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与维护,以完善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体系。

表9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及体能发展诊断卡

4.2.2通过高效体育课堂的管理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

各校应建立高效体育课堂的管理制度,完善两操及大课间活动的形式,落实体育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内容,使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确保1小时以上,这才是真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力保障。4.2.3要全面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还应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之外的研究

要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还需从学生的总体运动、膳食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风险评估等等方面的管理进行研究。不科学合理的运动也会倒置学生身体疾病的产生,不合理的膳食,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等等,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 贝迎九,沈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侧不及格学生情况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P23.[4] 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樊能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 邓树勋,王健,乔得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三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附件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子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相关子课题的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课题相关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并将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

第三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面向全国,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四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组 织

第五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总课题组负责制定总课题规划、子课题申报表格和管理办法,课题审批和课题总体研究等工作。

第六条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总课题秘书组具体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总课题秘书组设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

第七条课题的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政策相一致;

2.与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

3.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体现本项活动的群众性。

第八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面向全国,接受来自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各级科普机构及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及广大教师申报的课题。

(一)申报课题的单位或个人需符合下列一项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学校和事业、企业、社团单位。

2.属于法人单位管理的二级法人机构,如高等院校设立的院、系、所、中心,社团下设的分会、专业委员会等。

(二)申报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需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若不具备该职称,可由两名高级职称专家书面推荐。

3.申请人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任务。

第九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申报建议和申报公告于2011年的10月发布,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课题申报的评审在申报公告发布后三个月内进行。

第十条总课题设立了两类子课题类型: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子课题申报者可以在提交课题申报书中界定自己子课题的类别,而最终类别由总课题专家组确定。

第十一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经费自筹。

第十二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研究时间最短1年,最长2年。

第十三条申报课题的负责人还应能够做到:

1.课题能够得到单位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批准;

2.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

3.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4.能够保证课题能够按时、高质量结题。

第十四条课题申请程序说明

1.根据子课题申报建议,以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

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子课题,按要求填写《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审批书》(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

2.《申报表》须报申请人所在单位,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

对课题申请人的个人条件和课题研究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总课题组的审批。

第十五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

第十六条总课题组负责组织申报子课题的评审,评审程序如下:

1.资格审查和分类。总课题组学术委员会按本办法第十三条和《申报

表》的要求进行审查,合格者进入初评。

2.活页匿名初评。评审专家依据统一制定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审

查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初评,总课题组按初评分值高低选出立项课题。第十七条经评审同意立项的子课题由总课题组颁发立项通知书,研究工作即可启动,同时通报推荐单位备案。

第十八条凡批准立项的子课题,自动成为本课题的子课题;重点子课题负责人进入总课题组,成为总课题组成员。

第四章管 理

第十九条总课题组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全部子课题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受委托单位的管理工作。

对子课题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

项、开题检查、日常管理、检查、中期检查与评比、不定期抽查和结题等。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

为提高研究成果及实效,本课题本着边研究边出成果原则,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总结阶段性成果。并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交流、研讨、观摩和评选活动,促进子课题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十条经费管理:

1.课题申报时须同时说明经费来源。

2.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要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本单位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课题组须书面报请所在单位同意后,报总课题组秘书处备案:

1.变更课题主要负责人。

2.变更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

3.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4.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情况变动。

第二十二条凡违反国家法律及教育部有关规定者、有剽窃行为和弄虚作假者、与设计不符或学术质量低劣者、到期不能完成者,总课题组将撤销其课题。第二十三条子课题申报者不得使用在本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中申报的相同题目和研究方案去申报其它类型和级别的课题,如果发现,将撤销其课题。

第五章成果鉴定和验收

第二十四条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总课题组或受委托管理单位组织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必须准备的文件有: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申请书复印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第二十五条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至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总课题组或受委托单位指派,也可以由子课题组聘请,但须经总课题组或受委托单位批准。子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第二十六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课题的重点子课题的鉴定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一般子课题由课题组自行组织。

第二十七条课题鉴定的程序:

1.课题组向受委托单位或总课题组秘书处提出鉴定申请。

2.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指派的鉴定专家,并提前一个月将文件送交到

专家手中。

4.专家鉴定后送(邮寄)交总课题组学术委员会或委托单位。以会议

方式鉴定者,由专家组共同确定并由组长签署意见;以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上报。

第二十八条结题验收:

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确认,总课题组发放《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结题证书》。

第二十九条2013年9月,总课题组将对所有结题子课题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总课题组。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体育)阶段总结经验交流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体育)阶段总结经验交流

为了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健康教育,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一年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求实创新,取得了实验研究阶段性的成果,在实践向理论转化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转变观念用科学先进的理念作指导

传统滞后的学校体育教育观漠视了体育的功能,禁锢了学生身心健康及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了体育教育无阵地,体育教师无地位,而且严重带来了教育的畸形发展、不平衡发展,影响了基础教育与中、高等教育的衔接,阻碍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进程。借助西部农村学校体卫工作现场会及多种活动在我校的举行积累的实践经验,借助“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的契机,我们积极探索,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用科学先进的理念作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及课题实验研究的行动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课标》及《大纲》精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健康课,落实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精神,求真务实,以体育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及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改“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间、课外为辅”的综合性大课间体育健康教育,改“单一部颁,竞技体育教育”为“部颁、地方相结合,实践、理论相结合,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健康体育、群众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

二、抓“硬”“软”让一流设施和队伍作保障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真正让实验研究取得成效,具体解决“场地是基础,器材是条件,师资是保障”的问题.学校克服资金短缺,师资紧张的矛盾,通过“挤”“集”“找”等多渠道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完善了平方米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配备了国家级体育器材;采用“转”“调”“训”等方式配齐配足体育健康教育师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用一流的硬件设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全面推进体育教育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实验研究的有力保障。

三、建制度求管理寻找科学化模式促发展

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完善,成为了实验能否成功,科研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渐制订并完善了《体育课堂常规》、《体育保健教师工作职责》、《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大课间活动管理细则》等余种管理制度为实验保驾护航。同时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小组,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形成了分管领导牵头、主研人员负责、参研人员包片、班主任人人参与的层层责任制的科学化管理模式,环环相扣,步步到位,达到了实验研究的求真务实、科学高效的目标。

四、落实《课标》贯彻《大纲》在现代化教学中出成果

让每一个农村孩子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健康教育,首要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农村中、、的问题,最终的目的在于提升农村体育健康教育的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落实《课标》,贯彻《大纲》成为了我们本次实验科研的首选切入点。我们因地、因校制宜,学习《课标》,贯彻《大纲》,创立了“作业”的体育教育模式,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媒介,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上好两堂体育课,引进校本资源,丰富两操及大课间活动内容,全面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在身边的终身锻炼习惯,在现代化教育中促进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益的双丰收。

五、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推广实验成果

从第一阶段的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来看,实验成果明显,学生参与率、教师支持率等几率显著提升,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大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显著增强。而且校园内人人主动参与,自主教育的体育文化氛围正在形成,这将是对实验观点的有力支持,也将有助于第一阶段实验成果的巩固,更有利于以点带面,由班到校的全面推广,进而保证第二阶段实验研究的开展与深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体育)阶段总结经验交流》

第五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计划书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PA115032)

阅读策略在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价值研究

课题开展计划书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在中国大部分中小学仍然被考试所“绑架”: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在研究和操练“提分”策略、考试技巧。因此,英语阅读训练往往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阅读材料也主要以考试(中考、高考)中的题型为主导,机械性训练。这种做法在初、高中阶段更为明显,不少学校中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从初一年级开始便瞄准中考,一切以中考为导向,英语阅读也不例外,阅读的内容与题材多局限于考试题型;同样,高中的课堂也被高考挟持。令人可悲的是英语阅读在不少学生眼中等同于考试卷上的阅读短篇,学生为了做对阅读题而读,教师为了学生做对题而教。英语阅读失去了它的内涵与魅力。当英语阅读只剩下备考训练时,教育就变得非常可怜。短期来讲,以上倾向造成的后果是阅读兴趣削弱化、阅读材料单一化、教学方法简单化、阅读策略误区化。长此下去,英语基础教育就会偏离方向,忘记自身最本真的使命: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发展人、培养人,而不仅仅是训练考试技巧。

阅读是人类发展的一项基本技能,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阅读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组织一次国际性的学生素养测评(PISA),其中,阅读素养就是三个测评项目之一。研究表明,阅读素养比在校学习年限更能准确地预测出一个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PISA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学生要成为出色的阅读者,他/她需要具备一些阅读策略,如记忆、理解、总结、泛读等方法。当阅读中贯穿着批判性思维和策略性学习时,学生的阅读效果会更好,会更加享受阅读的乐趣。PISA成绩表明,运用阅读策略的学生阅读素养要高于缺乏阅读策略的学习者。上海市参加了2009年的PISA测试,结果表明,上海中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缺乏具有创新和决策水平的阅读素养竞争力、缺乏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弱、男生阅读素养低于女生等。

在英语阅读方面,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语言技能二级)的英语阅读目标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初中毕业(语言技能六级)的英语阅读目标是: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非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语言技能八级)的英语阅读目标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显而易见,《标准》要求与现状的差距非常大。《标准》要求学校和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 1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多数学校现行的基于考试的做法是无法达到以上目标的。

在英语阅读教学被强烈扭曲的背景下,本课题提出通过阅读策略教学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效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幸福感。这一研究是在实践层面实施国家《标准》要求的改革性实验,从教材、教法上进行改革试点,突破现有的基于考试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尝试通过英语阅读策略教学达到提升中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性目标。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英语阅读策略教学。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它不仅包含了阅读中的一些技巧,还包含了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行为。有效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有帮助的策略。Urquhart和 Weir(1998)将二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推理、语用推理、转移、意译、清除歧义、推测词义、识别代词所指)。

文献研究表明,对于英语阅读策略的教学实验研究大部分不在基础教育领域,把中小学生作为主体来研究的课题数量不多,已有研究具有局部性特点,大多是少数研究者对较小样本的研究;研究的变量也比较单一,要么是教学方法、要么是教材内容的局部改变,实验结果的普及性受到局限。

二、课题特点

本课题与其他同类研究相比,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实验范围广。本课题是主持人与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共同完成;该中心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受教育部基教司委托致力于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自2006年10月成立以来,已先后发起了“基础外语教育与教学研究项目”并承担教育部“指导小学英语”等重点项目;组织第五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基础教育论坛和全国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等影响较大的学术会议;承办教育部全国小学英语教研员高级研修班;与TESOL组织合作编写出版了《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推动中国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的重大学术出版工程。该中心在本课题研究中提供实验校来源,组建专家团队,组织全国教师培训会与研讨会,提供英语阅读实验教材。

2、配套量身定做的英语补充阅读教材。为了达到《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发挥英语阅读本身的内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经过科学调研,与英国知名出版集团合作,为中国中小学生量身开发了遵循课程标准精神、符合中国英语教学实际的读物,如:《新标准英语 分级有声读物》、《新标准中小学分级英语读物》、《外研社 企鹅英语分级有声读物》、《悦读联播》等。这些阅读教材将服务于本课题。

3、前期实验基础扎实。本课题有着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它基于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2007-2009年三年全国性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性研究。2007年起,共有25所学校加入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首批科研项目,采用《悦读联播》等补充阅读教材,实验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在本课题中,这些实验校将继续开

展研究,同时,我们将扩大实验校范围。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本课题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通过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试点英语阅读策略的教学实验,通过学生阅读补充英语材料,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效率、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英语学习动力,英语学业成绩,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幸福感。

研究内容:在25-30所中小学实验英语阅读策略教学,采用调查问卷、对比实验等定量研究法和跟踪研究等质性研究法,对比传统教法与实验教法在以下方面的差异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英语阅读效率、学习动力、学习自主能力、英语阅读幸福感。

研究假设:本课题有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比传统教法可以更快提升中小学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假设2: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可以提升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业成绩

假设3: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可以提升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假设4:英语阅读策略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幸福感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在实验校成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阅读策略教学,并辅以补充阅读材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定量研究分析,探求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与学生阅读效率、英语学业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力、英语阅读幸福感的关系。通过质性研究分析,探求学生英语阅读成长经历和教师阅读策略教学成长经历。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课堂观察、日志跟踪等方法。

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

主要步骤:

1. 遴选实验学校、教师、学生。在全国范围内预计遴选25-30所中小学实验校。

2. 开展全国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英语阅读教学法和英语补充阅读教材培训。

3. 启动第一轮实验。一轮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开展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

4. 实验反思:召开小型研讨会,实验教师带着第一轮实验的结果与反思参加研讨会。

5. 启动第二轮实验,改进第一轮实验中的不足。

6. 召开较大规模研讨会。

7. 研究过程中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8. 出版科研成果。

五、子课题

1.中小学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现状调研

2.中小学师生对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态度调研

3.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与传统教法在提升中小学学生英语阅读效率方面的对比研究

4.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在提升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业成绩方面的研究

5.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在提升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

6.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在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幸福感方面的研究

7.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中教师发展研究

8.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中学生发展研究

六、专家组与课题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陈琳、申蔷、彭永成、王永祥、王彤

课题负责人:王彤

课题组成员:各子课题负责人,样本学校

七、预计研究进度

2011年

11月:

1)进一步遴选实验样本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25-30所中小学校参与本课题。

2)启动相关文献研究。

3)遴选子课题全国参与人员。

4)筹备开题报告。

5)建立项目组管理机制与沟通机制,筹备全国项目组网络页面与网络交流平台。

12月:

1)继续进行文献研究。

2)召集子项目负责人讨论会,筹备开题报告。

3)在部分准备较好的样本校进行问卷试测,修订调查问卷。

4)召开子课题成员培训会。

5)指导各子项目研究设计方案。

2012年

1月:

1)课题开题。

2)在各样本校开展问卷调研。

3)确定各子项目研究设计方案。

4)在样本校启动各子项目课题。

2月:

1)完成全国问卷调研统计分析。

2月下旬——7月:

1)在各样本校开展第一轮实验。

2)专家组进行实验指导。

3)完成全国调研报告。

4)各课题负责人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

8月:

1)召开小型研讨会。课题负责人带着第一轮实验的结果与反思参加研讨会。

2)进一步修订实验方案。

3)各课题负责人修订调研报告或论文。

9月——12月:

1)在各样本校开展第二轮实验。

2)各课题负责人继续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

3)11月,组织课题中期报告会。

2013年

1月-6月:

1)各课题负责人出版发表成果。

7月:

1)各课题负责人结项。

2)组织较大规模研讨会。

3)验收所有预期研究成果。

8月:

1)筹备结题。

2)组织结题会。

八、遴选样本校要求

本课题欢迎全国各省市中小学校英语教师参与。作为样本校的基本要求如下:

1)参与课题需经过先申请后审批的原则(申请表见附件)

2)学校领导支持

3)选择一个或几个子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4)接受总课题组指导,设计研究方案

5)在一个学段有至少两个班的学生参与实验(小学阶段或者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

6)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选用适合的英语阅读教材,实施英语阅读策略教学

7)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科学研究,产出科研成果,顺利结题

九、子课题中期检查与结题要求

子课题中期检查与结题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课题申请书

(2)研究成果主件(调研报告、论文)

(3)研究工作总结

(4)成果附件(开题报告、阶段总结、调查问卷、研究过程的教案汇编、学案汇编、课堂实录至少5节课、教学反思、学生日志、研究过程会议记录、照片、图片、学生作品、软件、获奖证书等)。能提供电子版的提供电子版本

十、评优与成果出版

根据各子项目参与人员的研究成果质量,课题组将进行以下评优及成果出版:

1、优秀实验学校、优秀科研骨干

2、优秀课例集(光盘或网络版)

3、优秀论文集

对于优秀论文,课题组也将优先推荐发表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教育版)》上。

十一、课题组联系方式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英语阅读策略课题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大厦(100089)

课题办公室主任:彭老师

课题材料邮寄地址:北京100036信箱99分箱(100036)

联 系 人:云霞老师

联系电话:010-68163708, ***

下载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

    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南

    附件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1.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 2. 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的研究 3. 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我校启动在这银装素裹的寒冬,为配合更好地开展校本教学探究活动,我校启动了“少教多学”子课题——《“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研......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5篇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2年课题(课题批......

    2014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

    附件1 2014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1. 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 2.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研究 3. 升学考试制度改革试点跟踪与评估研究 4. 应用技术......

    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5篇范文

    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mmmmmmm研究》开题报告会成功举行M月m日上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互动机制研究》开题报告会议在柳三楼会议室隆重召......

    全国模拟教育科学_十一五_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_普通高校招生...[精选5篇]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普通高校招生生源流动及其控制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高考移民’问题研究”成果公报 由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张景华教授主持的......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模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为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