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服务、稳定:济南市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的调查
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城市社区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完善城市社区自治,已成为解决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提高社会整合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几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结合济南发展的实际,把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2000年6月开始,经历了部署启动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深化拓展阶段。在各个阶段,始终以民主、服务、稳定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城市社区自治功能,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使济南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民主:推行社区直选,强化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委员会直选是济南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组成必须由选举产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济南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主要是以居民小组代表选举的方式产生。随着社区建设水平和管理重要性的提高以及居民自主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往的选举方式逐渐显露出其弊端,逐步扩大选举参与面,改革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方式势在必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济南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区居委会直选,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路子。
社区居委会直选,是指通过召开本居住区域内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代表参加的大会形式,按照民主、公开、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一人一票”直接投票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直选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城市社区直选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2003年下半年,济南市在历下、天桥两区选择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成功进行了社区居委会直选试点工作。四个试点社区共登记选民10799人,户代表5507名,参选率平均达到了96.45%,试点工作取得了居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社会基层稳定的良好效果。目前,济南市把推行社区直选和市内五区的第六届居委会换届选举结合起来。在第六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适度扩大直接选举比例,直选率将达到50%以上。
社区直选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参与*生活、表达利益要求,实现合法权益的最直接舞台,经济和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迅速反映到这个舞台上来。在济南市历下区社区直选过程中,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选举,区政府对社情民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许多新情况,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促进了区政府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证明,通过扩大基层民主这种形式,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变化,促进政府积极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直选的另一个显著成效是强化了社区居民自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区直选强化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使居民委员会法定的自治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真正形成具有“三自”基础和功能的居委会管理体制,首要前提就是居委会必须由真正的民主选举产生,民主选举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条件,社区直选无疑是民主化程度最高的居委会选举形式。
通过社区直选,全体居民直接将自治权委托给居民委员会行使,实现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社区直选还促进了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工作关系的转变,使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原先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向在自治原则下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转变。第二,通过社区直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感。社区自治的生命力在于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以及对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从济南市社区直选的情况来看,动员人人投票参选的过程,也是广泛深入宣传社区建设的过程,是社区成员相互了解和深入了解社区的过程。这一过程增强了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社区直选增强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公仆意识和民主意识,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促进了居委会工作方式的深刻变化,为更有效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社区自治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民主基础。
二、服务:夯实社区基础,强化社区功能
社区自我服务是社区的一项重要自治功能。强化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甩掉“办社会”的沉重包袱,形成“企业抓生产,社区抓生活”的新格局;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人口老年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弥补小型家庭自我服务功能的不足,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等,都迫切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社区服务。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必须夯实社区基础。
第一,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济南市先后投入资金一亿多元,兴建了一大批社区基础设施,使社区服务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由市财政投资135万元,为全市社区居委会统一配备247台微机。今年,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化建设。以市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济南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并最终实现市、区、街、居四级联网,促进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从2001年起,全市“星光计划”共投入资金7726万元,建成“星光计划”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共115个,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二,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近年来,济南市坚持开展争创“十佳社区居委会”和“十佳社区工作者”等活动,据统计,仅2003年全市就有24名个人和两个团体受到全国、全省表彰,5名社区工作者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通过抓典型、树榜样,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对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和社区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创新体制,积极构建社区建设大平台。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形成了十分密切的行政关系,居委会承担着十分繁重的行政事务。要使居委会从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强化居委会服务社区的功能,重要的途径就是成立连接政府与社会的中介组织。这种中介组织既能承担政府要求的事务,又能直接向社会提供服务。为此,济南市编委于2003年7月出台了《关于组建街道社区服务机构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全市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并统一规范了机构、编制、职能、经费、服务内容和服务制
度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将政府职能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纳入有机统一的整体,成为拓展社区服务、实现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重心下移、全方位推进社区建设的大平台,为实现社会事务社区化,社区服务社会化,构建小政府、大社区的社区建设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三、稳定:理顺社区关系,创建“平安社区”
我国实行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居民自治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使城市社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农村转移出来的流动人口、社区范围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离退休老年人、下岗和失业人员等,这些人口大多脱离了原来的地域或“单位”管理进入了城市社区,急需社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予以整合。另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化,社会自主性力量增强,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如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的群众自发组织等,其中有的是利益性组织,如社区中的业主委员会。这些组织的出现既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治的主体力量,同时也对基层群众自治的功能和地位形成一定的冲击,如业主委员会对居民委员会形成的冲击。因此,自治组织如何协调好与群众组织、利益组织的关系,保证自治组织在社区中的主导地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基层自治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济南市以“满意在社区活动”为总揽,大力进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强化社区的整合机制。目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理顺社区关系上。针对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关系难处理、新建小区居委会建设难启动、村改居后社区管理工作难开展的突出问题,2003年以《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契机,重点在天桥区的西苑社区、天福苑社区等地开展理顺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委会关系、实现社区服务与物业管理双赢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的试点,为实现社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时,济南市坚持把社区建设融入到济南市整体发展之中,按照建设“平安济南”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了创建“平安社区”活动,2004年2月23日在槐荫区举行了创建“平安社区”启动仪式并在全市推开,有力地促进了济南市的社会稳定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
创新型社区、建美好家园,使泉城济南洋溢着文明、祥和的气氛。由于党政重视、群众参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短短几年内济南城市社区建设成绩斐然。“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我们深信,只要济南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牢把握社区建设的根本,深深扎根于居民群众自治的实践,不懈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开创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泉城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建设水平
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提高单位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达到“优质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文明窗口的标准,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加强了服务窗口的建设。
一是抓培训、抓管理,切实提高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素质。为提高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中心积极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强化工作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中心全体同志均以各种方式进行了业务培训,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社会保险法规知识、最新政策法规动向,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严明工作纪律,细化考勤管理,安装指纹签到装置,完善“上班签到,下班签退,中途不脱岗”、“请销假”等考勤制度,办公室统计每月考勤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善岗位责任制,制作工作人员胸牌,方便群众监督。
二是加大投入,加强服务环境硬件建设。为方便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我中心克服了资金紧张的困难,开源节流,在服务大厅配备了工作流程板、便民休息椅、饮水机、一次性水杯、便民箱等便民服务设施。开放式办公场所、低柜台式办公、现代化的设备、亲情化的服务设施,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便利。
三是严格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各窗口单位服务工作标准,规范了工作文明礼貌用语、工作忌语等,避免了工作中出现态度、语言生、冷、硬、横等现象;对基本养老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工作,制定了业务规程和办事程序,进行公开公示,方便企业职工办事。强化服务意识,中心实行统一着装,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的仪表仪容、举止行为,推广窗口文明服务规范用语,提高窗口文明服务规范用语,提高窗口服务质量。要求工作人员树立服务理念,做到“三个提高”:即提高依法服务意识,把服务理念贯穿工作的始终;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积极满足办事人的合理要求;提高服务实效意识,把优质服务融入到工作全过程。
四是实行高效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办事群众“只进一次门、找到一个人、办成一件事”的愿望,各服务窗口结合“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服务承诺。服务对象到窗口申请办理或咨询相关业务事项时,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办理该项业务的程序及所需的申报材料等,并提供书面告知单,目前服务大厅印制养老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等各项业务的一次性告知材料。服务大厅实行 “一条龙”办公,对于合乎政策规定的业务一次办成,不让群众跑第二趟。
五是实行阳光操作,提高公开透明度。目前我中心做到经办内容、政策依据、办理程序、所需材料目录等只要不涉及保密要求和法律禁区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同时在大厅设置
电子显示屏、触摸查询系统及时公布各项法律政策,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六是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收到实效。为使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不做表面文章,设置意见箱,公开投诉电话,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等作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以及党风廉政监督员,对单位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等进行监督评议,及时召开政风行风代表、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服务对象及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服务机制,提高干部职工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进一步提升服务窗口建设水平,真正促进了我中心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增强了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中心将充分利用现在到年底有限时间,自加压力,真抓实干,高标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宁德和社会稳定做好我们的工作。
第三篇:发言稿:用心服务提升社区物业水平
“用心”服务,提升社区物业水平---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副主任兼恒达社区书记:刘朝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恒达社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社区物业服务之路,被评为全市2010“社区物业服务示范社区”,并纳入全市“3531”工程创建100个社区物业服务示范社区的重点社区之一,我们深感荣兴,更感知我们所肩负的重任。我代表全市创建100个社区物业服务示范社区的重点社区,承诺如下:
一、用“一个理念”凝心聚力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社区的工作宗旨,也是社区物业服务的基本工作理念。一切为了群众,就是对群众负责,善于为群众服务;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从群众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新形势下依靠群众创新服务。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人民满意城市过程中,更是一杆凝心聚力的旗帜,基于这种理念服务,我们构建和谐、宜居家园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我们将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物业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物业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在社区物业服务中的统筹,组织协调、沟通作用。
二、用“一套管理体系”提升效能
我们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机构上健全、方式上多元”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胆探索、完善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城市社区和谐物业服务的管理体系。在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上以保障社区物业服务的高效便捷,居民群众满意为核心,实现运行机制不断优化、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工作目标。
一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机制,管理与服务并重,定期组织社区干部、物管工作人员对居民户进行大走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及时解决,及时召开听证会、协调会、居民代表大会,促进小区和谐,并与驻区单位负责人商讨共驻共建文明小区,提高社区物业服务水平。二要加强沟通联系,促进多方联动。加强与街道、区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把握文明创建最新动态。三要加强工作督查,进一步落实日常推进、监督考核、信息反馈三项措施;在长效机制上,注重建章立制立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建文明物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也要有章有法可依,我们将根据创建需要,继续完善有关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区域环境卫生管理等规范性制度,依托文明创建工作契机,大力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文明物管制度体系。
三、用“一系列措施”服务居民
1、社区改造赢得居民舒心。加强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硬件条件,是社区物业服务的基础。我们将积极向市、区相关部门汇报协调,对辖区内供电、供水、供气、电子监控等基础设施改造安装到位。加强垃圾果皮箱、公共亮化、绿化、文体器材等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小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赢得居民群众对社区物业服务工作的支持,营造舒心的居住环境,为物业服务工作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2、系列服务赢得居民开心。我们将本着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先服务、“后收费”的原则,收费采取“政府投入一点、社会赞助一点、企业补贴一点、业主缴纳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以弥补社区物业服务经费不足。在服务上推行“菜单式服务”模式,除做好保洁、保安、护绿服务外,同时向家政服务、房屋出租、居家养老、帮寻家教、看病就医等项目延伸,拓展便民利民服务领域。规范车辆停放,有效解决老居民小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给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公德教育赢得居民贴心。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市民公共道德素质,为社区物业服务提供。一是编撰“文明三字经”、“市民公约”等宣传小册子,在各居民小区、商业楼栋中进行宣传;二是向居民编发红色短信,提倡公民道德建设;三是加强对小区乱贴、乱停、乱放的环境整治,加大对尚
未达标的小区绿化、出新、污水管道,化粪池等重要项目的创建力度;四是坚决查处在报刊亭、小摊上贩卖的邪恶、暴力、色情等非法出版物,坚决抵制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五是加大小区楼栋内的公益广告宣传发布力度,以动漫、漫画等寓意深刻的形式;七是建议组建“公德巡防队”,由老党员、义工组成,佩戴袖章定期开展活动,对辖区各种不文明现象给予制止、纠正。努力营造功能完善的社会环境,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全街宣传思想和明创建不断创新。
依托社区值班主任制度,党员、居民、楼栋组长每周轮流担任社区值班主任,直接到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挂牌接访,动态把握了社情民意,强化居民自治。社支两委主动参与小区矛盾纠纷调解,与服务中心、业委会积极联合开展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从服务上解决矛盾。
社区物业服务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城市基层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石,我们将不负众望,勇挑重担,为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构建和谐、宜居家园,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验收成功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让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化作广大居民群众对我们的褒奖。
第四篇: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的思考
随着城市社区“四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法制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服务保障作用。但面对社区形势任务的发展,依法治理社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是观念陈旧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精神动力。由于城市社区实行几十年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旧的思想观念在新的社区建设发展面前有很强的惯性,社区居委会习惯听命于政府,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的代言人和执行者,一旦失去街道的直接指挥领导,便无所适从;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多数人还是把社区建设当成政府、居委会的事,有与己无关或怕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思想,居民很少想到通过参与社区自治是维护自身的法律权利义务。二是未形成新型机制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社区建设目前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法律规定的新型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在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仍然是政府、街道提供的行政服务为主;对政府、街道法制组织、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义务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致使社区依法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运行。三是法规制度不健全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社区依法治理处于起始探索阶段,许多方面还无法可依,城市社区在探索依法管理过程中,除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运作外,更多是按照宪法、法制的原则,立法的本意以及政策操作,在缺乏系列、合理、合法的制度规范的条件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难免走出“低谷”。要提升社区依法治理的水平,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当前社区法制建设情况,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研究思考。
一、要加大社区依法治理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营造社区建设良好的法制氛围。一是要通过三个增强来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即增强针对性,对不同层次人员采取不同方法;增强实践性,坚持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并举;增强现实性,紧密联系群众生活工作实际进行教育。同时要引导社区干部树立三种观念,即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观念、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提高其参与社区依法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大法律服务的力度。要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148”法律咨询专线电话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法律宣传等组织,拓宽法律服务领域,以法育人、以法服人、依法帮人,在社区中形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风气。三是要德法结合加强社区法制建设。要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和实际承受能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创建活动,把法制宣传活动寓教育精神文明之中。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无毒社区、无上访社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等活动,大力促进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各行业、各层面不断形成,增强公民法律素质,树立民主、自立的思想,树立“共驻、共管、共建、共享”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区理念,形成良好的社区学法用法氛围。
二、要不断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中的作用。依法治理社区,必须按照发展需求,理顺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才能有效推动社区建议。一是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由注重微观、直接、行政手段等权力性管理转为宏观、间接、引导自治型管理,政府对社区民主自治提供尽可能的多支持、帮助与服务,要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到社区,而不是把工作交给社区。二是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支撑社区建设,依法规范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经济组织,依据行使职权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形成社区监督政府机关的机制。三是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在本社区范围内,与本社区成员生活、生产以及权利义务相关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应该由居民群众通过民主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居委会同时具备法律、政治、行政和社会合法性,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必须调整居委会与街道之间的关系,恢复居委会的自治性,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社区中的作用。
三、要进一步明确社区依法治理的主要内容,建立有效的依法治理运行机制。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其目标是建立文明、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区民主自治;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社区治安环境建设;依法调处社区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区各项服务事业;依法维护社区居民和“社区人”权利等方面。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来实施。一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民主听证会、议事会,行使社区民主自治选举、决策、监督等权力;二是政府部门的指导延伸,依法规范有关社区事务,提供法制宣传、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直接援助和行政许可、执法检查等间接服务;三是行业社团协调推进,借助驻区行业和社团组织力量,规范社区企事业单位法律行为;四是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保障在区委、街道工委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区党组织和党建协会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促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深化。
四、要紧紧围绕社区各项工作开展,不断提高社区依法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社区依法治理要围绕保障社区建设,确定与社区经济、文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的社区依法治理目标任务,重点提高社区法人和居民的法律素质,依据制定、修订、废止各类规章制度,推行居民自治实行社区居民事务公
第五篇: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的思考
随着城市社区“四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法制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服务保障作用。但面对社区形势任务的发展,依法治理社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是观念陈旧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精神动力。由于城市社区实行几十年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旧的思想观念在新的社区建设发展面前有很强的惯性,社区居委会习惯听命于政府,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的代言人和执行者,一旦失去街道的直接指挥领导,便无所适从;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多数人还是把社区建设当成政府、居委会的事,有与己无关或怕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思想,居民很少想到通过参与社区自治是维护自身的法律权利义务。二是未形成新型机制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社区建设目前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法律规定的新型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在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仍然是政府、街道提供的行政服务为主;对政府、街道法制组织、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义务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致使社区依法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运行。三是法规制度不健全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社区依法治理处于起始探索阶段,许多方面还无法可依,城市社区在探索依法管理过程中,除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运作外,更多是按照宪法、法制的原则,立法的本意以及政策操作,在缺乏系列、合理、合法的制度规范的条件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难免走出“低谷”。要提升社区依法治理的水平,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当前社区法制建设情况,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研究思考。
一、要加大社区依法治理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营造社区建设良好的法制氛围。一是要通过三个增强来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即增强针对性,对不同层次人员采取不同方法;增强实践性,坚持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并举;增强现实性,紧密联系群众生活工作实际进行教育。同时要引导社区干部树立三种观念,即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观念、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提高其参与社区依法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大法律服务的力度。要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148”法律咨询专线电话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法律宣传等组织,拓宽法律服务领域,以法育人、以法服人、依法帮人,在社区中形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风气。三是要德法结合加强社区法制建设。要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和实际承受能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创建活动,把法制宣传活动寓教育精神文明之中。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无毒社区、无上访社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等活动,大力促进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各行业、各层面不断形成,增强公民法律素质,树立民主、自立的思想,树立“共驻、共管、共建、共享”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区理念,形成良好的社区学法用法氛围。
二、要不断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中的作用。依法治理社区,必须按照发展需求,理顺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才能有效推动社区建议。一是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由注重微观、直接、行政手段等权力性管理转为宏观、间接、引导自治型管理,政府对社区民主自治提供尽可能的多支持、帮助与服务,要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到社区,而不是把工作交给社区。二是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支撑社区建设,依法规范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经济组织,依据行使职权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形成社区监督政府机关的机制。三是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在本社区范围内,与本社区成员生活、生产以及权利义务相关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应该由居民群众通过民主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居委会同时具备法律、政治、行政和社会合法性,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必须调整居委会与街道之间的关系,恢复居委会的自治性,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社区中的作用。
三、要进一步明确社区依法治理的主要内容,建立有效的依法治理运行机制。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其目标是建立文明、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区民主自治;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社区治安环境建设;依法调处社区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区各项服务事业;依法维护社区居民和“社区人”权利等方面。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来实施。一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民主听证会、议事会,行使社区民主自治选举、决策、监督等权力;二是政府部门的指导延伸,依法规范有关社区事务,提供法制宣传、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直接援助和行政许可、执法检查等间接服务;三是行业社团协调推进,借助驻区行业和社团组织力量,规范社区企事业单位法律行为;四是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保障在区委、街道工委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区党组织和党建协会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促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深化。
四、要紧紧围绕社区各项工作开展,不断提高社区依法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社区依法治理要围绕保障社区建设,确定与社区经济、文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的社区依法治理目标任务,重点提高社区法人和居民的法律素质,依据制定、修订、废止各类规章制度,推行居民自治实行社区居民事务公开,增强依法自我管理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居民在社区依法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在社区章程、社区规章制度中体现居民是社区的主人翁,而且还要通过落实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社区由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充分发挥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成员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工作委员会为办事机构的执行层和以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为智囊团的议事层的职能作用,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社区实行的自我管理等都应依法规范运作,要弱化行政命令,强化工作手段,工作中要多用引导、倡导、鼓励、协调等形式。四是要尽快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责任制体系。各执法部门要
根据各自特点尽快实现部门工作与社区工作的结合,理顺执法关系,分解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向社区延伸。社区要尽快建立起配套的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等覆盖整个社区管理责任体系,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社区民主自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