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5:1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

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新要求。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已经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从层级管理向民主法治大转型的历史方位,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否则不仅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全局。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形成的,其重大理论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新论断。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发展的依归;关键是科技创新,就是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根本要求是协调统筹,就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国内与国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常为现代国家公开倡导的服务观念,并且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些经济社会活动中。但把它作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创,这正是党的人民利益宗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协调统筹。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的根本途径,协调统筹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与自然健康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英国蒸汽机、德国电动机、美国计算机三次大的科技创新,引发和推动了世界经济三次大的飞跃发展,也造就了三个阶段的头号世界强国。历史的经验证明,谁最先拥有和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占据世界的主导权和发展的领先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需要科技创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效益型经济,实施经济发展科技化、科技创新全民化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简而言之,发展要讲究科学,发展要依靠科学。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央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则既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系统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也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四个方面内容之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总体把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六条标准,总揽全局,总体部署,合力推进,统筹抓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四个方面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而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要着力把握和解决好三对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分配过度不均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三是中国和平崛起与发达国家称霸世界的矛盾,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好的国内外环境,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是前提,健全制度是保证,统筹互动是基础。针对现实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按照和谐社会“六条标准”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完善十大社会关系调节管理机制:一是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利用税制、工资、社会保障等措施逐步解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的问题;二是畅通的社会~表达机制,通过群众自治、信访、媒体及官民对话等途径充分反映各个阶层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理顺社会情绪;三是严密的社会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社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从严从重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健全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机制,利用法制、~、习俗等工具,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调节人际交往关系,弘扬先进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社会风尚,及时严厉整治取缔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五是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机制,通过发展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六是发达的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服务、行业管理、经济协作类社团组织,并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七是严格的社会环保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健全的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八是科学的社会发展协调统筹机制,通过法律规范、计划调控、经济调节、行政干预等多种手段,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九是长效的科学技术创新机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制订实施激励全民创新优惠政策;十是灵敏的国际关系处理机制,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确保国家利益。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新要求。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已经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从层级管理向民主法治大转型的历史方位,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否则不仅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全局。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形成的,其重大理论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新论断。

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发展的依归;关键是科技创新,就是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根本要求是协调统筹,就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国内与国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常为现代国家公开倡导的服务观念,并且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些经济社会活动中。但把它作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创,这正是党的人民利益宗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协调统筹。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的根本途径,协调统筹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与自然健康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英国蒸汽机、德国电动机、美国计算机三次大的科技创新,引发和推动了世界经济三次大的飞跃发展,也造就了三个阶段的头号世界强国。历史的经验证明,谁最先拥有和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占据世界的主导权和发展的领先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需要科技创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效益型经济,实施经济发展科技化、科技创新全民化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简而言之,发展要讲究科学,发展要依靠科学。

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央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则既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系统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也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四个方面内容之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总体把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六条标准,总揽全局,总体部署,合力推进,统筹抓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四个方面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而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要着力把握和解决好三对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分配过度不均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三是中国和平崛起与发达国家称霸世界的矛盾,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好的国内外环境,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是前提,健全制度是保证,统筹互动是基础。针对现实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按照和谐社会“六条标准”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完善十大社会关系调节管理机制:

一是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利用税制、工资、社会保障等措施逐步解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的问题;

二是畅通的社会民意表达机制,通过群众自治、信访、媒体及官民对话等途径充分反映各个阶层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理顺社会情绪;

三是严密的社会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社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从严从重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健全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机制,利用法制、舆论、习俗等工具,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调节人际交往关系,弘扬先进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社会风尚,及时严厉整治取缔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五是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机制,通过发展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六是发达的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公

益服务、行业管理、经济协作类社团组织,并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七是严格的社会环保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健全的环境保护组织体系;

八是科学的社会发展协调统筹机制,通过法律规范、计划调控、经济调节、行政干预等多种手段,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九是长效的科学技术创新机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制订实施激励全民创新优惠政策;

十是灵敏的国际关系处理机制,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确保国家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

第三篇: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7-02-06 12:27:17

内容提要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问题的机制。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原则和发展方向。通过国家级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建立,对加强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组织三方就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共同促进劳动关系长期和

谐稳定、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加强社会对话、实行经济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企业稳定、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

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经营积极性、推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经济持

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形成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稳定,才能妥善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面前,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维护社会稳定。

二、劳动关系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和加强劳动关系协调。由于劳资关系在当今中国愈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关系,因而劳资关系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稳定的体现与保证。因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和谐。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但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劳动关系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劳动关系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改变了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类型,出现了多元所有制的劳动关系,除了原来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劳动关系以外,还出现了合作制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还有很多企业是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同时,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经营形式,如公司制、承包制、租赁制等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形式导致了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是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多元化。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由国家政策和

有关法律来确定的,包括企业的招工和工资收入分配都是由政府通过计划确定的。劳动者和企业都没有独立的主体身份,也就没有形成各自独立的主体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同样,企业的劳动者也由原来的铁饭碗变成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所约束的独立的利益主体,劳动力关系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主体利益的倾向十分明显。

三是劳动关系规范的合同化。企业与职工逐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来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用工行为和劳动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劳动关系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一方面使职工拥有了劳动的凭证,使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条款的约束,使职工的劳动行为有了更为科学和

规范的标准,保证了企业职工按企业的要求科学生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是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将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劳动关系的运行将由国家的行政控制转变为市场调节。国家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直接干预劳动关系,国家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双方的行为,并通过一定手段对劳动关系的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劳动关系的变化和运行则由劳动关系主体按照市场规则、运用市场机制自行决定。

五是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制化。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同样,劳动关系的法制化管理也是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在劳动关系法制化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主体的、一整套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在劳动关系管理、运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上,通过基本健全的法律体系,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有

序、规范、稳定的发展。

六是劳动关系矛盾逐年增多。由于改革力度加大、社会转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诸多原因,在一些地方,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客观存在,甚至逐渐增多。比如,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工资、劳动生产条件差等问题,全国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个别地区甚至发生职工群体性事件,造成企业劳动关系紧张。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对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保障

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化就业机制基本形成,企业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就业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特别是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正在增强,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只有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问题,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

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如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三方机制建立的目的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单单由政府、工会或雇主组织来处理劳动关系的机制已经

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由代表雇主的组织和代表工人的组织通过协商共同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由雇主组织或工会组织在经济利益或其他权利方面寻找各方比较满意的平衡而达成的协议或合作。

三方机制的本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与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三方尽管大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但还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雇主关心的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强调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取得企业的发展。而工人组织则强调职工权益的保护,特别是希望职工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保证职工收入能稳定增长,希望企业能不断地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政府最关心的是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政局的稳定。因此,对于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难免出现分歧。为了保证三方各自的利益,就需要一种制度和机制来

解决各方的分歧,通过协商、对话和合作达到各方基本满意的目标。因此,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协调劳动关系问题上,实行由政府、雇主和工会组成的三方机制,能够充分在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上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大大促进了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通过三方充分协商后,共同制定涉及劳动关系的政策、制度和法令,会使劳动关系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法令更加符合各方的要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规范化。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崇尚社会生活民主化,在涉及雇主、职工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更需要广泛发扬民主,通过吸收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达到相互的协调和平衡,从而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一个繁荣、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成分日趋多元,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使我国劳动关系问题日趋复杂。虽然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是值得肯定的,是向着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一些企业中,企业劳动关系开始出现复杂的局面,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逐渐增多;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劳动关系问题还很严重,使企业与职工的矛盾时有激化。在另一些企业中,又存在忽视企业利益、甚至侵害企业利益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改制过程中的企业,极易出现损害企业利益的问题,如何保护和维护企业利益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才能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两者合法权益,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从理论上分析,资本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社会要发展,企业要创造财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

展壮大,关键是要将资本、劳动和管理这三个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一方面,要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只有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收入水平,提高福利待遇,才能实现社会生产的目的,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如果不重视企业利益的保护,一旦企业效益不好,甚至被迫停产或倒闭,将会对企业和职工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既损害企业利益,又使职工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发展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更加和谐。只有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

多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所以,保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第四篇: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举措,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文章标题: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举措,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组织部门作为党委负责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积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主动发挥优势,协助党委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考察干部,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的德才表现

干部考察工作作为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链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影响和决定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当前干部考察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察体系,更加全面、准确的考察和识别干部。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考察内容。从干部的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入手,全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和综合素质,这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是彰显出其重要性。在“工作圈”主要考察干部的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协调利益关系能力和务实创新能力,考察其作为领导干部,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否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是否有良好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在“社交圈”主要考察干部的社会人际交往、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公众形象、品行修养、性格气质等,考察其作为社会人,是否坚持党性,关键时刻是否具有正义感,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如何,公私关系是否分明,社交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强不强,社会公众形象佳不佳。在“生活圈”主要考察干部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作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美德、性格气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修身治家、品行修养等,考察其作为自然人,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是否健康,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是否处理得当,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正常,生活作风是否正派,品行修养是否高尚,待人接物是否适当,是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和精髓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事的基本规范。

其次,要进一步创新考察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改进和完善传统考察办法,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办法,注意多种考察办法的综合运用,并努力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避免繁琐。要遵循定量考察与定性考察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量化考察指标,在充实的量化考察基础之上进行定性考察,增加考察结果的可信度。要遵循群众评议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扩大考察范围,既充分发挥民主、注重群众公认,又要发挥党组织和考察组的作用,增强考察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要遵循日常考察与集中考察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平时对干部表现及工作情况的收集,随时掌握干部的动态变化,通过大量信息的积累,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认识干部,避免出现“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第三,要进一步严格考察程序。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各项考察程序,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不断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制订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操作每一项程序,严把每一个关口,禁止简化、变通或颠倒程序。在民主推荐环节上,要适度扩大参加人员的层次和范围,丰富推荐手段,更好地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不是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在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环节上,要对测评和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计分,并填写对考察对象的具体评议意见,避免简单抽象地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来评价干部。在个别谈话环节上,应从干部的“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中,合理选择谈话对象。要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征求纪委及有关部门意见制,对考察中干部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要进行专项调查,对需要实地了解情况的,要到现场查看有关情况,以便更广泛深入地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增强考察工作的穿透力。

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评价干部,客观公正地衡量干部的综合素质

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评价标准和理念之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评价干部指明了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干部的最根本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干部是否有政

第五篇: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要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首先,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对和谐社会中的不许和谐因素坚决予以消灭。

其次,要强化执政理念,注重社会公平。强化对权力、机制运行的监督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度。建立健全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体系。科学有效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有效地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作风。让官员真正做到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为此,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和反馈制度,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有反映问题的有效渠道。

再者,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民间组织功能。社会组织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分类别或分区域的组织渠道,让他们能够通过组织化的声音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让社会能够倾听到他们的心声。

最后,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行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针对各种分裂势力要坚决予以致命性打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行而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一定会促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须完善社会关系调节机制(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社会救助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社会救助 构建和谐社会 ——2005年社会救助实践与研究的新进展 洪大用 2012-10-23 20:48:31 来源:《东岳论丛》(济南)2006年3期第22~26页 【作者简介】洪大用,中国人民大......

    构建和谐社会须提高五种能力

    提高决策能力。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首先,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主要领导应把自己看成班子中的一员,尊重班子成......

    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拓展内涵、扩大影响、开拓创新的机遇,同时也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鼎城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人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多条线运作,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绝非一日之工,更非一人之力,蓬莱市按照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多角度切入,多条线运作,由点及面,依次铺开,构建起社......

    完善公共财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篇

    完善公共财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政 提高效益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手段,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

    民意表达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

    民意表达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 张葆君 2006年07月09日10:1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

    构建体系 完善机制 突出重点[五篇材料]

    构建体系 完善机制 突出重点 ——大苏计乡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群众工作 今年以来,大苏计乡从构建工作体系,找准群众工作支撑点;完善机制,找准群众工作切入点;突出重点,找准群众工......

    政治改革是为了调节上层建筑与社会关系

    政治改革是为了调节上层建筑与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谓上层建筑就是国家的国体、政治体制以及法律制度等,这些是要符合社会关系的并且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