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10-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中共河北省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
《人民日报》2011年07月08日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在河北省保定市考察工作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保定市地处首都北京的“南大门”,是全国人口较多的地级市,社会管理工作的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高度重视,大胆实践,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进行积极探索。
以人为本,努力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社会管理的过程首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只有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为此,保定市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努力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一是探索干部联系群众新机制,实现群众工作网络“无盲区”。在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1-
使干部下基层制度化、长期化。二是探索关爱困难群体新机制,实现困难群众帮扶“全覆盖”。组织全市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或贫困学生,既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又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三是探索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新机制,实现服务市场主体“零距离”。搭建网络和信息平台,开通联系企业直通车,24小时受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才能真正掌握社会管理的主动权。
服务为先,创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社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更是对人的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实现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变“管字当头”为“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服务减少社会管理压力、增强社会管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保定市积极探索建立三方面的服务网络。一是行政审批服务网。市、县、乡三级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进行网上对接,主要行政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审批、网上监控、网上评议。同时,把服务
中心职能向农村和社区延伸。二是民生保障服务网。每年实施一批“幸福工程”,办一批民生实事。特别是以顺平县为试点,针对各类民政保障对象,探索建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使民政服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三是信访接待服务网。在市、县、乡三级建立信访接待服务中心,成立涉法涉诉案件接待服务中心和医患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实行农村、社区群众信访代理制。同时,充分发挥信访接待服务网络的信息集成优势,建立社会风险预警分析制度和应急保障体系,实行社区警务网络化布局。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仅盯着一个“管”字是不行的。只有在服务上下功夫,建立全覆盖、全天候的公共服务网络,才能管出秩序、理出和谐。
固本强基,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乡镇、农村和社区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既是党执政的基础,也是搞好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基层干部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好。为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保定市制定实施了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农村干部、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是建立激励关爱机制,提高
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困难,进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乡镇干部,实施“双提双强”工程,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强化管理责任和管理效能。对农村干部,实行“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在定职责的同时明确他们在职期间和退休之后的待遇,使他们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对社区工作者,在人才选拔培养、提高生活待遇、强化政治激励、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实践证明,基础牢,社会稳。只有把基层组织的活力激发出来,各项工作才有基础,社会管理才有保障。
第二篇:积极探索村级组织管理新机制
当前,在农村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建立一套便利、管用、可操作、有约束力的制度,以此来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村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县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委会组织法》,本着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村民自治和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形成了村级规范运作的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解决村干部能上能下和后继乏人问题。农村要发展,干部是关键。桃江县共有773个行政村,根据桃江的实际,我们探索建立了《桃江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工作方法》,在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村支书选拔任用的渠道。一是采用内举、外调、下派、回请等多种方法,注重从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中的优秀分子、大中专毕业生中进行选拔。对暂时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干部中下派。据统计,目前全县村支书中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或专业户已占64.3%,大中专毕业生有40多名,乡镇机关干部下村任职的有36人。二是认真实行“两推一选”的办法,即群众代表推荐和党员民主推荐、党员投票选举,加大能上能下的力度。在去年村支部换届中,新当选的村支书就有243名。今年年初,还认真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回头看”活动,全面了解和分析了换届后村支部的建设情况、特别是对村支书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摸底,并根据实际对31名不胜任工作或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村支书分别进行了诫勉、免职或撤职。三是针对部分村存在后继乏人的现象,规定每个村都必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其中村支书后备干部必须为1-2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县每个村两年内都发展了1名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党员,都培养了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并送县委党校培训。目前,全县已建立一支1080人的村支书后备干部队伍,基本上解决了村支书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建立农村干部利益导向机制,解决村干部责、权、利统一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完善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必须使责任、贡献、报酬真正统一起来。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经常处在各类矛盾和问题的焦点上,承担着农村发展和稳定的繁重任务。当前多数村由于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干部报酬较低,有的甚至连工资都得不到保障,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部分村收入销减,经费缺口较大,难以维持正常开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了以村干部年薪制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机制,根据村的大小,限额配备村干部,900人以下的村配3名村干部,固定收入不少于1万元,900人以上的村配4名村干部,固定收入不少于1.2万元,村上固定收入少于以上基数的,由县财政予以补足,确保村干部人平工资每年不少于2000元。与之相配套,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等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行千分制考核,把考核分数作为干部年薪的依据,使年薪制增强了激励约束功能,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
三、建立村级财务帐目委托乡镇代记代管机制,解决村干部民主、公开、廉洁问题。村级财务是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管理不好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规章制度,尤其要搞好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前几年我县部分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导致村上与村民往来不清、麻纱交错,使农村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从2000年开始,我县全面深入地开展了村级财务清理整顿与村务公开。财务清理主要做到了“四清四查”,即清账本,查各项收入是否入账;清票据,查记账是否规范;清往来,查应收应付款是否与账款相符;清财物,查集体财物是否被个人占用。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纪律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和村里的重要问题(包括财务、计划生育、农民负担、公益事业建设、救济救灾款物发放、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经营、宅基地审批情况等)定期向村民公开,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了农村村级财务帐目委托乡镇代记代管(简称村帐乡管)制度。县乡两级都成立了村帐乡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镇村帐乡管办公室由经管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另配备一名主管会计,负责代理村记帐、报表,代管村帐簿、凭证、报表。乡接管村帐务之前,由乡财政所和经管站对各村帐目进行全面清理,往来明细出榜与村民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规定每月10日为村会计集中到乡镇报帐日,对村会计(报帐员)送到乡镇的原始单据要求“三章一审”,即村民主理财章、村主干一支笔审批、村会计盖现金收付讫或附件章、经村帐乡管办审讫章,专职会计方可记帐,不符合以上要求的退回补办或拒报。同时,严格财务公开制度,根据村帐乡管办提供的资料,村级财务一年至少公布3次,年初公布全年财务计划、上收支决算情况、上资产负债情况,年中公布半收支明细,年末公布全年收支明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两税及附加收取情况等群众普通关注的重大财务事项。实行村帐乡管后,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村干部能按时交帐、结帐,杜绝了各种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村官”腐败现象,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
第三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新办法
xxx区创建流出党员管理服务机制 提高流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xxx区把加强和改进流出党员管理服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流出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规范、教育难落实、作用难发挥、关爱难到位等特点,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一、多措并举,加强流出党员的联系网络建设
xxx区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网,形成全面抓流出党员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为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的基础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于年初向基层党组织下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统计表》、《流动党员情况统计表》,把流出党员信息采集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在信息采集中,区委组织部认真审核,严格把关。重点核对原始信息采集表、档案信息、党员信息库、流动党员信息数据等内容,逐一检查审核各单位上报流动党员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正不准确数据信息,防止信息录入失真、失准。通过层层审核,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目前,对全区xx个基层党组织xx名流动党员建立了信息台帐。同时,摸清了不合格流动党员基本情况。通过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 1
和流动党员队伍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实行联系卡制度,专人联系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分散,变动工作地点频繁的实际,各单位成立了联系流出党员领导小组,负责尚未取得联系的流出党员的查找和联系工作,对流出党员一一建立联系卡,流出地党支部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将联系落实到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人头上,一人一挂钩,坚持每季至少通电话一次,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真正实现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三是部门联动,齐抓共找。在全区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把查找尚未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流出党员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主要从学校留守的学生中,查找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家长,从公安、人事、民政等部门查找流动党员管理信息。
二、强化教育,注重提高流出党员素质
根据流动党员人多、面广、分散、职业杂等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深入实施“xx”行动。区委建立了xx党建网站,将全区党建工作情况在网上传播,各级党组织及时通知流出党员在网上阅读党建信息,学习党建知识。同时,编辑了红色信息,向有手机的流动党员群发红色信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二是实行“持证”管理,搞好查验审核。对外出x个月以上、x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持证”管理。
为保证流出党员持有流动证,采取上门家访,了解流出党员情况。各单位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到外出党员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其地址和联系电话,对全家外出的党员到其亲属家中了解,并动员家人或亲属向其说明发放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目的和意义,每年春节期间对证件进行认真查验和审核工作。三是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有效性。抓住重大节日流动党员返乡契机,区委组织部发出了《致流动党员一封信》,进一步做好与流动党员的联系、教育和服务工作。连续x年在“七一”期间向流动党员邮寄“政治生日贺卡”并致一封慰问信,使党员在异地切身体验到党组织的温暖。各基层党组织定期向流出党员定期寄发学习资料,利用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特别是在学习实践xxx活动中,采取从区管党费拨付邮寄费用的措施保障流出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加强了与xxx区委组织部联系,及时提供了我区在xxx流动党员资料。
三、突出服务,增强流出党员党员意识
针对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日渐增多,传统的组织管理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xxx区委坚持在流出党员管理服务机制上探索创新。一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在xx、xx街道办事处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配备专职联系人,开设流动党员热线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提供维权服务、信息咨询,增强流入地党组织吸引力,促进了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积极发挥作用,探索出“党委领导、支部组织、区域就近、条块结合”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二是健全流出党员服务机制。建立了流出党员请假报告制度、流出党员联系制度、走访慰问流出党员制度、流出党员定期普查制度、流出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严格要求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按时邮递发放各种学习材料,定期沟通交流,通报家乡发展情况,要求流动党员“常回家看看”,并了解流动党员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每人每月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常打打家乡电话”、“常讲讲心窝子话”。实现流动党员“组织不断线、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纪律不放松”。三是搞活动搭平台。区委区、政府连续x年召开“叙x情、x发展”联谊会,邀请流出党员回乡参与联谊活动。联谊会上广泛交流流出党员在外所见、所闻、好的致富门路、管理服务意见建议,区委向流出党员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挥流出党员技术骨干、见多识广信息量大、懂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优势,引导流动党员把市场信息、创业资金、发展项目等带回家乡,激发流动党员家乡创业致富热情,鼓励返乡党员家乡创业。已成功招商原xxx区第一中学的团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xxx回乡投资创业。
第四篇: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
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
创新管理监督机制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
中共**县委书记***
近几年来,县委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夯实基础,争先创优,三级联创,齐抓共管”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思路,注重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制度建设问题,建立完善了县乡党委责任机制,以县委组织部、县基层组织建设联
系办为重点的齐抓共管预警机制和农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更好地夯实基层基础,我们针对农村“两委”换届以后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探索了一套农村干部管理监督新机制,把它概括为“两证一账双监督”。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一、把握形势,找准症结,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矛盾呈多元化,问题往往不仅出在落后村,一些富裕村权利之争愈加明显,提出了如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据统计,2003年**县反映农村班子的信访案件有8个,没有一个与后进村班子有关。而且往往是过去所谓的好村,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会影响到班子。二是“两委”班子不协调,个别村两张皮的问题相当突出,提出了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两委”协调的新课题。有的是支部书记揽权过多,不认同村主任;也有的是村主任以自己是民选为理由,自觉不自觉地把组织和群众推向对立面,争权争利。三是因集体财物引发的矛盾增多,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新课题。新的形势下,集体收入的渠道增多,资产处置的隐性因素增多,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增高,群众对“三资”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四是硬性任务减少,提出了基层组织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新课题。传统的“三提五统”征收、计划生育突击的任务轻了,发展的任务重了,维护稳定的任务重了。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有“矛盾凸显期”的因素,有群众的因素,但主要是干部的因素,焦点在班子,根源在于权力和利益之争,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削弱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面上完善制度,加强对农村干部和财物的管理监督,已经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紧迫课题。
二、对症施治,创新机制,下大力推行“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课题,我们把攻克难题、创新机制列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突出管人、管财和监督三个环节,研究制定了一套针对农村干部和财物的管理监督办法,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工作机制。主要内容是:
一是“两证”,就是农村干部任职资格证书和任职保证书,重点解决农村干部难管理的问题,增强了农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给每个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都以比较隆重的方式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和任职保证书。“两证”的重点是任职保证书,它以书面的形式把村干部上任前对群众的许诺、对组织的承诺保留下来,以协约的形式与乡党委、政府签字,自认保证兑现承诺,接受监督,服从领导,履行责任,违约自行辞职。实践证明,“两证”有效约束了村干部行为,为加强管理留出了余地,增强了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推行“两证”以来,先后有23名农村干部,因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由乡党委劝其辞职,较好地解决了少数农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两张皮等问题。
二是“一账”,就是建立一套比较系统规范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台账,重点解决农村财物难理清的问题,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干群关系的根源问题。这项内容主要有清理认定、定期公开、换届交接三个关键环节,实行一式两套管理,它以认定为起点,农村干部任职接账,离职交账,定期审计,定期公开。账目乡村各一套,互相制约。三个环节重点是财物清理认定,清理由专业人员核查,认定由村民代表、乡、村干部三方签字。这项工作有阻力,有风险,更有难度,把握好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利益之争问题,把握不好,有可能触发新的矛盾点。我们的做法是,对过去的事宜粗不宜细,对现在和今后的事宜细不宜粗。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已经规范建账190个村,占总村数的93,查出农村“三资”跑冒滴漏1200多项、260多万元,依法处理违法违纪干部29人。这些村规范建账之后,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财务不清引起的上访问题。贤台乡贤台村过去一直因财务问题上访不断,清理财务后,9年的账目贴满了半条街,三方认定后,很快就平息了上访。
三是“双监督”,就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重点解决村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配套进行。上监督以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融基层所站和驻乡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一体,由乡党委组织,一季一巡查,半年一评议,年终进行“两证”年检。下监督以农村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民主听证、公开述职、村务公开等形式,由包村干部组织,一季召开一次村务听证质询会,半年召开一次“两委”干部公开述职会,一年进行一次任职承诺集中兑现。双向监督使村级组织全程、全时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和民主政治在依法、有序、健康、和谐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三、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新局面
“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从试点到推行,我们始终坚持把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全面发动,督导促动,整体推动,通过两证管住村官,建立台账理清村财,依靠监督规范村务,保证了制度的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新局面。
一是乡村两级和村“两委”关系更加协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的实行,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实现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有效对接,丰富了县、乡党委对农村“两委”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手段,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巩固,村委会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先后有31名非党村主任加入了党组织,22个“两张皮”的村自动消除了隔阂,年初确定的12个后进支部已有9个提前转化升级。同时,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快、班子合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综合示范村。全县建成“五好”农村党支部113个,“五好”率达到55.4。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的有306人,致富能手、经济能人达到80。农村基层组织保稳定、抓发展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两证”明确了责任,“一账”保证了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双监督”使广大群众真正进入了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层,从根本上解决了少数村干部违法施政、办事不公、本领不大、手脚不净的问题,使一些群众改变了对基层干部的看法。新制度推行以来,农村信访明显下降,特别是告班子、告干部的信访案件日趋减少,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负责、不干事的干部,以辞职的形式对组织、对群众做出交待,较好地回避了走罢免程序复杂及负面影响。
三是基层干部治村、理政、创业的积极性更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理顺了农村方方面面的关系,规范了农村“两委”干部的言行,激发了农村干部履职尽责、兑现承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年先后有60多个村主动要求提前加入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掀起了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新高潮。
在探索推行“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围绕“五个好”的要求,找准方向,抓住载体,明确目标,创新形式,不断完善新的机制和措施。
一是必须不断强化县乡党委抓党建的责任机制。为充分发挥县委的关键作用、乡镇党委的主角作用,我们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相结合,建立了“双联一带”(全体县乡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党建综合示范村、联系一个农村后进支部,带动全县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高)责任制度,将抓党建促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公开公示,全程分包,数年不变,分类施治。建立了“四述双评”(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常委会进行半年述职,包村工作队负责人、乡村干部分别向县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和乡镇党委进行季度述职;对工作完成情况当场点评、年终总评)、明查暗访、内部曝光警示制度。坚持一事一考核,一事一记账,年终打捆,综合评价,分类排队,联带奖惩。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延伸“双联一带”活动,组织开展了以扶助一名贫困党员、救助一名贫困学生、帮富一户贫困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帮扶活动。我们改变党建述职大会读材料的方法,采取“一线述职、现场点评、逐村解剖、集中会诊”的方法,深入一线,县委常委、包乡县级领导逐乡镇听取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增强了述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全县建立并形成了县级领导带头抓、县直部门配合抓、乡镇党委具体抓的党建工作格局,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必须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管理监督机制。完善的制度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建立了党建监督员、干群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制度。针对农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全面推行了“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建立了农村党员管理“双评监督制”、公开量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有效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三是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协调联动的预警机制。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基层组织建设,也都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一方面的信息有可能反映的是班子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由组织部、纪检委、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参加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结合农村“一体四防”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在每个村分别设立了基层党建信息员。编辑出版了《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手册》。初步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左右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对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预警监控,多打预防针,少动大手术。联系会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查,半年一述职。确保了及时有效地处理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中出现的问题,从法律和政策上预警防范,保护了一批有工作经验的农村干部,使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保持农村稳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第五篇: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均等化新机制
橡林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均等化新机制
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央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橡林街道办事处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橡林街道办事处以此为契机,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启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仪式。
上级领对橡林在全市、全区率先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工作做的很好,希望这项工作在全区有声有色开展起来,向橡林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探索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工作。办事处人大主任白双喜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对今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为使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到“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按照“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思路,人口计生、公安、教育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建立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服务、同管理的工作模式。
橡林街道办事处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总领,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积极探索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均等化新机制,有效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 推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为动力,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
1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根据橡林自身实际,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际方案,筛选出20项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项目,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服务,实施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畅通工程,按照流动人口分布情洗,制作辖区避孕药具发放点,流动人口集中居住200人以上的企业、公寓以及宾倌、超市也相应设置避孕药具发放点,畅通避孕药具发放渠道,满足广大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需求。实施“五个一样” 服务机制,使流动人口与市民一样享受“药具服务、技术服务、宣传服务、信息服务和参加各种活动”; 推进“四心服务” 模式,对流动人口做到“政治上关心、生育上贴心、生活上暖心、生产上热心”。依托综治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 管理,初步形成“全覆盖、同待遇、共享受、促融合” 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体系。
一、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以关爱流动人口为主题的宣传服务活动,通过新闻报道、教育培训、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在流动人口中开展普及计生政策法规、家庭保健知识、避孕节育知识活动,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免费为流动人口发放各种宣传品和咨询服务,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超市、进宾馆的“五进”服务活动,宣传计生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二、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均等化。橡林办围绕和谐家庭促进计划生育活动的开展,依托丰富的社区卫生资源,建设“一刻钟”人口计生技术服务圈,设立流动人口“一站式”、“无障碍”、“零收费”服务通道,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免费基本技术服务项目。免费开展生殖健康专项检查,做好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实行网络化管理,免费开展生殖健康专项检查,并对患有疾病的人员帮助落实后续转诊服务。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提供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各种计生技术服务。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群育龄妇女享受免费生殖健康体检,享有4次环情、孕情检测,计生服务机构由流动人口自主选择。为宾馆、超市增设了药具发放点,还为宾馆放置了药具存放篮,深得顾客喜欢和称赞。
三、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均等化。橡林办在依法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流动人口利益导向机制。出台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及补助制度,对在现居住地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给予200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对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待遇。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咨询,组织
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免费提供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将流动人口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范畴,并流动人口孕妇免费发放叶酸。
四、社会保障和优先优惠均等化。橡林办加强政策协调,促进流动人口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公共福利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规定自觉接受现居住地计生管理服务且无违法生育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其子女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进程。
五、困难救助服务均等化。出台对橡林办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非正规就业流入人口的困难救助制度,制定帮扶脱贫计划,在增加流入育龄群众收入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建立完善流动育龄妇女住院分娩救助制度,深入开展“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帮助流动人口解决计划生育、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探索区域奖励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完善流动育龄妇女住院分娩救助制度,对特殊困难的流动人口,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临时救助,积极帮助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六、便民维权均等化。橡林办坚持政务公开,设立公布监督电话,保障流动人口各项法定权利。整合街道办行政资源,开展便民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以行政事务受理为主的便民服务。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各类侵权案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总之,我们橡林街道办事处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今年以来,橡林街道办事处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方面开展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资料5700份,接受咨询289余人次,发放药具2000盒,购置药具存放篮280个,89名流动人群育龄妇女享受免费生殖健康体检,6名特殊困难流动人口得到临时救助。随着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的推进,未来两年内,我办流动人口群体,将实现免费计划生育服务全覆盖,流动人口可以享受到与居住地市民同等的免费计划生育服务。流动人口己为橡林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流入人口你们辛苦了,我们向您致敬了。(郭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