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学校走向社会
从学校走向社会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引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社会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之间选择,而社会人则更多的被人选择。诸多种种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能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转换。
实践活动,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
第二篇:职业指导--从学校走向社会
助您成功就业的七步曲
从学校走向社会,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就业难是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一块心病。就业难!难在哪里?有些人常说:如果上次我把握好点我就到那家公司上班去了;其实上上次那家公司也挺不错的,我当时没有去;还有上上上次那家公司要求太高了,我不敢去面试,没想到某某某,他还不如我,他去了,居然应聘上了,听说现在干得很不错等等。其实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多。难,关键难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在这里特地谱写了就业七部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业目标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功就业,都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么成功就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是高薪?还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往往是我们大部分同学衡量就业的第一标准。当工作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同学第一反应就是问工资多少?薪水固然重要,但我想这不是首要考虑的东西,对初出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择业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公司是否适合你,是否有长远的发展。刚从学校走向社会,谈能力你能具备多少?此时的你,形如一颗小树,不具备什么竞争能力,经不起风雨的吹打。倘若能有单位,在这个时候,给你一个依靠,给你一个环境,让你平稳的成长,将是你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如果有个非常饥饿的人,当你给他第一碗饭的时候,他感激你一辈子,如果你再给他第二碗饭,他感谢你,如果你再给他第三碗饭,这也许就是毒药,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找一个适合自己成长的单位,才是最正确的择业目标。
自助者天助也
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早年父亲过世。因为家境贫寒,很少有亲戚与他家来往,包括他最亲的叔叔,但这个小孩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在学习上非常用功。那一年,他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收到了一所名牌大学的通知书。他的他的母亲高兴之后,又抱头痛哭,因为就算是卖掉所有的家产,也交不起他第一年的学费。正在这个时候,多年没有走动的叔叔来了,给他送来了学费并对他说:“这么多年
来,我们没有来往,我就是想看你争不争气,我不想让你有任何的依赖,是你自强不息感动了我。记住了,小伙子,自助者天助啊。”
一个人,不管生在一个富贾之家,还是贫寒小屋,都不能代表你的未来命运,前程是靠自己去创造的。富贾之家,给你提供的好的起点,不是依赖的资本。贫寒小屋,也不是你自悲的根源,你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扭转这个局面。在就业的过程中也是这样,关键还是看自己的能力。只有自助者,机遇才会亲睐你。在任何时候,都要试着从自己身上去找寻能量。
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不畏困难。真正的自助者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照亮自己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欣赏。当人们欣赏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用帮助的形式表示爱护,好运气因此而降临。一个真正的自助者最终会实现他的成功,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心在哪里,财富就在那里——爱心会吸引幸福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忽然,他停住脚步,“怎么啦?”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不久,他便找到了一只大个头的蟋蟀,回来告诉他的朋友:“看见没有?一只白牙紫金大翅蟋蟀,这可是一只大将级的蟋蟀哟!怎么样,我没有听错吧?”“是的,您没有听错。”商人莫名其妙地问昆虫学家:“您不仅听出了蟋蟀的鸣叫,而且听出了蟋蟀的品种,可您是怎么听出来的呢?”昆虫学家回答:“个头大的蟋蟀叫声缓慢,有时几个小时就叫两三声。小蟋蟀叫声频率快,叫得也勤。黑色、紫色、红色、黄色等各种颜色的蟋蟀叫声都各不相同,比如,黄蟋蟀的鸣叫声里带有金属声。有的鸣叫声极其细微,甚至言语都难以形容,你必须用心才能分辨得出来。”他们一边说,一边离开了公园,走在马路边热闹的人行道上。忽然,商人也停住了脚步,弯腰拾起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币。而昆虫学家依然大踏步地向前走着,丝毫没有听见硬币的落地之声。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心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心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许多人认为就业机会太少了,是因为
你没有真正的把心放在这里,就业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你要做什么行业,然后就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里,再加上你技的技能,一定能获得好的机会。
无论何时,都要充满爱心。因为爱心也会吸引机会,吸引财富。
我们无法用眼睛和手指从一堆沙子中间找到铁屑,就像我们很难从茫茫人海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样。然而,有一种工具能帮助我们迅速地从沙子中间找到铁屑,大家可能都想到了,这种工具就是磁铁。如果说这一盒沙子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那么,这块磁铁就是一颗充满爱的心。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在生活中寻找,会学到很多有益身心的知识,就像磁铁能吸出铁屑一样。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积累,每一天都有值得高兴的事情。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不论今后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的逆境、怎样的迷茫,都要相信这句至理名言。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到有用的资源、美好的事物以及幸福的生活。也会吸引最适合你的就业机会。
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一定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一起工作,在平常生活中,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有一只叫“孤僻”的狗,无意中闯进了一所模特儿学校的练功房。房间的四壁都镶嵌着玻璃镜子,照映出狗的无数个影子。看到这么多狗突然同时出现,这只孤僻狗大吃一惊,它本能地退缩了一下,龇牙咧嘴,发出阵阵低沉的吼声。镜子里所有的狗也不约而同地退缩了一下,一个个龇牙咧嘴,而练功房里也响起了狗吠的回声。这只孤僻狗开始惊慌失措了起来,它抗拒着、挣扎着……它在屋子里乱蹦乱跳,越来越疯狂、越来越混乱……直到它因为体力透支和绝望而昏迷了过去。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你怎样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怎样去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呢,在这里有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
第二,遇到同学或同事,要亲切地打招呼;
第三,以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去帮助别人;
第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宽容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五,坚信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相信自己的能力
从一只蛋变成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你可以把它想像为一只鹰蛋,我们把它打破,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羽毛呀、眼睛呀、或者腿之类的形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团黏乎乎的东西里面,居然隐藏着生命之初的奥秘。把它放在一个暖和的环境里,经过适当的时间,它就会变成一只可爱的雏鹰。
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让它发挥出来。不要为自己的学历低而苦恼,更不要为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而害怕,决定每个人的能力高低的关键是自己的心态,是对自己的定位。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它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它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于是,它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它因此感到孤独和痛苦。有一天,它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它问。它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它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简直是痴心妄想!”它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它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如果这个时候它能够对自己有信心,把自己当作一个鹰,那么它一定有重新飞翔的可能。学会用上所有的力量
力量,就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了吗?资源就在你的身边,你利用了吗?不管在学校里,在家里,还是在公司里,我们都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这是一种没有干好后的歉意。但是你真的尽力了吗?先让我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在砂堆上玩。小孩拿着大人给他新买的小铲子,挖着那个属于自己的渠道工程。在他的„工程‟进展过程中,有一个三十多斤的石头,挡住了他往前挖的道路,小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用尽全身的力气冲向那个石头,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因为那个石头对这个小孩来说,真的是太大了。最后一次,小孩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石头就起来一个小缝,在滑手时候,石头落又下来,砸在小孩的脚上,小孩痛苦的绝望哭了起来。大人走到身边,问是怎么回事,小孩哭着说:“它挡住我了,我搬不动它,它还砸了我的脚。”大人问道:“你努力去搬它了吗?你尽力了吗?”。小孩委屈的说:“我还没有尽力啊,都砸脚了。”大人笑了笑:“你没有尽力,你明知道我的力气比你大,我就在你的身边,你为什么不叫我去帮你搬啊!”
朋友们,你尽力了吗?你还会为办某件事而苦恼埋怨吗?无论遭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境,无论感到怎样的绝望时,都应该想想那块石头的故事,然后问自己:你真的用上了所有的力量吗?
让心灵充满感激
那些负责招聘的考官,要的是活力充沛的人。让自己活力充沛首先要让自己心灵充满感激。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对你不公平,你会活力充沛吗?如果一个人早晨起床就碰到一件不开心的事,一天心情都不好,一天做事都不顺利,你还会活力充沛吗?
不要怀疑成功,永远激情澎湃。
曾经担任中国足球队教练的米卢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会抱怨一些
客观条件,因而无力去追求。令人失望的困境的确是生活的一种现象,同样必须承认,某种机会的的存在也构成了生活的另一种现象,因此,如何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客观条件,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所有的资源和力量都可以支持你去实现成功就业的可能性。态度越积极,决心也就越大,你所能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就越多,成功的概率也会随之上升。态度决定了成功就业的最大概率,决定了成功就业的全部学问。
第三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福州第三中学(350003)
陈亨淦
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文件精神,确立了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力图做到既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又能造就出一大批专家型教师,把学校建设成研究型学校。一年多来,我们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深化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校教务处和教研室的指导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把宝贵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关怀和谐地统一起来,初步探索出富有化学组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设计
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针对原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在逻辑上出现的一定程度的交叉混乱和在教学实践中(如在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估上)常常出现的操作随意甚至选修课、活动课流于形式等现象,我组高度重视此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学校把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主权交给教师,为教师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同时,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使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几年来,我们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
1.以解决学科问题为研究主题的学科问题研究性课程,如《探索化学实验之美》课程。
2.以提高解决日常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能力为逻辑主线的社会问题研究性课程,如《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课程。
3.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4.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如针对高二学生的培优辅差和高中化学竞赛课程等.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
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在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共开发了以下三门课程。1.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
内容选择: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平台,阐述生活领域化学原理的应用与人们生活中认识的种种误区,力求将化学基础知识应用于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关注且实用的问题。课程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贴近生活,改变化学基础学科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
课程实施和组织形式:课程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基础知识出发,结合主要生活用品与化学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现代生活与化学及环境的关系,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为现代生活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实用性,改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恐惧与厌烦的心理状态。、学生自愿参加。
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高一化学备课组。2.报告、讲座类课程——《探索化学实验之美》
内容选择:与化学实验(包括虚拟实验)相关的讲座,与学生一起感受化学文化之美。课程实施和组织形式:学生自愿参加。负责组织教师或部门:授课教师。
3.学科知识拓展性课程——《高中化学双语课堂》
内容选择:练习化学英语听力,学习化学英语词汇及表达,增长化学知识(尤其是换个角度了解化学知识),查阅化学资料和图片,化学实验等。
课程实施和组织形式:学生自愿参加(欢迎英语爱好者参与)负责组织教师或部门:授课教师
4.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高中化学竞赛教程
内容选择:高中化学(人教版,三册),大学无机化学,大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内容要求: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在抓好学科竞赛的同时,初期注重培养一些化学学科的尖子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程实施和组织的形式:各年级设带头人,其他教师辅助。学生自愿参加,多次选拔淘汰 负责组织的教师:各年级备课组。
三、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
1.建立完善的组织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明确由各年级的备课组负责相关的校本课程。
2.确定课程前,各备课组设计调查问卷,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学生课程需求进行汇总。然后组织全组教师讨论,确定要开展的课程专题。认真填写教务处印发的《校本课程说明书》,然后上交到教导处;教导处将教师上交的申请表汇总成《课目表(课程菜单)》和《课程说明书》并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并上报教导处,教导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不少于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安排教学。
3.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1)每周二、三下午第三、四两节课作为化学竞赛辅导授课时间,地点在化学组或多媒体教室。(2)周二下午第3-4两节课是教师专题活动时间,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进行主题活动。
4.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全组教师应该具备“上好本学科基础课,开设一两门校本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要有分课时教案和一定的课时量。
5.校本课程的评价: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学习,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教师授课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状况和学习过程指导状况为依据。
四.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阶段性成果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学有所得,我组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和学校课程改革方案要求,在承载着基础性课程艰巨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高考压力的同时,认真查资料、做实验、联系社会实践、设计教案,为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重视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开设了一些学生喜欢参与的拓展课(特别是化学竞赛),学生在市、省级化学竞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林立霞老师的指导下,高二学生钱伟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得佳绩,进入国际化学奥赛国家集训队。近一两年来,不断有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级奖励。
2.在学校汇编的校本课程教材中,我组陈亨淦老师的《人体健康和化学元素》和《高中化学双语课堂——What is Chemistry?》入选。在2006年3月开展的“印象三中”践行新课程市级公开课上,陈亨淦老师展示了高中化学双语课堂《Ionic Bond and Ionic Compounds》.这些课程,学科范围广、内容丰富,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在坚持开展多样化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拓展和培养,如开展《探索化学实验之美》课程,意在引导学生体验化学文化,感悟化学之美。使校本课程已成为基础性课程的有益补充,课程内容由课内向课外、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五.校本课程实施体会和一些想法
1.要进一步建立新课程观念,充分理解新课程内涵,有机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关系,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结合本校实际的化学学科的校本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素质教育。
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积极摸索出一套提高教师进入高中新课程能力的方法,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3.观念和认识:2005级学生普遍认为化学是副科,不够重视。对日常化学现象的探索兴趣不高,不明白什么是校本课程,不确定化学校本课程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4.现实条件的限制:A、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使校本课程实施起来感到困难,许多知识需要不断拓展的补充;B、实验室体积及实验员的限制,使得实验探索变得很难操作;C、实施者的工作量:几个负责化学校本课程的老师工作量都偏大,希望课题研究的组织与进程有一定组成结构的人员保证,也还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5.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机制的问题。那么如何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评价有什么区别?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在校本课程和传统课程之间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点,如通过STS习题的方式对参与化学校本课程的学生进行评价,可能会更适合实际。
6.教师素养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那么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怎样的素质?要求教师拥有怎样的课程能力?教师如何写课程纲要?教师该拥有怎样的学生观、知识观、教学管、课程观、评价现?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有更具体且使用的培训和提高。
7.化学校本课程连续性的问题。为了减少编写劳动强度,兼顾校本教材内容的连续性,我们探索在编写现行教材的校本教材时,参考高中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化学实验探究相结合等。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钟启泉:《化学教学与课程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张嘉同:《化学:人类精神的韵味》,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马彦平主编:《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7.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第四篇:从学校到社会
从学校到社会
从学校到社会是我们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最近我一直无法跨越这道坎,分析到这其中包含两方面:一个是离别的不舍,相处三年的同学还有那熟悉的校园,似乎相见时已经为离别埋下了伏笔,高中的分别,大家都是一块散的,祝愿考上理想的大学,过年回家还可以聚聚,大学的分别,一个二个的走,以后见面的日子掐指可数,即使以前有再多的恩恩怨怨,在此刻也化解了,两个人互相拥抱 互赠祝福,以后要办一次聚会是相当难的,不得不感叹时间的魔力,当然这个时候也是情侣分手的好时机,因为工作 因为家庭 因为性格等原因,造成多少对情侣遭受失恋。这也难怪,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一大家族的事情;另一个是对社会的适应性,20多年来,我们的步子都是由父母、老师一步一步引导,我们的失误他们可以原谅,我们的一切行为在他们眼里都是孩子行为,依赖就像肚子的蛔虫,一时难以摆脱。到了社会,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意味着一份责任。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得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来做,也许我们所作出的贡献不被表扬,但我们的一点小小错误也许就会被夸大 甚至“千古流传”。突然想起上次求职过程中问卫生间的事,我说:“姐姐,请问卫生间在哪里?”那个美女很不情愿的说了一句:“在那边,你们现在这些大学生最喜欢装萌,不看看自己站在什么位置”。顿时我蒙了........是啊!也许人家并不比我们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容忍我们的“萌”。再看看求职之路吧!其实找工作不难,但对于我们这等学校要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困难,而且大部分学校用的都是好几年前的教材,与现实发展有所脱节,课堂上的也过于理论化,僵硬话,导致很多的大学生不好就业,从而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如果想进好一点的单位,人家看的是学校的牌子,没人指引,能力不够硬还是不行的,无奈!人家单位就是这样,人往高处爬,单位也是挑高材生,谁叫中国人才这么多?特别是技术行业,也许我们就是夹心层,甚至比不上专科学生或者上高中后去北大青鸟培训后的技能,那又怎样,对于小公司,人家老板看重的是你能不能把事情干好,并不在乎你是什么学历,高学历意味着高成本,哪个老板开公司是为亏本而生的??而且公司内部员工的工资一般是不透明的,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你才能向老板张多大的口。价值与勤奋并不等价,勤奋固然是好,但是没有结果的,老板是不会看重的,大街上扫地的大叔大妈同样辛苦,尽管社会人士很是同情,但是他们的工资还是那么少。而且很多的公司对女员工有一定的歧视,女性朋友要面临结婚生子,这个假一请就是一年多,哪个单位愿意承担这样的损失。也有部分的普通本科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选择考研,其实如果是抱着这种心态的话是考不上好学校的,到时还不得就业,还花费多年的精力和金钱。也有一些学生选择创业,但是如果是抱着就业难而选择创业的话,多半不会成功。尽管现实很残酷,但只要我们在某方面足够的优秀,不断的去学习,敢于接受新事物 创造新事物,不颓废,在合适的位置慢慢来,坚持下来你就成功了!
总之,从学校步入社会,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能忍,能闯。
第五篇:学校管理如何从制度走向文化
学校管理如何从经验走向制度再从制度走向文化
一般认为,学校管理有3个渐进的发展阶段: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其实,3个管理阶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尤其是到了“文化管理阶段”,它并不拒斥经验和制度而单纯地进行文化管理。况且,从归属性上讲,制度也属于文化,是一种次文化,在文化的同心圆中,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中层圆。应该说,这“三分法”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提醒学校管理者要在三者之间进行哲学行走。
先说说学校的制度,它是学校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各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条文的形式,对全校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行为提出的具有约束力和一定强制性的准则和规范,即学校的“法”。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人分别在一条河边定居下来,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棵苹果树。两个人都想抢先吃到苹果,于是在苹果还没有熟的时候,两个人就你摘一筐,我摘一筐,结果摘到的都是青苹果。三番五次之后,两人都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这种状况必须有所改变。于是,两人坐下来,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成一项协议,规定双方都必须在苹果成熟之后才能采摘,而且要各占50%的份额。这样两人终于吃到了熟苹果。
可见,制度的产生源自于限制、约束人类行为和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它是建立在人性是恶的,是自私的,必须创设某些规则,即制度来加以约束和规范这个假设之上的。用制度管理学校,体现了依法治校的思想,这种管理重在凸显一种预设的规范,通过建章立制,实现学校工作的秩序化运转,有利于指挥畅通、落实目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造公平、量化考评,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也有人指出制度具有“热炉”法则。热炉火红,不用手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的———警告性原则。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违规必究的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一个秩序良好的校园,不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圣人的假定之上。相反,它既要有严格设计的制度,规范每一位师生的言行,提防人性恶的一面,又必须有正面的表彰激励措施,宣传和弘扬人性善的一面。一个好的制度能使魔鬼变成天使,而一个坏的制度能使天使变成魔鬼。
但是,这种刚性的科学管理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情感和谐和内力驱动,有时可能会造成一些意料之外的矛盾,有着先天的硬伤。比如,有的规章制度本身缺乏代表性和民主性,甚至规章制度不够严密甚至落后。还有的在制度面前不能一视同仁,缺乏制度管理的平等性; 执行起来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制度执行起来前后不一致;再如,有些制度的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缺乏操作性。
文化管理就是通过组织文化的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来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试图实现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在管理中的融合与统一,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引发的劳动方式、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时代特征,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新的管理理论。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送自己的儿子上学,那孩子腿上打着石膏。保安拦下了他们的三轮车,说什么也不让进。那位母亲非常生气,便和保安争吵起来。卢志文对保安说:“三轮车不得进校园,这个规定没有错,你严格执行这个规定也是应该的。不过,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别忘了学校《员工宣言》第一条是怎么说的。” 那小伙子立即领悟话中的意味,他让另一位同伴在门口继续值勤,自己背着那孩子往教室里走去。
制度,把三轮车拦在校门外;文化,把孩子送到温暖的教室。
成思危先生认为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21世纪则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经验管理重在人治;制度管理重在法治。而文化管理就是一种德治了。
校长编后语:我校已经从经验管理成功步入了制度管理,现在我校正处于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阶段,强化纪律、狠抓落实。今后,也要再上一层楼,注入文化管理,开创大厂一中经验、制度、文化三者和谐的管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