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15: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研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第一篇: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社区,即城市社会区域中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其构成元素就是区域内的居民群众,所以对社区的依法治理是最基层的。说得更具体一些,社区依法治理就是指城市社会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形式,参与社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从而使社区建设和发展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闲居养老及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社区工作日益显示出了其重要地位。当前,我们正面临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因此,要维护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搞好社区依法治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特征

社区依法治理是依法治理“五个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性质来说,它属于最基层的依法治理,其治理对象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元素(即居民群众)。正是由于这一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凸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它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经济实体等。

(二)、社区依法治理的客体全面化,其中包括社区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各类关系。

(三)、社区依法治理的依据明确化,其主要依据是宪法、相关法律及地方性法律法规。



(四)、社区依法治理的目标具体化,主要体现在:(1)社区内成员法律素质明显提高;(2)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基本有章可循;(3)居委会基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4)对社区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基本完善;(5)社区居民能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6)社区内矛盾能及时化解;(7)社区的稳定有充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



二、现阶段社区依法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在已完成的“三五”普法以及第四个五年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实施,使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社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都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和影响社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一是社区依法治理的形式单一,缺乏深入性和有效性;二是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涵盖面不宽,很少涉及家政家风和社会公德;三是社区依法治理的主体认识不明确,治理活动主要是干部参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四是社区依法治理的手段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重法治,轻德治,重处罚,轻教育”,存在着“工作不到家,教育不到人”的断层现象,致使作为社区依法治理对象的居民群众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参差不齐;五是在群众中还存在着社区“法律鞭长莫及,舆论微不足道”等与己无关的模糊认识。此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优抚对象福利等社会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

三、现阶段社区依法治理的对策与发展思考

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适合社区特征的依法治理运行机制。普法依法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一是完善社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做到组织健全,从而加强对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二是要目标明确,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中长期目标机制,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三是社区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章立制,实行工作目标和个人岗位责任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依法治理工作健康发展;四是要坚持从家庭入手、从源头抓起,动员社区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



(二)、深入普法教育,提高居民法治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一是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对于领导干部、执法人员、青少年、外来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以规范的教育、全方位的监督等为手段,以提高其法律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载体的作用,利用社区文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等活动阵地,举办法制讲座、法律骨干培训和法制演出;利用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如组织法律工作者和政法干警送法进社区、社区居民法律知识竞赛、学生小手拉大手活动、模拟法庭表演等,逢重要的法律、法规颁布日和重要活动日,社区联合警署等有关部门开展大型宣传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使法制教育渗透到每个家庭,让法治思想深入到居民的生活中,做到社区成员人人知法、懂法、护法、守法。



(三)、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社区民主化管理。扩大基层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通过依法管理个人事务,来创造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自治的广泛实践所得。要进一步搞

第二篇: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责

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责

一、搞好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法律素质;

二、成立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建立普法骨干,依法治理联络员、法制宣传员、普法工作信息员四支队伍;

三、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

四、召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任务;

五、按要求完成上级有关数据统计和普法教材征订任务;

六、搞好普法、依法治理文书档案归档。

第三篇: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地处XX市XX区中心位置区政府所在地,辖区东至坪山路,西至刺桐东路,南至泉秀街,北至津淮街。面积为0.7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共1285户,总人口有10210人,其中:常住人口5170人,外来人口5040人,社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汽车站、学校、农贸市场、医疗所、餐饮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商贸服务网点星罗棋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东美社区于2002年由原东霞居委会的东美自然村与新美居委会整合而成,自1999年以来,东美社区依法治居工作在区委、区政府、丰泽街道依法治理办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这一主线,坚持“规范提高,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居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营造安定稳定的法律环境,保障和促进了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完成企业总产值15600万元,上缴工商税收306.70万元,居财年收入从99年15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99年的7000元提高到9500元,并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不断提高社区经济水平。先后被授予省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XX区示范社区、依法治居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丰泽街道全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将五年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四到位”

社区坚持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高度出发,对依法治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始终将其摆在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领导到到位。社区积极成立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任副组长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给予调整充实,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依法治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提高。二是责任到位。社区每年初都及时制定依法治理计划,并制定目标责任分解表,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位分管责任人,社区主要领导与上级党工委签定主要工作责任书并负总责,社区两委具体分管,并经常邀请有关部门阶段性检查,年终接受上级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保证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和落实。三是措施到位。为了探索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东美社区在社区整合后积极到各社区进行学习取经,在新美居委会原有的材料上增补原东霞居委会的依法治理材料,确保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并在去年通过了区级检查验收,被区委授予依法治居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投入到位。社区每年都将普法、依法治理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五年来,社区共投入经费100多万元,确保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普法力度,不断提高市民法制素质

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社区每年都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工具,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并把握时机适时开展形式多样、有规模、有声势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素质。一是扎实抓好常规法制教育。社区积极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五年来,社区积极制定学法计划,坚持组织两委成员学法懂法,积极参与街道举办的法制教育和社区开展的法制学习讲座共60多次,重点学习了《宪法》,《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福建省计生条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社区两委成员于1999年12月顺利通过区普法办组织的普法测试,五年来,没有发现社区违反政策外生育的居民对象。同时,积极抓好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市民文明学校”“法制学校“等开办各种法制培训班,组织群众学法,并针对我社区流动人口较多的特点,在社区工业区内开展了流动人口法律知识测试活动和外来员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适时发放法制宣传手册,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素质。

二是扎实抓好中心工作法制宣传。社区积极利用重大节假日等重点工作时机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教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着重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时宣传《选举法》、《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五一”劳动节宣传《劳动法》和《工会法》;9月份宣传《兵役法》、《国防法》、《兵役登记条例》;每年六月份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充分利用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抗击“非典”的政策,法规,宣传防治“非典”的医学知识,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在“非典”时期辖区内治安良好,群众情绪稳定。在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时,结合打击和整治的重点,及时、适时地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国家有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时,就适时大力宣传,并组织学习,有效提高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又如:社区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征兵命令,积极抓好征兵工作,把社区内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中去。同时做好国防教育工作,积极组织社区青年群众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并大力抓好民兵军事训练。社区在积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军民联欢活动,如开展“把温暖送到军营中”活动,积极到共建单位进行慰问,依照政策和法规落实军属优抚工作,在8月1日“建军节”对社区内的军属进行慰问优抚,巩固和发展军民、军政鱼水关系。

三是扎实抓好普法阵地建设。社区积极完善“六个一”建设,即一支法制宣传队、一份法制专刊、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一个法制专栏、一所法制学校、一套书籍。并充分利用“六个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五年来,我们共悬挂法制横幅标语50多条,张贴法制宣传公益广告500多张,入户发放法制宣传材料50000多份,举力大型法律宣传活动和法律竞赛活动1o多场次,出墙报、板报1oo多期,利用工业区每月定期放映电影、录象等,并开展消防演练、联防队演练,结合每年的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各有关部门开展送法入户,送法进厂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正确地引导了广大群众树立起自觉学法、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良好风气,为依法治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学以致用,努力实践依法民主自治。

依法自治是社区依法治理的前提,我们坚持狠抓社区两委成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从建章立制入手,实现依法建制,以制治居,依法办事。一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社区坚持开展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勤政廉政教育,积极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学习理论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积极贯彻开展区委组织的“检视建区五年路续写丰泽‘十五’后三的发展新篇章”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撰写“这五年我尽力了吗?”等材料,认真查摆五年来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缺点和问题,进一步地提高社区划工作效率、转变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法律培训,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五年来,社区工作者均无发生违法办事和违纪办事。二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社区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便民办事流程图张贴上墙向群众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接受群众监督。社区整合以后,及时在社区成员大会上选举成立议事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并相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围绕制度办公,以制度管理人。三是坚持民主决策。社区在制定社区章程、社区公约等,都能事先广泛了解社情民意,集中民智,听取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后才组织实施、上墙。如有重大议事课题,广泛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对议事内容进行表决后再公示,有效提高居民议事的透明度和广泛性。

四、实行居民自治,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

五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始终将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依法治居的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实,特别是在2002年以社区整合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四个民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一是依法民主选举。东美社区自1999年以来在丰泽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依法进行民主选举,历经了村改居、居改社区的转换过程,并在2002年6月按照《选举法》和《城市居民组织法》,积极布置民主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四个社区机构层面,同时还积极组建了社区青年、妇女、计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众组织并依法进行选举,并将组织队伍建设渗透社区企业中,依次组建了企业工会和企业计生协会等,构建了高效运转的社区化管理体系。二是实行民主决策。东美社区按照选举程序合法推选产生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辖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重大事项坚持由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如《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公约》、社区标志等,都在广泛征求全体社区居民意见上作了充分的修改,使其更趋向合理化、合法化。社区工作规划和制度工作计划也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论述通过,并按照要求,坚持每年召开3次以上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听取和审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汇报和涉及成员利益的事。如社区在此次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的活动中,我们经常依托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向居民代表们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整治内容和取得的成效,发动他们深入群众充当社区的义务宣传员和信息员,带动群众共同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出谋献策、出资出力,形成群策群力的创卫氛围。三是加强民主管理。社区在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公约》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明确“社区人”的行为规范和正确履行参与社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能力。同时,社区及时建立社区执行队伍,督促社区章程、公约的贯彻、落实,并积极发动社区内的老党员和居民代表成立治安休闲巡逻队、卫生督导队、移风易俗督导队等,共同抓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计生、卫生、精神文明等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实施民主监督。区充分发挥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和完善评议和监督办法,强化对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形成的各项决定落实情况及社区各项服务工作的评议、监督,并严格落实评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者制度。同时积极建立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组织社区居民代表成立了社区居务公开领导小组、理财小组监督小组,每月理财小组审计一次,并设立了固定规范的居务公开栏和举报信箱等,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每月定期公布群众关心的计生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建设项目、土地管理等情况始终把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置于居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社区居务的透明度,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五、强化专项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

社区始终把指导社区企业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章作为工作重点。弓l导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要求企业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效益和安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加强网络建设。社区每年初都认真落实社区企业拥工单位及每个居民在消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与各企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企业安全防患意识。二是抓好宣传教育。我们通过版报、墙报、宣传画、标语、消防图片展览等方式,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福建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工作制度。社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负责制,积极协调社区企业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专管员,落实企业每月消防安全例会,要求企业主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同时依法社区共建单位区消防支队经常性地到工作区内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生产讲座,增强了企业与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广大群众自防、自救能力。我们还积极实行每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重点结合社区内安全隐患进行摸底排查,确保各种隐患早发现、早整治、切实减少安全隐患。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针对辖区内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多,私营液化气点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按照“依法整顿、综合治理、巩固提高、务求实效”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带、重点部位和企业厂房全面得到整治,私营液化气点也得到了取缔。

六、狠抓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东美社区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主线,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创建文明安全片区为载体,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开展社区治安重点整治,有效地遏制了各类案件的上升势头。

一是抓打击。东美社区内建有东霞工业区,外来流动人口相对比较多,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大,情况复杂,治安压力较大,为有效配合上级抓好“严打”整治工作,我社区积极向社会招聘4名治安联防队员,并投入1o多万元配备3部巡警车、警服等加强社区治安巡逻力度,并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在高发案地段和重点薄弱点进行专项整治,并设立了治安岗,实行24小时的巡逻和守候,大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五年来,社区联防队员共抓获各种违法分子168名,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抓防范。面对流动人口多,治安压力大的情况,社区积极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社区两委成员夜间带班巡逻制度、综治联系户制度,形成社区群众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建立案件奖惩制度,促进联防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严厉打击社区“黄丑”现象,我们还不时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专项整治,对辖区内的“三室二厅一吧”全面摸底,关闭非法按摩场所,打击卖淫嫖娼,较为有效地预防了刑事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是抓调处。我们坚持把调处民间纠纷,排查矛盾作为维护社区稳定的主要措施,投入资金15万设立警务室和调解室,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社区居民排解纠纷。同时社区积极对群众反映和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排查摸底,及时调解,将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如:社区工业区内少数企业主因各种原因拖欠工人工资,造成劳资纠纷,个别企业主甚至在拖欠工人工资数月后,将资产转达移携款潜逃,给工人造成困难,社区积极将信息反映到企业、司法办等有关部门,配合上级有关人员深入到企业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依照《劳动法》和《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劳资双方进行调解,切实维护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002年社区整合时,我们在百忙之中,积极调解了毅达房地产公司与业主房屋质量问题的纠纷,妥善解决了赔偿协议,得到了居民赠送的锦旗。五年来,社区共调处民间纠纷120起,排查矛盾120件,无发生一件“民转刑”案件,为促进辖区经济繁荣、维护社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抓帮教。社区认真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清理排查工作,积极配合上级对辖区内的解教人员进行逐户清理排查,做到清理排查不漏户,安置帮教不漏人。五年来,辖区内共有刑释解教人员5名,通过入户调查走访,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簿二册一卡”健全。加强落实安置帮教的责任,定期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帮教回访,与他们沟通思想,及时掌握动态,并每月组织学习一次,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妥善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积极为他们找出路,引导他们就业,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在社区救济等方面与其他公民一视同仁,依法享有公民权利。

五是抓服务。社区在工作中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牢固宗旨意识,依法认真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务例》,每年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调查摸底,按照发放保障金,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救济款、救济粮等,同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以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为切实抓好社区的法制服务工作,社区在2002与致一律师所签订了共建合约,开展法制进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法制进万家活动,邀请共建单位的律师到社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群众排解纠纷。

六是抓管理。为抓好外来人口的管理,我社区针对外来人口管理难度较大的状况,积极成立综治小组长并建立“十日一滚动”制度,同时加强对企业、私房出租户和外来人口的管理,每年初与企业和各个出租户签订《治安责任书》,并按照“谁雇佣、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管理。2002,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力度,社区积极投入资金5万多元,建立了外来人口管理站、警务室、外来人口法制教育基地等,通过规范外来人口的管理制度,提高外口的法律意识,从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七是抓建设。社区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社区、创建文明单位”三大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以“七进社区”为依托,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来提高居民群众的素质,并投入资金3万多元在社区内建立了六个比较上档次上规模的宣传栏,有效提高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为抓好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社区依法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秩序差、建设乱、污染重等热点问题,同时结合此次的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大力整治社区市容市貌,清除卫生死角,普及卫生知识,并依法对辖区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五年来。改造“三化"厕4座,其中一类1座,二类3座;建设工业楼5幢2.3万平方米、菜市场3000平方米、路灯架设5000米、建设东美花园1500平方米、设置果皮箱300个。使社区人居卫生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社区居民精神面貌和卫生习惯有了很大提高。五年来,在上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指导下,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还存在不少的缺点,一是因东霞工业区建设于社区中心,工人劳资纠纷经常发生;二是社区刑事发案量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居民群众特别是外来人口的法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居民法律素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为推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而奋斗。

第四篇: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摘要: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作为社会犯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形成的特殊因素和原因。根据其形成的因素与原因,结合我国社区矫正现状,分析研究预防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对策。

关键词:社区矫正 社区服刑人员 重新犯罪 原因 预防对策

社区矫正是指将依法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的服刑人员,由专门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矫正其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传统的监狱矫正模式把犯人把犯人带出正常的社会而置于异常社会,却希冀他们在释放后能适应社会、顺利地驾照社会,这显然是一种悖论。[1]然而这个特殊群体在接受社区矫正和准备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仍有少数人员选择了重新犯罪的道路。要从根本上对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现象进行防控,有必要对此类犯罪特点和原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一、影响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因素分析

(一)主观因素 1.个性倾向性因素: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追崇暴力习惯运用极端手段获得利益。社会认知偏差,扭曲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生活工作期望过高,而自己却没有真正的实力谋求合适的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导致其心理失衡、对生活无望、对社会不满,充满报复性心理。

2.性格因素:性格情绪上表现为,易激动,脾气暴躁,易受环境影响,一旦遇到不良诱因及易促使再次犯罪。性格理智上,遇事义气用事太过感性,一旦在社会上发生矛盾不能保持头脑冷静,往往会做出越轨的行为。

3.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所处阶段认识不足。如处于缓刑期间的人员不认为自己正受到刑罚的处罚;因剥夺政治权利而接受社区矫正的认为主刑已执行完毕,已经脱离制裁。同时他们对社会好的方面不容易接受和发现,对不良的社会现象却很敏感并且易于接受。

(二)客观因素

1.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混杂,把他们不加区分的一块儿进行矫正易造成“交叉感染”。使那些思想意志薄弱,而又未改造成功的服刑人员互相传授学和习犯罪技能,反而增强了他们再次犯罪的信心。

2.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失衡等方面的冲突,以及商品经济发展中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使刑释人员无所适从显得茫然无助,加剧了对社区服刑人员思想上的冲击,使其面对金钱诱惑时心理失衡,为了贪图物质享受而再次铤而走险。

3.社会歧视效应与“不良标签”造成与社会的精神隔离。由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刑罚印迹,社会大多数人多采取戒备、鄙视、厌恶等排斥态度,依然把他们看成“罪犯”。“当一个人被贴上“罪犯”的标签时,他就接受了罪犯这个身份,然后按照罪犯这个身份的要求去行动。[2]”使他们自然而然得隔离于社会正常群体,从而导致其产生反社会情绪并自觉规避正常社会行为,形成重新犯罪的隐患。

二、造成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结构缺陷和家庭教育失调

一些单亲家庭子女或者父母外出打工的子女由于缺少家庭父母的监管,各行其是,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家庭结构缺陷直接导致的。也有一些家庭尤其是未成年犯的家长,对服刑人员过度溺爱、从容,为其开脱罪责、减轻孩子的罪恶感和自责感。同时这些家长对社区矫正存在误解,存在排斥心理,客观上影响了教育成效。

(二)社区矫正缺少直接的强制措施

由于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手段多采取警告、扣分等形式,教育手段偏软,未体现出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在实践中显得空乏无力,没有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使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产生对刑罚的错觉和误解,甚至因对后果的误判而重新犯罪。首先,以打分为基础的考核,形式上有效,实际上虚设,特别是表现在计分标准上,在设计上,个人的感性的评价,大于可考量的实质内容,在客观效果上,要求偏低。其次,在矫正对象不服从管理的问题上,实践中肯本没有任何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方法,面对实践中碰到的千古百怪的难题,我们的工作往往显得无所措从而被动,有时,硬不起来,又软不下去。比如公益劳动的组织,矫正对象拒不参加的,我们唯一的威胁性措施,就是扣分,根本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这与国外,由法官直接判决履行一定的劳动量,交由社区监督执行来相比,显然效果是不同的。还有,对驳权对象的管理,要求他们与其他缓刑、假释人员同等管理,显然难以做到的,在做不到的情况下还不如不做。

(三)我国社区矫正起步晚,管理方式落后。

社区矫正教育本意就是让矫正人员纠正错误,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矫正因犯罪给社会和个人留下的阴影,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所以矫正工作贵在矫心。在实践中,我们要求为每一个矫正对象,都量身定制一套矫正方案,但由于矫正教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一定的矫正技能,其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尤其对那些意志薄弱,思想顽固的服刑人员难以达到真正的矫正效果,继而发生重新犯罪。

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心理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一项全新的探索,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要根据每一个社区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心理,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引导其自我调节精神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和进行心理重建,这对我们社区矫正的工作队伍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并向专业化、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帮教矫心,这不仅仅是我们在工作中对矫正对象要有耐心、细心和诚心的问题,还要求我们要做好一个“助动者”的角色,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根源,引导、帮组他们重新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和方法,确保达到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自我调节,从容面对的效果。“爱心 尊重 信赖 沟通 改变”,构成了矫正矫治的丰富内涵。实践对我们社区矫正司法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课题,而显然我们的理念和理论,以及专业技能显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为了预防重新犯罪,我们必须了解、研究重新犯罪的成因。从实践中看,虽然,刑事解教人员与社区矫正人员在重新犯罪的问题上,有同质相近的一面,但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更有其特殊性的另一面。社区矫正人员的冲洗犯罪更多的表现在特殊群体的重新犯罪问题,更多的表现在社区矫正的管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上,体现在社区矫正的社会效果上,因而更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

三,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的对策

(一)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我们要帮助服刑人员自我了解,培养他们自我接受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算是承认现实,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社区服刑人员容易产生自卑感与罪恶感,失去重新做人的勇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促使服刑人员勇于接受这一现实,深刻剖析自我犯罪原因与个性缺陷,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努力改变自我,追求新生。

其次,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持个体

[3]心理平衡和个性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帮助他们在社区矫正教员和其他社区服刑人员之间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正确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视矫正教员为良师,视积极改造的社区服刑人员为益友,养成与他人沟通思想、互敬互让的良好习惯,防止人际关系紧张,以及挫折、孤独、嫉妒、仇恨等不良情趣的产生。更避免了他们之间的“交叉感染”。

同时也要对社区服刑人员晓以利害,从犯罪的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出发,予以告诫,指出他们的犯罪行为和恶劣的改造表现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而且同时也损害了其个人与家庭、亲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再把服刑人员切身利益与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同社会、民族、国家利益结合起来进行说理,让他们懂得改恶向善是利己,利民的好事。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向社会后能很快融入到大群体中。

(二)改进社区矫正管理

建立一个社区服刑人员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判前评估制定矫正方案、实施矫正措施的重要依据。

这个评估体系的指标,应当包括一下的内容,一是被矫正人员的心理测试,建议由心理专家包括监狱管理专业共同开发一个测试软件,通过科学的测试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动态;二是对被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所处的社区环境、交友状况、个人的兴趣爱好、技术特长等待方面,进行实际调查评估,并衣问卷的形式计算得分;三是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所服的刑种、犯罪的性质、主观的恶性等因素进行评分;四是根据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服从管理的考核情况来进行重点的人员和重点的对象的明确分类。并以评估的定量测评得分,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判前评估、以及矫正措施、矫正方案的实施的依据。

其次要明确重点管理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灵活运用管理形式,对矫正对象予以充分理解、尊重和关心,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尤其是基层司法所,其长期在基层服务群众,积累了丰富的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应该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生活困难、对未成年犯罪人员教育感化,促他们走上自新之路,针对未成年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其他情形,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分级考核,以及量身订制出带有个人身份特征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等待做法,这些都是实施矫正工作最好的方法和手段,都是人性化的措施。

(三)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和队伍 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建立,可以从我国现有的司法资源上去挖掘和利用,可以考虑在坐高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部内设刑事执行一局和二局。由刑事执行一局负责死刑和监禁刑的执行;刑事二局负责社区矫正的执行,在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内也应该设立相应的社区矫正专门的执行机构。[4]这一主张既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从国外来看刑事裁判的执行大都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和全面负责,而一般均属于司法部管辖。如法国司法部不仅对监狱系统实施监督管理,还负责解决缓刑监外执行、犯人刑满后重返社会等一系列有关刑事判决执行方面的问题;在瑞士,作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公益劳动的组织和实施由各个州司法局的社会服务处负责。[5]从我国来看,如果社区矫正执行权限统一于司法行政机关,使得其执行机构的建设无需从零起步、另起炉灶。各级人民政府都设有司法行政机关,但由于其职权配置缺乏合理性,设置一度导致“虚设”的现象,基层的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比如,现有的监狱基本上都直属于省级司法厅,而地市,区县等基层的司法行政机关一般都较少参与或者根本就没有参与监狱的管理,这显然是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我国乡镇与街道一级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体系。因此我们应该有效的整合现有的司法行政资源,充分发挥其行政执法的作用,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行政体系,促进并提高对对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有了专门的执行机构,我们还应有专业化的执行队伍。“社区矫正的执行,从其性质上讲,也属于刑罚执行的范畴,因此就必须由国家公务员来负责执行”[6]同时,又因为社区矫正在社区内执行的特点,所以得到当地社会力量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还应建立起有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的执行团队。对社会志愿者的选拔也应规范化,科学化,应选那些法律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社会经验丰富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同时也要对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例如: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矫正教育学,矫正社会学等业务技能和有关法律知识。

(四)促进社区矫正立法

虽然我国有涉及到社区矫正的法律,但大都宽泛不够具体,缺乏对社区矫正内容和程序上的详细规定。因此应尽快解决司法行政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定位问题,赋予其刑事处罚的执行权利,并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细化、强化一些具体的执行措施,让社区矫正工作的基层人员得到法律的保障,让社区服刑人员认识到刑事处罚的法律严肃性。在社区矫正的实践中,很难通过简单的扣分加分就能够很好的管理他们,本应该强制的社区公益劳动,反而成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愿劳动,社区矫正人员白天在社区矫正机构接受教育,晚上往往回家居住,这些及易造成服刑人员托管,漏管的问题,很难体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因此可以通过立法对社区矫正人员违返规定的进行强制传唤、强制禁闭,以及使用警用器械限制其人身自由。这样的话既可以使矫正教育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也可以让服刑人员意识到自己先前行为的违法性避免以后再犯。

总之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和控制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不仅要求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和监督力度,帮助其从心理上认识错误得到平衡、提高社会技能,更需要社区矫正机构及其身边的群众乃至整个社会的理解和包容。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应从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重视对刑罚执行体制的配套改革,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规范和完善,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的的功能,确保刑罚执行制度的正确实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参考文献:

[1]储槐植.刑事一体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3.[2]**主编.犯罪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75.[3]罗大华,何为民等.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488.[4]冯卫国.行刑社会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9.[5]武延平.中外监狱法比较研究[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17.[6]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十四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24.

第五篇: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探索

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探索

按:在城市社区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没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是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崭新课题。由市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处组织撰写《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探索》,在对城市社区组织结构及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思路,对社区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被司法部编印出版的《中国司法行政发展研究报告(2002)》一书收录。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探索 薛 虹 许进联 陈雅华

一、城市社区组织分析和普法依法治理面临的问题 对城市社区组织进行科学透彻地分析,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市社区建设的现状,是我们对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合理谋划和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出发点。(一)城市社区组织分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城市社区组织进行分析,城市社区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名称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此意义上说,社区居委会与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都属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而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城市社区组织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我们准确掌握社区状况,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科学决策和合理部署有着最直接的意义。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主要区别在于两方面:一是涉及的领域不一样。两者虽然都是自治组织,但村委会的自治既涉及生活领域也涉及生产领域,权力相对集中且亲和力强,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费领域而不涉及生产领域;二是人员构成不同。村委会的人员构成主要以农民为主,随着特区建没的飞速发展,三资企业的增多和民营企业的崛起,吸引了一定的外来人口涌入,农村也聚集了一定外来人员;而社区成员构成则比村委会复杂得多,包括工人、干部、教师、学生、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外来人口等等。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居民中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居民的管理是以居民之间互相的认同感为前提,并以社区全体居民的认同、共同需要和自觉遵守而维系。

(二)社区管理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社区居委会涉及的管理事务是多方面的,而且比较繁琐。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社区涉及工作量最大的是计划生育工作,占社区居委会工作量的80%左右,并由此引来大量的计生工作管理方面的问题;此外,由于外来人口进入社区而引发的劳资纠纷、包“二奶”、偷盗等问题,以及邻里矛盾、家庭纠纷、房地产纠纷等也是社区居委会在工作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目前,社区普遍遇到的问题所涉及较多的法律有:婚姻法、继承法、计生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劳动法、物业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对于在社区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社区居委会成员普遍反映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有关普法方面的文字、音像资料欠缺,特别是缺乏与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普法资料,加上社区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普遍不高,对如何开展普法工作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二是以往开展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一些社区虽然也开展了此项工作,但成效不大;三是由于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社区居委会的管理职能以及物业公司的性质和其与社区间的关系及作用尚不明确,导致社区居委会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四是由于政府给社区居委会核拨的资金十分有限,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参差不齐、管理经费短缺,更谈不上用于普 法依法治理方面的经费等等。这些不利因素,给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在客观上带来许多困难。

二、在社区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路

首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放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重要目标的高度上加以认识,要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依法治市办、文明办、综治办、司法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确保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有效地开展。

第二,开展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重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厦门市“四五”普法规划和厦门市人大关于依法治市的决议。并根据我市提出的实施海湾型城市建设战略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以服务社区建设、规划社区管理、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指导、协调和监督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并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和引导社区规范管理为核心,促进厦门社区建设的良性发展,为厦门实现“海湾型城市”即“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三,结合厦门城市社区的特点,在工作重点上,社区普法工作应以社区工作者、青少年、老年人(包括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外来流动人员及社会闲散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应与主管社区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协助社区完善社区章程、理顺管理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引导和督促社区工作人员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提高民主意识和法律素质等项工作为重点。通过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引导厦门各社区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使社区真正实现党领导下的“四自”组织,从而加速我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第四,要加强市依法治市办、各区依法治区办、街道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和各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工作联系,形成以市依法治市办为中心的,连接各区依法治区办、街道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和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金字塔式的工作网络和信息反馈网络,并通过两个网络的积极运作,从而有效地组织、筹划和促进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第五,面对全市目前各社区之间千差万别的现状,在部署和安排全市的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时,不能搞“一刀切”。要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安排、布置和督促工作的方法和作风,充分利用所形成的工作信息反馈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社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反映出的不同社会问题和各类法律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和服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普治并举的工作效果。在此,市依法治市办在全市的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的作用,特别要加大对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功能,而不下达指令性指标。第六,在列制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预算中,应考虑给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必要的倾斜,给予社区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定的经费扶持。

三、开展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具体对策(一)社区普法工作方面

1.设立社区固定的普法宣传栏。要对社区居民普及应知应会的法律常识,设置专用的普法宣传栏应是最基本的必备硬件。在这方面,市依法治市办、各区依法治区办要通过协调,给予社区必要的资金支持,再通过政府拿一点、社区筹一点、各方集一点的办法,努力将社区固定的普法宣传栏配齐。

2.建立社区法制学校或开设法制课堂。目前,全市各社区

大部分都有社区活动中心,市、区两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要积极引导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建立社区法制学校或开设法制课堂;市、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要根据各社区的不同需求,负责为社区法制学校或法制课堂提供法律师资。

3.积极组织开展单位与社区的法律共建活动。通过法律共建活动,以获得社会各方对社区开展普法工作的支持。

4.提供普法文字、音像资料。市、区依法治市(区)办应根据全市普法规划、计划,并通过工作信息反馈网络反馈信息,抓住各个时期社区管理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及时编印普法宣传资料,发放到社区居委会。同时可与各级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取得联系,收集整理一些法制节目的音像资料,在社区活动场所播放。

5.努力为社区配设法律图书室。通过法律进社区、法律共建等活动,以及开展各种捐赠活动等,为社区配置一些与社区居民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书籍,建立起社区的法律图书室。

6.引导社区建立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掘利用社区人才资源,在社区居民中组织通晓法律的人员组成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并加强与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的整体优势,组织建立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经常性的“法律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等各类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7.引导社区加强社区居民重点对象的经常性法制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寒暑假和节假日,以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依托,以社区法制学校或法制课堂为阵地,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设青少年法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二是充分利用一些社区开设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有针对性地举办老年人法制讲座、播放法制音像资料等,对社区的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对下岗职工、外来人员及社会闲散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其学法用法意识,引导其自觉遵纪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二)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方面

1.积极与市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协助社区依法做好建章立制工作。要按照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引导社区做好社区的自治章程、配套管理制度的拟定、修改、完善工作,使社区的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向着规范的自治组织方向发展,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2.要积极与市建没管理部门和市民政部门进行协调,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能,使社区居委会的社会自治职能和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3.利用市法制培训中心这一法制培训基地,与市民政局共同组织对全市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培训,逐步培养出一支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从事社区管理的工作者队伍。

4.积极与公安、综治部门沟通、协调,帮助社区建立一套规范的治安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整治活动,净化社区周边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5.建议市委将在社区居住的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的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入所居住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以便于其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另外,市政府可考虑给社区核拨一定的离退休人员的社区活动经费,以便其开展活动。社区通过组织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开展党组织活动及其他活动,可以大大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亲和力及对社区建设的责任感,从而有利于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

浅议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和推进方法

文化新闻

加入时间:2009/6/30 10:36:38 点击:68

作者:青海省司法厅熊光德

社区普法依法治理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社区发育普遍较晚,这项工作目前还在探索中发展,尤其是在思想认识、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一、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

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化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提高公民自我管理和依法解决纠纷的能力,同时,力求达到我省治省办公室制定的《“法律进社区”工作意见》中提出的具体要求。首先,通过社区普法,促进社区居民法律知识的增长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增强社区居民依法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其次,在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社区居民不断强化在社区法治化管理中的主体意识,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而且需要知晓依法管理、依法维权、依法监督的渠道,变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接受依法管理为自觉寻求法律知识的充实、依法自主解决社区范围内的事情。

从现实看,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市民法律素质、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的基本工作,应该放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城市和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来推进。相当一段时间,在相当一部分人思想中,社区居民无论是在普法过程中,还是在依法治理过程中都被看作接受法律知识的对象、依法管理的对象,这是不利于市民树立法治观念的。诚然,我国是法治后进型国家,人们的法律知识还很有限,法律意识也较薄弱,运用法律的能力也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动,在普法过程中注重法律知识的灌输,在依法治理过程中注重要求社区居民遵守法律法规。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忽视社区居民在这项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那结果只能是令人失望的。仅仅强调社区居民如何服从法律,服从权力,而忽视如何引导社区居民实现自身的权利,忽视告诉社区居民如何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救济,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会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责任制背道而驰。因为,如果在内容上权力优于权利,那么在形式上必然权力优于法律。这种倾向还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民众对法律的冷漠与麻木。

因此,无论现阶段如何困难重重,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定不能脱离法治国家建设和“四个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建设法治城市为导向,以培育法治理念为需求,以依法自治为目标,培养社区居民对法治国家、法治城市的向往与追求。

二、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推进方法

第一,完善“街道党委领导、街道办事处组织引导实施、社区内各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社区普法依法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法治实践活动,党的领导与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在领导与工作机制上,要探索如何在处理好条块关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街道党委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在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具有组织协调检查、督促的工作职能。具体来说,社区普法依法治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党组织的领导监督。在区委、街道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社区党组织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促进社区依法治理的落实和深化。(2)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会民主议事会,行使社区民主选举、决策、监督等权利。

第二,充实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内容。围绕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八个方面的内容搞好工作:(1)法制宣传与法律知识。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对涉及公民工作、劳动、生活的新法律法规要及时宣传,对宪法和与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深入宣传,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法律法规要反复宣传;从形式上看,一方面要把握广泛性,公民必需的一般法律法规要反复灌输,另一方面要注意针对性,社区居民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法律需求要有求必应。(2)社区矛盾纠纷的依法调处。要普遍建立社区矛盾调解中心,继续推进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的衔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发展。(3)依法规范社区各项服务事业。社区的各项服务事业要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己任,在各自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和作好安置帮教工作。(4)依法专项治理。要针对社区中环卫、物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5)社区民主自治。一方面要依法界定社区自治事务,居民自治就是“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拓展自治渠道,依法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使居民群众的直接民主做到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6)依法维护社区居民和“社区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意识。(7)社区治安环境建设。结合文明、安全创建活动的开展,完善社区安全防控体系,确保社区和谐稳定。(8)涉及社区事务的依法决策与依法行政。涉及社区事务的决策要倾听社区居民的意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愿,对涉及社区事务的管理要有法律依据,并按法律程序进行。

第三,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1)树立典型。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构筑典型示范平台。实现法治,需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也需要重视法治模式的民间培育。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把生动的实践升华为理论,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把普法依法治理的实践推进与理论思想结合起来,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推广典型。(2)不断创新。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要跟上日新月异的形势,在载体上和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载体上的创新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机构,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社区矛盾调解机构、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和社区矫正机构等。建立由司法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各单位和团体、社区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方式方法上应该在原有的开展法律咨询、讲座、骨干培训和社区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3)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征和要求开展工作。比如对社区内的青少年、下岗职工、回归人员和流动人员等人群的法制教育。在普法中,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力度和水平,为社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提供菜单式的选学内容,并提供学习时间上的可选择性,提高居民学法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法”向“我要学法”的转变。另外,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具体工作中来,实现从要求居民遵守法律向引导居民自觉守法、护法并依法维权的转变,这是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目标索求。

下载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研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研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兴社区第一季度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复兴社区第一季度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会议记录会议时间:2010年1月25日 会议地点:复兴社区会议室 主 持 人:张德成 会议内容: 1、张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我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主要运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闸北区特殊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探讨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有效机制。调查发现,当前......

    关于社区团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关于社区团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社区团组织作为共青团在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是社区青年工作的核心和主体,担负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任。......

    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已载入宪法和党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水一方社区朱静霞 (论文提要)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

    社区依法治理之我见(最终版)

    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之我见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社区依法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

    XX社区依法治理经验材料

    四化联动聚合资源 共治共建一流社区 --XX社区依法治理经验材料 XX社区于2004年11月成立,辖区幅员面积为1.4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8532户,17348人,流动人口6000余人,人户分离人口300......

    石岗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石岗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侯开杰(石岗社区支部书记) 副组长:罗忠(石岗社区主任) 黄岗(计生专干)负责办公室工作 成员:文正军(石岗社区文书) 沈兴权(一组组长) 罗诗全(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