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3:4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第一篇: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国策的一项具体形式,更是村民自治和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载体,但由于种种原因,新形势下村级换届选举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 换届选举 工作研究对策

引言

村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做好“两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两委”领导班子,是进一步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现结合工作实践就更好地提升开展该项工作的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进行一些探索、研究。

一、做好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组织保障

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依靠坚强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善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不断增加,群众就业、社会管理任务非常繁重, 因此,做好2011年“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非常重要,只有选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两委”班子,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农村人口多、范围广,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领域。村“两委”换届 1

选举工作的过程,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选民进行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过程,又是党员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将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强化广大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和服务群众的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农村是党的执政基础之所在。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弱,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既是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检验,也是改善“两委”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保障。切实抓好换届工作,促进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面临的新难点

(一)选举呈现局限性

由于原先各村经济条件之间的差异,各村村民利益的不同,使得各村村民矛盾比较尖锐,现在不少较小的自然村村民,对村级换届工作比较消极,认为小村在选举中比较吃亏。同样作为小村的村干部这种思想更为突出,认为自身在选举中处于明显劣势,情绪显得比较消极、抵抗,甚至出现个别干部在群众中挑拨离间,引发矛盾,阻碍村级换届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宗族势力影响存在少数选民存在狭隘的民主意识,小区域观念,并受家族势力的影响,增加了民主选举的难度。尽管纵向比较,现在农村中的宗族因素对村民的影响逐渐在减弱,但这种影响并未消失,仍然影响着村民的行为。

(三)选举竞争更加激烈

近些年来,一些激励村干部的政策措施日益完善,村级组织运

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显著提升。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岗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选举中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大增加了换届选举工作的复杂性。

(四)流动人口增加操作难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农村人员流动性较大,村民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外出打工的群众和党员较多,一部分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对村务了解较少,缺乏关心本村事务的内在冲动,因而不热心于本村事务,影响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外出村民行使选举权,可以通过委托投票,但是这种方式受接受委托方的意愿所左右,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外出村民的意愿,降低了他们对选举的有效参与。

三、做好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用坚强的组织保障换届选举工作

“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工作环节多,安排紧凑,情况复杂,要确保这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要建立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各级领导要带头深入村、组、小区第一线调查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指导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确保不出大事,避免小事,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密切合作。尤其是一把手要亲自抓部署,抓落实,主动到问题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加强指导协调。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进一步广泛宣传,用良好的氛围促进换届选举工作 在当前换届选举工作上,最为突出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村民的政治素质。迫切需要通过宣传来提高村民对村级换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村民的政治觉悟,提高村民的责任意

识,提高村民的大局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使得广大村民在选举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要借助黑板报、横幅、广播,以及电视等载体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意义、知识,真正做到依法选举,选举出德才兼备的人来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三)进一步排解矛盾,用和谐的环境助推换届选举工作

和谐的环境是根本。做好任期目标考核和财务审计,组成工作组对村进行任期目标考核和财务审计,对各村的财务进行了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用详实、权威的结果“还权于民”,同时也让村民更加信任基层农村党组织。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用有力的业务指导换届选举工作 一是扩大培训范围除了对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村干部、村书记和委员进行培训外,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两委干部等也纳入培训范围。二是改进培训方式除了集中进行业务培训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制作电教片,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

(五)进一步完善制度,用快速的督查形式推进换届工作 一要召开专题调研分析会,对排查出来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重点村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坚持 “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原则,提出分类指导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提早介入,使能解决问题的尽快解决。二要推行问责制。将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任务量化,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责任追究方式,正真做到责任明确,出现问题追究到人。三要实行分析指导例会和定期督导制度。针对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初期阶段、高峰阶段、攻坚阶段、扫尾阶段的不同工作特点,定期召开分析指导会议,深入解剖,逐个商讨对策,对换届选举“重点村”,实行每周分析会制度,做到专题研究,专项解决。同时,成立专门督导组,对村级组织换届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深入摸底换届工作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

问题,做到及时掌握、及时解决。

结束语

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各地政府做好村级换届选举的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面临问题的探究和原因分析,积极查找对策,全力保障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关于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农村三年一届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和重要实践,做好该项工作,对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三农”的健康平稳发展,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市进行了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现结合工作实践就更好地提升该项工作开展的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进行一些探索研究。

一、做好

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村“两委”是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领导力量和中坚力量。可以说,“两委”强,则“三农”强,“两委”弱,则“三农”弱。做好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有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做好“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强化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农村是中国革命的大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强力后方支撑,党没有在农村的坚实基础,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就很难顺利地取得执政权。虽然当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总体上是十分稳固的,但也不能……。

二是做好“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强烈愿望。农村环境差,基础薄弱,信息闭塞,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难度大。要实现发展和致富,“两委”尤其是班子里的“班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做好“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把那些思想解放、眼界宽广、能力高强的人选进“两委”班子,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带领广大村民广拓门路,创业致富,进而推动农村的发展。

三是做好“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发展的现实呼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思想的解放,农村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农村事务管理日趋积极、活跃。做好“两委”换届选举,能为党员群众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激发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二、做好农村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农村基层换届选举是在最基层推进的民主实践行为,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民文化水平、思想觉悟等的影响,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是选民认识有偏差,部分村民不能依法行权。当前,大多数村民都能积极、正确行使手中的选举权,真正把那些能领导全村发展致富的人选出来,但也有部分村民还存在着“事不关己”的心理,不去参加投票,或者敷衍塞责;还有一些村民贪图“私利”,容易受“小恩小惠”的驱动而改变个人意志。不能“依法行权”制约了基层民主的成熟和发展,影响了换届选举的广泛性和民主性。

二是选举难度有增加,基层选举不能顺利进行。从今年基层换届选举的情况来看,影响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宗族等固有因素更加凸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宗族之争,日益激烈。……如某村马姓、李姓是本村的两大家族,本就有积怨,为争村委主任一职,甚至发展到了大打出手的程度;其次,派别之间,矛盾激化。农村居住人口相对稳定,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派别,而领头的大多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原村两委成员,在换届选举时,不同派别,互相拆台。比如某村原村支部书记和原村委主任因有矛盾,各拉一派,相互争斗,你告我的“状”,我找你的“碴”,争来斗去使该村的选举工作久拖不决;再次,小村之斗,依然存在。一些村是由原先的几个小村合并而来的,还存在着村合心不合的现象,在选举中各区域纷纷推荐自己的人,并组织人员四处做工作,力保本方、本区域有人进支委、村委;最后,遗留问题,更加凸显。村民对上届村“两委”遗留的问题日益关心和关注,同时也由于诸如集体土地非法出售和出租、村财务混乱等没有得到解决,伤了村民的心,导致村民以抵制或扰乱选举作为“武器”发泄不满。

三是贿选现象有变化,换届选举不能公平公正。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村“两委”财权、事权的进一步膨大,“两委”职位成为一些利欲熏心分子谋取利益的“香饽饽”,在难以通过正常途径选上的情况下,便贿选,而且就今年换届选举的情况看,贿选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三、做好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建议

在农村推广“两委”选举带有“试验田”的意义,对今后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民主选举有着“探路”和“打样”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规范,通过组织、宣传和监督等环节的提升,确保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高质量、好效果。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领导,用强力的组织引领换届选举工作。强力的组织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基层农村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换届选举的实施。……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工作组织的原则、方法,认真、严谨地组织好选举中的各项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桌、一票”的写票方式,严格限制委托投票的人数,确保不走样、无失误。对利用“黑、金、权”等干扰正

常选举秩序的不良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确保农村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二是要进一步广泛宣传,用良好的氛围促进换届选举工作。良好的氛围是前提。要借助黑板报、横幅、广播,以及电视等载体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意义、知识,尤其是要重点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实施细则》、《选举操作程序与方法》等法律法规。要组建宣传队伍,走村入户动员村民积极参加选举、认真投票。专题开展抵制拉票、贿选等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增强侯选人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对提名的侯选人,要广泛公示其事迹,让更多的村民知根知底,从中选出自己信任的“两委”委员。

三是要进一步排解矛盾,用和谐的环境助推换届选举工作。和谐的环境是根本。对村民怀疑的村集体土地出售、村级账务等影响村民选举情绪的焦点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开展调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对违法乱纪的要坚决处理,用详实、权威的结果“还权于民”,同时也让村民更加信任基层农村党组织。

四是要进一步跟进监督,用权威的力量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有效的监督是保障。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选举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做到敢于碰硬、敢于叫真,深入约束和预防换届选举中的贿选等现象。同时,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监督主体的增量扩容,在现有基础上,尽量吸纳乡镇人大代表、新闻记者担当观察员,扩大监督的主题范围;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农村长期形成的自然关系的规范、监督功能,以村规村约去规范。

第三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在领导农村社会变革进程中作出很大的贡献。但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与新形势、新情况难以适应的新问题、新矛盾。通过调查,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环境和自身活力与农村社会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不适应。

1、乡镇党委工作环境有待改善,管党责任制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一是乡镇负债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乡镇党委的作用发挥。据常德市调查,全市80%以上乡镇有不同程度负债,有的负债额度比较大。该市鼎城区2000年底乡镇负债总额达4.65亿元,平均每个乡镇1409.1万元。由于乡镇负债重,一些乡镇领导为保工资、保运转而到处“找钱”,抓农村党建工作,投入精力不多。二是乡镇政府职责与职权不够配套,影响到了乡镇党委的管党职责的落实。随着近些年改革的深化,乡镇政府的职权在不断调整,有一些部门划为条条管理,乡镇政府的职权比过去要弱一些。如乡镇七站八所名义上是乡镇工作部门,但实际上乡镇党委、政府难以统一指挥和调度,对一些重要站所,既无工作考核权,也无人事调配权,难以发挥一级政权的作用。而乡镇党委、政府承担的工作职责又比较重,这样势必使乡镇党委、政府感到自身调控的手段不够,一些工作很难办,从而影响到乡镇党委、政府的作用发挥,也影响到乡镇党委管党责任制的落实。三是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负荷重,抓党的建设的精力不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担负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多,工作负荷越来越重。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乡镇党委抓党建的工作重心、工作方式、方法都面临着新的转变,乡镇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比如说“财政税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三个量化的一票否决客观上要求乡镇党委、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对基层组织建设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抓落实,常常疲于应付检查,乡镇党委自身积极主动地抓党的建设的力度不够。

2、对村干部的有效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的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党支部建设是最基础的建设。但由于经济基础等客观原因,目前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村支书难选、难稳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村党支部的活力还有待增强。在有的地方,尚有10%左右的村党支部难以选出比较合适的支部书记,即使选出了,村支书也难以稳定。据对湘西自治州农村192个村的调查,1999年以来,就有21个村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秘书轮流坐庄。有一个村一年内就换了4个村支部书记。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村支书的激励措施缺乏,村支书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政治上讲,由于村支部书记不能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且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人员要精简,村支书从整体上纳入公务员系列目前不大可能。从经济上看,据对郴州、常德、岳阳、邵阳等地调查,村支部书记年报酬大多在2000-3000元之间,且有些地方还不能及时兑现。湘西自治州有的村支部书记年报酬最低只有200元。由于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想头,造成了农村支部书记很难安心,队伍难以稳定。据华容县对466名党支部书记调查,安心工作的只占60%。二是素质偏低,能力缺乏。据岳阳市调查,全市3186名村支书,中专以上文化的只有179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缺乏抓好支部建设的知识、能力和水平。三是村党支部缺乏增加自身活力的经济基础。据怀化、益阳、永州等地调查,仍有70%左右的村没有固定集体收入,无钱办事。这样就客观上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村级组织的活力就难以增强。

3、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和素质偏低的现状,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据邵阳市调查,50岁以上的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1%,30岁以下的仅占7.8%。二是连续一年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占总数的21%,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占22%,不发误工补贴就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占26.4%,发了误工补贴也不去的占2%。相当一部党员平时不看书,不看报,对党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三是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党员先进性发挥不足。据对益阳某村调查,全村经商办企业的农户共70户,其中党员仅3户,家庭财产在10万元以上的有10人,没有1人是党员。在“你认为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的问卷调查中,有48%的人认为“一般”,21%的群众认为“与普通人一样”,有2%的人认为“比群众还差”。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不适应。

1、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村委“直选”经验不足,领导能力比较弱。不论乡镇党委还是村党支部对“直选”都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在极少数的村“直选”失去控制,“直选”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常德市安乡、桃源等县出现劳改犯、恶棍当选村干部的情况。二是有少部分乡镇或村对待“直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依法办事,侵害了群众的民主权利。据常德市调查,有些乡镇指定候选人,有的在分工上排斥“直选”干部。

2、党的基层组织对“直选”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还有待加强。有的“直选”干部上台后干不好又不辞职,有的不想干,有的想干又不会干,有的“直选”干部跟支部对着干。对于这些问题,有些乡镇党委抓得不力,措施不硬,管理不严。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尚未理顺。据常德市2000年组织的一次村支两委关系协调状况调查,严重不协调的有235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56%。

3、有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从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服务上来,党组织的意志不能很好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形势不适应

据对类底市的调查,该市总共只有300多万人口,但离开本土外出打工经商人数2000年底已达60万人,占到了总人口的20%。这些人员外出时间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平时和村支部缺乏联系,村支部也无从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使这些人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思想感情上与村支部产生了较大距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极少。据常德市对15个乡镇抽查,在3276名长期外出打工者中,多次申请入党的只有2人,有过申请的只有9人,从未申请过的3265人,向党组织靠拢的比例只有0.3%;大批农

村劳力外出,使农村党支部周围失去了一个先进群众群体,农村党支部工作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据常德安乡县统计,2000年全县外出务工党员约150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0%。据娄底某县抽样调查,在抽查的100名外出党员中,主动和村支部联系的只有7人,其他的则不按期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流动党员遍布四面八方,分布广,流动性大,除非他们主动和村支部联系,否则村支部无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

同时,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动,直接造成了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和后继乏人。有许多村干部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选择弃职外出打工。据龙山县对18个村调查,1998年至2000年,三年共有47名村干部,外出打工,占村干部总数的52%。据吉首市对192个村调查,有56个村村主任难选,占总数的29.2%。村支两委后备干部不足,班子难配、队伍不稳已经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农村基层党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与农村党员思想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要求不适应。

1、活动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特别是要进一步贴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客观要求。调查中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党建活动缺乏经验,活动缺乏针对性。

2、活动的组织形式要进一步务实,避免形式主义。少数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开展党建活动的出发点出现偏差,有的比较注重于活动形式,重数量上和形式上的规定,重活动名称的变化,务实不够。统计数字很可观,形式上也轰轰烈烈,其实是花架子。

3、活动效果的检验,要坚持“群众满意”的标准。开展党建活动,提高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党员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了改革、发展和稳定,“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群众拥护和欢迎,才是效果好。

(五)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形式要更加多样化,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这项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内容上要更加全面,并把握好“度”。一是要注意防止对乡镇干部负面报道多,对农民本身存在问题讲得少的倾向。有些报道和作品对农村工作宣传存在片面性,看问题停留于表面,缺乏对农村工作深层的思考,把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责任大多加在了乡镇干部身上,对农民本身存在问题讲得少。乡村干部感到工作压力大,心中有怨气。二是要防止出现讲对农民权利的保护多而对农民应尽的义务宣传得不够的倾向。

2、要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一方面,目前基层党组织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往往通过开群众大会或广播会来进行灌输,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民文化需求的上升,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又相对匮乏。

二、对策和建议

(一)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1、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这个“龙头”舞活。农村乡镇党委处于基层工作的最前沿,在农村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一定要重视和加强乡镇这一级政权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增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乡镇领导职数,提高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乡镇领导队伍。要转变乡镇职能,切实搞好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要增强乡镇的调控权,改善乡镇财政收入结构,提高乡镇财政收入质量,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2、要把全面抓村支部建设和抓农村小城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结合起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和农民党员涌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和办企业,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小城镇已经成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此,已成一定规模的集镇要对辖区里的党组织和党员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在镇党委领导下的二级党委,按属地管理和从业分类的原则,分别建立相应的党组织,统筹规划和部署农村城镇党建工作。

3、要注重从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注重在生产大户、致富能手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在发展党员上,要坚持江总书记所说的“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要注重群众公论,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源头上大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和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

(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1、扩大视野,拓宽渠道,选贤任能。农村基层干部选任要把选准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关键,把那些思想品质好、政治上过硬、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选上来。要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对本地暂无合适人选的,可以采取公开选聘或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党员干部任职或挂职的方式选拔乡村干部,并注意搞好传帮带,培养当地的干部。要改进选人方法。积极采取委任和民主选举等方法选拔干部。村支部要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办法,村委会要进一步完善推行“直选”做法。要通过多种选人用人方法,尽快建立一支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队伍,并通过他们带动一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领导农民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关心农村群众疾苦、大办实事好事的热心人,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老实人。对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农村干部职业化与非职业化相结合的路子。对部分村干部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由县乡统一进行公务员式管理。其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责任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组成,并与出勤、绩效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非职业化干部,则可采取误工补贴的形式,改过去的固定工资制为考绩工资制。

2、大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切实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一是切实抓好乡村干部实用技术培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要突出抓好乡村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干”的能力。要在乡村干部中普遍实行岗位任职资格证制度。要制订出乡村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考核办法,把能否取得实用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与乡村干部的提拔任用结合起来,没有取得合格证的要限期补课,限期仍未取得的要劝其离岗。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外出务工党员管理。组建外出务工党员移动党支部。对于外出务工地点相对接近、党员相对集中的,乡镇党委可以在党员务工地组建外出务工党员临时移动党支部,通过移动党支部延伸管理职能,加强对外出务工

党员管理。

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政治待遇要提高。要紧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要把担任过村干部作为培养乡镇干部的一条有效途径,鼓励乡镇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出台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政策,以激励村干部奋发上进。二是经济待遇要加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有条件的地方对村干部可以实行工资由财政发放的办法,即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工资可以由县(市、区)财政统一发放。同时,建立健全在职村干部工资补贴最低基数保障制度、退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三是工作环境要改善。上级党委要科学制订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和改进乡镇干部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强化乡镇抓经济发展促农民增收的责任。对诬告、围攻、谩骂、殴打乡镇干部的案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处,维护乡镇干部的合法权益。

4、健全村支两委协作共事机制。一是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二是在村一级普遍设立“三会”,即村支两委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并对各自职责明确规定,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三是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统一决策程序。四是要出台《“直选”村干部管理办法》,加强对“直选”以后村干部的管理。

(三)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农村基层组织设置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是要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来调整党组织设置。从有利于组织区域化规模生产的需要出发,打破原来按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地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党小组,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在行业协会中设置党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一大批农民党员在致富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了许多分工相对明确、经营相对集中的行业协会,为便于党员在行业协会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建议依托行业协会设置党的组织。以促进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头富、带领富的示范作用。

三是探索以企带村设置党组织。一些乡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与所在村形成了互为倚托、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形成区域优势,可以突破行业界线,将乡镇或者村级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支部合并联建,由企业党员厂长兼任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在组织上村企实行统一领导。

(四)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着力改进和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

要加强对有关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管理。一是要实行农村题材新闻、影视作品同级党委审批制度。凡涉农新闻,政策宣传、影视可规定均由党委宣传部门审核把关,防止多头宣传造成的混乱;二是在宣传内容上保持均衡性。特别在目前情况下,要宣传乡镇干部中的好典型,对农民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积极引导农民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要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妇女禁赌会、赡养老人与协会等群众自我教育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农村基层换届选举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换届选举调查报告

2011年年初正值我国三年一次的基层换界选举,为了了解农民群众对基层换界选举的认识程度,我特制作了一份调查表(见附一)对==村50位村民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时与他们进行交谈(交谈的主要内容见附二)。根据调查表显示的信息以及对村民的走访询问我了解到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自身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除了部分年过花甲的老人对基层换界选举没有什么认识外,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人都对选举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中意的国家基层干部。所以通过选举推选出来的干部基本上可以代表民意。但也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根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些新的问题出现。下面我将根据我的走访调查谈一谈基层选举所存在的问题。

一、由农民工引起的选民老龄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推移,“农民工”这个二十年前寥寥无几的人群,现在已经成长为上千万的建设大军。他们在各个岗位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于他们分散在国家的各个角落,他们的选举权便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许多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的选票便是由在家照顾幼小,种植庄稼的老年人代替填写的。老人家虽然阅历比较丰富,但却不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在选举基层干部时也容易守旧,偏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或以前的老干部,而不愿意让年轻的一代来发挥领导才能,带领群众致富。同时,如果他们手中还握有自己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子女的选票那么在选举中将更有失公正。这样是不利于

国家政治发展的,和新思想在农村贯彻落实。

同时选民老龄化导致被选人老龄化,老干部在接受新事物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在守旧的老干部领导下是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对推动农村发展十分不利。

二、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

许多选民在选填时多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将集体的利益置之度外。他们选择那些与自己关系近或可以通过小恩小惠加以贿赂的人当干部,以便将来遇事时能为自己“开后门”。

这样,选举出来的干部则多是贪官污吏,虽算不上大贪,但也足以对国家基层稳定构成威胁。这其实也显露出部分农民的选举意识肤浅,以及小农意识的根深蒂固。

三、选民对候选人不够了解

由于---村地处丘陵地带,各个村落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不太认识,所以大多数选民除了了解自己村庄提出来的候选人以外,对别村提出的候选人了解甚少,所以选举时也多填选自己村庄的人。这样村与村之间便形成了竞争,当然,各个村落之间的人数有时相差甚远,如此选择出来的干部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究其根源还是现任领导干部对候选人宣传不到位。只有选民对候选人熟悉了才能选出自己中意的领导干部,才能更好的屡行自己的选举义务和权利。

四、妇女的提名率和当选率较低

在调查中我发现在基层换界选举中妇女作为候选人的提名率普

遍偏低,除了妇女主任这一特殊职务外其它职务都很少见到妇女的名字。

这一现象说明了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处于劣势,农村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封建思想特别的严重。他们普遍认为妇女不具备领导能力,因而将一些有能力的妇女拒之门外。

其实,在当前人口流动十分频繁的背景下。大多数扎根在家乡照顾家中老小的妇女比留在家乡男人更具有领导能力。我们不应该因为封建思想的束缚而将一些具有领导才干的妇女埋没了。

当然,此次选举也有值得鼓励的地方,比如----村也参照民主制度较完善的地区的选举方法实行用“两票制”的方法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即由群众“公推”、再由党员“直选”。这样便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在了一起。

通过对----村村民的调查,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农民的政治思想和觉悟,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也更深入的了解了我国基层选举的现状。

第五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农村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广州市白云区从基层党(政权)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建设上入手,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和发展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广州市白云区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3-0062-05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基和关键。农村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农村党(政权)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等基层组织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和发展力,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广州市白云区农村基层组织概况

广州市白云区东邻黄埔区,西靠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从化区,南连天河、越秀、荔湾3区。区域面积795.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2.2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3万人,外来人口140多万。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4个镇,118个村民委员会和48个街道集体经济组织共166个基层组织,90%以上的基层组织总体情况较好。

(一)基层党(政权)组织

2013年白云区有基层党组织1886个,基层党员42701人,基层组织“两委”干部1128人,其中交叉任职的591人,占“两委”干部总数的53%;书记、主任(社长)一肩挑的130人,占“两委”干部总数12%。白云区“两委”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集中于40至60岁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两委”班子是老中青结合,队伍活力有所提升。白云区“两委”干部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日趋增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不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经济头脑敏锐,为村办实事意识强烈,带领村民致富的热情高。

(二)集体经济组织

村和经济联社班子思路清晰、敢干会干,按照政府在规划、产业上的导向指引,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的新路子。三元里经济联社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全力打造国际化高档次的皮具、化妆品等专业市场;棠下经济联社以中韩建交20周年为契机,将远景路打造成富有韩国特色的商业街;钟落潭镇长腰岭村着力打造裘皮产业,引导村民逐步做大,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貂碎料加工基地;黄石街马务社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旧厂房、旧工业小区的改造升级,积极促成农博馆、国际单位、中海联8立方等项目的建成,连片打造了创意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2013年,白云区118个村、48个街道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总收入约40亿元,平均每个基层组织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其中三元里、永泰、槎龙、联边、棠溪、望岗、萧岗、沙凤、朝阳共9个基层组织年收入在亿元以上。排名第一的三元里经济联社年收入达到4.57亿元,2663名社员人均收入约17万元,人均股份分红达到4.96万元。

(三)村民自治组织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探索出了一条以党组织为核心,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经济联社)、集体经济组织“三元”共治的模式。在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中,要求所有基层组织重大事项,必须由党支部或党总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意见,然后提交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从根本上保证了村党支部在领导本村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经过不断的实践、修改和完善,各基层组织基本上都建立完善了“两委”联席会议、村务和财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三资”管理、党的建设、组织生活等有关制度,在实践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基层民主自治和党风廉政情况的好转。2012年白云区推行了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改革工作,经济联社“三资”管理平台运行良好,实现了集体资产管理新模式,做到了家底清、管得住、效果好,大大提升了群众对基层组织“两委”班子的信任。

白云区规定村、经济联社大额开支在“两笔会签”(村委会或联社主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后须经党组织书记签名,党组织不同意的大额开支,交由村民、社员代表大会研究确定。同时,实施村账镇管、社账村管和“印鉴分离”等制度。在镇设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代理各村会计账目。各村将社账纳入村统一管理,由村会计负责统一记账。社的印章由村统一保管并实现村、社“双锁”制,形成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不足和短板,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基层党(政权)组织战斗堡垒不硬

白云区基层“两委”干部中,存在着年龄结构失衡、老化趋向。太和镇北村、头陂、和龙、米龙、南岭、柏塘等村的党支部书记,已连任数届,面临退休,却没有合适的接班人;景泰街柯子岭村班子10位成员中最年轻的已有52岁,平均年龄达到55岁。

部分基层“两委”干部思想松懈,墨守成规。基层组织“两委”班子存在对基层组织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不重视等问题,使得村社工作比较被动。有的村“两委”干部对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面对工作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思路不多,措施不得力,在贯彻落实上级重点工作时打折扣。有的同时经营企业,将过多的精力投入自己的产业,对勤政有很大影响,甚至出现晚上应酬活动过多,白天不见人的情况。

基层“两委”干部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白云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开始凸显,并成为限制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瓶颈”。由于“两委”班子能力有限,领导能力、管控能力和驾驭能力不足,工作机制运行不完善,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局面较差,“两违”、信访问题隐患较多。有些“两委”班子甚至内部不团结,严重对立,村社管理混乱,上级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难以开展落实。今年初进行的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区有15名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因为缺乏进取精神,工作不积极,政绩平平而落选。

(二)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不强

白云区集体经济组织整体发展并不平衡,还存在效益不高、思路不清、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组织的良性运转。

1.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及内部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与街道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不平衡。从年收入上看,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规模明显高于镇区农村,年收入超亿元的均为街道集体经济组织。钟落潭镇共37个村总收入仅为4794万元,黎家塘村等3个村低于20万元。而三元里街三元里经济联社年收入达到4.57亿元。村集体收入不高直接影响村“两委”班子的运作,江高镇1/3的村集体收入不够支出,在加强公共管理、改善村民福利等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村级组织与社级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白云区部分村的集体土地和物业登记在经济社一级,需要靠经济社上交管理费来维持运转。“两委”班子因在经费上受制于经济社,对经济社的掌控力、领导力不足,使得有些工作在经济社一级得不到推进和落实。

2.集体经济发展效益不高。大多数村和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物业出租和土地出租。柯子岭经济联社近8成的收入依赖物业出租收入;均禾街各经济联社在集体土地开发后,由原来耕地转入耕屋,以出租屋收入为主。一旦土地开发建设完毕,集体收入就没有了可增加的空间,可持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单纯以物业出租为经济发展方式,极易引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不法行为的产生。入驻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的低端产业为主,仍处于“小散乱”粗放式发展方式,给政府在劳资、打假、食品安全等工作方面带来巨大社会管理压力。

3.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清、人才不齐。村社中有人认为,集体没有有形资产了,加上有事难议、议而不决现象普遍,发展经济所需的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也不具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找不到出路和增长点。绝大多数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得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又缺乏经济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在一些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拍脑袋、发展思路不清、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弱等现象。

(三)村民自治和制度建设效果不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尚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形同虚设,党支部不具备统领全局的核心作用,有些村的党支部丢了主业而困在繁杂的事务当中,村委会的作用不能得到正常有效的发挥,有些村的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委会自治”甚至“村主任自治”。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迅速推进,群众渴望管理集体事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白云区各村旅外华侨多,接受外界新生事物比较快,民主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广大农民(社员)表现出空前的参政热情。但是,另一方面,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以宗族宗派为基础而形成的宗族势力在白云区一些农村重新抬头和蔓延,宗族中少数不法分子将个别人的利益与宗族群体捆绑,利用宗族情感,煽动本宗族以群体对抗形式,与其他群众发生冲突,直接影响选举工作。

目前基层组织制度基本完善,但制度的执行主要靠“两委”班子的自觉性,仍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部分村、经济联社包括经济社在“三公开”、民主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合同签订、财务管理、“外嫁女”问题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容易引发群众对合同、财务、集体土地、“外嫁女”等问题矛盾的上访。依据《合同法》,物业租赁期限最长为20年,但是有的村社合同的租赁期都长达25年,乃至30年。还有少数村社无视《土地管理法》,违规租赁集体土地。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不少集体所有制财产流失,极少数“两委”干部公饱私囊,贪污腐化。2013年,广州市纪委指导开展重点整改工作,查办白云区81名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其中大部分为农村基层干部。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白云区地域广、面积大,城、乡和城乡结合部三种形态突出,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城乡建设、社会服务管理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既要在整体上统筹谋划,在加强基层党(政权)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建设等方面制定统一政策和刚性制度,又要兼顾不同村社的历史性、差异性和特殊性,坚持分门别类,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基层党(政权)组织建设,解决战斗堡垒“不硬”的问题

村“两委”班子是村社的“领头雁”,是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的骨干力量。因此应从抓班子、抓队伍入手,提高村干部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激励措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是提升村社干部整体素质。继续推进村社“两委”干部“三会”(会讲话、会开会、会办事)全覆盖培训,以提高经济管理、社会治理能力为重点,增强基层干部依法高效履职的意识和能力。以筑牢思想防线为着眼点,加大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和法纪知识教育,提高政策水平、法纪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针对白云区部分村社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问题,着力建设一支以书记主任为带头人、“两委”干部为主心骨、本地大学生村官为生力军的年轻化、知识化、梯次化干部队伍。建立“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库和人才库,为村社换届储备候选人才。

二是进行组织统筹调配。根据基层党组织分类定性结果,对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对不履行职责、群众反映较大的村委会、经济联社负责人,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启动罢免程序。对于工作薄弱村,应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整顿。2013、2014年白云区抽调全区各单位166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挂职,成效明显。驻村干部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优势,想方设法为基层办实事,做好事,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支持。今后要继续把该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并逐步完善,打造成基层组织建设的亮点工程。

三是优化党组织设置。白云区一些村社党支部过于庞大,有的党支部党员人数达100多人,不利于党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可以先推行改革试点,对党组织战斗力较强、干部队伍有保证、条件成熟的村社党组织进行升格,成立党委或党总支,推进在村(居)经联社和经济社中建立党支部,并将经联社党支部和经济社党支部纳入“两新”党组织管理范畴,实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基层,加强对经济组织的监督和领导。

(二)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建设,解决民主监督“效果不佳”的问题

农村、转制社区发生的问题,很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和外部的监督,使少数人有空子可钻。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管住、管好村社干部。

一是规范“三资管理”。“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村社集体经济的“命脉”,是群众上访投诉最多的领域,“三资”是否公正、公开、高效管理,关系到基层能否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继续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管平台建设,深化区交易中心、镇“三资”服务中心(街道联社交易站)两级平台建设。凡是新增、减少、变更的资产必须及时公布,实现资产交易和财务管理实时在线监控,让群众清楚明白。同时将两个平台的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街镇和村社干部的重要指标。江高镇建立了大额资金使用异动预警机制,与农村商业银行签订《村社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对每天支取5万元以上,每月累计50万元以上的资金流向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二是规范“两委”工作运行机制。理顺村“两委”关系,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着力解决少数村组织和村委会“两张皮”、“两委”班子不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坚持“一村一策”,分类实施,因村而异扎实推进完善民主监督机构、健全民主公开工作制度、创新民主议事机制、建设民主公开平台等四项工作,形成公开到位、沟通到位、监督到位的基层民主工作新局面。强化村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督,凡是没有经村党组织讨论同意的村社大额开支、重大事项开支一律不得列支。同时,在有条件的村社推行“政经分离、政社分离”,让基层党组织回归党建主业,自治组织回归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回归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避免基层干部权力高度集中。要积极引导村社将有关“两委”工作运行的制度规范,写入“村规民约”,并明确考核奖惩。

三是严格管理党员队伍。严把党员“入口关”,优化党员队伍质量,探索引入发展党员竞争机制,多种渠道发展年轻优秀党员,如学习南海做法,开展“实名推优”工作,将发展党员关口前移,对考察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笔试、面试实行公开选拔,变发展党员工作“内部讨论”为“公开选拔”,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从制度上预防发展党员中“近亲繁殖”、“论资排辈”和“暗箱操作”等问题。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实行量化测评,将党员志愿服务村社活动情况纳入党员考核评优工作,实现考核由“理论层面考核”向“服务层面考核”的转变,切实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

(三)加大政策、经济帮扶力度,解决集体经济组织“不强”的问题

白云区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仍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这些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后进村,要采取积极的帮扶措施,保障其维持正常运作,帮助其发展经济,从而改善整体村社面貌。

一是落实经费保障。要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和帮扶力度,适当提高经济发展薄弱的村社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保证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合理确定其他村干部报酬待遇,不低于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入不敷出村的“两委”干部,适当提高生活补贴。

二是落实政策和规划扶持。农林、水务、财政等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奖励资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本地企业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开展帮扶,开展村企合作。对于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农村,农业部门要进行引导和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扩大农业产业链,大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创建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三是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对薄弱村社和典型后进村,按照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社会服务管理、“两违”和制假贩假、综治信访维稳、“两委”班子建设六个方面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政府要将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并适当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社倾斜,重点完善供水供电、教育、医疗、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打造便利的“硬环境”,保证村社的良好运作管理。景泰街柯子岭经济联社开展市场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建立巡查监管长效机制;人和镇岗尾村对旧文化中心进行优化升级,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强化党(政权)的组织建设,必须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必须强化村民自治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荆门市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J/OL].http://.[2]杨大荣.以基层党组织创新引领农村治理创新的路径探

析――以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为例[J].党史文苑,2015(6).[3]郭秀丽.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4]郭晓开.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研究――以鹤壁市山城区为

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3.[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

见[J/OL].明网――光明日报,2014-05-29.(责任编辑:肖训生)

下载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研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专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中共高邮市委党校曹丰汉王殿帮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对策研究 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2008年第5期 ——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缺人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班子的总体评价不高......

    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中央对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 学号: 所在分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1 摘要 本文通过考查农村基层民主的历史发展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初步界定农村基层民主......

    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为了做好第四季度的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我们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真查找了存在问题,谋划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合集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如何,事......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工......